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1

从2006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新能源产业的配套鼓励政策,新能源产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正成长为我国未来的新兴支柱产业。但同时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合理优化新能源产业结构,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依据优势对新能源产业进行合理布局,这对于实现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优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能源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一半,目前能源消耗量已占到世界第二位。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即将面临着能源短缺的瓶颈约束。同时,由于中国一直以来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使得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已不堪重负,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和潜力。中国仅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资源,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下,一年可以获得的资源量达73亿tce,大约是2000年中国全国能源消费量13亿tce的5.6倍、煤炭消费量的8.3倍。并且新能源的资源分布非常广泛,为建立分散型能源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中国目前太阳能热水器装机容量在全球居于首位,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如果将大水电装机计算在内,中国是世界上新能源开发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突破3GW,保持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地位;风电新增装机突破1GW,成为全球新增装机最大的国家;燃料乙醇的产量也只是位居美国和巴西之后。

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86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

中国对于新能源产业也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七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下,我国2011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见,随着国内市场的全面开启,未来中国的清洁能源将迈上更高的台阶。

预计在未来十年中国新能源产业仍会持续快速增长,市场规模继续扩大,成为世界新能源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市场。

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各地对新能源产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都有了很大提升。2010年10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根据规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被立足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并逐步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新能源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确立以太阳能和风能等为重点的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和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

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间接或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当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 万倍。我国的太阳能开发和利用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热可显著减少煤炭消耗,也相应减少煤炭开采的生态破坏和燃煤发电的水资源消耗。同时发展太阳能能够促进系统安装和生产配套设备以及大中型晶体硅、薄膜电池的芯片和组件等产业的发展。另外,太阳能的开发将会有利于解决电力发展的区域限制,到2020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将达到约3亿平方米,光伏发电约10万千瓦时,将解决约100万户偏远地区农牧民生活用电问题。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

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风电成本可以在几年内降低到常规发电的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风电也是效率极高的新型绿色能源,据统计,风力发电每生产100万千瓦时的电量,便能减少排放600吨的二氧化碳。我国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及东部沿海,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能够有效缓解供电紧张的局面,是该区域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风电产业增长速度居各种新能源发展之首,前景十分看好。

生物质能的使用总体上不会增加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环保效应明显,同时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农业、林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比较适宜中国的国情,应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中重点的发展方向。

同时,考虑到短期内煤炭仍将是中国支柱能源消费品这一中国能源结构特色,以及燃煤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环境污染影响,政府应大力发展和推广清洁煤使用技术,实现煤炭向绿色能源的转化,这对于我国的能源工业和新能源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构建完善的法规体系规范,推进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为了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我国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编制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 为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确立,明确规范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主体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确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和措施,包括制定新能源中长期总量目标与发展规划,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开发,实行新能源优惠上网电价,设立新能源财政专项资金等。

美国和西方国家非常重视通过制定能源战略、政策、法规来具体指导本国能源产业的有序发展。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是建立在大量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因此具有很好的全局预见性、可操作性和政策的连续性,值得借鉴。

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和政府还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储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做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

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的国家,政府的激励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税收、补贴、低息贷款、加速折旧、帮助开拓市场等,这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如美国加州的“购买降价”政策,日本政府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工程补贴,德国的收购光伏上网电价制度等。

目前,我国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各级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我国应从政府投入、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积极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加大风险投资在新能源领域的融资规模;借鉴国外绿色证书交易模式,在国内各省区市间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调动资源丰富地区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和BOT投资模式,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项目进行融资建设。

具体来说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和做法,适时出台风电、太阳能的“电价――利率联动机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为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电价补贴提供保证,从根本上解决风电、太阳能项目赢利能力差的问题,创造风电、太阳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国新能源技术水平偏低,核心技术多依赖国外,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由于缺乏足够的开发与研究,不少关键性设备不得不进口,导致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目前我国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分布在上百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

可以建议整合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成立中央级新能源科学研究院,并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和薪酬体系,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行业内高端研究人才。我国还应适时改变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打造开放的科研合作平台,密切与国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我国可以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2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利用优势 发展策略

