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范文1
在达到绿化效果要求同时,也丰富了精河县物种多样性。
[关键词]精河,紫叶风箱果,栽植,管理
中图分类号:S68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323-01
引言
近年来,彩叶树种日渐受到园林工作者的青睐,叶形各异、色彩多样的彩叶树种成为地被、绿篱、行道树、庭荫树的新宠,把街道、公园、湖畔装扮得绚丽多彩,让看厌了绿色的人们耳目一新。目前,已有数百个彩叶树种在园林上得以应用。紫叶稠李、金叶榆、紫叶矮樱、中华红叶杨、紫叶风箱果等都已成为新疆园林绿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紫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 Diabolo)为蔷薇科风箱果属落叶灌木,原产北美,植株高3m[1]。整个生长季节枝叶一直是紫色,春季和初夏叶片颜色略浅,中夏至秋季均为深紫色,且花、叶、果均有较高的观赏价值[2]。紫叶风箱果是优良观赏花灌木,是无毛风箱果的栽培品种。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的绿化迅速发展,绿化施工已形成全年化,要求绿化施工要颜色多样化,在目前很多重大市政建设工程的配套绿化工程中,为丰富精河县绿化植物的种类,弥补彩色植物品种匮乏、单调的现状,引进彩叶树种,掌握栽培种植及管理技术,从而尽可能的提高成活率。
1 精河县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精河县气候属典型的北温带干旱荒漠型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光照充足,冬夏冷热悬殊,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蒸发量大,春季多风沙、浮尘天气。日照时间长,年日照达2700多小时,无霜期170多天,一月份平均气温-15℃,七月份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为-34℃,极端最高气温为42℃;年平均降水量102mm。 由于县境内地形复杂,地势垂直高度相差悬殊,平原和山区的气候有显著的差异。
2 紫叶风箱果的引种情况
2012年精河县引进紫叶风箱果2年生苗木10000株,株高25-35 cm,5月下旬将其定植到生态园内,株距0.5 m。截止2013年秋季,引进的紫叶风箱果成活率在95%以上,而且株高、冠幅、分枝量生长状态良好。该树种生长快,生长势强,无夏眠现象,抵御寒风的能力强,可耐低温,喜光,也耐荫;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枝叶紫红色,弱光或庇荫环境中叶片呈紫绿色;不择土壤,管理粗放。
3 紫叶风箱果的栽培种植
3.1 紫叶风箱果的生物学特性
紫叶风箱果喜光,耐寒,-40℃无冻害,不择土壤,管理粗放。耐干旱、耐涝力较强,也较耐空气污染。4年生植株株高1.5-1.8米,冠幅1.3-1.4米。枝叶密生,角度开张,叶片在4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为紫红色,落叶晚。在庭院、小区、景点、草坪绿化中丛植、片植,其紫红色叶片格外亮丽耀眼,整造模纹、模块效果很好,是寒冷地区的优良彩叶树种。
3.2 紫叶风箱果的形态学特性
紫叶风箱果属落叶灌木,株高3米,叶三角形,浅裂,先端尖,基部广楔,复锯齿,紫色,中夏、深秋为深紫色。顶生伞形总状花序,8-14朵小白花,花期5月,果红色,7-8月成熟。紫、黄、绿相配,叶、花、果均有观赏价值。
3.3 紫叶风箱果的栽培种植
3.3.1 紫叶风箱果播种繁殖
紫叶风箱果可以通过播种方式进行繁殖,并能够快速获得大量苗木。紫叶风箱果的种子和它的植株一样光合作用较差,当温湿度条件一致时,覆土播种效果最好。
3.3.2 紫叶风箱果插扦繁殖
紫叶风箱果插扦繁殖分为硬枝插扦和嫩枝插扦,硬枝插扦在早春或深秋,嫩枝插扦6月下旬-8月,基质均以蛭石为主,配以珍珠岩和沙,硬枝插扦选直径0.3-0.5cm一年生枝,长10-20cm,带2-3个芽,播前用ABT2生根粉浸2小时,插入4/5,仅留顶芽,株行距5cm×5cm,嫩枝插扦选半木质化枝条6-8cm带2个芽,留一片叶,插入穗长2/3,株行距4cm×4cm。
3.3.3 紫叶风箱果苗木移植
一般情况下,播种苗移植在早春树木未萌动前进行,扦插苗移植在生根后50天左右或翌年春季进行。移植1年生苗株行距一般为15 cm-20 cm,采用露地高床,规格为5 m×1 m×13 m;移植2年生苗株行距一般为60 cm×50 cm,采用露地垄作。移植时要坐水栽植,待水渗透时再覆土踩实。若带叶移栽,则要用50%的遮荫网遮光,栽后最好采用喷灌,每天喷30 min。缓苗期内一般7-10天浇一次水。
4 紫叶风箱果的养护与管理技术
4.1 除草、松土、追肥
在生长季节一般要进行3-4次除草、松土, 6月下旬追肥1次,每株20g复合肥即可。
4.2 病虫害防治
紫叶风箱果的病虫害很少,发现病虫害只要对症适时施药即可。2012年夏季,在部分引种的紫叶风箱果树上发生黄刺蛾幼虫危害后,及时喷施敌敌畏1 000倍液,每周1次,连续3-5次后,便彻底消灭了害虫。
4.3 修枝
紫叶风箱果自引种以来均进行了采条,不仅没有影响树势的生长,反而通过树冠的修整,促进了开花、结实,增强了观赏效果。如果单株种植,一年内必须进行2次修剪,即早春结合冻、干枯梢修剪一次、夏季6月下旬再修剪一次萌生徒长枝,否则萌生枝生长过快,影响观赏效果。
5 结论
紫叶风箱果的冠大,花密,花期较长,是优良的观赏灌木,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其根系发达,并且无性繁殖能力强,能产生大量的横走根茎,因此可作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下木。本研究表明,紫叶风箱果即可无性繁殖,也可有性繁殖,有性繁殖适应能力强,绿枝扦插,但枝梢部分不能作为插穗。在其它措施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中部穗条扦插成活率最高,且以500 mg/L的GGR处理1.5 h效果好,可以在育苗生产中得以推广。苗木移植最好带叶移栽,并且用遮荫网遮光,栽后最好采用喷灌,每天喷30 min。栽后养护管理也很重要,及时施肥、浇水、修剪及病虫害防治,且在紫叶风箱果栽植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和分析,结合树木的生长习性、立地条件,来选择种植的区域和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春静,刘义,王林.紫叶风箱果扦插繁殖与栽培[J].中国花卉园艺,2008(2):22-23.
