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1
一、自觉提高教师的文化思想内涵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担当起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大任务。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素质表现在学科素养、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和语言功力等方面。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才能,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坚韧性和责任心。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因语文课程本身的人文性特征而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特殊要求。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钻研教材和教学语言两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既要有时代精神又要有文化内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胜任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工作。
教师的文化素养不仅指专业的文化知识,同时还包括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生命、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教师要把语文上成感悟生命律动,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创造力的课。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平时要加强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语文老师的审美品位体现于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应当是独特而鲜明的,使学生能够从中吸收成长的资源。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你是否充分有效地展现自己的教学魅力。在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要重视全员参与、合作体验,使学生乐于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观
教师作为设计者,不是为自己设计,而是为学生设计。只有自身的知识开阔些,底蕴打好了,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设计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程序,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教师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发展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充满情趣的互动环节,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以张扬,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魅力。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它不是形式上的,应该是实质性的。没有思考就很难有进步,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突破。要有属于自己的最好的学习方法,要博采众长,独立思考,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在语文阅读方面,要指导学生联系阅读材料,学习辨别是非善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在写作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个人的独特感受。在口语交际中,要善于尊重理解对方,掌握语言交际中的互动技巧。在听说读写中将人文精神培植其中,同时以话题为总领,形成一个可以思考探索的学习过程。
三、在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载体,拓宽课堂空间视野,构建开放、鲜活和充满人文气息、富于生命力的语文课程新模式,引导学生回归大自然,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语文学科作为语言文化的载体,它并非孤芳自赏,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社会的方方面面,他可能接触到有关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在语言文字、文学之外还蕴涵着深厚的历史、艺术、民俗文化等内容,体现着人们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体现出浓浓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矛盾的激化中生成知识。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2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1.通过实践创设情境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参与适当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的体验。譬如,我在讲授《锄禾》一诗时,为了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我安排学生在课前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并要求学生写出劳动的经过和感受。当上课钟声响起,我就先让学生以这次劳动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然后开始导入《锄禾》的学习。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兴致勃勃地进行互动性讨论、感悟。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认识的内驱力,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唤起学生的经验积累来同化新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2.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生活经验更不足,对诗句的理解、体验、感悟常常会出现障碍。假如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融声、光、色为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譬如,我在讲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通过多媒体将庐山瀑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一看就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不言而喻地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这样,不但缩短了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实际距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整合资源,产生美感
小学教材里收录的古诗词不少,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整合课文资源上做“文章”。教师必须坚持采取“两步走”的整合策略:
第一步,整合同一主题的诗词。小学教材里的古诗词中虽然作者不同、写作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往往是相同或相似的。如以“送别”而言,有李白的《赠汪伦》,抒写汪伦以歌声送友人,作者借潭水抒友人对自已感情之深;也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人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和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学生只有对上述同一主题的诗词进行整合,才能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第二步,把握同样题材的作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譬如,我在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疑问:“此诗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许多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诗人的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拓展了视野,更加深入地感悟诗词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三、感悟意境,以诗传情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3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个人受益终身的优秀品质,它要从小抓起。做好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风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只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社会公德、学习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而这些知识的学习,主要途径往往是在思想品德课上。可以说,思想品德课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下一代人的道德水准。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依据思想品德学科特点,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分享出来,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一、电教设备与网络的充分利用
