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奖励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投融资奖励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投融资奖励办法

投融资奖励办法范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省市经济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准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强”的总体要求,着力构建“四个临湘”,夺取打造强势“湘北门户”的新胜利。

二工作目标

全辖金融机构年度新增信贷投放5个亿以上,实现保费收入2.8亿元;“一园三区”建设有新成绩;“项目建设年”有新突破;“最佳金融生态县市”建设有新成效。

三工作要点

1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市人民银行要按照“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信贷政策进行适时适度的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各金融机构要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按照有扶有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继续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以及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继续支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支持“一园三区”,特别是滨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民间资本有序流入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

2把握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方向。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农户小额贷款,加大对种粮专业户养殖大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在贷款额度和金额服务上适当给予倾斜,最大限度满足其信贷服务需求;继续支持大米蔬菜竹业茶叶浮标黄鳝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的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基地涉农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帮助他们扩大再生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品牌,促进农业工业化发展;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探索制定符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办法,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3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各商业银行要按照各自信贷管理权限,简化审批手续环节,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加大对小微型企业信贷投入,努力实现小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拓宽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对小微型企业的差异化金融服务,进一步细化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准入标准,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含)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4大力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市人民银行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创新,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应收账款可转让股权专利权质押贷款,全方位提升金融持续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能力;农业银行要继续扩大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面,进一步拓展金穗惠农卡的服务功能,力争财政资金直补功能加载成功;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开展农户联保贷款保险+贷款业务推广工作;邮政储蓄银行要大力发展个人贷款业务,支持有实力有创业意愿讲信用的青年农民返乡经商办企业。

5改善投融资环境。一是争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业运行,探索并建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二是引导企业走市场化融资道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市直接融资,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继续开展涉农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对达到涉农贷款增量标准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奖励;四是加大金融招商力度,争取引进或者推动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落户临湘,或者一家村镇银行落户临湘;五是完善政府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激发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的积极性。

投融资奖励办法范文2

贵州省盘县两河新区位于盘县红果与刘官之间,东与刘官镇接结,南邻西冲镇、西与红果镇连接,北与滑石、盘江两个乡镇相结,总面积120多 km2,区内总人口34000多人。两河新区功能定位为:“一个中心,三个区”,西南地区的煤炭中心,经济核心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独特功能的新型城区。

一、两河新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两河新区的发展现状

目前,两河新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快速通道路基工程7公里,其它主要路网正在建设中;建厂房约5万平方米;完成土石方开挖总量约1052万方。

在规划发展方面,将两河新区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作相应调整,支持园区优先发展;在资金方面,由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500万元,用于园区及重点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贷款贴息;在土地使用方面,留足园区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园区项目建设用地,配套相应政策,鼓励对荒坡地实施有效成片开发;在商贸发展方面,积极支持园区发展加工贸易及配套产业,鼓励发展加工贸易配套企业在园区内进行直接产业配套;在税收方面,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区域性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对外来投资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征缴优惠政策;在招商引资方面,贵州盘县已出台了《盘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试行)》和《盘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并已施行。

目前,入驻园区项目45个,项目总投资287.53亿元,总产值403.6亿元,建成后税收52.47亿元。已建成项目11个,投资12.1亿元,产值23.5亿元,税收2.36亿元;在建项目18个,投资76.45亿元,产值126.7亿元,税收17.9亿元。

(二)两河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口资金大,融资困难。根据施工进度,需要支付的土地款、工程款、房屋搬迁补偿款等资金量大,目前缺口12亿元左右。二是由于工期短,工程量大,工程质量需严格把关。三是园区内土地使用面积紧张。四是资金浪费较大。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未成形,为赶工期,如杆线迁改工程只能临时迁改,势必造成二次迁改和重复投资。

二、两河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

为加快两河新区的建设的进度,将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在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项目”的方针和“基本合法、基本合规、基本到位”的“三基本”原则,认真抓好新区的各项工作。

(一)更加科学合理定位产业发展目标、方向及县内各产业园区的功能

应把盘县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放在中西部乃至全国的高度去定位,充分借鉴上海、江苏等东部地产业园建设的规律和经验,汲取教训,尽量避免走弯路。要充分看到盘县独有的比较优势,增强发展自信心和决心,在产业发展上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理念,注重产业在量的扩张下实现质的提升,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大力促进现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煤化工、矿山装备制造等产业,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填补产业空白的同时,更加注重导向性产业的培育,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抢占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高地。在产业园区建设上要坚持全县“一盘棋”,加强协调领导,合理布局产业园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定位园区功能,各产业园要特色鲜明、错位发展、主辅分明,互为补充。

(二)进一步制定完善产业规划,做好项目储备、引进及服务工作

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效益为中心,尽快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把项目引进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和项目投入机制,千方百计拓宽引资渠道,全方位吸纳县内外民间资金,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引进大客商、大项目和大企业。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着力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

