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考评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考评标准范文1
【关键词】 碘缺乏病 县级评估 碘盐 尿碘
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34-03
为了全面评估我市各县区消除碘缺乏病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和防治效果,根据辽宁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县级考评评估方案》(简称评估方案)。 我们于2009年12月对我市所辖县区按《评估方案》的标准进行了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 评估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市所辖县按东、西、南、北、中地理位置随机抽取监测点进行居民户碘盐监测并作为评估点。每个评估点随机抽取5所小学抽检学生尿碘、和健康知识问卷。
1.2 评估内容
1.2.1 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与防治、健康教育4项综合指标。
1.2.2 技术指标: 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8-10儿童尿碘水平。1.3评估方法
1.3.1 四项综合指标: 依评估计分表采用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实地核查 方式逐项进行评分。
1.3.2 碘盐: 每个县区作为评估点,在大石桥(市)、盖州(市)随机抽取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每个乡镇抽取4个行政村(社区),每村抽取8户居民盐样,每县共抽取288份盐样。在站前区、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随机抽取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抽取4个行政村(社区),每村(社区),抽取15户居民户盐样,每区共抽取300户居民户盐样,所有盐样抽取后均进行半定量试剂定性检测再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碘含量。
1.3.3 尿碘: 每个评估点随机抽取5所小学100名学生(男女各半)的尿样,全市总计抽取为600份尿样,采用砷铈 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检测尿碘含量。
1.3.4健康教育知识: 每个评估点调查5所小学,每所小学调查30名五年级小学生,每县调查150名学生采用答卷调查。全市共问卷调查900 名学生。
1.4 评估标准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县级考评目标: 4项综合得分全市六县(市)区均在85分以上,碘盐和尿碘指标达到消除标准。
按照《辽宁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要求,我们查阅了以下资料:
1.4.1 各有关部门防治碘缺乏病相关文件资料,重点了解部门协作、依法行政等方面情况。
1.4.2 盐务、工商、质监等部门在碘盐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质量监管等方面的文件资料。
1.4.3 地方病防治机构近3年开展碘缺乏病监测、专题调查、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等方面资料。
1.4.4 各相关部门开展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的资料。
2评估结果
2.1 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 全市共抽取3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52个行政村(社区)1776户居民户盐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9.51%。各县区合格碘盐食用率依次是站前区:97.33%;西市区:98.33%;老边区:98.67%;鲅鱼圈区:100%;大石桥市:100%;盖州市:100% (详见附件1)。
2.2 儿童尿碘水平 全市共检测尿样600份,尿碘中位数,站前区:227.5μg/L; 西市区:251.5 μg/L; 老边区:195μg/L ;鲅鱼圈区:163.5μg/L ; 大石桥市:259μg/L;盖州市:295.5μg/L (详见附表2)。
2.3 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全市共调查问卷900份,满分为5分。
站前区:平均分4.56分;西市区:平均分4.45分;老边区:平均分4分;鲅鱼圈:平均分4.73分;大石桥市:平均分4.5分;盖州市:平均分3.44分(详见附表3)。
2.4 碘盐销售网络 全市抽查的每个乡(镇)、村均有碘盐销售网点且布局合理,能够很好的满足当地群众购买碘盐的需求。
2.2 组织领导、碘盐管理、监测与防治和健康教育四项综合指标的评估情况评估得分依次为:老边区94分、站前区93.56分、西市区93.45、大石桥市91.5、盖州市89.44、鲅鱼圈区86.73分(详见附表4)。
3 评估结果分析
营口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组,按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要求,严格对营口市所辖的六个县(市)、区进行了考核评估,六个县(市)、区综合指标均达86分以上、技术指标中: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7.33%以上;8-10岁儿童尿碘水平达到100μg/L以上且≤50μg/L比例为1%。按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的考评标准,评估组一致认为营口市所辖的六个县(市)、区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特向辽宁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组申报考评验收。2010年6月经省考评组考评验收确定我市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4 结论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是机体因缺乏微量元素碘而引起一系列疾病或危害的总称。我国是受碘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营口市是辽宁省碘缺乏病防治地区,1999年全市基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阶段目标,之后又继续开展以食盐加碘为主的消除碘缺乏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于2005年对我市的六个县、区分别开展了消除碘缺乏阶段目标评估工作,判定我市达到碘缺乏病消除阶段目标(老边区基本实现),2007年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中期目标评估中,判定我市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为我市掌握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奠定了基础。2008-2009年我们继续采取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的防治策略,继续开展碘盐监测工作,2009年按照消除碘缺乏病县级考评方案进行了碘盐监测和尿碘水平监测(采用国家统一的标准方法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地区就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进行评估,各项指标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GB16006-1995)。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考评标准范文2
