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范文1

一个美丽干净的校园让人神畅,而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更会让我们舒心。同学们,父母、老师、祖国在期待着你们,美好的明天在期待着你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安全”两字,请时刻牢记!让父母放心,让老师放心,一定要做到高高兴兴、平平安安过好每一天,把我们学校建成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为此,倡议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勤锻炼,不暴饮暴食。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以免发生食物中毒和诱发肠道传染病。

2、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左右看。主动避让机动车辆,谨防意外事故发生。

3、安排好作息时间,既要学习好,又要休息好。适当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谨防意外伤害发生。

4、爱护校园,保持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净化校园。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广播的内容是:校园安全你、我、他校园里飞奔的同学一旦相撞,往往会撞伤对方,还可能头破血流;栏杆上的同学也许根本没有想到爬在栏杆上可能导致终身残疾或者丧失生命……

同学们,我们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生命也是脆弱的。生命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会留下永远的伤痕;健全身体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挽回。

因此,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在活动中注意活动安全,在外出中注意交通安全,使自己平安健康地成长。

在道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穿过马路,要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上学、放学在路上小心来往车辆,要靠路边行走,不得在路上追逐嬉戏。不准骑摩托车,不满12周岁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上学。校园内禁止骑自行车,进出校门要下车。不准爬树、爬围墙、爬栏杆和篮球架等高架物。上下楼梯靠右走,不争先恐后,不准从楼梯扶手滑。

课间不准在走廊追逐嬉戏,没有必要事,未经老师同意,不准走出校门。不准在楼上扔物到楼下,严禁在栏杆上面放东西,如书包、课本、食物用具、扫把等,防止掉下。

不准乱动教室的电器、插头、开关等。不准乱动学校的消防器材。

体育课、劳动课、活动课要服从老师的安排和指示。

不准玩火,不准燃放烟花炮竹,不做危险的游戏。不准携带铁器、利器、弹叉以及恐怖玩具进学校。

在玩乐时,不准做危险动作或者违反规则的动作。

不吸烟,不吸毒,不喝生水,不在校外乱买过期或不卫生的食品。

不欺负幼小或外地同学,不准打架。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要及时报告老师,找老师解决,

不与陌生人接触,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或玩具等,切勿随陌生人走离学校或家庭。

因事或有病不能上学应向老师请假,不能欺骗家长和老师,利用上学时间外出玩耍。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老师或有关管理人员报告。好吧,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这首《校园生活安全教育歌》!校园生活安全教育歌

生活道路不简单,安全时刻记心间。地砖地板光又滑,小心谨慎踩上它。上下楼梯不追打,礼让三分不为下。不讲粗言和秽语,团结愉快易进取。室内活动防磕碰,防挤防坠防摔。小心开水和电器,消防设施要爱惜。室内易燃物品多,校内严禁玩烟火。贵重物品不要带,以免丢失和损坏。别人东西不要拿,洁身自爱人人夸。乱扔垃圾不卫生,随地吐痰不文明遇事镇定不要慌,自我保护要增强。同学处处守纪律,文明之星属于你。

是啊!这首歌谣能够帮助我们时刻牢记注意安全。

时间过的真快啊。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提醒全体同学一定要注意校园安全。

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广播稿范文2

大家中午好!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面庞,阳光明媚的五月让人神畅,而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更会让我们舒心。

刘可意:3月27日是全国的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在此我们同学必须明白:你们在父母的眼里,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老师的眼里,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就是你们身上寄托着父母、老师、祖国的希望,心中涌动着绽放、高飞、长大的渴望。这就是你们家里父母瞩目的焦点,学校老师关注的中心。小学时,正是你们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开端。父母和老师竭尽全力为你们创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希望你们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材。然而,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在快乐玩耍的时刻,在归心似箭的回家途中,有些同学忘了”安全”两字,忽视了安全问题,让关心你们的老师、家长时时担心着,时时牵挂着。

李赫:我们经常在报刊上,电视里看到,有的少年在游泳时出事故,有的在公路上出了车祸,有的中毒死亡,有的触电死亡,有的玩火死亡,有的从楼上摔下……无数的事实撕扯着人们的心,我们不得不疾呼,同学们,”安全”两字,请时刻牢记!