(三)努力探索土地流转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是探索土地流转方式。政府统筹用地指标,根据规划和用地计划实行指标平移,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对经营性项目要使用集体土地的,可以采用土地入股方式,可以使项目减少土地征用和农民安置的成本,又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为鼓励农民向产业园区、城区集中,可以采用面积换空间的方式,可用农民的宅基地来换取居住房,从而获取土地利用面积。二是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配置效率,在开发中优先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交通、能源等基础性建设用地以及创税能力强、技术含量高、污染小的项目用地。

(四)加强基础设施项目的分类与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多元的投融资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途径。要由单一的政府主导模式转变为政府与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民营化主导的混合模式,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市场由政府垄断的封闭市场转变为全社会竞争的开放市场。经营性项目全社会投资;准经营性项目政府投资或补贴,吸引社会投资;非经营性项目政府投资,但项目的维护和管理可以市场化。

(五)转变政府职能,为园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加强软环境建设。积极探索建立规划审批、土地供给、税收、融资等新制度以及新开发模式、新运营模式。加快政府职能从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树立亲商理念,围绕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开通商务绿色通道,精心构筑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投资企业设立、开工建设、招工等提供一条龙服务,营造“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亲商服务氛围。二是积极促进市场化。按照“产业+市场、生产+流通、制造+服务、三次产业有机结合,现有产业与未来导向性产业对接,并且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造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的要求,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形成大物流,增强商贸功能,提高要素的集散能力。以内外需求为出发点,建设有形商品市场,增强经济活力;以煤炭的供给优势为基础,建立煤炭交易中心,掌握交易主动权;依托交通枢纽,构建物流平台,促进物质要素的流通。三是构建教育网络平台,优化人力资源环境。开发人力资源是确保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的首要选择。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用的良好氛围,满足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加快培养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要大力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加大政府性投入,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网络。创办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聘请技术专家和学者,成立服务产业发展的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

[2]陈少荣:《盘县:“三化”同步 力争全国百强》

投融资奖励办法范文3

关键词:政府主导;区域金融;产业化;演进路径

Abstract:Finance plays a key role in modern economy. To achieve the convergence of finance and economy,local government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finance and develop it as an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industrialization,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role of leading,organizing and coordinating to optimize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build trading platforms for investment information and financing information.

Key Words:government leading,regional finance,industrialization,developing route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2-0041-04

一、引言

区域金融服务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地方金融业乃至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金融产业化程度又反过来影响金融服务效率。在目前情况下,我国许多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县域或农村,由于金融产业化程度不够高,金融服务效率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现状的改善和发展。对于如何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刘剑峰(2010)认为,产生金融服务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目前主要是生态环境较差,区域经济难以吸纳金融机构和信贷资金的进入,造成区域金融竞争不充分,因此,首要问题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沈军等学者(2006)认为,优化生态环境需要支付一定的前期成本,后期会逐渐获得回报和社会效益,但优化生态环境只能由市场主导。而在刘福毅等(2009)看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化生态环境、打造诚信品牌、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等服务实质上是一种公共金融服务,须由政府主导、创造和提供,一旦金融产业进程完成,这种公用金融服务可向商业金融服务过渡。王广谦(1996)等认为,区域金融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金融产业化程度不够,金融服务效率会随着金融产业化程度提高而提高,解决途径是要把金融业作为现代产业来发展,实现金融体系多元化,形成充分竞争。而要做到这一点,在产业化初期必须由政府主导,营造优质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足够的机构进驻,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金融服务。山东省青州市政府所主导的区域金融产业化实践,便证明了这些观点。

二、青州市推进金融产业化的背景介绍

2010年,山东省青州市以342亿元的GDP、18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进入全国百强县的第76位,比2008年首次进入时提升了11个名次。而支撑青州市步入百强县行列的主要力量是农业产业化和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但在2005年之前,虽然地方经济实力与当时的百强县差距不是很大,但金融服务水平、规模和质量却存在较大差距。当时全市只有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3家会计、咨询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担保机构空白;而且,“追大弃小”成为各金融机构信贷运营的通病,“三农”经济以及中小民营等企业被长期排除在金融服务领域之外。2001年至2005年五年间,青州市存贷比由51.75%下降到41.37%,资金呈现净流出状态;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始终在20%左右徘徊,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普遍存在,相关案件执结率不足80%,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恶化到令人痛心的程度。受金融约束的影响,2001年,青州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77.7亿元,在潍坊辖内12个县市区中排名靠后。