1一般资料
骨科病区分为关节、创伤、肿瘤、小儿骨科、运动医学等5个专业病房,护士长5名,护士82名,其中男性5名,占6.10%;女性77名,占93.90%。年龄21~44(28.21±12.47)岁。学历:硕士5名,占6.10%;本科57名,占69.51%;大专15名,占18.29%;中专5名,占6.10%。职称:主管护师18名,占21.95%;护师32名,占39.02%;护士32名,占39.02%。
2方法
2.1分层次设置护理岗位
建立以“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为框架的护理人员组织运行体系,制订各层次人员的任职资格,明确其岗位职责。
2.1.1责任组长
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5年;熟练掌握相关理论及技术操作,具有较好的沟通和带教能力。主要职责是强化级别监督机制,增加护理质量管理,对疑难危重症患者及时观察、随时记录,检查、督促下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并承担助理护士及护生的教学工作。
2.1.2责任护士
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护师及以上职称2年;掌握本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具有掌握较好的沟通和带教能力。主要职责是根据医嘱完成落实本组患者的护理治疗操作,满足患者所需,加强健康教育,负责终末处理。
2.1.3辅助护士
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或护士及以上职称2年;取得注册护士证书;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学理论,初步掌握护理程序理论;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主要职责是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协助患者床上、床下活动,观察体温、脉搏并记录等,其工作时间以患者的需求来确定。
2.2成立绩效管理委员会,实施绩效工资分配
实行按岗位定系数与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分配方法,实现责、权、利的相对统一[4]。绩效管理委员会由病区护士长、责任组长、高年资护士等3~5名组成,委员会对各病区护理人员按骨科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管理方案进行检查督导,每月委员会计算出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报财务处发放。护士长的绩效系数基数为1.2,责任组长的绩效系数基数为1.1,责任护士的绩效系数根据其工作年限的不同,介于0.8~1.0,辅助护士的绩效系数基数为0.6。
2.3确定项目指标的考评标准
设计骨科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管理方案,涵盖3个方面14个指标:护理病区工作质量考评(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文件书写、急救药品管理、消毒隔离、患者满意度6个指标)、护理病区安全工作考评(护理投诉、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等3个指标)及护理科研教学工作考评(理论授课、业务学习、教学查房、护理论文及申报课题数量5个指标)。每月月底由绩效管理委员会成员根据护理人员工作完成情况,参考各层次护士的绩效系数基数完成护理人员的绩效考评。
2.4效果评价
2.4.1患者满意度
采用自行设计的骨科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4个方面,以患者是否满意为判断标准。病区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每周星期五下午进行问卷调查。在实施绩效管理前(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和实施绩效管理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别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各40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2.4.2护理人员工作评价
自行设计骨科护理人员工作评价调查表,包括工作满意、岗位薪酬、医生(共55名)对护理人员总体评价、工作决策和胜任度4个方面,总分40分,各项分值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其中护理人员工作决策包括5个部分:了解护理人员自己的能力、职业兴趣;与护理职业有关的需求、价值以及自我概念等的自我评价能力;获得护理职业有关的信息能力;做出决策后对决策实施的规划能力;解决或应付在护理决策过程中所遇到问题或障碍的能力等[5]。胜任度是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胜任力的体现,包括3个方面:①个体特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动机及内驱力6个层次;②行为特征;③工作的情境条件[6]。由病区护士长、责任组长进行他评和自评相结合。实施绩效管理前(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和实施绩效管理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护士长在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对护理人员及医生进行调查。对护理人员发放问卷82份,回收82份,有效回收率100.00%;对医生发放问卷55份,回收55份,有效回收率100.00%。
2.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应用2检验、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3效果
3.1实施绩效管理前后骨科病房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
3.2实施绩效管理前后骨科病房护理人员工作评价比较(见表2)
4讨论
4.1实施护理人员绩效管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实施绩效考核,并使考评指标充分量化,便于操作,使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可行、公平、公正,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改善服务态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表1结果显示,实施绩效管理后,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1)。根据护理工作特点和患者需求,分层设置护理岗位,合理安排人力,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发挥不同护士的潜能,有效地采用激励及绩效考核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4.2实施护理人员绩效管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健康教育考评标准范文3
