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范文1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成因

1.道德观念薄弱。多数学生的集休主义意识不强,对长辈不够尊敬,缺乏爱心,自私自利的思想较为严重;在性格情感上,不少学生的性格较为孤僻,情感较为脆弱。受以上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堪忧: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各科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不够;学习上缺乏毅力与意志力,没有学习的自觉性,缺乏拼搏意识;作业习惯较差,或者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敷衍了事,没有改错的习惯;在课堂上不爱思考问题,没有掌握思维的方法,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此,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2.家庭教育缺失。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95%左右只有初中或初中未毕业的知识水平,对教育的认知偏差较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不够,家庭生活与教育的环境不理想。家庭教育的方法欠科学,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仍然是高压式的“棍棒教育”等。在与学校校沟通方面,许多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不了解,对于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家校不一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形成合力。

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归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一)区域环境因素。城镇周边地区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人际关系淡漠。小学生本就模仿性强,没有识别能力,不能辨其真伪,因而就良莠不分,不假思索地仿照,养成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气。(二)家庭教育滞后。城乡结合部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家长不注重对子女的正确教育,同时也不具备正确、科学教育孩子的素质和方法。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改变策略

目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初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现就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特点,提出如下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1.净化周边环境。学校、社区、公安密切配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关闭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建立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文化、娱乐设施,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和劳动,开展有益的文娱活动。丰富小学生的文化生活。

2.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让家长参与管理家庭教育在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学校要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的功能,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要求家长对子女不迁就、不护短、不放纵。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取得一致性,共同管理,密切配合,共担责任。

3.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并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老师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德育教育,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学校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以适应新形式下学生的成长。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老师的人格是学生的镜子,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同时学校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正面人物的精神,学习具有学识渊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自觉守纪、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培养其自觉、果断、诚实的意志品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城乡结合部的学校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丰富课外生活。要把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4)因材施教。

对不同学生应因材施教,如:针对城市学生应培养其独立生活、善于思考的能力和坚强持久的意志品质;对轻率、马虎的学生,应培养其冷静、沉着、细心;对怯懦、腼腆的学生,应培养其大胆勇敢;对半途而废的学生、应培养其有恒心、有毅力;对冲动的学生,应培养其学会克制,对心胸狭窄的学生应培养其大胆、宽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应多给予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从多方面去挖掘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给予其创造展示才能的平台,使其有优越感,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在胜利面前不骄傲,在失败后不气馁的良好品质。

三、总结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范文2

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城乡结合部的方方面面都无形地改变着,既逐渐失去了乡村社会特有的乡土气息,同时也尚未真正融入到城市化的角色,而是处于一种游移状态。其本质是一种畸形的发展状态,我们当然大可以将其看成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因为任何一个时期社会的进步都必然有其相应的牺牲。而现实生活中,尤其是身处其中的人们,并不是完全自主的,因为更大程度上他们处于一种分裂状态——逐渐与生命之根“乡土”脱节。如此一来,肩负重大历史使命的小学更是“在劫难逃”,学校的各方面都发生着重大改变,其管理、教师、学生等,莫不如是。位于这一大背景下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又具有特殊性,本来作为社会人文科学之母的语文承受着巨大的社会现实压力,虽然短时期内难以显现,但随着社会的不断继续演进,其功用便愈显突出。城乡结合部的语文教师,一方面,自己所遵守的学校管理模式或者学校领导者发生了变化,没有了以往的特色——乡土色彩;另一方面,面对的学生发生了变化,而且是最为重要的变化——乡村少年逐渐步入历史的尘埃,而又不是纯正的城市儿童,他们在这里接受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初等教育,而自己却并不具备人格上的完全独立。所以,既介于城市与乡村又介于学校与学生简论新形势下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谢秀琼(重庆市黔江区菁华小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处于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自己也当时时思考。

2素质

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师既肩负着语文教师共有的历史使命,而又处于上述的“两难境地”,他们素质的高下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同时时代也将其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不同的人在同一个环境里,总是有差别的,虽然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也有一定的差别,但总的来说,他们又有着相同的缺陷。

1)思想观念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多教师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虽然人员构成上,有的教师本身就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起初他们也是地道的乡村教师,只是当该地被纳入到城市范围后他们便开始转型;有的则是在该地被纳入城市范围后从下面的乡村通过考调等途径加入到了该地的教师队伍行列。他们的意识都很难转变,自己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从乡村教师变成了城市教师,有了一种身份的转变或者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忽略了自己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同时,我国已进入全面新课改,虽然从上到下都在说新课改,但很多小学教师认为这只是口号,农村和城市进行同样的改革似乎不太可能,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城乡结合部又是一种“中间”或者“游移”地带。教育资源稍好些的地方或者会象征性地试一试,条件稍差者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完全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

