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题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1

1、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日益突现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从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来看,有73.7%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说明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好的;有55.08%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说明了学生读书还有较浓的功利色彩;有36.05%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说明了部分学生还没有把读书当成一个人所必需的精神需求。从阅读时间来看,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决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

3、教学实验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4、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我们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智慧阅读就是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有读书能力,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读书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2、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3、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对象: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让学生智慧地课外阅读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全校利用部分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试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文化名人命名每个班级,诣在培养学生兴趣,因为它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利用晚托课进行大阅读自主学习。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少年报》、《小学生时代》等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二)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三)创建大阅读学习型校园文化

阅读的还有一种大智慧,是创设阅读大情境。大阅读进校园,我校确定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校本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

起始准备阶段

1.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

2. 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课题实施阶段

(1)、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

(2)、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欣赏课。

(3)、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课题总结阶段

1、将研究结果运用于各年段,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对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2

1、背景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给幼儿园的生源带来了后备军,但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各地的外来孩子聚集在一起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山里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使孩子很难适应环境,并表现出反应迟钝、孤僻、不善言辞、攻击性强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前老师们对班级里的那几个特殊的外来孩子,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或造成尴尬,没办法老师们只能抱以无奈而任其自然。如我园小班的一个男孩子叫赵杨,一次午睡时他突然捂着肚子叫“爸爸”,老师以为他肚子疼,就帮他揉肚子,可揉了半天也没用,(实在憋不住了)只见他往厕所冲去,老师这时才恍然明白他“爸爸”之意,如果是小便早就解在身上了。孩子的需要经常得不到理解和满足的话,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意义

(1)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幼儿园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全面实施新纲要精神的需要

新《纲要》第一部分的第五条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它首先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外来孩子也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他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就不能因为棘手就舍弃对他们的教育;另外它还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真正做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同时在纲要的第二部分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它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用了“高度”两个字来强调它的重要。为了使新《纲要》精神落到实处,在我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3)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这个口号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中,使我们农村孩子的出生数比较少,而且现在的家长择校心理强烈,使区域内的学校生存面临危机。但一支强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使我们幼儿园的入园率大幅度增长,随即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等等,适应过程比较长,这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困难,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压力,带来了困绕,不能安心工作。所以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他们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我园全体幼儿生动活泼和谐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园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探寻在我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园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外来孩子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本地孩子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外来孩子和本地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进行实验、观察本地幼儿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御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3、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的突出障碍,进行排除,使他们活泼健康地与本地幼儿同成长。

4、各班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5、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时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表现,研究各自的对策。

6、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幼儿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

要以面向全体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并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

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幼儿,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

各子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发展目标,指定体现纲要和幼儿个体的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四)预期突破的难题

对区域内不同地域、不同族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建模,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的探寻。

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方法

(1)调查法

课题研究将通过有关量表测查,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幼儿心理档案,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个案法

建立成长档案,对孩子进行三年的跟踪研究,观察外来孩子通过三年的培养,与本地孩子的差异程度。

(3)经验总结法

根据幼儿的特殊心理表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

2.途径

(1)全面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全过程中。在各项活动、家长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健康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一般在咨询时要由家长带着)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周期:三年

2003年11月-2006年12月

2.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 2003年11月—2004年1月 制订方案,组织宣传。2004年1月申请立项。

(2) 2004年2月-2004年7月

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

②做好宣传,落实分工;

③选取小班和中班各班进行研究,列出各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础上,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保存好资料;

(3)2004年8月-2006年8月

①新小班加入研究,其它各班继续做好个案跟踪研究。

②全园开展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在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示活动,邀请联合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研究情况。

③召开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

(4)2006年7月-2006年12月,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借鉴研究成果,进行第二轮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措施

1、进行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幼儿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分为一般性能力和特殊性能力。一般性能力包括: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情绪情感的能力,培养意志力的能力,培养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能力;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在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培养一般心理素质的能力;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孩子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特殊性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科学能力、艺术能力、体育能力等。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探索起步、规模扩张、质量提升三个阶段,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探索课程改革的路径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也是职业教育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在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结束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我省目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高职院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从学校教学管理的层面提出可操作性的课程改革整体实施方案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一)不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结构不太合理,不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大部分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很多学校仍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

(二)课程体系存在着随意性倾向

当前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思想上,大多按照“两个系统”理论进行,即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但是在对两者之间的度的把握上容易产生偏颇,具体实施时往往出现厚此薄彼或随意取消、整合课程的现象,有的重理论、轻实践,有的重实践、轻基础,有的重结论、轻过程,有的重理性、轻感性,有的甚至随意取消基础课程,轻率整合专业核心课程。

