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的机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的机理范文1
我公司2x135MW+3x410T/h机组采用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锅炉采用直流低氮燃烧器,机组较低负荷运行,由于冷却水压力不稳定、拉弧不稳定,使得保护频繁动作,等离子不能正常起弧无法正常使用,每次锅炉启炉或低负荷运行时均使用柴油燃烧。
锅炉在启炉或低负荷稳燃时耗费了大量的柴油,为了降低发电成本,减少燃油,组织对锅炉配套的等离子点火装置进行调试投运,减少燃油费用近3000万元。
2 等离子点火装置简介
2.1等离子点火机理
等离子点火装置是利用直流电流在介质气压0.01~0.03MPa的条件下接触引弧,并在强磁场控制下获得稳定功率的直流空气等离子体,该等离子体在专门设计的燃烧器的中心燃烧筒中形成温度T>50000K、温度梯度极大的局部高温区,煤粉颗粒通过该等离子“火核”受到高温作用,并在10-3秒内迅速释放出挥发物,使煤粉颗粒破裂粉碎,从而迅速燃烧。由于反应是在气相中进行,使混合物组分的粒级发生了变化。因而使煤粉的燃烧速度加快,也有助于加速煤粉的燃烧,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促使煤粉燃烧所需要的引燃能量。
等离子体内含有大量化学活性的粒子,如原子(C、H、O)、原子团(OH、H2、O2)、离子(O2-、H2-、OH-、O-、H+)和电子等,可加速热化学转换,促进燃料完全燃烧。
2.2等离子发生器的组成
由线圈、阴极、阳极等组成。其中阴、阳极材料均采用具有高导电率、高导热、耐氧化的金属材料制成。阴、阳极均采用水冷方式冷却,以承受电弧高温冲击。线圈在高温250℃情况下具有抗2000V的直流电压击穿能力,电源采用全波整流并具有恒流性能。
2.3等离子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等离子发生器的点火原理为:在冷却水及压缩空气满足条件后,首先设定电源的工作输出电流(300~400A),在一定输出电流条件下,当阴极在直线电机的推动下,与阳极接触后,电源按设定的工作电流矢能工作,当输出电流达到工作电流后,直线电机推动阴极向后移动,当阴极离开阳极的瞬间,电弧建立起来,当阴极达到规定的放电间距后,在空气动力和磁场的作用下,装置产生稳定的电弧放电,生成等离子体。
等离子点火装置的阴极进退执行机构的控制、电弧电功率的控制,冷却风、冷却水的监视均由计算机控制系统完成。
2.4等离子点火装置的附属系统
为保护等离子装置本身,需用水冷却阴、阳极和线圈。等离子冷却水系统水源取自闭式冷却水,经增压泵后分别送至就地点火发生器内,再分三路分别送入线圈和阴、阳极。
等离子发生器采用稳压、洁净、干燥的空气作为等离子载体,一般采用高压离心风机出口高压风系统为等离子发生器提供载体,设计上还有压缩空气作为备用气源。在等离子点火器停止工作以后,高压离心风机继续工作,为等离子点火器、图像火检探头供冷却风。
为监视等离子点火燃烧器的火焰情况,方便运行人员进行燃烧调整,在等离子点火燃烧器上各安装一套图像火检装置,其视频信号送至集控室内大屏幕,运行人员可在点火初期同时监视五个等离子点火燃烧器的火焰,并可以随时切换至全炉膛火焰。图像火检探头的冷却风取自等离子载体系统的高压离心风机出口。
3 等离子点火技术的改造及实际应用
我公司2台135MW单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3台410t/h高压煤粉锅炉,锅炉型式为:高压、四角切圆燃烧、固态排渣、紧身封闭、自然循环、管式空预器、汽包煤粉炉。锅炉采用的等离子点火系统由等离子点火设备及其辅助系统组成,等离子点火设备由等离子发生器、等离子燃烧器、电源控制柜、隔离变压器等组成,辅助系统由载体空气系统、冷却水系统、图像火检系统、热控系统、冷炉制粉系统等组成。
针对等离子冷却水压力不稳定、风压波动大、起弧不稳定等问题结合现有系统进行认真分析,发现主要为闭式冷却水系统供等离子点火装置的冷却水为其系统中的分流管道供给,随着系统阻力的影响,供给等离子点火装置的冷却水压力在0.3MPa波动,而等离子点火装置的冷却水压力要求最小为0.3Mpa,低于此压力时会出现断弧、击穿等现象,使得等离子点火装置无法正常投入使用。
对此进行对其冷却水进行改造,加装管道增压泵来提高冷却水压力,将压力提高到0.5~0.6Mpa范围内,此时等离子点火装置可正常投运,同时其主要的阴极头与阳极头使用寿命提高一倍左右,阴极头最长使用时间达到100h以上。
对等离子点火装置水压、风压、压差等出厂指标进行试验、观察,现场对等离子间隙、行进距离等进行了最终的调整,现可以满足正常使用。
4 经济性分析
我公司对等离子冷却水改造后此装置运行稳定,经调试后基本实现了无油点火启动、低负荷稳燃的目标,在调试、生产期间节约了大量燃油。
等离子点火系统用电量很小,一台等离子制粉系统点火装置每小时耗电量约400kWh,等离子冷却水泵7.5kWh、冷却风机11kWwh,共420kWh左右,按0.5元/kWh计算每小时电费211元;如果投入油枪,按每小时消耗燃油4吨测算,每小时耗油费用是4×5500=22000元,一次启动共节省燃油费用20万元左右(按10h计算),经济效益明显。
三台锅炉调试至运行期间,共计启停14次,三台锅炉低负荷稳燃共计约100天左右,若没有等离子系统,大致应该耗油8000吨左右,核减等离子系统使用的电费后按每吨油5000元计算,共节省燃油费用为4000万元,扣去油折煤应消耗的对应燃煤的费用,初步估算两台机组调试期间共节省3000多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5 结论