2)基本功不过关。(1)专业知识不扎实。当前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是以前的师范生出身,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不过关,这并不全是他们的责任,毕竟中等师范教育是特定社会时期的产物。可大部分的教师,自从有了“铁饭碗”后不仅很少学习,甚至有退步的危险。(2)普通话水平不高。普通话水平不高,是我国教师的通病。作为学生启蒙阶段的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现在的一些高校学生,他们当中有些同学的普通话带有很浓的乡音,当问及为何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还不能把发音纠正过来时,他们都说已成型了,小学的时候拼音没过关,在农村又没有说普通话的环境,老师都是用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教的,他们也没有什么标准可参照——现在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语文教师很大程度上依然如此。(3)汉字书写不规范,只要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学生写字,就会发现有好多孩子不会按汉字的笔顺写,可以说,责任应归咎于小学语文教师。

3)敬业精神不够。大部分教师都是该地的居民,虽然很少再有一亩三分地,可很多教师有第二职业,或小商店、或麻将馆等,他们的精力已被分散。因此,放学后,他们还得匆忙回家做家务或“正事”。他们认为给小学生上课凭自己的经验可谓小菜一碟。新教材、新课改来了,老教法照做,捧着教参,并不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灌到底,灌完了事。另外,当站在三尺讲台上有了些历史后,人也稍微上了点年纪,便会出现“职业倦怠”,都想清闲清闲,对工作便随意敷衍。

3路在何方

造成目前上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但这个过程相对来说要比较长。所以,我们城乡结合部小学的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寻求优化发展,而不能在等待中寻发展。针对以上现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变价值观念。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仅把教书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很少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语文教师亦如是。语文是最有人情味的学科,少年们在学校所获得的人文熏陶、知书达礼或许是给予家庭最大的安慰之一,而人文熏陶更多地来自语文教学。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2)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充电”,即使是知识原始积累较为丰富的老师也应如此,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有了不断进取的劲头,不但具备了教好学生的条件,还可以用这种精神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范文3

——县镇中心完全小学陪读母亲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时代的浪潮滚滚,荡涤着神洲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也直接冲击着新一代农民的价值现。农村贫脊的土地无法留住他们勿勿的脚步,他们就像一群群的迁徙候鸟,从不同的角落集结在一起,催生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留守母亲等一个又一个新的群体。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城乡结合部,随着进城人口的剧增,留守妈妈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成为社会不能不关注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一、陪读妈妈大量增加的原因

1、隔代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之前,外出务工的年轻父母们大多还是先择将孩子由老人托管照顾,他们认为由爷爷奶奶或处公外婆照顾还比较放心,毕竟是他们的孙子孙女,会疼爱他们的。可是通过实践证明,由老人照看小孩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首先,这些农村的老人本身没有文化,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更不懂得在品德方面教育孩子,只能料理他们的生活。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至于孩子想什么、做什么,他们一无所知。于是一个个问题少年不断出现,上网、逃学、打架、厌学、早恋,这些不良行为,基本上都出现在这些由老人照看的孩子身上。另外,由于这些农村的老人还不适应城镇的生活,缺乏基本常识,导致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3月,由于老人看管不到位,我校一位年仅8岁的孩子坠楼身亡;12月的一个下午,由于老人在密闭的房间里用煤取暖,导致四婆孙煤气中毒,我校9岁的二年级学生煤气中毒身亡当场死亡。父母是挣了钱,可是孩子没有管教好,甚至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挣了钱又有什么意义?这是许多年轻父母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也遂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孩子、老师的强烈要求下,于是许多父母选择了留下。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再加上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低,在外找工作难,收入低,所以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妈妈留下来照看小孩。

这是近三年我校外地迁来户留守儿童代管情况统计

年度

留守儿童

人数

由老人管理

有母亲管理

亲戚代管的

203人

107

74

22

187人

83

97

7

152人

25

123

4

(留守儿童人数减少,是因为人口自然减少,一年级新生随之减少,生源自然减少所至)

