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质量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质量建设范文1
摘要: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会议期间对杨湘宁副厅长的专题访谈录。主要阐述了江苏职业教育“坚持把发展重心转到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提升教学质量上来”的改革思路,明确了当前江苏职教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任务与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教学质量提升;专访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2-0003-03
采访对象:杨湘宁(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博士生导师)
采访人:沈帜(本刊特约记者)
采访时间:2012年12月25日
记者:杨厅长,您好!从沈厅长报告中了解到,“十二五”以来江苏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成绩斐然,教学质量主要统计指标逐年向好,跃居全国前列,特别是近几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中都取得了出色成绩。江苏职业教育正以创新发展为主题,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个关键时期,省教育厅召开全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会议的深意何在?
杨厅长: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江苏职业教育坚持政府主导,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改革为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自己始终有个清醒的认识,时代日新月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兄弟省市你追我赶,江苏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借鉴、吸收国际国内先进经验,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才能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才有可能保持领先地位。从全省范围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还不全面、不均衡,整体质量水平亟待提高;从全国范围看,我们的经费保障水平、生师比等指标还远远落后于上海、浙江等兄弟省市,当然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水平差距更大。党的十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客观分析形势,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各地各校都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工作相对于兄弟省市、相对于国家要求、相对于现代职业教育还有哪些差距,把问题和差距变成前进的动力。在教育“十二五”规划实施两年、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省教育厅召开全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会议,牢牢抓住质量这个核心,就是要推动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向更加注重内涵建设转变,把提升质量作为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质量提升是当前各级各类教育都面临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点或者说与其他类型教育不同的特质是什么?
杨厅长:专业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特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是加强专业技术技能教学。目前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许多制造企业发展的难题,归根到底,职业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机制还不够健全,职业教育特色还不鲜明,不能完全体现自身的培养目标。职业学校必须把教育教学的重点落实到专业技术技能教学上,切实将学历教育、文凭教育、升学教育转化为技术教育、技能教育、就业教育,辅之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三创”教育等等,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首先,加强技术技能教学,可以帮助职校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成功实现就业创业。就业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技术技能是职校生特有的能力,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素养、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实践技能水平是他们实现就业、维持就业、重新就业乃至创业都离不开的看家本领。其次,加强技术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达成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通过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来具体体现,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实训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校企合作的推进与深化等等,所有工作目标都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工作成效也最终由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来反映。第三,加强技术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增强服务能力、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提出“四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需要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也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和具有服务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应用、工艺创新、设备调试、产品研制等方面的中坚作用,使新技术、新装备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应用和推广,才能使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才能使国家真正走上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记者:您在会议总结时重点谈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从我国国情来说,目前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职业教育率先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否具备条件?当前江苏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又是什么?
杨厅长: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它的普遍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教育信息化是各级各类教育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其实职业教育的信息化相比普通教育等其他类型教育,某种程度上来说需求更迫切,优势更明显。第一,职业教育自身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本身就是绝大多数职业未来必备的技术技能之一。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和应用的优势最容易清晰体现,例如加工、数控技术专业应用仿真软件就解决了看不到、听不见的问题;建筑专业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操作平面放大,搬到课堂上来;高仿真的虚拟软件可以解决现场操作中的一些困难和具体问题。第三,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职教师资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有一定优势,各个学校多少都有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教师,而且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师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学习和探索。从这些因素考虑,虽然目前一些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比不上基础教育的学校,但职业教育信息化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其需求和应用的推动作用非常大。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对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批示别强调教育信息化要做到“三个率先”: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排头兵之一的江苏职业教育,必须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有所作为,以信息化引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助推全省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关键在于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全面地、深度地融合。信息化工作一定要进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校长的主流业务和全面工作,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管理中广泛应用,营造全面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2013年省教育厅将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三个率先”的要求,广泛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意见,制定江苏省职业教育信息化规划,排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在日常管理中带头应用。职业教育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一是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高水平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实现“三通”,即校校通、班班通和网络学习人人通,特别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我省今年就要开始着手的一项重点工作,省里将组织一批管理干部和校长到兄弟省市进行专题学习和调研。各地各校都要对照教育部规定的校园网建设标准,普遍提高“校校通”、“班班通”水平,加快完善基础条件,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做准备。二是加快完善职业教育网络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快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平台。大力推进江苏职业教育政务网、资源网、科研网三网合一,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信息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和一站式信息访问模式,统筹、完善省、市、校现有的职业教育网络体系,使之成为江苏职业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成为江苏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积极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统筹全省职业教育中最好的专业教师,集中各个学校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特别优势,由教育厅牵头做规划,学校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共同设计和开发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全省130多所省高水平示范学校特别是58所国家示范学校要率先积极探索,重点开发,共建共享一批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名课音像及专业群落网站等,并形成江苏职业教育的品牌特色。
记者:这次会上印发了《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意见》首次提出,我省要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2013年在部分省辖市及专业开展试点,2015年实现全省统一测试。请问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什么要建立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它与普通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有哪些相同或不同?
