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的意识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093―01

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考虑。

一、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拥有时间才能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中,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使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独立思考,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大部分内容。

如,教《坐井观天》一课,教师板书课题之后,首先鼓励学生自己学懂课文。接着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全读,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教师检查读的情况,并由师生共同评价,看一看谁读得好,哪个地方读得最好等等,并及时鼓励学生。然后教师提出学习方法: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哪些词不懂,用笔画下来,并结合课后题想一想,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之后的处理方式是学生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解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梳理,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

二、多给学生质疑问难的空间

质疑问难可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究、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可以直接从质疑问难入手,让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教师一边进行梳理,一边鼓励学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再学完这些问题,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实践证明,这种从质疑开始、经释疑结束的教学方式 ,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还实事求是地选择了教学内容,避免了“逐句逐段”“一问到底”的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

三、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居于主体的位置。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搞好学习最终要靠自己;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每堂课中都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指导。如,读懂课文的方法、理解常用词语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思维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记忆的方法、背诵的方法以及问难解疑的习惯等,使其能用自己的能力自觉地探求知识,做学习的主人。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教师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就可以提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这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教给学生自己读书的具体方法。实践证明,到位的学法指导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四、多给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

自主学习的意识范文2

那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哪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呢?

一是认真读书的意识和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主学习课文要十分重视阅读的训练,不仅课前要学生认真阅读,而且在课上也要让学生多读,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当然多读不是盲读、乱读,应根据不同的课文,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并指导读书方法,在朗读、默读、通读、细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想内容。既然读,就要认真,不光读得流利,还要读出感情,使自己的思想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这样,越读,对课文理解越深刻;越读,对课文就越有感情。

二是使用工具书的意识和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就要求“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己闯过自学中碰到的字词关,对联系上下文也很难理解的新词,主动请教字典、词典;对查了工具书也不能理解的字词,做好疑问记号,在老师教学过程中提出,及时得到帮助。

三是读书做记号的意识和习惯。读书时做记号,是学生钻研、分析、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手段,边读边画,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从而收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我们平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将文中的生字新词、精彩语句、主要观点、疑难之处、重要章节等及时注上记号,并提醒学生学会使用记号,记号必须相对固定,如横线、圆圈、问号、三角、竖线等各代表不同含义。

四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学贵有问”,这里的“问”有两点:一是边读边对照课文后的练习作业题认真思考,提出问题;二是对课文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或教师的讲授内容提出一些疑问。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在自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提问题,并指出:谁提的问题多,提得好,就是认真读书、肯动脑筋的表现。

五是背诵精彩片段的意识和习惯。不重视记忆,就没有积累,就没有继承,就不能有所发展。假如一切都如过眼云烟,那么,不管学习多少遍,脑子也仍然空空如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习语文知识,就必须多背诵,多积累。小学生记忆力强,让他们自觉地去背诵课文中重点部分和语言特别精彩的段落,对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大有好处。

六是完成读书笔记的意识和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自读过程中,要注重经常动笔,学会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益处很多:首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其次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优美词句或重要内容记在大脑中,写一遍有时胜读十遍;第三可以不断积累多种有用的资料;第四既可以培养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又可以培养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但要注意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分清主次,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做到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此外,自觉作业并及时订正的意识和习惯、多渠道获取相关知识的意识和习惯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好意识、好习惯。

自主学习的意识范文3

关键词:模式;引导;体会;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53-1

有些老师所认为杜郎口教学模式下的老师不用讲了,上课轻松了。但我并不这样认为,课堂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老师的备课量应该是加大了,老师更应在备课上下功夫。在准备资料时老师需要考虑周全,老师需要对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性分析,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思考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把握教材的难易,要求学生讲解简明扼要,更要求老师教给学生方法,使他们逐步养成好的习惯。老师要做到帮他们及时纠正、补充。