经过调查,课题组发现F大学当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隐患,同时还影响了高校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虽然普遍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与工作机构,但是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制度,到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预防预警、危机干预等制度,均要进一步进行健全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各学院共同关心、积极主动、形成合力。根据调查可知,F大学中本科生的心理问题情况仍然是比较严峻的,在5837名在校的本科生中,有一成左右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个调查结果必须引起重视。现在高校部分教职工缺乏主动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认为这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而已,这样的思想是亟需改变的。
2.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设置不科学。
许多高校都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设为必修课,但都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甚至误把心理学当成心理健康学,将心理学教师当成心理咨询师,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套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授。正如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不少大学生有显性或隐性的心理问题,男女性别之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等是不一样,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任课老师与咨询辅导老师进行分类指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效性为重,而当前这样的教育教学体系在我国高校系统中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不灵活。
据统计,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仅大学生中就有16%到25.4%有心理问题。F大学在强迫症状因子等方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现实中主要表现在:受压受挫能力低,出现过度多疑焦虑,出现失落迷茫的心理形态等。面对各种各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多高校只是形式上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很多教师还只是兼职,专业化程度不高,心理辅导硬件建设较差,只是给同学们做一些简单的心理测量与建档。另外,鉴于专业辅导教师与大量学生需求的矛盾,个性辅导与细致服务很难实现,灵活有效进行专业咨询就更少,再加上很多兼职老师是思政课教师兼任,往往采用简单的说理式教育代替心理辅导,没有或者不会使用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心理教育实效性不高。
4.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不健全。
危机干预系统一般应包括预警系统、监控系统、干预系统、转介系统、危机善后系统。许多高校的危机干预系统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排查机制不完善,往往难以发现隐性的危机苗头,掌握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二是心理危机应急机构运转不顺畅,当危机发生时,信息滞后,指挥管理混乱、行动救援迟缓,善后处理僵化等。三是缺乏畅通、快速、有效的转介与输送渠道,心理救助与援助硬件设备有限。四是缺乏对危机当事人及其周围同学进行有效的支持性心理辅导及跟踪性随访。五是不善于利用新媒体进行心理危机咨询、预警与干预,网上在线实时咨询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有效形式。纵观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上述五个方面投入的人、财、物仍然比较有限,缺乏灵活有效的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辅导与干预方式。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成长阶段的困惑。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敏感阶段,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往往是由生理的变化引发心理的变化。这个敏感阶段也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处世经验不足、自我调节能力低,很容易受到他人言论或社会舆论的影响,也由此会产生许多的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如有些同学把学习成绩看得过重,或者是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综合素质等方面比较差,或者是被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太少,或者是同学自身存在先天的心理或生理缺陷等等诸多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2.大学生家庭背景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长眼中的宝贝,溺爱现象严重,成了温室中的花朵。而当这样的年轻人踏入大学生活,离开父母的羽翼保护后,便会碰到各种问题。由于他们之前很少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在大学生活期间便会因各类问题的棘手而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此外,有些大学生家庭发生变故的,如遭遇各种自然灾害、父母离异、意外伤亡、违法犯罪等,也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自尊心、恋爱观、价值观等影响较大,这类人群也是当前高校重点关注的群体。
3.社会环境的压力与挑战。