杨厅长: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是新时期江苏职业教育重要的制度创新,是建立、完善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的基础性工程。第一,实施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有利于引导学校的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就是要引导职业学校、广大教师把目光投向全体学生,给所有的学生提供机会。第二,实施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可以明确职校生毕业资格标准,为中高职衔接打好基础。学业水平测试就是要建立中职毕业生文化素质、专业素养、动手能力、技能水平的标准,强化职校生毕业资格认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严肃性,为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选拔人才提供基础依据。第三,实施学业水平测试制度,也是为了调控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大纲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加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职学业水平测试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立足基础。主要测试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公共基础课程知识、应知的专业理论及应会的专业技能。二是面向全员。经过几年试点,学业水平测试要逐步覆盖全省所有中等职业学校、所有专业、全体学生,有效检测各地、各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内部的公平教育和校际间的公平竞争。三是突出技能。根据职业学校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要突出专业技能核心,参照劳动部门和行业等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等制定技能考核标准,促进职业学校的技术技能教学。四是规范要求。省教育厅根据中职课程教学大纲,组织制定统一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测试大纲。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省教育考试院依据测试大纲建立相应的题库,实行统一命题、统一测试。总之,要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统一职业学校基本的学业要求,保证文化课、专业课和技能实训课基本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
Enhanc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 Interview
YANG Xiang-ning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of Jiangsu Education Bureau, Nanjing 210000, Jiangsu Province)
教学质量建设范文2
关键词:教学质量;质量监控;信息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大力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创新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竞争力,是民办本科院校创出品牌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构建队伍健全、标准完善、调控有力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民办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当务之急。当前,大量民办高校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仍停留在督导听课、学生评教这一单一形式,且没有健全的质量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总体上缺乏一个体系性的管理监控系统。从技术上来说,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质量管理监控仍处于人工状态,程序琐碎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日常管理,几乎无暇顾及内涵提升。人员和资源浪费严重,工作进程慢,容易出现人为的错漏,工作质量参差不齐,已难以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亟需通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实现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本课题立足于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研究制订应用型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建立适合民办本科院校的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已有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重构,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的全过程、全要素的信息化运行,并尝试将云技术应用于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为民办本科院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与系统保障,同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成果应用为同类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计算方法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质量标准、主要观测点、分值和得分组成。校领导、校专家委员会、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学生信息员和学生可根据对项目的了解,按照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要观测点逐一打分,并记录到数据库中。根据不同角色评价人的权重比例,计算该项目的最终评价分数。所有项目、所有角色人员评价结束后,由管理员点击“项目评价汇总”按钮,计算所有项目的最终评价结果。校领导、校专家委员会、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可根据权限查阅相关教学质量评价项目的得分情况,并据此进行教学质量的调控。民办本科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23个评价表组成,评价表的项目名称、可使用人员、评价结论的计算方法及评价时间,如表1所示。
三、教学评价项目及极限设计
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课题组初步确定本系统的主要人员和角色有系统管理员、校级领导、校专家委员会、院级领导、专业负责人、教师、学生信息员、学生组成。以上人员和角色可以根据权限对专业建设、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以及12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查询,如表2所示。