(三)部分通识课程设置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以《高等数学》为例,现行的数学教材,大多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真正贯彻“强化基本概念的教学,淡化数学基本技巧的训练,删去不必要的逻辑推导,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同时,高等数学教学中与专业的联系不太紧密,有些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在各专业的实际应用也不甚明了,与不同专业内容的融合、衔接不够,从而无法满足各专业发展和工程技术实践对数学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整体实施方案

(一)确立基于校企合作下的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课程改革和建设就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设计课程结构,以真实的项目、案例、职业规范和程序等进行教学改革。根据工作任务优化设计学习内容,提出课程建设及课程改革的建议,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基于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从而使课程改革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

(二)建立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是以新的观念为指导,运用不同于传统的新方法和新步骤,建设符合当代高职发展要求的、全新的课程体系。为了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目标应当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为基础,强调专业能力的训练,课程内容应当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课程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课程安排必须做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一体化。

改造专业课程体系首先要对全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科学论证,其专业设置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因此,首先要对本地经济、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科学的预测,所以,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改革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从社会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深度整合、彻底改造或重新建构。改变课程体系设计的出发点,从“知识理论导向”转变为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应从过去单纯重视智力训练的专业技术知识理论的学习,转变为以做事和做人为中心的全面素质教育,从突出知识目标转变为突出能力目标。改变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强调实用,强调全过程,强调由粗到细,强调做事与做人结合,强调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最终改变的是教学效果,是以培养出技术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三)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保证,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目前来说,大部分的专业教师来源于本专业的本科、硕士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专业实践技能相对比较薄弱。针对此种现象,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多创造机会让新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出台相关规定,要求新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并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业务考核和评定职称的依据之一。要让专业教师重视实践能力,督促其通过实践提高专业素养,为以后教学提供保障。同时也要引进有丰富实践技能的企业能工巧匠地参与教学工作。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式

项目化教学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实践技能的项目,根据项目的要求实施教学和考核,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设计。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应该符合以下要求:第一,实践性,项目要来源于真实的实践环境,符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第二是相关性,按照工作体系进行课程项目化门类划分,既可以把同一个任务领域的几个单项任务模块合并在一起,也可以把几个不同任务领域的模块合并在一起;第三是思考性,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空间,而不能是单一纯粹动作技能方面的项目。

参考文献:

1.冯永刚.吕萍.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探究[J].教育探索,2004(2).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4

期末考试体育学科考试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2019年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办法,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线,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切实加强我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严格按规定的测试项目、单项指标进行。特制定息烽县西洋学校体育期末考试体育学科考试方案,具体情况如下:

二、目的

体育学科实施期末测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开展体育学科期末考试,促进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扎实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我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新机制的目的。本次期末考试体育学科考试按照相关要求,采用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的同步测试手段和统一评价标准。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坚持科学、适量的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基础。

三、成立期末考试体育学科考试工作小组

长:XX

副组长:XX

XXX

员:XX

XXX

XXX

各年级体育教师

工作职责:全面开展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体育学科考试工作,对期末考试体育学科考试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负责我校各年级期末体育考试的人员调配、场地器材、后勤保障和组织考试等系列工作的落实。

三、测试对象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在校就读学生。即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

四、考试方式、内容

(一)考试成绩呈现方式

体育学科期末考试实行分步综合性结构评价呈现。

1.学生的成绩评价:体育考试分为体能考试和技能考试两个测评项目,每个测评项目满分为20分,共计40分。以百分制记,折算公式为:体能考试的实际得分与技能考试的实际得分之和乘以

2.5即为该学生的体育考试得分。以等级评价形式呈现:优秀(90分至100分,含90分。)、良好(80分至90分,含

85

分。)、及格(60分至84分,含60分。)、不及格(60分以下)。

2.对残疾学生和身体临时不宜测试学生,根据教育局文件规定可以不参加本次期末体育学科考试,成绩不列入班级计算平均分、及格率的总人数。

(二)考试项目

1.小学一、二、三、四年级考试项目为:体能(50米跑),技能(立定跳远)。

2.小学五、六年级考试项目为:体能(50米跑),技能(一分钟跳绳)。

3.七年级考试项目为:体能(男1000米、女800米跑),技能(一分钟正摇双脚跳绳)。

4.

八年级考试项目为:体能(男1000米、女800米跑),技能(篮球、足球、排球)三项中选择最好的一项进行测试。

5.