2、外出务工带子女的诸多不便。

有的进城务工者,由于长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打工,就把孩子接到当地去读书。尽管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障农了工子女就近入学。但是,事实上农民工子女要进入一所好的学校是相当困难的,就算入了学,也无力支付高额的费用。他们没有选择,大多只能进入当地民办学校或条件差的学校,这些学校师资力量欠缺,办学条件简陋。在这里上学,将来也无法参加当地的高考,由于教材不同,今后再回本地就读初中高中,又怕适应不了。通常情况下,在打工地就读一年两年后小学后,全部又转回原地上学。反复的转学,对孩子的学习是极不利的。为了孩子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就让孩子留在当地上学,还是年轻父母们的最终选择。

3、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

每期开学,城镇学校都会出现小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一边是城镇学校生源严重超员,无法承载那么多的学生;另一方面农村中心完小、薄弱学校生源不足。当今的年轻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一所好的学校里学习。纷纷由农村转向城镇条件好的学校。由于在县城上学各种开支多,房租贵,生活压力大,于是,大多数父母选择让孩子在城乡结合部的城镇学校就读。在我们这样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平均每期都会接纳30名以上从外地或本县其他乡镇转学来的学生。学校一半以上学生都不是当地常住人口,这部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成为我校生源的主力军。

二、陪读妈妈们的生活现状

秋季,中心完小陪读妈妈就业情况统计:

租房户学生数:266人

父母都没有外出,父亲干活,母亲无任何工作的85人。

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孩子且无任何工作的38人。

以上数字显示,陪读家庭中,46%的家庭妇女无事可做,另有54%的家庭妇女能够工城镇租住地找到工作。这么多外来户,如此多的的流动人口,有工作的陪读妈妈和那些无事可做的陪读妈妈们,她们的生活现状是怎么样的呢?

1、有活干,她们苦不堪言

有一部分留守母亲,因为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技能,他们可以到附近的工厂做工,有相对固定的收入。工厂上班,三班倒,没日没夜。进不了厂的,有的就做临时工,每天一大早,就可以看到她们焦急等待有人找她们去干活的场面,临时工都是体力活。这些妈妈们往往是和父母们住在一起,租比较宽一点的房子,房租在1200元以上,月开支1500元。这些陪读妈妈们,他们除了繁重的家务外,还要挣钱贴补家里生活,管理照顾孩子、赡养老人,整天忙得像一台机器,三四十岁的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都要大出10岁以上。她们又当爸爸又当妈妈,辛苦可想而知。

2、无活干,她们省吃俭用,苦闷度日

还有一部分留守妈妈们因为没什么文化素养和基本技能,根本找不到任何活,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租一个单间房子和孩子住,专门照顾孩子的生活,不和老人一起住。这些妈妈们的全部生活就是一天为孩子弄好三顿饭,剩下的时间就只有寂寞无聊。我们走访过不少这样的家庭,她们居住条件简陋,生活内容枯燥乏味,生活水平不高,省吃俭用。这些家庭房租一年在1000元以上,日常开支在1000元左右。由地工作不好找,小生意又难做,这些妈妈所占的比例在陪读妈妈中占30%左右,而且呈上升趋势。

3、没有安全和保障

这些陪读妈妈们在承担家庭重担和照顾子女之间,忙忙碌碌度日。低保、失业,是针对于当地户口的家庭,这 些农村来的女性是无法享受这一切,她们成了一个没有保障的群体。因此,她们有的只能拼命干活,补贴家用;没有活干的,只能拼命节俭,节省开支。因为是女性,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大,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都不是很好。特别是她们的心理负担重。丈夫长年不在家,她们一方面照顾好家人,一方面还要承受着对丈夫的无尽思念。没有沟通和交流,使她们心情压抑。有的人年纪轻轻的到处求神拜佛,有的人打牌赌博来消磨时间赖以度日,造成了对家庭、社会和自身的伤害。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范文4

