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行业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行业总结

保险行业总结范文1

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多大冲击?

继日前国内首支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公告称,受到雷曼兄弟破产严重影响后,各大银行也相继公告自己所持有的债权情况。

招商银行率先披露,公司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中国工商银行(包括境外机构)持有的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及与雷曼信用相挂钩债券的余额总计为1.518亿美元。另据了解,工行境内外机构直接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总计1.39亿美元,全部为高级债券。

雷曼破产对国内金融业的影响,业内人士认为影响有限。海通证券分析师邱志承指出,如果招行持有的80%至90%雷曼债券遭受损失,对其年利润影响在1.8%之内。

赵庆明也认为,对国内金融业影响不大。无论是雷曼、美林还是aig,在中国市场的参与度都是很小的。这个参与度主要表现在一个是股权投资,另一个是债权承销投行业务。

沈明高表示,雷曼破产对中国的影响重要的在于市场信心。本来中国就担心经济增长放慢,现在美国金融市场继续下行对投资者的信心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另一方面,雷曼破产,美国市场减息的几率增加,意味着美联储将注入更多的流动性。这些新增的流动性会不会冲击中国市场?这将对我们的货币政策造成较大压力。第三个影响就在于实体经济,如果

美国经济放慢,中国的出口也会受到更大的影响。8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主要出口地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都有放慢的趋势,这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进而影响中国经济。

此时,我们要问:巨头就这样倒下了吗?下一个又将是谁?这场风暴何时结束?它会撼动整个金融业乃至经济的根基吗?

一问:雷曼兄弟能否起死回生?

当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向法庭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那一刻,我们不禁要问,叱咤风云的金融巨头真的要告别历史舞台了吗?由于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但不包括其他雷曼兄弟美国的子公司或附属公司,以及经纪——交易商和投资管理的子公司在内。而且巴克莱宣布同意收购雷曼兄弟旗下北美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部门。那么它能否重新走出泥潭?

“雷曼兄弟之所以要申请破产,一是因为其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要求,二是担心资产,尤其是高风险资产进一步缩水,这更多的是策略性的破产保护。”建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表示。他说,从法律上讲,雷曼兄弟所依据的申请是以重建为前提的《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而不是第7章。如果按照第7章执行的话,公司清盘,停止一切商业运营,由法院指明接管组来接管。但公司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后,可以自动延缓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诉讼,此举可使债务人获喘息之机以继续处置公司的困境,并提出重整方案,许多美国公司在破产重组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问:投行风波多大程度殃及商业银行?

纵观此次由次级债引发的金融风波,从半年多前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到现在申请破产保护的雷曼兄弟,以及被美国银行收购的美

林证券,“受害者”基本上是投资银行。中投证券李志坤表示,目前看来,此次金融风波对传统的商业银行没有产生很大的冲击,对瑞银、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和美国银行这些开展投行业务的商业银行也没有很大冲击。“但是,在美国银行收购美林、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后,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下行,这些商业银行是不是还能不受冲击,独善其身,这是个问题”,他说。

《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投资银行有可能把商业银行拖垮。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券最后的成交价可能会调整,但从现在70%的溢价来看,收购成本挺高。如果投资银行股价继续下跌,美国银行会有很大的损失。

他还指出,投资者在投资上的损失肯定会影响他们的消费意愿,如果消费投资信心得不到提振的话,未来消费会继续下滑,这就不排除消费信贷风险的增加。“特别是信用卡风险的提高,而信用卡风险的提高,会影响到的不是投资银行,而是商业银行,特别是美国银行,如果其信用卡业务有风险的话,那么会不会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

三问:美国金融市场坏到极点了吗?