[2] 杜丽艳,刘春静,李永儒,等.金叶风箱果嫩枝扦插繁殖试验[J].辽宁林业科技,2006(2):26-27.
[3] 刘春静,孙向前,杜丽艳,等.金叶风箱果繁殖与栽培[J].中国花卉园艺,2006(11):36-37.
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范文2
关键词:信息拉术; 持续竞争优势; 资源基础论; 资源互补性
引言
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战略形成和实施中作用的探讨由来已久。90 年代之前的文献强调在IT 改变全面战略和行业结构变量的潜力上进行的创新和改进。在这一时期,企业要想获得基于IT的竞争优势,要么通过持续的、领先的IT创新永久地彻底改造IT 优势;要么首先行动并建立不易攻击的先动者优势[1] 。但这两种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因为永久的创新是很难维持的,并且会被越来越短的IT 开发周期所困扰。
先动者优势看起来比较乐观,尤其是那些涉及专有系统从而利用自身特殊力量或机会的公司。然而,实践表明这种优势很少能够持续。也就是说,旨在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信息系统在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方面显得无能为力。
1. IT创造竞争优势的传统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如何提供战略优势的传统理论基础是以Porter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他提出的“竞争力模型”和“价值链模型”。从“竞争力模型”出发,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要带来竞争优势就要能够增强企业处理威胁和机会的能力,并改变企业在行业竞争者中的地位,并且随着企业合作的需要,人们逐渐将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紧密联系这一竞争策略也纳入到IT的战略作用中来。而价值链模型突出的是具体的经营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竞争策略能得到最好的应用,信息技术最可能发挥战略作用。价值链模型通过辨识企业中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其竞争地位的关键支点,从而对竞争压力模型作以补充。
这一理论曾一度指导和解释了一些成功的IT 案例。例如,SABRE 系统不但使美国航空公司获得了直接的战略优势,而且通过在预定商中创造转换成本极大地改变了产业的结构。Merill Lynch 通过方便而富有个性的金融服务也迫使象花旗银行这样的大银行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
然而,Kettinger 等人在对70 年代至80 年代早期的30 个知名IT 案例的研究中发现,在IT 实施的5 年内,有21 家公司经历了竞争力的衰退[2 ] 。这些原本为战略意图的系统由于竞争对手的模仿,并没有为各自的公司提供长期竞争优势。这表明,可模仿性破坏了信息技术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到底能不能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如何才能带来呢? 传统的理论没有解释这一问题。
2. IT和基于资源的观点 资源基础论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该理论认为企业在“独特的”公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竞争,这些资源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的特性[3] 。正是这种异质资源为企业提供了竞争优势。这些有价值的、稀缺的资源如果得到模仿壁垒的保护就可以经受得住竞争对手的模仿,使这种竞争优势得以持续,这些模仿壁垒包括时间压缩不经济、历史的独特性、资源的互补性和因果模糊性[4] 。
在探讨IT(这里,我们将企业的IT资源定义为企业的IT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及共享的技术平台和数据库) 带来的持续竞争优势问题上,我们可以以资源观为基石,因为基于资源的理论是一个透视可持续性的很好的概念框架,原因在于它主要的依赖变量就是持续竞争优势。
3 IT资源如何带来长期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的运用通常涉及企业中社会复杂资源的使用,如果这些复杂资源不易被模仿(当然它们应当是有价值、稀缺和难以替代的) ,那么这些企业在使用IT 时就能够比其他企业利用得更加充分,从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因此IT 资源更多的是以某种方式嵌入到企业中时才能产生竞争优势,也即IT资源是通过资源互补性这种隔离机制为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并阻碍竞争对手的模仿的。
作者认为,在目前知识经济的环境下,有两个与IT 互补的重要资源类型———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