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要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尤其是平时听讲不是很认真的学生,同时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讲解的学生,及时地鼓励他们,及时地指导他们怎么讲、怎么做。我们原先总认为有些知识点太难,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或者有些要求太高,学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指导到位,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每堂课最后,还要评出最佳小组。课后,老师要把最佳小组的奖状打印出来并发给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就感,下次会更加努力,更能引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以获得好评。

老师在课堂上是在点拔、引导、指导、拓展、表扬、激励。课后为他们服务。

一、杜郎口教学模式体会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扼杀,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法单一,课堂呆板。很多学校都是靠时间加汗水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甚至牺牲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五严”规定后,学生学习时间少了,传统教学已再不适应于现代教育,教育必须改革,杜朗口教学模式是改革的康庄大道。

要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变以往的教学信息单向交流(教师学生)为教学信息对称平等交流(教师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尽可能鼓励学生多思多问,从而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

这是一种“另类”的课堂,但是你不能不承认,这种“另类”的课堂教学确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而这突然的改变,我们学校的学生能适应吗?说实话,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没有那边的学生好,素质没那里的学生高。学生并不能自觉地预习。因为用杜郎口模式教学要求学生预习很重要,所以一旦不提前预习,他们这节课就不能和别的同学一同参与,或者说让他到讲台上讲课,他会很茫然,不知道要讲什么。还有在杜郎口学校的课堂上,当小组讨论时,一组的同学会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表述、讨论或争论。当展示、反馈时,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发言不用举手,有答案就站起来,学生不断亮出自己的观点,有赞同的,有纠正的,有提出另外方法的,学生的参与度广。

二、实施“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及策略

(一)小组合作制

1.小组分配 Divide into some groups.按照几次考试成绩,合理分配小组,指定小组长,实行组长负责组员配合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2.课堂展示 Show yourselves in class.每天上课,组长不仅自己要积极地回答问题,还要注意提醒自己的组员踊跃地回答问题,并记录本组回答问题的次数及准确率。每周做出汇报,为本小组的成员及组长加上不同的分数。

3.成绩比拼 Which is the best group?每次考试后,各组按中考规则算出本组的标准分,进行比较,前三名小组各成员每人加2分,组长加3分,后三名组员每人扣2分,组长扣3分。

(二)注重预习过程

以往的教学经常将预习作为口头作业布置下去,课下学生几乎不完成,课上教师几乎不检查。而现在不仅将预习作为笔头作业写在作业本上,且晚上不布置作业,把时间留给学生专门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找出下一课要学习的难点,而且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体会到了预习的重要性。

另外,杜郎口中学学习,首先应改变评课标准。评价一节课的好差,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好,关键要看学生,看学生是否动起来。

当然,我们将这次课堂改革定位于“学习杜郎口,打造新课堂”,就是要通过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的学习借鉴,推进我校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所以,学习杜郎口中学,要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力争创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不能盲从。

自主学习的意识范文4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主体意识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1. 引导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平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道:“我们的孩子一学数学就头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数学,平时都是好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也相应地巩固了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其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2. 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找一找身边圆形的物体,然后用圆形物体画一个圆,并剪下来。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独立探究,探索新知,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自由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3. 挖掘认知潜能,推动自主探索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了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例如:327372,732723,273237,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新数和原数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产生了“愤”“悱”的强烈情绪,这样学生们主动深入探究,并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动脑思考后概括出的知识结构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深化,而且还从中挖掘了学生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推动学生自主探索。

4. 加强意志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经常对学生在学习上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是学习数学本身的需要,学习数学离不开良好个性品质的参与,要求学生付出艰辛的劳动,对解决问题有顽强的意志力。

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真正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自主学习的意识范文5

厦门双十中学 潘定岗

[内容摘要] 本文介绍作者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高一新生,采用"复式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教学尝试的体会经验。从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确定、实施方案的保证和归纳总结的体会等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 自主学习,复式教学,反馈,教学机制

