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范文1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自主;形式;活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我们:要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即着眼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学习空间,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新教材在内容组织上改变了过去单纯提供现成结论的做法,而是创设了诸多问题情境,提供探讨空间,提出各种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地理探究活动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获得新知识并培养能力。
我在地理教学中,对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进行了一些尝试,颇有收益。
一、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要切合实际
探究不是唯一的地理学习模式,有些章节内容并不适合开展探究式学习,只有那些难易适中,符合现阶段学生地理学习基础和心智水平,可以借助现有的设施和客观条件,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解决或部分解决的问题,才适合于探究式学习。因此,探究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校的教学条件来确定。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这一章节时,学生观察屏幕上展示的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①说出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名称。②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③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述形成的原因。④拉萨市与武汉市纬度相差不大,但平均气温差异大,为什么?
探究设问要有鲜明层次,难易要有梯度,利于学生地理思维活动的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不显得枯燥了。
二、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地理探究活动的形式有多样,按组织规模可分为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年级活动、全校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根据探究活动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调查和实践、正反方辩论、图表资料收集研究、案例分析等。例如:我在讲授“水资源”一节时,就采用了“正反方辩论”的方法。
辩论题目: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正方:地球蕴藏着大量的水,地球表面七分是海三分是陆地,水是再生资源,因此,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反方:地球上的水仅有小部分可为人类直接利用,且目前污染严重,水资源时空分布又不均匀,因此,水资源匮缺日益明显。
让学生自由选择立场,形成两大阵营,再自主推选出首席代表1名。要求每一位学生在一周内就自己赞成的论点收集资料,写出1~2条论据,交给首席代表,再由首席代表组阁,形成3~5人的代表团队在全班学生面前开展辩论,坐在下面的学生也可以举手站起来加入辩论。
由于学生自由地查找有关论据,又亲历了辩论过程,对节水意义体验更为强烈,进一步巩固了“人地协调”的科学资源观。
三、地理探究式学习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地理课堂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渠道,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赋予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新的内涵,是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地理课堂探究可以择重点选择方法:
(1)探究式提问。它的精髓是问题的设计要有疑点,有点儿难,有趣。例如:“黄赤交角若为零度,地球四季将怎样变化?”“从哪些方面去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特征?”“南极、北极自然环境十分相似,为何动物不一样?”等。
(2)探究式讨论。指讨论的问题是开放性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推动学生整体参与。
例如:在“地图的方向”教学中,我设计了有梯度的4个探究性问题如下:① 地图必不可少的要素有哪些?②(阅读经纬网地图)根据经度判断,北京在南京的什么方向?根据纬度判断,北京在南京的什么方向?用一句话准确地表达北京在南京的什么方向?③(拿出大比例尺的学校平面图)面对地图,应怎样判别方向?学校在医院的什么方向?④(拿出指向标地图)在这张地图上,还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吗?
(3)探究性演示:探究性演示是指引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促进学生动手和动脑结合,理解地理成因规律的课堂演示实验。
例如:在地图上量算曲线距离,我将在教材中提供的量算方法,在全班演示一遍,然后请学生动手量算,既可以按照老师教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然后请那些用自己的方法量算的学生上台来做演示。
四、地理探究式学习要与学生实践有机结合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地理教育改革的实践,地理活动也是一种较为可行的途径。在地理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开展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从而明白地理成因的规律。
例如:在学习“人口问题”时,课前我先让学生做一个小调查(如下表):①想一想,能不能每种类型的家庭只调查一家呢?为什么?②根据你的调查结果,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③调查结果使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在地理特征、规律、原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内容中的探究活动,是新课程所提倡的重要的自主学习活动,正确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简述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范文2
关键词: 合作互动学习 写作 初中英语教学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是以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基础的。在中学阶段,语言技能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方面。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我们普遍强调听、说、读方面的技能,而写作能力总体上滞后于前三者,与新课程要求严重脱节。随着全球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用英语写作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成了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作的互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又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教学行为,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综述
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在美国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1896年,John Dewey(约翰·杜威)在芝加哥创办“实验学校”时,就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工作应以学生的需要为方向。他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自己可以做老师,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协助、支持和辅导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合作学习在美国兴起,并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一种富有成效和创意的新型教学理论,在当今成为备受推崇的主要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
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至今还没有一个严谨的定义。它大致包含五项主要内容: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具有正面意义的相互依赖)、Team Formation(编组)、Accountability(责任制)、Social skills(社交技巧)和Structuring Structure(组织结构)。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出现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将合作学习应用于我国写作学习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现在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不下百种,可以说“合作”是一种宽泛的概念。我们国内大致把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四种,即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而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和我们应给予关注的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Pre-wrting——写前活动。