江苏作为一个GDP排名第二的经济大省,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名胜古迹众多的文化资源大省,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影响力方面,与其本身的文化资源非常不相匹配。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文化产业发达的省份相比,无论是文化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还是文化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影响力,江苏省都要落后于这些省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方向。党的十进一步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使得江苏省尽快摆脱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是江苏省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笔者谈谈看法。

一、明确政府的定位,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定位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既做参与者,又当监管员和裁判员;另一种是仅仅做推动产业发展的监管员。自从2013年10月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来,全国所有省市已经开始或者已经制订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且自上而下推行了若干本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比如,推动本省市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本省市广电系统整合,报业集团整合,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等等。政府主导并且直接深度参与其中的特征非常明显。

对比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城市,并不是因为首先政府规划好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而是因为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服务,创造了相对公平、公正、健康的市场环境。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江苏省各级政府应该借鉴那些成功的经验,重新思考和审视自身的定位,明确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角色定位,通过加强规划指导,健全政策保障,消除行业和区域壁垒,完善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主导作用

深圳的文化产业园区很多都是由原来的工业生产区改造而来的,并没有大兴土木,建设新的楼堂馆所。尽管硬件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还是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创意企业前来发展。原因是这里的文化产业发展都来自企业本身,这些企业真正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求发展,他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形成具有可行商业模式的产业链,并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比如深圳本身并不具备艺术人才优势,但是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芬油画产业,其发展模式就是先筑巢引凤,以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全国各地的油画人才聚集,然后发展出油画交易市场等成熟的产业链。

借鉴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在确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之后,江苏省应该首先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和促进中小型企业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小企业各类文化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文化产业。

三、合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做出特色

文化产业有两大重要导向,一是发展生产型的文化服务业,包括设计、研究、会议、展览、网络、印刷,等等。二是发展消费型的、民生型的文化产业,包括娱乐、版权、影视、演艺,等等。

对比北京、浙江、广东等文化产业发展比较领先的地区,可以发现,这三个省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各有特色。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各类艺术院校、艺术机构集中,文艺人才资源丰富,其文化产业以中小型影视、演艺、文化出版等产业为特色;浙江的文化产业以宋城集团、横店影视集团等已经发展成熟的大型企业为主导;广东充分发掘自身制造业发达的优势,主要发展工业设计、展会方面的创意产业。

江苏省的文化产业应该首先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好本省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具有本省特色的文化产业,不能盲目地复制和模仿那些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比较成功的省市。而且,作为一个以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任何形式的模仿都注定会导致失败。

四、创新融资方式,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从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除了大型的影视、传媒企业及传统的生产服务型文化产业,如设计、展览、网络、印刷等本身具有良好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融资渠道不缺乏资金外,众多中小型文化企业一直因缺乏资金和顺畅的融资渠道而无法快速成长。互联网巨头腾讯创业之初就差点因缺乏资金而夭折,这正是当前众多中小型文化企业面临资金困境的一个缩影。文化产业虽然附加值高,成长快,但是在没有获得市场认可与足够的市场影响力之前,文化企业大多处于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状态。

因此,繁荣的投资市场和畅通的融资渠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要创新融资方式,加大信贷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力度,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和公司债等方式融资,探索开展文化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积极引导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进入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业态,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担保基金”,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3

关键词:多目标最优化;区域经济规划;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我国的区域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区域经济的规划是目前工作中的重点。将区域经济规划做好,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实现区域经济合理的发展。

一、区域经济规划解析

区域经济规划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对未来的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部署。区域经济规划是国民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的部分体现,是结合了科技、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形式。科学的区域经济规划首先要对区域调研,然后进行确定区域规划发展思路,然后指导进行区域经济规划的科学分析、制定、评估和落实,区域经济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区域经济规划的内容

