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概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的概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的概况

数字经济的概况范文1

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 发展历程 发展效果 驱动因素

日本是亚洲文化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在全球各国播放的超过60%的动漫作品都来自日本,在西欧更是达到80%,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调查,目前,日本文化产业出口额达7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0亿元,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国民总产值增长速度。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外关于文化产业介绍和研究的文章和资料也在明显增加,但其中系统研究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驱动因素的内容却不多。本文在以往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日本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一、理论研究概述

学界对日本文化产业的研究,多侧重对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和发展特点的研究,系统研究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发展效果和驱动因素的不多。例如:唐任伍、赵莉(2004)从文化艺术业、信息传播、体育与健身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其政策优势;根据中村伊知哉(2006)的研究,日本学界将国际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分为三类,分别以美国、法国和韩国为代表,而日本的发展模式属于中间型,在领域选择和政策方向上尚不够明确;张胜冰等(2006)主要论述了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以其内容产业的特点为典型进行分析和探讨;韩骏伟、胡晓明(2009)则着重从日本的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等制度层面解读日本的文化产业,强调了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在促进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以上研究,多侧重对日本文化产业现状、特点及发展政策的研究,鲜有涉及对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及驱动因素的分析。日本作为文化产业强国,深入、系统地研究其发展及驱动因素,不仅可以填补对日本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空白,具有理论创新价值,而且对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现代日本的发展战略,依循着“军事立国―经济立国―文化立国”的沿革脉络。目前,正处于 “文化立国”战略阶段,明确文化及知识产权在产业振兴中位置,以文化和创意为关键词,改造产业结构、推动都市再生。日本的文化产业又称为内容产业,从最初的萌芽阶段,经历了过渡、成熟和再发展,伴随着经济增长形成了持续的发展动力,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周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日本文化产业进入再发展阶段。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增长周期,日本文化产业在经历成熟期后,不是落入衰退期,而是迎来了新的战略提升,形成了再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日本文化产业进入再发展阶段。在数字技术和全球网络的推动下,日本兴起了电脑热、手机热和信息技术热,移动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内容产业进入数字化时代。90年代后期,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开始考虑新的经济增长途径,在继续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同时,把战略重点转向扶持、振兴文化产业,1996年7月,日本文化厅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正式确立“文化立国”战略,通过知识产权内容产品的创造,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升国家形象,打造国家软实力。日本文化产业凭借其强力的发展支持了新经济的复苏。

近年来,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健康、平衡、快速的发展势头,2010年日本内容产业的产值约为中国的两倍,约为韩国的四倍。即便在2003年至2007年日本经济的低迷期,2009年全球经济的低迷期,日本文化产业仍然保持着稳定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日本文化产业即内容产业主要是指电影、广播、音乐、书籍、艺术、动漫、游戏等与文化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近年来,日本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即便在其经济低迷时期也表现出稳定增长态势,从2003年至2007年日本文化产业的影片、音乐、游戏、书刊报纸等的总收入情况,分别为132190亿日元、13525亿日元、138320亿日元、13818亿日元,在平稳中保持稳定增长。2004年-2007年的年增长率则分别为2.30%、2.30%、0.30%、0.30%,虽然2006年之后年增长率幅度变小,但仍然保持增长势头。

(二)产值位居世界前列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各主要国家文化产业产值情况,如表1所示,美国雄踞榜首,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日本文化产业中各主要产业的产值情况为:电影产业达11061百万美元,广播产业为25834百万美元,音乐产业约5658百万美元,游戏产业为7366百万美元,总计为49919百元美元。而中国文化产业中各产业产值情况及相对于日本同类的比值分别为:电影产业约1206百万美元,为日本同类产值的10.9%;广播产业约13062百万美元,为日本同类产值的50.6%;音乐产业约153百万美元,为日本同类产值的2.7%;游戏产业为4520百万美元,为日本同类产值的61.4%。虽然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相对于同属亚洲国家的日本,仍有不小的差距。

表1 2009年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2011年三菱UFJ调查与指导,《日本促进内容产业的海外进展的基础调查》;统计方法:宽口径统计。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软实力的提升,并非特指一种产业的成长,而是更侧重软实力对产业整体的海外发展与吸引海外顾客的推动作用。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时尚、创意、设计、食文化、动漫文化等将日本生活模式的魅力渗透在方方面面,加深消费者对日本的良好印象,由此带动了家电、汽车、日用品、化妆品等所有消费产品的外需。

三、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日本文化产业的成绩有目共睹,中日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差距也是客观存在,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学习日本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必须探寻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所谓驱动因素是指影响组织和系统向着某个既定目标靠拢的力量因素,本文认为日本文化产业的驱动因素主要包含了引导其发展的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市场因素、科技人才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