先审题。在这一阶段,教师先给学生提供写的素材和模式,介绍文体格式,简述写作方法,提出字数要求等,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分头讨论有关话题,交流观点,挖掘主题内容。同时查阅生词、词组,补充有关信息等。教师可以提供各种阅读教材、听录音材料或录像等供学生参考。在小组讨论后,学生确定写作体裁、读者对象、写作风格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等。
2.While-writing——写草稿。
此阶段要求小组成员每人拿出稿纸,根据选定的题目进行实际的写作,包括编写提纲或打草稿等一系列写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困难时学生可求助于组员或老师,但不得抄袭他人的文章。然后组内成员对作品进行评议,并提供修改意见,如段落结构、语法、选词、用法、拼写等方面应予以完善。比如可以采用每个组员依次评改同组其他成员的作文,并用红笔划出精彩的句、段等方法。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多看、多改,以增加语言输入、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相互传阅和修改作文,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既做学生又做老师,同时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3.Post-writing——成果展示和反馈。
学生根据修改中发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写作,写出第二稿。然后进行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成员朗读写好的文章(每次推选的同学应该是不同的),全班进行评分。
这一阶段需要教师点评。教师批改时主要就内容和文章结构发表评论,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实分制,对于精彩的句、段、长作文予以加分,以示鼓励。每次成绩都进行登记,表扬成绩高的小组和进步的小组。
这样做,每个学生都会为了自己和小组的荣誉而认真地写、主动地合作,从而既提高每个成员的写作能力和改错能力,又增强小组乃至班级的凝聚力。
四、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实现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课堂学习策略体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并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合作学习运用在初中写作课中具有很多优点。
1.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课堂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
新版SEFC教材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编排体系,设计了“任务型”活动。每单元课文与练习中都设置了围绕本单元主题的写作任务。其中有些写作任务需要学生观察、探索、动手实践、讨论和集体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在教学中,学生由2-6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另外班级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高有低;同一个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不均衡,有的擅长说,但写作能力不佳。写作能力弱的人往往不太喜欢写,不常写又造成不喜欢写,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对写作乃至对英语学习就失去了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参与机会。因为在实施独立写作前,对于写作主题、素材,小组内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同时组内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作为“小老师”,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这样,写作水平较低的同学就不会害怕写作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通过小组活动得到了增强,因为通过小组活动打开思路,扩大知识面,使得写作变得容易并且使他们的作文内容言之有物。
2.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互相解释来学习。当一个相对掌握比较快的学生在给其他组员做解释的时候,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语言,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
英语写作是一个认知过程,实质上是整理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进行构思、写作和修改,这样能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写作课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密切合作关系,这种合作的本质是个人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合作讨论式学习是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相结合的最重要的方法。当各种思维产品在个体脑中形成却未能产生“正确的一个”时,讨论,即共同体的共同决策便可帮助个体确定。此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帮助学生寻找探索的途径,对学生的探索结果进行加工处理(如教师点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认知结构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通过小组同学间的互相探讨学会自己对语法知识进行总结,丰富学生的语法知识,解决如下问题:普通词连篇;句型结构简单;表达意思不具体;专业术语缺乏;情景转换能力不强;汉式英语泛滥等。同时还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对整篇写作文章的构思谋划能力。
3.合作学习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的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因而在合作学习的发展之初,就能在校内、班内建立不同学生间积极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由于打破了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局限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4.合作学习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除有特别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外显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位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最终具有独立能力的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
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五、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注意的问题
1.备课要充分。
上课前,任课教师要搜集尽可能多的素材,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选定切实可行的灵活教法。
教师需要吃透教材,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写作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合作完成。另外,还要尽量创设真实情境。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才能保持学习兴趣,从而在操练语言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达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
2.合作学习以集体授课为基础。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但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依旧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集体授课仍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然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继起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在学生思考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合作的契机。
3.合作学习小组主要以异质小组为主。
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有着重大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传统小组(如兴趣小组)往往是同质小组,而合作学习小组则主要以异质小组为主。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后进生,两名是中等生,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同时,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4.循序渐进。
英语写作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因此,写作训练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原则。
总之,合作学习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一种学习方法,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并使学生具有合作精神。把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值得大家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叶芗美.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优秀论文增刊):42-43.