电子化教学硬件的配套为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多选择。电教设备和网络的运用,将能够很好的填补这一“感知体验”的空缺。在该课教学上,笔者在第一课时为学生播放了纪录片《鲸》的节选段,并在播放结束后提出问题:1.你理解的自然是什么?2.把握教材重难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课程开始前要精心的准备课程,熟悉课本教材安排,明确课程的重难点,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集中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让学生自己比较小兔子和小棕熊谁的行为更加文明得体,这样带给学生的情感刺激与体验才是最真实的,学生会更加乐于接受。
二、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还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材的理解,内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比如,我们在学习小学一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的《珍惜粮食》这一单元时,因为这个课程本身就与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是我们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有的生活体验,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教学。首先,要告诉学生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爱惜粮食,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知。其次,要培养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为现在很多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比较娇惯,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从小培养学生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的这种意识。
三、依据年龄差别制定多种类互动式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互动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互动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笔者在自身思品教学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实验观察,发现互动式教学方法相较传统教学拥有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散性思考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程欢迎度等多方面优势。但也存在因课堂控制力弱导致的秩序混乱、内容宽泛甚至偏题等弊病。但总体来说,如运用得体,互动式教学依旧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低年级学生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方法特别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准、备课充分度和课堂控制能力。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大致划分在三年级及以下的学生),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互动式教学。因为该年龄段的学生并未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世界观、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只有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的正确引导,才能让学生给予正确的反馈。例如,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的《诚实的孩子人人夸》一课中,教师依旧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内容中将教材内容与当下热点诚信事件相结合,如“扶不扶摔倒的老人”“碰瓷可耻”等诸多因诚信导致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缺失的危害。而教师应适时抛出问题再次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自己身边还有哪些因为诚信缺失导致的危害?在学生给出相应回答后给予指正和鼓励。这种传统教学上的互动式发展,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要点的反复思考,并且能让教师听到学生的声音,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体验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能力特点,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传统的课堂知识点讲解外还应该通过积极的创设情境,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地融入到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一定的情境创设比起单纯的课本理论可以带给学生更大的思想触动,学生也会更加容易接受。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要勇于实践,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思想品德课就会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林兆梅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兰飞小学
参考文献:
[1]熊翠琴.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三途径[J].甘肃教育,2011,(11).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4
【关键词】生活体验 文本共鸣 经历重现 用心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70-01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但是,文本的世界那么广阔,有很大一部分远离孩子的生活或经验。所以我认为,让孩子借助生活体验走进文本,或与文本共鸣,或引发与文本的对比思考,或以经历填补文本空白,才能让阅读入境入心,享受文字梅花般的馨香。
一、重现与文本画面相似的经历,与文本融为一体
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儿童诗,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诗意的世界。可是,诗歌精巧,蕴藏着的世界却非常大,非常美,孩子们自己去读诗,能感受到的很少,很单薄。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听听,秋的声音》
学生读这一句时,很难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出画面。我们就可以这样激起孩子们生活经验的重现:大雁追上白云,这是要去哪里啊?它们会舍不得和谁分别呢?大雁现在飞向温暖的南方,不用忍受冬天的寒冷,可它牵挂的这些朋友们呢?
大雁临走前会对朋友们说――
这时大人、朋友对自己的叮咛在孩子们脑海中再次重现:让好朋友多穿点衣服。请邻居不要着凉了。留在这里的伙伴们,多多准备过冬的粮食,到了冬天就找不到食物啦……
“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哪里就有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这一句,如果只是让孩子知道雷锋叔叔做了很多好事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这篇课文安排在四册课文中,教学进程又是在“学雷锋日”即将到来的时候,它的深远意义在雷锋叔叔的影响下,人们能伸出热情的手帮助别人,处处都能见到“活雷锋”、“小雷锋”。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引领孩子们,让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得以重现去感受这一层意义。