(一)政治法律因素

日本特别重视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内容产业的发展,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一是基础面,政策法律中的基本措施,旨在夯实内容产业发展的基础;二是发展面,政策法律中振兴内容产业的必要措施,旨在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日本文化产业及其发展战略是国家知识财产战略有机的内在组成部分,日本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际战略,是基于对知识财产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战略性地位的自觉认识。不管人们对文化产业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但是,对知识产权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却是一致的。日本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律,很好地平衡了基础与发展间的关系,基础与发展并重,并使之相互促进,富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2002年以来看,日本文化产业政策、法律沿革如表2所示。

表2 2002-2011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及战略沿革

(二)经济市场因素

近年来,日本经济的发展,为日本文化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另外,在日本文化产业国内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日本经济产业省对各潜在市场的规模和竞争优势进行细分,分析了日本在各个国家(地区)具有的潜力,重点部署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市场开拓,这也是成就日本文化产业的重要因素。第一,在时尚方面,主要开拓中国市场;在媒体创意方面,主要开拓西欧及美国市场;在食文化方面,主要开拓西欧、韩国和美国市场。再者,日本对文化产业实行科学的融资体系,除了增加政府预算,还结合民间的力量,设立“艺术文化振兴基金”,资助各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科技人才因素

日本内容产业积极运用先进科技,数字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内容产业在数字技术和全球网络的推动下,较早地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源泉在于人才的独创性和创新力,而优秀的创造者是从扎实的培育和高度竞争及异文化交流中诞生的,日本政府对此一直积极支持。一是,建立日本海外留学和研修制度;二是,打造接受海外高级人才的环境;三是,注重国内创意人才的培养,例如,日本2011年启动的COOL JAPAN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国内相关产业人才的战略计划,并在2011年拨出预算11.5亿日元用于培养人才。

(四)社会人文因素

首先,日本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产业作品本身的娱乐性和故事性,饱含民族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如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将多样的故事引入漫画,把朴实真诚的情感融入动漫作品,这种动漫文化使得日本的动漫作品达到老少皆宜的市场效果。其次,日本政府积极在海外普及日语,推广日本文化,也为其作品的市场渗透奠定了文化基础。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2006年的调查显示,世界各国学习日语的人数:韩国在91万以上,中国在66万以上,澳大利亚在36万以上,美国在11万以上。日语在中国,是仅次于英语,人气排名第二的外语。日本政府还积极在推广日语的同时,还积极宣传日本文化,例如,2010年日本接受了印度政府的邀请,支援印度设立设计奖,那么印度当地设定优秀设计奖的过程中,自然会渗透日本文化标准。

参考文献:

[1]沈强.日韩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2010.12

[2]日本财团法人数字内容产业协会.日中韩内容市场统计数据.[M].2012

[3]山口广文.内容产业振兴的政策动向与课题.[J].2008(5)

[4]贾旭东.日本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R].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9

[5]日本财团法人数字内容产业协会.数字内容产业白皮书.[M].2011

数字经济的概况范文2

【关键词】城镇地籍测量;数字化测图;分析及应用

[Abstract] the social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other industries to flourish, be just unfolding.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iece wa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a large number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the rise of Cultural Park and so on, are larg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urban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o put forward higher demands. Cadastral survey technology is a special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land archives theor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sciplines, in order to develop more efficient, better land and application, make more accurate, cadastral survey more reference value is a very critical step. Cadastral survey process, will involve the disc data, and the calculation is very complex. The traditional computer technology constantly upgrading, breakthrough and leap, the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reference and measurement of cadastral has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 cadastral survey; digital mapp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我国非常重视城镇之间的土地利用率和开发这里的土地资源。在2010年的时候,针对南昌市东湖区国土局委托对附属于清贤县的2个镇子进行了1:500的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所覆盖的范围大约等于4平方千米[1]。在清贤县地籍测量过程中,经过了数个月的土地宗地权的调查和确认,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整理,完成了这一块区域的地籍调查和地籍的测绘任务,并建立了该镇的地籍档案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本文将有机结合该地籍测量工程,将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于各大城镇的地籍测量中进行探讨和分析。

1.该镇的测区概况

德安镇位于清贤县西南方向,属于东湖区。104国道横穿该镇,在它的西侧还有210国道,周围的环境与大型建筑包括火车站和汽车站,促成了该镇及其便利的交通,有利于该镇经济发展和建设。在方圆4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大致属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而开阔,周围的平均高度在30米左右。该测区内部的用地功能分布布局极为广泛,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行政事业用地等,功能多种多样。大街小巷充斥着整个镇子,显得稠而密,通透性不强。整个概况导致了地籍测量的难度。