简述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范文3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辽宁沈阳11012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和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逐渐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这样的压力下,医学教育需要适时做出改变,借鉴美、日等国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出更高水平、更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
关键词 ]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改革;课程综合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177
医学,是一门更新速度极快、发展日新月异的学科。虽然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起始于19世纪初,又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但是相比于欧美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医学教育明显缺乏经验,而且长期受制于我国古代“科举制”思想的影响,缺少更多的创新精神。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对卫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疾病呈现低龄化和高频化。因此,我国对高水平的医学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而提高医学教育水平是培养出优秀医学人才的根本所在,所以我们应当对医学生的培养方式进行更多的探索,对培养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满足社会新的需求。本文先提出了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接着介绍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先进经验,最后简述了我国医学教育应当做出的一些改变。
1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还比较落后,“基础—临床—实习”三个阶段的联系不够紧密。授课方式仍以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进行机械性记忆,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学习不够系统化、精确化,同时也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等进入临床和实习阶段,随着原知识点的遗忘和对新知识的摄取不足,学生很难做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大大降低了学生成为实习医生时的业务水平,也使得实验和实习课程达不到预期效果,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资源,还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另外,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医学教育改革不断,也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201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实施临床医学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迈出医学教育改革的一大步,但是由于教学资源不足以及各大高校缺乏对改革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也缺少时间和经验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相应改进,导致现阶段实际情况并未达到改革的预期结果。而且目前的医学教育改革,大多是政府行使职能对医学院校进行干预,而学生、教师和患者才是受改革影响最大的人群,改革能否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应该成为改革的重点关注。这样的改革才是对症下药,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
2美日两国医学教育的优点
美国的医学教育分为“高等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终身医学教育”三个阶段,其体系以精英教育为主要特征[2]。学生先在大学完成四年的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再进入医学院学习四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医学生必须通过全美医学院校资格认证委员会(LCME)组织的全美医师执照考试(USMLE)的前两步考试。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医学生进入委员会认可的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和技能培训,再通过第三步考试后,就可获得全美医师执照,获得独立行医的资格,但此时只能作为全科医生在社区或基层医院开展工作。如果想成为专科医生,则需申请参加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在通过相应专科委员会的考试并取得专科医师资格证书后即可在大型医院从事专科工作。此时的医生相当于我国的主治医师,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收入[3]。全美医师执照考试堪称世界上最难的医学认证考试,如此严格和规范的考试,注定培养出的医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而且相比于我国的执业医考试,其多步考试中既包括了基础理论和病例分析,又包括临床技能考试,还设立了医生向病人问诊一科以考察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所以其医生具备更多的临床技能和沟通技巧。而且美国的医生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这也为良好的医患沟通打下了基础。
日本医学教育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课程体系的建立。传统的课程体系以具体的学科为独立单位开展教学,学科之间缺少关联,内容多有重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而将课程整合之后,各门学科和人体各大系统各大器官交叉深入,比如教授循环系统时将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学科与心、肺等内容整合讲授,使得教学内容得到优化,相关知识得到更详细的说明,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应用。另外,日本更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组织学生成立科研小组,跟随学校的教研室或其他机构的实验室开展科研见习与研究,还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参加学术会议,使其了解到世界上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日本还开展了医学情报类课程,即要求老师在正常授课的同时加入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在增长学生的见识的同时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为未来的临床或研究工作打好基础[4]。虽然我国很多院校也开展了整合课程,但是很多只是表面上把几个相关学科放在一起教授,并没有达到日本这种学科交融的境地。而且日本医学教育的学制是六年,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学生就不能进入下一年的学习,这样严格的规范也是我国所欠缺的。
3美日医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深化医学教育体系改革。医学教育应当着眼于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需求、满足于社会需求。如今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大,病情种类繁多复杂,所以需要大量优秀的医学人才。但是医学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而应当成为终身教育。学生在毕业后接受严格的临床规范训练,是使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的有力保证。目前我国刚刚施行规培制度,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依然为社会所诟病,但同时规培期间对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并没得到满足,所以规培制度仍有很大的改革空间,我国应借鉴欧美、日本等国的先进经验,消除规培带来的新的矛盾,使规培真正能满足学生、医生、患者等社会诸多角色的需求。我国需要继续为医学教育制定长远的目标与规划,积极推进科学体系的建设。
(2)促进课程综合化改革。课程是医学生获得教育的主战场,若想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就必须重视课程的改革。医学院走出来的学生不能仅仅是只读书本,必须得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5]。目前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均趋于综合化,注重各科之间的衔接、交叉和相互渗透,我国也应当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各大医学院校需要多多调研与交流,制定出适合医学生学习的整合课程,使学生学到更系统更印象深刻的知识。而且学校还应当合理安排实验课,不能让实验课和基础课割裂开来,让实验课加固理论课的知识。另外,在当今医患矛盾突出的社会背景下,医学生更应当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这需要医学院校增开更多的人文学科课程,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情商和崇高的医德,把医德教育同医术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未来工作时形成人性化思维,缓和医患矛盾。
(3)鼓励科研、实践和创新。从国际范围上看,我国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明显不足。要对这种现象做出改变,必以教育为先。所以学校应当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开展科研见习活动,提升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参加和组织学术研讨会,多交流多沟通,把握世界上最前沿的科学动态。同时医院也应该为学生敞开大门,给学生提供早期临床见习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技术水平,无论对学生未来从事科学研究还是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黄磊,毛乐乐,卢星星,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多方需求[J].西北医学教育2014(6).
[2] 马静,岳毅刚.欧美国家医学教育体系对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医学创新2014(6).
[3] 金为民,陈蓉,周栩,等.中美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J].当代医学(4).
[4] 张鹏霞,吕少春,宋汉君.日本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与启示 [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