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育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化教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化教育的意义

现代化教育的意义范文1

一、成果富有指导性。任何理论都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彰显其创新生命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基于主体结构理性视角,结合对三大国际组织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透视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认为制订农村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应把握内部主体与外部主体的关系、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的关系、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关系,并构建了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62个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主体结构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对农村政府、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公民等的职责功能定量描述,把握住了农村县域城乡教育差距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主要矛盾。可以说,该书提出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主体结构指标体系,填补了农村教育现代化定量研究空白,具有显著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对于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

二、观点富有创见性。该书以四川两个山区县域为农村教育现代化实证研究案例,创新性地提出内生型与外生型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模式新论点,运用比较法认为内生型的优势比外生型突出。该书还对推进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较高质量的观点,如认为沙湾区教育现代化推进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层次分明的制度体系,汶川县教育现代化推进体现了灾后教育重建和民族地区教育特点,教育现代化对农村乡土文化、历史传统有着承续价值,教育对农村现代化有着支撑价值等。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不能脱离县域教育发展的实际。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化复杂为简单,运用归纳方法对内生型与外生型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模式的共同特征进行了概括、归纳,并在分析中看到了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在两个县域的具体实践中,更多看到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农民作为受益者被动地参与教育现代化进程。这些充分说明作者有着直面问题的勇气,而这些问题本身对农村教育现代化各方主体而言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此外,该书还基于未来学理论理性探讨了农村教育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之路,对“农村教育会不会消亡”、“农村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农村教育独特优势”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理性判断,提出农村教育现代化未来应走服务“三农”之路。这些观点对推进“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促进价值,有助于农村各方坚定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信心。

三、实践富有成效性。理论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推进工作、提升水平、促进发展,《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作者提出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主体结构指标体系在四川省沙湾区与汶川县得到了广泛运用,指导着两个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目前沙湾区教育基本现代化的实现度达80.6%,汶川县全面达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走出了一条地震灾后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显著的教育发展成果无疑证明了该书的实践指导价值,说明该书从主体结构理论视角透析农村教育现代化主体结构关系,提出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主体结构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与突出的实践效果。对于当下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农村政府、教师、农民而言,可望从中获得更多启示。

四、语言富有平实性。该书打破了惯常的枯燥理论分析,而是以四川两个普通的山区县域推进教育现代化实践为样例,进行生动鲜活的实践描述,把一个比较晦涩难懂的主体性理论解读,寓于平实而又生动的具体实践分析之中,实现了理性叙述与样例叙事有机统一,学术研究与现实实践有机统整,显示出作者对农村教育现代化等问题的精准把握。它既给人们以理性思维上的启迪,又给以具体实践上的启发,语言平实生动,分析生动具体,非常适合农村的政府官员、学校教师、普通公民等广大人群阅读,能够满足农村教育现代化各方主体的需要,是一本易于阅读、可读性强的好书。

当然,该书仅对西部山区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对象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怎样调动农村公民投身于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与积极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现代化教育的意义范文2

2016年12月30日,作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教育领域的细化,《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18年,教育结构更加优化,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发展质量、教育贡献程度、教育治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高,基本形成在国内有广泛认同度、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南方教育高地。”

《规划》针对当前与未来一段时期我省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与发展态势,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战略主题与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中心任务,准确把握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提高高等教育发展质量、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深化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等发展任务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调整优化教育空间布局、完善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等三项改革任务,视野开阔,重点突出,路径清晰。

《规划》强调指出:“‘十三五’是我省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的关键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决定了教育必须走出一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质化、多样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五化一体’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五化一体”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就是广东特色的教育现代化行动路径。这就要求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持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规划》所描绘的教育现代化,不仅目标、思路、任务明确,而且操作性。比如,为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专门编制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等14个专栏,作为发展任务与三项改革任务的有效补充和强力支撑。

细细阅来,《规划》如同一幅美妙的教育现代化画卷。但是,要让这幅美妙的教育现代化画卷变成美好的教育现代化现实,还需要《规划》印发不久后即召开的2017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所突出强调的“抓落实”理念与行动。这样,才能真正确保《规划》所明确的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与行动路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现代化教育的意义范文3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文化,有一种“任重道远”的“弘毅”精神,它既有自立的能力,又有应变的能力,因此能够生生不息。而中国的传统艺术,也具有一种特殊持久的生命魅力,在许多的古老文明的艺术变迁衰退的比对之下,这一特征尤其引人注目。体现东方哲学的中国画及东方美术,本质上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合一、抽象与具象的化一的艺术,强调相克相生的和谐精神。它区别于其他绘画的是,要求作品中人文境界的文化意义大于绘画本身的含义。

那么,我们如何来解释传统绘画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呢?传统绘画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又会具备哪些作用与意义呢?