形成金融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基本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点:一是严格要求抵押担保的正规银行信贷制度,与各经济主体普遍缺乏抵押担保条件的实际相冲突。据人民银行青州市支行(以下简称“青州支行”)2006年10月的专题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200家企业中,有78%的小微企业无法提供令金融机构满意的抵押担保条件,更找不到专业化的担保;近九成的企业通过复杂的企业相互担保、借助熟人渠道获得贷款。二是金融生态环境不良。企业改制时期,青州市破产企业33家,涉及银行、信用社贷款6亿元,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比较严重。银行放款收紧了口袋,经济、金融进入逃废债务与信贷惩罚的恶性循环之中。三是经济与金融缺乏中介衔接和呼应。2001年,青州市仅有1家会计师事务所,没有信用评级、担保机构,中介机构的缺失使银企合作困难。众多企业由于缺乏抵押担保而得不到银行贷款,存贷款比例低,区域资金外流。四是金融服务资源处于分散、分割和低效率状态。同全国的情况类似,2005年,青州市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都属于“条条”管理;为数不多的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地方准金融机构则呈现“块块”状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尚未面世;一些自发成立的企业互助担保和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等也尚未被正规金融体系完全接纳,有限的金融资源处于严重分散、割裂状态,无法形成一个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有机金融整体。

基于上述问题,当地人民银行意识到,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任由金融滞后经济发展,任由区域金融生态恶化,任由金融服务资源缺失、割裂现象存在和蔓延,区域经济发展就难以获得有机的金融产业的支持。经过综合分析,政府和人民银行一致认同,区域金融产业化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但区域金融的产业化是个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和单一组织所能推动、优化的,需要借助政府这个强有力的组织来推进、展开。自2006年,青州支行向当地政府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高度认可和全力支持。从此之后,便开始了至今仍在进行的区域金融产业化发展历程。

三、青州市推进金融产业化的基本策略及其成效

2006年2月,受市政府委托,青州支行起草了《关于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奖励办法》(青政发〔2006〕2号),迈出了区域金融产业化的第一步;紧接着,《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等文件陆续被组织实施。2009年5月,《青州市农村土地和旅游景点承包经营权收益、住房及大棚、果园、山林地上附属物产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颁布实施,扩大了贷款抵押担保物的范围。2009年6月,青州支行起草的《青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打造一流金融品牌、发展地方性金融产业的目标。2010年7月,对金融市场信息载体、市场协调、市场中介服务等非标准化金融服务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建立了隶属市金融办、全额拨款股级事业单位的青州市金融服务中心,成为市内、外金融机构和本市企业交流合作搭建的金融服务平台。

但政府意志还需要细化、落实,才能转化为区域金融产业化的实际行动,真正服务于经济发展。对此,青州市搭建了“三块平台”:第一块是银企合作服务平台。为外地股份制银行免费提供办公场所、金融产品展示和业务咨询等服务,并开通了“青州市银企合作信息网”,培育市场客户资源,征集融资项目,开展多形式的融资项目对接活动。第二块是金融服务中心运行平台。青州市政府成立了由人民银行、银监办、法院、金融办、各金融机构等部门组成的协调处理小组,免费向人民银行、驻青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外地股份制银行等开放,制定《金融服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服务规范标准和中心服务工作流程。第三块是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平台。青州市用实际行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从根本上杜绝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2010年9月末,由政府牵头,成功协商解决了农业发展银行855万元的棉花经营性挂账,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同时,地方政府与青州支行共同推动辖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职能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建设中小企业“信贷孵化”和“上市孵化”体系;组建地方金融业协会,定期开展活动,研究金融问题和发展思路,推动本市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经过五年来多方持续努力,青州市区域金融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2010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17.5亿元和209.75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61.2%和317%,存贷比持续攀升到66.06%,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青州市各类金融机构已发展发展到4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5家,各类投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92家;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09%。2009年4月,在“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青州市被授予“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2010年,又获“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称号。得到金融强力支持的青州市地方经济也迅速恢复活力,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42亿元,财政收入18.1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94亿元和11.6亿元;增幅分别为131.4%和178%。自2008年以87名的名次重新进入全国“百强县”之后,2009年位列82名,2010年攀升至76名,青州市经济金融综合实力快速提高。

四、青州市区域金融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因素分析

金融要产业化,首先必须吸引足够数量和种类的金融服务机构进入,而凭借青州市2005年以前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信用环境,仅依靠市场调节,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一般情况下,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金融机构拓展金融服务市场,总是优先考虑有效承贷主体多、信贷投放安全、经济金融信息畅通的区域。而青州市谋求区域金融产业化的关键要素大致有如下三点:

(一)政府主导

一般而言,诚信意识强和司法环境好的优质生态区域,信贷资产安全性相对高;反之,金融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恶劣,金融业必然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威胁。2005年以前,青州市普遍存在逃废银行债务现象,而且案件执结率非常之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徘徊20%左右。这是导致银行存贷比长期偏低、金融机构网点稀少、金融服务短缺的根本原因。反观2006年至今的情况,由于青州市政府看到了症结和问题所在,意识到金融生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将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列入对各镇、市直各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的范围,督促各镇、市直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要求司法部门与金融部门配合,加大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打击力度,提高金融案件的执结率,对信贷投放给予一定奖励,给金融机构以稳定预期,进而形成了金融业务快速成长、业绩不断攀升的良好局面。

