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教育基本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教育基本理念范文1
关键词:以人为本;城市交通;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交通环境状况也日益让人堪忧,现代城市交通出现的明显强势群体是拥有汽车的人,相对于他们的骑车者、步行者和依赖公交者成了弱势群体。而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和城市政策都优先为汽车及其拥有者服务,而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孩子、老人及广大尚无力拥有汽车的市民,已不能安全、快捷、舒适地穿行在城市里。本文认为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是整个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核心,一切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服务人的快速便捷,这是衡量道路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原则和标准,即“以人为本”。
一、现代城市交通环境创建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传统城市交通环境设计的基本特点大多是“以车为本”。因为一提到人车分离,往往先考虑和解决的是车辆而不是人的通行问题。“以车为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交通并不仅仅是车的移动,而是人或物的移动,规划时,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只有把“人优先”作为前提,车辆的通行和安全才能得到保证。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效率、公平、协调、有序等绿色交通原则,兼顾国家经济和宏观政策,着力建设步行、自行车、公交系统。
二、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现代城市交通环境创建策略
1、设计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线型和街道设施
创建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的现代城市交通环境首先要设计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线型。良好的线型设计,不仅能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的自然环境和景色相呼应和融合,以消除道路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的观点出发,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主干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采用适当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和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次,要设计关怀人的街道设施。因为街道设施是为人服务的,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例如,在人流集中的步行商业街周围,设置足够的停车场使人们出行更方便;休息座椅与高大乔木或花坛相结合,使人在休息时既亲近自然又可避免夏日的暴晒。
此外,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例如,在街道必要的地方设置残疾人坡道和盲道;提供儿童专用的坐具、场地和设施;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厕所蹲位等。
2、提供人性化的公交服务
公共交通与私人机动化工具相比具有节约能源和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一个多层次的公共交通体系是为居民提供日常出行的最便捷、最经济、最环保的方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城市大多数人提供低成本方便的机动化出行方式,才能缓解因为越来越多采用私人交通工具出行带来的交通拥堵。为此,本文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出发提高公交的吸引力:
首先,要加大人性化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力度,使公交线网应与城市用地布局及今后的居住小区开发时序充分结合,保障居民在可接受的步行距离内乘坐公交。
其次,要加强大运量、快速客运系统的规划研究力度。在城市中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大众运输系统在单纯依靠普通的地面公交已很难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必须对快速公交(BRT)、轨道交通进行论证,加大这类客运系统的建设,引导市民从个体交通出行向公共交通出行转移。
另外,研究人性化的公交换乘系统,提供人性化的公交服务信息,开展人性化的交通环保评估,发展大运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适当限制小汽车的增长速度等也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3、加强城市交通文化建设,递进城市交通人性化的管理速度
随着城市交通现代化、智能化系统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在城市交通的软硬件建设和管理中得到体现。当前,公共场合、各种媒体开拓交通文化的空间甚大,车载电视就是一个良好的交通文化窗口。现在,坐公交车看电视已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一部分。乘客在公交车上看新闻、综艺,也看宣传广告。因此,制作一些精良、多点交通文化味的宣传广告,不仅能为广大乘客接受,而且将交通文化寓于潜移默化、经常性的学习教育之中。至于各种形式的行车文化、停车文化、人行文化资源挖掘,更是潜力无限。通过营造浓厚的交通文化氛围,使交通准则成为广大市民或来沪旅客的普通生活常识。
在塑造城市交通文化进程中,交通运输和管理部门要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理念,通过积极热忱地为行人和车辆提供人本服务的方式,使管理和服务更趋于人性化。近期,无障碍公交车已驶上申城街头,为老年人、残疾人上下车提供方便,使人们感受到城市公交行业的服务水准越来越趋于人性化。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季节台风、滂沱大雨、高温严寒、交通设施突发失灵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对交通的干扰,建立相应的预案和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总之,提升上城市交通环境的人性化管理,面广量大,可做的文章很多,关键在于交通运输和管理部门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理念,激励市民参与,群策群力,那么城市交通人性化的管理必将日臻完美。
参考文献:
[1]J•汤姆逊.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2]郑也夫,樊纲,黄平,等.轿车大论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现代教育基本理念范文2
关键词: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教师素质;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以及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努力实现现代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主要目的和目标要求。采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程度,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坚实的基础,并且能够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得到充分的应用和灵活的掌握。特别是对于诸多教师来说,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必须充分的灵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且能够灵活的采取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进程以及教育的工作要求,不断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升,着力增强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科学化程度。
1 现代教育技术对在教师素质提升中的现状