诚然,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国画所体认的文化意识与现代文化是有差异的。由于在现实社会中生存的人们承担着繁复的心理负担,失却了“本心”,使灵魂产生缺憾,因此被视作人格修养的中国传统绘画朝着理性和谐的方向发展,是一种新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绘画历来是勇于吸取外来艺术精华的,在魏晋南北朝、唐、明、清时期就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西方绘画的影响。学北齐曹仲达人物画的靳智翼,吸取外来画风,融会贯通,勇于变革旧貌。唐释彦惊在《后画录》中称道:“祖述仲达,改张琴瑟,变夷为夏,肇自斯人。”吸取外来技艺,经过吐纳、净化,以此来丰富、发展自己。过去如此,现今提倡开放、变革,更应如此。

画史上,东晋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论是最具艺术含义的。作为中国画艺术独特的造型理论,它比张璟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早几百年,且更具艺术的形象思维性。要求艺术家将客观世界的表现对象,通过自己的艺术思维,以超时空的方法去神交默契和意象,或概括夸张,或浓缩细化,或化平面为立体,或化立体为平面——塑造出高于现实、各自不同的精神形象。它与张璨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及后人提出的“写生”概念是互为一体的。具体来说,就是外师造化的客观形象经过艺术家心源的迁想,从而塑造出更具生命力和精神的艺术形象来,在现代语言的语境中,“写生”则是达到妙得的结果。由此,它对现代美术教学中的启导是功效显著的,“迁想妙得“论不仅适合于现代艺术,且适合于音乐、舞蹈、戏剧等其他艺术,是符合艺术发展从具象到抽象和表现主义的健康思维与客观规律的。它是艺术表现中最高级的表现技巧,也是艺术家重塑艺术形象的必要手段,和体现自身独特的艺术思想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史上,董源、巨然把江南山的结构进行梳理,塑造出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的“披麻皴”;米芾从江南烟雨中得出造就“山色空蒙雨亦奇”效果的“横点米家皴”;而李唐创造出了独具北方山水特色的“斧劈皴“;倪云林则是把太湖一带的山石塑造成“折带皴”。在花鸟画史上,最明显的是笔下的鸟、鱼、松、石、荷花,都不同于生活,但都高于生活可见的现实形象,近代的齐白石也是如此。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载有“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肯定了绘画具有的社会功能,即起到美的教育作用。

现今学院教学,采用西画观念,把绘画的本质说成是“再现”自然的,或是“表现“精神的。其实,从辩证的思维观点上看,一切绘画的本质都是再现与表现的合一,而中国画恰是最能体现人类绘画的本质,它是建立在两极思维认识上的,具有在时空序列中向前延伸的先导意识,是一种无边的自由,且具有无穷的召唤力,是呼唤前进的精神力量。

目前,各美术院校基本上采用西方学院派美术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与中国画的本质特色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情况。学院教学应把历史上悟派教学适当引入课堂,采用“教悟合一”的方法去启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画从形式到内涵都是基于不同的大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的,帮助学生领悟两极思维原理的真谛意义。绘画形象来源于自然形象,但并不以模仿再现自然形象为最终目的,形象只是画家表达画意的语言而已。关于描绘形象时采用的艺术加工处理手法的这部分内容,中国画教学也应系统科学地增加讲授。

为了进一步使学院式中国画教学得到发展,应建立一门东方绘画学体系。用现时代语言,参照现时代人类发展成果,系统科学地阐述、继承和发展中国画的艺术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国画专业观念,提供最好的渐进式的知识吸收方法,彰显学院中国传统绘画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不朽贡献是其语言的简洁,内涵的丰富,数千年来代代嬗变,生机不绝,代有突破,代有新风。而中国传统精神至今一脉相承,强调的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是具有民族性的中国风格。黄宾虹说:“屡变者面貌,不变者精神。”此“弘毅”精神是品格力量的重要链条,有利于从行为和思考两个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铸炼心智、塑造性格具有特殊意义。

现代化教育的意义范文4

1.1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生活化

体育的价值就是实现体育贴近生活、生活充满体育。只有这样体育才能更好地展示体育的魅力、实现体育的价值。因此中学体育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教学不管是为了实现健康体育还是终身体育,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实现现代化体育教育也是时展的大势所趋。所以构建体育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服务,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加强对体育知识的了解,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生活化和现代化。