《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美国的金融市场已经触底了。“这次次贷危机之所以那么猛烈,跟美国投资者的高负债率有很大关系。很多公司在经济好的时候使足了劲,用足了融资的能力,然后把债务比例做的比较高,而当经济突然拐弯的时候流动性就成了很大的问题。雷曼兄弟的问题也出在流动性不足上。这次雷曼兄弟破产导致的问题是投资者避险情绪更强,在投资方面更谨慎。这样信用紧张问题会进一步持续。如果信用紧张,投资者又不出手的话,更多的金融机构就会倒闭。”他说。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目前的美国金融危机还是属于金融现象,是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出现了问题,而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如清算、支付、存储等还没有受到破坏。从这个角度讲,没有必要认为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一些金融机构倒掉是允许的。

保险行业总结范文2

无独有偶,泛华保险集团在7月份正式推出了网络互助平台“e互助”:每个参与的会员最高捐助3元,一旦遇到癌症等人生重大变故时就可以获得最高50万元的帮助。其商业模式完全类似互联网企业,先“圈”用户建立互助圈,再建立社交圈,从中寻找赢利的商业模式,这也正是互联网公司的思路。

近年来,受互联网金融大潮的影响,不少保险公司像泰康人寿和泛华保险集团一样,开始借鉴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保险方面大胆探索和创新,以求在保险费率逐步开放、互联网企业等第三方企业进入保险行业之后能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最新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已从28家上升到60家,开展网络保险的保险公司数量、保费、客户都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大多数保险企业还只是试探性地在互联网保险上试试水,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互联网金融作为企业的战略重点。而从IT角度来看,不管是技术还是观念离实际需要还有不小的距离。

正因为如此,在今年举行的“2014中国保险IT应用高峰论坛”上,“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思维”以及“创新”成为被大会代表们提及频度最高的几个词汇。本次会议汇集了来自全国保险企业的数百位IT部门负责人、保险行业专家参加,他们就中国保险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互联网金融来袭

近几年是中国保险行业发生变化最大的几年,互联网、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给保险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保险行业带来全面的冲击,保险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处于急剧变革之中。

“保险行业受互联网和移动化等技术的冲击很大,从客户到保险企业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张剑敏介绍说。

其中,保险行业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一方面,保险公司纷纷试水互联网金融,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大多数保险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强化销售和服务客户。”张剑敏表示。

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保险企业商业模式的改变,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互联网保险的出现。“互联网企业有很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参考这些商业模式,一些保险公司也在改进或者创新自己的业务,而商业模式的变革也会引发保险行业在互联网浪潮下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中科软总裁左春在演讲时表示。

实际上,以腾讯、阿里和平安共同成立的众安在线为开端,互联网保险正在逐步展现其巨大的市场威力。我们注意到,今天不少保险企业已经试水互联网金融,比如华泰财险去年和淘宝合作推出来的网络购物退货损失险,1天就卖出了1.5亿份,相当于1.5亿个客户,有1.5亿个保单,收入9000万元。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也在淘宝上推出了一种名为“保利来终身寿险(万能型)计划”的理财险,3天卖出了2亿元。

不过,目前保险企业试水互联网金融业务基本以理财类为主,真正的保险业务并不多,而且大多数保险企业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到底哪些业务适合互联网,目前保险行业还在摸索之中,总体上看,简单的短期险(比如旅游险、意外险、车险)适合互联网化,而长期险(如各种寿险)由于责任界定复杂不太适合互联网。”业内人士表示。

IT面临挑战

保险市场在变化,保险企业也应该实时做出调整,否则就可能被淘汰出局。而在保险公司应对最新变化的过程中,IT部门所受到的冲击最大。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作为传统行业的保险企业IT部门存在很多不足,不管是技术储备上还是思维观点上,还不足以支撑保险企业大步迈向互联网金融新时代。

北大方正寿险曾与淘宝合作初次尝试互联网金融,成功推出“保利来终身寿险(万能型)”的理财产品。回顾这次经历,张剑敏感觉受益匪浅。他总结说:“其一,互联网金融产品更新速度要求快,互联网讲究的是快速迭代,传统的软件开发周期根本就行不通;其次,企业内部流程要优化、要快,否则跟不上互联网的节奏;第三,产品要碎片化、简单化,要让用户很容易理解。”

