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奖励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奖励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奖励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奖励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管理 企业化管理

一、前言

事业单位服务于社会,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任务和推动社会科技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够保证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社会。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内部控制管理是影响企业管理优劣的关键,内部控制在执行计划、防范维护、调节监督及反馈促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内控制度运用得如何直接关系着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就必须构建一套设计科学、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财务信息等的合法性、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制定方针政策。而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内部审计能使事业单位从内在角度及时、全面地知悉自身的各项活动情况进展,有效规避风险。

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施行企业化管理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机制僵化

我国很多事业单位依旧依照党政机关的管理体系甚至规章制度,事业单位自身管理机制僵化,特别是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此外,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人员只进不出,职务只升不降,待遇只高不低”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内部控制管理的内部审计的力度不够,审计力量和审计人员会计基础薄弱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一项工作量大、责任重、要求高、时间跨度长、时限紧、风险大的工作。对审计的力度和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都非常高,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地位虽高,执行力度却薄弱:一是审计工作人员数量不够,既缺少审计人员,也缺少专门的会计人员,致使审计工作不能及时、深入有效开展;二是审计人员专业性不强。大部分审计人员会计基础薄弱,有些甚至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审计资料的填写和整理不规范;即便是熟悉财务、会计知识的也往往不熟悉事业单位业务整体流程,缺乏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只懂审计,不会分析。

(三)内部控制管理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比较粗放,不够细化、严格,缺乏完善、健全的审计管理制度。大部分单位认为只要严格贯彻实施国家关于事业单位的开支规定就算是对财务实施了内部控制。同时,审计岗位不够合理,会计审核不够规范,分工不够明确,容易造成不作为和舞弊现象。

(四)内部控制管理的内部预算控制相对薄弱

预算控制属于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的控制力度较为薄弱,预算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性,预算随意性强,弹性大,经常出现追加经费的情况,这些问题使预算丧失了控制的初衷。

(五)内部控制管理环境气氛不够强

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存在着不明确责权划分,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象,致使单位实施内控管理的气氛不浓,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难以问责,人员管理力度不强,致使员工工作积极性差。

(六)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事物是在内外因素的控制下不断发展的。我们的财政、税务等监管部门常常只重视对事业单位自身内控管理建设的监督而忽略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致使外部监督不力。

(七)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信息系统流于形式,实际工作中使用程度不高,员工重视程度不够,发挥功效不大,致使工作信息、通知等传递不及时,不全面,影响工作效率。

(八)领导对内控管理认识和重视不够

大部分事业单位监督控制缺乏,财务监督成为摆设,内控程序成为形式。

三、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优化作用

企业化管理的关键是内部控制和内部反馈,而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发挥着制衡作用,它既可以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审查与评价,也可以促进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内部审计是为防止事业单位领导腐败的有力措施。具体而言,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优化作用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可以强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评价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优劣,内部控制一是能对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单位管理存在的缺陷、不足等现象,及时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时处理和改进管理方法,实现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单位的预期运作效率;二是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结合单位实际,设计、制定及实施符合单位的管理体系,进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内部控制管理能加强事业单位对领导职工工作的管理,深化岗位监控:既能明确岗位职责,细分责任,以制度管人;也能明确员工的职责,责任到人。

(二)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可以优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力度

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进行科学、深入、有效的内部审计,有效监督和反馈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情况,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特别是内部审计要做到:一是系统控制事业单位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及时评价财务部门和单位其他部门对财务制度的遵守情况及对经营活动、管理活动的执行情况,监督应有管理环节和管理制度的实行情况是否齐全,有无舞弊现象;二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内部审计能对重点业务和政策进行抽样检查,具体控制好单位业务的进度和实施关键点,查证有无遗漏和缺陷,确保单位经济活动持续有效运行;三是内部控制管理,能够让单位纪委根据相关数据和报告,对单位全体人员进行监督,进一步防止职工不作为,防止领导等不良行为;四是内部控制管理既能够让领导根据统计的数据、报告等及时获悉员工的工作情况,也能让单位各部门各员工相互监督相互查证。