3.1 IT和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和最难掌握的。与人有关的资源因素很多,象组织文化、组织的学习能力、组织的柔性、CEO 承诺等等,限于篇幅,本文仅对组织文化和CEO 承诺作简要介绍。
IT资源的收益在于它在组织中释放信息的能力。人为的文化和结构方面的约束会削弱它的价值。因此,公司应当拥有一种开放的理念,允许雇员获取传统上被高层管理者控制的信息,并且应当废除传统的等级、上- 下的交流和专制的命令与控制。“信息化”的组织必须操纵一个精瘦的、需不断培训的中层管理者或消除中层管理者,并经常促进跨部门和项目边界的非结构化的交流。最后,经理必须从控制权威形象转换为支持顾问,将权力给最适合的人以便他们做出及时的、正确的决策。
CEO 的承诺通过确保实施资源、将IT 与业务战略和流程集成在一起以及确保长期IT投资的连续性而促进了IT的成功。成功的IT需要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充当“业务洞察者”和“先行者”,明确支持和表明IT 需求,并在组织的战略、结构和系统的背景下交流IT 的功能性,他愿意将IT 视为业务思考的中心部分,并探讨战略决策如何被IT 影响以及IT 的跨部门应用。
3.2 IT和无形资源
资源基础论的一个主要贡献是它对无形的组织资源的明确认同,无形资源的战略作用已得到许多人认同。目前,CIO 和其他的高级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技术的投资来为公司创造优良的无形资源?”[5 ]企业无形资源的关键部分是智力资本或知识资产,而信息技术可以赋能知识资产这种无形资源。
这里,作者将企业的知识分为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外部知识是有关客户的知识,而内部知识是有关企业的知识,事实上,这两者的界限有时不是很清楚,因为在强调客户导向的今大,企业内部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客户的知识为基础的。但无论是哪种知识,信息技术在促进知识的生成、共享和传播过程中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客户知识从产生,到分发、使用的过程称为客户智能,它是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内容。取得优良的客户导向关键在于跟踪并预测变化了的客户喜好,并进行客户利益率分析、忠诚度分析和消费行为分析等,而商业智能(包括数据仓库、OLAP 和数据挖掘等) 使得上述分析成为可能。
企业内部的知识深埋于雇员的技能和经验以及流程、政策和数据库中。组织知识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由企业集成、转移、运用知识的能力来调节。知识管理需要保证创造新的与任务相关的知识,并将其在组织内传播,以及将其体现在产品、服务和系统中[6 ] 。而IT 对于知识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象群件和多媒体系统能够帮助阐明假设、加快交流的速度、抽取出隐性知识、构建有关历史记录并对其进行分类。渐渐地,企业知识根植于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程度决定了企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
因此,IT系统可以促进知识的体系化以及它对跨越组织的影响。信息技术例如群件和专家系统,当填充以企业特定的知识和洞察力时,就能够转变为特殊的资产,这种特殊的资产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几乎是不可模仿的。
4 结束语 资源基础论是理解IT如何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较好框架,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互补性资源的识别上,还需要借鉴组织理论和组织行为方面的研究;其次,在如何度量IT和其它资源的互补性上,基于资源的观点也没有给予很好的回答;最后,理论的研究终归要应用于实践,因此,给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测度IT 能力的方法并指导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IT 能力以带来持续竞争优势是重要的,这应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T C. Powell ,A. Dent2Micallef . Information Techology as Competitive Advantge: The Role of Human ,Business ,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J]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 (5) :375~405.
[2] Kettinger W. , Grover V. , Guha S. etc. Stra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Revisited: A Study in Sustainability and Performance [J] . MIS Quarterly ,1994 ,18(1) :31~58.
[3] Barney J . B.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7 (1) :99 —120.
[4] Petaraf M. 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 based View[J]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1993 , 14 (3) : 179 ~191.