而相对于技术,在观点上的差距则更大,特别是对“以用户为中心”的认识上。众所周知,“以用户为中心”正是互联网企业的立身之本,它们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市场战略的制定以用户为中心,业务开展也以用户为中心,企业中的一切都围绕着终端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进行设计。这一点传统的保险企业接受起来有难度。

而实际上,一旦把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引入保险行业,并与大数据、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结合就有可能为保险行业打开一片新的天地。比如,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来进行客户群体细分和差异化产品设计,从而支持差异化营销。同样,现在的保险产品普遍对客户粘性差,比如车险和很多财险都是一年缴费一次,除此以外客户基本与保险公司没有联系。这在互联网企业看来简直就是资源的浪费,向互联网企业学习,一些保险企业开始尝试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与客户保持联系,了解客户兴趣,从而为客户精准推荐新的产品和服务。

保险行业总结范文3

摘要: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不仅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更是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营销模式不断变革的30年。然而,中国保险业与国外成熟的保险业相比,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自2010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始了在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大胆创新,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对信息化有天然依赖性的保险业来说,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就抓住了在竞争中迎头赶上直至超越国外同行的利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保险行业;营销模式

一、引言

鉴于移动互联网消费的便捷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来完成各种消费,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势必会越来越广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同时,截至二季度末,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2.9亿,环比增长15.1%。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69.3%上升至74.5%,其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面对如此巨大的用户群,移动互联网将是加速保险公司信息化进程,转变营销模式的新平台。自2010年以来,保险公司纷纷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保险应用,方便了消费者随时随地的办理保险业务,作为国内保险行业的巨头,中国人寿在保险行业率先实现微信全流程销售与服务平台。正如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明生在一科技创新体验周上所说:新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正日新月异。因此,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保险行业营销模式变革的新阵地。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保险行业的发展及趋势出发,阐述移动互联网下保险业营销模式的改变,为中国保险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移动互联网与保险行业的成功对接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创新、社交等成为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而这与保险行业的发展与特点不谋而合。首先,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碎片化,由此可以衍生出很多针对移动终端的创新应用;保险行业正可以借助这一趋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及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在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推出更多的创新应用。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微信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微信这一移动社交平台的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继今年1月中旬突破3亿用户以后,仅仅在4个月之后用户数量又接近4亿人,在2013年春运期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泰康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敏锐观察到微信平台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推出远距离微信查勘定损服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平台的潜在功能被一一开发出来。其次,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应用,充分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由消费者自主决定要不要关注,充分体现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应用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的尊重。毫无疑问,社交应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会创造更多价值;对于保险业来说,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用户忠诚度,怎样通过服务将客户牢牢地捆绑在自己公司周围是现在保险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平台,是将客户与保险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三、移动互联网带来保险营销模式的创新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保险行业从传统的“手提包+自行车”营销模式,到现在的人、银保、直销三大主流构成的保险公司基本营销体系,中国的保险行业营销思路正在不断创新,但与国外完善的保险体系相比,我国的保险业在营销策略和竞争方法上都明显落后于西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新型营销模式将给保险业带来革命性、颠覆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在保险营销模式创新领域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全员营销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保险行业全员营销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基于移动终端的保险产品为所有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展业工具和平台,除了前台人员外,展业思维和习惯也将深入到中后台人员理念之中。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出现,保险公司的任何一名员工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保险产品的推荐和销售。对于不精于营销的员工来说,同样可以借助移动终端的客户需求分析模型,将保险市场进行细分,通过个性化营销将合适的产品展示给特定的消费者,客户可以自有选择买或不买,或者将潜在客户的信息进行共享,交由精于营销的同事完成销售。

2、服务营销

保险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服务,因此,保险企业只有建立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和创新服务产品、手段,才能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体营销策略突破了传统的4P等战术,在营销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展业时,可将无形的服务以有形的实体展现给客户,减少了客户在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而基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使得营销服务更具交互性,从而缩短了客户与营销人员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同时,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在客户增值服务体系构建上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迅速构建客户增值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通过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简化了服务流程,为客户节省了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可以说,保险不仅是一种商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还向客户传递了公司的价值观念。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传播,保险公司可以将企业形象、公司理念、产品特性等通过用户碎片化的时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客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总结

在移动互联网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保险公司的营销有了新的更有效的平台。而传统的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模式,由于销售误导的存在,从而会引发客户的信任危机,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必然成为保险销售的主流,而基于移动终端的保险营销模式,以其强大的交互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也许会带来保险行业营销模式的又一次巨变。(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陆岚冰.保险营销的新平台—移动互联网[J]经济师,2012(9).