(三)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可以优化事业单位的评价制度

长久以来,升职加薪的评定成为事业单位的内部矛盾产生的主要源头。只有施行公正客观的奖励或惩罚、考核评价才可以激励、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优化事业单位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健全透明公开的评价体系,根据员工对体系的执行进度和成果进行奖惩,进一步做好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和升职考核,优化激励机制,弱化单位人员内部矛盾。此外,内部控制能优化领导对员工的评价,能使领导突破自身岗位的局限,扩大视角,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合力,有效控制关键项目和员工绩效考核。

(四)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可以优化事业单位的责任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一是可以检查和评估单位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适性;二是可以检查和评估各个部门的执行质量和情况;三是可以强化单位问责体系,对每个科室、部门都能进行健全、有效的评估,增强对单位职工的约束力;四是可以禁止单位负责人滥用权力;五是可以对工作失职的员工进行精确问责,进行有效问责。实施责任追究体系。许多企业之所以会出现内部控制不力及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内部审计责任追究体系。只有审计过程,没有审计责任追究,不但不能改善内部控制,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危害。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职能、人员的资格以及责任追究制紧密相关。

(五)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可以优化事业单位的员工素质

内部控制管理要实施得深入、有效需要一批专业素质强、学识广的工作人员。因此,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实施既要求单位的具体管理者和执行者拥有扎实的会计知识,也要知晓财务知识、管理知识,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由此。做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人员素质,提升事业单位的业务执行能力。

(六)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可以优化事业单位的信息传递

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提高单位的信息传递程度,及时传递全面、真实的工作信息、通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七)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可以优化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方便外部监督的施行。财政、税务、审计等外部监督部门能根据内部控制管理反馈的数据和报告、资料进一步优化外部监督和指导,进一步确保国家政策的执行落实,推动廉政建设,保障国家财产的安全。

(八)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可以方便单位纪委推行检查

内部控制管理的推行可以使单位纪委对本单位的收入和支出的审批进行检查和监督,特别是对大额资金的支出审批进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重点排查单位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一步跟踪审计项目安排进度、资金支出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此外,单位纪委还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管理的数据和报告对单位员工的行政工作进行监督,防止个人集权,实施关键岗位轮岗,定期稽查,避免、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可以对单位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考核,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能按照国家、上级组织的预定目标及方式进行有效、规范的运作,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从管理体制、内部监督力度、评价制度、责任制度、员工素质、外部监督、信息传递及方便单位纪委推行检查等八个方面提升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水平。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事业单位进一步落实好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完成国家交予的各项任务,做好廉政建设。各个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管理实际,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案,重视和提高内部审计水平,使内部审计真实、专业、科学、有效,不断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小青.如何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J].会计之友,2007(36).

[2]陈彤.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6(08).

事业单位奖励管理办法范文2

为了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档案局《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办函[2005]103号)及省档案局关于实施《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的有关问题的意见(川档发[2005]22号)文件精神,推动全市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是继档案工作升级、目标管理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档案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的体现,是档案工作由部门管理向政府明确要求的重大转变,是政府机关贯彻档案法的基本要求,是推动全市档案工作迈上新台阶,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举措。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把握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和操作办法,加强统筹规划和业务监督指导,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质量。

二、明确任务,统一要求。省档案局关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从2005年起,三年内,档案馆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三分之二达到省二级以上;机关、科技事业单位全部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五年内,有条件的非国有企业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保证工作质量,我市由市档案局统一组织对县(区)机关、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二级以上的考评,县(区)档案局组织省三级的考评。

复查是确保档案工作等级水平的有效手段。我市将从2005年至2007年期间,对按照《四川省机关档案工作等级标准》进行考评的单位进行全面复查,按照《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重新确定档案管理等级,并进行重新颁证和换牌,复查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进行,市档案局对市级单位进行复查,各县(区)档案局对县(区)所属单位进行复查。对已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单位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复查,确保档案工作不滑坡,市档案局将对各县(区)复查情况进行抽查。

《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中档案馆标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机关标准适用于各级机关、团体、商业金融流通企业、中小学校、文化事业单位,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大专院校、职教、卫生、科研、设计等单位。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充分运用政府行政职能,明确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措施,积极加以落实。要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三年内按照40%、30%、30%的机关、事业单位的进度,确保各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步伐与省档案局的总体要求相适应。