进行地籍测量遵循的原则和必要的设备

地籍测量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应用于土地的资源与利用和管理,国家在这方面的介入是每一个施工者需要去遵循的。国家严格规范土地的开发与应用,有利于规范和正确使用土地。每一个测量者在进行地籍测量的时候要把国家已经颁布的相关规程和条例牢记于心,仔细参透和严格执行。地籍测量一定要遵循国家颁发的相关规程,他们的的主要原则基本上有五条,他们分别是《地籍测绘规程》、《地籍图图式》、《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城市测量规划》。

在地籍测量施工过程经常会用到的设备有:接收机、随机数据处理软件。地籍测量工作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爱好,进行选择什么样牌子或是哪个国家出产的品牌。当然不能太奢侈也不能太简单,太奢侈会造成工作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而如果太简单又会严重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经销商家和公司、出产厂家也需要经过仔细的确认,必须要保证质量 。接收机一般有:GPS--SX1 GPS,随机数据处理软件有:Trimble 5700 RTK基准站双频接收机,Trimble 5700 RTK 流动站双频接收机3台,索佳全站仪2台,Topcon全站仪3台,RDCIS软件一套;笔记本电脑和南方测图软件及其他的相关通讯设备。在进行地籍测量之前对其性能和精度都进行了检测,符合标准。

地籍测量的工作流程和实施

3.1工作流程

正确而科学的地籍测量流程是进行数字化测量的关键,全面参考相关的测区给出的资料、国家规程和条例进行设计和制定工作流程。数字化具体流程是:首先整理和分析出测量地区的精确资料;第二测量与设计首级图根控制点和首级控制点;第三,进行实地野外数据采集;第四: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第五:把数据进行数字化转化,构建图像编辑思路然后成形。最后,将编辑出来的图型进行整理和保存。

4.地籍测量的具体方法与流程

在地籍测量的时候会采用到的步骤是:第一进行控制测量;第二进行碎部亦即界址点坐标的测量;第三进行其他方法测量界址点和碎部点;第四进行数字地籍图和编辑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控制测量采用的是GPS全球定位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在测区约4平方千米的测区中定位设置15个控制点,还要设置平均设置20个E级点,平均每平方千米5个。它的控制点的选择一般要在高层建筑物体上面或主干道路边 ,方便动态GPS的有效利用。另外,它的角度点位与周围垂直超过15度的上空必要保证无任何其他障碍物。对碎部的测量一般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它最关键的部分一定要绘制在草图上,采用较大比例进行绘图,这样才能将所有周围的环境、结构、功能分布进行清晰的呈现。测区内的界址进行全面而整体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界址点处于开阔的平地或在房角或墙角处,像这种类型的需要用RTK进行测量,而且这种类型的界址点占了大多数,达到70%左右;第二种类型是在建筑物体征比较高大约在10米左右且很难接触到其最高的地方或比较有隐蔽性的地方,设置图根点,进行测量,它占了25%左右。最后一种是隐藏得难以让人发现的死角,只能通过其他的点和线之间的关系来设定位置,它所占的比例是5%。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应用动态GPS跟全站仪都不能观测到某些界址点的实际测图,那么就要采用RDCIS也叫瑞德地籍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测量。对于内野数据的处理,在白天外业数据采集之后,晚上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准确处理。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相关软件把数据下载下来到计算机,编辑数据以*.dat的格式保存[3]。

5.结束语

地籍测量是一个大工程,其过程中数据盘大,计算繁琐而导致工程量时间和花费大大提高。但自从采用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对地形和地籍图测绘,很大程度上缩短为了工程的施工时间和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尤其是在极其恶劣的天气和自然环境作用下 ,它仅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个地籍测量工程。本次的数字地籍测量工作希望能为相关的施工人员和以后的研发动态提供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 尹鹏程.地籍调查与基础测绘一体化管理模式[J].测绘科学.2011(01)

数字经济的概况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虚拟现实电子地图

一、前言

油气集输公司轻烃回收装置投产运行以来,随着生产发展变化,进行了多次改造或扩建,地下管线多层交叉不清;同时原来从国外引进的工程设计图纸均属传统纸质蓝图形式,绘制体例与国内不同,查阅困难;公司站内天然气集输系统缺少整体资料,给生产管理、操作运行带来许多不便。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所以建立“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

二、研究开发内容

1.数字化系统的技术方案

(1)总体思路

在计算机网络允许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工程的构建,最终完成整体的轻烃工程数字体系。数字化框架平台的构建主要有以下过程:

①数字化输入。把零散的数据,收集、辨别、归纳、整理、输入计算机。

②信息化处理。在计算机网络上,使用各种技术软件进行处理。

③形象再现。在计算机网络上,重现整体轻烃工程,达到智能互动化。

④组织决策。在轻烃工程数字化体系构建过程中,油气集输公司的各个部门、先后多次浏览、讨论、修改、审议,集中更多智慧。因此,数字化系为各级领导采纳,为不同层次管理人员掌握使用,受基层班组操作工人欢迎。