[2]方华.移动互联网催生保险“微营销”,金融时报.2013.07.03.

保险行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可保风险 保险同构 保险承保 保险理赔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保险业要与国际保险市场全面接轨。而目前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却不尽人意,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保险行业的现状,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为中国保险业的稳健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1980年中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784.1亿元,同比增长 39.1%,是2002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336.7亿元,同比增长17%;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658.4亿元,同比增长49.2%;截止2008年末,中国保险市场主体由2007年的120家增加到130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445家,兼业机构136634家;保险业总资产3.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2%。保险行业在优化资产配置,化解投资运作风险,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50个城市和地区保险市场进行调研,调查内容包括:保险市场容量与潜力分析,保险产品购买动机,保险产品销售渠道,客户满意度,市场竞争状况等。结果显示中国保险业的现状有以下三个特点:

1. 与世界同行相比,中国的保险市场起步较晚,开发程度较低。但发展迅速,保险市场尤其是城市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

2. 中国保险产业规模较小,有效供给不足。与风险种类繁多这一现实相比,所提供的险种单一,保险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有限险种的经营上,保险产品同构现象十分严重。

3. 中国加入WTO后,将有更多的国外保险公司以合资或独资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国内的保险企业将面临外来竞争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

(二)中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1. 管理模式落后,经营机制陈旧。中国的保险业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经营方式,重规模不重效益,贪大求全,专业性不强,缺乏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没有高效的资金运营渠道和手段。

2. 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产品开发体系。险种开发无论从速度、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 专业人才欠缺,而又不注重培训储备,势必会给未来的竞争带来被动。

4. 保险法规有待完善,虽然《保险法》己于1997年颁布,但原则性的东西多,细则性的东西少,在操作上尚有许多盲点,不能满足保险业稳定发展的需要。

二、中国保险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保险意识滞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消费者现有财富的增长和风险总量的提高,使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承担风险的主体逐渐从政府转移到企业和个人。实践证明,保险是应对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中国自1959年停办国内保险业务以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没有商业保险的实践,因此,中国人的风险意识滞后,保险观念单薄,这是保险行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保险品种单一。伴随着全新的、供人们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商品的出现,新的风险也应运而生。例如,飞机在带给人们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飞机失事所导致的巨灾风险等。此外,随着新体制、新规则的制定,新环境的出现,也将产生许多新的风险因素。如责任风险、信用风险等。面对风险种类的迅速增加,我国保险业所提供的险种却十分有限。例如在寿险行业中,各大公司都在拼命争夺、抢占少儿险市场;在财产险上,各公司的竞争也主要集中在财产、车辆、货物运输等少数几个大险种上。

(三)专业人才缺乏。保险业的特殊经营方式产生了对展业、精算、承保、投资、理赔等特殊人才的需求。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而我国停办国内保险业务达20年之久所带来的一个直接严重后果是保险人才培养的断层。保险公司的培训水平很有限,相应的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素质不高、教材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都使得保险业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据调查,由于一些保险营销员缺乏职业道德,缺少相关知识,致使在推销保险产品时出现误导陈述、保费回扣、恶意招揽等违规、甚至违法现象,极大地损毁了中国保险业的声誉。

(四)监管力度薄弱。保险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它遍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保险经营是以大数法则为其数理基础的,保险定价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而这些技术是多数投保人不了解的。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需要政府对保险业加以监督管理,以保障投保人获得合理的保障条件和费用支付条件。

在保险业务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保险监管制度却明显滞后。由于监管不力导致中国保险市场秩序混乱,如乱设保险分支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保险公司或中介机构资金管理松弛、公司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严重等,这些都是中国保险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总结