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编码设计
评价之前还需要把质量评价体系导入系统中,评价时调出评价体系,按照评价体系进行打分。在评价体系存入系统时,需要对各评分项目进行编号,对项目中的每项评分指标进行编号,以便后期统计、计算。本系统采用4段8位编号方法进行编号,表名:两位数字,如:01;一级指标:表名+两位数字,如0101;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编号+两位数字,如:010101;观测点:二级指标编号+两位数字,如:01010101。如表3所示。
五、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的设计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已有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信息系统进行重构,依据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分模块、分层次建设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的全过程、全要素的信息化运行。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分四个模块建设,如图1所示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分四个模块建设,如图1所示。
六、结语
教学质量建设范文3
关键词:网络化;英语;教学
在国际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网络,搞好英语教学,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应着手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途径。
1要以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指导网络建设,实现英语教学全面创新
①转变教学观念。英语网络教学使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逐渐让位于以“学”为中心,以“学会” 为目的的教学逐渐让位于“会学、会创新”,以实现共性发展的归一化教学逐渐让位于个性化的自由张扬。教学双方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合作互动学习成为可能,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教学观念的转变成为必然。②改进学习方法。在网络学习条件下,学生通过网络的强大功能查询英语信息、英语新闻浏览、下载英语软件、服务信息等自主轻松地学习。传统的静态学习环境被生动形象的英语文字、画面、音响及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所代替。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教学过程,自主选择性、创新性日益增强。③改革教学手段。传统英语教学通过教材和老师的口述、板书等方式把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网络学习改变了这种方式。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老师的角色从教学的“主角”向“导演”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教学过程从“传道、授业、解惑”向如何选择、获取、发展信息扩展。英语虚拟网络教学成为现实,网上英语教学和区域间联合教学日益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2加大网络建设,拓宽英语教学的新路子
①建立英语虚拟教室。请最好的老师在虚拟教室中担任主讲,将带来高质量的教学。那么学生就可选取任意老师的所有课程,这样就不必受本地所提供的课程和学位计划的限制。分处各地的学生通过虚拟教室,都可在“一起”学习、交流,可同时在同一个虚拟教室中听同一个教授的课程。进入相关聊天室,讨论老师对作业的点评。老师可在任何地方“授课”,学生可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
②建立数字图书馆。
第一,实现院校英语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目前,各院校都在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但规模,数据库资源不尽相同。有的数字化资源少,只有部分相关专业的数据库,内容也不丰富,并且各馆都单独建库,重复率高,耗费巨大。这时可根据各图书馆意愿达成协议并在网上通过电子邮件或网上论坛来协调进行联合采购。每个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英语专业设置和藏书特色,重点采购核心文献,并进行馆藏互补。第二,拓展英语信息服务渠道。主要包括:网络信息代查服务、网络信息传递服务、网上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电子邮件咨询、实时咨询服务、常见英语问题解答等服务。
第三,直接参与院校教学。创办独具特色的主题网站,直接参与院校的英语教学。还可通过学科馆员直接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优秀中外英语影视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影视评论,开拓视野,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文化营养。
③建立网络文化俱乐部
第一,文化活动室。以网络为平台,创建以英语文化工作为中心内容的文化活动室。开办网络英语音乐、英语书法的展览和交流,各种英语学习活动通知,便于组织各种英语比赛等活动。第二,娱乐空间。开办英语专门的娱乐性平台。上载英语网络影视、英语网络音乐、英语网络游戏,提供娱乐性质的各种资讯,为院校英语文化工作的开展注入活力。第三,英语文化活动信息站。开办英语网络电台、英语网络报纸让师生每天都能从网上看到各类英语报刊、新闻,用英语掌握动态的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方式。第四,英语网络论坛。以人人都可以参与为理念,一方面提供英语学习资料,提供英语网站链接,另一方面提供最直接的英语交流平台。 转贴于
3确保英语网络建设健康持续安全的发展
西方国家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力向中国传播西方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以及文化思想,鼓吹极端个人利己主义、享乐拜金主义。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和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上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学外语的军校学生更应有高度的识别能力和警惕性,严防不良的思想侵蚀。
4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和校园网的普及,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教育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发生着巨大变化。打造精湛的校园网络平台、构建英语教学体系、营造优秀院校网络英语教学,确保实现培养出军队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便是当前我国大专院校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李兴保,胡凡刚.网络文化与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5).