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范文3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海洋资源; 海洋环境; 可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陆地资源过度开采日益枯竭,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资源。《
2. 2.6 与海洋精细渔业
海洋精细渔业指将3s、计算机、通讯、网络及自动化技术等高科技与地理学、渔业、生态学、沉积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对鱼群、水质、底质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鱼苗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灾害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诊断和决策制定计划,并在gps 和gis 集成系统支持下发展信息化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精细渔业具有新型现代渔业生产模式,综合应用了3s 等空间信息技术,将促进人类合理利用渔业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海洋精细渔业是未来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数字海洋”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 海洋资源、环境领域中亟待应用3s 技术的重大课题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提出“数字地球”战略,我国的《21 世纪议程》和“数字城市”工程均包括3s 方面的内容[19220 ] 。作为“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数字海洋”、“数字港湾”等名称已被相应地提出,建立了一些行业性、地区性地理信息系统(如渔业gis、黄河口gis) 。我国各有关部门对海洋资源与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全国沿海66 个海洋站、200 多个验潮站和3 个海洋资料浮标网的长期观测[21 ] ,加之陆地/ 气象/ 国土卫星资料及航片资料,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所以运用gis 技术建立海洋立体监测管理系统在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海洋综合管理系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总体上讲,3s 应用范围窄程度低,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22 ] 。在海洋领域利用gis ,首先要建立开放式的、具有先进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平台;然后利用优良的gis 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构成一个集成化的环境,以满足海洋立体监测管理系统功能的需要;再利用海洋综合管理分析与决策子系统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模拟,为海洋资源开发、环境和气候监测、防灾减灾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根据我国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现状,结合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应尽快发挥3s 的优势,深入研究以下领域。
3. 1 数字海底系统
海底地形信息对于海岸带的演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gps 技术与海底测深技术相结合,提高了水下地形测量精度,但费用高且无法经常测量,对大面积水域也难以得到连续的全景水深信息。gis 与rs图像处理系统结合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rs 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信息源,且大多数gis 已拥有独立模块进行图像处理。以gis 为平台, 利用各种海底探测技术所取得的资料,建立数字海底数据库,应用自动成图技术,集成由海底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相关参数组成的数字海底系统。数字海底系统是多学科海底数据和海洋地质模型支撑的信息化海底系统。其关键技术包括海底地学专业模型技术、地学数据技术、与数字地球间的集成技术;其主要目标是使海底领域与数字地球接轨,促进海底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环境的治理。
与3s 具有紧密联系的海洋环境下矿产资源的原位实时探测技术、海底电视观测系统及水下可视化定点采样技术、先进的海底矿产资源现场测试技术是国外正在发展的高新海洋资源探查技术,在大洋矿产资源探查与评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目前对上述技术的掌握程度很低,这无疑严重阻碍了我国对大洋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开发潜力和开采方法的正确判断。尽快开发大洋矿产资源探查技术显得异常必要和迫切。
3. 2 海岸带系统
海岸带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的地带,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及地质过程交织耦合,陆海相互作用强烈。全世界河流入海悬浮物质、生源要素及污染物的75 %~90 %归宿于海岸带,全世界60 %的人口和2/ 3的大中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区,海岸带环境演化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存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 研究成为国际地圈- 生物圈计划( igbp) 的核心计划之一,旨在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海平面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对全球海岸带生态系统功能和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提高对于未来变化的认识和预测能力。河口- 近海系统位处沿海经济带,是陆海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带。就我国的国情而言,占我国陆域国土13 %的沿海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2 %的人口,创造着全国60 %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对海岸带资源与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同时也赋予海岸带沉重的环境压力。
海岸带系统是海岸带综合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尤其在海岸带功能区划、海域划界、海域资源有偿使用管理等信息管理中,是目前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23 ] 。通过rs 与gis 技术集成方法,结合海岸带综合管理所需的元数据(metadata) 技术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充分利用多源卫星资料和已有的实地调查资料,构建海岸带信息系统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同时又具有巨大管理效益的研究项目。它将帮助研究者从海岸带环境场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探索的角度来进行海岸带动态变化研究,进而开展陆海相互作用的研究。
3. 3 海洋灾害监测与预报
3. 3. 1 海水入浸实时监测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涨,且海水入侵面积仍有扩大的趋势。我国海岸线长,沿海地区面积大、海拔低,海平面单位高度的上涨会对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危害。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开展比较晚,应运用3s 动态、实时监测海水入浸,分析、预报灾情,提供有效的措施及建议。
