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不管是哪所学校,从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其它一些专职学院,都会有一个管理制度,而每所学校的管理制度都会不一样,但是却出奇统一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制度都是针对学生进行编写的,极少一部分会提及教师的所要遵守的一部分规章制度。大家都知道,一般都认为老师是为学生好,不得不承认,几乎所有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龙成凤,所以,在一个老师为学生好的情况下就会不设立其规章制度。在中国,即使老师犯了错误,也是在为学生好的前提下才有的,而此时大多数人都不会追究,有的父母还会感恩戴德,毕竟老师还是管自己孩子的。然而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之间容易产生隔阂与矛盾,虽然在我国尊师重教的情况下很少会有将矛盾升级成语言攻击或者肢体冲突。不过大部分学生将不满都会埋藏在心里,慢慢累积,结果就是学生对老师的误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想听老师所讲的课程,教学与学习质量不但不会提升反而下降不少。所以,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一、管理制度的不明确和不重视
每个学校学生从开学到毕业,基本上都不会清楚学院内的管理制度是怎么一回事,一般都是学校老师口头上不许这样做也不许那样做。极少一部分学校会在开学第一天和学生讲解学院历史与规章制度,以及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宗旨。还有一些学校虽然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牌,但所存放的地方不明显,有的干脆挂在学校办公室里,学生们更无法看到学校所谓的制度管理。这些情况导致了学生对学校本身的管理制度缺乏认知,更别提这些制度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没人指正修改。管理制度随意设置,没有任何意义,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遵守,只抓学习不讲德行,就算学习再好毕业了也不会是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想要学校更好的管理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首先当然需要学校宣传,开学期间应普及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分门别类将管理制度用心和学员讲一遍,比如在食堂该遵守什么,图书馆该遵守什么,教学楼该遵守哪些等等,诸如此类都应耐心讲解,然后就是将存放制度牌的地点告诉学员,宿舍管理制度在哪里,实验室管理制度在哪里,一一告知,深入人心。
二、管理制度的不公平和不人性化
学校管理制度一般都只是针对学员的,很少有对老师的,这就产生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不公平管理制度。比如说学生迟到了一般就会受到处分或者体罚,而老师迟到了却以工作为借口,并且绝大一部分老师会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课时间,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这类老师的有不小抱怨,影响学习心情,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并没有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成为一种惯例,反复恶性循环。极大多数的管理制度都是以命令口吻来完成的,比如说在一个草坪花坛上有些有些管理制度是这样写得“严禁踩踏草坪,严禁摘取花朵”,这样词语容易让人产生反感,有的学生心中想着你不让我踩草我偏要踩,你不让我摘花我偏要摘。像这类死板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词语在大多数学校每个角落都会有,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改成“为了您和它人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请不要踩踏草坪和摘取花朵,谢谢!”,像这些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我相信同学们会更容易接受。
三、管理制度的落后与单一
有一些学校的管理制度历经很多年都没曾更换过,然而随着时展,每个人心里的想法都在改变,而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管理制度仍然存在校园类,这些制度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思想观念,所以制度不服人心,也不利于管理,故而需要根据当代时局进行改进。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学院管理制度上只有严禁不许和处分这几个字眼,很少有学校的管理制度上提到奖励方面,这就打击了学员对遵守管理制度的积极性。而所谓的管理制度也成了处罚制度,而管理制度的奖惩方式应当建立起来。
四、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建议
在研究制定管理制度上,绝大部分都是由学校老师提出的建议,而这些建议都是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考虑的,却忽略了管理制度所对应的大部分都是学员。学校老师制定了专属管理制度,存在大量漏洞,而这些漏洞往往只有身为学生的他们才会意识到,所以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当多收集一些学生们的意见,然后在这些建议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的管理制度才会让人信服。教学管理制度其实是开往知识海洋的一把钥匙,一个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往往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氛围与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存在弊端的标准。在我国,不论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还是企业的管理制度,都很难落实到位,究其原因就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而管理制度的完善关键还是要看管理人员是否站在所被管理人员身上着想,而不是管中窥豹,单一用死规矩去约束别人。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其实是与企业管理制度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出社会是否能适应企业。学员们终究会步入社会,而借鉴企业管理制度能让学员尽快的适应社会,少走许多弯路。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相互融合,共同借鉴,得出一套既适应学校也适合企业的管理制度,这样能使学员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最大的价值。在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上,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与阻碍,而管理制度关系着学院与企业及国家的发展,不管如何困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作者:张琼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韦巧燕,李瑞贵.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32-34.