伴随着新兴产业的腾飞、高新科技的发展、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保险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中国保险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和广阔前景的同时,也承受着深化保险体制改革和不断创新的压力,保险公司将被推置于富有挑战和激烈竞争的保险市场之中。文章通过对中国保险行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探讨,指出了我国保险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了未来前进的目标。中国保险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势头和快速的发展步伐,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改革以及整顿和规范保险市场的经营是势在必行的。中国的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人民的保险意识逐渐增强,保险行业日益规范,保险保障更加健全,中国保险业将分阶段、有步骤对外开放保险市场,这是时代的呼唤,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信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努力,我国的保险业一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保险行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监管;借鉴;改革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归溯到清朝,但中间经历了20年的停滞,其真正的发展时间并没有欧美等发达国家长,在2005年之前我国保险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然而近年来其发展速度却慢了下来,从中也凸显出了许多影响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研究国外保险行业的运营特点,吸取欧美、日本,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最新发展成果,可以使我们在保险发展探索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使我国的保险行业尽快的步入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1.国外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1.1 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消费者的利益只有在健全的法治下才能得到保障,相关法律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础。同时也应起到防范、打击保险欺诈行为的作用。国外已有较完善的保险相关法律,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国外,日本在2008年5月30日颁布了第一步保险法,其中对追溯做了明确的规定,已经认可“追溯保险”的合法化。美国也已有《评估后财产和意外保险保证协会示范法规》、《人寿和健康保险保证协会示范法规》、《1992年联邦偿付能力保障法》等,对保险相关的各项细节做出了细致的规定。我国台湾也非常重视保险的法制建设,1963年台湾地区的《保险法》问世继而又公布了《保险法实施细则》,顺着保险市场的开放趋势,台湾又对相关的开放方面的法律进行了修改,并制定了《保险公司设立标准》对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 对保险的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在整个保险行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为协调各州对跨州保险公司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对于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监督管理。专门建立了数据库系统,通过提供投诉数据,执行情况数据等来监督各家保险公司。在澳大利亚证劵和投资委员会依据公司和金融服务法律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督。具体负责保险公司中参与者的合规性,监管和执照,同时还负责争议处理保险业务守则和保险业的协调。在欧盟各国都实行严格的监管,重点不仅放在审慎监管问题上,而且对于保单条件,价格等市场行为进行了细致的监督。香港保险业的稳定发展依赖于保监处的他律和保险业联会的自律监管架构和监管制度的配合。

1.3 偿付能力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对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的经济补偿能力,倘若保险公司丧失补偿能力甚至破产,被保险人将丧失保险保障,蒙受经济损失。因此,偿付能力的监管已经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和行为标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偿付能力作为其监管的目标和理念。

对于如何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认识,各个国家也仍在不断地探索。美国将偿付能力作为保险业监管的主要任务,通过综合的实际评估来判断保险机构实际偿付债务的能力,从根本上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欧盟有统一的偿付能力框架欧II,其目标是在欧盟内部建立一套协调一致的,以风险度量为基础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以经济资本作为评估基础,凸显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全面评估保险公司风险。

1.4 经营模式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变得更加频繁,在金融创新的不断驱动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不断的相互渗透融合。美国已经将保险监督与其他金融监督结合起来考虑了,也更加注重多元化的经营。香港的保险业采取国际通行的混业经营模式,而且混业经营普遍存在于大型经营集团,为了更好地应对混业经营的环境,香港保监处与各个层面的金融监管机构开展了合作。

1.5 信息技术

进入21世纪,几乎任何行业的快速发展都要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保险行业既是一个各保险公司激烈竞争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协调,互通信息紧密联系的行业。在日本,为了各保险公司间的数据传输利用速度和效率,并进一步减少其运营的成本,日本保险协会和其他各保险公司共同开发了保险信息系统。美国、加拿大保险监管的信息化程度很高,通过市场信息系统和监管信息系统,将整个保险市场的运行情况快速的反映在监管信息系统平台上,这些系统及时将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的信用状况公布出来,从而提高了保险信息的透明度和和偿付能力。