区域经济规划的范围十分庞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一般规划的内容包括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已经对经济的分析等。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一致,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规划设置上有着较大的不同。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一种就是传统的发展观念,把经济的发展认为是经济的增长,所以将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定位于经济增长;另外一种看法是比较科学的发展观念,这种观念认为社会和人才是发展的主体,经济增长只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更多的人认可第二种观念。区域经济规划有三个目标。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增长。这些目标互相促进又彼此联系,互相扶助又彼此制约。比如很多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是经济增长又能够建设生态环境,所以在经济增长中要注意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区域的主导产业要进行科学的选择,因为这对区域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区域经济规划中,选择主导产业是核心环节。在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时,要考虑能够成为区域产业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主导产业还应该在区域分工中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强化区际间分工合作。区域内的主导产业要具有区域特色,能够在市场贸易中,发挥区域优势,取得较高利益。总体来说就是区域产业的产品应该是由良好的市场前景,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未来能够占有经济市场,有较高的积极效益,对区域的增长有强大的作用。

(三)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在主导产业确定以后,要对整体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区域的产业结构是组合了不同的产业,设计的产业较广,那么就需要对产业进行分类以及合理配置。所以在对区域经济进行规划时,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要详细分析区域内的产业结构问题、特点和现状,然后通过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政府政策等对影响区域产业配置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接着对产业间的联系进行优化组合,将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协调,下面就是按照要求指标,将生产要素同产业之间进行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益,最后要注意优势产业的配置,增强产业结构在未来变化中的适应性。

三、区域经济规划遵循的原则

为了保证区域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要对区域经济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必须遵守相适应的原则。

(一)以劳动分工进行区域经济规划。社会劳动分工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分工决定着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劳动地域分工是区际间客观存在的优势,各个区域间的劳动区域分工形成了产业结构。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区域间的优势比较、产业结构的配置以及主导产业选择。所以区域经济规划能够发展区域分工,形成专业化部门与综合性结合的产业机构体系,使区域间能够互相配合,彼此协调的有效分工,共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以区域特点进行区域经济规划。在区域经济规划中,要充分分析区域的特点,根据区域的特点进行区域经济的规划和决策,否则就会影响区域的整体发展,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区域进行分析要从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区域内市场、人文、生产要素以及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第二是对区域内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区域特点的分析才能够制定出现实合理科学的区域经济规划。

四、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目标最优化模型就是针对一个需要决策的问题,有着多种决策的选择,并且所有的选择都能达到目标,不分主次,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数学函数模型,不同的函数变量,就会相应的产生不同的目标函数。在区域经济规划中,为了处理区域间的关系,加强共同协调发展,就必须根据科学的方法,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使区域经济规划决策更加科学。

(一)建立数学模型。首先要对规划区域的自然资源、市场情况以及区域历史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对针对规划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进行规划区域的数据统计,比如规划区域的生产要素,市场供给以及人口数量等。第三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对规划的决策进行分析,然后将具体问题简化。第四,根据对已经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数学公式,初步建立模型。第五,将建立的数学模型与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和对规划的决策进行比对分析,验证数字模型的准确性。

(二)最优化模型建立的原则。多目标最优化模型的建立需要几个原则,第一是要对规划区域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有利于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然资源的利用,促进规划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第二是在区域经济规划过程中,要把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建立最适合规划区域的数学模型。因为不同的规划区域有不同的特点,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同,素以要综合考虑全面因素,促使建成的数字模型能够与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一直。第三是能够保证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经济发展不影响生态环境,真正做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对区域经济规划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配置以及优化,真正促进区域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录亮.多目标最优化方法与应用[D].济南大学,2009.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4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旅游产业 关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精神,随后各行各业相时而动,纷纷展开了关于如何在各自领域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探讨。作为第三产业排头兵的旅游产业,在新的时期积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重新定位其发展方向与战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基于科学发展观“协调、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旅游产业要想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人和旅游产品,人的要素包括旅游规划者、开发者、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服务者和当地居民等,而旅游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工自然扩大的一种产物。在旅游开发和规划中,旅游规划者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有重要的,在旅游规划中既要尊重人类的发展,也要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对旅游发展进行科学化规划和设计。开发者、管理者和经营者都属于旅游产业的直接推动者,在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中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将旅游产品和服务人性化设计,保证行业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同时又必须保证旅游资源和环境不受破坏。旅游者、服务者和当地居民是旅游活动过程中供需双方和受影响的第三方的集合,旅游者的到来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当地居民对待旅游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发展的状况,如果当地居民采取比较善意的态度,则可同时扮演旅游服务者的角色。三者应该追求的是一种多方协调的局面,高素质的旅游者会对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小一些,而高素质的服务者和当地居民也不会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忽视自然的持续性发展。总的来说,由于旅游产业是建立在自然的良性发展的基础上的,同时旅游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人与自然的关系错综复杂,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良好的互动。

