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保办管理工作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保办管理工作制度范文1
一、充分认识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医保档案是医保发展的历史凭证
医保档案是社保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实记录医保业务工作的重要资料,可以全面反映参保人履行缴费义务、享受医保待遇的真实情况。由此可见,医保档案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真实而客观的记载着医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是凝结全体医保工作者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认识和把握医疗保险工作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
2.医保档案是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
每个参保者从办理参保手续之日起,到退休直至死亡,数十年的参保缴费、待遇享受,都需要建立完整的医保档案来记录。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有的参保人员既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又参加了商业保险,出现两头报销的情况,参保人员当时不知道要将发票、医疗费用明细清单、住院出院小结等资料复印下来,事后就需要到医保经办机构来调阅档案;还有的参保人员转外诊到外地大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转到参保地进行康复性治疗,而参保地医院的医生往往需要参照参保者当时在外地医院的诊断、用药情况作出新的诊断,这时也需要参保者到医保经办机构调阅档案;参保人员办理医保退休手续需要调阅档案等等。
3.医保档案是领导作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随着医保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数量的增多,档案承载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医保各项政策的制定、调整、完善都需要充分、完整、高质量的资料,领导如果在决策前准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能开阔决策视野、增强决策的前瞻性、提高决策的效率,从而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决策。医疗保险管理主要是对医保基金的管理。科学、规范的档案,有利于数据统计、会计核算和基金收支分析,可以及时向领导报告基金运行情况,有利于领导作出科学的决策。
二、当前医保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业务水平不高。有些工作人员对档案是不可再生的宝贵信息资源的认识程度不够,对档案管理的知识所知甚少,仅考虑个人或科室平时工作的方便,经常将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随意存放在科室里,导致日常许多有价值的档案丢失或者损坏。档案管理人员业务不精通,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出去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致使档案管理工作许多的新的做法和经验得不到及时的学习和借鉴。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仍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2.档案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良好的档案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条件。一些单位由于办公用房紧张,致使档案用房狭小,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另外,有的医保经办机构档案管理设备陈旧,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互联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都没有配备到位,更不谈上使用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这些都制约了医保档案事业的发展。
三、对医保档案管理的一些设想
1.强化工作人员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管理员素质。医保档案管理是医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医保经办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管理工作列为议事日程。要通过会议、参观学习、典型事例等各种形式来加强档案业务的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医保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建立全员档案意识。档案管理员要认真学习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文件,不断加深对档案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档案的价值,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要加大对兼职档案员培训力度,使其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注意保存有价值的资料。
2.完善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根据医保工作的实际,制订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把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作为完成档案工作任务的前提,坚持制度上墙、制度归档,严格遵守、定期检查。按照制度认真细致地鉴别、收集、分类、整理,实行档案综合管理,对各种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及有关资料实行统一管理,集中保管,始终把问题解决在档案归档之前,确保案卷质量。对档案的转入、转出、档案的查(借)阅等都要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保证档案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使档案管理与医疗管理同步发展。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夯实档案管理基础。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结合自身组织架构、建立由专人负责的档案管理工作小组,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在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同时,协调内部各部门配备兼职档案员,共同负责做好医保各类档案的收集和传递。形成上下配合、左右协作、纵横交织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档案资料的流失,而且可以切实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将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医疗待遇享受、门诊慢性病资料、定点管理信息等档案进行数字化。充分利用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运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
综上所述: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有针对地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将零散的、杂乱的信息,转变为系统的、成专题的、分类有序的、可直接利用的信息资料,不仅要为本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更要做好涉及民生方面档案利用的各项工作,借助“医保”工程的建设,将涉及民生的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社会大众,使档案工作更好地贴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大众,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在全民“医保”到来的时代,人们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日益增强,范围不断扩大,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只有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敏感的档案作为为民服务的重点,紧贴群众需求,有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逐步实现医疗保险档案资料社会共享,才能真正地在关注、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上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医保办管理工作制度范文2
随着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保险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医疗保险档案是记录人们参保情况的重要档案,也是判断医保工作成效性的重要凭据。因此,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医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档案管理;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档案管理
一、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