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的燃煤锅炉采用等离子无油点火系统,在调试、运行阶段成功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回投资。推广等离子点火技术在电站锅炉的应用,对降低机组发电油耗及成本具有显著的作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等离子点火技术在电站锅炉的应用上,应从方案设计、调试、参数控制、维护保养等方面综合考虑,充分发挥等离子点火技术的节油、稳燃作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数字经济的机理范文2
【关键词】数字图像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 应用
一、数字图像的优点
(一)再现性好。数字图像处理与模拟图像处理的根本不同在于,它不会因图像的存储、传输或复制等一系列变换操作而导致图像质量的退化。只要图像在数字化时准确地表现了原稿,则数字图像处理过程始终能保持图像的再现[2] 。
(二)处理精度高。按目前的技术,几乎可将一幅模拟图像数字化为任意大小的二维数组,这主要取决于图像数字化设备的能力。现代扫描仪可以把每个像素的灰度等级量化为16位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图像的数字化精度可以达到满足任一应用需求。对计算机而言,不论数组大小,也不论每个像素的位数多少,其处理程序几乎是一样的。换言之,从原理上讲不论图像的精度有多高,处理总是能实现的,只要在处理时改变程序中的数组参数就可以了。回想一下图像的模拟处理,为了要把处理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就要大幅度地改进处理装置,这在经济上是极不合算的。
(三)适用面宽。图像可以来自多种信息源,它们可以是可见光图像,也可以是不可见的波谱图像(例如X射线图像、射线图像、超声波图像或红外图像等)。从图像反映的客观实体尺度看,可以小到电子显微镜图像,大到航空照片、遥感图像甚至天文望远镜图像。这些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图像只要被变换为数字编码形式后,均是用二维数组表示的灰度图像(彩色图像也是由灰度图像组合成的,例如RGB图像由红、绿、蓝三个灰度图像组合而成)组合而成,因而均可用计算机来处理。即只要针对不同的图像信息源,采取相应的图像信息采集措施,图像的数字处理方法适用于任何一种图像。
(四)灵活性高。图像处理大体上可分为图像的像质改善、图像分析和图像重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均包含丰富的内容。由于图像的光学处理从原理上讲只能进行线性运算,这极大地限制了光学图像处理能实现的目标。而数字图像处理不仅能完成线性运算,而且能实现非线性处理,即凡是可以用数学公式或逻辑关系来表达的一切运算均可用数字图像处理实现。
二、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
(一)数字图像处理的信息大多是二维信息,处理信息量很大。如一幅256×256低分辨率黑白图像,要求约64kbit的数据量;对高分辨率彩色512×512图像,则要求768kbit数据量;如果要处理30帧/秒的电视图像序列,则每秒要求500kbit~22.5Mbit数据量。因此对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存储容量等要求较高[4]。
(二)数字图像处理占用的频带较宽。与语言信息相比,占用的频带要大几个数量级。如电视图像的带宽约5.6MHz,而语音带宽仅为4kHz左右。所以在成像、传输、存储、处理、显示等各个环节的实现上,技术难度较大,成本亦高,这就对频带压缩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数字图像中各个像素是不独立的,其相关性大。在图像画面上,经常有很多像素有相同或接近的灰度。就电视画面而言,同一行中相邻两个像素或相邻两行间的像素,其相关系数可达0.9以上,而相邻两帧之间的相关性比帧内相关性一般说还要大些。因此,图像处理中信息压缩的潜力很大。
(四)由于图像是三维景物的二维投影,一幅图像本身不具备复现三维景物的全部几何信息的能力,很显然三维景物背后部分信息在二维图像画面上是反映不出来的。因此,要分析和理解三维景物必须作合适的假定或附加新的测量,例如双目图像或多视点图像。在理解三维景物时需要知识导引,这也是人工智能中正在致力解决的知识工程问题。
三、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
图像是人类获取和交换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必然涉及到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
(一)航天和航空技术方面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航天和航空技术方面的应用,不仅应用于对月球、火星照片的处理,还应用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中。例如,LANDSAT系列陆地卫星,采用多波段扫描器(MSS),在900km高空对地球每一个地区以18天为一周期进行扫描成像,其图像分辨率大致相当于地面上十几米或100米左右。这些图像在空中先处理(数字化,编码)成数字信号存入磁带中,在卫星经过地面站上空时,再高速传送下来,然后由处理中心分析判读。这些图像无论是在成像、存储、传输过程中,还是在判读分析中,都必须采用很多数字图像处理方法。
(二)通信工程方面的应用。主要应用于声音、文字、图像和数据结合的多媒体通信。例如,将电话、电视和计算机以三网合一的方式在数字通信网上传输。