教学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教学管理制度 伦理困境
一、教学管理制度应具有伦理内涵
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制度为个人行为提供了一种激励系统,同时为个人提供了与环境有关的信息和认知模式,个人按照制度指引的方向和确定的范围做出选择。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离开制度的正义性谈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完善,甚至对个人提出严格的道德要求,那么,即使本人真诚相信和努力奉行这些要求,充其量只是充当牧师的角色而已。当制度本身的正当性发生了问题,会引起相关社会成员的怀疑和否定,制度不能起到凝聚、规范的作用,相反会带来混乱、离散。由此可知,制度应该具有伦理内涵。
教学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肩负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执行计划、指挥协调授课及实践环节、检查监督和控制质量的任务。教育管理承担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公民信托,它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效果直接指向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和谐发展。教学管理制度如果缺乏正当性,则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从而降低教学效率,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管理不能只着眼于具体事物层面,单纯追求速度和效率,而应该实施具有伦理道德精神的教育管理。实施一种具有伦理道德精神的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实践最基本、最现实的追求,也是教育伦理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伦理困境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大学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色彩,教学管理制度缺乏伦理性既是功利化趋势下的产物,又加剧了教学伦理缺失的程度,使教学过程存在教师焦虑、学生冷漠、师生关系紧张等现象。这种现象在非公办高校中(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尤甚,教学管理制度的伦理困境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羁绊。根据对独立学院有关教学管理制度相关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教学管理陷于伦理困境中,不管是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都表现得比较明显。
(一)教师角度。
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涉及教师的教学管理,应该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特殊身份,对效率的内涵理解应该区别于其他职业。在独立学院中,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明显低于公办院校的教师,教师流动性很大。根据调查,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管理模式不够人性化。
独立学院对教师的管理多数比较机械,以签劳动合同的关系确认用工关系,以到校到岗作为和考勤依据,甚至采取了打卡和按指纹等企业对工人进行管理的方式,缺乏校园中应有的文化韵味。
2.薪酬和评价机制不够合理。
独立学院教师与公办高校同等教师相比,薪酬要低,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缺乏体制中国家财政支持下的工资增长机制,其他的如住房公积金、养老和医疗保险等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3.与学生的关系不够融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独立学院中,教师普遍觉得师生关系有“异化”的趋势,学生的基础较薄弱,与教师的关系敏感、冷漠,呈现各种问题,教学和管理的压力大。
4.个人学术发展的平台有限。
独立学院教师普遍年轻,处于教学能力和职称成长时期,但是一方面教学工作量大,另一方面缺乏进修和学习机会,学术发展缺乏后劲,职称晋升缓慢,对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普遍感到焦虑。
(二)学生角度。
合乎伦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学习基础、发展目标,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老师和学校有较高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对学院培养定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疑虑,体现出教学制度一定程度的伦理缺失。
1.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向。
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教学过程中,普遍过度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过于强调狭窄的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统一培养标准而忽视教育对象个性的发展。导致培养的人文底蕴薄弱、人才知识面偏窄、实践能力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就业时缺乏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
2.专业设置的局限性。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最大的问题是同质性,脱胎于母体学校的独立学院,在创办过程中因财力和师资,基本上照搬母体的模式,包括专业设置。用二本甚至一本的专业设置和师资培养三本的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进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信心。除了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之外,独立学院还存在学分弹性不足、学生选课余地较小等问题,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课程质量无法保证。
独立学院的师资构成主要包括自有师资队伍和来自母体学校与其他高校的外聘教师及社会兼职。自有师资以年轻教师为主,教学经验和阅历都不够丰富,在教学中处于摸索阶段;外聘教师职称高,教学经验丰富,但由于不是主业,用于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研究相对少,与学生的交流有限,课程教学质量同样难以保证。