【关键词】初中作文;有效性;兴趣;“内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利益分配方式的改变,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许多原本是农村的,一跃身变成经济开发区或新城区。教育系统响应上面的精神,也进行相应的整合,有的农村学校提升为城区学校。我们学校就是其中之一。其实我们学校所在地充其量是有些学者界定的“城乡结合部”,这里的居民“是在共同地域基础上由市民、农民和外来流动人口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本学区家长存在择校心理。大部分的家长盲目择校。他们只看一个数据,那就是该校当年考入重点高中——台州市第一中学的人数。对于该学校的规模,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家长素质等因素不闻不问。我校周边有二中,双语,台外,书生,稍远处有五中,每年本学区学生半数以上流向这些学校。进入我校的外地生大多来自民工子弟学校。这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学历大多在初中或初中以下,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束手无策。鉴于此种现状,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尤显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对作文的冷漠态度令广大一线语文老师比较头痛。作文将如何教,如何教得有效?我认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到学生的写作上。而考量学生写作的有效性应该有三方面,即写作速度,写作结果,写作体验。写作速度是指写作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即写作效率。写作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说明你效率越高。《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指出每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也就是说学生在一节课内谁率先完成600字左右的作文,谁的效率就高于其他人。写作结果就是指经过写作训练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几年前,我在临海外国语学校听郑桂华老师上《描写的奥秘》的作文课。许多听课老师和我有同感,开始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专家也无非如此而已。然而,课结束后,我们由衷发出赞叹,“专家就是专家!”“有效啊!”学生们也有同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阿瑞提认为,每个人心灵当中都贮存着他对其所生活世界的体悟与感受,即“内觉”,它的开启在于外界的条件与因素。

如何提高兴趣,激发学生“内觉”呢?

首先,提出有效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与当前的需要有关。作为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学生中学阶段作文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学生时,他会很兴奋,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对教师来讲,应该十分清楚地知道本堂课要达到的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哪方面有明显的长进或收获,在给每堂课定目标时,我们应该尽量把目光放“狭窄”些,把焦点集中琐定在某个点上,让整堂课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围绕这一点展开。郑桂华老师说,“中学作文课要完成的任务,我觉得首先是让学生学习基本表达,要学生将眼前所见的事物、自己所想的问题运用文字向别人说明白、讲清楚”“使初等作文能力教学提高一些效率,让初学者达成基本的文字能力的目标”。

其次,丰富写作语言。我们的学生不像城里学生整天埋于书堆之中,他们所受束缚较少,接触生活实践远远多于城区学生。若让他们说说今日之见闻,他们往往能绘声绘色,口若悬河。一旦让他们作文,就会眉头紧锁,叫苦连天。原因何在?是他们语言贫乏。写作时搜索枯肠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写了涂,涂了写,这就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效率就低下了。因此,对他们而言,写作语言的训练和词汇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再次,学会取材,坚持日记。文章是“生活”的产物。这已是被许多成名作家的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因此,教师出作文题时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写。

另外,提倡和鼓励学生写日记。告诉学生,日记就是记录自己每天生活中重要的或有意义或有趣味的生活片段和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所记之事要“真”,所写之人要“真”,所绘之景要“真”,所抒之情要“真”,所发之议要“真”,一切皆“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要求“感情真实”。真情实感是写作的根本,是写作的生命。倘若遇到有意外情况导致今天不能记录,那么过后一定要补记或写清停记的原因,做到“持之以恒”。 《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学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因此,日记要有一定的“量”。刚开始写日记时,字数上不去是自然,但应该逐步增加,无内容时间紧,可少写,有内容有时间,就应尽可能多记一点。

最后,搭建平台,展示成果。在班内开展作文竞赛,利用班队活动课每两周一次,开始时我一人担任评委,一学期以后增加评委人数,请班上作文获奖次数多的学生一起评。每期获奖者都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把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一学期以后把获得班级一等奖的文章印成小册子,人手一份。一搞竞赛,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刚开始,有好些学生40分钟怎么也写不完。怎么办?时间一到,一律收卷。课后对那些没完成的作文的学生针对性地鼓励。这样,学生慢慢地写作文就有一种紧迫感。因为有作文竞赛等活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就有了动力。学生由原先排斥作文到乐意写作,这一过程,我认为是有效的。速度上来了,质量提高了。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杨初春. 作文法.漓江出版社

[3] 郑桂华. 听郑桂华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范文5

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学生主要来自于本校和周边小学,学生素质不一。我校中小学教师虽在一个校园,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中小学教师各自教学,基本互不交流。我校小学使用人教版PEP教材;初中使用人教版《新目标》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小学生升入七年级后,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产生各种不适应,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七年级就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八年级时就放弃了英语学习,两极分化严重。中学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在焦虑、埋怨中,我们寻找题的所在,迫切想改变这种现状。心动而后行动,当我们把这一想法在教研组进行讨论时,小学英语教师积极响应。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小学和中学英语的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九年一贯”素质教育办学模式下,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通过对中小学英语衔接的研究,把小学英语的趣味性和中学英语的知识性融为一体,互相取长补短,让学生能从小学英语的学习自然过渡延伸到初中英语的学习,探索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培育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保持英语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成效分析

