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

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教学管理;养成教育;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落实养成教育理念,发挥学校、教师、家庭教育的作用,将道德教育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小学生规范个人思想与行为,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落实。

一、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养成教育规划,积极明理

规范,是在小学教育环节落实养成教育的重要前提。落实养成性的训练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教师明确养成教育的目标,建立完整且科学的养成教育落实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教育工作者落实养成教育的基本指南,也是政策性的教育依据。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发,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个人生活与学习中关注个人仪表,做到自尊与自爱,在学校中遵规守纪,努力学习,做一位真诚友爱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礼貌待人等。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出发,教师要以学生的个人形象、个人行为、课堂纪律等多个角度入手提出规范且严格的要求,让小学生明确个人行为的制度约束,也通过制度的建立让小学生时刻有规可依。规划好小学生养成教育规划,有重点,有层次地实施小学生养成教育规划,才能促进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快速成长。在建立小学生养成教育规划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向小学生反复明理,通过反复说明道理,让小学生产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促进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只给小学生建立制度与守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理解为什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每一位小学生这样做,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善恶观念、是非观念,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开发出小学生自我养成的潜能,让小学生找到个人进步的动力,才能让每一位学生严于律已,促进学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分层实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计划,因材施教

讲究因材施教,是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成功的关键。对于不同年级与不同年龄的小学生,教师要建立不同的养成教育目标,设计差异化的养成教育内容,采取不尽相同的养成教育方法。只有养成教育的层次明晰,才能让每一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都能在养成教育中成长起来。第一,分层动员。宣传与动员是养成教育落实的开始,也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实践。学校可以在校内的醒目位置张贴像“轻声细语”、“文明礼让”、“爱护公物”、“尊敬师生”等提示语,让文明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这些提示语外,学校还可以利用鼓励语去引导年龄较低的小学生,像“捡纸一片纸屑,真不愧是一位环保小卫士”的语言能够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实践热情,促进小学生爱护卫生,保护环境。第二,分层训练。训练活动的实施,能够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礼仪,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重要教育模块。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活动。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从他们的个人形象入手,要求每一位小学生保持个人形象整洁,以示对他人的尊重。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要提出“见到长辈主动问好、行走过程中文明礼让、按时完成作业”等要求,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训练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学生的个人品德现状以及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入手实施分层教育。一些小学生的家长具有错误的教育观念,只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与引导。面对具有这样家庭教育背景的学生,教师要理解学生现有的不良行为,通过做家长工作转变其家庭环境,实施针对性的养成教育。一些小学生的家长工作太忙,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建议与引导。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在校内与校外给予小学生必要的帮助。

三、引导小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正确的习惯,做好榜样

利用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教师,是小学生成长路上的榜样,家长,更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模仿对象。发挥引导作用,才能促进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发挥其为人师表的作用,并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思想,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合作、配合,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教师要做好实践上的引导,将认知与行为结合在一起。让小学生认识到身边值得学习的人与事,从点滴小事做起,形成良好习惯。比如,在上课前,教师要坚持提前两分钟到教室,以此来为学生树立守时的好榜样。除了实践上的榜样,教师还能为教育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以身作则。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借助特殊的节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获得更加真实的感悟,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比如,在三月份,学校可以设计学雷锋月。在三月份期间,学校的物质环境要以“乐于助人”为主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天做一件雷锋之事,在生活中积极帮助他人。两个星期的坚持,可以促进好习惯的形成,一个月的熏陶,可以促进正确思想的形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才能让学生真正认可规范的行为。

四、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个人思想与行为习惯,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关注小学生个人习惯的养成,用良好的教育氛围以及创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认清个人发展的方向,使之成长为明理之人,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晓利.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龙小佳.小学生养成教育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2

养成教育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制定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信息多渠道、多极化的日夜变化,面对新的形式,学生的养成教育出现了新问题:多数家庭比较富裕,“舐犊之情”造成这些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随便花钱吃零食,挑吃挑穿闹父母,偷懒怕累不俭朴;计划生育的执行,使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保证学生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因此,造成这些孩子成人后不能适应工作的节奏,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乱撕乱丢的浪费现象严重,从而形成轻视劳动人民的坏思想;受西方意识形态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小学生以奢为荣、以侈为乐,比吃穿、比阔气的铺张浪费。加之广告、网络的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了当今学生的畸形消费。

