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实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摩擦力实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摩擦力实验总结

摩擦力实验总结范文1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学习方式:探究式启发式

二、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我在上学校的路上拾到了几个脏兮兮的小玻璃球,老师用水给它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容器中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但不易夹出)

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太滑,摩擦力小。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

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并请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的手、脚运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学生思考回答。

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

教学设计

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1)学生预测。

(2)教师点拨: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注意实验过程中要匀速拉动木块,并思考:若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可以变化的?想好以后,如果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没有的,可以由组长上前面来拿需要的材料。

(教师提示学生控制变量的方法)

(3)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4)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5)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

教师总结,并板书。

3、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应用,讨论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并回答。

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花纹?

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又如何减小摩擦?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并板书。(略)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学生对自行车指指点点,讨论非常热烈。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

学生回答。

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三、布置作业

科学论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查阅资料,了解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减少摩擦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还引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例子,进而启发学生去猜想哪些因素影响了摩擦力,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追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让学生认识到猜想要有依据。然后组织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我们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探究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接着就是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如果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并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找同学把他的设计思路说一说,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参加一个组的实验设计。完成后找另一个组的同学说出他们的实验设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摩擦力实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摩擦力;反思;参与

物理新课程标准注重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体验,科学探究在需要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这些不属于陈述性知识,这类目标是不可能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简单的记忆模仿能够学会的,而是要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内化才能习得的。因此,科学探究应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亲历过程。“摩擦力”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以。本节课,我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自己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收集、分析、解释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还给学生一个自主的课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问:如果老师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老师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

2、学生观察并发表意见。(总结鞋子中还有有关摩擦的大学问呢!)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了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看一看:有趣的摩擦 (播放画面1――汽车在冰面和泥地里打滑)图中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怎样解决?(安装防滑链、垫上草垫等)

有趣的摩擦 (播放画面2--搬油桶,“移”重如泰山,“滚”易如反掌 )

做一做:你能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制造出一种摩擦吗?你能交流一下在摩擦实验过程中你的感受吗?

想一想:你们想研究摩擦力的哪些秘密呢?(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

(课堂一开始,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此时的角色就成了教师的帮助者,他们热情而又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各种方案。接着让他们自己做实验来产生出摩擦并初步感知一下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力,在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充分地调动,这对学生的发展也就更加有利。)

二、新课学习

1、摩擦力的的概念?

做一做:

(1)水平桌面放置一个重物,提问物体受到了几个力?(重力与支持力)

(2)用螺旋弹簧水平拉重物,观察到弹簧拉长了,重物没有移动。为什么?(分析:弹簧伸长了,证明了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物体却并没有移动,说明在重物与桌面间有一些“隐身的力”在与我“拔河”,不让我拉着重物走,这些‘隐身的力”就是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物体想要运动但又没有运动的时候产生的,这种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

(3)继续用弹簧拉着物体在桌子上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吗?这种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总结: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 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一猜: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系?生活中你有这方面的经验支持吗?

学生提出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质量有关;提出在冰面上行走比在平时的路面上行走困难,猜想摩擦力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提出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有关;提出车轮都是圆的,猜想滚动比滑动容易;提出汽车速度大不容易刹住,猜想速度大摩擦大……

(教师一起参与学生的学习,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不要以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去折射到学生,更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尝试成功的喜悦之后,他们的信心会更足,学生经历的由猜想到实践验证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以后学习科学的方法,这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对他们将终生受用。)

做一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教师示范并用媒体播放: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小组讨论:

研究一个物理量可能同时与几个因素有关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些因素的关系?

小组交流:

(1)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2)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比一比:看谁的实验做的好

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议一议: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各组实验数据表格实物投影。想想如何分析实验数据表?分析实验数据看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假想,为学生准备探究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地分工,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考虑到这些以后,才能对学生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速度的大小无关。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课堂上会出现很多老师上课前有可能预想不到的情况,如在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的实验过程中,有些组由于没有控制好条件,从而得到摩擦力与面积有关的结论,作为教师,这时候不能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强塞给学生,而应及时作好指导,让诊断与矫治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走进学生发展的真实世界。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作适时的指导,过早介入,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就丧失了反思的机会。过晚介入,学生由于长时间碰到困难而没有解决,会丧失对以后探究的信心。)

想一想:在探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

(作为教师,不仅仅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收获”不仅是指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是失败了,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学生失败后会反思,会进行再实践,再验证,这也是他们的收获。)

辩一辩: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学生自由辨论,最后教师作总结性发言: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对于有益摩擦,要设法增大它,对于有害摩擦,要设法减少它。)

谈一谈: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一、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大家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

(学生回答)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学生举例并分析)(多媒体演示)

大家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思维在这里被有效激活)

二、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试一试: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学生操作)

结果如何?为什么?