(三)军事应用。在军事方面图像处理和识别主要用于导弹的精确末制导,各种侦察照片的判读,具有图像传输、存储和显示的军事自动化指挥系统,飞机、坦克和军舰模拟训练系统等。
四、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研制和开发,其模糊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式分类在图像识别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今后的国家现代化建设、航天航空、通信、军事应用等领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继军,张显全,张军洲,韦月琼.一种新的数字图像分存方法[J].计算机工程应用,2007,31:79~81
[2]郭武,张鹏,王润生.独立分量分析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现状[J].计算机工程应用,2008,23:172~177
数字经济的机理范文3
【关键词】企业范围投资 决策 约束机理
一、企业范围经济来源
由于“木桶效应”的存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出现一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现象。“木桶效应”又称为“短板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个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储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其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是由其最少资源因素的多少来决定的。维持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所涉及到的因素有资金的流动性和充裕度、掌握的技术、管理能力、生产流水线运转的充分程度、品牌效应等,其中任意一个因素都是制约企业生产发展的一块“木板”。为了避免企业内部不经济性的存在,就需要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内部剩余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提高企业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
不同的剩余资源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这也决定了企业利用这些剩余资源的方法,从而决定了企业的投资方式。进一步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利用的资源在其专用性和非专用性的特性上分为两种类别:专用性资源和非专用性资源。专用性资源,主要包括生产、营销分配与服务系统、专业技术知识与诀窍、商标专利等;非专用性资源,主要包括企业商誉、管理技能(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制度等方面)、资金等。
专用性的资源的特点是专业性、系统性强、转换改造性差,往往不容易利用到其他的领域中去。所以,当一个企业的专用性资源出现剩余和闲置时,只有将其固定成本分摊到尽可能多的业务中才能取得范围经济效应。这是因为,即使企业只有单一产品也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生产、配送销售系统,当利用已有的系统进行相近的其他产品的生产销售时,通常不需要追加过多的投资而是将其进行小幅度调整就可以胜任新的任务。所以,在出现专用性资源剩余和闲置的情况下,企业最经济的多元化扩张方式是以这些资源为轴心进行同类产品的开发、生产与营销的横向扩张。
非专用性资源,往往指企业商誉、管理技能、技术开发与创新体系等无形资源,这些大多体现在资本运作及其实践中,体现在具有特殊才能和企业家才能的经理人身上。由于多数高层管理层的经营技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而不一定针对某种产品,所以企业往往既可以以产业链的上下游为方向进行纵向扩张也可以开展非相关多元化的投资。纵向扩张方式是通过将原来的市场买卖关系转换为企业内部的行政调拨关系,从而使得企业在财务、交易环节、组织结构等方面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虽然企业的业务范围较以前扩大,但扩大经营范围后所产生的协同效应能够使平均成本得到摊薄从而实现范围经济。
二、企业范围经济与竞争优势
范围经济不仅存在着内在经济性,也存在外在经济性。范围经济的内在经济性是指当一个企业从专攻一种产品或服务转向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的时候,其成本得到降低、利润得到提高、效率得到提升的一种经济现象。范围经济的外在经济性不仅表现为因行业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增加而给单个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收益;同时也包括同一地区范围内多个企业生产多种相同产品或通过专业化分工生产多种相关产品而给单个企业带来的益处,即形成的聚集(C1usters)效应。从范围经济的内在经济性和外在经济性可以发现:在一个企业的多元化扩张过程中,范围经济的实现对企业在资源利用、生产成本、信息获得和产品差异和减小经营风险方面对其培育和发展竞争优势是有促进作用的。