在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的时候,由于课程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原因,我的教学实践不由自主地采取了"复式教学"的模式。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我明显地感觉到,《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学科的教学,采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阶段性实施复式教学的模式,可以获得非常好效果。

一、问题:起点差异

面对着新高一的学生,肯定有不少老师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上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开始学习课程时,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主要是家里有电脑或较早接触电脑的学生,对许多基本操作都有所掌握,个别学生甚至相当熟练,基本概念也或多或少地有所了解;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主要是那些从没有条件开设该课程的初级中学毕业升学,且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则极少或从未接触过电脑,在这方面毫无基础。如此差异的学习主体,给课程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这时如果盲目地要求全体学生,在同一段时间内,学习并且掌握相同的知识,显然是不合时宜而且也不可能的。

另外,我的教学环境也比较特殊:教室近180平方米,无间隔地划分为上机操作区和讲解演示区,两个区域分别拥有60个座位。上机操作区配有60台多媒体学生电脑,所有电脑均通过局域网接入互联网,但没有配置电子教室控制套件。讲解演示区除了有60个带书写台的座椅外,还配有一网的教师电脑和34寸的显示器(已申请配置100寸的液晶投影设备)。大家知道,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操作实践较多,演示是教学传授活动的基本方式,而要通过34寸的显示器为近60名学生演示,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措施:分而治之

面对这种现状,我觉得只有参考在农村小型学校应用得比较多的"复式教学"模式,对具有不同基础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做不同的讲解和引导,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率地实现新大纲要求的任务和目标。另外,分组采用复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还能充分利用34寸的显示器,有效地分别对部分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和问题讲解。显然,采取复式教学的模式,正好能够解决我所遇到的问题,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按照这种思路,在初始阶段的教学中,每堂课我都作了充分的准备,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拟订出两套教学方案,编写了两套适合不同程度需求的练习。其中

方案一:重点在于指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自学、练习,其教法属于有指导的研究性自学教学。 方案二:侧重于教师的示范演示和讲解,然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其教法属于速成训练型的教学。

根据这种安排,我在每堂课开始时,先公布两套方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然后让学生自己决定采用那套方案学习,也就是说,让学生自行决定,是先到演示区听讲,还是先留在操作区自学。需要或者愿意听讲的同学,在演示区就座;而有基础或愿意自学的同学可留在操作区,按照老师指引的目标任务,进行自学。

留在操作区的学生先就着电脑掌握要求的相关内容,完成练习后,可以自行安排上机操作,比如上网查询检索和阅读等,但杜绝游戏和聊天。在演示区听讲的学生,在听完了讲解和演示介绍后,才回到操作区,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消化和练习。教师则在演示区里,先对需要讲解的学生上课。等教师的讲解演示完成后,这部分学生回到操作区时,教师再根据需要和时间分配安排,组织自学的学生回到演示区,归纳总结,交换体会等。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后,尝试着把握自己,主动学习,避免了部分有基础的学生由于听教师讲解自己已经懂得的内容而对课程产生味如嚼蜡的感觉。

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我在"方案一"中,采取适当增加部分内容的做法,提高每堂课的信息量,充分调动了略有基础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方案二"的教学方案中,对于毫无基础的同学,则要求在认真听讲、扎实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按照布置的任务,认真上机练习,尽快掌握基本技能。另外,我还要求这部分学生争取在课余(学校机房中午和下午均开放两小时)多上机练习,尽快向"方案一"的教学形式靠拢。

三、保证:及时反馈

实施复式教学实验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选择自学即"方案一"的学生数和选择听讲即"方案二"的学生数,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在开学后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每个班级都有近一大半的学生选择了自学,这表明许多学生有一定基础,喜欢自主性学习外,但也暗示了部分学生虽然自信,但较缺乏自知之明,还不能准确地进行选择。因为,在第一阶段末关于基础知识的测验中,相当一部分选择自学的学生,暴露出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对信息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缺乏了解的问题。他们表现出的知识和技能的缺漏,有的甚至比原来毫无基础的学生的缺漏还要严重。