(二)激活金融要素

青州市在区域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先后制定增加信贷投放考核奖励办法和贴息政策,确认各类产权并推进抵押贷款办法,引导各类金融要素集聚,促进银企对接,吸引股份制银行进驻,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会员制、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公司,着力打造青州市金融产业集聚区。正是有这些合理的激励措施,吸引了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5家股份制银行的正式入驻,各类会计、投资咨询等中介机构迅速发展到107家。在2010年10月15日的青州市银企信息交流会上,151个重点企业和建设项目共获得银行37.36亿元的贷款意向,年末对接成功121个,贷款达23.2亿元。

(三)搭建公共平台

青州市搭建的金融服务中心,是集政策协调、信息、保障和中介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各类金融机构免费(提供)信息,免费承接外部邀请等服务,将“条条”金融与“块块”经济融合在一起,提高金融运行效率。青州市银企合作信息网的运作,则培育了市场客户资源,在项目投融资之间搭建了有效平台。青州支行和中小企业局将联合推动的350家小企业信用评定结果张榜公布,对优良企业优先协调银行贷款,间接提高了企业诚信意识,树立区域诚信品牌。正是有了这种形式多样的信息平台,降低了资金供求双方的交易成本,增强了经济与金融的契合度,进而形成了分工有序、互为补充的区域金融服务格局,形成各种金融力量持续进入的“洼地效应”。

总之,青州市在区域金融产业化过程中,基本遵循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畅通金融信息、银企对接充分、信贷投放规模增加的良性循环之路,成为青州市在全国百强县排名持续提升的基本动力。

五、简要结论

尽管青州市政府所主导的金融产业化还刚刚起步,但在短短5年之内,经过多方持续的努力,通过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开展银企对接,对称信贷交易信息,就使得青州市金融发展格局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有这样三点可供借鉴的基本经验:第一,政府及人民银行在区域金融产业化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引导、组织和协调的角色,借助政府行政力量,并通过提供公共金融服务来营造金融产业化的条件,启动、加速区域金融产业化进程。第二,要改变金融业低效率的状况,必须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创造信用资源等手段,需要对分散、割裂的金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改变社会信用资源的分布状态,提高交易效率。第三,区域金融产业化必须依据其基本逻辑,合理递进,将政府行为与市场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在增加公共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适时根据实际情况促进公共金融服务向商业化金融服务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刘福毅,刘倩,陈关庆.农村非标准化金融服务的经营模式:诸城金融服务站[J].金融发展研究,2009(10).

[2]沈军,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和金融效率[J].财贸经济,2006(01).

投融资奖励办法范文4

二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催生出文化金融产业。文化金融产业是当今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金融产业,可以提高两个行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十五”规划将文化产业列入国家发展战略。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年同比增长速度较快,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际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不断加强。2004年~200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在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出6~8个百分点。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传统产业增速放缓,而文化产业却凸显其特殊优势,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已成为整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观念滞后。虽然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但不少人仍然认为金融业只是单纯的输血给文化产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业的支持,文化产业在给金融业提供投资机会的同时,也促使金融业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作为独立的法人需要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出发,对投资的风险和收益进行衡量,这也促使文化企业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实力。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两大产业不断融合。

2.缺乏融资担保机制。大多数文化企业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抵押品,银行难以对其进行贷款。部分文化企业仅有一些创意或者知识产权,而我国又缺乏科学公认的无形资产评价机制,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给企业融资带来一些困难。文化企业多为创意企业,大都历时短暂,缺乏相应的品牌和信誉,缺乏稳健的经营和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并且由于前期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产品投放市场前很难有收入。这些特点都对文化企业的融资造成障碍。

3.财政支持的力度不足。财政税收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是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尤其是非盈利性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我国各级政府虽然不断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但文化产业融资模式尚未形成,财政投入的资金未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税收政策优惠方面,大多数文化企业不能象高科技企业那样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

4.金融市场存在问题。虽然很多类文化企业进行了改制,但绝大多数都不符合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的条件,需要设立股份公司满3年或向国务院申请豁免获得上市资格,上市融资的道路遥远。金融机构向文化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贷款审批手续多,程序复杂,周期过长,很难满足文化企业对融资的时效性要求。由于我国文化产业产值较小,金融机构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也缺乏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力和技术,缺乏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产品。

二、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对文化产业支持政策的集成对于产业融合政策、节能新设备、新技术等,增强企业的节能意识。