2.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国家和地区保险业的发展经验,对加快我国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

(1)完善保险法。制定修改出一部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保险法是促进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然而在我国仅有一部《保险法》既包括保险合同法又包括保险业方面的法律,尽管已经对旧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投资方面的保险,共同保险,保险招投标等许多保险领域没有涉及到。因此,应该对我国的保险法规进行细化,使在建立保险关系和义务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

(2)提高偿付能力。我国建立偿付能力监管机制也应遵循国际原则,适应世界潮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始终重视资产和负债的关联性,只有资产和负债的匹配管理才能实现风险承受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二、提高资本的充实能力和配置能力,保险公司应更加重视应用风险工具,确保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三、要考虑我国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因素,可以采取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监管安排,对中西部地区的保险业较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所倾斜。总体来说,要确保偿付能力监管的新理念,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以进一步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3)转变经营模式。保险业的混合经营模式是时代的趋势,我国应着手研究如何更快更好地将保险相混合经营的模式转变,但由于保险业混合经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保险监管部门可以由分项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变。混业经营涉及到不同特点的行业和业务,因此对企业各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所以我国保险行业应更加注重风险的规避和公司人才的培训等,以促进公司良性发展。

(4)加强信息化。目前,中国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保险数据的传输和分析的通用平台,也没有统一的保险行业承保理赔信息数据库,因此保险信息度较低,缺乏保险信用体系。建议应加快保险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保险行业的信息披露,开发出一种可以识别可疑和高风险人群的识别功能,健全保险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从各国保险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涉及到保险行业的方方面面,要想实现我国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改变,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因为任何一个机构、法律等的改变都会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只有为改革营造了好的环境,才能为完善保险行业的各种体制,实现与国际接轨,保障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和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唐效国.香港保险业监管经验值得借鉴[N].中国保险报,2007-7-2.

[2]沙银华.编译.日本保险法规[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3]石兴.试析我国银保合作及其发展取向[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4]陈文辉.结构调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保险业应对之策[J].中国金融,2009.

[5]徐文虎,方贤明.金融危机下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契机[J].保险研究,2009(4).

保险行业总结范文6

【关键词】保险学;教学;体会

作为高等院校教师团队的一名新成员,如何使自己快速融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如何快速适应本学校的授课习惯和方式,达到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和标准,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和欲求达到的目标。

下面我将从一位新进教师的角度,通过审视自己过去短暂的《保险学》教学经历,将一些教学心得与体会总结于此。

一、第一次与学生亲密接触

我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虽然曾到很多单位实习过,但是教师职业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讲台上,看着比我小5、6岁的学生们,我仿佛看到了曾经坐在课堂里的自己。本着“备课先要备学生”的原则,我力求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课上成为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良师,课下作为他们畅吐心怀的益友。时刻考虑到:如果我是学生,我将渴望学到什么知识;如果我是学生,我将渴望老师用什么方式传授知识;老师讲授到什么程度我才能听懂、爱听。

我想,正因为我做到了以上这些,或者努力地做到以上这些,学生们在课堂上反映才很积极。他们的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也同样激发着我的授课热情,让我更有动力地去备课并上好每一次课。

通过了解和访谈,我发现我所授课班级的同学优秀且好学,对保险行业、保险知识都很感兴趣,并且毕业后投身该领域的热情度很高。其中一部分人热情、活泼,思维比较敏捷,举一反三的能力比较强;而另一部分好学、严谨,学习态度端正、积极。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差异,我便力争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二、《保险学》教学工作小结

(一)深入剖析保险理论和保险条款

《保险学》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最基本的保险学概念、原则,并且会使用这些原则进行案例分析。虽然基本原理学习起来相对枯燥一些,但是我力争用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案例表达出我要阐述的问题,这有助于让学生放下“防备”之心,主动学习和阅读。在相关险种的保险条款的讲授过程中,我始终向学生们强调一点,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保险行业和保险险种。我以自己过去在保险机构的工作经历为例,逐渐向学生们灌输一种思想:保险是一项事业,是金融体系中必不可少、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国的社会稳定器;以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学习经历向学生们传达:保险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对保险知识的学习,逐渐培养出一种对保险行业事态变化的敏锐嗅觉。