学校的教师关于具有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对于其发展的现状进行进一步的明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被誉为是“知识爆炸经济”的时期,相应的要求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提升。学校教育要始终坚持面向现代化发展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现代时代快速要求的新型信息化战略人才资源。因此,必须相应的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对于教师来说,从事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能够在诸多的教育教学领域,进一步的深入的开展和灵活的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一步促进和推进现代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的完整过程。现代教育技术显著的特点就是,坚持坚持数字原则、网络原则、智能原则、多媒体原则等基本原则,充分彰显基本的特征,融入开放的、共享的、交互的、协作的等诸多关键环节的因素进入现代教育技术之中。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教育模式和以及现代学习方式等领域的重大的创新和变革,坚持摒弃以往的传统的不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作为教师来说,必须勇于面对来自社会变革的要求,积极构建起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的体系、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的模式、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的理念等方面,积极抢抓前所未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领域的挑战和面临的历史机遇。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已经成为衡量学校教师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指标,加快提升学校教师能否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关注所在,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更加积极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和培训等工作,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够灵活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期能够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由于近年来学校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许多学校的教师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目前的许多教师没有参与过和接受过更加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是在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等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空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有的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等关键概念以及理论知识等方面的理解相对比较模糊,广大教师存在着比较陈旧的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观念等因素,能够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现代教学教育过程之中,所能够科学选择的现代教育教学的方略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有些东西甚至没有任何变化沿袭到今天。
2 现代教育技术对在教师素质提升的探索和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发展对于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广大教师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式方法和手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强烈理念和端正态度,以多种多样的更加专业化的理论知识,辅助以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手段。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对于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其中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学习,特别是勇于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且在实践中坚持做到灵活运用。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基本理论已经为广大的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创新和探索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指导和方向要求。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广大学生学习的视野和高度,在全面提升广大学生文化成绩和水平的同时,需要注重开展针对广大学生的潜质、兴趣、道德等关键方面和领域的大力培养和培训。在开展主要教育技能科学设计的同时,应该重点结合课题所学的核心课程,更加兼顾的考虑到广大学生的针对现代教育技术接受能力,充分利用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例如,在进行多媒体教育教学之中,适当的融入相关的视频和一系列图片,确保广大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的各种各样课程产生更加直观的现实感受,有利于进一步的快速的接受知识和内容,起到学校教师良好的引导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不断的提升广大学生日常学习的效率,比如,在现代教育日常活动之中,需要明确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借助信息传递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及时的反馈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媒体,严格根据不同的刺激和显著的作用,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之中得以充分的灵活应用。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育教学为例,需要围绕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力资源,更加关注培养和早就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更加关注广大学生积极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知识,借助广大学生的操作主要技能,客观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显著特点,采取图片、文字、声音等诸多环节的显著特点,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挖掘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些功能和作用是其他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在采取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之中,引导广大学生采取更加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方式,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环节之中,许多的学生反映,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的实际效果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 现代教育技术对现代教育工作者基本素质的任务要求
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方法,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应用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环节之中,相应的要求广大教师更新教学教育的观念、课程授课的组织形式以及现代教学教育方法等关键。如果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思想没有变化的话,则就会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附属,而不能更好的充分展示和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潜力,只能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演示等作用,难以实现预期的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要求广大教师实现自身职能和角色的快速转变,由以往的“教”的作用,及时转变为“信息互动”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广大学生容易坚持从外部环节的数据源头之中,进一步的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理论知识,在校教师采取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需要转变职能将指导现代教育技术、教导现代教育技术、引导现代教育技术等作为。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广大学生可以有效的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接受到更好的学校教育,与此同时,现代教育技术承载起来的知识体系、信息技术,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发散,越来越联结的发展趋势,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学习信息,广大的学生可能更加的茫然,更加对于自己学习的方式和目标失去方向,特别是无法辨认出有用的信息。此时,需要广大教师的精心用心指导,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学会在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理论和知识的同时,加紧提取信息的过程,完善和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科学指引广大学生在灵活运用和充分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态势,能够准确处理处理复杂信息和各种各样的问题。