二、在自身经历基础上引发思考,感悟文本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多元解读……或许这些新理念让课改课堂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但是为了跟上课改步伐,为了让学生展现个性化的自我,但是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公式化的感悟:
例如《草原》一文中有一句话:“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如果从句子本身看,我们会认为这句话是写作者初次看到草原美景时的心情的。但我们只要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一读,就会明白,这种理解虽然正确,但却很肤浅、笼统。草原的景色奇异而美丽,是作者从未见过的,景色的美丽出乎他的意料。此刻如果让孩子回忆到了一个从没去过的、特别的地方时,自己的反应。孩子们会发现自己并不是理论上的大为惊叹、高歌一曲,而是忘记了言语、专心致志地先欣赏一番。下一步再出示草原的图片或视频,孩子们就会体会到作者的独特感受。 “愿久立四望”反映了作者想尽情欣赏的心情,此时作者的感情已由初见草原时的激昂豪放转为细腻深沉,心中充满了遐想,他被这“奇丽”的美景陶醉了,所以“低吟”一首小诗最能表现此时的心境,而不再是“高歌”一曲。
三、以生活经验填补空白,细读文本
“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树上开满了花儿,小熊舍不得砍。”“树上结满了果子,小熊舍不得砍。”“树上有许多鸟儿,小熊舍不得砍。” ――《小熊住山洞》
这四句话蕴含着教材的价值取向:使儿童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赞扬了小熊一家高尚的情操。
这四句话每个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果之间留有空白。所谓空白,就是文本中作者没有写出来或是没有明确写出来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文本中的空白,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去填补和阐释。填补之后仔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句子的意思侧重后半句 ――“小熊舍不得砍”,不是前半句;教学重点不是欣赏景色的美丽,感受景色的美丽,而是感知树砍之后,环境遭到了破坏,体会 “小熊舍不得砍”的“舍不得”中不仅有爱惜、怜惜,还有难过、伤心、痛心,更有小熊一家对其他动物的爱护之情。
一刹那间,训导员和全场人意外,惊恐又悔恨的是,黑子极度痛苦地嗷叫了一声,泪水流了出来,然后黑子垂下头走了出去……--《军犬黑子》
当黑子走了出去后,文章引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在向我们倾诉着什么?此时,引导学生用心思考,发挥想象,营造一段极富创造性的情感、语言和思维训练空间,孩子们的感悟会很多,富有真情。
所以,离开孩子的共鸣经验,只会让学生在文本中凭空跳跃,只会使学生的理解变得苍白、变得乏味甚至变味。当我们清醒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步步走上正确的、符合心理特征的思维道路,与文本对话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第一期-第十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
[2]《利用标点资源,亲历文本细读》, 孙建尧 吴列飞 ,2012年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5
1、我对你最满意的是,你能够理解老师对你的帮助,还能虚心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正因为这样,你下半学期的表现不错,让爸妈感到欣慰!你的作业又干净又工整,批阅时真是赏心悦目。你能歌善舞,是班级中的文娱积极分子。你头脑是聪明的,可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老师认为主要是你上课听讲不够全神贯注,不能最大限度地约束自己。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2、xxx在这个冲刺阶段表现优异,成绩突出,品行优秀,孝敬父母,在学校为同学老师效力,在家帮父母劳动。是个说一不二的好孩子。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攀登理性之巅,没有一躇而蹴的捷径,只有奋斗拼搏,学好一门知识,不是只学懂,学会,还要学精、会做。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适用人才。听从老师教诲,遵守学校要求成才之道,为人之本定当铭刻在心。 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反而是学习的再次起航,这是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翘首以待! 作为一名普通家长,我对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3、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国外的研究表明:改变习惯最初的时候会感觉别扭,20次以后就会适应,而90次以后新的习惯才会固定。所以新的习惯全在于坚持 ,请你尝试着习惯于坐姿端正地听课,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5分钟,向45分钟要成绩;习惯于举手回答问题,在乎跟上老师思维和讲课的节奏,而不必在乎答案的正确与否;习惯于课后及时复习,习惯于习题课后能再审视一遍错题;习惯于独立完成所有的作业,认真练习每道题,做好每张试卷;最后习惯于成为优秀的人。
4、儿子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在这三年的时光里,我的眼中看到儿子在一步步进步,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遵守网络道德,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性格开朗、热爱生活。
5、我的孩子在这个冲刺阶段表现良好,虽然学习成绩中上,但品行优秀,孝敬父母,在学校为同学老师效力,在家帮父母劳动。是个说一不二的好孩子。我们都很喜欢他,而且都对他很欣赏,尽管成绩不是很好,但在这个物流丰富的社会上,对品德是可取的,品德是重要的。这点我们很高兴。我们也相信他会更加进步,进入高中后更加向上。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反而是学习的再次起航,这是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翘首以待!
6、犬子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喜与人为友,各习所长。遇事有勇有谋,但存三分热情。好读书,然不求甚解。性嗜玩,须倍加勤奋,逆流而上,心无旁鹜,奋发图强。苟能彻悟,定成器哉。仅望学业也进步。
7、儿子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在这三年的时光里,我的眼中看到儿子在一步步走向成熟,一步步进步成功。他在学习之余经常帮我们做家务,自己的事情从来都是自己做。他会细心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经验,去感悟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会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诚待人,乐于助人,能面带微笑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老师及身边的陌生人,他从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说谎,认真对待自己。他能爱惜自己的名誉及尊重他人的名誉。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遵守网络道德,不说脏话、不骂人、举止文明和网络安全规定,能做到不去三室一厅,能从小事做起,很孝敬父母,能主动承担其学习劳动等应尽的职责,能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接受帮助时很是会心存感激。能做到自觉爱护环境,乐于参加环保宣传活动,会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气,他在生活节俭。在平时学习中他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复习。他比较关心时事政事,比较关心家乡发展。
8、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时常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还是能够接受父母的意见。他生活自立能力较强,能够比较自觉努力地学习,对XX和XX的兴趣比较浓,会经常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书。
9、我的孩子在这个冲刺阶段表现良好,虽然学习成绩中上,但品行优秀,孝敬父母,在学校为同学老师效力,在家帮父母劳动。是个说一不二的好孩子。我们都很喜欢他,而且都对他很欣赏,尽管成绩不是很好,但在这个物流丰富的社会上,对品德是可取的,品德是重要的。这点我们很高兴。我们也相信他会更加进步,进入高中后更加向上。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反而是学习的再次起航,这是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翘首以待!