3. 3. 2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报
东部沿海地区为海洋灾害多发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台风、海流、风暴潮、海浪、赤潮等灾害[24 ] 。因此,如何准确预报重大灾害,提高区域综合减灾能力,已构成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采用以飞机和卫星平台相结合的遥感成像技术实时地获取灾害蔓延范围信息,用gps测定灾区的准确地理位置,结合gis 中已存储的灾区地形、交通等信息,即可对灾害进行评估、预测,并能对不同决策方案的效果进行模拟、对比,向各级决策部门提供救灾、减灾的辅助决策方案。
3. 3. 3 海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
海上溢油事故频繁发生、沿海工业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多、海水养殖业趋向于高密度大面积的产业化、工厂化养殖,造成环境质量下降、近海营养盐过剩,赤潮频发,严重危害着海洋生态平衡。因此,运用3s 建立海洋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及海洋生态变化监测系统,对合理管理海域、分析环境变化和预测海洋生态状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 3. 4 海洋工程安全立体监测与预报
近海资源与环境的开发依赖于海洋工程构筑物,工程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开发工作的经济、环境效益,甚至决定开发工作的成败。海洋工程安全性既取决于工程结构本身状况,也取决于周围的环境荷载,如风、浪、冰、地震荷载等。建立对海洋工程构筑物状况及其环境影响的监测体系意义重大。
4 结语
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范文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09)12-0033-02
【摘 要】目的 观察三步序贯葶苈逐饮汤配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注药引流术治疗顽固性结核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投服三步序贯葶苈逐饮汤,每步治疗周期为一周,同时配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之后注入卡芥菌多糖•核酸。结果总有效率96.8%。结论 此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胸水,明显改善症状,稳定病情,防止复发。
【关键词】顽固性结核性胸水;中西结合综合疗法;中心静脉导管注药;卡芥菌多糖•核酸
顽固性胸腔积液是指抗痨、抗肿瘤、抗炎等措施,同时配合胸腔引流术,反复胸腔穿刺抽液,积液不消失或很快又复发者,结核性胸腔积液是结核菌侵犯胸膜,机体对结白成分处于高度过敏状态时的胸膜炎症,通常来说,结核性胸腔积液占胸腔积液的各类胸腔积液的首位,因以儿童和青年多见。但笔者所在地区海拔2100米,气候寒冷干燥,广大农村地区生活相对贫困,人们健康意识差,防范传染病意识差。因此,尤以老年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发病率高,再者老年患者大多处于家庭留守状态,①经济来源少,看病不及时,往往使疾病迁延;②饮食不规律,营养差;③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带病劳作。以上三方面往往导致顽固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目前针对顽固性胸腔积液仍然采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短程化疗方法,配合胸膜腔反复穿刺抽液及胸膜腔注入地塞米松方法,但目前上述治疗效果不佳。为有效解决胸水反复出现容易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影响生活质量以及用一般治疗效果不佳问题,全面提高治愈率。从2008年6月开始民乐县中医院呼吸科成立了科研小组,对本病进行研究观察,通过大量阅读中医经典著作,感悟经典理论,与大量临床病例相结合,总结出三步序贯葶苈逐饮汤,配合中心静脉导管注药引流术治疗本病268例,效果满意。临床有效率达98%以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2006年8月至2009年9月民乐县中医院门诊的住院患者。治疗组105例,男57例,女48例,年龄32至73岁,平均(49±12)岁,病程半至4年,平均(2.1±1.02)年。通过病源微生物检查均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0~75岁,平均(49±13)岁;病程半至3.5年,平均(2.45±1.21)年,均通过病源微生物检查明确为结核性胸水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体征等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顽固性结核胸腔积液诊断参照美国胸科学会(ATS),提出的诊断标准以及《内科疾病诊断标准》见政平科技出版社。即:①经抗痨及反复胸腔穿刺抽液,积液不消失或很快又复发者。②至少从以下标本之一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包括痰、胸液或胸膜活检组织。③X线上胸腔积液通过适当的抗结核治疗得以一定程度吸收。④X线上胸腔积液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另外,不明原因的淋巴细胞性(淋巴细胞>50%)渗出液(蛋白>3.0g/dl或乳酸脱氧酶>200Iu)通过适当的抗结核为构治疗得以吸收。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三步序贯葶苈逐饮汤,且配合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双腔)注药引流术,即本三步序贯方以葶苈子15g,大枣10枚,猪苓15g,薏苡仁30g,茯苓20g,百花蛇舌草30g为基本方,以6天为一服药周期,第二周期配伍当归15g,川芎10g,红花15g,第三周期配伍桂枝15g,仙灵脾15g,黄芪20g,此三期治疗过程中如气虚症明显者可加党参,潮热者加鳖甲,盗汗者加牡蛎。在进行投药过程中可根据病人情况增加或缩短上述周期1~3天,在开始服汤药时便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待胸水基本引流净后,在注药管抽注入生理盐水100 mL,加0.75mg卡芥菌多糖.核酸,夹紧引流管固定在胸壁嘱患者适当变换,每6天2次,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仍治用传统抗结核治疗同时反复抽液,间歇胸腔内注入地塞米松。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1年内再无复发者,有效1年内胸腔积液的量抽液次数明显减少者,无效仍反复生液需反复抽液者。
2.2 治疗结果
治疗1疗程后,105例病例中治愈80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有效率96.8%,设对照组选取病例60例,治愈10例,有效40例,无效10例,有效率8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体会
顽固性结核性胸腔积液顽固之处在于胸水反复出现,现有的西医治疗手段尚不能改善此病的生存率及提高治愈率[2],抗结核及反复抽液胸腔灌注糖皮质激素方法仅对20%的患者有效,而目前常常为一过性反应[2]。单纯中药制剂对本病虽也有一定疗效,但缺乏大组病例的佐证。因此,如何积极治疗,有效控制胸水,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命,也是本课题所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负压引流,并在胸腔内灌注卡芥菌多糖核酸,能直接抑杀结核杆菌,并刺激胸膜造成化学性胸膜炎致胸膜粘连,达到控制胸水的作用,同时卡芥菌多糖.核酸通过稳定肥大细胞封闭IgE功能,具有抗过敏作用又通过调节机体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细胞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增强胸膜局部免疫能力。同时佩服三步序贯葶苈逐饮汤分三步加味治疗。结核性胸水属中医“悬饮”范畴[3]。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气机不利,肺失宣肃,脾肾阳虚,气化功能失调,水液难以输化逐停蓄于胸膈之中而成饮证,方中葶苈子、大枣是由泻肺平喘,行水消肿功效,二药组合是《金匮要略》治饮证的经方之一[3]。茯苓、苡仁是由渗湿利水,健脾和胃作用,配合百花蛇舌草共奏渗湿利水,解毒抗痨能力。再在第二周期合当归、川芎,增强活血化瘀之功,增强抵抗力促进局部渗出物吸收,第三周期伍以黄芪、桂枝强肾益气治肾之法又为治肺的固本之法,用上述良药又可达到温肺复气目的。对控制胸水明显改善症状,稳定病情,防止复发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上述治法总结,本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方法具有多靶点多部位的作用,减弱或阻断了胸腔内持续进展的损伤,减少胸水生成而加速胸水吸收,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贝政平,蔡映云.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范文5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核心;制造模式;阐述;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246