(2)技术原理

①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框架平台的构建,使数字系统的制作深度能够满足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达到实用可靠、操作方便、结构清晰;

②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技术支撑体系的评选,筛选合理、可行的应用软件,采纳适用、经济、方便的软件;

③三维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所建立的数字模型,达到漫游形象逼真、技术属性的数据完整准确、触摸物体的查询、测试、量取等功能齐全,操作方便;

④完善数据库选型方法,数据资源结构繁简合理,资料完整配套,数据齐全准确,数据的范围全面、类别层次分明清晰、格式统一。

(3)支撑体系

根据数据达到的可视化详细程度分为四个层次:

①视频图像。采用多媒体数据(音频、视频)方式,描述数字轻烃工程的概要。

②平面设计。利用平面设计的原理,形象地、具有立体感地表现出轻烃工程的厂区全貌,以及各个作业区的整体概况。重点表达数字工程的“面”。

③动画演示。采用动画演示方式,表现出流体的运动过程,并显示流体在各个流程阶段的主要参数。将声音、文字、图片及动画等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

④虚拟现实。本系统运用虚拟现象(VR)技术现实地形环境仿真,其基本功能有:矢量地图数据获取,三维地形建模,三维地景生成,立体显示与立体观察,目标叠加与查询等。可用于多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构,地形勘察,重大工程模拟等。

(4)主要内容

总体介绍:简述油气集输公司及其轻烃回收厂的概况。

①技术专题片。以生产现场实况录像为主,配套以油气集输公司的相关技术文件,以及技术管理会议等活动纪实镜头组成视频画面。

②流程系统。采用动画形式将油气集输公司站内天然气集输的各个流程系统,分别描述,并显示主要技术参数。

③平面区域系统。采用动画形式,分别介绍了油气集输公司所属主要石油和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管线的概况,同时利用立体效果图形式表现出油气集输公司厂区内各个部分。

④3D虚拟演示系统。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实时三维空间表现能力,采用人机交互式操作环境,达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把油气集输公司站内天然气集输系统形象化地展示在屏幕上。

⑤电子数据库系统。应用电子版方式存储油气集输公司及其轻烃厂的相关文件。

⑥SCADA系统。预留备用接口可以链接外部即监测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SCADA),与站内的自动控制实时管理系统并网,使自动控制管理更全面、方便。

三、实施效果及达到的技术指标

1.技术特点

(1)提高效率,优化方案。为油气集输公司及其轻烃厂、油气管道各个部门的电子应用系统提供了基础性数据共享,加强了交换、协同作业服务。

(2)迅速及时,实时可靠。能够及时存入运行、管理、维修等工程技术动态,通过技术服务平台,由控制中心操作,提高油气集输系统管理水平。

(3)形象逼真。数字化影象不同于照相,制作模型需要简化、概括,在允许推理或想象过程中,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模型形象的神似或形似。

(4)人性化软件界面。实现人机之间交互性,互相充分交换信息。

(5)操作简便、灵活。系统软件运行于Windows环境下,具有直观、简便、友好的用户界面,应用人员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可以轻松掌握使用。

(6)互动操作。数字化工程,在真实、可视三维环境下展示到用户面前,通过交互方式查询和操作,犹如在真实三维世界中,充分体现空间特征。

2.先进水平

数字化系统应用阶段目标的创新性,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本项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研究,从整体来说,是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完全创新,主要研究目标是在工程建设完成以后,将数字化成果推广到天然气集输系统的管理、运营、维护阶段。

(1)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的框架平台结构清晰,繁简合理;

(2)站内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的三维视图形象逼真,属性完整;

(3)数字化系统的电子数据库存完整准确,层次分明;

(4)地下管道探测方法先进――探测结果,可靠实用。

3.技术指标

3D虚拟现实技术平台,于2000年开发完成,并形成商品化。经测试,3D系统的性能,各项技术和效益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小区建设领域,并正逐步向其它领域拓展,如园林设计、电力设计系统、油田地面与地下工程、天然气地下管网等。 目前3D系统的产品线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由当初时的单一产品3D虚拟现实内容创作系统,发展成为多个系列的产品。

埋地管道的测试精度高:

埋地管道走向、方位的定位精度:深度地5%;

地下管道探测距离精度:管线3米±5%;探头7.5米±5%;

探测地下管道的测深范围:≤5m;

探测地下管道外防腐破损点的位置偏差:≤10cm;

检测地下管线外防腐层漏蚀点位置计量距离精度:≤测试距离的0.1%;