加快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和能耗限额。政府部门应继续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工作,加大节能资金的投入和节能降耗的财税支持力度,通过制定实施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加大对能源审计的支持力度;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能源审计市场准入制度,规范能源审计工作;尽快制定出更多的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国家能源标准检测方法及评价细则,准确衡量企业的能耗状况;对《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涉及的能源核算项目,引导企业在财务成本核算科目中增加其明细内容,便于对能源消耗进行数据统计。

改善节能监测机构的监测设备配置。政府部门应及时为节能监测机构配置必要的、便携的节能监测设备,并在财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完善配置先进的节能监测设备,使节能监测机构在开展能源审计、节能监测工作时,获取必要的基础数据,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和掌握重点用能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有效推动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

(二)节能项目改造及节能量监测

1.降低政府财政性节能奖励的门槛。政府部门应降低节能奖励资金的进入门槛,关注中小企业的节能工作,执行分档分级的奖励办法,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节能资金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以调动中小企业实施节能技改措施的积极性。各省辖市或县级市在财政允许的条件下,应设立自己的财政奖励基金,用于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2.制定节能项目变动时的节能监测办法。对于与原备案相比有变动的节能项目,制定较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节能监测办法。允许企业在上报备案之后,对节能项目进行调整。此外,应赋予节能监测机构一定的权限,以便更好地处理改造后节能量与预计节能量存在偏差的问题。发展的现象,一方面,由于认识不足,国家未采取必要措施去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管理体制下不同行业的企业分属不同部门管辖,因而新产业的发展变得难以协调。

文化产业有公益性和营利性两种属性,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主要应集中在对于非营利性的文化艺术领域的支持;对盈利性质的文化项目,应采取更多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对于兼具公益性与营利性的项目,可以采取引导基金的方式与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应积极使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或者多种政策组合的方式,如加大对文化产业投资的预算,加大对赞助或支持文化产业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各类机构、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要改变单纯财政拨款的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专业风险投资机构按比例共同出资设立产业基金。同时,加强要素市场建设,建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要由政府牵头,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尽快建立专业化的评估机构,不断探索专业化的评估机制,使版权、商誉、未来的销售收入等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等各种要素可以进行科学的评估与交易。

投融资奖励办法范文5

【关键词】 财政收入 永春县 财源建设

一、永春县财政收入现状及财源特征

近年来,永春县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壮大,公共财政总收入由2008年7.66亿元跃升至2012年15.56亿元,年均增长19.0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08年5.02亿元跃升至10.05亿元,年均增长18.9%。财政收入实现四年翻番。永春县财源现状呈现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税性收入比重偏低。2012年完成税收收入115596万元,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税收贡献率分别为67.07%、32.86%。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4.3%,低于泉州市16.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二是纳税大户支撑作用增强。2012年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215家,比2011年增加15家,累计纳税92880万元,纳税额占入库税收额的80.3%,占财政总收入的59.7%,纳税大户对税收的贡献作用明显增强。从纳税企业分档情况看,纳税50—200万元企业占了一半以上,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仅占7.9%,纳税大户的“规模”还有待做大做强。三是主要税源来源于传统支柱产业。从2012年分行业税收完成情况看,采矿业贡献近四分之一税收,制造业贡献超三成的税收,其中来自纺织业、服装服饰业、皮革制鞋业、非金属矿业的税收超六成。

二、财政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政总量不足。2012年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占泉州市的2.7%、3.4%。财政总收入增幅虽然在全市排第4位,绝对值却居第9位,与前一名差5亿多元,仅比排在第10位的县区多1亿多元,这些差距反映该县经济运行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财源总量严重不足。二是财源稳定性不强。大企业少、科技含量不高,未形成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不明显,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不强,导致财源无支柱,纳税无骨干,财源增长亮点不多,难以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三是刚性支出增多。重点项目、民生项目、调整工作人员津补贴及绩效工资标准等刚性增支与严峻的收入形势,使得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资金调度压力大。

三、财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财源建设,项目是根本,质量是关键,强大是方向,增收是目的。要树项目生财理念,强多元聚财能力,着重在五方面固本培元增强财源基础:一是突出重点抓财源,强化工业型、效益型财源观念,努力建立几个产业支撑明显的新“增长极”。二是市场运作抓财源,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抓好土地运作。三是用好政策抓财源,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高成长产业、高科技企业落户。四是创新机制抓财源,尝试设立财源建设扶持资金。五是优化环境抓财源,努力将永春县打造成投资创业涉企成本的“洼地”和涉企服务的“高地”。