我们的社会已经全面迈入了经济水平突飞猛进的时代。经济发展促使了社会物欲高涨,现代社会充斥着“快节奏、高要求”的发展气氛。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主要贡献者,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给工业生产水平以及工业应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步步攀升,同时为了改进传统机械加工技术高消耗、低效益等弊端,高机械化、高产出率、高实用价值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产生与普及已成必然。本文先就机械自动化的含义以及实用价值进行简单的介绍,接着对于机械自动化中的核心技术及其制造模式展开较为详细的分析及阐明,为我国现在的经济条件下,如何积极运用及革新机械自动化协助促进国家实力的发展指引方向。
1 机械自动化的含义与内涵
机械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者装置运用机械化的方法,根据预设的程序及指令在无人操控的条件下实现控制的过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大削减了工人的投入使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为公司及企业大大减少了成本的消耗,为社会人才利用率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促进了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机械自动化杜绝了一切由于工人身体或者精神因素产生的误差,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符合当前社会的高速高质需求。机械化的模式使规范性得到保证,也为人们及时进行管理和约束带来了方便。如今,机械自动化已经走入了社会大部分行业之中,对于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2 关于机械自动化中技术核心的论述
技术核心之于机械自动化,是保障机械自动化正常运行、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也是工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操作对象。换句话说,对于我国,建造拥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自动化系统,实现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与革新,首要之举就在于对机械自动化核心技术的积极改良与优化。接下来,本文从数控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三个方面对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展开论述。
2.1 核心技术之数控技术
数控技术关键在于“数控”二字。其中,“数”代表的是计算机指令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开展工作的,而“控”就是控制,因此,数控技术就是计算机根据工作人员预设程序,以数字代码的形式实现对于机器以及具体加工生产过程的控制,又被称为计算机数控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伴随着世界资源储备的建设,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人们急需在满足生产供应的基础上,尽力削减资源的消耗。数控技术给以上要求的实现成为可能。不仅如此,应用数控技术,提高生产机械化程度,还极大程度上保证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提高。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控制电脑化的实现还给互联网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打下基础,工作人员甚至可以离开车间,通过网络及相关设备即可实现对于生产进程的监督与管理。作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技术,数控技术为世界工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各行各业的革新提供了智力支撑。
2.2 核心技术之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在机械自动化的改革创新以及实际应用进程中,网络技术的地位屡屡攀升,最终成为了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信息化经济时代,网络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挑战,机械自动化也不例外。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信息高速传输、交流信息多元化以及覆盖面广等优势,能为机械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以及改良提供了大量资源,还给用户提供了作用于产品的展现个性、表达思想平台。同时,数控技术还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与CAM、CAD的互相结合,提高实用价值与适用范围。
2.3 核心技术之智能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时代给机械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机械自动化工业生产实现相关参数的自动优化,对于生产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自动诊断、自动采取措施应对。于是,智能技术应运而生。智能技术的本质仍在于程序的设定,通过程序指令展现出来的机器智能,代替人体智能,完成诸如诊断、设置参数等一系列操作,在竭力减少人工参与的条件下,实现误差最小化。除此之外,现代智能技术还要求机械自主实现生产计划的设定,完成从开发产品、功能及外观设计、生产到最后送至客户等一系列操作。智能技术作为需要高智力支持的新型高端技术,必然成为未来机械自动化技术创新发展的方向。
3 关于机械自动化的制造模式展开论述
机械自动化的制造模式对于机械自动化的实用价值以及生产效率产生关键性影响,对于机械自动化有着重要的战略性价值。在机械自动化的实用过程中,积极地对制造模式进行改良、优化、创新将有效改善生产速度以及产品质量。本文就机械自动化中三种主流制造模式展开论述如下:
3.1 流水线生产模式
在实际生产制造进程中,机械自动化技术通常是以流水线工作结构为载体来发挥实际效用的。具体来说,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根据功能以及实用机器的种类将生产流程进行分割,再按照实际生产顺序加以排列。同时,工作人员也按照分工的不同,被派到各自的流程岗位进行工作,最终形成流水线形的工作结构部署。而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就是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代替人工劳动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对于科学管理生产机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出错概率均有积极作用。可以这样说,流水线就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主要标志。
3.2 智能化控制模式