4.基础设施匮乏。
无论是独立学院创建初期与母体学校共用校区和教学设施,还是独立学院脱离母体学校单独建设校区,都面临校园面积小,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一矛盾没有得到缓解。教室紧张、实验室紧缺,图书资料有限、运动场所太小,这些成为学生对学院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因素。
三、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伦理困境分析
独立学院是公办高校教育资源外延性扩张中国家机制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办学模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不同于公办高校,具有以下鲜明特点:对学生按培养成本全额收费;根据市场导向设置专业;在管理上的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些特点既是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容易成为教学管理制度伦理困境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矛盾分析其可能使教学管理制度陷入伦理困境的表现。
(一)营利和公益的矛盾。
对于办学主体来说,要界定其目标是办企业还是办学校。《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法律没有明确直接规定民办高校可以进行营利活动,但对于独立学院,营利问题如果不根本解决,私人投资者自然就缺乏投资或入股的动力,学校就很难正常运转。营利性的办学要求和教育的公益性在这里显然成为一对难以消解的矛盾,这会使教师和学生有与在公办高校不一样的待遇和感受。
(二)规模和质量的矛盾。
从经济学视野看,作为“非国家财政投入”的独立学院,维持学院运转需要钱,离不开对办学规模的追求,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因此,独立学院会通过扩大学校规模降低生均成本,从而提高教育效益。规模经济理论表明,社会组织的规模扩大和收益之间变化关系不是无限递增的,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先增、随后短期不变、最后递减的走向。当生源数量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师资、仪器设备与图书等增长的速度时,教育质量必然会下降,最终使教育的本原意义与终极目标追求被教育的经济功能遮蔽。
(三)产品和人才的矛盾。
按照办企业的规律,能否营利,能否继续生存,产品是实现其目标的载体。产品越多,质量越好,营利越大。办教育是要出人才,教育教学于教师于学生都是一个人自身发展完善的过程。两者虽然有相同之处,但有本质区别,不可混为一谈,更不可用生产线的方式生产出人才。在管理上必须有不同的理念,遵循不同的规律。过于强调用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教师和学生,势必出现伦理缺失的可能。
四、消解途径:内涵式发展,回归教育本真
根据以上分析,实现内涵式发展是消解独立学院教学制度伦理困境的根本途径,内涵式发展要求既要凸显独立学院中作为主体的师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体现出教学本应具有的伦理前提和境况,又要求符合独立学院投资主体作为市场主体的营利要求,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综合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师生的发展为落脚点。
教育本质上是人的完善,与学校的办学体制无关。只有以师生的发展为目标,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以理念为支撑、以制度为保障,才有可能切实为学生教师提供良好的合乎伦理的环境,消除师生的疑虑,增强认同感和满意度,让教育过程成为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加大支持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非国家财政投资的独立学院,在推进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样的办学模式理应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包括在办学资质和准入、过程监控、政策扶持等方面,能够吸引有志发展教育的优质资本,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办学过程中实现资本营利和教育发展的双赢目标。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才可能形成合乎教育规律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落实科学管理,提高效率。
怎样兼顾企业的营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关键是科学管理。在硬件方面,如资产管理,要探索治理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让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赢得更高的效益;实施灵活的用人机制,以人性化管理为核心,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与薪酬制度,培养稳定的教师队伍。
(四)人才培养要出特色。
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生源状况和师资队伍,如果照搬母体学校的人才模式培养,就会导致人才培养的“夹生饭”,既与过高的理论要求有距离,又无法突出自身优势,特色成了其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应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才会形成合乎伦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给予师生的教学学习动力和更大的空间,开发潜能,提升自信。
独立学院发展至今,经历了诞生、逐步摸索、粗放发展、竞争淘汰的过程,现在到了转型发展的转折点,而内涵式发展是必由之路。独立学院的内涵式发展最终体现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质量的提高、损耗的降低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在这一过程中,要协调好营利和公益的关系,处理好规模和效益的关系,重视人才而非着眼于产品。唯有如此,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更切合学院实际,更遵循管理规律,教学才能回归其本真,合乎伦理。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育管理伦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VOL23(3).