由实验可知: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多媒体演示)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见到那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实例?就以自行车为例。请举例说明。(可以找一辆自行车,对着自行车,学生讨论热烈)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多媒体演示)

练一练:

上网:搜索一下“摩擦”,看看摩擦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的课件和文章。

动手:做课后“小实验”:筷子提米

小论文:假如没有了摩擦……

开眼界:生活中的摩擦(播放媒体)

计算机显示工业、科研、国防等各种情况下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磁悬浮列车、气垫导轨、气垫轴承、气垫船、滚动轴承等)

通过“开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热情。

摩擦力实验总结范文3

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下图1):

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填选项前字母)

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

参考解析:平衡摩擦力时,把小车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即可,A错误;实验中钩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的合外力,则需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错误;实验时,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释放,C正确。

其中对于B选项的解析,本人认为欠妥。因为本高考试题的题干略有瑕疵:“探究恒力做功与小车动能改变的关系”和“探究恒力做功与系统(小车和钩码)动能改变的关系”,题意中并没有交代清楚,这无形中也是一个难点(尽管这并不影响本高考题答案的选取)。那么究竟所挂钩码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到底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就本实验装置所做的实验分析如下:

要求钩码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M>>m

例1,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恒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他们找到的实验器材还有: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一台、天平、刻度尺、导线、复写纸、纸带、钩码若干.将小车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小钩码.

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用天平称量小车的质量M和钩码总质量m.让钩码带动小车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分别算出这两点的速度.

本实验认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则该控制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答:M>>m

参考解析:

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则应该用重力的下滑分量来平衡摩擦力,故可以将长木板的一段垫高故答案为:调节木板倾角,使小车恰能匀速下滑;钩码加速下滑,处于失重状态,其对细线的拉力小于重力,设拉力为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对钩码,有mg-T=ma

例2,某同学利用上述图1装置来验证由小车与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现提供如下器材:A.小车 B.钩码 C.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 D.细绳 E.电火花打点计器 F.纸带 G.毫米刻度尺 H.游标卡尺I.低压交流电源 J.220V交流电源.

(1)为尽可能消除摩擦力对本实验的影响,使验证结果尽可能准确,则小车质量M和钩码质量m的关系应该满足M

解析:小车M在重物m的拉动下加速运动,只要验证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和系统增加的动能是否相等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中存在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和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以及空气阻力,平衡摩擦阻力并不能减少实验误差。因为即使平衡了摩擦力,摩擦力依然存在,系统机械能必然要损失,所以对实验结果肯定有影响,所以为了减少误差,需要尽量减小小车的质量,即要满足M

钩码质量m远与小车质量M无要求

例3,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装置进行系统动能定理的验证。值得注意的是,验证动能定理本来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有摩擦力做功,动能定理一样可以成立,但是由于不知道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系数,所以摩擦力做功这一项无法表达,因此需要平衡摩擦力。摩擦力平衡好后,对小车和重物组成的系统,做功的只有重物的重力,小车的重力做功和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作的功抵消。所以只要验证钩码重力做的功mghAB,和系统增加的动能 (A、B为纸带上两点)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一致即可。此实验当中对M和m的关系没有要求!

例4,某试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装置如右图2。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小车后面固定一打点计时器,通过拴在小车上的纸带,可测量小车匀加速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

(1)为了尽量减小实验的误差,以下采取的措施中必要的: A 。

A.适当垫高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使未挂钩码的小车被轻推后恰能拖着纸带匀速下滑

B.应使钩码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加上传感器)的总质量M

C.定滑轮的轮轴要尽量光滑

D.先放手让小车运动起来,速度足够大之后再让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

摩擦力实验总结范文4

摘 要:物理力学中的摩擦力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摩擦力知识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物理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结合情境。就此对摩擦力教学做一些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的摩擦力有三种,分别是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后两种摩擦力教材中所提到的知识较少,这里要讲述的是滑动摩擦力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要知道什么是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首先就要对滑动摩擦力有一定的理解,再进行实验探究。

一、摩擦力的教学探究

1.摩擦力的定义

摩擦力的定义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或者运动趋势存在的力。

2.认识摩擦力

摩擦力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拖拽一下课桌,感受课桌与地面的摩擦。或者在光滑的桌面上牵拉一个木块,接着在木块下垫上毛巾再牵拉木块,两者对比感觉摩擦力的大小。通过以上体验,可以引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猜想与实验

通过前面的介绍,学生对摩擦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可能就会猜想什么因素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学生在进行猜想时,教师要适当引导。一般会有以下几个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表面压力大小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实验来证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或集体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在这之前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不止一个,在确定一个因素的情况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就是基本的物理方法,即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任何单一因素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具体的实验方法