智能化技术作为机械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优化生产效率、降低误差以及提高机械自动化的实用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项具有高知识含量的尖端创新性技术。智能化控制模式即充分展现智能化技术的职能,通过智能程序指令,实现计算机对于预设问题的诊断以及生产参数的思考,杜绝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主观性失误,也使操作更加地简单易行。智能化控制模式给产品的质量以及检测的精准注入强大推动力,是机械自动化的重要制造模式。
3.3 人员精简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翻升,削减人力资源的投入对于企业或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成本资金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的产出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制造、控制均以人工为主,人力资源的耗费量大。同时,在日增的社会需求压力之下,由人工操作作为主要生产力量的生产模式极可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以及生产效率壁垒,制约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信用的提高。由机械自动化技术保证实现的人员精简模式采用机器代替人工,以标准精确的程序指令人脑主观判断,极大程度地缩减企业的劳动力规模的同时,保证了工作效率、生产效果的提升。伴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员精简模式以及成为现代企业生产制造最为常见的工作模式。
4 总结
伴随着国际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水平稳健上升。其中,机械自动化也获得了不小的改进与革新。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生产制造业,可以在保证高速、高质要求的条件下,最大化缩小劳动人口的投入规模,极大程度地节省资源、时间等消耗,给现代社会生产力、生产效率的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在当今社会,机械自动化技术还被积极运用在很多行业中,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积极开展机械自动化的创新性研究、主动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优化与改良,对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关键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新宇.论述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及其制造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353-354
[2]史卫华.机械自动化技术核心及其制造模式探析[J].机电信息,2014(15):88-89.
[3]薛国芳.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与制造模式分析[J].煤炭技术,2010(10):18-19.
[4]税宁.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及其制造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5(32):28.
[5]戈鹏.敏捷化CAPP系统原理、关键技术与应用实践[D].四川大学,2003.
[6]杨金勇.基于功能表面的机械产品基因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7.
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范文6
一、电子商务的全球环境
1.电子商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冲击着全球每个角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电子商务经济模式的现状和未来,认识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重新审视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消费观念,用科学的眼光和发展、务实的态度研究这一新兴的、必然的经济现象。电子商务较传统商务复杂,涉及信息产业、金融业、法律法规、交通运输、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企业机制等因素,形成、发展于行业交叉与渗透过程,决策过程严格、标准、量化。政府、企业和个人需要有统一的政策框架和完整的体系结构,满足跨地区、跨行业的社会需求。只有按照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系统有序地进行协调和组织,从战略高度进行推动和建设,才能更好地发展电子商务并为产业服务。
2.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相关的革命性活动
电子商务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电子商务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传统商业贸易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必然对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生革命性的变革。18世纪,机械化带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抓住这个机遇,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中心;19世纪,电气化带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抓住这个机遇、取代英国地位,转而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新的中心;20世纪,半导体引起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机遇造就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一批国家产业转型,进入经济强国行列;今天,面对数字化网络技术引起的信息革命,又是一次机遇,谁抓住它,谁就掌握未来的主动权。
二、电子商务竞争环境、竞争模式和竞争特点的改变
电子商务时代对企业意味着竞争的全球化和高速化,新的商业理念产生适者生存、快者生存的竞争法则。电子商务的根本目的是,增加效率、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电子商务使全球性市场、交易关系和交易模式产生深刻的变化。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化过程就是关系的整合的过程。
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模式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机遇。数字经济的到来,使电子商务背后的社会变革也已经开始。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品牌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传统经济中,机器、资金、人力是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则不同,知识和技术是生产的第一要素,蒙特卡夫定律指出网络上的收益与节点数平方成正比。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未来的经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新的世纪,电子商务将继续获得超速的发展,并将全面进入传统商务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要在未来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适应时代要求,认真研究电子商务战略。