大学具有开放性特点,F大学现在的在校生中存在大量的外省市学生,面对周围环境、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他们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由此便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同时,激烈的竞争、就业环境也使得在校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抗压能力的不足也使得其面临压力时难免产生心理焦虑、抑郁等。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球村不再只是理论概念,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大学生面临快速更新知识与适应信息社会的挑战,高效快速的生活节奏让部分大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由此产生较大心理压力。
4.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毋庸讳言,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教育、轻心理教育,重理论说教、轻实践应用的现象。虽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大大加强,但与国外高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内高校大部分设置有心理咨询中心,然而来访的比例偏低,心理治疗有效性不足,形式大于实效。很多高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却没有普遍性的心理学必修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人员编制少,而面对数以万计的大学生,精细化服务不足,受经费限制,很多高校无法满足硬件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新媒体开展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不足等。国家至今仍没有出台高校必须无条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许多文件常常不能被高校及时、有效地贯彻执行,在这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强制高校执行。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新的形势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四级工作网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关合格人才的培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管理和运行制度建设,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形成规范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要健全学院领导机构,出台相关制度,落实经费和硬件设备,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场地和设施,并列入学院工作要点。要建立健全学校、学院、学生班级、学生宿舍四级工作网络,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推进辅导员、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党员等各支队伍的有机合作,共同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理论实践研究
高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并加强包括辅导员在内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培养力度。要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针对心理工作特点制定考评标准,充分调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要求,要组织专职政工干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努力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要组织骨干队伍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突出研究对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性、对学生成才的服务性,探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律,提高工作实效性。
(三)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健全危机干预体系
防患于未然,预防是关键。坚持预防为主、工作前置的原则,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防范作用。要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立学校、学院、学生班级、学生宿舍四级纵向预警体系,通过定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与不定期心理危机排查相结合,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要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建立预警对象库,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要更加关注重点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生、毕业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特别是要关注灾区学生等重点群体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工作。要出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公布处理流程,准备硬件设备,明确岗位职责。要定期开展学生处、保卫部、校医院、后勤集团等部门的联合培训和联动演练,能及时、高效应对危机事件。要妥善做好心理危机事件善后工作,加强对相关学生的心理辅导与矫正,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减小负面社会影响。
(四)加强活动体系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展板等多种媒介,建好专题网站,开好专题博客,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如QQ群、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技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深入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心理情景剧、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支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组织,通过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朋辈教育途径,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积极开展多彩多姿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高雅的心理氛围。