[2]王一军,龚放.学术的理性家园:马克思韦伯“大学教学伦理观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9).
[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教学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 数学专业;以学生为中心;学业导师制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13-02
0 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约翰·杜威开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为代表,表现为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需要,认为社会生活和学生的需要是教育的基础。教学往往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当今时代,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势在必行。本文就新升本科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就是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中,充分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制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和规范效果。新升本科院校数学师范专业招生压力巨大,生源素质和研究性大学或一般建立多年的本科院校比差距大。如何培养学生、提高其从师能力是数学学院所应考虑的问题。数学学院原有一套好的教学管理制度。伴随时展有必要建立一套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
2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2.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需要 当今社会,以人为本被摆在合理位置。要实现国家的良好发展,就要以人为本。一个大学的发展,也要以人为本。在大学培养对象的特殊性造就了以学生为本的必然性。大学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的所有工作必须围绕培养对象学生。一方面,教学管理的任务之一是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这需要良好的人际氛围;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制度要人性化。要坚持“人本管理”的思想,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权利。最后,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作为大学的二级学院的数学学院建立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更应以学生为中心。
2.2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是打造精品师范专业的需要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将举全院之力实现此目标。2011年国家颁布了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以此为基础,中学正进行全面的改革。作为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范专业,数学专业在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课标。教学管理制度无疑是实现目标的保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把全院力量动员起来,培养优秀的中学教师意义重大。
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内容
建立一整套制度,有多方面需要考虑。我们从选课制度、学业导师、教师奖励机制、教学评价、考试、技能训练等方面加以阐述。
在数学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中,学生选课制度遵照学校的原有制度执行。面对近三年来打造精品师范专业面临的诸多问题,高年级专业选修课改革势在必行。作者作为教学管理者,一直探索选修课改革。具体如下:
3.1 在《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课程上“以学生为中心”选课 《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课程是学生考取数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课程。面对学生选择的不确定性,近年来数学学院施行了在开课前学期选课、开课一周作为试听新的制度。试听后,放弃考研同学退出该课程课堂。
采取此种方式选课,是在学校教务处制度允许范围内的尝试。经过两年尝试考研决心强烈的、准备充分的同学选择了《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课程。经过该课程学习在考取研究生、就业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在学生选课制度上,我们建立了教师挂牌选课制度。该制度计划在2014-2015年施行。教师挂牌选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体现。一方面,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给教师无形的压力,促进其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等思考。另一方面,学生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程上课效果十分好。
3.2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业导师到学业导师(班主任)转变 2011年我院建立了适应新的环境下了学业导师工作细则(制度)。该细则细化了学生学业导师的工作职责。把检查学生课堂出勤、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和学生获取创新学分纳入学业导师工作职责。经过一年的执行,取得了好的效果。2013年初,面对学生管理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又在学校管理制度基础上,修订了新的学业导师(班主任)工作细则。该细则把学生管理工作纳入学业导师职责中。这样做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业导师不仅知道学生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生活。相信经过一年的执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学业导师职责具体如下:
①指导学生制定每学期学习计划,及大学四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②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适合的专业课学习方法,及如何进行期末考试复习。③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修课的选课、及大三进行的专业方向选择。④指导学生组织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活动,每学期对学生训练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对学生进行考研方向和课程学习等方面的指导。⑤指导学生从事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⑥指导学生如何获取创新学分。⑦指导学生了解并遵守学校和学院的关于考试有关规定。⑧关注学生思想和学生心理健康。⑨指导学生就业。⑩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外语、考研等热门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11}做好学生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3.3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评聘、评优、奖励机制的建立
数学学院在教师评聘、评优、奖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因素,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满意度纳入了此类制度中。采取学生不满意一票否决制度。学生满意度由学生评教和学生评教师师德共同体现。评优、奖励要把学生认可、能力强的人选,使其脱颖而出。
建立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对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采取奖励制度,可以发挥教师教学研究积极性。奖励项目包括:
①校级及校级以上的教材立项成果。正式出版且第一作者是数学科学学院教师的;②凡申报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各类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获得批准并能完成建设任务通过验收且第一完成单位是本校者;③我院职工作为第一作者,第一单位为本校的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改成果奖者;④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名师、及校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称号者;⑤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学团队;⑥中文核心及其以上教学期刊;⑦校级教师教学比赛或省级及以上类似于《微课教学比赛》获奖者。
3.4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 数学学院一方面参考学生评教和学生评师德的结果,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学信息员制度。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师教学情况。把学生反馈评价作为领导评估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该制度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进一步。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体现。
3.5 以学生为中心的考试制度的建立 数学学院的考试制度把学生评优、发展党员纳入其中。实行学生作弊评优、发展党员积极分子一票否决制度。通过施行该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学院良好学风的形成。开好考试会议是每次学生期末考试的重要内容。我们把大一、大二每学年召开一次全院的考前动员大会,学业导师(班主任)针对本班开考前动员会等方式纳入制度中。每次会议都苦口婆心和学生讲,使学生打消违纪作弊的想法。
3.6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制度的建立
打造精品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技能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应注重教育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另一方面,应在课余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我院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技能训练制度。制度规定了训练内容、安排等。这为学生将来从师打下坚实基础。
3.6.1 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数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教师口语表达、规范汉字书写和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专项技能和课堂教学综合技能训练等。
3.6.2 训练的组织与分工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采取学生经常性、制度化的日常训练方式进行。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承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任务的课程在教学大纲中安排具体的训练内容,确定训练方式和考核方式。按教学大纲要求有计划地组织训练。
各种技能训练是为相关课程服务的,是对正常授课环节的良好补充。通过组织数学科学学院的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的《大学语文》、《规范汉字书写》、《中学数学教学论》、《数学微格教学》课程学习及教育研习、教育实习等工作打下基础。
数学科学学院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根据各专项职业技能训练计划和考核细则要求,结合本数学科学学院专业特点,配合课堂教学制定数学科学学院具体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施计划,组织各班级有计划地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活动。同时成立数学科学学院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督察小组,隶属系学生会学习部,负责协助职业技能训练管理小组组织、督促、检查数学科学学院学生的训练活动。以班为单位成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小组,由学习委员任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的训练事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后,如何得到有效实施是关键。提升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水平,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贯彻的关键。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根红,黄玉柱.浅议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J].科技信息,2012(12):37-38.