2 现在与未来的关系

在时间维度上,旅游产业的发展要处理好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资源的利用上,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必须考虑未来的需求,实现持续性发展,而不能局限在满足当代人或者部分人的旅游需求;第二,产业发展形态上,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最初的简单组团,发展到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游览,现在已经开始转型到休闲度假与旅游体验相结合,逐步得到提升;第三,旅游规划上,旅游的规划和开发是基于现在、面向未来的一项工作,在规划中必须有长远的目光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超出时间的限制,将旅游产业定位于未来;第四,旅游者需求上,从初级的感官享受,逐步提升到了精神的享受,甚至将旅游作为提升自我素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因此,旅游产业必须立足现在实际情况,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才能少走弯路。

3 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在这一时期应努力实现从追求增长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一味追求数量上的增长,快速的旅游发展建设,在填实了旅游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出现了不科学的发展状况,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带来了无法弥补的过失。因此,在稳定旅游产业发展速度的同时,要注重旅游产业的健康指数,将发展的质量摆到首位,运用科学的发展观规范旅游发展的高质量增长,而不是数量和速度的增长。

4 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旅游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旅游资源在经过开发和设计之后,是否会面临着破坏的危机,就需要通过科学地正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做到开发和保护的统一,是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从的角度来看,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资源的保护则需要大量的成本,因此需要在开发中贯彻保护的概念,而当旅游开发开始有了经济收益之后,又可以将部分收益用于资源的保护,两者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旅游开发不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要求,旅游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高级形式之一,人类的进步必然要求开发旅游产品。同时,旅游资源的保护又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的旅游开发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的开发,而不仅是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的开发。

5 产品与市场的关系

旅游产品设计和创意不仅要考虑资源的赋存状况,还要考虑市场的需求特征和发展方向。只有在充分旅游市场需求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和规划出来的旅游产品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最大程度地实现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同时,针对旅游市场的不同结构特征,为旅游者提供特色化、人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才能延长。另外,研究旅游市场的潜在消费趋势,将有助于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迎合度,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或影响旅游者的消费倾向和消费偏好,从而引导旅游市场的科学消费、合理消费,实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6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产业是在竞争和合作中不断得到和提升的,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由于没有客观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形成了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造成了大量的资源耗损,既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也妨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产业开始了区域化整合和区域性合作,也就是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譬如泛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的形成、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圈的构建等。因此,旅游产业要做强、做大,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在战略层面上强调区域整合的概念,通过产业联合、行业分工、内部协作的方式,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7 政策与舆论的关系

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而且很大程度上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首先表现为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在市场条件下,市场秩序通过“看不见的手”来加以调节,但市场运行过程中有“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此时,政府就必须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保证市场的正常秩序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表现为旅游均衡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保证旅游业各区域、各部门均衡发展,同时保证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比例协调。最后表现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需要,通过相关政策对旅游业的倾斜,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条件。因此,政策对旅游产业具有引导和保障作用,而舆论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相当大的,从而间接影响到旅游规划和项目的建设。另外,社会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辅助政府实现旅游行业管理的职能,促进旅游行业规范化发展。因此,要正确利用政策和舆论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作用,地引导旅游产业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8 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处理城市与乡村发展关系的原则,在大力推进城市旅游发展的同时,加快近郊旅游、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全方位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实现城乡旅游资源互补和旅游市场互动,从而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此外,它还将带动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为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响应了国家促进农村发展的国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了“三农”,对国家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实现旅游全民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 出境与入境的关系