(五)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提升理论研究水平
健康教育考评标准范文4
按人头包干,构建分级诊疗的协作模式
此次改革试点中,全科医生服务将实行人头包干的支付制度,建立服务导向的分配机制,形成自由选择的竞争机制,构建分级诊疗的协作模式。不过,有专家认为,人头包干的服务费用支付方式有待改进,否则医生很可能会为了增加服务量,而忽视了服务的质量。另外,有人提出,全科医生一年签约一次,如果在年中对服务质量不满意,怎么办?还有人说,按人头包干,不管居民年龄大小、身体好坏,收费标准都一样,这合理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授陶红兵介绍,“为了对医疗机构形成正向激励,在人头预付的基础上,根据管理的居民疾病风险程度和年龄等因素进行适当权重,对不同居民的签约费用加以区别,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全科医生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保障医生的服务质量。”从医保制度的设计来看,可以借鉴台湾的总额预付制度,在地区总额预付的基础上,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根据疾病风险程度测算一定点数,总额除以地区所有机构的总点数,就是每点的点值,如果病人多或者严重程度高,则会降低每点的点值,这样可以鼓励医院密切和社区的合作,加强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此外,从对医生的监管来说,中科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认为,我国还缺乏一整套完整的考评体系。有的国家如英国、加拿大,针对医生有很完善的考评标准和体系。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服务质量和诊疗效果也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评估,在我国,类似的全方位监管体系还有待建立。
契约式服务,有效签约率影响服务可持续性
除武汉以外,还有很多试点地区也在开展全科医生契约式服务。比如,河南焦作市今年初启动了试点,先期在20%的家庭推开服务,基本标准暂定为每人每年80元,其中医疗保险基金5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30元。对社区居民而言,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高低,是决定是否愿意签约的关键。而对医生而言,试点后有效签约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服务的可持续性。其实,在试点之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展了家庭医生服务,但是大部分地区家庭医生服务因为人手不足、吸引力不强难以展开,或因覆盖面不广,甚至服务包内所有项目都是免费的,最终难以持续。此外,有不少人对全科医学存在偏见,认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相比,技术水平不行,属于“二流”医生;社区居民并不熟悉自己签约的医生,不清楚医生的水平。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居民对医生信任度偏低,全科医生的签约率也就很难提高。“信任度是影响居民签约的关键因素。”曾益新说,签约率是影响全科医生收入的关键,也是促使全科医生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关键。瑞典全科医生收入是社会平均水平的2.2倍,在英国达到4.2倍,美国全科医生达到3.3-3.7倍。而且越是偏远基层地区,全科医生的收入越高。“我国城乡差距大,要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去工作,不能单纯依靠契约服务的收入,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和制度。好的待遇不仅是经济方面的,还应该包括非经济方面的,如福利、继续教育、职称晋升、子女教育等系统的制度。”曾益新说。
健康教育考评标准范文5
一、基本情况
镇(中医院管辖)有5个社区、8个村委会,150个自然村,总户数9176户,总人口31742人,农业人口18478人;农村人均收入1257元,人均吃粮400公斤,15—49岁育龄妇女8554人,占总人口的26.95%;18—35岁育龄妇女数3939人,孕产妇463人,产妇333人,出生334人,活产332人,死胎死产2人。7岁以下儿童2247人(5岁以儿童1760人,3岁以儿童936人),占总人口的7.08%;0—15岁儿童4313人。预防保健人员26人,其中乡级3人,村级23人,共设有13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覆盖率为100%,全部为甲级村卫生室。
二、组织管理
年初,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年度防保工作计划,并召开了年度村医工作安排会议。会上,镇领导做了重要讲话,对村医工作做了一些要求和强调,防保科将各村的任务、指标下达到各村卫生室,连同百分计考评标准与村医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合同书,并订有奖惩标准。半年对各村进行检查督导,并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年底严格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合同书的考评标准对所辖卫生室进行考评,并兑现奖惩。从行政上、业务上加强了村医的管理,提高了村医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
(一)培训、督导
一年来,围绕乡村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及预防、保健工作对在职卫生人员、村医进行培训,自办培训班4期,共培训232人次,其中中医院148人次,村医84人次;召开例会4期,参会人员共108人次。在镇政府、中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坚持每月1人次的下乡监督活动,全年共下乡监督96人次,318天。
(二)健康教育
围绕预防、保健、康复等,采取多渠道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设立宣教室和咨询室,播放录象,在门诊、住院部走道显眼地方及病房粘贴宣传画、标语,门诊大厅有两块宣传板,每月定期出版报,各种卫生节日在街头人口集中地方设点宣传,制作展版,印发宣传材料,口头宣传及设有咨询电话。另外,辖区13所中小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村医上门宣传,育龄妇女轮换式学习科普连环画知识。一年来,共设点宣传1()1次,每次医务人员3人,共33人次,168期,粘贴标语60条,粘贴宣传画245张,制作展版11块,发放宣传材料20多种、26500份,医务人员宣传9928人次,接受咨询4372人次;会议培训4期,共培训120人次。18—35岁育龄妇女受教3373人次,孕产妇受教463人。新婚登记人员受教840人。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群众的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有所提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巩固乡村一体化管理取得的成果,辖区内13个村卫生室全部严格按照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三制、四有、七统一”开展工作,严格村卫生室值班、考勤制度,制定健全了村卫生室工作制度;加强了赧场社区卫生室、白家寨村卫生室、香柏河村卫生室、横山村卫生室、杨梅山村卫生室、大坪子村卫生室、新寨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夯实村级卫生保健网,逐年解决村卫生室无业务用房、业务用房简陋的问题。继续实行防保人员对各村卫生工作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增强了防保人员和村医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巩固了“围产期保健保偿制”,建立了动员孕妇住院分娩奖惩制和费用包干制,有效提高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今年对孕产妇管理突出的村卫生室给予了表彰奖励,共奖励金额4529元。