1.2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立体化

教育倡导“以人文本”,任何教育都是以学生为根本,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同样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体育离不开生活,生活同样缺不了体育。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享受运动的快乐,从而获得愉悦的体育情感体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和需求,使体育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信息网络能够更多地了解体育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爱好。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立体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更好地展示体育的高难度动作,全方位展现体育技巧,实现我国体育教育向现代化迈进。除此之外,体育教学的立体化还可以向学生展现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

1.3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模拟化

体育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有充分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实施体育教学。一般情况下,中学生缺乏专业的体育基础,运动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进行一些体育知识的讲解时难以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最终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技术。通过对体育教学的动作模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这样的动画模拟中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相应的体育动作,而且教师也能够减少体育教学的压力和工作量。在信息化技术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实现体育教学。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一些体育比赛视频等,向学生讲解相关的体育知识,强化学生的体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锻炼的意识,最终实现体育信息网络化教学的目标。视频中实际运动技巧的讲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体育的魅力。

2体育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2.1实现体育教学结构的优化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我国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尤其是在理论知识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差异,导致许多的体育知识只能靠学生的想象以及教师的讲解来进行。长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最终会影响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动态的画面以及专业人员的演示来了解相关的体育知识,提高自身学习体育的兴趣爱好。除此之外,教师通过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还可以减少教学压力和教学负担,优化体育教学结构。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进行交流,减少不必要的体育教学环节。在网络中教师还可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来适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

2.2能够准确把握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体育有关内容时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第一,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了解我国体育教学的动态,从而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提高教学的质量。第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了解学生的状况,能够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快速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尽量满足学生的课堂需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第三,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查找一些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把体育教学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2.3提升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教学信息的实时交流,从而能够帮助中学体育教师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教师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我国国内的教学方法,还能够了解国外的一些先进教学模式,从而为自身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考。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他们对事物一般都充满好奇心,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体育教学的特色化。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感受和兴趣爱好,找到适合他们自身条件的学习方法,最终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2.4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的体育知识,书本上一些抽象的讲解最终会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爱好。除此之外,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体育教学,也会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下降。所以中学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可以动态模拟体育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体育知识,最终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3结语

现代化教育的意义范文5

一、转变教育思想力求教师知识现代化

新的教学思想不但要在方法上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设想,更重要的是教师首先要用现代化的知识更新原有不适合现代教学的陈旧过时的知识。要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教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衣着、环保、医疗、交通等生产和生活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突出的是化学与材料科学、能源、环保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生产等的联系。所以化学教师积极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把有关的新的知识引进教材,纳入教学体系。

我们知道,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促进了其他科学技术的进步。如果在化学领域没有半导体材料的研制成功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如果在化学领域没有现代化的高温、高强度结构材料研制成功就没有今天的宇航工业;如果在化学领域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研制成功就没有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光通讯等等。种种事实说明化学领域的新材料产生是新兴技术的基础,是高新技术的突破口。因此,在使用新教材时,教师要及时学习补充有关的这方面知识,同时也要用一定的篇幅以必学、选学、阅读、资料、校园网或墙报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知道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如在材料科学方面有: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知识;在能源科学方面有:太阳能、核能、生物能、海洋能、氢能等几种新型能源的知识;在环境保护科学方面: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物、放射性、噪声等污染及其防治的重要措施的知识等等。此外,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还要充分挖掘当今科学前沿新研究项目所包含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概念去接近和理解前沿科学的新发现,如教材中涉及到的C60等。

二、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新的化学知识的教学。这个过程不是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之上使教学过程更加完善和更加完美,使学生接受知识更加直接和更加容易。如“投影实验”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所应用的电教媒体有电脑、大屏幕彩色投影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DVD和VCD机等等。我们利用电脑可以把化学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宏观化,把原来教师的演示实验投影化,使原来无法想象的和直观看不清楚的实验一目了然。也可以利用摄像机把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师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摄制后,再真实、清晰地呈现于大屏幕彩色投影的屏幕上,便于学生细致观察,从而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也可以利用数码照相机把教学过程需要的关键知识内容拍照下来,再投影观看,也可以运用DVD和VCD机播放典型的教学过程给学生看等等。

(一)在讲授初中化学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时,运用电教手段可弥补教师演示实验上的很多不足:

1.在课堂演示实验中,由于天平比较小,砝码的质量、游码在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都是很难看得清楚的,但用到大屏幕的投影机就可以弥补这个演示实验的不足,放大了托盘天平的可见度,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结果,为学生的学习、理解和信服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守恒,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扫清了障碍。

2.弥补了过去很难仔细观察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气球由正常状态逐渐膨胀、再由涨大的气球逐渐变成比正常状态还瘪的状态和白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全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白磷燃烧过程中的现象以及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发生变化的理解。