[2]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质量建设范文4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电大教学质量,迫切需要提高电大教师教学水平,需要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得到优化。但是,从四川省广元市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近几年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一是现有的教师队伍素质停滞不前,二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太少。因此,学校领导要充分落实国家有关的人才政策,不断提高现代化办学条件,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为一线教师提供最新的教学信息,时刻了解学术动态信息,努力办好远程开放教育;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促使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做好“青蓝工程”, 鼓励青年教师不断进取,确保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尽快成长。电大教育中远程教育模式已经被社会认可,因此需要高素质的、能够充分掌握远程教育技术的青年教师担当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军;同时,将全体教师包括教辅人员集中起来进行岗位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电大教育教学质量。
2.改革教师管理模式,不断吸引优秀人才
目前我校的教师管理模式还是沿用传统管理模式,教师队伍结构老化,优秀人才缺乏且难以得到补充。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通过联合办学、互聘联聘、聘任兼职、返聘专家等方式来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给电大吸引优秀教师带来了契机,企业、科研机构中的优秀人才是我们队伍优化的对象,可以聘请他们担任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要加大工资分配制度的力度,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热情。严格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执行工资福利发放制度。采取鼓励优秀人才措施,对有突出贡献的“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等,采用岗位津贴制度来调动其积极性。
3.建立工作量制度,科学考核教师业绩
我校教师的工作量分配制度采取自愿选择制,教师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层次情况自主选报课程,有教师负责一门课程,有教师负责多门课程;课程特点不一样,有大有小,课时差异有多有少,这都是教师自行选择的合理结果,因此得到了我校教师的认可。其次,教学管理考核需要进一步细化。专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主持统设课程。学校应该在经过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听取多方教师的意见,经校委会研讨与论证后,初步明确每门课程的计划课内学时,以此作为教师工作量定额。结合教学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应达到的质量目标,来确定教师学年或学期应完成的工作量,通过这样的细化,为教师队伍建设与职务评审提供有力的依据。
4.建立评审聘任制度,调整优化队伍结构
聘任制一直以来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热点话题,教师职务聘任制对于调整优化教师队伍有积极的意义。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制,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电大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学校,不能完全照搬普通大学的管理模式,要提高广播电视大学的学术水平,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驾驭远程教育技术。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不仅是每年出多少学术论文,还要能够对远程教学有熟练的驾驭能力。电大教学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都与普通大学不一样,教师队伍建设应该体现电大的办学特色,应该在调整优化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评审聘任制度。
5.加强教科研工作建设,抢占远程教育制高点
教科研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工作。电大要在高等教育中抢占一席之地,就必须走教科研兴校之路。教科研是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教科研可以获取丰富的学科前沿知识,掌握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从而有助于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电大具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但是远程教育理论与办学模式还有待于继续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对教育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大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引导者。为了确保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从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员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员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因此,作为远程教育模式的电大要探索现代远程教育规律,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学员喜爱的教育模式。
教学质量建设范文5
(一)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平台的设计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信息技术平台的需求首先体现在操作方式的改进,根据评价主体需要开发出系统管理模块、学生用户操作模块、教师用户操作模块、督导员操作模块、教学信息员操作模块、学院领导操作模块等功能模块,实现无纸化操作。可以使学生、同行、督导、专家和领导同时对教学进行监控,做到即时更新和汇总监控数据,各评价主体可以迅速地将收集到的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和学校管理层。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学生、同行、教学督导员对自己课堂状况的反馈意见,也能使决策管理层看到班级的整体教学质量情况。鉴于目前校园无线网络的架构和探索,如果有充分的WIFI局域网可以使用,那么就可以利用手机和网络随时随地登录系统进行评价。根据教学质量监控要求不同,开启随堂即时评价和阶段总结性评价。随堂即时评价是指针对每节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学生、教师刚结束课程就可以评价信息;阶段总结性评价可以放在学期考试前1~2周进行,管理员从维护系统检测进度,待所有学生完成评价后关闭评价系统。同时系统也要开发出足够的空间以利于图片和视频的上传。充分开发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信息化平台,以便捷、高速的网络环境为背景,可以高效实现教学质量评价的网络化,可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学质量。
(二)针对不同评价主体评估指标的设计
有了信息化的平台,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就可以开发出不同的评价表,学生评价主要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映,内容应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设计。而同行评价则是关注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学方案和计划、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等。教学督导员则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整体情况进行检查,比较关注教学效果和班级的整体情况。学校领导听课表的设计则是关注整个学校的学风、有重点的针对个别教师进行听课等。因此评价表在信息平台上的设计就要根据评价主体多种多样。引入信息平台以后,可以随着学校发展修改评价指标,实现评价指标的动态体系。进一步还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开发出适合具体课程的评价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的设计也要分类。
(三)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数据库