防腐层破损点捡漏精度:≥0.25mm2。

4.推广应用

现在轻烃数字工程系统已经在辽河油气集输公司及其轻烃回收厂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以一种低成本的易于实现、形象、可靠、便于操作的数字工程成果,向油气集输公司所辖其他站场推广,推向辽河油田其他工程,推向全国兄弟油田,可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轻烃数字工程系统在油气集输公司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用于站内集输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

数字化系统提供了已建工程的全部技术成果数据,及管理、资源、设备等信息。在总体规划时,打开画面,查询设施各类资源数据,能够方便地进行规划构思。

(2)用于集输工程的改扩建方案设计

改建、扩建设计方案修正:虚拟现实系统应用于编制设计方案,可以很轻松地随意进行修改,改变建筑高度,改变绿化密度,改变外立面的颜色,显著加快方案设计的速度和质量。

改建、扩建设计方案审查:由于虚拟现实打破了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得各个部门能够通过统一的仿真环境进行交流,能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和技术思路,能够领会各方面的意见,达成共识,妥善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用于维修施工管理

数字化系统平台对于施工管理,不仅能完成记录维修施工过程信息的数据库,还能够规范数据格式与准确性,使各单位、各部门能够共享信息数据的网络平台。

(4)应用于采购管理

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获取相关属性资料数据,提出设备器材的规格、性能、以及生产厂家,很方便地编制采购计划,搜寻供应商,生产资质,合格证,厂家对比,采购统计等等。

(5)应用于操作运行

在链接了站内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SCADA)之后,能够实现油气集输全自动控制。实现整个油气集输数字化系统的监测监控,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作和优化控制。

(6)应用于经营管理

优化运行:是在系统装置的各种内外部条件给定的前提下,通过机泵设备运行方案的调整,通过生产塔工艺参数的合理调配,使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最佳,实现节能降耗。

生产运营管理系统: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分析,对客户关系、市场营销、生产调度等进行管理。

(7)应用于故障维修

配套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装置系统风险进行管理,指导系统编制维修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当风险指数达到警戒线时,自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尽可能地降低装置事故发生率。

(8)用于宣传报道

虚拟现实系统所产生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不但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还能随时获取项目的数据资料,而且更可以导出视频文件用来制作多媒体宣传资料,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宣传展示效果。

(9)应用于教育培训

数字化系统具有形象现实的3D全景、图形、图像化、数据表格等生动特点。非常便利于非专业人员和岗位工人识别,能够形成一个基于数据库的3D全景多媒体场景,是一套理想的专题汇报系统和技术培训系统。

四、结论与展望

数字经济的概况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 A

1.新媒体艺术的内涵与特性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的新主流之一,占据各种艺术展览的重要地位,也是中外艺术院校的新方向,在新媒体艺术以探寻技术如何更好地为人服务为目标的时候,它以不同于传统艺术的交互性等艺术特征,使艺术走向了新时代。如果说,现代和后现代的艺术已与我们存在距离,那么,新媒体艺术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形式。

何为新媒体艺术,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明确概念,普遍认为新媒体艺术就是先进的技术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来传达艺术观念的方式,网络传播较为广泛的定义是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包括光盘、网络艺术、数字录像艺术、网络广播等等艺术作品。给新媒体艺术一个明确的定义是研究的基础,笔者认为新媒体艺术就是利用现代媒体中的电影、电视、录像、电脑、网络等设备和远程通讯、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作为艺术创作材料,表达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观念,追求在场效应和艺术互动接受的艺术特点,运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艺术探索的一个总称。新媒体艺术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在技术的不断更新中,新媒体艺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新媒体艺术的类型、新媒体艺术家群体都将不断地增加和更新变换。

我国目前正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与知识创新等工作,其中就包括新媒体艺术产业,它已经被列入我国“十五”期间国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发展领域。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从广告、动漫、电影、出版,服装设计,到产品设计的创意产业都离不开新媒体艺术的功用,新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预言,技术创新将取代资本和劳动力成为新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新媒体艺术以其与技术和创新的紧密联系,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在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以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目标中,新媒体艺术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探索途径。

2.文化创意的概况

2.1文化创意的含义

文化创意指的是依靠人的智慧、技能等,在高科技下,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又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从而产生高附加值产品,而且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创造财务的潜力。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文化产品、服务。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基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且国家支持文化创新。

2.2文化创意的特点

(1)文化创意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且依靠的是人的想象力和灵感。(2)文化创意是具有高知识性的,主要是以文化和创意理念为主,是特定行业中知识和智慧以及灵感的集中体现。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传播技术。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和高科技技术相结合。(3)文化创意产业中,高附加值的特征十分明显,对比普通产品和服务,它的附加值明显高出许多。