四、加强财源建设的对策建议

1、发挥区位这个优势,谋好产业布局

永春是泉州市发展的后备基地,要以产业集聚为核心,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以“一区多园”为重点,以特色乡镇为补充,生产贸易与服务支撑体系相配套,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形成以轻纺鞋服、新能源新材料、矿产资源等支柱产业为基础,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生态旅游、精品农业、商贸物流等绿色生态健康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加快培育产业集群,一是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注重固定资产投资额、每亩用地可创造产值和税收贡献等效益指标考察,提升发展素质。二是撑大产业张力。注重产业链招商,推进政产学研合作,跳出产业做产业,推进三产协同发展。三是调整优化传统产业。注入新鲜养分促使传统产业发新芽、长新枝。四是支持培育新兴产业。从设立发展专项资金、要素保障、税收优惠、鼓励自主创新等方面给予新兴产业重点扶持。

2、扭住项目这个根本,提升财源效益

以碧桂园生态社区、云河谷生态旅游、古树名木湿地公园、天沐温泉等“三维”大项目(“三维”项目指引进中央企业、民营企业、港澳台侨外资企业的项目)落地为突破口,着眼省内外更大区域范围的资源和市场,利用本地资源自我培育项目、创新科技延长产业链条开发项目、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多方联合建设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在永春摆放项目,通过多策并举壮大财源项目总量规模,提升财源项目水平。

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首先,壮大民营经济总量,提升民营经济质量,重发展、看效益、讲贡献。其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努力提高民营经济对地方财政的回报水平。再次,拓宽民营经济空间,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要加快扶持企业上市步伐,填补永春没有上市企业的空白。

3、造好园区这片热土,巩固招商成果

发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财政贴息、奖励,税收分成机制的导向作用,加快建成轻纺园、特色食品加工园、轻工机械制造园三大园区,完善生物医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乡镇特色工业园建设,以企业相对集中来促进形成专业化、地域化、集中化的经济群体,推动“一区多园”成为永春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为在永春投资发展且社会、经济效益突出的重点企业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在入学、就医、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提升完善工业园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为务工人员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条件。

提高招商质量,巩固招商成果。坚持全县招商引资“一盘棋”原则,建立全县招商引资信息分散采集、统一整合、高效利用的工作体系。坚持“挑商选资”原则,多引进能成长、潜力大、有市场、效益高的企业和项目。坚持奖励招商成果的原则,重视对招商企业投产达效、解决就业、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考核,奖励真正为招商引资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4、激发社会资本这股潜力,破解融资难题

项目引进落地、企业发展壮大关键靠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地方政府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地方企业发展,向上级争取放贷权限,尽可能降低放贷条件,促进银企对接。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对外融资,组织关联度强的企业捆绑在一起,发挥专利技术、潜力项目和知名品牌等优势,吸引外埠资金,提高广泛融资能力。在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试验方面,支持有资格的民营企业设立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民间融资登记管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并购基金;推动永春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5、撬动经营城市这个支点,升值公有资源

永春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突破58%。“十二五”期间县域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大城关”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经营城市将成为财政更具实效性的增收渠道。要树立“大经营”理念,统筹整合区域内的城市资源和资产,开发做成经营项目。用活产权招拍挂,对闲置、不用、免用等公有资产(含户外)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进行招拍挂。经营好土地,健全完善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拍卖制度。加强各投资主体的土地储备和收购优质资产,加快土地资源的储备与开发,通过土地整理使生地变为熟地,适时由国土部门挂牌出让,收益转入该项目建设,使投资主体不断壮大,滚动发展成为符合投融资要求的现代企业。

6、做好向上争取这篇文章,用活财政政策

善于运作做好向上争取这篇文章。“运”,体现的是精妙的心思和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即要把握机遇,增强向上争取的观念。“作”,表达的是实做、勤做、巧做,即要积极应对,主动做好向上争取各项工作。要做好项目对接,使项目源符合上级资金投向;要重视前期工作,材料要规范齐全;要注重时效,提高办理效率争取搭上头班车;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向上争取资金。根据省财政工作规划,今后在财政体制设计上将分类扶持县域产业发展,对各地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对较为稳定税源的支柱产业和品牌产品,在世行贷款、国债资金、技改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帮助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为永春这样的山区县长远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推进剂。

7、把握科学管理这个关键,提高管财水平

完善、巩固和提升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激发乡镇自我“造血”积极性。继续执行以“核定收入,任务包干,超收分成,欠收扣补”为主要内容的县乡财政体制,明确县、乡财政收入范围,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调动乡镇建设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完善超收分成奖励办法,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原则,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

征收机关协同协作抓征管。一是依法组织收入。管税源,完善“一个中心、三个应对”(以税源风险监控为中心,以纳税服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三级应对)的工作模式;管税种,抓好各税种的管理,规范清算办法;管非税收入,依法依规足额征收,夯实财政收入基础。二是促进税收回流。继续实施鼓励外出建安企业回本县纳税、外挂车辆回迁、鼓励股权交易措施等政策,促进县外税源回流。三是健全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涵。做好政策辅导,简化办税流程,简并涉税文书,推行便民措施,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包月阳、李海彬: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 谭龙: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分析[N].经济日报,2005-05-24.