1、资源利用优势。从范围经济来源上看,企业范围经济的实现是基于企业对其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当企业资源利用率提高后,意味着企业在各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既定的情况下,产出的种类和数量较之前增加了。所以说当企业实现范围经济后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这也增强了企业的赢利能力。
2、生产成本优势。当一个企业能将其闲置资源充分使用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能降低其生产成本。范围经济形成的生产成本优势,从内在方面看是企业范围经济所产生的生产成本优势,是从分摊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两大方面表现出来的。固定成本的分摊主要表现为企业厂房折旧、固定费用的分摊等;可变成本的降低主要是在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从外在方面来看企业范围经济主要表现为降低交易成本、形成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获得专业化信息、获得机构和公共设施支持、更好的促进力及对管理效果的有效评价等,具体表现就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外在范围经济的形成,更易吸引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对专门基础设施和公共品的投资,如培训项目、专业质量中心、测试实验室、专业化展览馆、交通、行业协会、学校等。
3、信息获得优势。从企业多元化扩张路径角度上看,无论企业是通过相关多元化扩张还是非相关多元化扩张,其对市场、对客户的接触边界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反馈回的信息越及时、越可靠,企业就越能在第一时间把握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上游原材料的供应状况、下游客户的需求情况。范围经济所创造的信息优势能增加企业在其行业参与竞争过程中的主动权。
4、产品差异化优势。企业实现范围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种类的差异化。差异化是指企业提品的多样性,包括产品的质量、功能、外观、品种、规格以及提供服务。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并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客户对其品牌的忠诚度等。
5、减小经营风险优势。范围经济形成的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体现了企业在产品、品质和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同时,企业长期建立起来的美誉度、总结出的经营管理技巧和建立起来的营销平台又能减少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周期,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企业潜在的市场风险。
三、企业投资决策范围经济约束机理
虽然企业通过多元化扩张过程实现范围经济对其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是企业并不能无限制的多元化扩张。原因是当企业过度多元化扩张时会使得资源配置过于分散、运作费用过大,经营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此时企业将会面临“多元化陷阱”。 “多元化陷阱”现象解释了企业为什么不能无限制的多元化扩张,也就是当企业多元化扩张过程中处于范围不经济状态时就会是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在不考虑外部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本文认为企业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所保持的竞争优势、多元化战略的经济利益和成本决定了企业的扩张战略的选择,同时也决定了企业范围扩张的深度与广度(见表1)。
1、企业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的特殊性不仅决定了企业是相关多元化扩张还是非相关多元化扩张,而且决定了企业的多元化扩张程度。与产品生产联系相关的核心竞争力往往都使得企业在同类产品的不同种类上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像管理技能、品牌商誉等核心竞争力往往促使企业在纵、横向一体化的相关行业甚至非相关的其他产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一般而言,企业多元化程度越深,所需具备的资金、技术、管理、人力等要求就越高,实施的难度就越大,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越高。