刘可意:同学们,父母、老师、祖国在期待着你们,美好的明天在期待着你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安全”两字,请时刻牢记!让父母放心,让老师放心,一定要做到高高兴兴、平平安安过好每一天,把我们学校建成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为此,倡议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勤锻炼,不暴饮暴食。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以免发生食物中毒和诱发肠道传染玻

2、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左右看。主动避让机动车辆,谨防意外事故发生。

3、安排好作息时间,既要学习好,又要休息好。适当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谨防意外伤害发生。

4、爱护校园,保持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净化校园。

二男:3月23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防范知识匮乏,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

女:为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少年儿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浙江省将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周定为“安全教育周”。

男: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希望各个班级、各位同学认真做好。

女:首先,我们全校师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班对本班教室里的各种教学设施、用电设备进行一次专门检查,若发现隐患,及时向总务处汇报,防患于未然。

男:其次,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处活动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要注意不要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男:第三,要注意教室的安全。学生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放学了在最后一位同学离开教室时必须做好关灯、关窗、关门。

女:第四,要注意交通安全。骑车的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百尺路与城北西路交叉的圆花坛那边的车,车速都比较快,骑车一定要小心谨慎,以防发生意外。路走的同学上学、放学时要走人行道、横穿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

男:第五,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同学之间吵闹要注意分寸,下课活动要文明有序。最近有一些学生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抛球,这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可弥补的后果。

女:第六,做到春游活动安全。同学们,在你们与父母携手相伴或者班级组织外出春游时,安全意识和组织纪律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考验。请你时刻遵守交通规则,避免独自走崎岖小路,在点滴小事中掌握安全自护的方法。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范文2

一、当前高职学生情况分析

(一)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意识。大学生进入学校已满18岁,从年龄上讲已经是成年人,但心理上并未成年,从高中、职高或者中专升到入高职院校后,教育管理上有所改变,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无法辨别危险。大部分学生离开父母的怀抱,踏入大学校园第一次住校,并未意识到自己身边存在哪些危险,比如在宿舍使用热得快烧水,私拉电线,使用大功率、质量不合格的电器,等等,各高职院校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学生宿舍安全大检查,仍不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依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生本人安全意识极度缺乏。(二)安全意识个体应对能力差。学生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老师,对于校内开展的安全教育满不在乎,应急演练不积极参加,加之本身社会经验不足,遇事处理问题方法不多,不够多元化,个体应对危险的能力差,发生事故的时候常常不知所措,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甚至严重到无法挽回的局面,造成重大损失。(三)个性化突出、社交方式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喜欢使用网络充实自己的生活。在开放、多元的新媒体环境中,大量五花八门、相互冲突的碎片化信息轰炸着他们的大脑。部分学生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成名机会,上热搜、当网红、炫富、刷存在感等,在网络上发表各种言论和想法。一部分学生宁愿相信陌生人也不愿意和老师、同学、父母交流。(四)沉迷网络、被骗现象屡见不鲜。新媒体形式多样性、开放性也给一些不良分子提供了机会,校园“网贷”“抢红包”“找兼职”等信息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一些不正规的信息和行为给学生造成了人身、财产的损失。据调查,90%的同学都收到过诈骗电话和短信,甚至还有亲自到校园行骗的行为。

二、利用新媒体开展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过于依赖互联网。针对以上问题,高校需要迎合发展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切实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一)充分利用班周会,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信息时代飞速发展,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日渐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高职学校每周日都有固定班周会,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微课、翻转课堂等的形式,利用信息化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动员学生参与。既改变了枯燥无味的班周会模式,又让学生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状态,无形中不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二)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教育方式多元化。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利用学生喜欢的app、微博、微信、QQ、贴吧等软件,、转载有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新闻及教育视频,提高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可以在官方微信、微博平台上开展各种点赞、积分、抢答等活动,根据完成量和学习情况,给予相应素质学分的认定。(三)不断提高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素养,增强分辨能力。高职学生喜欢刷微博、贴吧,但无法准确分辨网上信息的真假,个别人便凭自己感觉发表不当言论。辅导员应该多培养学生网络素养,理性看待问题。学校、班级指派专人监测重点网络平台,建立舆情预警机制,若遇事件发生,官方应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公布事件进展及说明情况,消除误会,不能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辅导员、学生干部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帮扶工作。(四)建立安全教育主题网站。高校应设置安全教育主题的网站,和校园网、学籍网站有效链接,学生在登录校园网时弹出一则生活小故事、短视频,变灌输式为娱乐式,普及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五)安全教育学分认定。各校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相应的素质学分。结合学生喜欢玩手机的特点,学校可以开发app安全教育学习平台,提供各种安全新闻、讲座、小视频等,要求全体学生每学期完成一定课时的学习,若未完成,当期素质学分均不能达标,需要补充完成后才能获得相应素质学分。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范文3

