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主学习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主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理念范文1

【关键词】 生本理念;践行;数学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1999年创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实践模式,是由“师本教育体系”向“生本教育体系”转变,即由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从主要依靠教的教育教学走向主要依靠学生学,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生本教育提倡的是:“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生本教育体系还将学生视为教学资源,“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的先天自然、学习热情、学习经验和既有知识都是教学资源,这与当前我们国家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教育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生本理念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课前践行“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让生有“备”而来

前置性作业,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只有这样才可能激活学生思维,起到思维先行的作用. 此任务与课堂教学又是一体的,课堂教学是课前学习的延伸,是个体学习到群体学习、独立学习到有帮助的学习、分散学习到集中学习的转变.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这课之前,要求学生在家动手在一张纸上画出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并尝试给它们分类. 这个动手任务虽然简单,但是已经让学生触摸到本课的重、难点.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与不相交.”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探索经历,课堂上就敢于大胆地站出来表现自己,课堂成了他们发现、展示的天地.

(二)让生有“问”而来

例如,学习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这课,有的学生带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是要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叫平行线,不同平面内可不可以呢?有的学生带来的问题是:如图,第(1)条直线与第(2)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还是不相交呢?

二、课堂践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的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让合作引领新知探究

课前让生有“备”与“问”而来,此时的学生对于新知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疑问.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情境与条件,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和沟通学会表达新知、交流新知、理解新知、掌握新知. 使每名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都有参与意识. 参与的学习过程,积极的学生能够带动被动的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而且小组合作能够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我给出一个长方形的信息(长:3厘米,宽:2厘米),让学生小组合作来求周长. 结果出现了7种方法:

方法一:3 + 3 = 6(厘米),2 + 2 = 4(厘米),6 + 4 = 10(厘米).

方法二:3 + 3 + 2 + 2 = 10(厘米).

方法三:3 + 2 = 5(厘米),5 + 5 = 10(厘米).

方法四:3 × 2 = 6(厘米),2 × 2 = 4(厘米),6 + 4 = 10(厘米).

方法五:3 + 2 = 5(厘米),5 × 2 = 10(厘米).

方法六:(3 + 2) × 2 = 10(厘米).

方法七:3 × 2 + 2 × 2 = 10(厘米).

(二)让质疑引领新知探究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认识钟表”这课,我利用4个不同的钟面及下面标示的时间让学生来辨识对错.

3时 2时 6时 快7时

对于第一个钟面,学生看出是对,我即时设疑:“为什么是对呢?”学生说出“因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3时”. 对于其余三个钟面,有的学生认为是对,有的学生认为是错,我“顺水推舟”,让学生辩论,不同答案的学生要说出各自的理由. 在辩论中,学生积极思维,深入认识,收获了有关钟表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让生经历新知生成

数学教学中的结论是“塞不进去”学生的头脑,而是从问题情境出发,通过实践、探究、猜想、推理等方法,探寻问题的解决途径,结论由学生自主探究获得. 这样学生经历新知生成的全过程,就会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新知识,体验了求知成功的喜悦. 例如,学习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这课,有的学生带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是要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叫平行线?在不同平面可不可以呢?”我设计以下问题情境:让学生准备两支不同颜色的铅笔,放在铅笔盒 的同一平面内摆放成不相交的状态,学生会发现两支不同颜色的铅笔互相平行. 如果把另外一支笔摆放在铅笔盒的另外一个平面呈不相交的状态,这时候学生会发现两支不同颜色的铅笔位置关系就不是互相平行了. 在探究与发现活动中,学生得到了结论,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自主学习理念范文2

【关键词】自主学习 导学案设计原则导学案设计策略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基于思维演进的一种学习过程设计,应体现从“现有发展区”通过“最近发展区”过渡到“目标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过渡到“目标发展区”。

一、导学案设计与应用的现状

(一)导学案的应用情景分析

洋思中学借助“讲学稿”建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提倡的“三三六”模式,改革了洋思中学的讲学稿,引导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过渡;昆铜中学结合洋思中学和杜郎口的成功之处,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建设、评价机制创新、学案导学引领”为抓手的“六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当时当地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值得我们大家借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12年的10月,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全校取消导学案。而提出“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但我想无论是哪种教育方式都需要依托一种具体的载体才能去落实,关键是这种载体如何编制、如何运用,不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枷锁,而是自主学习的阶梯。