面对养成教育的新问题,沿用过去的老思想、老办法已经难以解决传授知识和学生德育养成之间的实际矛盾冲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养成教育应根据小学教育和儿童特点,按照全面性、可行性、适用性、循序渐进性、差异性的原则,充分利用多种形势,教育学生做勤劳、孝顺、忍让等传统美德的人,又要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效益与竞争、开放与创新、民主与法制等观念的现代人。

一、养成教育是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蒙以养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的主要措施。孔子提出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述,对后代儿童教育发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朱熹的“古之教者有小学;有大学……小学是事……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的著名论断,一语道破了小学道德教育主要应培养具体的道德行为,大学的道德教育才揭示其道理。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上个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们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研究了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特征,认为小学儿童的完整品德是在学校中遵守明确的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他们强调,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儿童个性形成与品德发展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品德发展心理学》中指出,由于年龄所致,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比较肤浅,只知道“应该去做”,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具有外部调节向内心自觉发展的特点,“要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质时,我认为思品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有别于小学其它学科,具有“教养课”的性质,它既不像语文、数学那样具有明显的“知识”性,也不具有音体美劳那样的“技能”性,而是具有养成教育的引“行”性,或是道德认识的启蒙教材。

二、养成教育要确立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养成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

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然涉及到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首先是确立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目前我国对养成教育的内容以及分类还没有成功的经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作为确立养成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建立适合儿童特点的10种道德行为习惯,像爱国、守纪、待人、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助人、勤俭、刻苦奋发、团结友爱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诚实、虚心、正直、宽容、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围以内的,也是小学生力所能及的。为了使这些行为能有的放矢地得到落实,必须根据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有关的理论,探究寻找儿童行为习惯的最佳发展期,然后把上述行为习惯有效地匹配到不同学段中去。例如,品德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不同范畴的道德行为发展是有别的,在“对人”“对己”“对社会”三个方面,对己方面的道德发展较高,对社会方面的道德发展次之,最低的是对人方面的道德行为的发展。对此,在匹配过程中,低年级注重对己方面的行为习惯训练,中、高年级依次配加对社会、对他人的行为习惯内容。像助人、待人、团结友爱等习惯都具有一定的“对他人”的特点,故而匹配时应注重把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养成期放在高年级。其次是确立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标准,由于人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是先天的,而是习得而来的,故此在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行为标准或行为深度。一种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到何种程度才算达标?笔者认为,应分成三级水平:自发、自觉、自动化。自发是出自于个体的本能需要而产生的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是不稳定的。自觉是一种没有外在力量催促的中性行动,但它带有主观情感的色彩。自动化是一种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或者说是一种行为定势,达到了孔子所谓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在确立了行为习惯的三个层次之后,我们又尽力做到对同一行为根据学段不同和强化次数的不同分度要求。比如,对在车上见到老人后让座这一礼貌行为,低年极可以达到自发或自觉的程度,中高年级就应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老人上车后,用不着多想就会主动地给老人让座。

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3

关键词:养成教育;学生发展;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58-02

养成教育是指在儿童幼年和少年时期,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具体事情对他们的言语、行为、态度进行训练,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做人品质的活动。古人云:“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宜从小进行,一旦好的习惯养成后,它可以产生一种顽强而巨大的作用,让人受益终身。所以,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乃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以下五方面来谈谈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养成教育

课堂教学既是培养学生智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主渠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训练,并且在开学伊始,就要告诉学生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这样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如在上课时学生书本文具的摆放、书写姿势、坐立姿势等教师都要按统一的标准时时提醒学生,告诉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不玩游戏、不开小差、不和同学说小话,老师讲解及同学发言时,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要举手,得到老师许可才能发言,而且发言声音要响亮,能让全班同学都听得到等。这些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要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对坏习惯产生矫治和防御作用,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二、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强化养成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就是说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加强班级管理,于管理中实施养成教育。班级常规管理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与班级状况。比如:学生每天的到校情况、打扫清洁卫生情况、课堂纪律的表现、同学之间的交往等。这些似乎都是每天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日常小事”,但这些小事却恰恰能反映学生内在品质和养成习惯的外在表现。通过这些外在表现,教师就可以看出学生内在的行为习惯意识和态度。所以,教师应从这些小事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告诉学生准时到校,不缺课是热爱学习的表现。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课桌椅上乱写乱划乱贴是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行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脏物,见到地面有垃圾能主动捡起,废纸废物统一放进垃圾箱里是讲究卫生的表现。和同学交往时不骂人、不打架、不起侮辱性绰号,积极帮助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是对人有礼貌的表现。当然,具体的落实,我们可以依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制度。以便统一对学生的经常性管理,促进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