一、社区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背景和重要补充

社区教育服务于整个社区,为社区所有成员的教育需求提供服务。它将社区学校作为一个服务设施,促进社区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去解决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我国学术界及社区工作者认为: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为教育对象,以社会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在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社区成员自身为教育的主体和对象,对社区成员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再学习过程,即社区活动的教育化和学校教育的社区化。2

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教学的组织、开发和使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从社区教育资源存在的不同形态又可以分为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环境资源。社区文化是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的行为系统,它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融合于社区生活与发展的各项活动中为社区成员所共享又制约着其行为和思维方式。社区人力资源和社区物质环境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元素,共同构成了社区的环境。

对留学生进行社会化管理是国际惯用做法。我国高校对留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是有历史原因的,那是由于当时我们的经济还比较落后,为缩小我国与留学生居住国生活水准的差距而采取的办法。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集中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有优势。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弊端也多,往往使留学生产生一种优越感,还经常为一些小事与留管干部发生冲突,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这种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为此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管理模式。

二、国际上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留学生社会化管理方面的启示

留学生管理的社会化是许多国家早已推行的做法。比如留学生生活方面最重要的住宿问题,在国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学校一般不向本国学生和留学生提供住房,学生大多吃住在校外,校方只提供咨询服务,校内仅有的留学生公寓也只是为少数公费生和访问学者提供。把留学生推向社会,不等于对留学生管理方面不重视,学校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措施的同时,对社区力量的调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日本在利用社会力量进行留学生管理方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比如,奖学金是吸引留学生前来就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单是靠政府提供的奖学金远远不能满足留学生的要求,要想扩大留学生奖学金的比例,就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日本曾经为扩大留学生规模,实施“十万留学生计划”,在这个政策提出后,日本政府就提出了“为民间提供优惠政策,完善官民一体的留学生生活保障体制”的措施。通过社会经济团体的介入,扩大了留学生奖学金比例,吸引了更多的留学生前来就学,还为日本的留学生解决了一大经济难题。如在“十万留学生计划”实施的第二阶段,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启动“冠留学生奖学金事业”,该奖学金将每一个出资的企业冠上该企业或个人名字。这既使企业得到了荣誉,也解决了日本政府的难题。因此,这一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和执行,并在第三阶段“提出要进一步对企业实施税制优惠措施,完善官民一体的奖学金制度”。这种社会力量资助留学生的形式,既吸引了更多留学生来留学,扩大了国际影响,同时也增强了社会企业或者个人的责任心。同时留学生在受惠于别人的帮助后,有利于更好地融于社会生活中。

美国在留学生管理方面,利用社区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一个特色。美国许多大学只提供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校内住宿,其他年级的学生基本住在校外,这一方面减轻了学校后勤的负担,另一方面也给相关部门对校外生活服务和管理提出了问题。为此,美国一些高校特别善于利用社区公共组织和个人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提升留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文化融入感。比如通过和社区志愿者的联系,建立海外学生了解和融入美国社会生活的渠道。许多志愿者都善于给国外留学生服务,这大概源于美国文化里有一种普遍的公益精神,也就是“志愿精神”,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些志愿者乐于为来自异域国家和地区的人提供条件,帮助他们融入美国社会。这些志愿者会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帮助留学生了解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通过引领留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让留学生了解美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同时这些志愿者还会通过组织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了解,不仅丰富了留学生的生活,促进了语言的进步,更重要地是拓展了视野,为解决文化冲突提供了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留学生管理部门组织的许多活动,都有当地社区志愿者的参与,这种官方和民间合作的方式,为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和平台。

三、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参与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本土思考

有人把利用社区资源参与留学生管理的方式叫“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是个社会综合管理问题,涉及到学校、公安、街道等部门,需要多方的协助和配合,共同把留学生社会化管理工作做好。

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大多仍然是封闭式管理,留学生食宿主要在学校,社会化管理模式并不普遍。但是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在这方面起步很早,比如深圳大学开始于上个世纪1994年,当时由于住房的紧张,本着“校内管理校园化,校外管理社会化”的原则,允许留学生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住在校外。要求租用的房屋必须是房管所管辖的,并持有房屋出租许可证,留学生居住下来之后由学校督促他去当地派出所申报户口、办理应该办理的手续,尔后学校与派出所和居委会加强经常性的联系。通过勤走访、勤联系,使学校、派出所和居委会三方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情况。在校内,学校特别加强了这部分学生的考勤管理, 如无故旷课超过规定学时,即劝其退学。3

社会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理念。在留学生生活在校内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强留学生安全管理呢?