(四)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严格执行《龙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管理规定,设置了合管办并保证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确保了新农合的顺利运行;制订了《镇新农合管理制度》,加强了新农合用药行为的监管。13个村卫生室均按时、按质进行报账制度,并分散、分批张榜公布报销比例及金额。补偿情况:年1至11月份,参合者总得到补偿14530人次,总补偿医疗基金1019141.49元,占可用医疗基金(1597482元)的63.80%。其中:门诊统筹补偿6173人次,补偿医疗基金36278.51元,占可用门诊统筹补偿基金(399370.50)的9.08%;门诊家庭账户补偿5625人次,补偿医疗基金44286.44元,占可用门诊补偿基金(399370.50)的11.09%【其中,慢性病门诊补偿1855人次,补偿慢性病基金92355.79元,占可用慢性病补偿基金(79874.10元)的115.63%;】;住院补偿834人次,补偿住院基金829020.75元,占可用住院补偿基金(1118237.40)的74.14%;住院顺产分娩43人次,总住院医疗费用25800元,补偿住院医疗基金17200元,占可用住院基金1118237.40)的1.54%。可用医疗基金结余578340.56元。年度镇参合率为93.11%(17201/18474),比去年下降2.84%(居民人口不得参与合作医疗)。
(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计划免疫
在计划免疫中,全镇以“计划免疫工作计划”为目标,着重建立完善计划免疫十本贻账,完成各项指标率,提高afp病例监测报告,做好脊灰强化免疫工作及计划外疫苗的接种工作。重点加强贫困边远山区及免疫空白地区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做好“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年共出生儿童321人,0—7岁儿童2302人,建卡2302人,建卡率100%;乙肝疫苗接种321人,接种率100%,及时接种309人,及时接种率为96.26%。年afp、麻疹病例、新生儿破伤风实行“旬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共监测上报36期。年共运转疫苗9次,其基础免疫接种率为:卡介苗99.43%,麻疹疫苗100%,百白破99.81%,脊灰疫苗99.81%,乙肝疫苗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9.43%。为巩固脊灰强化免疫,年1月进行了一轮强化免疫,应种1330人,0剂次儿童58人,实种1320人,服苗率99.25%.外地儿童应种79人,实种79人,0剂次儿童应种6人,0次剂儿童实种6人,服苗率100%,并进行了查漏补种工作。年6月至12月,积极做好二类疫苗“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通过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及村医的共同努力,共接种乙肝疫苗(含村级)共2512人。为实现全国消灭麻疹承诺,于年11月对8月龄至14岁适龄儿童进行了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应种数5284人,实种数5256人,接种率为99.47%。
2、疫情监测
在疫情监测上,继续坚持“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原则,严格监测“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流感样病例、禽流感零报告及日报告”。主动搜索afp病例。年3月18日云山小学学生发生一起水痘爆发,发病19人,疾控中心、中医院防保科及村卫生室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通过几天努力,疫情最终得到控制。年5月至6月进行“手足口病”的日报告和零报告工作,共上报37期,未发现手足口病;年10月25日至今进行“登革热”的日报告和零报告工作,共上报49期,未发现登革热疫情。年,镇共发乙类传染病322例,发病率1014.43/十万,发病居首位的为肠道传染病,其次为性传播疾病,疫情报告率为100%,报告及时率为98.1%。
在疫情监测上,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到:有疫情报告各项制度,每季度有疫情分析,疫情自查总结,半年、年度疫情分析。年共进行疫情分析季度4期,半年分析1期,年度分析1期。按《龙陵县中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要求,积极做好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年共上报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起。(包含一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菌子中毒)
3、疟疾防治
疟疾防治工作严格按照《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要求完成。年本地居民发热血检702人,血检完成率117%,流动人口涂片治疗670人,完成率111.67%,血检村寨148个组,村寨覆盖率100%,预防服药630人,预防服药率210%,疟疾现症病人治疗15人,治疗率100%,休止期根治63人,根治率100%,病灶点处理63个,疟史访问270人,访问率100%,病灶点处理270个,处理率100%。均为外源性病灶点。年,第五轮疟疾项目“氯伯喹”免费治疗间日疟共368人;act治疗pf108人,浸泡蚊帐1037笼。年疟疾防治做到年头有计划、年终有总结,过程有记录。且每月制定工作计划、总结;季度也制定工作计划、总结。数据资料做到一月一收一报,并按时上报县项目办各种报表及资料。年共上报疟疾报表21期,季报表7期,(分别为第五轮、第六轮)。严格“疟疾基金财务帐”管理,及时兑现疟疾项目款。
4、结核病防治
按照《结核病项目》要求,认真做好结核病人的转诊工作。年共转诊病人36例,规范、足量、全程对结核病病人实施治疗,共治疗肺结核病人11例,加强督导管理,共督导结核病病人11例,督导45次(其中有1人为自费服药),做到“三见面、三落实、五要求”。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结核病病人的督导及归口管理工作。
5、鼠疫防治工作
鼠疫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方案》和“省、市、县鼠疫防治联防方案”,强化鼠疫“疫情三报”,坚持“零报告”制度,严防鼠间鼠疫的流行,杜绝人间鼠疫的发生。年度统一灭鼠2次,经费投入10500多元,受益人口人。
6、死因监测工作
死因监测工作是年一项新开展的工作,主要进行辖区内的死亡信息收集,所有死亡个案必须全部上报,并建立各项工作制度,中医院做好培训及督导工作。做好质量控制。中医院各科室、全镇5个社区及8个村卫生室共监测上报死亡病例169人,死因报告率100%.网络直报169人,直报符合率92.22%;报告卡完整率93.41%,报告卡规范率90%,卡片与病史符合率91.21%;报告及时率90.80%,培训村医2期,积极做好下乡监督工作,共计下乡监督36次,撰写督导报告4期。