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的开发能够弥补传统手工评价方式的不足,收集和反馈教学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与教师和管理人员有效建立了网上交流平台,随时可以查询评价结果,还可以根据查询的要求不同导出不同的表单以作分析。历年教学评价信息的存储和沉淀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根据教师个人资料,全面分析近几年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信息平台,可以方便调出教师的教学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成长和自我改进。同时学校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库数据的分析,可以修改教学活动的政策和措施,总结教学活动有规律的经验,建立较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基于数据库的资料分析,就能实现其指导和引领教学方向的重要作用,监控和督导的最终目的就是引领教学改革的方向,推动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二、结语
教学质量建设范文6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始扩招,导致资金短缺。资金的短缺会影响学校制度的建设,进而导致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高等学校质量管理特征
全面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者是阿曼德・费根堡姆博士,提出的时间为1961年。他主张在产品质量监管和生产过程中,无论生产部门还是其他相关部门,都应该参与到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监管中。并在产品早期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质量监管体系,而不是在产品完成的后期展开质量检验和控制工作。全面质量控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全面控制。优质是展开全面控制工作的中心,加强对全员工、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监管。其二,全面质量。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以全面质量控制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将管理的对象转向教学质量,展开对教学质量这一特殊对象的全面质量监控、全员参与监控等相关工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一是重视预防性监控和教学质量的事后监控。二是加强全员参与控制。通过组织建立专项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全员参与到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中,实现保障教学质量的目的。三是加强全过程的监控。全过程的监控主要包括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两方面,并注重教学中间环节与教学前期、教学后期的有效衔接。
管理特征。高等学校具有自己特有的活动规律,是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的形式而存在。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高等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保障教学效率和质量;高等学校在制定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时,不能简单地引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而是将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与教学目标、社会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校信誉度的目的。
首先,高等学校的教学对象不同。就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而言,产品是他们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高等学校的管理对象不仅包括在校学生,还包括教学体系、规章制度等。其教学本质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对教师展开全面质量管理,还是对学生实现全面质量管理,都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不是像控制产品质量一样控制师生。师生是有情感的,产品是没有情感的。这是企业展开全面质量管理和学校展开全面质量管理的不同之处。因此,以人为本是学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尊重师生的同时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从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其次,教学质量评价的难度系数较高。高等学校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对象。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成长背景不同,这就导致他们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和教师给予的影响力难以准确判断。尤其是教学活动与产品生产活动的时间不同,教学活动的影响是长远的,因此需要用长远的眼光评价教学活动的影响效果。
最后,教学质量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方式主要以终端审核把关为主,采用这种方式所花费的时间较多,而且会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成效较小。这是一种典型的教学活动事后控制行为,这种行为对特定的教学对象整体而言,不能重复教学过程。尤其是在教学质量评价难度较大情况下,终端审核过程中收集的证据不足,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功能。
由此可见,将全面管理理念引入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教学活动中是可行的。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作为基础,加强对教学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并做好教学中间环节与教学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的有效衔接,始终将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受控状态,进一步避免教学质量问题的发生。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质量体系建设与实践
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预先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对教学质量全过程的监管,最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和达成教学目标的目的。但是这种建构方式较为单一,且缺乏统一的标准,监管效果不好。甚至很多学校构建质量监管体系的目的是应付上级检查,流与形式的质量监管体系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借助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以此作为基础展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一系列工作。本文以计算机学院为例。计算机学院大部分是一线教师,专职行政人员相对较少。因此在构建教学质量监管体系时,专职工作人员缺乏,监管机构缺乏执行力。因此根据计算机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从目标与标准、组织与制度、评价与反馈三方面展开讨论。
目标与标准。这部分主要由目标系统和标准系统组成。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是有效提升学院教学质量的两大关键因素,其教学质量的监控目标也是通过管理和监控的方式得以实现。设置目标是学院构建质量监控体系的首要工作,也是制定质量标准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学院的教学工作还是监管工作,都以目标作为基础,并展开人才定位的设计,制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与制度。组织系统由监管和管理两部分组成,监管的对象主要是学院的全部工作人员、教学全过程。监管组织在得出监督结果之后,需要组织和成立一线评价机构,对监督结果提出反馈意见,并根据学院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调整,进而实现提高学院教学整体质量的目的。监管组织机构和一线评价机构的成员主要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校学生和用人单位构成。学院制定科学的监管制度是确保监管工作有序展开的途径之一。这就需要学院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明确各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的职权和目标,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规范化。
反馈与评价。学院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监控体系有效调控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可调节问题。收集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信息是评价与反馈系统的主要职能。学院以反馈和评价系统给出的信息作为基础,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和监管方案,实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