首先高校要主动向社区提供关于留学生教育方面的信息和相关培训。高校应该加强宣传,让社区的组织和个人认识到留学生作为社区内的外籍人员扮演着国际交流使者的角色,我们的态度和社区生活状况会对国家民族形象产生影响。同时因为涉及的国家、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千差万别,高校应该通过组织社区相关部门,学习外事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定,学习各国的风俗习惯,进行礼貌用语、礼仪等方面训练,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提供优质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保证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家与留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应本着共同协商、密切配合的精神,凡事为大局考虑,齐心协力建立起一个对留学生可容性强、生活服务功能好、规范体系健全的留学环境。

其次完善各种关于留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社区内生活的留学生无论住在校内还是校外,要在街道办事处和公安部门备案,并有专人负责社区内留学生的事务管理,有关部门要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查访制度,有关人员要增强留学生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要启动留学生安全管理预案。

最后,调动社区各种力量,共同为留学生融入和理解中国社会生活提供多元途径。借鉴国外一些大学特别重视利用社区的力量共同实现对海外留学生的教育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的方式,高校留学生管理部门组织活动时应该有意识地邀请当地社区里热衷留学生工作的志愿者参与,遇到我们的传统节日,要动员社区热心人士组织留学生参加家庭聚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把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更好地融合,而且对留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融入异域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民间基础。我们有一个全民皆学英语的环境,英语的学习需要语言环境,日常生活中恰恰不容易有讲英语的环境,如果利用这一需求,选择一些真诚愿意与留学生沟通的个人或者家庭,通过与留学生的交流,不仅我们学到了英语,而且留学生也通过与民间的接触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如何有效利用社区和民间的力量参与留学生的教育,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此外,留学生教育不能单靠政府和学校的力量来维持,还应该吸引社会资金进行办学。日本在解决留学生生活方面就采用了政府奖学金与企业奖学金相结合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公费留学生的困难,也解决了自费留学生的困难。近年来,随着自费留学生人数的增加,留学生的生活问题日益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留学生奖学金主要是政府和学校提供,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政府和学校的财政已不足以为这些留学生提供太多的资金。贫困留学生群体的存在,也是留学生安全管理的隐患之一。因此,我国政府也应该考虑从社会吸引资金作为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提供给留学生,这是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留学生事务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我们国家还欠缺的一个方面。

总之,留学生安全管理问题是留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生活在社会大背景中的留学生,对其安全管理仅仅靠高校的力量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善于利用社区资源作为留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

1 陈怡.浅析当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J].太原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95-96.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范文4

关键词安全教育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1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①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大学与社会接轨,校园内组织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校园社会化的现象也日趋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给高校内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化,教育领域也逐步迈向社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对实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2 实施安全教育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辅导员应通过日常的一些交流,或者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电、防盗、防骗以及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医疗知识、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以此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求生训练,安全演习,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同时,辅导员还要注意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问题,比如新生入学、节假日时期、学生外出见习、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离校之前,都要做好安全稳定教育。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加强安全教育。

(2)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学生基本动态,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需要从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入学资料、入学体检、自我介绍、老师介绍以及学生在宿舍、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对所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并时时更新,形成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经常违纪违规、受处分的学生,还有成绩波动极大、日常行为两极化的学生属于特殊学生群体,大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对他们给予高度、密切的关注,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怀,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等适当的方式,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3)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好不好的几个重要方面。所以,辅导员需要建立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并保持24小时通信方式的畅通,力争第一时间在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理性思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事态。事态严重时,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配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善后工作,甚至有时候需要解决此次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相关的负面影响。

(4)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增强自身能力。之前述说的总总,都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训练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以及协调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处理危机事态时能临危不乱,准确、果断的作出处理。

3 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应该在责任和信任中让学生感到安全。辅导员对工作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积极的心态与言行对待学生,不但要作为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还应该作为哥哥姐姐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工作与生活中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学生学做人,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不偏袒,不溺爱。该严肃时严肃,必须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修养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

其次,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可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能保持镇定,并采取适当措施果断处理。

最后,辅导员应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极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以及心理综合素质,在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工作中,促进自身成长。

4 总结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全是学生正常生活与学习的保障,但是由于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大发展的时代,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趋于多元化,高等教育受到了社会功利的驱使,安全教育往往被学校所忽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迫在眉睫。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导师,在学生安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用我们的智慧和真情,把辅导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①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学论文,2007(18).