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

记得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小学生天动,喜欢游戏,喜欢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所以,教师就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培B良好习惯,活动形式有:队会、班会、竞赛、表演、展览、制作、参观、社会实践等。如:拔河比赛既能让学生锻炼体能,又能让学生感到集体协作的重要,

Grasping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Students' Development

LIU Hong-ying

(Lingui Guilin District Second Primary School,Guilin,Guangxi 541199,China)

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4

一、提高认识、明确要求

首先,在学校总的工作要求下,在各学期初把养成教育与贯彻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结合小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制定出本班工作计划。并且要把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列入首位。在开展养成教育的认识阶段,首先在班级中提高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学习学校制定的相应规章制定。如《校训》、《文明学生、文明班、三好学生评比标准》等。在实际行动中,注意学生晓之于理,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落实措施、加强训练

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是教书育人的基点。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从学生刚入学就应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德育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习惯是逐渐培养起来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在具体教育工作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允许他们反复,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1、加强文明用语的训练。

文明,是人们起码的道德习惯,更是人的一种崇高的思想修养。礼貌则是人民行为的一种优秀品质,文明礼貌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平的高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这方面,我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使用文明语言讲话,做到示范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坚持学习,不断进行训练,使他们在不同场合,能主动习惯使用文明语言。

2、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处于主动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差,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听课,练习时更是不能全神贯注。对于这种情况,我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讲道理,使他们知道上课时要注意听讲,学了知识长大做有用的人才,然后反复要求他们认真听讲,逐渐使全班所有学生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课是运用直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而剪一些图片或做教具,利用这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注意听讲了。

3、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集体生活中,同学们必须要做到相互谦让,团结互助,才能使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利用班会时间向同学们讲道理,学自己谈体会,逐步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卫生,做到勤洗头、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乱扔果皮等污物。要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劳动卫生活动,在班级里要认真当好值日生。

三、配合施教,养成习惯

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5

【关 键 词】 良好;习惯;养成;策略

一、精选内容,突出养成教育的重点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多,要对所有的良好习惯进行养成教育显然不可能也不现实。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贪多求全,要有计划、分学段、有重点地实施,保持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循序渐进,让好习惯一个个地养成。为此,学校应当组织行政领导和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深入调研,结合学校实际特点和具体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精选内容,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要紧紧围绕《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内容精选,突出重点。要对传统的养成教育内容大胆扬弃,加入时代元素,体现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新要求。要摒弃远离学生实际、违背儿童天性的“高、大、全”要求,增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

为了更好地精选内容,突出重点,提高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性、连续性和好操作性,学校可以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力量,精选内容,分年级、分内容、有层次地制定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作为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和培养。

二、深化课改,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如语数学科要重点开展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要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相关单元的主题内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班队课应积极探索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新课型、新模式。其他学科教育也要依据各自特点,设立养成教育目标,开展有富有学科特色的养成研究和探索。

三、强化训练,发挥活动的载体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有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百炼才能成钢。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在强制性的训练下才能得以养成,也就是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为了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对学生反复进行行为的训练。

因此,要求学校行政教师要勤于督促,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对于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时,要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以及反复督促、绝不放松的态势,即使遇到学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也不放弃、不气馁,孜孜不倦的、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此,学校应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特别注重在活动中培育其良好习惯。

四、课题实施,探索养成教育的路径及模式

通过课题化的形式实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可以避免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养成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养成教育系列化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如为了探索养成教育的路径和模式,我们片区的教研共同体学校共同制定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课题方案,并成功申报为市级课题。在总课题的基础上,共同体又拟定了十多个分课题和子课题,分解安排到各个共同体成员校认领研究,各成员校再把认领的子课题分解布置到各个老师和班主任,组织开展研究。各学校和教师紧紧围绕课题设定的目标,扎实开展研究工作,共同探索养成教育的路径及模式,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从一开始就迈上正规化和科学化轨道。通过共同体各成员校的共同研究,并经常开展研讨和交流,可以真正实现学校和教师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探索一条具有共同体教研特色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五、优化环境,营造养成教育的氛围