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有时候之所以难以成功,往往是因为难以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顺利引入到新的领域,或是已形成的核心能力转移之后被慢慢稀释、淡化,导致最后不能保持原有的核心能力。因此,企业应用转移核心能力的方式进行多元化,这样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整个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的目的。
2、企业所保持的竞争优势。企业在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选择了合适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后,新的发展战略必然对企业先前的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可以增强或者削弱原有的竞争优势、或是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企业所保持的竞争优势决定着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深度与广度。卜洪运,(2007)对企业所保持的竞争优势和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关系有如下观点(见表2)。
新的竞争优势难以形成和保持一方面是因为核心能力的转移存在着一些障碍,其中最困难的是属于无形资源的那部分核心能力的转移;另一方面是由于刚形成的竞争优势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就急于开拓新的领域,造成实力的分散。
3、多元化战略的经济利益和成本。(1)经济利益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方面出现协同效应后,会导致生产、销售和管理过程中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直接表现为企业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二是交易成本的节约。企业在与独立厂商之间进行业务活动的时候,企业之间的交易中会产生巨大的成本,主要的成本包括谈判、生产的延误和破坏等等。多元化扩张后,对于有业务关联的部门之间的交易成本和沟通成本会得到节约。三是企业品牌价值等无形资源的价值增值。无论企业是通过并购或是绿地投资,其结果是企业的规模也随之扩大,这样一来企业声誉也会随之提高。声誉、品牌等无形资源的增值一方面给企业在谈判中增强了获胜的砝码、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弥补企业在固定资产上投资产生经济利益的滞后效应,带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资产总价值的增值。(2)多元化扩张战略会给企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成本投入的增加。一是总生产成本的提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其生产经营的种类和范围必然也随之扩大,这样原材料的采购量、员工数量、生产线的投入将会是十分巨大的。二是总管理成本的增加。这主要表现在员工成本的上升,对员工有效的激励和监控难度更大,以及企业的特有资源过度分摊导致优势资源被稀释。三是组织成本的增加。多元化经营意味着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大,企业流程的变化,组织与管理层次的增加、跨度增加,总之是意味着企业内部结构的复杂化,由此产生的问题便是对企业组织与管理的需求的增大。多元化扩张所带来的组织活动的复杂化和企业原有组织和管理结构的矛盾成为企业多元化扩张的约束和障碍。四是“寻租”成本。一般而言,行业平均利润率(有的地方也做行业吸引力)越高的话,进入的壁垒就越大。企业为了进入这个新的高利润的行业不免要和各相关部门、同行业企业打交道,这个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个“寻租”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得出企业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扩张过程中的成本、经济利益等四个要素在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实现范围经济的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
企业所具备的闲置资源的组合决定了企业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的性质,不同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着企业多元化扩张的战略选择。企业在选择的扩张战略实施过程中要么会加强原有的竞争优势、要么会产生出新的竞争优势。发展战略调整过程中企业是否实现了范围经济可以根据企业所得到的经济利益的多少和所付出成本的大小的差值来衡量,当企业在新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增加值大于企业付出的成本时,则认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能实现范围经济效应;反之说明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没有实现范围经济。
【参考文献】
[1] 张丛义:多元化经营的协同效应[J].化工管理,2002(6).