(二)导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习题化倾向。导学案感觉就像另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不是知识点的罗列,就是典型习题的汇集,没有引导性的语言,没有要探究的问题,没有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冲动。

2.教案化倾向。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导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导学案”。

3.浅层化倾向。导学案变成学生抄课本填空,死记硬背知识点,课堂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科学导学案的设计,要更多体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书写,突出实践思维能力,从而为理解新的知识铺垫,而不是知识性的填空。

二、导学案设计的策略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以“现有水平”发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余教授在最近发展区一文中写道,“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的支架式教学就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只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的“脚手架”对学生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导学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脚手架”。

(一)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提倡“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导学案在设计中就一定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原则,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不是教师的“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为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铺设“脚手架”。

2.激励性原则: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外在的激励,即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来源于内在的激励,即学习者本身的成功体验,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学习的激励是不断以外在激励为主转化为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动态过程。现在的学习在很多学生眼里看来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计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探究性原则:探究学习是一切科学发展与新知识产生的基础,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导学案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4.自主性原则: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获取知识,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不断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导学案设计的环节

导学案是教与学的载体,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重在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导学案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有意义的先行学习是否发生,先学的目的未必是完成学习目标,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思维的台阶,让学生完成能够独立解决的部分。

导学案中设计“学习目标、自主预学、课中研习、课堂反馈、自主梳理、易错攻关”六个环节,在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设计时更应关注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避免导学案设计的习题化倾向、教案化倾向、浅层化倾向,而应使导学案设计的内容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活动化、知识模块化、成果巩固化。

1.导学案设计的内容问题化。在内容上能以驱动性问题链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学生学习搭建思维的台阶,让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觉得这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每课前以问题的形式写一句引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环节设计的学习目标是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不同于教师写的教学目标,把学习目标分为课前预学自评和课后自评不在于学生的等级好坏,而在于让学生学会反思,同时暴露问题,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课前自主预学情况。学习目标分为课前的预学自评和课后自评,让学生在自主预学后进行预学自评,新课上完之后再进行一次反思――课后自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案例】七年级上第四章第1节“物质的构成”

[引言]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你知道你每天喝的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吗?

【学习目标】

(学后请在下表空白栏中自评达到的学习等级:A.基本不懂 B.基本学懂 C.完全学懂)

学习目标 预学自评 课后自评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并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重点)能通过实验推测分子之间存在空隙,通过书本阅读材料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体、固体的大。

3.(重点)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难点)能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存在。

2.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探究化。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自主预学是学生课前自主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也是导学案中最关键最主要的部分,但并不是这节课所有的内容都要求学生能自主预学完成,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于理解又很难铺设阶梯帮助学生理解的内容是要放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想办法解决的,并不一定要放在自主预学里。

3.导学案设计的探究活动化。导学案设计探究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哪些问题学生个体能解决?哪些问题小组能讨论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不能解决?个体问题个别解决。让探究的问题尽量能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或个人实验活动来解决,教师通过课前批改学生的导学案来了解学生自主预学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在课堂上就没必要再讲,重点是对学生预学中暴露出的不能解决的及课中的重难点问题在“课中研习”环节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小组同学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

【案例】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1节“物质的构成”

【自主预学】

活动一:观察蔗糖

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方形蔗糖,你看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方形蔗糖研碎后,再用放大镜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碾碎后的蔗糖约一半放入小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再用放大镜观察,你还能看到蔗糖吗?___________________。蔗糖是不是消失了?__________________

4.如没有,怎样证明蔗糖没有消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结论:蔗糖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非常小,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__________看到。

想一想:你最想了解关于分子的哪些信息?说说给大家听。

活动二:黄豆与大米混合

1.在玻璃杯中分别倒入黄豆和大米,大米到达的位置作一标记,然后封住杯口反复摇晃几次,使它们充分混合,记下此时的位置,发现比原来位置要___________

2.将两个半杯的黄豆倒在一起,总体积怎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认为上述实验现象能说明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有空隙吗?_________________

您能举例说明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有空隙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课本P127的阅读材料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课本P128图4-12 肥皂膜实验

自己利用生活中简易器材制作并完成实验。实验中用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思考: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研习】

1.请用事实证据说明是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空隙大,还是气体的分子之间空隙大?