1.主要成果。

(1)发现了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在小升初的过程中,学生结构的变化问题。我校学生主要来自于本校和附近的夏家小学及孙家小学。小学六年级时,生源稳定,学生两级分化不很大,优秀生比例较高,在班上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班风、学风良好。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在小升初的过程中,不少优秀生源进城读书,而夏家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升入我校。学生结构的变化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必须面对这个事实,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努力发现和培养新的领头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榜样、老师的助手,推动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2)教材衔接问题,经过比对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发现: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有较大差距。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数学生更多地去关注数学、语文学科。3)教法衔接问题。通过观摩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小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说、唱、看图、做游戏等。中学老师不太注意中小学教法、学法的衔接,学生容易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4)学习习惯的衔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小学生在学习习惯上的问题主要有:不预习、不复习课文、不记笔记、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不会背记单词课文,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相互混淆,用汉语思维方式代替英语思维等等。

(2)对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进行总结。1)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的衔接。结合我校九年一贯制的优势,自课题研究开始,我校四名初中英语教师全部主动在小学担任了教学任务,并按照计划要求通读了小学英语教材,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异同,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2)在中小学同时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我校各学科中一直是教师个人的行动和摸索,我校英语组自课题提出以后,结合了前期的准备和交流,在区教研室的指点和引导下,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是“任务型”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决定在我校中小学英语课堂全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3)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有了小学英语学习的积累,加之初一上学期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初一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过渡时间。在初一教学的起始阶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法,寓教于乐。教师可继续把小学英语学习中的唱歌、游戏、竞赛等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逐渐度过缓冲时期,以适应初一的教学。4)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的具体工作有:①初中英语教师应维护好学生在小学阶段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喜欢做游戏;大声朗读等。②教师同时让学生明白进入中学阶段有哪些习惯和方法应随学习的深入进一步发展。除了课堂上的指导,我们印发了学习材料,以便学生理解和运用。③为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指导学生建立词汇本,每学完一个单元及时对重点短语和句型进行整理,以便巩固学习。④规范听写。要求学生及时背诵当天所学单词,通过老师的长期督促,使背诵单词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动行为;规范背诵。在每一单元中都挑选重点的篇目进行背诵检查,通过长期的背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以上日常学习活动均纳入学生个人和小组评价。

2.研究成效分析。

(1)教师层面。我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意识得到了提高。通过近三年的教学研究,课题组教师加强了理论学习,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增强了衔接教学的观念。

(2)学生层面。课题研究,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均有收获,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四、问题与思考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范文6

广州市艾滋病流行状况与控制策略分析邱春雷徐慧芳等(7)

珠海市城区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症现况调查陈金娟黄彪等(11)

广东省1995-2000年碘缺乏病抽样监测结果分析杨通钟文等(14)

应用毛细管离子分析仪测定尿液中肌酐的含量张慧敏沈珉等(17)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牙膏中的镉罗振奎连晓文(20)

应用全自动荧光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同时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p24抗原颜瑾唐炜如等(21)

志贺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遗传特性分析钟跃星(23)

两种方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G抗体效果评价万卓越何剑峰(25)

螺旋藻纠正儿童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黎军林旭凯等(26)

一种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润肠通便作用效果观察严维娜黄俊明(28)

某臭氧干衣机的杀菌效果观察林爱红饶健(30)

广东部分食品企业生产环境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欧阳友生陈仪本等(31)

酒店服务员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干预试点研究王晔黄建云等(33)

1998-2000年广州市某医院儿童流感病毒监测分析谢健屏赖桂香等(36)

深圳市某医院1997-2000年HIV/AIDS监测报告徐少妹任景慧(38)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0年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韩宁(39)

新丰县1960-199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陈逊华(41)

深圳市福田区居民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李学云宁豪丁等(43)

增城市三资企业职工HBsAg携带情况分析刘敏(45)

汕头市1994-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蔡亚军蔡咏娜等(46)

韶关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血清学监测邓俊兴胡国超等(47)

珠海市1999/2000年度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服苗情况调查分析柯建厚徐郁等(49)

佛山市1996-2000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关育青(51)

潮阳市1952-2000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刘健生黄小涛等(53)

茂名市1999-2000年麻疹流行情况分析何展邱炳光(54)

精制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和人体反应观察吴舒颖宁豪丁等(56)

汕头市金园区2000年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陈建东赵汉周等(57)

汕头市正常人群柯萨奇B组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调查曾嫦谢若男等(59)