3.新媒体时代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

3.1提高文化产业价值

与传统文化产业相比,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意更加重视,因为新媒体时代下的自由、复制、开放等特点,提高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对以往文化产业成本高、风险大的缺点也有所抑制。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双重保护下,提高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共有二十七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更多。目前我国在进行文化遗产管理时,发现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十分严重,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难保留,因此,对文化遗产管理时要利用科学技术。让文化遗产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保存和保护。新媒体时代下对这类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因为新媒体时代下,出现了虚拟现实功能和数字化保存方式,这两种方式对保护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对文化的流传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对于新媒体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商品,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主要是依赖创造文化的作者的名气和才气,而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商业价值则是转向了技术所带来的高附加值,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体验文化创意产业从而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含金量也有所提高。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创业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所以,新媒体技术和文化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内容。

3.2新媒体艺术是文化创业产业实行体验经济的基础

所谓体验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势,也就是将企业的服务作为平台,商品是道具,中心则是消费者,然后创造出让消费者值得回忆的行为。众人皆知服务是无形的,而商品是有形的,创造出来的体验对于消费者来说都会有印象。和往常不一样的是,对消费者来说,以体验为主,商品和服务为辅,是人通过身体、感情等的参与而得到的,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体验感受。新媒体时代下的体验是通过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来让消费者与产品进行互动。比如在四维影院中,就是借助声音、光纤、设备等创建出一个与真实环境差不多的虚拟世界。

4.创意产业发展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对策

4.1建立新媒体相关专业

从近10年的经验来看,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受到原有教育培训机制的制约,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需要,就目前我国的教学体系来说,基础课程较强,其理论知识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国外大学,但在实践及技术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缺。目前需要建立完整的创意产业教育体系,创造新的培育机制,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的健康高速发展。全国拥有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截止2011年有129所,其中以设计艺术学专业为最多,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点有60个,与其他专业相比,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4.2设置新媒体方向课程

随着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出现和发展,西方院校在不断进行相应的改革,例如,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学、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理工大学都以面向不同层次的创意产业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实践中,应对创意产业发展最及时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与创意产业相关的新专业、新学科和新方向。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在院校中进行全新的课程设置,并且确立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出适应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率先在全国建立新媒体系,2003年至2010年全国部分院校和理工科院校的艺术系也纷纷建立新媒体艺术专业。需要引起关注的是,目前一些院校的新媒体系实际上是培养计算机艺术的应用型人才,跟动画或者影视专业的方向非常雷同。

4.3立足全球化发展,加快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产业链升级

首先,政府应完善投融资、财税、基金等关系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数字媒体艺术产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融入全球化中,让我国的数字艺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接受激烈的竞争洗礼,以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其次,加快发展核心产业链环节。加快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积极开拓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核心环节;树立品牌意识,寻找全球产业链的合理嵌入点,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实现功能升级与产业链升级。最后还要加大衍生品的开发力度,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单一盈利模式,积极拓展产业链,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产业链优化,由低端向高端转型。

4.4充分解读中国特有的文化,寻找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契合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切艺术的根基,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来说,只有在充分解读中国特有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国数字媒体艺术才会有丰厚的根基,人文底蕴才能得到彰显。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数字媒体艺术的大趋势中去。

参考文献:

[1]陈思润,郭婧娜.关于新媒体产业发展中本土化与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5:165-166.

[2]丛婧.基于数字媒体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下的后影像时代新媒体艺术探索[J].艺术科技,2014,10:49.

[3]周世明.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联系[J].大众文艺,2014,19:210.

收稿日期:

数字经济的概况范文5

(全州县图书馆,广西 全州 541500)

【摘 要】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图书管理方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全州县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概况及其缺陷分析,提出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最后为全州县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管理

0 引言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要求逐渐提高,基层图书馆在经济文化服务中的角色日益突出。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基层文化的公共服务机构,是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提高公众素质的重要基地。在网络覆盖和信息理念极度扩张的形势下,加强县级等基层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是社会所趋、民生所求。但目前,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由于受到太多历史因素或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发展信息化过程中存在太多遗留问题和现实困难,信息观念不强、馆藏资源匾乏、硬件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更新缓慢,馆员结构失调等,图书馆事业的落后制约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办公自动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更是相差甚远,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快地方性尤其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对推进基层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广西省全州县县级公共图书馆信息化

1.1 概况

全州县图书馆于1956年4月1日成立,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馆内设有,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采编室、借书处、地方文献室等多个服务窗口。目前在编人员8人,具有大专学历5人,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4人。每周开馆60小时以上,馆内藏书有17万余册。2005年建成全州县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2010年建成全州县共享工程支中心,同时进行了馆藏数据库建设,并同时开放电子阅览室。随着共享工程支中心的成立,更加方便广大读者和群众上网查询信息资源,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能力,传播了先进文化。同时,全州图书馆还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qztsg.cn/ ,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途径与反馈方式。

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全州县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存在如下几点不足:

1)数字图书馆的建构力度不够。全州图书馆虽然建立了网站主页,但是对图书信息的管理还不到位,难以实现图书的网上预览、网上查询、网上借书等功能,数据库建设严重滞后,所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内容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行传输和通过卫星下载的,自建数据库太少。再就是信息量太少,共享缺乏特色,很多都没有书目检索数据库,更没有对网络资源的分类整合,而本地特色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2)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够。全州图书馆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因为经费的不足和信息人才的缺乏,导致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够。虽然可以通过电脑进行书籍的查询,但是没能构建有效的图书馆信息技术架构、图书馆数据库、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1.2 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将信息化引入图书馆,加强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仅对整个图书馆事业意义重大,而且将对全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2.1 助推本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谐的文化氛围,能够为图书馆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近些年,图书馆作为信息文化的中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服务已无法满足本地不断增长的智力需求和文化需求,信息化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必然选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本地政府、民众、企业的信息需求已成为各级图书馆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强大动力,县级图书馆只有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才能对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地影响。

1.2.2 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加快信息资源共享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当地的公共文化娱乐中心。全州县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对保存当地特色文化遗产,向民众传播文化知识,加快实现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是对县级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与规划指南,是推动图书馆事业繁荣的不竭动力,尤其在开展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合作与交流、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着积极地、不可替代的作用。

1.2.3 加强信息人才培养,提升城市整体实力

信息人才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是具有信息发展理念与信息技术的一类特殊人才,是进行信息化建设最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共图书馆是吸纳各类信息资源的宝库,肩负着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存储信息资源、传播信息技能、提高国民信息素养与培养信息化人才等迫切任务。作为县级公共图书馆,更应该积极的融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发挥地方资源特色,为当地培养源源不断的信息化人才,提高当地民众的信息素养,推动当地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2 全州县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建议

2.1 增加投入,改善“硬环境”和“软环境”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只有政府的高度支持和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才能得到稳步发展, 图书馆领导应该多角度的筹集资金,加大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投入,然后通过统筹兼顾等途径保证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是肩负着文化传播的使者,应努力学习现代化的信息知识,对读者进行网络知识的辅导与文献信息检索方面的指导,积极营造图书馆浓厚的文化氛围。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重视与支持,地区间的差别、经济实力的差距,不应成为阻碍文化发展的借口。国家也应从图书馆行业立法着手,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的资金倾斜,为当地图书文化事业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带动当地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2.2 着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全州县图书馆在网络建设方面存在很多不足,除了缺少局域办公网之外,大部分也没有建立对外服务网站,现有的网站在服务质量上还存在不少的缺陷,只是提供了图书馆的基本信息,没能做到与读者有效的沟通,进行双方面的互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硬件改造、软件配备、数据库建设、人员培训、网站建设等众多方面。电子资源建设和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核心,这就需要图书馆吸取更多的电子资源,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图书馆应该充分的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帮助读者根据需要资源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获取途径,方便读者进行打印或者下载。此外,图书馆还应该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实施网络化服务,不断的拓宽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让读者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自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例如,图书馆可以引进大量多媒体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方便读者通过网络更加便捷的找寻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通过正确的途径进行下载和打印,这种信息化的服务显著的提高了图书馆的竞争力。

2.3 强化人才体系建设,依托人才、科技强馆

为了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需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技能的图书馆员。图书馆员既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必须具备图书馆学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面对愈来愈普遍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自动化信息系统,图书馆员需要利用更多的信息技术从事日常工作。例如高效自如地进行网络购书、编目和电子信息资源搜索获取,提供信息技术用户培训,建立和维护图书馆网站,操作电子媒介的交流等。图书馆人才将决定图书馆的发展程度和方向。因此,我们的县级图书馆必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结合到具体步骤,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对现有馆员的培训,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实用技术的培训;另一方面要竭尽所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投身到基层图书馆事业中来,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以及读者对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因此,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图书馆通过信息化服务建设,能够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全面、准确的信息化服务,以此提高图书馆的实力,进一步推进图书馆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丹.当议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图书馆事业,2009(2).

[2]李默涵.试论数字图书馆建设与信息化服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

[3]田智深.县级图书馆良性发展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28).

[4]刘丽敏.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的思考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

[5]杨文波.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J].软件导航,2009(7).

[6]董会.加强县级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方法:吉林省通化县图书馆[J].信息与电脑,2015(2).

[7]白海燕.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J].价值工程,2012(7):56-58.

数字经济的概况范文6

摘要:针对航测数字产品生产信息管理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利用GIS技术建立实用、先进、高效和可靠的航测数字产品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GIS , 航测数字产品 , 生产管理系统 , 设计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gital product produ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electricit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using GIS technology build a practical, advanced and efficient and reliable electricity digital products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method.