如下。

(1)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表面压力大小的关系

同一光滑平面(这里的光滑平面并不表示无摩擦力存在),利用弹簧测力器水平匀速拉动一木块,多次实验记录数据。通过在木块上增加砝码改变压力大小,同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多次实验记录数据。

(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的关系

同一光滑平面(这里的光滑平面并不表示无摩擦力存在),利用弹簧测力器水平匀速拉动一木块,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取另一木块,质量与前一木块一样,但是与平面接触的面积增大,同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多次实验记录数据。

(3)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同一光滑平面(这里的光滑平面并不表示无摩擦力存在),利用弹簧测力器水平匀速拉动一木块,多次实验记录数据。木块保持不变,选用一粗糙的平面,让木块在上面运动,记录数据。

以上实验为了让弹簧测力器的读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需要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具体有哪些。

4.区分有益、无益摩擦以及如何改变摩擦力大小

摩擦力分为“有益摩擦”和“无益摩擦”。比如,一辆自行车,它包含的有益摩擦有车闸的闸皮与轮的摩擦、后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手与车把间的摩擦、脚与脚瞪间的摩擦等。这些摩擦主要帮助自行车行驶以及使人能够方便操控自行车。增大有益摩擦的方式可以用橡胶制作刹车皮,利用橡胶与金属的摩擦增大摩擦力,同时在自行车的轮胎上、脚蹬上、车把手上刻上花纹,增大表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无益摩擦就是轴承之间的摩擦,无益摩擦的存在会让人使用汽车时感到费力,因此可以在轴承处多添加剂来减少摩擦。

5.摩擦力题目的具体分析方式

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者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摩擦力就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所以在分析摩擦力时一定要注意物体的运动方式,做好受力分析。比如,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此时,我们分析发现物体相对传送带是静止的,所以从静摩擦方向讨论,如果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就一定有一个力来平衡摩擦力,可我们却找不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所以这时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即物体所受摩擦力为0。又或者有这样的题目:重为10 N的物体,静止压在竖直墙面上,则其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减少压力,物体沿墙面匀速竖直下滑时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继续减少压力呢?从每个问题出发,第一种情况是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确定摩擦力为10N;第二种情况虽然物体运动,产生的是滑动摩擦力,但是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仍然是受力平衡状态,故得摩擦力为10N;第三种情况就不同了,物体在运动,但不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能用平衡力来分析,而应该考虑用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来分析摩擦力的变化,此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未变,而压力减小了,故摩擦力减小,会小于10N。

二、总结

摩擦力教W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摩擦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相信学生会很容易掌握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摩擦力实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摩擦力 教学改动 教学增加

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它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初中阶段主要讨论和研究前面两种。摩擦力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对于如何利用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一直都是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笔者试图从摩擦力的实验探究入手,谈谈对摩擦力新课教学的看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实践不断发展。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一直是物理教育者探索的问题。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全新物理能力要求,强调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方式,而且是教学内容,更是这次课改的核心内容,可见科学探究实验多么重要。新《物理课程标准》给出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1]。以此为指导思想,初中教材不论是北师版还是新人教版,“摩擦力”一节的最核心内容都是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类型和模式更多样化,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了科学素养的形成,这些对新课程教学和复习都有指导意义。在新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中,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是以探究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主,而把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去除,只在阅读材料“科学世界”中提到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使得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模糊不清,在认知上没能有清晰的感性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对摩擦力教学进行了一些改动和增加,使学生在摩擦力的学习认识上更直观易懂。在此,把自己对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改动和增加写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让学生直接感受擦力,并提出摩擦力概念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科学探究”进入课堂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从科学探究本质和素养视角阐述了加强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内涵,使我们对加强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方式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明确的方向[2]。摩擦力一节教学可以从学生手掌按在桌面上滑动开始,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借此提出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3]。这样可以使学生利用身体对摩擦力有所直接感受,加强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二、改进探究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这个探究实验中,课本中先进行猜想提出可能因素,主要提出两点:(1)接触面所受压力;(2)接触面粗糙程度,接着利用下图实验验证猜想:

甲 乙 丙

实验中采取的办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再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这样可直接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滑动摩擦力。

(1)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所受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所受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所受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但在这个实验中大部分学生完成不好,首先在提出猜想的基础上,受压强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影响,会认为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系,因此在猜想中要加上一点:接触面积大小,在探究中增加一步,其次在于使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难实现,对此笔者做了一些实验改动,使学生更容易完成这个实验探究。具体如下:

总结归纳学生的想法,提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猜想:(1)接触面所受压力;(2)接触面粗糙程度;(3)接触面积大小。

