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化教学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化教学技术范文1
【关键词】现代化 教学保障 教育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相应的技术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也越发突出,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做好现代化条件下的技术保障工作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高等院校的教学手段也由最初的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及早期的幻灯、投影、视听设备等电教设备的使用转变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媒体运用,如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模式和基于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等。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所有的教员均能利用计算机制作图文并茂、集影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多媒体技术其有交互性,能够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各种图形图像、音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多媒体教学能够以非线性方式组织信息。多媒体教学以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信息的方式,可使使用者在进行各种操作时任意组合、跳转,这种组织方式客观上能够极大程度地发挥人类的联想思维能力。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需要现代化教学保障技术的支持
现代化教学手段需要现代化教学保障技术的支持。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增加,管理人员缺乏与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量大的矛盾日趋明显,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分散配置和管理的条件下,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多,连接复杂。比如台式电脑、视频展台、投影仪、电动屏幕、音频功率放大器、话筒、DVD等设备,设备连接的越多,操作就越复杂,产生错误的概率就越大,给设备使用过程带来不可预测的问题也就越多。由于教师对设备使用的知识了解不够,容易出现误操作使设备损坏或无法使用,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增加了维修费用。
(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控制工作实际上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过多地耗费教育技术人员的精力。在遇到一些教师不熟悉系统的情况下,上课前教室管理人员须打开设备,指导正确使用;在下课后,教室管理人员检查教室设备关闭情况。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而且分散的情况下,教室管理人员就不得不楼上楼下地跑。不难看出负责教室管理的人员始终干着开、关设备和维护设备的简单重复性劳动,体现不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三)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和维护队伍人员不足。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入课堂,大多数的课堂都用到了多媒体设备,这就造成设备使用率高、使用时间集中的问题,相应的给设备管理者带来繁重的工作,工作具有任务重,要求急的特点,如果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不及时,就会给授课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院校中,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的现状已经渐渐凸显。如何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使用的难度,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是如今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院自身教学设备特点,我们对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设备远程控制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具体开发,其主要目标是:通过选用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远程中央控制室的控制主机,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作为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以IP控制模块为桥梁,将多媒体教室中教学设备的集中控制器连接到校园网,从而用基于控制主机―校园网―IP控制模块―集中控制器―多媒体教学设(被控设备)这一技术方案实现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群进行分布式、网络化远程控制的目的。整套系统由两级控制模块组成:现场控制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现场控制系统以多媒体集中控制器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被控制对象组成控制系统。它可以在远程控制系统不工作或由于各种原因而瘫痪的情况下,由使用者通过操作控制器上的相关按钮使多媒体教学系统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远程控制系统是以专用计算机为远程中央控制主机,以分布在不同教学楼里的几十甚至上百个多媒体教室作为被控制对象,通过校园网和以“IP控制模块”为桥梁而连接到网络上的控制器,达到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控制的目的;它比现场控制系统优先级别高,可以通过相关操作使现场控制系统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或关闭状态,可以将多媒体教室内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反馈到远程中央控制主机,并显示在监视屏上。
经过实际使用,我们认为,该控制系统将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和网络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上,实现了计算机、视频展台、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的远程监视和集中控制,保证了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了院校教学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校园网和监控主机,教室管理人员对所有教室的设备运行情况了如指掌,并可协助教员进行远程控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保障效率。
三、结束语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保障技术。虽然教学保障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表面上显不出它的重要,但离开了它的支持,任何的教育手段都不能顺利的实施。尤其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化条件下的教学与教学保障技术的联系也越发紧密,越发不可分割。失去现代化教学保障技术的依托,现代化教学的优势也就无法显现出来。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使用的今天,教学保障技术也要摆脱传统的束缚,与时俱进。对于教学保障人员来说就是要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领域,要能够使用新的教学保障技术服务于现代化条件下的教育教学,为之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现代化教学技术范文2
一、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表现教学内容,图文、动画、声音、视频,形象生动直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好奇心能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开掘其思维,使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调用声、像、图、文等方式和电光声技术创设情境,逼真地再现教材描写的情景或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为学生提供多种思维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所描述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清晰、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丰富其感性认识,以顺利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在教学中使用CAI课件、幻灯片投影、网络等多媒体直接进行课堂教学,拓展和丰富了教学的空间课堂和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但能给出结论,还能演示变化过程,超越时空限制,给学生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各种素质和谐地发展。而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巧妙模拟演示,就能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实验过程、制作流程立体地展现给学生;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言文字学科的教学。总之,采取多种渠道多层次地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入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凭借“粉笔”“黑板”简单道具和三寸不烂之舌来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教学观念应该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发展和深化思维。教师应在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主宰学习的进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启迪创新思维,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有效学习和快乐学习。因此,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个性和共性的教学,也有利于因材施教,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现代化教学技术范文3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悄然走进了课堂,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化静为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情景交融,激发求知欲;构建学科体系,培养综合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但在应用中也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素质和教学效率。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品德课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1.激发兴趣,创设氛围,情感体验。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品德与社会课程也是如此,如何在兴趣中求知,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信息技术带来的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响、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恰恰满足了小学生所有的心理需求,所以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恰当地运用有形、有音、有色的多媒体手段创设能唤起学生认识情感、兴趣的情境。不仅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的求知、明理的欲望。