投融资奖励办法范文6

>> 北京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北京城乡中学生网络使用之异同研究 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建立城市新型社区的路径研究 北京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约束研究 冷暖北京城 北京城郊某镇集体资产产业结构转型研究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研究 云南承接国内产业转移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广告与北京城 文人落脚北京城 北京城的高度 高端辩论北京城 滴血的北京城 北京城的骨气 老舍与北京城 北京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北京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 北京城市居民环境行为意愿研究 北京城市品牌影响因素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数据整理

1.2 通州区产业承接存在的问题

通州区的产业承接主要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在园区内不断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进驻,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2.1 文化创意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文化创意产业衍生于现代服务业中并于近年得到了较大发展,不断成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包括内容产业、设计制作产业和营销服务产业的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整个集聚区正处于招商引资、初步建设的阶段,许多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未进驻,零散分部,聚而不集,不仅对税收、统计、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利,产业链也尚不完整,还缺乏丰富的内容产业和设计制作产业,营销服务产业也极度缺乏。

1.2.2 外商投资企业签约的存活率不高

外资企业由于其能有效增加财政税收,并且为园区企业的发展带来高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劳动力,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的有效推动力。但从整体来看,外商投资还是存在签约存活率不高的问题。外资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多,吸引外资金额少;小企业多,大中型企业少;一般加工业多,高新技术型和出口创汇型企业少。虽然近些年,园区在吸引外资上力度有所加强,但仍然处于建设初期,还未形成完善的格局。这导致外商企业的投资规模还过小,容易导致各方未能及时注入资金,导致资金缺口大,无法正常运营投产。使得最后存活下来的外资企业远远少于批准成立的企业。

2 通州城乡产业承接的金融支持措施

2.1 政府支持

通州区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快通州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把通州打造成北京新城区。因而通州区及北京市政府的资助以及政策支持一直是通州区产业园区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资金来源。

2.1.1 土地优惠

通州区政府将土地作为资源与企业共有,企业进驻开发区后将得到价格更加优惠、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的土地资源。光电一体化产业基地中政府提出如果企业直接以出让方式获得土地并且将之用于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则企业可以免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四源费”,即自来水厂建设费;煤气厂建设费;供热厂建设费;污水处理厂建设费,且减半征收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除此以外,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经认定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新增用地,也可享受以上优惠政策。

2.1.2 税收优惠

通州区政府为了资助园区对企业入驻的承接,采取减免税收的政策,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力度较大。永乐经济开发区中经认定的经营期达10年的生产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可以享受“二免六减半”的优惠。对于认定的重要高新技术成果转让项目,五年内的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均由政府财政资助,后三年减半。金桥科技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三年内免征,四到六年减按7.5%征收。对于从事技术相关业务的所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基地内高新技术企业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含1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2.1.3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2010年9月11号,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小企业发展项目以及清洁生产项目,并且重点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用担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以及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北京市政府颁布的这一办法以银行贷款贴息、财政拨款补助和引导性委托入股三种方式扶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ZW(]《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ZW)]

2.1.4 其他优惠

除了关于土地及税收方面的政策,通州区政府对于其他方面也有优惠政策。最主要的便是一站式服务和零收费政策。即基地管理委员会对于进驻园区的企业的相关手续实行一站式的服务,重点项目加快审批时限;企业在缴纳相关费用后无须再缴纳更多费用。其次凡是在开发区内兴办企业的单位、个人,政府可以按规定解决城镇户口。引进项目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则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对于开发区内注册完税的企业和一般的生产性内资企业,根据纳税额度给予一定的优惠。2003年,通州区政府颁布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文件,对于为通州区内的科学技术创新及发展作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人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

除此以外,政府扩大了首创担保公司通州分公司的贷款担保资金规模,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范围和规模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专门安排了30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贴息和1.1亿元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高端商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引导二、三产业优化升级。

2.2 招商引资

园区的发展资金另一主要来源就是来源于园区自身的招商引资。

图2 2008—2010年园区签约项目以及亿元以上项目趋势变化

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园区的发展资金另一主要来源就是来源于园区自身的招商引资。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园区签约的项目稳步维持在80个左右,其中达到亿元以上的项目保持在总数的20%。2009年园区签约的项目达到9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在264亿元的总协议投资中,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达到了260亿元,基本占到了100%。2010年虽然项目总投资减少,但平均每亩土地的投资额却不断增加。这说明园区的土地利用率在不断提高。在2010年引进的80余家企业中总部型企业达到了近40%,园区引进项目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图3 2008—2010年通州区园区项目协议投资总额以及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

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图4 2008—2010年通州产业园区引进项目平均每亩投资