10、沉默少语,沉静不语,又温文尔雅,你将所有的语言都化作了行动,用自己奋斗的足迹来渲染成另外一种文字,宣告你的价值不菲与实力非凡。开朗些,给你的学习涂抹上缤纷的色彩与蓬勃的活力。
爱惜粮食的感悟范文6
一、课程开发――植根于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操作层面上必须面对的命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具有历史意义的农村生产、生活用具,让学生走进农村,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验历史变迁的痕迹,感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乡土文化,我们确定“认识农物”为实验研究性课题。我校大部分学生在县城长大,他们对于现今农村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是比较陌生的,例如: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碾米机、粉碎机(俗称小钢磨)等等。学生们偶尔能见到,但是,学生们对它们的用途却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了解具有历史意义的农村生产、生活用具,培养学生的“爱农、悯农”意识,我校与灌南县花园中学协作,共同开发和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让身处县城的孩子体验农村生活, 感悟乡土文化。
二、确立专题――定位于认识农物
我们结合课题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出发点,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交往、亲历、亲为,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与讨论,在广泛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通过组织学生搜集农村生产生活用具,通过走访老农或上网查阅资料来了解具有历史意义的农村生产、生活用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我们把收集到的物品分类整理放进了展室。每一件物品都贴上标签,上面标明展品的名称以及用途。展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打着深深时代烙印的生产用具,另一类是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生活用具。大致是按照“春耕―夏锄―秋收―冬藏”顺序陈列的。
根据师生收集、整理来的农具,我组织同学们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按照“农物简介、农物风情、悯农诗文、农物故事、爱农情结”五个板块编写校本教材《悯农》。为了让学生走进农村生活,感受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农、悯农”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我们利用布局调整后的闲置资源,在花园中学开辟了“灌南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劳动体验。在这里,学生们学会挖地,平整土地,进行大白菜的种植、移植,了解大蒜、胡萝卜、扁豆等蔬菜的生长过程以及大豆、山芋、水稻等农作物的田间管理,真正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从而树立珍惜粮食、尊重农民劳动成果的意识,从小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三、精品课程――在强化管理中打造
我们把《悯农》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每周至少安排一节《悯农》方面内容,根据学生年龄及身心特点,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低年级侧重于“观赏”,以参观农物展室,听爱农故事为主,产生对农民的敬佩感和亲近感。
中年级侧重于“欣赏”,以背悯农诗词,唱爱农歌曲,感受农村火热生活,强化认知感、亲切感,培养爱农情感。
高年级侧重于“体验”,以走进实践基地,参加农业劳动,体验劳动艰辛,培养爱农情怀。
以上三个层面既一脉相承又各有特色,环环相扣,立体推进。这就使不同年级的学生总处于耳目一新之中,学生自然也就乐于参与。
学校还定期安排教师上综合实践观摩课、示范课,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县市级优课比赛,力求把我校的《悯农》综合实践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
四、丰硕果实――在实践体验中收获
“悯农”实践活动,虽然经历的时间较长,但学生的研究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在访问、调查、收集、整理等一系列操作性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活动中,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的同时,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体验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快乐。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同时,也让我们目睹了学生的智慧潜能的巨大释放。尤其是平时不爱活动的学生,在这项活动中表现也很出色。我们平时一直重视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学生变了,变得大方了,变得更加自信了,变得更加充满智慧了。
五、反思回顾――在经验总结中提升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
①展室的物品品种还不够多,文化内涵还需要进一步地挖掘。
②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在组织上有一定的困难。一是活动的时间难安排,一次活动至少要半天至一天时间;二是教师担心出现学生安全问题等等。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克服。
其实,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内容并非只有“四个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四个领域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除上述指定的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