2.热菜总是香气四溢,但冷菜却只有靠得很近才能闻到它的气味,为什么?

3.为什么很难将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压缩?

4.导学案设计的成果巩固化。通过“课堂反馈”和“易错攻关”环节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课堂反馈”分A级和B级(可以照顾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易错攻关(一般3-5个练习题)在课后完成,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检测和反馈。做到“低起点、小台阶,由浅入深”,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5.导学案设计的知识模块化。导学案设计中设计“自主梳理”环节,其中分2个部分――知识体系梳理和课后存疑,通过学生的知识体系梳理可以让所学的知识形成模块化和系统化,教师要做好指导,一开始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好知识树或框架图,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去梳理,练习多次后慢慢放手,直到他能自己独立完整地梳理;课后存疑是为让学生把这节课学习后还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能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反思、质疑的精神。

【案例】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1节“物质的构成”

【自主梳理】

总之,导学案是教与学的载体,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探索,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994-12

自主学习理念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幼儿自主学习;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97-01

一 面对开放的课程选择权

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面对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更宽泛更具有弹性的选择空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选择权到底怎么用?如何把握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实施与合理安排呢?

1在共性的基础上体现个性特点

在实践中,我确立了以教研组共同探讨为先导,以幼儿的实际为基点,在实现共性基础目标的前提下,突现本班个性化活动的指导思想。尽可能地依据本班幼儿最近发展水平和关注孩子们的热点与兴趣点,尽可能推动本班幼儿个性化的发展。新课程的理念明确提出幼儿的发展应是富有个性的,那么如何让教师预设活动的内容与要求,更贴近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孩子呢?

(1)将近阶段主题与本班幼儿现有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确定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内容与形式。如:在“我和大树有个约会”的系列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树叶特别感兴趣,尤其在观察树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树叶形状的关注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预设了树叶贴画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在收集树叶的基础上说说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像什么,和他们一起去贴一贴,拼一拼,画一画,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一件件风格各异的树叶贴画作品,尽情体现对树叶形状、颜色的想象与创新。

(2)注重个别引导,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此,在活动中,我都尽最大可能为孩子们提供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进幼儿有差异的发展。例如在树叶贴画的活动中,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我建议他们使用剪刀,鼓励他们动脑筋剪出老师未能提供而自己又需要的树叶形状,制作到作品中;对于中等水平的孩子,我启发引导他们能贴出简单作品;而相对能力差的幼儿,则降低难度,让他们随意地贴贴玩玩,主要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树立整合的教育观,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目标的整合

在整合教育观的指导下,我们的活动都以主题的形式展开。在主题生成、开展、深入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打破学科间界限,更多地关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和认知需求,加深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与衔接,从而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有机整合。例如:在小班“顽皮一夏”的主题活动中,在确立该主题之前,我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孩子都特别爱玩水,盥洗活动时,许多孩子都会长时间滞留在水池前,玩玩弄弄不舍得离开,通过观察了解,我发现孩子们对水——这种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的认识只停留它的作用上,而对水的性质等粗浅的认知,他们不会表达,也不知如何表达。在反复地考虑、商量、选择的基础上,我结合天气的情况,预设了水的系列主题活动。同时,我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优化教与学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玩一玩、试一试、看一看、想一想,变原先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的直接经验。我们富有个性的预设活动,使孩子在与环境材料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体验和需求,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起的自发生成活动。