这里的出境和入境主要是指我国三大旅游市场的发展排序和旅游的国际化问题。从旅游市场角度来看,考虑到旅游业在外汇创收和回笼资金方面强大的拉动作用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近期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原则上应遵循“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基本方针。从旅游企业角度来看,国内大多数旅游企业呈现出小、散、乱、差的局面,总体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航母式的跨国旅游企业集团,无法主动“走出去”在国际竞争市场上站住脚跟;而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的某些行业进入壁垒的消除,我国的旅游业领域将被动“引进来”众多蓄势已久的国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因此,我国旅游企业界的当务之急是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实现集团化扩张。

10 危机与发展的关系

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属于敏感型行业。由于旅游危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很容易对旅游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譬如SARS的爆发对旅游业就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反过来看,危机的产生也会促进危机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能因为危机的破坏作用而忽视了其积极的启示作用,客观、科学的认识到危机将给旅游业带来了更完善的管理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因此,短期损失和长远保障是辩证统一的,危机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免疫功能,使之更具生命活力。

总体而言,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才能辨析旅游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晰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思路,从而保证我国旅游业全面、协调、稳定、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

1 马勇,周霄.WTO与旅游产业发展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戴斌.以社会发展目标统筹旅游产业运行[N].中国旅游报,2004-05-12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5

新闻回放:

2012年4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规划》在产业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将突破40000亿元,占信息产业的比重将达到25%;“十二五”期间行业年均增长将达到24.5%以上;软件出口将达到600亿美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将超过25000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超过60%。

 

《“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将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超过业务收入的10%。同时,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著名软件产品和服务品牌。

 

到2015年,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5个千亿级企业,着力培养一批高端领军人才,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形成10个以上产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培育2~3个产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

 

新闻点评: 敢问路在何方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2012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有句老话说“要低头做事,更要抬头看路”。《“十二五”规划》的就是政府在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

商场中讲究“势”和“运”,顺势而为当可乘风破浪,逆势而行则会辛苦很多,“势”可遇而“运”不可求。《“十二五”规划》内容就是行业发展大势,几乎涵盖了整个产业的所有领域,从中也可看出作为市场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市场和产业发展的专业水平。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看,政府对市场的巨大影响勿庸置疑,也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客观需要。在第三方行业协会组织相对弱小、行业标准普遍不完善的现状下,市场的规范和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的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各级政府机构都在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不例外,《“十二五”规划》在内容的专业性上,业界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但客观上说,《“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发展目标实现起来难度不小。比如,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上,首次提出培育3~5家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目标,而目前我国达到百亿规模的企业数量都是个位数,因此如何培育挑战巨大。

 

从发展速度上看,未来五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毫无疑问仍然是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域,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已调整至现今的7%,而“十二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年均增长速度预估是24.5%。这意味着,在这一产业中的所有企业如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24.5%,将落后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另外,《“十二五”规划》中,政府对主要应用领域、技术创新突破、专业人才培养、区域市场发展等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指导,这些内容如果相关企业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消化,对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方向选择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6

休闲产业是指为人们提供娱乐、消遣及旅游观光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部门集合。东胜区发展休闲产业具有明显的经济基础、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就业环境、气候环境、交通环境等突出优势,围绕避暑发展休闲产业,是东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

休闲产业发展;东胜;发展优势;实施建议

休闲产业是指为人们提供娱乐、消遣及旅游观光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部门集合,它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东胜区发展休闲产业优势突出,按照自治区“8337”的发展思路,东胜区围绕避暑,发展休闲产业,创建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示范区,着力打造“避暑休闲之都”。

1 东胜发展休闲产业的特色优势

近年来,东胜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幸福指数普遍提高,经济结构正在转型升级,发展休闲产业优势明显。

1.1是经济发展优势。东胜区所在的鄂尔多斯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前列。东胜区早在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就达850.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的极大提升为发展休闲产业的过程中提供了优良的经济环境。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也为休闲产品的消费培养了大量的消费群体。