电子商务是机遇,更是挑战。网上利润难,是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满足内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传统经济方式相似,企业的电子商务经济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根本目的。企业是开展商务的主体,网络公司是技术支持主体。企业经营在线商务,将定单管理与营销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结合,从网上自动获取定单并将其转换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建立在商务关系基础之上的企业,运用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新商务模式,改变生产活动的实现方式。
1.竞争与创新策略
依附行业垄断优势,可以掠夺整个行业的多数利润;相反,竞争将引起利润平均化,并使平均利润率下降,边际收益减少。在信息技术行业,产品的边际收益愈来愈少。软件产品的无限复制性,流水线自动生产的高效性,使IT行业制造技术不断单一化,而核心技术的生产与经营高度集中化、垄断化。Microsoft公司对windows和office的垄断性生产,Intel公司对CPU的垄断性制造,都形成了特殊的竞争市场体系。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特点和活力所在。Microsoft公司核心定位是市场潜力大的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Intel公司则专注CPU的研究、制造。竞争使企业不断创新。通过创新,使企业维持特有的核心地位,强化竞争优势,拖垮竞争对手。
2.电子商务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
随着电子商务理论和实践的深入,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竞争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竞争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变化。回顾过去,上世纪70年代成本竞争,80年代质量竞争,90年代服务竞争。近年来,网上市场的抢滩,强烈冲击传统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以及网上市场的逐步成熟,更廉价的商品、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先进的销售理念,网上经营成为一些企业竞争的焦点。在市场竞争中,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是引导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海尔集团仍能保持出口的大幅增长,靠的是核心技术、管理技能、营销体系。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模式、营销体系、品牌形象、顾客服务等方面具有特长。
3.竞争优势
电子商务的零售环境值得分析。根据Mickael Porter的竞争战略理论,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体现于同行之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政策调控。构建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塑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专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的能力,并能使自己长期保持特定市场上竞争优势的内在资源,也是自己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2002年11月初,深圳百佳超市与万佳超市的价格大战,在当天的竞争中,两家超市的鸡蛋售价均由开始的每500克1.8元降到了最后的0.1元,甚至买东西赠送鸡蛋。这种竞争有损于双方利益,是恶性竞争。在零售业中,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种关键能力,能即时掌握并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能增强其在行业内竞争地位,经过长期培育建立起来的独特的差别化优势。电子商务是一场创新性革命,代表未来生产与经营方式的发展方向,是企业能力较量的重要领域,也使竞争更加激烈。变革传统方式、与时代同步发展,在未来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企业形成有特色的竞争战略模式,研究企业的竞争、成长战略模式。
4.标准战略
采用企业自己的技术标准是决定该企业在行业中领导地位的主要标志。行业标准形成之前,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扩大市场份额,加强其影响,不断推行自己的标准,从而,确定其行业领导地位。由于树立行业新标准难度不断加大,所以,一般产品与主导产品的兼容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这种兼容既包括不同产品之间的兼容,也包括同一产品不同版本之间的兼容。这样,产生越来越多的以主导企业为中心、以产品兼容和服务兼容为纽带的战略联盟。以标准和产品兼容性为基础,产生以市场份额为基础的行业巨头。
5.电子商务联盟策略
互联网的基础构架与开放性,为搭建电子商务的联盟关系提供了契机。电子商务联盟有效组合企业的组织、核心业务流程、辅助决策手段与经营策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从网络采购、合作研究到协同生产、共同服务等更广阔的空间,构建这种联盟目的是以双赢的方式综合企业的能力、识别企业发展所需的流程和能力,在联盟企业间平衡、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作为参与者,企业将关注开发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流程、核心产品和服务。电子商务联盟促成基于产品和服务链的全球性网络,汇聚企业的核心能力,实现有限的战略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拓展新市场、新业务。电子商务联盟将信息变成产品创新和改善服务的动力。
三、电子商务展望
虽然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障碍很小,但获得电子商务成功的障碍却很大。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信息产业推动的。很多的认识偏差都集中在技术层面,而不是在商务层面。其实,电子商务不仅涉及技术硬环境,更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管理等软环境。电子商务重点是商务,重要的是新的工作模式。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电子商务的理解非常有限。主要的认识上误区在于,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建网站、网上信息、宣传企业形象、网上产品介绍、网上买卖。从电子商务的要求看,有关网络的网管问题、技术标准、资费水平、通信速度、安全和保密等都存在较大差距。
1.技术安全
解决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主要依靠安全技术、制订的标准。但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研究存在滞后问题。病毒感染、黑客入侵,容易使用户对计算机安全性、电子商务安全性产生怀疑。所以,预见性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留痕技术等,有很大研究价值,而且,这些技术手段本身在不断更新。为保证交易的安全,在电子商务中,必须采用出入口监控、电子交易证书授权、密钥管理、安全产品评测认证、病毒检测和防治、系统攻击与反攻击等技术。减少交易中直接的票据传递和确认过程,采用电子签名、电子识别等手段、并通过设定标准固定下来。这样,大大降低了不安全因素。
2.持续影响传统经济
目前,电子商务在产业经济领域规模还不大。据ICNNIC统计,2006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12,300万,总数量增加较快,但占总人口的比例仍不足20%。网上购物者比例更少,几乎都是年轻人。电子商务经济模式,过去从来没有过,只有在实践中摸索。电子商务有着不同于传统经济的规律与模式,不能照搬传统经济下的模式。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电子商务在资源组合模式、市场运行模式与消费寻求模式与传统工业经济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传统商务中,商品的交换过程是通过谋面的柜台形式完成的。
3.信息技术驱动力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