(六)妇幼卫生工作
1、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的法律、法规,搞好“围产期保健保偿”服务,巩固保健保偿服务取得的成果,年围产期应入保232人,实入保232人,入保率为100%。
2、“降消项目”工作
我镇严格按照龙陵县“降消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好“降消项目”工作,利用项目活动,加强了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巩固了三级防保网底建设,搞好怀孕妇女的摸底排查登记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危急孕产妇和危急儿童的转诊、急救运行机制,为“两个危急”转诊抢救疏通绿色通道,为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限价收费政策,主动为贫困孕产妇办理救助资金,提高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两个”死亡率。年度,镇共办理贫困孕产妇救助卡128人,享受救助金86人,补助金额46720.84元;实行限价收费的40人。在中医院住院分娩的贫困孕产妇224人,补助金额151568元;实行限价收费的有91人,补助金额28758.18元。危急孕产妇抢救1人,抢救成功1人,成功率为100%。
3、爱婴医院工作
继续巩固创建爱婴医院来取得的成果,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年度指导产妇母乳喂养332人,纯母乳喂养300人,纯母乳喂养率为90.36%。
4、“三监测、六管理”工作
全年共有孕产妇463人,产妇333人,活产332人,建卡322人,产检322人,有早孕检查277人,住院分娩300人,新法接生334人,产后访视322人,系统管理277人;高危孕产妇94人,管理94人,高危产妇68人,住院分娩68人,危急孕产妇抢救1人,抢救成功1人,无孕产妇死亡。7岁以下儿童2247人,保健管理1697人;3岁以下儿童936人,保健管理705人;5岁以下高危儿童113人,管理113人;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人数16人。新生儿死亡1人,婴儿死亡3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3人,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
5、十三项妇幼卫生指标
年度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为3.01/00,婴儿死亡率为9.04/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04/00,无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96.99%,产前检查率为96.99%,新法接生率为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0.36%,产后访视率96.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3.43%,高危孕产妇管理率为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75.52%,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75.32%,5岁以下高危儿童管理率为100%,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全程覆盖率为100%;4个月以下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90.36%(300/332);低体重出生率为1.20%(4/332),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4.82%(16/332)。培训合格率为100%;妇女健康教育率为85.63%(3373/3939)。
6、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妇幼卫生的痕迹资料的归类整理,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信息资料档案,准确及时上报和反馈妇幼卫生院信息。今年上报妇幼卫生信息12期,健全乡级3本8种台帐、村级2本5种台帐,确保县、乡、三级数据上一致,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健康发展的目的。
(七)艾滋病防治工作
按照县对乡镇签定的目标责任书要求,认真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以“宣传教育”为主,标本兼治,并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并进行监测。年,镇共监测1362人,其中孕产妇监测522人,完成任务400的130.5%;新婚保健人员婚前保健监测840人,完成任务数550人的152.73%,共随访hiv/aids6人,筛查出hiv感染者3例。实施母婴阻断0人,发放安全套200盒,年镇村两级共出艾滋病宣传栏期84期,发放防治艾滋病宣传资料6000多份,受益人口5000多人。年镇对防治艾滋病家庭贫困人员及艾滋病孤儿共计17人,救助金补助14700元。
(八)其它工作
积极完成上级安排临时性工作任务及参加各种会议。年到上级培训8次,培训村级14次,接受上级督导8次;驾驶员体检524人次。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健康教育范围不广,力度不够,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影响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2、个别村医业务素质偏低,积极性不强,村卫生室发展不平衡。
3、防保经费严重短缺,村医不能得到及时的强化培训,卫生室设备、器材陈旧老化。
4、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经费不到位,工作经费不足。
(二)建议
1、加强村医的政治教育及业务培训,提高村医责任心及业务水平。
2、加强健教宣传,扩大宣传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健康教育考评标准范文6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运行;考评;机制
各高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重要推手,是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文明修身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学风建设的内涵
什么是学风?按照字面意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学生学习的风气”。学风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精神力量,狭义的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学习时间以及学习规范等的总体反映。广义的学风内涵更丰富,是指学校领导的办学之风、学校管理人员的督学之风、学校教师的教学之风、学校研究人员的研究之风以及学校学生的学习之风的总和。广义的学风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大学精神以及学校的校园文化。什么是学风建设?简单的理解学风建设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的过程。广义的说就是高校为了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严谨的教学之风、良好的学习之风、科学的治学之风的整个建设过程,关系到全校师生。