参考文献

[1]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学论文,2007(18).

[2]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工作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范文5

关键词: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36-03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相关恶性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已上升至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掺假以及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为保护人类健康,减少食品安全相关事件的发生,2001年至今,一些工、农科院校陆续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近年来部分医学院校也相继设置了该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作为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和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衔接学科。因此,如何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是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掌握医学背景知识、提高对医学相关课程兴趣的关键。本文在对该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法调查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模式。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择潍坊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共计102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大四毕业班学生(半年实习)48名,在读学生54名。另外选择38名代课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设置调查。

(二)研究方法

设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安排、课时安排、授课方法与手段及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其中课程内容设置部分每个条目给出非常有必要、较有必要、一般、没必要四个选项,并依次赋予分为4、3、2、1,得分越高,认为越有必要开设相关内容。问卷由调查员统一发放,采用自填问卷的形式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

(三)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容设置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这门课程共15章内容,平均得分3分以上的12章,占80%,2~3分的3章,占20%。排在前10位的为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公共营养、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预防、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及预防、特殊人群营养、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这主要是由于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较普遍,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和老师对疾病与健康的关注度大于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关注。

三类调查对象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内容必要性的认识不一致的有:在读学生认同度高于毕业生的有食品营养学绪论、营养学基础、临床营养、营养与疾病、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源性疾病及预防、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毕业生认同度高于在读学生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公共营养、特殊人群营养、食品污染及预防、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毕业生认同度高于教师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类食物营养价值、食品污染及预防、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毕业生、教师、在读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内容必要性的认同见表1。

三类调查对象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容认同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教师与毕业生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65,教师与在读学生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76,毕业生与在校学生意见的相关系数0.60。在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在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生活事例中。在校学生对课程内容认同度与老师最接近,相关系数为0.76。毕业生也经历了在校学习的过程,但经过在食品、疾控、检验等相关行业的实习,接触和处理了当前社会最新的、最贴近生活的食品安全事件、食源性疾病事件,其对这门课程的意见和教师、在校学生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65、0.60。

(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时间安排

1.学时安排。本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营养学绪论学时数为2学时的占52%,营养学基础学时数为5~6学时的占69%,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46%,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52%,公共营养学时数为2~3学时的占81.4%,特殊人群营养学时数为4学时的占55.9%,临床营养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70.6%,营养与疾病学时数3~4学时的占100%,食品污染及预防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92.2%,食品添加剂及管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61.8%,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学时数为2学时的占57.8%,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95.1%,食源性疾病及预防学时数为4~5学时的占52%,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学时数为2~3学时的占81.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62.7%。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设定理论课程为3时,每部分内容的学时数与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见表2。

在食品营养学绪论、营养学基础、食物中的活性成分、特殊人群营养、食品污染及预防、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等几章内容的学时安排上基本一致的。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公共营养、临川营养、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课、食源性疾病及预防、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几章内容的学时安排上,教学大纲中安排的学时数少于调查结果,学生要求相应增加。原因可能为这些内容既涉及到营养又涉及到疾病,营养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学生可深刻了解本专业和人类健康的关系,提高学习兴趣。根据调查结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节的学时数可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医学相关课程的积极性,更好掌握医学相关知识,加强对社会、人类健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好的体现医学院校为背景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优势,有利于扩宽就业途径。

2.课程安排。根据本次调查,72%的学生认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授课时间应该安排在第3学期,该结果和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方案一致。宁波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开设在第4学期,第三学期主要学习食品及食品工程相关课程,这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依托的学校的性质有关。医学院校医学是强项,培养的学生是体现医学背景,掌握医学知识和食品检测技术的宽口径人才;而工科院校食品工程是强项,培养掌握各种检测技术、食品研发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授课方法及手段

7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导入法非常适用于这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维生素C这节内容时,将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图片及视频,以及维生素C缺乏时出现的症状的图片、视频引入课堂内容,利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讲解维生素C的特点,生理功能,缺乏的原因,缺乏导致的体征及疾病等内容。把食物与预防疾病紧密联系起来,既提高了该专业学生对食品相关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其对医学相关课程的兴趣,有利于体现医学院校以医学为背景、预防为背景的专业特色。