优美环境能够教育人,优良文化能够熏陶人。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来创设各种育人氛围,让学生在优美化的环境中和立体化的文化中耳濡目染,接触体验,逐渐达到育人的目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要创设优美化的校园育人环境

环境能够改变人,优美化的校园环境能够教育人。育人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教育效果才能达到最好。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加大投入,努力创设优美、洁净、有品味的校园环境。如校园路面干净、整洁,学生就容易养成不随地吐痰、扔纸屑的习惯,教室楼道墙面洁白,学生就会养成不随便涂画的习惯。校园绿地、花圃美丽,学生就会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以校为家,做学校的主人,要通过开展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爱护、呵护校园环境。在优美化的校园环境中体会到爱护校园环境是自己义务,也是责任,自己是学校管理者也是践行者,让学生在环境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养成爱环境、爱卫生、爱公物的好习惯。

(二)要创设立体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使小学生良好习惯能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潜移物化的熏陶与提升。

校园文化要突出立体化熏陶,要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形式营造立体化的养成教育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来熏陶学生。

如在校园围墙、楼道、走廊等墙面的布置,内容要丰富多元。既要有反映校园精神的校训、校风、学风,校歌、校标,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等,也要有反映学生行为习惯的小学生守则、规范、名人名言等,还要有反映传统文化的经典诗词、三字经、弟子规等。可以利用校门口的电子屏幕,每月打出一条本月应养成的习惯,让学生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可以每周打出一条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阅读、自悟;可以每月定期出版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校黑板报,让学生观看、学习;可以在红领巾广播中播报关于养成教育的故事,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等等。通过立体化的校园文化营造,形成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

六、家校合作,提高养成教育的合力作用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要积极探索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只有家校联手、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养成教育的成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家校合作:

1. 让家长提高认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校互动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家庭养成教育宣传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情感,推广家庭养成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的育儿水平。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使学校的养成教育通过家长可以更有效地得到落实和显现。

2. 让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协调一致。让学生把家庭教育的好习惯带到学校,同时让学生把学校教育的好习惯带回家,寻求家长的支持、见证、督促与强化,实现家校教育的协调一致,达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让家长养成良好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生良好习惯模仿的直接榜样。通过要求和倡导,营造家庭养成教育的好环境,以家长的正能量催生孩子的好习惯,以家长的好习惯影响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学校开展养成教育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要我们共同体学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开展探索和实践,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 小学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小学生日常养成教育范文6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公民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增强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自觉性,有力推动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孩子们的人生幸福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根本任务】

1、通过更多地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让少先队员从小就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让少先队员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让少先队员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3、开展生命教育,让孩子们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孩子们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孩子们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正确人生观。

【工作目标】

1、落实、加强学校日常工作检查、评比,及时总结、表彰,对学生的日常工作进行全面的导向。

2、以队干为龙头,以星级班级为载体,注重少先队大队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一支“服务、民主、自主、创新”的队干队伍。

3、搞好每月的主题活动,注重体验教育,把活动真真实实地做到孩子们心里,给孩子们积极的思想教育和人生影响。

4、开展“养成教育”,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孩子们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从细处入手,小事做起,加强少先队员道德质量及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1、继续深化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先导,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宣传阵地,通过队报、宣传栏、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产生民族自豪感。

2、继续抓好少先队员的习惯养成教育。引导队员从细处入手,以小事做起,不断规范和完善自身的行为:

⑴、本学期训练的重点仍是学生的书写习惯。一是写字姿势,一是写字品质。

⑵、从摆放课本做课前准备入手,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⑶、从课间纪律入手,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文明礼貌日常用语的使用,坚持说普通话,每日进校学会主动问好;在教学楼内懂得右行礼让;课间不追逐打闹;

⑷、从衣着入手,抓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爱清洁,讲卫生,要求学生每日做到:衣着整洁大方,每人必须佩带红领巾(夏季只有大型活动才佩戴)和校牌等。

⑸、从管理卫生包干区入手,抓劳动习惯的养成。每天放学后,要求队员打扫干净自己的教室和包干区,不把废纸随便带出教室,并在校园内做到“随手弯腰拣废纸”。

⑹、从每天集体体育锻炼入手,做好两操,引导队员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每天的就餐纪律入手,引导学生养成爱惜粮食及有序就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