教学管理制度范文4
1.1对教学管理中的某些观念再认识
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相比,新课程下教育是不断地挖掘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潜力,从而注重的是过程与方法。以新课程标准为使命的教学及其管理改革不仅是停留在浅层的方法与制度的革新,而是从观念转变。
1.1.1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考什么讲什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然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主体的自觉参与,并且以学生作为主体,营造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的氛围。
1.1.2课程方面。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知识的重要性,了解一些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
1.2改善和加强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教学管理的原则是教学管理者在管理教学工作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基本要求。在管理者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目标制定、管理过程的开展、管理内容的安排、管理方法的选择、管理制度的建立等,都始终要以教学管理原则的指导。
1.3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的主要途径
教学管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改革既要着眼于当前发展,又要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1.3.1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教育管理者必须把创新与改革作为基本的兴校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创新素质,及时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广大教职工中潜在的创造性品质,并尽可能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采取多样的活动方式,不断的激励和鞭策全体教职员工,正确引导和促进教职工创新能力发展。另外,管理者要明白“管理即服务”,要变管理者为引领者、参与者、帮助者和研究者。把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并努力参与到实践的过程中,与教师手拉手,心连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2研究教学,做到“教“”学”并重。传统的教学管理重“教”不重“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替、代、包”的现象。而新课程下的学校教学管理呼唤加强对学生“学”的管理,它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民主、合作、探究学习。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偏重“教书”,学生只知道“读书”的局面。在教学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学”的管理研究,要求管理者在教学检查时,查“教”更查“学”;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所运行的不再只是文本和教科书,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要蕴涵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3.3以人为本,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人是教学管理的最重要的对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也要是决策的执行者。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入手:a.以教师为本,运用激励原则,切实为教师服务。b.实施情感管理。教学管理应有利于教师在培训研修、教学实践、总结反思、教研科研中不断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学管理中,不可能没有规章制度,但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考核指标时,应以“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为原则,注意教师情感的变化,善于疏导,常谈心,常交流,常帮助。c.以学生为本,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以学生为本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其根本就是要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实施教育教学。
1.3.4健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只有通过客观地看待教育教学过程,客观地看待教育教学成果,深刻分析其内在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公平、全面地评价教育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收益最大化。另外要把创新精神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创新就是勤,创新就是优,从而调动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这样使考核评价体系既有常规量化的考核指标又有特别质化的考核指标。这样才能保持我们教学的“常青”。
2结语
教学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组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11-02
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我国高校的性质、地位、功能、目标和使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高校已经从社会边缘向社会经济发展核心转变;高校的办学目标也从为政府服务向引导社会和经济的全面进步转变;高校的功能以及使命也逐渐转变为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应用来促进社会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在满足个人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需求的同时迅速实现高校自身的大众化以及现代化。但是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作用的突显却与当前高校中教学管理制度的缺陷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矛盾,而教学管理制度缺陷的存在也会导致高校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使命,而通过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来实现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级人才是当前高校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重新塑造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理念的塑造决定着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效果,是开展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中的指导思想。当前高校教学理念的塑造应当围绕提高高校自身持续创新能力,提高高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力,提高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优化高校内部资源组合四个方面。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应当努力实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做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结合。刚性管理指的是教学管理制度中比较权威化的异性指标,如纪律制度等。柔性管理强调感情教育,即通过感情和精神的感染和号召来进行管理工作。柔性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实现民主化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确保教师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高校教学管理理念中,有必要做到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结合,从而使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在尊重师生的基础上取得更好发展;二是做到合作与竞争的结合。对于高校而言,人才培养以及教学水平的竞争是面临的主要竞争,但是高校要认识到知识创新的过程不仅需要竞争,同时也需要合作,所以,教学管理过程中有必要通过与不同系统间的合作来提高自身的实力。同时这种结合理念要渗透到师生关系管理中,即在建立竞争机制的同时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着之间的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和弥补缺陷;三是实现权力集中向民主管理的转变。民主化管理理念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所以高校中上令下行的教学管理方式应当逐渐转变为上下协调、相互协商和共同参与的形式,在此过程中首先作为高校中的教学管理者要树立这种意识和理念并承认这种趋势,在民主化理念的指导下对民主化管理手段进行探索以提高管理对象的积极性。