2.化抽象为具体,引导感悟。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理念。学生通过课文事例、插图等感情材料,初步阅读、观察、分析和概括,明白课文讲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由于品德课教学内容说理强、要领多,给小学生理解课文带来了一定难度。若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容易变成说教课、灌输课,使得教学枯燥乏味,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多媒体的加盟,动态演示,使教材化静为动,有声有色,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得到再现和展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从而产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丰富内容,拓展时空,加深理解。课程标准要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那些距离学生生活遥远的、学生不能实际体验或者不便实际体验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去拉近距离,以生动的画面和震撼力的音效将知识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具体形象地认识距离他们生活世界非常遥远的生活。这对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都是十分有好处的,也为学生发现和探索创造条件,从而产生对品德课的学习需求。
4、人机交互,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重要精神之一,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是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只有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主动的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才有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一人一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品德课的内容有许多是以地理、历史内容,这些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许多地方学生没有去过,而历史离他们太遥远,要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那就要让学生有深刻地感情认识,有一种亲身经历的体验,就要突破时空的限制,制作人机交互,网络型课件。
二、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或是为了激情引趣,解惑明理;或是为了突破难点,启发思维;或是为了发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或是为了系统地归纳、概括、总结知识内容,教师要心中有数。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需要,考虑使用哪种方法。
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严密的教学计划,使教学技术服从教学需要,力戒形式主义。用常规的教学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硬性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否则,既乱费教学精力和时间,不能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又会因过于浅显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厌倦、松懈。
2、一些软件资料虽然是品德教育的内容,但是否适合教学对象的年龄、认知特点,是否与教学目标吻合,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研究,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必要时作适当处理。
(二)巧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1、选择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时要全面考虑。教师要善于把握其的教学特性及表现艺术,如以声像显现道德故事的发展变化过程,寓理于事;以特写镜头、抽拉叠影等方式,深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和强化教学的要点和重点;以富有感染力的音乐、逼真的场面、生动活泼的画面创设道德教育情景,烘托出一种气氛,有利于以形激情、以形感人等。
2、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耐力。过多、过急、过频地刺激学生,会致其疲劳和厌倦。因此,教学时要注意错落有致,张弛有度。
3、要把握恰当的演示时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及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选择最佳演示时机,以增强演示的效果。
4、注意形象直观与语言讲解相结合。在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对信息与学生感知沟通中的催化剂、粘合剂的作用。
(三)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活动。
现代化教学技术范文4
一、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农村学校思品教学
1.利用信息技术的及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实际,并结合课文内容选用最新的资料,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七年级“走近法律”一课的教学时,我在课前指导学生在本班搞一个小调查,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如:“某某因经常上课讲话又不按时交作业,班主任老师便不允许他来校学习。老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小光的父亲要正在念初二的小光去打工挣钱,老师上门劝阻,小光的父亲说,他的孩子老师管不着。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你又该如何做?”我们设计了十几个问题,以问卷的形式考查全班学生的法律意识,并把考查结果用计算机绘成柱状图。课堂上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考查结果,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们的法律意识亟待提高。这样,利用信息技术,以学生的小调查为切入点,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2.利用信息技术资料的丰富性,开阔学生视野
农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手头没有太多的资料,上思想品德课大多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信息网络具有查找、利用资料便捷的特点,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不管是文字材料,还是图片、数据材料,都可以随时满足大家的需要。例如讲“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时,我在上一节课预先布置了一组作业:(1)收集并列举凭借顽强毅力终使学业、事业成功的名人及身边普通人的事例。(2)收集一位我国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名言。(3)整理1~2位当代青年创业成才的事迹。这些作业都由学生在业余时间完成,改变了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发展了其搜集信息的能力。在具体讲课时我先利用Storm Player播放课本上的《保卫黄河》,雄壮的歌声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听过歌后,我给学生讲述了冼星海在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的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我又播放了一首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MTV的画面真实传神,充分展现了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我不能随波逐流,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感人至深的歌词与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教师步步引导,学生终于明白:一个人只有具备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才有可能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农村思品教学的整合亟待突破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农村思品教学的有效整合,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可否认,我们也一直面临诸多的困惑与挑战。
目前,农村学校建立校园网的还不是太多,许多学校甚至没有多媒体教室,现代化教学硬件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继续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比例甚低,有些虽然能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往往徒有其表,成了简单的视听播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缺乏创新,形式与内容脱节,有的选择歌曲、新闻片段或录像片段等,形式是新颖的,可往往与教学内容联系甚少;教学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是教师对情境材料做一一对应的解释,结论肤浅,拓展不够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积极地思考并应对。
现代化教学技术范文5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音乐课题;教学