加紧组织现代教育技术的丰富形式和方法,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教育主要模式,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主要内容,不断的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辅助课堂教育教学,通常的以语言讲授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教育信息传递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要求了。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广泛的应用,需要更多的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现代教学教育的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采取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软件,能够进一步的显示出更加科学的教学主要内容,有的教学教育信息采取的方式是超文本的方式存在的。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通常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演示、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练习等更加直观的教学教育的方法方式,也需要相应的增加一系列个别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以期能够很好的适应出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目标。
4 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提升基本素质的路径选择
对于提升教师基本素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科学选择出目前教师的提升素质的主要路径,必须高度重视道德修养以及思想政治品质,特别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师的言行对于广大学生所能够产生的重要影响。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必须重点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的修养,坚持从点滴小事开始做起,持续不断的开展自我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自我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我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学习,进一步增强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基本素质。需要提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在日常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应用,更加系统的、更加全面的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进一步提升自身所具有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努力掌握更多的、扎实的、深厚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知识,确保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的指导广大学生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为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基本素质,建议采取自学的方式、进修的方式、攻读学位的方式、做访问学者的方式、参加会议的方式等诸多的行之有效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和增强的方式理论水平。对于学校来说,也需要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业务素质和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强化广大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环节能力的培训和锻炼,学校积极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和教育培训,教师要更加积极的主动的参加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实践教学活动之中,定期的步入社会实践,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之中,不断的丰富和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综合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教师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教师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终身学习的良好的态度,切实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政策、现代教育技术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模式等诸多关键环节,及时瞄准前瞻性的理论和知识,在实践中探索和提高,较为圆满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史秋衡.英国、香港和大陆高师教育办学模式比较――兼论香港高师教育的发展趋势[J].高等范教育研究,1995.4.
[2]张大良,刘万年.高等教育新跨越的关键: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教育技术素质.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3]肖川.高校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4]苏霍姆株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5]李飞凤.关于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01,(2).
[6]祝智庭,黎加厚,刘雍潜,译.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现代教育基本理念范文3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思想 英语新课标 相似点
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其思想的表达方式纷繁多样,似乎一切都在不确定中。但是透过表面的喧嚣,我们可以透视其基本内涵:反对主体性、反对统一性、反对理性、反对科学[1]。但其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观点,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的[2]。
一、后现代教育思想关于教育的思考
如何看待教育,这也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根据各自不同的立场和理论观点,从不同角度阐述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看法。笔者分别从教育理念、课程观、师生关系等方面来总结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所持的基本立场。
(一)在教育理念上,后现代教育反对理性主义的教育目的,主张人性化的教育观
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对以理性教育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在他们看来,由于现代主义对理性、集体、制度和秩序的强调,教育目的是把个人塑造成现代性工程的零部件,其结果必然是忽视人的个性,导致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和个人生活意义的丧失。因此,后现代主义者在反思理性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反对确立任何理性原则,主张对学校教育目的采取较为宽泛的态度,不局限于单一的教育目的,而是强调多元性,主张人性化的教育观。他们认为关注人性化、追求完善、丰富的人性,是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能够使人们看清自己和所生活的世界,并且能够去变革二者,从而能够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弘扬、唤醒并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培养人的活动。
(二)在课程观上,反对学科中心倾向,主张构建动态的开放式的课程
后现代主义者从他们各自的立场出发,反对各种形式的二元论,要求在课程组织上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关注课程活动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和相对性,以及个体经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后现代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因而课程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三)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