1.2是投资环境优势。鄂尔多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夯实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金融生态城市。鄂尔多斯依托资源优势,聚集科技、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建成了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国家羊绒标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这些运用成果的实现客观的说明东胜地区在全国投资环境上的竞争优势,这是发展休闲产业的良好基础环境。

1.3是生活环境优势。近年来东胜区在全国各项创建活动中不断加强城市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大对城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新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统筹推进,中心城区面积不断拓展扩大,同时城市建设从做大体量正向精品优质转变,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比在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明在鄂尔多斯大地已蔚然成风。2011年夺取了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这些都为东胜区在发展休闲产业的过程中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1.4是就业环境优势。鄂尔多斯是近年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地区之一拥有广阔的就业平台,随着鄂尔多斯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陶瓷化工的发展,各企业势必对各类人才有极大的需求,另外鄂尔多斯正在逐步从粗放型产业向密集型产业转变,高端知识性人才将有巨大的岗位需求。就业环境的提升将在发展休闲产业的过程中聚集人气,培养巨大的消费群体。

1.5是气候环境优势。鄂尔多斯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平均海拔1300-1500米,属温带大陆性候,日照丰富,四季分明。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更是我们发展休闲产业的天然条件,由于近年来,东胜区实施“蓝天工程”,现已超过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空气质量标准要求,所以东胜区在发展休闲产业上有其独特的良好气候环境。

六是交通环境优势突出。随着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铁路、公路网不断完善,直达航班不断增加,几乎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实现了2小时经济圈。这在打造休闲产业的过程中为更多的商务人士、旅游群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保障。

2 东胜区发展休闲产业的问题

2.1是品种单一,供给不足。目前东胜休闲产品主要集中在吃、住、游、购四个方面,文化艺术休闲、健康休闲、娱乐休闲等产品还处于原生状态。而且传统休闲项目特色不足、品位较低、内涵缺乏,满足不了消费者获得愉悦、放松身心的要求。尤其在休闲项目开发中鄂尔斯传统的蒙元文化、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都没有鲜明的体现。

2.2是吸引力弱,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鄂尔多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但多年来东胜区的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淡旺季明显,休闲旅游产品及综合开发的旅游项目少之甚少。

2.3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强。我区休闲产业已经提出多年,但产业政策一直未能跟进,旅游、文化、娱乐、健康等产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企业投资兴趣不浓,导致产业缺乏大项目、好项目 支撑,发展缓慢。比如,文化产业企业普遍存在运营资金短缺、各类审批手续不完善等问题。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步伐缓慢,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

2.4是产业整合度不高。休闲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相关产业的支持,只有形成良好的上下游产业链,才能具备竞争力,东胜区的产业的基础都较为扎实,然而缺乏产业整合推进和统一宣传,整体竞争力弱。加之相关经营、管理等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高尖端科技人才匮乏,市民在休闲文化产业领域的消费比率不高,消费习惯有待进一步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

3 东胜发展休闲产业的几点建议

3.1是打造休闲旅游城市中心区。以九成宫、植物园、动物园等一批新型的休闲综合体为观光主线,打造东胜区的旅游观光带;另外逐步规划在东胜区周边建立休闲农业采摘、农耕体验等参与性强的休闲旅游项目。

3.2是科学规划,选点突破。按照大休闲、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充分分析我区休闲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前景,进而确定休闲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深度挖掘产业内涵,开发休闲资源、 设计休闲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休闲品牌 。

3.3是加强宣传推介,增强吸引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本地市民良好的休闲心态和休闲心理;整合本地休闲资源,集中力量对外宣传,让避暑休闲深入人心 。

3.4是加强资源整合,建设西部旅游集散地。整合餐饮、 住宿、文化、娱乐、交通、信息等资源,与周边城市、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紧密协作,以休闲娱乐业为主要吸引力,以高质量的休闲服务为主要保障,吸引游客到东胜休闲、休憩或中转、集散。加大文化艺术收藏品市场(古玩市场) 扶持力度,引导民间字画、文物等投资收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发展茶馆、特色酒吧、量贩式 KTV 等休闲娱乐产业,培育大众性的文化消费市场。鼓励民间力量创办特色鲜明的专题类民办博物馆、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