九年级考试项目为:体能(男1000米、女800米跑),技能(立定跳远)。

五、考试要求

学校认真组织好学生全员参加体育学科考试,指定体育考试辅助人员,全力协助考试过程。考试前期做好迎考准备,考试当天,提前准备好、检查好考试所用的场地和器材,确保体育学科考试安全顺利地进行;同时积极配合监考人员组织好学生有序进行测试。

六、未尽事宜,由工作小组另行通知。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5

为适应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贯彻落实《兴山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文件精神,把大课间活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将活动与体育课、课间操、体育中考项目结合,充分利用场地条件,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落实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促进我校学生“五项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真正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基。

二、实施原则

1、全体性原则。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达到全体健身、全员愉悦的目的。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大课间活动的计划和内容。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场地的特点,为达到锻炼的效果,大课间活动开设了阳光跑步、舞动青春广播操(以班级为单位自编的校本体育),三大球基本功练习、蛙跳、俯卧撑、仰卧起坐、推小车等高效性体育活动。

4、安全的原则。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定出必要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长:舒

员:王代润

钟红卫

龚明亮

万盛知

责:负责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指导和检查,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二)工作小组

长:张

员:龚明亮

万盛知

龚红卫

唐蒋林

庞广鸿

其他班主任

责:负责“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具体实施,包括拟定方案、制作音乐、组织训练等。

四、活动内容和流程

现阶段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和体育活动三个部分,在作息时间表上规定的40+35+15分钟内进行。

(一)“大课间活动”设置三个时段:

第一时段安排在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为40分钟。采用广播操、各种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过程。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大课间活动,班主任要组织好学生有序地参加各项活动。由于学校场地有限,为方便组织和保障学生安全,所以在内容安排上依次开展以下四个部分练习:

第一部分

阳光体育跑步练习(8分钟):

出操音乐响起,各班学生迅速在室外走廊站成一路纵队,随音乐依次有序下楼,到达操场指定位置站好,活动音乐一起,开始跑步;

第二部分

舞动青春广播操(7分钟):各班学生伴着音乐,统一做放松操;

第三部分

三大球基本功练习(15分钟):学校统一安排,分年级布置训练项目;

第四部分

身体素质“日日练”活动,时间约3分钟。

(二)眼保健操在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和晚自习第一节课(课后整理)后进行,各10分钟。

(三)若遇雨雪等异常天气,由各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在教室内和教室走廊上进行一些基本的身体素质练习,体育老师负责安排练习内容和指挥练习。

五、场地规划布置图

六、活动实施办法

(一)明确职责

大课间活动管理与组织由德育处、教务处、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实行责任制管理。

1、学校大课间活动由教务主任具体负责,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了解活动情况检查活动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班主任要教育和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

3、倡导全体老师,特别是搭班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的大课间活动,协助班主任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

4、体育老师具体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负责指挥和示范。

(二)检查评比

为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大课间负责人将组织和领导学生会体育正副部长定期检查,实行量化评分,报德育处备案和考核(评比表由负责人酌情设计)。

(三)成果展示

学校将定期开展校园趣味运动会等比赛,全面检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质量。

七、活动要求

1、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德育处、教处处、班主任必须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并协助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安全活动。

2、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活动区域进行,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学生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

3、值日教师、大课间活动负责人、学生会要认真做好巡查和当天记录。

4、班主任要及时到位进行现场指导,督促学生安全活动。

昭君中学大课间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兴山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文件,加强对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阳光大课间活动在我校安全有序开展,根据我校的安全工作制度,特制订大课间活动的安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处、教务处、体育教师、班主任的管理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确保阳光大课间活动在我校安全有序开展。

二、安全职责

大课间活动管理与组织由德育处、教务处、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实行责任制管理。对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的安全事故,学校将追究责任人相应责任。

1、学校大课间活动由教务主任具体负责,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了解活动情况检查活动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班主任要教育和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同时加强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护能力。班主任要每天参与班级的大课间活动,及时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同时负责活动安全工作。

3、大课间负责人具体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全体体育老师要协助班主任工作,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说明进行体育活动的纪律,教给学生正确防护伤害的办法。

4、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协助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按照德育处有关上下楼梯的规定,由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到活动场地集合和安全有序离开活动场地,严防因上下楼梯造成的安全事故。

3、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4、班主任要提醒学生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活动负责人和值日领导;

5、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推搡、争执甚至打架。

6、上下楼梯和跑步过程中,如果鞋带松散和鞋子被踩掉不得就地系扣应迅速到路边系扣,以免踩踏事故发生。

四、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办法

1、活动锻炼中,凡出现受伤情况,在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处理,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及时向值日领导或活动负责人汇报,如需要治疗,及时组织人员(值日老师)送医院。

2、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教育局和保险公司。

五、本安全应急预案从2021年9月6日开始执行。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6

(试  行)

一、问题的提出

一是2019年秋季我市各学科将实施2017版新课标,2019级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部使用2017版新教材,面对新课标、新教材,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吃透新课标、新教材,以确保新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二是我市各高中学校都已经在校内推行了集体备课制度,但校内集体备课实施的情况不容乐观,发展不够平衡。