1、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随着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的不断增长,医疗保险档案的总体数量也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医保档案的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加之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相应的软硬件投入不足,人员和经费也严重不足,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档案管理的意义不大,不去投入时间去整理业务档案,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极为低下。
2、医疗保险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
医疗保险档案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长时间的累积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记录,由于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基础档案随之产生,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懈怠,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的医保档案资料缺失,这些重要档案的缺失不仅损害了参保人员的利益,也为我国医保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多种安全隐患。
3、缺乏专业的管理和规范标准
目前,我国对医保档案的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不同的地方行使不同的档案管理标准。哪些档案需要整理,如何整理,这些档案管理方面的基础问题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问题都极易导致医保重要档案材料的遗失,甚至导致医保档案的管理出现难以纠正的错误归档情况。
4、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仍缺乏专业素质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工作的相关机构在档案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大多数医保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由人事行政等等非专业人员兼职,缺乏基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由于自身业务水平较低,导致医保档案的管理工作始终没有进入信息化阶段,仍然使用过去的纯手工的陈旧管理模式,这就直接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严重低下,制约了医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举措
1、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
具有一定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意识是开展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具备良好的管理意识,就非常容易出现医保信息泄露、档案文件丢失等等医保档案管理方面的严重问题。想要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一定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强医保档案管理领导层面的管理意识;第二,是从档案管理的基层人员方面入手提高档案管理意识。这两个方面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增加档案管理工作领导者的管理意识是从“上”入手。只有领导层对医保档案的管理工作提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从资金、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医保档案的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档案管理意识是从“下”入手。档案管理人员是直接管理医保档案的工作人员,他们的最常见的工作在就是医保档案的管理,他们的工作效率直接决定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成败,而基层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意识就会直接的影响到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管理规范性,因此,提高基层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是提高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程序。
2、提高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
在当今社会全面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的影响日益增大,想要切实有效的提高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就一定要从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入手。特别是在如今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一直保持在原始的层次,那么现代化的设备也就没有了用处。因此,医保机构一定要注重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技术的培训工作,只有通过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培训,才能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设备的合格人才,才能更好的完成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
3、完善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制度和规范
除了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之外,还一定要完善医保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入手。医保档案管理的制度是相关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制度不断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完善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可以从引进欧美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完善档案库的设备信息化和建立不同岗位的管理职责等等几个环节入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的行程一种切实有效的、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系统有序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当然,在合理的管理制度完成之后,还应该适时的组织医保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的管理制度,只有合理的培训才能让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让所有参与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能够做到真真正正的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档案管理工作不符合制度从而影响管理工作效率的情况。
4、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查漏补缺工作
医保档案管理的查漏补缺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医保档案信息不完整的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的工作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医保档案也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的阶段,一定要将纸面的记录信息幻化为网络数据信息加以存储管理,一些原有的档案记录中的文字、照片、图表和其他信息,一定要做到充分的整理查漏。当然,除了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无误之外,也应当对原有的档案材料做出比较妥善的保存,保证在信息化存储的过程中出现的小概率错误能够得到及时的改正。当然,为了保证原始材料的有效保存,相关单位应该将材料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管理,并对管理进行详细的记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保档案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速度,医疗保险相关单位只有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医疗保险事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才能全面提高我国医疗保险服务的水平,做到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洪云 李冬 单位:吉林省汪清县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华,新形势下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研究[J].卷宗,2014,(4):49
[2]苏毅,浅谈医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黑龙江档案;2000年02期