甲 乙 丙 丁

再利用上图装置进行探究,上图中的装置只要拉动木块下方小车,而且不要求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克服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主要难点。

(1)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所受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所受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甲、丁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所受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积变大,滑动摩擦力不变。

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所受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注意: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三、利用实验克服静摩擦力学习中的难点,使静摩擦力易学、易理解

摩擦力是一种复杂的力,在具体问题中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是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扑朔迷离,不易理解。只有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理解静摩擦力的本质才可以在以后学习中游刃有余。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情况,笔者认为静摩擦力的学习可通过实验探究进行,当然,因为初中对静摩擦力的要求不高,不用具体测量,只要有个感性认识就好。

实验器材:一个圆柱形杯子(没有把的,塑料的――不易摔坏,大点高点――可以装多点水),水,一点食用油。

步骤:(1)往杯中加入少量水,用手握住举起,在空中静止。(2)往杯中加水至大半杯。(3)往杯子外壁上抹上点食用油,再重新用手握住举起。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由步骤(1)可知,杯子在空中静止,但有向下掉的趋势,受到两个力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手与杯子之间的静摩擦力。步骤(1)可得出两个结论:(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做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就是静摩擦力。(2)因为杯子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此时静摩擦力等于重力。由步骤(2)可知,杯中加了水,增大了重力,要保证杯子还是静止的,手握杯子的力就要加大。步骤(2)得出两个结论:(1)杯子仍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此时静摩擦力仍等于重力,但此时重力增大了,因此静摩擦力也增大了。(2)手握杯子的力增大了,就是压力变大了,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所受压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由步骤(3)可知,杯子外壁上抹上食用油,使接触面变光滑了,要让杯子还能举起在空中静止,就要再增大手握杯子的力。步骤(3)得出结论:接触面越光滑,静摩擦力越小,反之,接触面越粗糙,静摩擦力越大。

通过以上实验不但对静摩擦力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还可增强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1)接触面所受压力;(2)接触面粗糙程度的认识。

四、举出贴近生活的例子,体会滚动摩擦力

初中阶段,对滚动摩擦的要求是只要知道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小就可,因此,多举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有初步认识就行。例如:现在有种在青少年中流行的暴走鞋,是在鞋后跟装上一小轮子,当你一只脚翘起前脚掌,只让后跟着地,另一只脚轻轻向后一蹬,人就飞速向前,而你只要前脚掌一着地,马上静止下来,这就可以说明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小。

总之,摩擦力作为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难度大但是很重要。只有在教学中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基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学生获得充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才能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摩擦力实验总结范文6

实验1:对于《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我们需要记录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只需让小车在砝码盘和砝码的带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可,就可以在小车所带动的纸带上记录下匀变速直线运动.对于后面经常提到的平衡摩擦力及让砝码盘和砝码质量远小于小车和车中砝码的质量在本实验中是不需要的.

实验2:《探究加速度、合外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是对本装置的认识要求比较高的实验.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及车中的砝码,需要探究的公式是F=Ma.质量用天平可以测量,加速度用纸带可以计算,测量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是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首先、我们要用细线的拉力充当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此,要保证运动的小车在去掉绳的拉力时合外力为零,必须要平衡摩擦力,让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抵消.装置需改为图2,抬高右端以平衡摩擦力.其次,绳上的拉力在实验时中不宜测量,我们要用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来充当,但是,由于整个系统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并不等于绳的拉力.设小车及车中质量为M,砝码盘及盘中砝码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T=Ma (1)

mg-T=ma(2)

联立(1)、(2)式即可得到

T=Mmg(M+m)

要想T近似等于mg,只要满足mM即可.因此本实验为保证mg充当小车所受的合外力,需要①平衡摩擦力②满足mM.并要理解这两个要求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实验3:《探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之间的关系》实验中除了可以用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外也可以用上述装置,研究对象同样是小车及车中砝码.由于要去求合外力做的功,只需在第二个实验装置测出合外力的基础上,再测量出小车的位移x即可求出合外力做的功.因此实验室中同样需要①平衡摩擦力②满足mM.

需要探究的关系是mgx=12mv22-12mv2.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2和实验3某些题目中,在小车上加了力传感器或在绳上连入了弹簧秤来直接测量绳上的拉力,如图3.根据上面的解释,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平衡摩擦力即可而不再需要满足mM.

实验4:《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除了可以用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外,也可以用本装置来实现.因为本实验研究对象为整个系统,绳上的拉力为内力,不用再考虑是否等于砝码及砝码盘中的重力,也就不需要满足mM.整个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为mgx,需要注意的是系统动能的增加量为

12(M+m)v22-12(M+m)v21.

需要验证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