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无论是“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都存在着根本的缺陷。前者基本上是让教师充当着文化传统的传递者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被动的接受者角色;后者则将儿童置于主导的境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放任自流,最终导致他们在人生的黄金时间内随波逐流、一无所获。因此,在对现代性进行解构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将较少地体现为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导无知识或有较少知识的学生,而较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组织者,他(她)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者中的首席”[3]。
二、英语新课标中关于教育理念、课程观和师生关系的陈述
(一)教育理念:英语新课程标准有以下六大理念[4]: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二)课程观
英语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英语课程过于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也充分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和多元化。
(三)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而新课改中,要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处在发展中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其人格、自尊心等。师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不能变。
三、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与英语新课标的相似点
如上文所述,后现代教育思想在教育理念、课程观及师生关系上与英语新课程标准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具体说来,
(一)在教育理念上,二者都主张以人为本
后现代主义认为人是知识的主体,也是世界的主体,因此教育要以培养真正的人为目的。而在英语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教育理念,又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人是目的、人是关键、人是主人[5]。人是目的指人是自己、社会活动的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一切活动、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人是关键是指在影响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因素中,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进步的速度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是主人是指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人是中心,是主人。同时,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基础、前提、动力和目的。
在学校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体现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因此,在教育中,新课程标准在提出“以人为本”的总理念后,又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等子理念,旨在帮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理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可见,本次课程改革在理念上与后现代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被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在课程观上,二者都强调去中心化,主张课程要多元化
后现代教育思想的课程观是反对权威和中心的[6]。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学科中心倾向是传统理性主义在课程理论方面的表现,而现代课程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英语新课标也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在课程(具体体现在教材上)管理上,新课标提倡了学校、地方、国家相结合的三级管理体制,“改变过去‘唯教材’、把教材视为‘圣经’的做法,提倡教材的‘创生’、‘开放’及学生的‘自主’[7]”,使课程实现多元化。
(三)在师生关系方面,二者都提出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后现代主意者视野中的师生关系,充满了对权威的消解和对民主、平等对话的崇尚,在师生关系中体现在去教师中心。去教师中心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状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英语新课改也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的人、独立的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在教学中,以师生对话代替教师的传授与灌输,教师和学生围绕具体的问题情景,给出各自的思考,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交流与合作,最终达成共识,即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是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占据中心地位,而是要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因此,无论是后现代还是新课标的师生观,都倡导去教师中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理念、课程观及师生关系方面都有着及其相似的地方,它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动态课程以实现课程多样化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观点,与我国的英语新课程改革在相应领域内的观点不谋而合。此外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其他领域与英语新课改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在课程评价方面,都要求注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等。总之,后现代的课程观与新课改倡导的课程观有极多的相似之处,它对我国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侠,鲍翠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P57-59。
[2][6]曹艳,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P37-39。
[3]多尔,后现代思想和后现代课程观[J],王红宇,译. 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2期。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5]赵诗安,陈国庆,《现代教育理念》[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现代教育基本理念范文4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教育技术能力 网络平台
一、背景
为了加快基础教育全面发展,2001年我国全面启动了面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近几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同时,为了缩短城乡在教育教学资源环境各方面的巨大差距.由国家和地方筹资百亿元全面开展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3—20O7年,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初步实现了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具备。
如何迅速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利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落实资源建设与应用“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研”的要求,使广大教师掌握新课程理念和运用优质教育资源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实现农村工程应用效益,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
随着农村中小学校的“四配套”工程落实到位,以及“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全面展开,苏北地区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日臻成熟。苏北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如何,能否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需要,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苏北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