[2] 尹义省:如何利用企业多角化的范围经济效应[J].企业管理,1997(7).
[3] 陈章武、李朝晖:范围经济: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思路[J].经济管理,2002(12).
数字经济的机理范文4
9月9日,亚信数据2016“数据资产管理(DACP)”产品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了DACP (Data Asset Cloud Map)五大核心产品并分享其在数据行业领先的实践案例。除此之外,北京市经信委、山东省公安厅、北京市公安局以及国家审计署信息中心原主任、新奥集团、中经社等单位领导莅临会议现场。
会议围绕“理想、践行、情怀、共赢”四个部分展开,系统讲述了产品的发展历程、能力演示、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等内容,DACP技术专家将数据体检、数籍通、数器坊、数安宝、数贸通五大产品的市场定位、核心能力、竞争优势也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值得提及的是,众多数据资产管理技术专家对亚信数据DACP如何帮助企业和组织对其数据资产进行各种系统性的管理、保证数据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和对其数据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以及有效利用,从而提高数据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解读。
会上,亚信数据数据资产管理产品线总经理高伟发表了以“理想”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回顾了数据资产管理概念从提出到被广泛借鉴的过程中,亚信数据所付出的努力,分析了数据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和亚信数据资产云图产品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并对最新的DACP产品体系做了整体介绍。同时,亚信数据数据资产管理产品线“数据地图”产品经理陈敏杰介绍了如何围绕数据资产管理系统性工程,构建全局性的指引,构建一套数据资产管理的作战沙盘。“数安宝”产品经理梅珂夫重点阐述了大数据安全与传统安全的区别,如何通过“3中心+1网关+N服务”的安全架构打造大数据安全的防御纵深体系。
“当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量变得越来越大、数据种类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如何有效管理和使用数据让企业头疼不已。人有户籍,数有数籍,数籍通产品把分布在多个技术平台的数据进行自动发现,构建以企业级‘数籍簿’为驱动的大数据操作平台,结合数据治理咨询能力和成果,将元数据、标准化、数据质量、生命周期等管理要求融入IT过程中,建立‘一张皮’的数据治理能力,从而确保数据资产的可管、可信、可用。”“数籍通”产品经理汪超在重点阐述如何保障数据治理项目可落地,显现数据治理的效果时总结道。
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开发过程需要一款能够满足规模化、多元化、精益化的大数据开发平台,引领大数据开发过程从手工作坊模式进入工厂化时代。“数器坊”产品经理冯文表示,在数据领域,需求侧对大数据的要求变得更多、更细、更创新,这给供给侧带来了新挑战。这就要求数据供给侧在生产、管理、运营等方面有更高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企业乃至全社会的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数据 “供给侧改革”是企业提升大数据生产力、满足业务需求的关键。“数器坊”借鉴现代工业化生产工厂思路,从需求的理解、设计、研究到流水线的生产,再到交付与运维,构建标准化流水线式数据工厂,支撑企业大数据环境下的复杂生产需求,使大数据处理及应用过程标准化、流程化、组件化,大幅提升数据加工生产能力,减少人力资源投入,改善企业经营能力。在提到如何围绕数据开放构建生态圈,以及如何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线上数据开放平台方面,“数贸通”产品经理华超杰认为,数据开放、共享、流通是数据资产价值发挥的重要体现,如何构建数据“贸易市场”,如何进行数据估值、数据运营是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对此,“数贸通”产品聚焦并打通数据开放共享的“产”、“供”、“销”过程,为数据生态链中不同角色提供数据“工作台”,让数据提供方灵活开放数据,让服务方便捷加工数据产品,让运营方高效地进行管理,让消费者放心地使用数据服务,最终实现数据开放共享以及价值变现。
数字经济的机理范文5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储蓄 投资
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论述一般集中在经济增长理论和储蓄理论方面。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探讨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存在着一致的结论,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储蓄理论在于研究主体的储蓄行为,认为收入增加对储蓄增长有重要的贡献。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看,各国经济长期内普遍存在增长趋势,不过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各种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决定各国经济增长并导致明显差异的因素。按照增长理论的发展进程,主要有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凯恩斯理论、哈罗德—多马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等。
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于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大变革时期。在英国工业革命拉开序幕、经济系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其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增长理论为典型代表。
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年,亚当·斯密在著作中最早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经济增长的问题。涉及国民财富的性质、原因以及如何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和环境,这些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基础。
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财富的增加主要是由劳动分工所决定的生产性劳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积累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并指出,若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量,必先增加资本积累,只有蓄积的资财的丰裕,才能雇佣到更多的生产性劳动者;增加劳动的设备或进行改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要增加资本积累。因此,资本积累是劳动分工的基础,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2、大卫·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大卫·李嘉图也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他认为只要资本积累增长,就会出现正的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下降,经济增长也会下降。不过,大卫·李嘉图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着眼点在于收入的分配,强调各种收入分配比例如何影响资本积累,进而决定经济增长。李嘉图赞同储蓄投资的一致性原理,认为一旦资本积累停止,投资即不再增加,经济增长也将停滞,要使经济从低水平重新增长,则要求资本家扩大资本积累,即通过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来实现经济增长。