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2.3 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对通州区产业园区的金融支持主要来源于各大商业银行。北京银行以及华夏银行分别为产业园区的动漫行业、高新技术型小微企业提供了较大的授信额度和贷款。华夏银行还专门推出了“商圈贷”及“园区贷”,分别针对汽配城、农贸市场商户的14个商圈以及中关村示范区内信息传输、现代制造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另外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七家金融机构,共同组建为通州国际新城运河核心区项目银团,筹资94.16亿元作为通州区土地一级开发的信贷资金,用于新城运河城市核心段土地拆迁和储备。2012年4月,10家银行组团为新城运河核心区建设项目筹资。

3 通州城乡产业承接的金融支持特点

3.1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通州区产业的承接主要是以园区为基地,政府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园区的建设,企业的进驻需要有土地的供给,政府对于土地的租金的优惠是资金的重要来源。另外,自2007年至2010年,通州区每年的税收总额均以两位数增长,增长幅度较大,2010年税收总额首次超过100亿元因此税收的减免也是园区产业承接的重要资金来源。进驻园区的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因此政府对高新技术的财政支持尤为突出。

图5 2007—2010年通州区税收总额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北京通州—通州区政务门户网站,http:///portal/index.htm,数据整理

对于出现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务院、北京市政府以及通州区政府都出台优惠政策,甚至设立基金和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融资。同时政府积极组织各大银行联合为重大项目融资。

3.2 园区自身的融资为主要资金来源,但力度还有待加强

园区的建设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园区自身进行的招商引资。园区通过不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站式服务对外招商引资,获得大量资金注入。在招商引资的企业中,所资助的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产业。但近年来,园区招商引资的成果不够显著,园区签约的项目自2009年达到顶峰之后2010年开始下降,甚至低于2008年,同时亿元以上项目的投资总额也急速缩水。

3.3 金融行业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金融行业为通州区的项目融资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其中银行贷款占了较大比重。但商业银行的贷款仅限于新城运河核心区的项目,且投资力度尚显不足。除了对运河核心区的两期银团贷款外,仅限于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对园区扩大了授信额度并且发放贷款,其他金融企业参与的融资比重较少。

3.4 融资模式过于单一

除了以上政府、园区招商引资以及金融行业的少量介入,园区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银行业的融资模式除了银团贷款没有别的更有效的融资渠道。企业自身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4 总结与启示

4.1 政府层面

完善一站式服务对进驻企业正式在园区开工建设之前需办理的手续、物业、安全等问题实行一站式的服务,简化企业进驻的流程。对于进驻的国内外中小企业安排专门的金融指导员,积极了解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建议。

扩大政府的专项资助。政府所设立的专项资助应当不仅用于中小企业的资助,还用于符合通州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企业的资助,如高新技术企业,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企业等。鼓励企业发行金融工具,鼓励协调推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债券、公司债券等融资工具,吸引民间资本注入。还可以针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出建设债券,筹措专项资金。

4.2 园区自身层面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园区近年来招商引资的力度有所下降,园区签约的项目,亿元以上的项目以及融资的额度都有所减少,而这笔资金的来源恰恰是通州区产业转移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需要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的一站式服务,减少企业进驻的各项手续,做到人性化的服务,并且加强园区的推广,加大园区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吸收国内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吸收到国外企业的进驻,大大增加资金的来源。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债券吸收社会资金。对于第三产业企业,特别是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业,或者技术专利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专门的资产评估公司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并将此作为质押获得银行的贷款。

4.3 金融机构层面

探索新型贷款方式。对于符合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企业、项目,金融机构应当给予优惠政策予以资助。采取多样的融资模式: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利用风险投资机制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银团贷款的额度,扩大融资额度。对于具有专利权、商标权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提供贷款,扩大无形资产的抵押贷款范围。针对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借鉴北京银行推出“创意贷”特色贷款项目的经验,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设立专项授信额度,提供以版权作为核心质物的信贷产品,同时开展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和专业担保公司贷款,并配合“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贷流程,快速满足通州园区信贷融资需要。

参考文献:

[1]鲍蔚,周彬,王劭君.文化创意产业链及发展对策研究[J].产业经济,2011(4).

[2]张伟,朱宏亮.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融资模式[J].城市问题,2007(2).

[3]于北冥,郭东明.走出城市发展定位的误区——以北京通州和亦庄两座新城为例[J].学术交流,2011(1).

[4]王怀志.对通州区重大建设项目投融资体制及政策的思考[J].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9).

[5]刘强.产业地区转移中的金融支持状况调查[J].南方金融,2007(11).

[6]唐孝阳.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与金融支持[J].西南金融,2008(4).

[7]吴成颂.产业转移承接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以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例[J].学术界,2009(5).

[8]魏作磊.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3).

[9]宁德春,龙如银.第三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