笔者以苏北某小学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该小学拥有公用机房3个,约80台计算机.每个班级都匹配了多媒体计算机。可接人互联网,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对象均为各学科任课老师。共发放问卷81份,回收81份.有效问卷8l份,由于得到同行教师的大力支持,调查工作组织良好,回收率、有效率均达到100%。问卷采用微软的Exe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比例均为百分比。
(一)调查对象分析。
参与调查的教师来自笔者就职的苏北某村小,共有教职工81名,在校学生数1256人在所调查的对象中.教龄最长的为28年,最短的3W。平均教龄为12年,教龄在10年之内的占了48%,在1l一20年之间的占4l%:在学历方面,以中专和专科为主,共73人,占总人数的90%;在职称方面,小学高级占6%,一级34%,二级11%,没有填写的4%,中学一级l%,二级21%,三级2%;所涉及的科目有小学语文、数学、历史、自然、幼教及初级中学数学。
(二)调查方法。
笔者将拟研究的问题编制成调查问卷,以当面作答的方式供调查对象填答。本次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及其应用态度.把握其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同时,为了弥补问卷调查所获信息的不足,搜集有关态度、情感、知觉或事实性材料.观察受访者的诚挚性与态度.由此判断受访者问卷调查部分回答的真实性,对部分调查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反馈。
调查结果表明:在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水平上。能够熟练使用Word和Exeel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4%和38%.仍有24%和28%的教师不会使用以上两个软件。仅有l4%的教师制作过课件,44%的教师不会制作课件,掌握软、硬件安装技能的人数不过17%。在网上,教师们经常查找的教学资源为优秀教学设计(37人)、典型课例(36人)、文本备课资料(26人)、教学软件(23人)、教育理论著作(9人)。有44%的教师从未使用过课件教学,认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占59%。在使用网络课件进行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只有l8%赞同单一模式,82%的教师支持混合模式,即支持教师讲解和在线学习相结合,或在线指导与在线学习相结合。有70%以上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很有用,而实际自觉运用的人数却只占总人数的31%调查结果还表明:70%以上的教师认为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有很大的用处,他们对培训的内容要求比较强烈的依次是:技术与理论相结合(51%),范例与方法相结合(31%),技术(10%),理念(8%)。78%的教师对通过网络培训教育技术充满信心,71%的教师认为运用网络学习可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访谈结果反馈。
1.通过访谈得知,多数教师表示支持多媒体教学,认为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原先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被替代为充满生趣的动画和投影,化无声为有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些教师反映小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积极性越来越差甚至有个别学生逃课的现象。
3.谈话调查中有二三位老教师对多媒体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认为上课时用上电器就是多媒体教学,就是放个录音,将小黑板的内容投射到屏幕上,换汤不换药
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对所收集的数据.经过系统统计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们大都持肯定态度。教师主动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有明显提高,这为进一步开展教育技术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硬件设施是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物质基础,尽管全国信息化建设硬件环境有了大幅改善,但苏北农村地区的总体硬件水平还是偏低。大部分教师对所处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并不满意。
(三)一线教师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希望能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许多教师能够坚持自学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四)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缺乏足够的理解,难以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并进行教学设计。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积极性不够高,原因主要是缺乏信心和整合的技术,有太多的顾虑和沉重的工作负担与心理压力。培训中应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整合技术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
(六)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大多数教师认为现行的培训体制和评价制度需要改进,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更加有层次,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应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不是短期培训可以完成的。
五、促进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策略
(一)因地制宜加强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
硬件建设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物质保障,农村学校的经费比较紧张,仅靠学校的力量难以达到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学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学校设备。总之,应当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案.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建设。
(二)加大资源库建设的力度,提高自身资源开发平。
教学资源是影响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应充分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农村小学一方面要积极筹资金,引进适合实际需要的优秀教学资源。加强教育资库建设,尽快实现教师间,学校间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需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教研力度,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开发适合本地区教学实践的教学资源.并以此促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开展…。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可靠保证,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应成为中小学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学校和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在培训内容上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师院校也要把对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作为未来师资队伍的重要内容。
(四)更新观念.内化教育技术应用理念。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教师观念守旧,方法落后,在接受新的信息时和追求探索时有较强的惰性.不能摆脱原有的思维方式,加之信息闭塞,资源匮乏.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已走进课堂,全面影响和冲击着教师的旧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要主动更新观念,用内化了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参与教育改革,改变过去片面强调重知识教学的模式,建立以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让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五)构筑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与交流平台。