二、学风建设的运行机制
笔者认为高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学风建设的运行机制应该包含思想认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党政协同、家校联动等内容,有明确的目标、有效的措施、切实的保障、及时的反馈和科学的评价,这样学风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该校构建了“学风建设植树模式”,即:以思想认识和兴趣导引为树根,以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树干,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枝叶,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土壤,以部门协同和家校联动为养分,努力培育“尊师、好学、励志、笃行”的学风树形。(一)思想认识和兴趣导引。不断统一学风建设思想,确保广大师生对学风建设认识到位。一是把学风建设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二是把学风建设纳入党政工作要点;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以及学校“青春榜样”荣誉称号获得者在学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四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强化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保证其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一是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理想信念,弘扬校训和校风精神,激活学习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二是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三是加强人生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四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积极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五是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力度,引导学生创新创业。(二)制度建设。该校构建形成了一套学风管理制度体系,并采取多项措施健全完善学风管理督促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学生获省级以上科技文化竞赛奖的奖励力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研究及竞赛;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红黄牌制度、毕业授位制度,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和帮教;进一步坚持校院两级巡考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考生诚信教育,正考风促学风。(三)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广大教师师德修养和教学水平,用优良教风引导学风。二是加强管理队伍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每年一届的学生工作创新论坛、每年多期的辅导员沙龙及辅导员工作坊等平台,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三是加强后勤安全保障队伍建设,努力追求服务育人,用优良的后勤安全服务保障学风建设。(四)校园文化建设。该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确保学风建设土壤丰厚。近年来,该校持续打造了校训文化、国防绿文化、励志文化、青春榜样文化、志愿者文化、阳光心理文化等多种文化品牌,长期深入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尊师、好学、励志、笃行”的浓厚氛围。(五)部门协同和家校联动。该校成立了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风建设的规划、部署、指导、督促工作,并制定了《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把学风建设任务分解到各二级部门;各教学单位成立了学风建设领导和工作小组、负责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院级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并落地落实落细。该校实施家校联动,邀请家长助力学风建设。大部分教学单位均已建立“学校—家庭”互动机制,学校定期或不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特别是与“问题学生”的家长沟通,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监督工作。实践证明,家长,特别是特殊学生的家长参与其子女的大学教育,能够更好促进这些学生成长成才。
三、学风建设的考评机制
学风建设的考评机制对高校学风建设有着导向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校在构建学风建设的考评机制时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和可操作性原则,从学风建设总体指导思想、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及实施效果、第二课堂活动、学风建设效果和特色项目六个维度进行构建,并设立每个维度的具体内容、权重和考评标准。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该校学风建设的考评机制由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构成,并为每一个二级指标设置了一定权重的分值,有加分项也有减分项,详见表一。在高校学风建设考评过程中,评估材料是很重要的一环,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因此在考评机制中可以从相关职能部门查阅的数据则均有相关职能部门提供,这样数据较客观。
四、结语
高校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必须以学生为本,坚持把学风建设放在和人才培养同样重要的位置,二者紧密结合,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集体参与,人人有责,构建完善的学风建设运行及考评机制,这才是高校学风建设的着力点。
作者:阮丽娜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英.浅析构建高校学风建设机制[J].知识经济,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