Keywords: GIS, aerial digital products,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航测数字产品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测绘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所急需的基础地理信息提供及其有力的保障。现在的航测数字产品生产既要满足国家的大规模、经常性的数据更新,又要满足各行各业、多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已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目前航测数字产品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实现对航测数字产品生产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如何建立方便适用的航测数字产品生产管理系统这个问题已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GIS的发展概况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简写。它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地理空间分布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与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卫星遥感、管理信息系统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GIS功能的发展,系统软件日趋完善,对GIS需求呈现了专业化应用向企业化应用的发展趋势。

1.1 应用水平的发展

GIS最早的应用是提供用户完成某一项目的工具,用户使用GIS来收集和管理数据(包括空间和属性数据),分析和显示结果。GIS发展应用于部门水平上的主要特征是其GIS数据库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和不断更新,由GIS辅助决策的结果能够不断跟上现实的变化。GIS发展应用于同一机构内的多个部门共享同一个我们称之为企业化的GIS系统,其特点为各部门共享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硬件、软件和技术,同时各部门有责任管理和维护这个GIS系统。GIS发展应用于全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众能够通过政府建设的“公务数字平台”使用和查询政府提供的各种地理信息数据。

1.2 GIS系统代表软件

作为世界GIS的拓荒者,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RSI)一直走在GIS领域前列,其代表产品ARC/INFO是当今世界上最完整的GIS系统,它所包含的几千个GIS分析工具已经被各个领域的项目所采用。

2 基于GIS技术的航测数字产品生产管理系统设计

建立数字测绘产品生产管理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紧迫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有比较高的科技含量和管理功能。一般来说,系统的建立大致分为研发阶段和完善推广阶段。

2.1系统建设的原则

2.1.1 先进性原则

(1)确保一体化的技术方案实施。只有基于一体化的工程方法论,大型系统软件工程,才能从更高层面将测绘、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2)重视数据库方法论问题。为实现各种数据的分层建库,需要在方法论上创新性构建完整的空间数据存储管理框架,为高级GIS应用功能提供数据支持、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使用内容和应用范围、并大幅度提高访问速度。

(3)做好对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对传统技术的深度挖掘工作。

2.1.2一致性原则

确保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系统建成后的自身运行以及与其它系统的连接,必须在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主要是数据编码、数据格式的规范化和一致性等。

2.1.3稳定性原则

(1)具备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2)具备在错误干扰下系统重新恢复和启动的能力。

(3)具备数据安全性维护的能力。

2.1.4完备性原则

(1)数据完备性,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现势性、准确性和精度。

(2)系统功能完备性,子系统的设计必须有比现有业务流程更完善的数据输入、管理、处理、输出和更新的功能。

2.1.5适应性原则

(1)能根据机构功能调整的需要,不断满足以后系统目标变化的要求。

(2)系统的结构设计应考虑日后的功能扩充。

(3)能适应技术更新(如软、硬件升级更新等)的要求。

2.1.6实用性原则

系统软硬件平台、数据库引擎、开发工具等选择与集成的实用性,实现数据分类、整理、标准化以及管理和分发。系统建成后能够迅速投入使用,以实现数字测绘产品生产管理的办公自动化。

2.1.7经济性原则

系统结构设计认真考虑系统建设的经济性,统筹全局,按轻重缓急精心组织系统结构,使系统运作高效而经济节约。

2.2 系统目标特征和系统主要功能

航测数字产品的生产具有多源性、多样性和人员组织及生产工序的协调需求性特征。系统要求能自动生成工程范围、图幅结合表等信息;自动对空间数据成果进行上传、下载、卸载等操作。对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实时地归纳、量化和统计,为管理人员准确地提供分析、决策的依据。管理工作基于图形进行,融合其他数据,可进行查询统计等工作。

2.2.1工程设计管理模块

根据输入的控制点文件自动生成工程范围、加密分区图,外业控制点布点图,便于管理者查询工程的有关信息:如任务书、技术设计书及各个加密分区的航带、模型、图幅等等。

2.2.2信息的导入和导出模块

加密成果数据可直接导入数据库中,相机信息、控制点信息、数学基础可直接导出到前端指定的工作目录。

2.2.3工序管理模块

按已经确定的生产工序流程给各部门、人员分配任务,自动把信息送到各有关科室的计算机。

2.2.4人员管理模块

人员通过系统管理员配置权限,根据所属工序进行权限级别设置以及工作内容设置。

2.2.5数据管理模块

采用数据分隔的办法存储成果数据,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又可随时查阅数据调度日志,并可及时清理过期数据

2.2.6质量控制模块

自动进行生产质量监测控制,由于信息存储于计算机内,可以自动统计各工序、科室及作业员作业质量等级,供管理人员参考。

2.2.7实时地定量统计模块

实时统计质量、进度、工天和工作状态等,并以表格或者图形方式进行直观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