3.弥补了在实验最后进行称量时,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天平指针仍处于原来的平衡位置。这样,在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会马上得到一个实验结论――“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保持不变”。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且在学生大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二)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才智,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形象地展现现代教学中的以下知识内容:

1.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形象表现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化学的微观世界,强化学生对化学的微观世界的认识,更好的掌握物质的微观世界与宏观物质的本质联系。

2.更多的了解化学发展的前沿的知识,如新材料的研制和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多角度的认识等。

3.取代初中化学演示实验中可见度较差,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化学药品很贵的实验,如“二氧化碳的性质”演示实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酸、碱、盐”的性质演示实验等等。

现代化教育的意义范文6

摘要:目前,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广大人群的欢迎,从而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并且这些新媒体文化对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新媒体对语文教学积极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了叙述,深度探讨了在新媒体文化的影响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语文教学;影响;对策

一、引言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的媒体,它是结合电视等传统的媒体的优点,不断地创新之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媒体。它包括互联网、无线网络技术等,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将信息传递给用户,使其可以尽快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这种新媒体改变了文化交流的形式,使得文化的沟通更加便利。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对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有利有弊,为此做出了详细的探讨。

二、现代媒体文化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存在两面性。由于新媒体文化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两面性。现代媒体文化的出现,虽然大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但是对青少年的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新媒体文化教育对青少年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1.由于新媒体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技术的不断更新,对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进行了整理,从而构建出了一个百科全书般的信息平台,方便学生查阅、下载,这样就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效率,从而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2.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可以让青少年了解到周围发生的事情,并对此有自己的认知,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学到的。除了国内的事情,不同国家地区的动态、新闻、文化和艺术等知识也可以了解到,这样就会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视野,从而可以让他们的思想更加丰富,有助于语文教学,提高青少年的文学素养。

3.再者,青少年也可以借助网络,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不用考虑身份和地域,尽情地表达自己,抒发自己的感情,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在不断的交流中,青少年不仅可以交到好朋友,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院校的语文教学。从而可以让青少年成为文化的创造者,这样青少年就会有足够的兴趣学习语文。

(二)新媒体文化教育对青少年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

1.新媒体文化的兴起,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东西。新媒体文化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都可以借助新媒体这个平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是高尚的还是低俗的都可以在网上出现。在网络中,青少年很有可能遇到有伤害性的信息,毕竟青少年的承受能力不强,极易受到不利信息的影响,从而冒出极端的想法。

2.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青少年来说,新媒体文化是一种简单和方便的、易获取的文化,这样的文化,虽然可以通过快速浏览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是却并不是他们通过思考得到的,也就不是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今天的新媒体文化的发展,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改变了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忽视了自己的思维,不动脑思考,从而导致思维能力下降,就会影响到语文水平的发展。

3.目前,在这个几乎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只要存在互联网,这就会产生一种现象,很多的青少年在学习的同时也会注视着网络,这种学习状态将会直接降低青少年的学习效率,影响青少年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已经习惯了依赖网络的这种生活方式,由于网络的发达和方便,新媒体文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网络上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逃避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从而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影响。青春是一个人的重要发展阶段,如果长时间的不面对现实,就会产生孤僻的情绪,不愿意与现实中的人交流。除此之外,在网络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如黄色的信息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深重的负面影响。

三、新媒体文化下,对学校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一)积极面对新媒体

青少年应该正确地面对新的媒介文化,让青少年积极地面对新媒体的诱惑与挑战。同时也要结合新媒体,对语文教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多加关注青少年的思想动态。青少年必须接受适当的实用新媒体,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意识。

(二)提高青少年对信息的识别

青少年应具备对媒体的信息的选择能力,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信息进行评估,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从而可以在新媒体文化的背景下,有效地进行学校的语文教育,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语文水平。

(三)举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学校应利用好新媒体文化的优点,结合新媒体文化展开相关的文化活动,丰富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使得他们对文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可以以校园网络文化为主流活动,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但同时要遏制不良行为,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文化的育人功能。

(四)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

青少年的语文教育,只在学校学习是完全不够的,学校应让青少年与社会和家庭加强联系,从而可以让青少年进行全面的教育。青少年的发展与家庭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应该加强青少年与家人的交流,让家长更关注青少年,利用新媒体设计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规范网络行为

对于网络环境,应该从教育和社会的方面进行规范,制定标准和规则,净化网络,结合法律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新媒体的建设,促进其良性发展。良好的网络环境才会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促进其语文教学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职业学校的青少年的语文教学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教师要保留积极的影响,剔除消极的影响,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让青少年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完善自己。净化网络环境,青少年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文化,促进青少年的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晓松.新媒体文化对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