3、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讨论。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强调资本积累对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认为投资和积累过程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该意义上,古典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资本积累决定论。同时,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暗含着资本要素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假定,意味着由资本积累决定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最终经济增长将处于停滞状态。但工业革命以后的长期时间内,经济增长未出现停滞迹象,表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过程的描述和解释并不很科学,且忽略了现代科学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另外,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储蓄投资的一致性原理在工业革命以后,由于储蓄与投资实现分离,金融中介的产生下,很难成立。
二、凯恩斯经济理论
1936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分析并论证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原因,认为萨伊定律是不正确的,提出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抛弃了“储蓄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强调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提出乘数原理及加速原理。
1、乘数原理。凯恩斯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从投资需求的效应方面看,产出的增长与投资变动之间存在乘数效应,即国民收入的增长是一定时期投资增加额的数倍,反之,投资额下降,则国民收入将以投资减少的若干倍缩减。
2、加速原理。根据凯恩斯的分析,投资在促进国民收入增长同时,国民收入增加也会带来引致投资,从而国民收入变化对投资变化具有加速效应。
3、储蓄—投资论。凯恩斯理论的一个贡献是用收入决定的储蓄—投资论替换了古典学派利息决定的储蓄—投资论。凯恩斯认为储蓄和投资是由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动机选择的行为,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储蓄者依据其收入决定储蓄量,根据利息率决定储蓄形式,而投资则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资本成本,不受储蓄的支配。
4、对凯恩斯理论的讨论。凯恩斯理论特别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认为政府投资不仅可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而且还可通过乘数作用带动私人消费和投资,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不过凯恩斯的政策主张难以突破其时代局限性:即着重短期分析,不太适用长期经济分析;投资决定储蓄论仅适用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萧条时期;只强调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需求效应,而忽视了投资的供给效应;储蓄多少与投资的数量对利息率缺乏弹性,储蓄和投资均由收入水平决定的假设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不符合实际情况;投资对国民收入乘数效应要发挥作用受到很多前提条件的制约。
三、哈罗德—多马增长理论
20世纪40年代前后,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在凯恩斯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经济增长分析,通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标志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开始。
1、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提出资本—产出比的概念,并假定资本—产出比不变,认为经济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资本—产出比率,经推导得出哈罗德经济增长率方程为:gy=■。
2、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注重投资的二重性,经济的需求方面,投资通过乘数过程决定国民收入的实际水平;经济的供给方面,投资通过增加资本存量的规模而提高了国民经济潜在的生产能力。多马得出的经济均衡时的增长率:
数字经济的机理范文6
摘 要:本文根据“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针对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图像处理精品教材群建设,并从几个方面证明了教材群建设不仅可以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还能促进课程教学条件的进一步完善,强化立体化教材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精品课程;数字图像处理;教材群建设;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精品课程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其既应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需要,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又应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
精品教材是精品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同类教材中的精品。其既要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现状,又要反映世界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在世界上是先进的,在我国是最高水平的。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主要讲授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加工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处理算法和原理都需要在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实现或呈现,所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无论从课堂讲解、实验环节,还是课后实践都应结合“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本身的这一特点,单纯依靠课堂讲解理论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目前,教学实验系统的运用得到了发展,这是利用图像直观可视特点的一个体现,但许多实验系统只是涉及个别课程内容的演示程序,并且主要注重于课堂教学,而没有建立起课堂和课后全方位的适应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许多教材只注重理论,实践性较差。