二、重新构造教学管理组织
1.协作是教学管理组织中的重要基础。高校教学管理组织具有复杂性,在教学管理组织中提倡合作共处、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组织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成效,教学管理组织中的协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领导之间的协作。当前的高校一般为校长负责制,校长与副校长对高校日常管理内容进行分工管理,而这也导致了高校领导容易从自己主管的方面考虑问题,从而使高校内部产生不必要的内耗,所以有必要实现高校领导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并将分工管理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二是教学操作成员之间的协作。在高校中,各个学院、系部以及教研室是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专业设计产生了变化,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也逐渐呈现出来,所以当前的教学管理工作较之前的教学管理更加复杂,在此背景下应当强调教学操作成员之间的协作,从而能够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统一协调。
2.教学管理组织要以以人文本为指导思想。高校教学管理组织工作要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将组织中的个人当做重要的因素,以实现教职工需求为目标来提高教职工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要重视人才的优化组合、科学选拔、合理安排以及奖惩激励等。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教学管理组织应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下移教学管理组织管理中心。教学管理组织所开展的工作要从强调行政向强调教学转变,将直接实施教学工作教师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主体,在明确教师义务与权力的基础上调动教师的责任感与积极性并建立起相应组织保证;二是强化和重视教学管理组织的自我监督。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中需要建立起科学的民主监督制度以及民主审议制度,学生可以成为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管理过程进行监控的主体,并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管理过程突出合理化的建议;三是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激励方式。教学管理组织要实现教职工教学、科研态度的积极转变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的积极转变必须要具有完备的激励机制。在高校中适用的激励方法包括情感激励、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等,通过对这些激励手段的运用来培养教师以及学生的荣誉感、成就感和使命感,从而实现其积极性的提高。
三、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估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评估制度的建立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找出制约教学质量发展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反馈日常教学信息,同时也能够反馈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成效,所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的建立也可以理解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完善过程中的保障机制,对实践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的建设中,有必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中的标准只有遵循客观性原则才能够对教学实际做出真实的反映。在高校教学活动中,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业务能力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学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既要关注到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观因素,也要关注到影响教学质量的客观因素;二是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要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能够反映出社会对高校教育的需求以及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从而确保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能够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导向性原则。即通过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中指标的制定来发挥出导向性,如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中如果只强调学生的知识培养,那么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重点就会停留在知识教育和知识学习中,如果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中的指标体现出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那么人文教育也会得到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当前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评估制度的导向性主要表现在强调学生的知识教育,重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管理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通过指标的制定和调整来改变教师教学的态度和重点,以及学生学习的态度与重点,从而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制度能够发挥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以及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宝嘉.中国大学教学管理实践的迟滞现象与发展改革走势[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高宝嘉.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的制度构架及实践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06).
教学管理制度范文6
强化教学内容的理论性。铁岭师专是专科生与本科生并存的学校。现有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50个。本科招生的生源有所改变,课堂表现也表现出诸多的不同之处。本科学生较专科学生在理论课堂中表现出更好的学习自律性,如:课堂纪律严肃,认真听讲;能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资料阅读作业并从中获益;能更投入地参加问题讨论并能流利表述自我观点;作业完成字迹工整且能体现出一定的思考过程;课后能主动寻找相关资料进行扩展性阅读。因而本科生的理论课程学习较专科生而言,更为扎实、深入。本、专科生的知识面构成也大相径庭。与专科生相比,本科生经过普通高等中学学习,已掌握相关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物理学等常识性知识。许多专科生感到新奇的知识点在本科生看来老生常谈。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前卫生学》,人类基因这一知识点作为专科教学的重点章节,师专本科生在高中阶段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因而教师不必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赘述。本科生更希望从教师处得到更多、更新学科前沿性知识。
二、教学计划的调整
适当调整专业技能的教学计划。专业技能课程多涉及动手能力,对年龄层次较大、零基础的本科生提出了挑战。与专科生相比,大多数学前本科的学生虽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投入了更多的学习精力,但是学习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而唱歌、跳舞、弹琴作为幼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其未来就业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专业技能课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内容,集思广益,征订更为适合的专业课教程,充分利用本科生理论知识(如乐理知识)掌握快,动手能力差的特点,编排更为适合的教学、练习时间,让本科生及早入门,更好发展。
三、完成选课机制从齐整化向个性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