医保办管理工作制度范文3
一、档案服务工作
1.认真做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档案处置工作和指导好新设立部门的规范建档工作。注意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档案工作的指导。
2.做好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建档的服务工作。选择1个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建档工作,使该项目档案规范化,通过以点带面,力争形成全区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常态机制。继续做好入园企业的规范建档,指导有条件的入园企业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3.加强与民政、房产、社保、医保、公证等涉民档案部门的配合与协助,指导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民生档案的建立,并适时移交进馆,使馆藏档案服务民生能力不断深化。
二、狠抓三个重点建设
4.做好档案馆扩容工作。一是争取上级档案部门和同级政府支持,使档案馆面积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增加。二是认真做好档案资源摸底工作,对全区涉及专业档案的部门开展一次调研,摸清家底,进一步整合并优化全区档案资源。
5.继续加强到期档案资料接收征集工作。加大民生档案移交进馆力度,接收2种以上专业档案,建立5种以上民生档案目录,主动记录城市发展变迁,有计划地接收重大活动、旧城改造等档案进馆,确保年内实现馆藏总量较上年增长7%。
6.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完成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和50%以上的文件级目录数据库采集任务,完成2个以上馆藏全宗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工作,继续推进电子档案接收工作。
三、积极推动四项工作
7.加强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加强档案执法力度,今年会同区人大、区政府法制办进行一次针对民生、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进馆和安全保管为内容的执法检查活动。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9号和10号令。完成3个单位的档案室规范化管理目标认证。
8.完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档案安全应急预案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指导监督搬迁单位做好档案资料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开放档案鉴定工作制度,对已上网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进行复核审查,严格抓好档案移交、利用和数字化过程中的敏感信息和档案的监审工作,启动数字档案异质异地备份工作。
医保办管理工作制度范文4
——省市联动开展定点医疗服务行为专项检查
为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健康运行,查找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全面整治定点医疗服务中的违法违规和欺诈行为,进一步提升定点医疗服务管理水平,根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定点医疗服务行为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2012年7月到8月,省、市医保经办结构联合对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查处伪造医疗文书、冒卡(名)就医、将自费项目修改为医保内项目、空刷社会保障卡套取现金、将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纳入医保结算等套取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行为。
此次专项检查省、市人社部门高度重视,为确保专项检查行动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省人社厅召集市人社局、省市医保经办机构的有关负责同志对专项行动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同时成立了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省医保中心、市人社局、福州市医保中心还分别抽调政策熟、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组成3个联合专项检查小组,每天分赴3~5家医疗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目前,省、市联合专项检查组已对福州市区103家省、市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
对本次专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省、市医保中心本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依法依规和依服务协议进行严肃处理,并通过媒体予以曝光。触及法律的,按规定移交有关部门查处。同时要求各点医疗机构引以为戒,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和医疗机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弄虚作假。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通过此次专项检查,也发现一些日常稽核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医保经办机构和卫生管理部门应协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管理,组织定点医疗机构开展自查自纠,积极推进行业自律,促进医疗服务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规范,从源头上防范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风险,维护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有效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福建省医保中心 福州市医保中心)
龙岩市确定2012年度城镇居民商业补充医疗
保险承保公司
为进一步落实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障,龙岩市按照公务采购有关要求,对城镇居民2012年度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进行公开招投标,并于8月14日最终确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市分公司为承保公司。保费为每人每年14元,城镇居民参保患者年度累计政策范围内费用自付超过1.5万元以上部分,由商业保险公司按50%给予赔付,年度最高赔付15万元。
(龙岩市医保中心)
福州市医保中心树立“六个零”依法行政
服务品牌
在2012年依法行政综合监察活动中,福州市医保中心在加大行政指导力度、创新行政监管模式,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等方面狠下功夫,全新打造了“六个零”服务品牌:
一是工作流程“零障碍”。对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赋予中心行使的非行政许可等事项进行认真的梳理,并为每一个事项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图,明确了每个环节的工作职责和服务时限,每个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规范操作,不得设置任何障碍,确保每个流程和工作环节通畅无阻。
二是服务群众“零距离”。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唯一标准,事事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要尽一切可能为群众提供便利,让群众满意。
三是履行职责“零缺失”。中心按照工作职责所设定的岗位,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职权范围做好服务,决不允许错位、越位,争权、越权的现象发生。同时必须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每一件事,决不允许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与此同时,建立和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
四是行政服务“零差错”。把规范行政行为与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理顺规范业务经办流程,从登记、变更、转移、基数核定、稽核、报销结算各个环节入手,降低出错概率。深入开展效能提速活动,修订了政务公开、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延时服务、AB岗工作、效能考评、勤廉公示等制度,大大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五是依法行政“零投诉”。中心经办业务项目、行政权力和办事程序都依法在市政府政务网和中心网站上向社会公开,透明运行;依法细化和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处罚案件都公布于众,确保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
六是举报“零门槛”。中心设立主任值班电话、投诉电话,开通腾讯、新浪微博,畅通渠道,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追究制等多项制度。在相关工作中做到办事不拖拉,矛盾不回避,问题不推诿,工作讲原则,及时妥善解决问题,严格杜绝出现越级访现象,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福州市医保中心)