在新型教学模式下,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渠道,促进了音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体验,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
一、声像一体,激发兴趣
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图、文、声、像、光等结合起来的特点,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让学生尽快进入音乐意境,去感受音乐的奥妙,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把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恢复其鲜活的面目,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单纯枯燥的讲解音乐知识或学唱歌曲,他们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在学习时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缺乏主动性。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视觉、听觉的共同感知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感知那些自己不能直接感受的东西,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扩充容量,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能大大增强人对信息的摄入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浓浓的音乐氛围,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直观,让他们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视听联觉”能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拓展学生的视听空间,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如果只用传统的录音机、范唱等手段吸引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量也很有限。通过多媒体辅助,不仅可以补充知识容量,还可以准确地表现体裁、音色和音乐形象,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丰富情感,激活思维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音像同步、情景交融的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发展合理想象,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歌曲《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筝曲《茉莉芬芳》,配以茉莉花及江南水乡的图片,展现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地方,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如小家碧玉般温润之美,紧接着就采用听唱法来学习歌曲。为让学生感受多元文化,将其升华,我设计了升华拓展这一环节,欣赏中国的歌唱家宋祖英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演唱的开场曲《茉莉花》精彩的一幕,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欣赏了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唱响了这首中国民歌的情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然后介绍了《茉莉花》的历史,欣赏了原版《茉莉花》,感受民歌的变化。最后,学生施展自己的艺术本领,把《茉莉花》用朗诵、演奏、舞蹈等方式表现出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能力和特长,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活跃了思维,达到了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四、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音乐教育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交流式的学习,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还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器乐教学,学生很喜欢乐器的声音,更乐于用乐器参与表现,但如果只进行分散教学,学生则不能进行横向比较,无法分辨同类乐器的不同。课前,我先将各种乐器的声音录下来,并用幻灯片将其形态以图片的形式绘制出来,然后再将要掌握的节奏符号、节奏小节也用幻灯片绘制出来,课堂上让学生边听辨边观察,充分运用视觉来帮助听觉,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及其效果。然后,鼓励学生边唱边表演书中的节奏创编部分,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模仿音乐所描述的各种形象并进行创作。同时,我还把具体的作品乐器与名人名家和音乐故事结合起来,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整堂课学生学得很有兴趣,在乐器打击、吹奏中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信息技术为音乐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不仅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世界得到了满足,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给教师带来更多的考验。作为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才华,让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给音乐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现代化教学技术范文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质疑议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学生自己发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出现问题后,上课时间更多的由学生用来小组讨论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独立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输入,并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把它们排列成序,再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以学生汇报的形式将问题解决。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主体式教学”,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创设情境,入景动情
通过学习课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正式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形式之一。例如教学《公鸡的脸红了》一文时,为了帮学生体会公鸡的冷漠、以及它得到朋友们的热情帮助后后悔、惭愧的心理,从而领悟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一主题。为此,我播放了一段无声的录像,展示公鸡傲慢待友的故事情节以及风雨交加的晚上,公鸡急得又叫又跳,朋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冒雨为公鸡抢修屋顶的场面,让学生看图想象、并要求给画面配解说词在动人的情节中,学生通过看、想、说、比,入真情于动景,有了观察的兴趣自然也容易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说得生动、比得细致,继之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3 激发兴趣,观察感知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而低年级学生阅历又较浅,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教育技术,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观察,引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突破难点,品词品句
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知识,教师用几句教学语言很难表达清楚。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大大减少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如《司马光》第三自然段中的一个“一不小心”用语言解释显得嗦而不形象,用CAI演示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读此段内容的时候自然就能读出急切、意外的语气。本课的重难点是要让学生懂得司马光是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利用CAI的情景展示,进行对比教学,针对第四段内容我放出了孩子面对突发事情慌乱一团的情景动画,让学生观看后再找出与画面有关的段落读一读。到此时,我就不让学生往下看了,而是让他们自己找第几自然段是写司马光的,学生找到第五自然段后,指名上台,学司马光的所作所为之后,我又出示CAI,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来理解“没有慌”“举”“砸”等词语,并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对照图画把文中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找出来,打上点,这时再问“举”说明什么?“使劲砸”说明什么?“几下子就砸破了”又说明什么?学生的回答就显得既轻松又愉快了。解决疑难问题后就不难读出应有的心情和语气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对比,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于是我要达到的目的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实现了,此课的重、难点也就较轻松地突破了。最后重放多媒体设计画面时,学生就能很好地说出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并能清楚地复述出司马光救人的经过。
5 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言练习,将知识实行延伸、扩展以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可以较平时运用普通教法更省时、省力,更直观,易掌握。如教学生用“… …像… …”的句式说话,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手段,在图像上出示若干本体,再以提示方式出示相应的喻体。可以让学生很快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生动形象的句子自会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