三、坚持标准,把握内涵。《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是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有效载体,各级各单位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已达标升级单位进行新标准培训,使各单位充分把握标准的内涵,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工作。

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我市统一规定:1、省三级必须配备计算机及档案管理软件,省二级以上必须有档案专用库房,配备去湿机、扫描仪、照相机、防磁柜等设备。2、所有单位都必须开展档案计算机管理,市级单位统一使用思源档案管理软件,各县(区)可自行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统一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3、在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之前三年内,不得有违反档案法事件发生。

事业单位奖励管理办法范文3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观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没有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使得财务管理松弛,收支管理约束弱化,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不清晰,损失浪费严重。

第二,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觉学习的精神。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由于不少会计人员是“半路出家”,会计业务水平偏低,或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还有个别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素质,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降低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二、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

1.规范收入管理

规定各单位和部门必须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组织收入。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联合监制的票据,并建立健全各种专用收款收据、收费票据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严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或提高收费标准。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由县区级财政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任何单位不得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对预算外收入必须严格执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收缴分离,直接缴入县区级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

2.严格支出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支出由单位负责人负总责,在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指标之内统一掌握使用。单位各项业务开支,事先向财政部门提出使用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按预算进度执行。对《政府采购法》规定范围内的事项,全部纳入政府采购。对行政事业单位使用部门资金用于奖励、福利性支出的,规定须经人事、财政部门备案审查后,报政府批准,按照财政、财务制度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执行。对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外经费支出,单张票据金额在1000元以内的,由单位分管财务负责人审批,单张票据在1000元以上(含1000元),报请区分管领导审批。同时严禁透支、对外借款、对外担保、利用资产对外投资、抵押,严禁公款私用。

①公务接待费管理。公务接待费实行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各单位公务接待费不得突破公用经费的10%,公用经费应剔除成本性支出和一次性专项经费。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开支范围,严禁用公务接待费报支属于个人承担的各种费用。建立和完善公务接待审批手续和结报办法。建立公务接待费定期公布和通报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监察、财政部门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门检查,适时通报单位公务接待费支出情况,凡经查实超范围、超限额列支或将接待费分散转移列入其他支出科目逃避监督的,按其发生额征收等额解困金,对转嫁分摊费用的,按转嫁分摊费用的2倍征收解困金,同时追究有关人员的纪律责任。

②车辆配备及使用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车辆实行定编管理。行政单位按在编人数和职能确定,10人以上正科级单位和乡镇可配备1辆行政用车,在编人数超过30人的可增配1辆行政用车。事业单位和部分执法机关的专用车辆,按“工作确需,资金合规”的原则从紧确定编制。严格小汽车购置审批手续,按核定的车辆编制配备或更新车辆,符合购置、更新条件的,由政府廉政办、财政局审核后,报政府审批。旧车由国资部门统一处置,实行公开拍卖。要坚决制止专车上下班接送、公车私用等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一律贴上公务用车标识,接受社会监督。

③会议费管理。大力精简会议,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规格。积极提倡开电视电话会、短会。要严格会议费审批制度,会议召开前必须填报会议经费预算审批表,报财政部门审批,未经批准和超预算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工作

一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考评体系。对各单位预算编报质量、调研及信息资料提供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非税收入完成情况等财务管理工作实行计分制考评办法。在会计年度结束后,由财政部门根据“奖优、治庸、罚劣”原则,计算出各单位的最终得分,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选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并予以资金奖励。奖励资金除用于弥补单位公用经费不足外,应拿出不低于10%的部分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单位财务管理人员。

二是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月报制度。要求各单位每月10日前,上报财政拨付的具有专门用途的,不属于一般公用支出范围的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财政部门对单位上报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财政拨付资金及下一年度安排专项资金预算指标的重要依据。

三是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情况的监督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不定期检查,认真做好各单位收支情况的登记工作,为加强单位用款情况的日常审核及下一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打下好基础。