(二)理论和案例相结合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应该是每一个老师授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也不例外。在案例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代表性强、可供多角度思考的案例。

(三)随时更新教学内容

保险专业的学生,仅仅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培养他们的行业敏感性,讲课中就不仅要从微观着手,还要从宏观下笔。我将《行业分析报告》下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目的是告诉他们必须要对保险行业的整体环境了如执掌,看懂保险行业的数据,了解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状况。此外,再使用《机动车辆保险条款》、《保险法》等作为内容的补充。

(四)欢迎同学畅所欲言,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

在授课过程中,我尽量克服学生不喜欢发言的毛病,激励学生畅所欲言,想到什么说什么,哪怕你说的有多“离谱”,课堂上应该出现不同的声音,这才能证明他们在思考。而对于我的答案,也不要求他们全盘接受,只接受他们觉得有道理的,之后说出他们认为对的,大家一起分析。

在内容上,我也经常找到与保险、金融等有关的新闻,用学生关注的新闻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度,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事实证明,每次授课到此的时候,学生们听课的兴趣是最高涨的。)

三、《保险学》期中考试形式的创新

考虑到《保险学》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和本课程的特点,我所设计的期中考试形式如下:

1.将全班同学分成9组,每组成员4-5人不等,由同学们自由组合。

2.每组指定一个保险行业相关课题,供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书写成论文。

3.考试周上课时,每组成员派一名代表上台演讲出本组论文的重点内容,演讲完毕后,可由其他同学和教师提问。

4.以论文质量和演讲水平为每组成员打分,以此作为他们的期中考试成绩(演讲者成绩略高于其他参与者)。

通过这样的考试形式,希望取得以下效果:

1.鉴于平时上课内容的局限性,同学们和教师过多的关注保险原理、条款和原则,而对宏观保险行业的横向与纵向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我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小组研究可以了解到保险行业的其他方面,诸如保险行业监管、保险营销模式、保险市场国际化、保险公司竞争与合作、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中国信用保险的发展、保险公司“唯保费”论等等问题。

2.希望同学们借此机会,学会使用数据库,掌握搜索文章与数据的技能。

3.因为平时多数情况都是老师讲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他们没有真正的自己动手做过什么。因此我想通过这种期中考试形式,锻炼他们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认真观摩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

认真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过程,吸收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对于新进教师的快速提高和成长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姿态,他可以用姿态与情绪去影响学生,这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其次,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对所要讲授的知识胸有成竹,课堂上控制授课节奏,做课上的主导者的同时又有能力让同学们积极配合。

然后,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他的魅力,慢慢的将自己的授课活动升华到一种艺术的高度上来。

第四,课堂辅助工具的使用要尽善尽美,比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尽量做到美观、大方、内容清楚、简洁、重点突出、声与影良好的结合。

五、新进教师对未来教学工作的计划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新进教师对《保险学》教学工作的总结,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让我感觉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性。虽然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不断学习,但是我一直充满希望与动力去迎接今后要上的每一堂课,我有信心能够把握好“教与学”的每一次机会。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热情饱满的投入到授课中去,并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整合授课内容、备课充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教学进度和每次课的讲授内容。

第二,授课过程有条理,重难点讲授清晰。清楚的告诉学生哪些知识必须掌握,哪些知识了解即可。

第三,最大程度的做到不照本宣科,而是凭借多年知识的积累,将知识用连贯、感性和理性的话语传递给学生。

第四,除了书本上本应学生掌握的东西外,适当补充一些资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了解学习财险和寿险产品只是任务之一,除此之外,保险行业中还有更广阔的领域需要学生去探索。

第五,尽量做到每次课都有一个授课亮点,或是案例,或是保险公司的实际工作状况,或是课程之外的保险行业最新信息,或是保险必备的知识如会计学等等。

第六,与学生做朋友,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