而以上问题要得到解决,需首先解决教材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建设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系列教材,简称教材群。该建设可使教与学活泼生动,而且利用各种可视化编程语言建立演示和实验平台,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 “数字图像处理”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情况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图像理论、技术和应用较新的课程,是电气信息类、计算机技术类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我国高校开设此课程始于八十年代,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无论在教学、教学研究还是科学研究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目前国内在教学及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批国家、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出现,如武汉大学的“数字图像处理教改项目”获国家级奖;北方交大的“数字图像处理”教材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武汉大学的“数字图像处理”建设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交通大学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目前“数字图像处理”教材种类繁多,大都代表了图像处理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但针对“数字图像处理”一门课程建设教材群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并且国内基于VB编程的“数字图像处理”教材及实验指导书没有检索到,基于MATLAB编程的“数字图像处理”教材虽有几套,但都内容繁琐、缺乏实用性、新颖性、创新性。由此,我们首次提出了“数字图像处理”精品教材群建设思想,并围绕精品教材群建设思想展开工作。
首先,“数字图像处理”精品教材群应是“立体化”群形式,即以纸介质教材为主体,配以音像、电子网络形式教材,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教学包,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其次,“数字图像处理”精品教材群应是以“数字图像处理”主教材为基础,研究编制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VB图像处理》、《Matlab图像处理》教材,并编制《基于VB语言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基于Matlab语言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基于DSP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而教材群经过几届教学实践的检验,最后可作为同类教材中的精品群而推广。
2 教材群建设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数字图像处理”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学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的学习,能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和技术,了解本领域最新的成果和发展动态;了解交叉学科的特点,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启迪创新思路和意识,通过实验锻炼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打下一个较坚实的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为以后从事本领域或相关领域工作、深造、研究作好准备”。课程组在对传统本科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2006年主编并出版了《数字图像处理》教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2009年以课程组教师为主体编写纸质《基于VB语言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和《基于Matlab语言的数字图像处理实训》教材将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数字图像处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将教材群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教材群建设带动教学观念更新、培养师资队伍、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材建设成果充实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和媒体形式,推动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与完善,该课程于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3 教材群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材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载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师资队伍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材建设适应现代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教材群编写和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教师具有较高学识水平和较强工作能力。为有效地适应教材群编写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新需求,课程组通过教学、科研、进修、培养等实践活动,进行了高等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规律、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等方面的学习,转变了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同时,课程组改革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不相适应的部分,将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入课堂,达到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课程教材群建设,我们造就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 教材群建设使课程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
教材群使用与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环境是课程主要教学条件,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学条件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物质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
5 教材群建设促进了立体化教材建设
立体化教材是一种综合性教学资源,它以形成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为目标。立体化教材的主要形式包括纸质教材、音像制品、电子及网络出版物等。其中电子和网络出版物包括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案例库、试题库、资料库、网络课程等。我们开发的数字图像处理立体化教材主要包括纸质教材群、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