抓控费 严管理 优服务 惠民生
——三明市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缓解看病“难、烦、贵”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是近年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三明市从推进付费方式改革,方便群众就医着手,致力于缓解群众看病难题。
近年来,三明市相继出台《关于转发三明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付费结算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调整三明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等政策,强化医药总费用和药品总费用 “双控”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加强监管督查,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缓解基金支付压力,促进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缓解参保人员看病“难、烦、贵”问题。在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中,三明市坚持把参保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服务的可及性、服务成本和服务质量三者之间取得平衡。
目前,三明市各项控费指标运行良好,医疗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医院和医保经办机构双方都参与到医疗服务行为的管理中来,参保人员就医便利,享受实惠,“医”、“保”、“患”互惠共赢,和谐发展。
(三明市医保中心)
陈成武主任在电力分中心调研医保
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近日,福建省医保中心陈成武主任、康建设副主任携信息管理科、办公室有关同志一行前往省医保中心电力分中心,就如何转变电力医保管理模式,定制开发福建电力医保信息管理系统纳入全省医保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等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截至日前,福建省医保中心电力分中心参保人数3.7万人,赡养比2.67∶1,2011年发生医疗费1.4亿,其中在福州市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费0.68亿,约占总费用的一半。2011年根据福建省人社厅就医结算即时化的要求,为转变手工报销医保管理模式,电力分中心在福建省医保中心的指导下,向国家电网公司申报开发福建电力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力求通过实现电力医保与全省医保信息系统平网,方便电力系统参保人员实时刷卡就医。该项目现已完成立项招标,计划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
(福建省医保中心)
宁德市第二批医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迎检单位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医保办管理工作制度范文5
(一)机构名称。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名称统一规范,正式挂牌。其中,街道、乡镇工作机构名称为劳动保障服务所,社区工作机构名称为劳动保障服务站。
(二)办公场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场地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不少于土5平方米。
(三)设备配置。配备专用电话,逐步配备自动化办公设备。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与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实现信息联网。要建立数据库,统一数据软件,实现信息传递网络化。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络要与多种服务组织信息网做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四)人员配备。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工作人员编制不少于2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下岗失业人员。工作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热爱劳动保障工作,熟悉有关政策规定和业务知识,参
加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二、明确工作职责
(一)政策咨询。向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和具体业务咨询服务。
(二)调查登记。逐户逐人登记造册,掌握辖区内各类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庭的详细情况,及时向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三)就业再就业。搞好下岗失业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积极组织有关方面创办社区就业型的经济实体,多形式、多渠道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传递职业供求信息,进行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搞好《再就业优惠证》和小额担保贷款的申报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进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审核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
(四)职业培训。组织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协助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五)社保扩面。宣传社会保险政策,协助上级劳动保障和税务部门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协助下岗失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六)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按中办发(20****)土6号文件规定,接收企业移交的退休人员,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着重配合社保经办机构做好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生存状况调查、养老金待遇调整、死亡者家属领取津补贴申报等工作。同时
协助有关方面组织学习教育,提供生活护理、卫生保健服务,开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
(七)医疗保险。联合辖区内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参加医保人员建立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指导和保健工作。协助医保经办机构对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收费标准进行管理监督。
(八)权益维护。指导监督辖区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建立规范的劳动关系,协助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调解劳动争议,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九)劳动保障。受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委托,为辖区各类人员提供劳动保障事务服务。
(十)三条保障线衔接。与民政部门定期互通三条保障线落实的情况,做到应保尽保。
三、健全工作制度
(一)公开透明。公布机构职责、办事制度和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按规定办理有关事项,做到政策规定公开、服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理结果公开。凡需要公示的事项,在规定范围内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主动服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定期上门了解情况,及时满足居民需求。凡服务对象提出的要求,要做到件件有登记、有回音。
(三)据实报告。按上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及时、准确调查统计有关情况,按统一格式造册登记,建立台账,并及时报送。对辖区内居民就业状态和社会保险享受资格的变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在2个工作日内分别报县(市、区)就业管理服务机构或社保经办机构。
(四)严格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和业务规定。各种证件发放、资格审核、统计结果和情况报告,必须经所(站)负责人签字,然后加盖公章。妥善保管各类档案和资料、台账。对不负责任造成错误或损失的,按规定追究经办人和负责人责任。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管理体制。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纳入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体系,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纳入社区居民委员会整体工作,统筹安排。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在业务上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实行指导和管理。