我们知道,自主学习的一个关键是学习者能否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依此调整自己的学习安排和学习方式。所以我就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组织检查,并及时地把阶段检查的结果,以纯成绩(只有成绩而没有姓名或号数,参见附录)的形式统计后,反馈给学生。学生获得这些数据后,可以据此判断出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一来,就有相当多原来选择自学的学生,随着一次次的检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转而选择"方案二",返回演示区听讲了。

随着教学的进展,原来没有基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虽然涉猎面较窄,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快,已经为信息技术课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这时,两套教学方案的要求和形式,就可以逐渐趋于一致了。在"方案二"里,我逐步加入了自学的内容和要求,减少了讲解和演示的时间。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择"方案二",需要听讲的学生就越来越多了,最后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部分有基础的学生虽然人坐在操作区,却不时面向着演示区听讲,不再一味自行操作了。可见,大部分学生的自助学习,还是需要教师的讲解指导,以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小部分悟性较高的学生,才能在指定的课时内,完全通过自学的形式,掌握好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通过这样的安排,到了学期的后半段,学生间的基础差异,基本上被填平、克服、解决了!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被极大地激发和调动起来了。

四、体会:如获至宝

由于采取了让学生自主决定如何学习的开明方法,所以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明显,期末的检查虽然广度和深度都比以往大,但大部分学生均取得了好成绩(见附录)。可见,在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意识下进行的教学活动,确实有其先进性,而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课堂实施,则可采用复式教学模式。

关于复式教学,有关研究认为,复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分层次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面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考虑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在一定时间空间的限制下,设计组织教学。对此,我的体会是:复式课堂教学不仅对实施因材施教和教师重点指导提出了要求,而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获取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教学机制。这种特有的教学机制,促使教师去实现个性化、情感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教师要做到:

⒈必须承认和面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自觉运用层次化、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主动启发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我在每堂课开始时的任务要求简介,启发诱导学生参与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

⒉必须承认学生学习时的状态与教学质量的必然联系,自觉地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将如何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使其拥有学习自主权,这点很关键。

⒊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运用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去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通过两个教学区域的动态利用;适时进行检查,及时反馈检查结果,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等。

复式教学不仅其教学形式和方法独特,还蕴含着现代教学论的思想和教育规律。所以说,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局部的、阶段性的复式教学,应该是实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的一种好方式。但愿此文可以为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高一新生的老师,提供一点值得一试的教学机制。

附录:期末测试结果分析

期末测试所覆盖的范围包括全学期所有的教学内容,所以题量较大。此次测试在试题的安排上力求做到:全面而细致,基础而灵活。

测试题分为选择题和填充题两大部分,选择题共12大题,56个评分点;填充题共14大题,40个评分点。通过近百个评分点,可以较准确地测试全学期的大部分教学内容。

测试时间为60分钟,相当多的学生只用了约50分钟的时间,就基本完成答卷,所以准备较充分的班级,成绩比较理想,这说明题量和考试时间的安排是恰当的。下面是各班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    从上面的表格看,不同的班级考试平均成绩和标准差有较大的差异,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教师授课的组织教学形式对某些班级不合适,也可能是教师授课因材施教作得不够,或者是个别班级因为某因素而准备不足。总之,我希望能和同学们加强沟通,克服困难,共同努力,把下学期的课程学好。

这里给出成绩分布图和次第表供大家分析参考,希望同学们能够来信提意见和建议。潘老师的信箱:shuangshipanlaoshi@sina.com

自主学习的意识范文6

关键词:自主学习;激发;展现;张扬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同时也呈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我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灰雀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用课件出示灰雀图片后,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二、调动多种感官,全面展现自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思维,促进个性张扬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做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