三是教师教学水平不均衡。一方面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均衡,尤其是我市近几年来不断增加年轻教师,他们对教材、教法和对学生的了解都十分有限,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另一方面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教师水平不均衡,个别学科悬殊较大。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决定在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开展大集体备课工作,通过建立市、县、校教研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好优质学校、学科教研基地、优秀教师、学科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充分激发广大教师教师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通过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概念的界定

天水市普通高中学校大集体备课,是利用全市优质学校、高中优秀教师的资源,由“2018年天水市高中新课程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牵头,各学科年级备课组组长具体组织,学科指导组成员全员参与”,开展的跨校分工备课、集中(网络或实地)合作研讨,共建、共享研究成果的备课方式。

其特点在于——各学科教研基地轮流承担备课任务,每月一次集体大备课活动,每次精备一个单元。

其优势在于——跨县区、跨学校,博采众长,实现市、县、校三级联动。

其目的在于——提高备课质量,促进全市各学校共同发展。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

1.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及考试命题建议。

2.结合新版教材,逐条学习、解读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进行单元备课,提高老师们整体分析和把握教材、教法的能力,落实学科育人功能。

3.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指向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四、过程设计

1.成立各年级学科大集体备课组,依托学科教研基地开展工作。学科大集体备课组由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各年级学科组长、普通高中学科指导组成员以及市县学科教研员共同构成(具体名单详见《天水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高中学科教研实验基地和高中学科教学指导组成员名单的通知》)。

2.教研基地学科组长和市学科教研员,担任学科备课组组长,在大集体备课活动中进行活动策划,牵头组织并负责组织实施和质量评价。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组建“高中各学科年级大集体备课教学QQ群”,按单元内容分配备课任务,将具体工作分配到学科指导组成员所在学校的备课组,由所在学校备课组成员负责组织精备(见附件1)。

3.实施集体备课

(1)初次备课。承担精备任务的各学校备课组再分配任务,由担负备课任务的教师,经过个人研究、组内研讨,形成单元备课初稿,并按时发到中心备课成员和学科教研员的邮箱里。

(2)中心备课组成员之间网上交流。由承备学校的备课组大组长(中心备课组成员)牵头,在认真研读初稿、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的前提下,组织学科教研员和中心备课组成员在“高中各学科大集体备课教学QQ群”参与研讨,围绕“单元集体备课概说”,针对每一项内容明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见附件2)。

(3)修改完善。承担初稿的校级备课组依据“高中各学科大集体备课教学QQ群”(或实地)交流中获得的意见和建议,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再按规定时间把定稿由校级备课组组长传至学科备课组长的邮箱。

(4)大集体备课。由承备学校的备课大组长(中心备课组成员)牵头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对承备学校修改完善后的初稿进行集体研讨(见附件3)。集体研讨由主备人以说课的方式向大集体备课组的成员详细介绍单元备课预案,组内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教研员要协助组织好备课活动,安排承备学校认真填写集体备课记录表,并负责将本次大集体备课中的单元备课方案的定稿上传至“高中学科教学QQ群”。

(5)二次备课。各学校对大集体备课中的单元备课方案的定稿组织学习、交流和研讨,并根据本校实际作一定的修改。

(6)三次备课。教师在具体上课前,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个人的教学风格作一定的修改,以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7)实践与评价。大集体备课组对各承备学校提出的单元设计

定稿的方案进行实践、对比,并通过相关途径评选出研究最深入、设计最佳、对老师们最有启发的设计方案。

4.反思阶段

反思阶段是集体备课的总结阶段,是教师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实施下一轮集体备课的基础。它分为:总结、归档。

①总结

学校备课组组长对本校集体备课的情况进行简要小结。内容包括:准备情况、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等。上交中心备课组,由组长统一管理。

大集体备课组成员需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认真填写“高中大集体备课反馈表”(见附件4),并在活动结束后的10天内,发送至学科教研员的邮箱,由学科教研员分类、汇总。

②归档

学校集体备课组将单元教学实施教(学)案定稿(电子文档和PPT)及时上交中心备课组,由中心备课组上传至天水市教育信息网网站,以便做到资源共享。

五、保障措施

1.由市教育局统一领导,依托各县区一中和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组织开展全市大集体备课活动,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全市教育教学上水平、上台阶。

2.制定“各学科大集体备课概说”,明确备课方向和内容,引导教师根据“各学科大集体备课概说”中的要求、结构进行备课活动,促使各学校组织教师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准确把握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及考试命题建议;促使各学校引导教师结合新版教材,逐条学习、解读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进行单元备课,提高老师们整体分析和把握教材、教法的能力,落实学科育人功能;促进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指向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进高效课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