(二)指导方式。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成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各业务职能部门和社保各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办公室统一设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要明确各部门职责,统一工作部署和制度。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请党委、政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及时研究解决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按期考核,奖惩兑现。
医保办管理工作制度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以提升技术服务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为主线,紧紧围绕提升质量、优质服务、改善民生的目标,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人口计生系列化优质服务,努力提高群众满意率,为建设“美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1、确保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按时达标。已创建达标的县区要巩固创建成果,继续提高服务水平;镇县要确保按期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标准;其他县区要做好创建前期准备工作。
2、加快完成人口文化阵地建设任务。各县区建成“人口文化一条街”或“人口文化园”,启动镇(办)“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全市建成20个人口文化阵地建设暨生殖健康进社区示范点。
3、全力做好“两项工程”。各县区完成第三轮农村“母亲健康工程”检查任务60%以上,患病率比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优生促进工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面达到85%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比上年降低0.5个千分点。
4、大力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整治活动不少于3次,全面落实二孩全程优质服务和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107的县区,完成年度下降超出部分10%的目标任务。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计生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各县区要保障辖内30%以上的镇办中心计生服务站配齐“母亲健康工程”检查设备和“优生促进工程”实验室常规检验设备,具备开展“两项工程”的基础条件,30%以上的村(社区)计生服务室达到“123”的标准要求,即:“一块全市统一标识牌、两间工作用房、三个服务设备(一张B超检查床、一套桌椅、一个药具发放专柜)”。县区计生服务站要按照“两项工程”的实际需要,配齐重点服务设备,建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验室,其中汉滨区、旬阳县计生服务站要按时启动新建项目。各级计生服务机构要提高人口信息数据库的应用水平,推进全市计生技术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计生技术服务信息及时录入、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二)加强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各县区要推进成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工作机构,满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经常化工作的需要。按照《省县级、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管理办法》的要求,以每万人设置0.8至1.5个的标准,确定县区计生服务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量,至少应确保有18名以上的医疗技术人员,编制不超过50个。镇办计生服务站要配备4名以上的医技人员,满足经常性计生技术服务的需求。人口计生等部门要加强计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准入、职称晋升、考核奖惩为一体的职业化管理,新招录和选调人员中,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人员不得低于新进人员总数的80%。同时,要积极开展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再教育,定向培养适用人才,并建立分级分层业务技能培训的工作机制,完成各项专业技术培训任务。
(三)加强依法服务、依法管理力度。人口计生、卫生、公安部门要全面落实二孩全程优质服务和出生实名登记,健全完善出生人口住院分娩、户籍登记信息的月通报、季报表制度,健全完善镇办摸底排查、部门日常自查、季度联合督查、个案深入调查为一体的打击“两非”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按照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开展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计生服务机构参与城镇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严格实行计生技术人员执业准入制度,严惩无证和超范围执业的违法行为。县区计生服务站要成立质量控制室,建立县区、镇办计生服务站联查帮扶制度,实行计生技术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的日常评估考核。计生技术服务档案资料要达到“县有信息库、镇有健康档案、村有统计表卡、户有健康手册”的管理标准。
(四)健全计生服务机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按照《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星级动态管理办法》,各县区要全面建立县镇计生服务机构星级动态管理机制,落实星级差别的免费服务补助资金,县区计生服务站要达到四星级标准,辖内30%以上的镇办中心计生服务站达到三星级标准;建立计生服务机构科学管理、事务公开、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推行全员竞聘、以岗定人、绩效考核、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增强发展动力;健全完善村(社区)计生干部的管理服务机制,落实村级计生专干、中心户长“公开选聘、教育培训、考评奖惩、待遇保障、分流辞退”五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城区—街道办—社区—楼院人口计生四级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网底作用。
(五)打造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品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推进“两项工程”,健全完善“母亲健康工程”查、防、治为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建立“优生促进工程”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人口计生民生品牌;深化新型人口文化宣传,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全面推进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积极组织引导成立村(社区)文艺宣传队,开展经常性的民间人口文化文艺宣传活动,打造特色突出的人口文化宣传品牌;扎实开展生殖健康“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活动,以社区为单位,以家庭为核心,以“两项工程”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职能,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活动,打造生殖健康服务城镇品牌。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将“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纳入年度人口计生综合考核。
3、组织计生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计划生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计生技术服务规范、管理的全员培训。
(二)组织实施阶段
1、认真开展自查。按照活动内容逐项开展调查摸底,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
2、落实推进措施。针对发现的问题,落实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制定工作计划,细化责任到人,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3、加强督促检查。对活动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评估,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完成任务。
(三)考核评估阶段
结合年度人口计生综合考核,对“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的目标任务逐项进行考核评估。市上将对成绩突出、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县区给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纳入到人口计生目标责任考核当中,夯实工作职责任务,实行综合考核奖惩。针对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