二 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支持和推动幼儿的生成活动

1.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及时予以支持和提升。

我总认为生成活动太难把握了,简直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因此就只能尽量避免涉及这块生地。而现在在研读新课程理念,尝试新课程的过程中,让我深切地体验到幼儿的生成活动,它无时不有,无所不在。这是因为,我开始深入地去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分析他们这些行为产生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诱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本阶段我班幼儿生成了“车”的主题活动,它产生在不经意间。那天,我领着孩子们观察树,途中一辆消防车呼啸而过,它很快成为孩子们热烈讨论的话题,沙沙问:“老师,这是什么车呀?”马上,晨晨就说:“这是救火车呀,上次我们家隔壁的楼房烧起来了,它就来灭火了!”旁边几个小朋友,马上争先恐后地说:“我也见过的,上次,我亲戚家里钥匙被反锁了,就请他们来的……”一时间,孩子们都忘记了走路,在人行道上兴奋地指手划脚,争论起来。我仔细地聆听着孩子们的话,从中我发现,他们很想了解消防车的构造和功能,对消防队员又十分崇拜和乐于模仿。于是一个新的主题产生了,对这样一个有价值意义的生成活动,我们就要大力支持,与孩子共同探讨延伸。当时我考虑到原先预设的观察活动与安全问题,在他们尽兴地讨论几分钟后,我轻轻对他们说:“我们都想知道消防队员和消防车的本领,对吗?下次老师带你们去消防队里参观一下,怎么样?”

回到幼儿园后,我依据孩子们当前关注的这个热点问题,依据新课程指南提出的幼儿当前喜欢的,即时反应的、主动的活动优先的原则,和孩子们一起构建了“车”的系列主题活动。我的支持策略是安排“参观消防队、学做小小消防员,组织孩子收集各种各样车的图片、玩具与仿真车模型、去路上看各种各样的车”等。

2.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更应相互交融、有效渗透。

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幼儿生成的主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师预设的活动形式进行展开,而在教师精心预设的活动中,幼儿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响 ,又会时时拓展生成出属于他们的新的主题。

自主学习理念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 自主学习 汉语拼音

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同时,在组织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昂的,态度是端正的,加上教师提供了充分的训练过程,学生又能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汉语拼音的知识就有可能转化为有实用性的能力。也只有学生在充满好奇心,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会逐渐的掌握学习方法,才会感悟到汉语拼音的实用性。也只有在感悟到汉语拼音的实用性时才会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保持高度的热情,这股热情才会持久。

在学习汉语拼音阶段,为了准确把握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关系:

一、新旧知识的衔接关系

汉语拼音的声母、单韵母是学生在幼儿班已经学习的内容(除未上过幼儿园的)。这部分的学习我设计的教学方式多以"展示型"的为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已知的知识告诉他人。比如:教师说:我很高兴迎来了同学们,我愿意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谁愿意把自己以前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让学生介绍幼儿园已经学习的单韵母或声母,学生一定会很有兴趣的说:我会读什么,请听我读一读;我会说什么……在展示的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倾听他人的发言,同时还要求学生发现他人知识点的缺漏。比如:我发现你读得不对,应该这样读;请听一听,我好像比你读的更好;我和你的说法不一样……这样既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又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引用到课堂,与新知识巧妙的融为一体,教与学都很轻松。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把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主动展示、学会展示和倾听习惯的培养上。

二、动静结合的关系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方面进行探讨,一年级学生不宜长时间静听教师讲课,教师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自主学习新知,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如:第9课ai ei ui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1、我的发现。首先让学生观察本课字母的特点,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学生的发现点真不少:本课字母ai ei ui比原来学习的a e u后面多了一个字母,变成了两个字母组成的韵母;这三个韵母后面都有一个"i"; 这三个字母在标声调时只有ui是标在后面的,写在i的头上,ai ei是标在a e的头上等等。

2、我会读儿歌,会练表演。学生在欣赏课本中一幅"小朋友在种树,草地上小鸟跳、小兔乐"美丽的画面之后,再朗读"小白兔" 的儿歌,并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又从儿歌的学习中发现"白、嘴、尾、在"这几个字中都带有本课新学的韵母,在读儿歌的过程中随机认识本课要认识的生字。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从中体会到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在这课的学习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点的比较,从归纳对比中不断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虽然教学本课新知识是重点,但是,让学生获取这些新知的过程更为重要,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今后渐渐形成自主学习方法的过程。

三、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课标》不要求直呼音节,不默写声母、韵母,从表面上看好像降低了对汉语拼音的学习要求,但实际上是要求教师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字母的框框里解放出来,不仅教给汉语拼音的知识,而且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