本次调查中有30%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速度太快,跟不上。这可能与学生刚开始接触医学相关内容有关系,可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具体内容及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重点内容可利用多种教学法优化组合、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演示视频、多媒体课件和工业检验录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践行“浸入式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45%的同学认为可建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网站,把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及参考资料等课程资源上传至网站。这样可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与信息,学生有疑问时也可以随时在网站上留言、提问,以便教师及时解答,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好这门课程的衔接作用。

(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

本次调查的102名学生中有40%学生认为应多开设传统的营养学实验,58%学生认为应开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实验技术手段,30%学生认为应多开设案例讨论,把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联系起来。因此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定既要有传统的营养学实验,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素养的训练,又要有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现代实验手段,还应把食品安全问题与人类健康紧密联系起来。

三、讨论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其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诸多环节雷同化程度高。同一专业的低水平、无差别、重复性建设,一方面造成社会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另一方面极大地加剧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为此地方高校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须在特色上做文章。专业特色是保持专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驱动力。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须有其特色,即有效利用本校资源,加强医学相关内容的教育,在课程、实验、实习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培养既懂食品知识,又懂医学知识的复合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使学生成为掌握医学、营养学、卫生学、食品安全学以及食品检测技术,熟悉GMP、HACCP等国内外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法规,熟练地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有着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能够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技术监督局、海关、食品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等与食品相关单位从事食品质量监控、营养教育与膳食指导工作,也能够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安全 问题表现 预防措施

校园安全事故现状不容乐观,各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都成为引发学生伤亡的诱因,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政府机关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近几年来,中小学校园安全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安全措施得到了明显加强,但是,在中小学安全投入方面仍显不足,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存在走过场式的应付现象。对校园安全的系统性研究还很缺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的部门很多,除学校自身外,还应包括学校举办者、学校主管部门、职能监管部门、各级政府相关机构等。他们应该共同为学校的消防、保卫、交通、安全设施等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共同填补管理制度的疏漏,为中小学校园的安全保驾护航。但目前相关部门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参与度并不高,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缺失。

2.学校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从社会舆论来看,多数人都将学校的安全问题归责于学校等教育部门,而忽略了政府相关部门在校园安全中的责任。即便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来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但依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才是事故难以抑制的根本。中小学学校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是校园安全问题的突出表现。举例来说,我国已经对校车安全特别是对校车在行驶过程和停车、上下学生等环节有了明确的规范,对违反规范的其他车辆有明确的要求,但是,规定出台以来,还从没有社会其他车辆因违反规定而受处罚的案例。有规矩,执行差,落实不到位,很明显就是责任主体尚不明确造成的。

3.学校安全问责制度缺失。社会整体的问责制度不完善必然影响校园的安全问责制度,学校对事故责任主体缺乏正确的认定,很多学校往往将事故责任推到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的身上,对教师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这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安全问责制度的缺失。笔者认为,出现安全事故后,加大对学校各职能监管部门、政府相关机构的追责力度是强化校园安全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因校舍、器械、设施质量差造成的安全事故,必须加大问责力度,才能起到警示作用。

二、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缺少系统性的安全教育。中小学安全教育应该是全面深入的,不仅要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更要注重对教师和领导的校园安全培训;校园安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假如只针对某一方面开展教育就会使校园安全教育缺乏全面性;校园安全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只注重形式,使安全教育停留在表面,学生只了解安全知识,却缺乏实际的自我安全保护的能力。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的形式化是校园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一大原因,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安全价值观有偏差。很多中小学的安全价值观并不正确,将学生的安全与开展全面教育对立起来,为了保证安全而将很多有启发、训练意义的教学活动排除在教学之外,这样的观念和做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学校应该努力寻找素质教育与校园安全之间的平衡点,树立起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

3.学校安全法律缺失。校园事故责任认定在现阶段依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办法,但遇到实际事故处理时却起不到应有的法律效力。可见,明确的学校安全法律亟待出台。

三、中小学安全问题的预防策略

1.开展全面的校园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面向的主体不能仅仅是中小学生,对教职工及学校领导的安全教育培训也不能放松。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应该掌握校园安全管理的知识、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析等层次较高的知识。教职工则应掌握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紧急事件的逃生知识等。同时,借助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 ,对家长进行相关的知识普及,是促进校园安全的重要方法。

2.明确学校安全事故责任。当校园事故发生时要根据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监护情况等因素来进行责任分配,切不可不加分析地将责任推给一方。应该为校园安全承担责任的责任方包括:学校管理者、学校举办者、学校教职工、相关职能部门、学生个人及其监护人。对各方责任要予以明确,以避免过激行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