3.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一支笔”审批制度

各部门(单位)的财务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坚持集体领导下由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的制度。重大财务事项必须集体讨论决策后,由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批。单位财务不得按业务分工由分管领导分口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资金支付业务,财务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4)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强化财政资金管理

第一,推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制度,实行集中收费。单位所有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直接缴存国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现单位收费权和资金所有权的有效分离,单位依法收费,财政按规定对收费资金进行管理,减少资金运行的中间环节,防止财政性资金被挤占或挪用现象的发生,从资金源头上控制支出的不合理增长。

事业单位奖励管理办法范文4

根据__文件精神,一起结合我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此次的干部考核工作,于20__年2月底考核全部结束,现就20__年度事业单位科级及以下干部年度考核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地区20__年度事业单位考核工作从20__年11月底开始至1月底结束,历时2个月。全地区共有在册事业单位人员?人,应参加考核?人,实际参加考核?人,其中:优秀?人,合格?人,基本合格?人,不合格?人,未定等次?人(主要为新招聘人员)。未参加考核?人(主要为长期病休、挂职、脱产学习)。全地区共评出优秀等次?人,评优比例为?%,严格控制在18%以内。

二、主要做法

1、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根据*文件精神,我们及时向地委、行署进行汇报,按照地委、行署的统一安排,及时成立了20__年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了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同时,下发了《*》。对干部考核的内容、范围、程序、评定结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事业单位及时成立由单位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一定比例群众代表组成的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其所在单位的考核工作。

2、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为加强我地区20__年度考核工作的监督指导,我局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主要负责各县市及地直事业单位考核工作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处理考核工作中的日常事务和协调工作。对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考核领导小组汇报,由考核领导小组研究后提出处理意见。

3、严格把关、规范程序。为使考核工作客观公正、民主公平,要求各县(市)、地直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考核程序和办法进行考核。要求各单位在党委(党组)的监督指导下,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原则,认真开展考核工作。按照个人述职(总结)、民意测评、领导评鉴、组织审核、反馈复议的程序对工作人员进行考评。严格控制优秀比例,对在考核过程中超比例评优的单位,取消多评的优秀名额。

三、存在问题

(一)在平时考核的过程中,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及时监督、督促工作人员填写考核手册,以至于个别工作人员的考核手册不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该同志完成的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和出勤情况的真实性。

(二)今年,机关(参照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中被评为优秀的人员实行一次性奖励800元,在事业单位中反响比较大,认为应该享受同等待遇。

(三)个别单位在考核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确定优秀比例,超比例评选优秀,将矛盾上交,责任上推。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地区考核工作监督小组,把事业单位考核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去谋划和思考。

(二)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以往考核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考核办法,完善考核程序,使考核工作更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以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事业单位奖励管理办法范文5

卫生事业单位涵盖我国的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血液中心、急救中心、疾控机构、健康教育等部门。卫生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属性,其公益性和社会性职能也更为突出。

一、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化和加强,卫生事业单位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加强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利于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落实新医改政策的全面、正确实施,有利于降低卫生事业单位资金使用风险,扩大资金的综合覆盖面,有利于改善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提高综合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认识不足,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

目前,许多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大多是医学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医学专业知识很丰富。但对于财务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不熟悉,对各种财政补偿机制、融资法规及管理、财务风险控制、财务管理的综合协调、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等财务管理知识缺乏了解,大多仍处于传统的经验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忽略了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控制等,没有充分地利用和发挥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实现财务目标最大化,从而制约了卫生事业的全面、健康、持续、协调、有力地发展。

(二)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意识欠缺

部分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观念陈旧,方法落后,认为只要按照会计核算要求审核了凭证,按规定进行了账务处理,并及时填报了各种会计报表就算完成了财务工作。对于资金使用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项目重复、浪费的现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问题没有进行及时分析比较,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意识和能力的制约,没有也无法给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难以胜任辅助决策的角色。

(三)单位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卫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涉及到医疗运营、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各部门的全面协作配合。在单位的运行中,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内控环境薄弱。很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不足,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普遍存在各自为营、各管一段的现象,制度的设计上没有衔接性,制度的实施上缺乏执行力,使内控制度的全面协调、有效管理的核心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四)缺乏风险意识