比如:第一册教材从第3课声母b p m f的学习就开始编排了看图借助拼音学音节、认字(不要求写字,只提供与汉字见面的机会)、练说话、跟读儿歌等拼读练习的内容。通过汉语拼音共13课的学习,有的学生拼读能力很强,不仅学习了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而且会直呼音节,会自读读物,达到了《课标》中对拼音学习的要求。但是个体的差异总是存在的,有的学生可能拼读能力还不够,拼音阶段学习的知识还只是单个的零件,还没有成为一个能够帮助他学习汉字的工具。即使是那些拼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要想真正变汉语拼音成为学习工具也还要相当一段时间。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用这项工具的机会,只有让学生在不断的运用中才有可能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自主学习理念范文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习方式。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体会。

1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学习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我们正试图寻找或探索出教学的新思路,以便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引起学科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视。无论是教育专家或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对自主学习都有一定的认识。可能是由于过度频繁的提及引致自主学习经常与自学和独立学习的概念混淆。

首先,自学不等于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确实有较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度取决于学习目标和客观学习条件。其次,独立学习也不等于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是指不依靠他人帮助进行的学习,而自主学习者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包括同伴、老师等的帮助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促进其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我们现今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共同的义务。

2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我们的教学语言、动作和神态能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那就会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激励他们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产生兴奋感和愉。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激发出来,学生无限发展的潜力就挖掘出来。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丰富、完善以及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言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平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同时,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对他们回答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鼓励学生多问些为什么,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养成

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刚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先扶后放,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自律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提出自学要求和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对于基础差或学习习惯较差的的学生,应该教他们如何预习。指导学生动手动脑,该圈点的圈点,该思考的思考,该查工具书的查工具书。这样上新课时,学生就有话可说,有问题可问。其次,课后作业应形式灵活多样,难易适中。还可以把作业分类,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比如必做题、选择题和拓展题,阶梯式的练习设计可以适合不同程度目标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更好的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再讨厌做作业。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在课堂上,各个学习小组进行自主交流时,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优等生要帮助学困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4 家长也应该参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

自主学习理念范文6

一、把握“自主学习”的基础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素质要全面提高,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学生是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育的关键。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英语教师更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提倡“自主学习”。加强对理论研究和业务的学习,陶冶自己的情操,塑造我们英语教师完美的人格 ,以专业化、现代化的知识教授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学生,用严谨的工作作风熏陶学生。真正做到“身以身作则”。

其次,指导学生如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为教师,我们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学生的指挥官,我们应帮助学生采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针对不足,结合切实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平常应多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找到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外语的兴趣。

再次,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它是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它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增长的动力。特别是对于英语学科,学生只有长期的保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应该在日常的学习中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学习,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模式。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就会获得成就感,并以此来促使自己的身心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中。把这种状态扩展到自己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思维中去。这样,自主学习的动机就会更加明确。

最后,提倡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以优带差,为学生营造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既给优生发挥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又使学困生找到学习的求助对象。这样也能避免学生自主学习,出现闭门造车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让学生间互相影响,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实现双赢的学习效果。

二、自主学习应始终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不只限于课堂,也应体现在课堂外

(一)教师是课堂内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者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者

教师在学生课堂内自主学习的自学环节中的作用:识别学生、理清教材、准备教法。一方面要为学生们制定一个班级总的教学目标,整体学习效果应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拟定符合自己能力的实践性强的学习目标。当然教师本身应对整堂课的教学进展,教学过程在头脑中有一个初步的构思和印象。

(二)自主学习应按计划计划实施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学生要搞好学习成绩,当然也应先有计划。大多学生在拟好学习计划后,在执行计划的过程时,多半开始会出现信心满满,热情高涨,中途却又半途而废,最后以失败告终的局面。当然,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英语学习意志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制定计划,可以先课前预习。一来它可以提高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促使学生对新课充满好奇;二来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在教师的教学中得以解决。这样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也会得到大大提高。

制定计划,工作起来就会井然有序,在学习的在时间和精力才能作到合理充分安排。根据学习计划,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自己的一些小目标,目标可以小到每个单元的每课,有了目标,学习起来就会有动力和有方向,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三、自主学习“课后巩固”

教师的课堂教学,只完成了自主学习的一部分。知识掌握牢固,还需要课后及时的巩固。教师指导学生课后如何及时自主复习,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差异,提出不同的复习目标。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书本为巩固材料,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单词、固定短语、基本句型结构等;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应寻找一些相应的练习题作为课堂补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要点的掌握。能复述课文,并且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句型、运用句型组织造句或写些简单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