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涉及范围广.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限于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素材、案例等丰富的培训资源无法在短期内为每个教师所获得。通过构筑网络支持与交流平台.大量的培训资源可借助平台得以共享,从而大大提高资源的丰富程度…;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弥补集中式培训时问短的缺点。培训结束后,教师和学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长期的交流。解决学员在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巩固培训成果,提供持续的跟进式支持.促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持续发展。
现代教育基本理念范文5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在科学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下,学校教育教学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尤其是后现代课程理论所构建的“新课改理念”,对于解决传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积极意义。后现代教育思想反对整齐划一的秩序性、同一性,倡导“什么都可以”的开放性,倡导张扬自我的个性和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对研究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实施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个性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学校体育 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在科学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下,学校教育教学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尤其是后现代课程理论所构建的“新课改理念”,对于解决传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积极意义。在此许多体育工作者已经逐渐在体育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传授方法和途径发生改变。并且许多教育理论者更加侧重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知识的建构性、个体价值平等性和道德领域内的公平性等观点。这样为了使体育学这门科学走在时代前沿,体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产生深刻的改变,从根本上使接受者个体对体育知识意义的关注焦点发生转移即从关注知识的外在作用向关注知识的内在意义的转移。同时,这种转移也突破了教授者的观念、价值体系和世界观的根本变化。要求体育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或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是学生的评价体系、考核方向上都要进行调整,以便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基本特征
(一)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起源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原仅指称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来指称哲学、文学、艺术、美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的思潮。现代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以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进入现代主义社会为背景,以反思批判或否定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趋向、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为基本特征,以一种新的话语、新的形式阐释世界为特点的文化思潮。它的主要观点就是强调世界自身的多样性,反对、否定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二元论、本质主义、理性主义、机械主义、父权制等。西方一些学者们选用后现代一词来描述现代还未退出人类发展的舞台,而崭新的社会状况还未到来之时的生活间隙时期的感觉,开始对现代教育进行多方位的反思,逐渐形成和发展为后现代主义教育潮。
(二)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关于后现代特征这个问题,学术界也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王宁在其《后现代主义:从北美走向世界》一文中,在肯定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具有某些相通之处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二者间的对立。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是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它看到的不仅是现代教育给人类带来的积极效果,也看到了现代教育事业已显示出的消极响。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反中心性
传统哲学被基础所规定,而且也被“中心”所规定。从方法论的角度,基础主义是一元决定论的学说,而不是多元决定论学说。一元决定论必然导致对“中心主义”的文化理念的肯定,而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坚决反对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人应该平等地来看自己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这就有效地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为人与人的不平等关系的打破以及人与人平等、尊重关系的重建提供了依据。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和教材处于中心的地位,成为教学的权威,这种教学权威实质上反映了教育的霸权性和压迫性,对知识的霸权、对学生的压迫。后现代教育者认为,要使教育关注边缘文化、边缘学科以及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就必须去除这种教学权威。
2.反权威性
后现代教育思想倡导对任何“自明之理”的质疑和否定,对一切合法性、真理性的东西进行批判和质疑,不要迷信前人的权威。提倡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批判和反思,认为批判本身包含着肯定,从而用更广阔的视野和多样性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以往不言自明的存在。对前人得到的成果要质疑的学习,质疑的接受。
3.反同一性
后现代教育思想反对整齐划一的秩序性、同一性,倡导“什么都可以”的开放性,倡导张扬自我的个性和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后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在教育观念是寻求各种各样的“不同声音”,不是寻求把教育上的所有东西都变得具有“同一性”,而是强调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教育者应该是不同声音的倾听者,应该是不同文化的聚集者,应该是文化矛盾的协调者。教育不应只受一个声音的摆布,应该在不同的思想、文化中汲取营养。教育不应该是差异、个性的压抑者,而恰恰应该是其倡导者和协调者,即课堂应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所。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育的目的、过程、组织结构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应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4.反模式化
后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超越现代的、非线性的、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反对机械化、模式化、秩序性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后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旧课程内容不再作为绝对客观的稳定不变的知识体系,课程目标不再是完全预定的,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
二、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
随着后现代教育主义思想的不断深入,我国原有的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学术竞争力不强,科研队伍不强硬,严重影响着体育教育质量。其主要表现为:
现代教育基本理念范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校外语教师;教学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网络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已逐步进入外语教学领域,并以其丰富的信息,生动的画面,高效的传输及多样性的信息载体等优势逐步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给外语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对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外语教师的从业素质也提出了严峻挑战。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及时转换角色,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下外语教学的要求。而在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地、有针对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外语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并加以完善的问题。夏纪梅(2002)主持的大学英语教师素质问题研究项目对全国600多所高校骨干教师进行了包括教学信念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发现,“不少教师处于现代与传统观念的交替过程中,认识比较混乱,行动与认识不一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面对新技术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
(一)教学理念的界定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学习及学生相关概念的看法。是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学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和观念体系。这些观点、看法可能是教师原本清楚的,也可能是隐含、非系统化的,但都影响教师评估、计划甚至决定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预测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指标。一方面,教学理念来源于教学实践,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教学实践,对教学模式、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起指导作用,是教学实践的先导。另一方面,教学理念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的应用于外语教学,无疑对高校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外语教师从业素质的要求
首先,要求外语教师熟悉、掌握、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外语教师不仅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掌握相当的电脑知识,网络知识;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技能,如课件制作,基本网页编辑,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等等;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网上交流与合作,积极汲取其中有益成分,及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时代气息。从而改变多年来外语教学的多数课型始终处于完全依赖粉笔,黑板和书的落后状态。比如,通过PowerPoint教学演示文稿这个多媒体整合平台,可以把要传授的知识,结合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制成图、文、音、像并茂的电子教案。将一些较为枯燥乏味,却又是学习外语的基础内容的某些课程制成相关的软件,更直观、更生动、更有趣的展现给学生,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要求外语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多媒体、网络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丰富多彩的,音、形、意立体式的外语,这对外语教师的从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外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从理论和实践的互动或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的学习,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观察能力,认知能力,研究能力等。古人曰:“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其输出的信息并进行信息反馈,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的进行。
此外,.要求外语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是万能的,而只是为改进外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外语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的设计、完善教学过程。这样才可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的优势。
二、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外语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念
(一)信息化教学理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外语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当我们需要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方面的问题时,很自然的会想到利用网络来寻找知识和解决相关的问题。是否具有信息意识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外语教师要具备信息化教学理念,并以此指导教学,培养学生信息化意识。这需要在现代教育技术下,让学生多次实践和反复体验才能逐步形成。 我们现在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大目标,正是利用这一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面对丰富的网络文化,教师应与多元网络文化相谐相融,追求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
转贴于
(二)终身学习教学理念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自动化程度提高。随之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已经由一次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由生存教育转向生活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一次性学习满足终身需要的误区;同时人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也要求必须不断地学习。这就对(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70页)外语教师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外语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当今时代,如何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但要考虑学生当前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即如何终身学习。外语教师首先要有终身教学的教学理念,自身具备终身学习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古人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学生发展的初期要传授学生知识,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在知识爆炸的年代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自我发展。
(三)提倡个性学习教学理念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习方式及学习规律都会有所不同。提倡个性学习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倡学生个性学习提供了可能。现在外语教学大多还是采用大班上课,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师上课注重面向全体,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加上教师对学生了解不深,使许多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所以外语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倡个性学习。
三、结语
教学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不断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现代教育技术对外语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外语教师必须根据社会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外语人才。而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才能见实效。因此,外语教师必须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反思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支配教学行为的教学理念,针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在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邓娜,等.论教学理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教学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