2000年茂名市少年儿童破伤风免疫水平监测黄伟民钟庆全等(61)

顺德市杏坛镇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梁文佳方悦怡等(62)

广东省鼠类路氏锥虫感染调查广东卫生防疫 张曼碧杨华源(64)

梅州市放射治疗频率调查王谦可李伟彬等(65)

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杜琳邓小冰等(66)

深圳市青春期学生营养状况与运动能力关系的探讨吴冬娜吴广川(68)

深圳市1992-1999年学生常见病调查分析张奕梅黄坚等(70)

遂溪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报告朱智峰(72)

1977-2000年广州铁路地区食品运输污染事故分析陈雪影(74)

云浮市1996-1999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陈建中(76)

毒鼠强引起一村庄集体中毒的调查分析刘志清(78)

广东省1999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钟文张永慧等(79)

2000年佛山市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情况分析梁筱健张锦秀(81)

广州市部分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状况与管理对策分析陈炳耀何冬梅(83)

惠州市饮食业餐具洗消剂残留状况及消毒效果分析陈彩会张健等(85)

糕点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其理化特性分析梁景涛余淑冰(87)

云浮市市区医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陈伟文张和快(89)

兴宁市1998-2000年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罗浩(90)

新丰县乡村卫生站消毒质量现状与分析冯环(91)

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卫生防疫事业充满活力刘光源徐承英(92)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1997-1999年科技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统计分析胥秋华(94)

广东省2001-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梁文佳何剑峰罗会明周惠琼杨芬郑夔(4)

广东省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杨芬罗会明何剑峰梁文佳(8)

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罗雷杨智聪王玉林刘秦鹏哲董智强沈纪川(11)

广东卫生防疫 汕头市18~60岁社区女性防治登革热知、信、行调查结果分析陈建东陈婉陈红英李世武赵汉周卢岱铭(15)HttP://

87例登革热住院病例不同病程的临床特征分析徐文体陈燕清梁文佳尹炽标张复春杨芬罗会明(18)

登革病毒重组膜蛋白抗原的制备与应用周惠琼江立敏郑夔顾耀亮梁文燕柯昌文(22)

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早期报告及时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袁俊徐文体王玉林张世炎罗会明(26)

2006年广州市医务人员和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调查张世炎杨芬李铁钢梁文佳(29)

潮州市1995-200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与防制对策探讨杨少逵刘少群许奕涛王小英(31)

郴州市居民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立冬肖洁华张红段良松刘富强戴德芳李俊华(34)

潮州市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分析刘少群杨少逵许奕涛王小英(36)

一起地铁工地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陈建东刘王玉林罗雷罗会明(38)

阳江市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分析麦荣建罗会明李文杰康敏范子凡杨流苗(41)

从化市首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冯柳芳徐焕琼李智(43)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华南预防医学》(25)

2007年《华南预防医学》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刊授)的通知(F0002)

刊授考试题(F0002)

《华南预防医学》稿约(F0003)

读者·作者·编者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28)

本刊投稿须知(42)

关于文献标识码和中国分类号的写法(44)

综述

LAMP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张如胜(综述)魏泉德(审校)(45)

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

广东省2004年城乡居民自报慢性病患病状况调查宋秀玲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徐浩锋聂少萍李海康(50)

佛山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宫艳华黄祖星陈抒豪廖华乐游建文(53)

黎平县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广东卫生防疫 杨科杨正培康中菊石秦璋(55)

2005年东莞市托幼儿童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析黄振宇朱建琼毛东波刘思渊(57)

汕头市护士锐器伤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张桂松欧汉宏黄小涛刘建生(59)

检验技术

生物组织中铂元素测定方法的改进谭炳炎郑琳冯翔(61)

卫生监督监测

湛江市赤坎区2006年饮用水水质分析符立龙(63)

南宁市城乡结合部食品卫生监测结果苏萍龙兮王孔前(65)

广州市寿司和刺身卫生状况调查黄愈玲梁骏林云万(67)

继续教育园地

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与疫情应急处理邓卓晖(69)

工作交流

2006年北京市昌平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李淑波徐志鑫宋亚平黄平耿昆张淑群庞武元(71)

将乐县某中学部分学生HBsAg携带状况分析温才金阮锡仪朱新萍(73)

广州市2003-2006年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淡武强张超(74)

广东卫生防疫 重庆市彭水县碘缺乏病监测分析苏勇黄坤(75)

2004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李海康聂少萍马文军徐浩锋许燕君李剑森(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