随着卫生事业的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及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在购置医疗设备、进行基本建设等大型经济业务活动中,需要采用融资等金融手段。由于没有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融资评价体系,往往导致融资成本高、资金风险大等现象。同时,在进行这些大型投资项目时,缺乏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对群众的认可度和承受能力、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单位财务的实际支付能力等缺乏调研和测算,没有有效的数据支持,难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引起财务支付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卫生事业单位在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时盲目求大、求多,不进行全面、细致的预算审核,导致财政资金投入的重复、浪费,增加了审计风险。

(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项目执行绩效考评体系

卫生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目前的现状主要是激励不足和激励不当二者共存。一方面,由于激励政策的制定不够系统完善,致使部分职工的劳动报酬低于其实际劳动付出,职工普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抵触情绪和效率低下的现象;另一方面,在绩效考评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管理意识淡漠、形式主义泛滥、考核不严谨、奖励和处罚不到位,没有取得激励机制应达到的“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的目的。卫生事业项目执行的绩效考评中,由于对财务全面管理的评价体系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财务管理的成败即项目执行成败的理念。在考评中,侧重于对非财务指标的考核,而对项目执行中的预算执行、成本效益、社会效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性等内容缺乏分析考核,造成了管理缺失和资金使用不合理,使项目不能按预算全面执行或执行不当。

三、加强和完善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树立全新的现代财务管理意识

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应该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是卫生事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所在。要将财务管理纳入到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单位的各项管理活动和职工中树立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效益分析考评的观念,发挥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使单位的财务人员不但能够完成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而且能够胜任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到单位的全面管理工作中去。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及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卫生事业单位应建立财务人员人才建设总体规划,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坚持奖励自学和强化后期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政策,制订出培训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同时针对高端人才和业务骨干应采用集中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打造出一支具有战略思维、政策性强、业务精、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财务管理队伍,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应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出相适应的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并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完善组织机构,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岗位责任控制,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实行重点岗位轮换制;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加强资产内部控制,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有效评价体系等。通过实施以上内控制度确保单位的财务管理得以全面落实和执行,从而保证卫生事业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分析风险形成的各项因素,加强风险的控制程度

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全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各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度和风险点,建立风险控制审批制度和预警制度。将风险考核意识贯穿于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从而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使资金的使用、预算的管理、成本的控制、社会效益的完成度等各项指标得以最优化。#p#分页标题#e#

事业单位奖励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1

绩效考评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并参照一定标准综合评价职工的多方表现,如思想品德、工作成绩以及工作能力等,其在人事管理中占据着基础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1]。事业单位通过实施绩效考评,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有助于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可为事业单位打造素质过硬,效率较高的优质队伍,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的目标。

一、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指标脱离工作实际

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评工作的核心内容。十多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一般都按照1996年人事部印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实施,考评标准内容也不够系统与细致,考核指标缺乏量化和细化,难以保证被考核者的行为能通过绩效考核手段与单位中心工作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粗放的考核指标使考核者在评价过程随意性较大,“印象分、平均分”现象频出,使得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二)职工对考核工作的认同度较低

绩效考核制度是一项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相伴而生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习惯于享受固定工资的老职工简单的将绩效考核是作为“扣钱”,无法认同与考核是加强和改进个人工作的手段。年轻职工认为粗放的绩效考评模式,无法体现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价值。另一方面,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无经营压力,中层领导干部存在“讲感情,讲面子”的心理,不愿意去得罪下属,没有认识和体会到绩效管理对于促进部门工作的积极一面。

(三)绩效考核结果运用范围小

许多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都没有对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和反馈环节引起重视,考核结果运用范围较小,没有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或不与薪酬、职位晋升等挂钩,没有体现优秀职工的工作能力和价值,导致事业单位的大多数职工都存在着“工作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思想”,对于职工工作能力的改进、以及骨干职工激励作用仍然欠缺[2]。

二、解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存在问题的若干方法

(一)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可以将单位的使命和任务转换为考核目标。首先考核目标应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针对可以量化的就尽可能用数据说明,以减少主观因素,让考核工作更为客观。完成指标制定后,事业单位应建立考核指标动态管理机制,根据组织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适时调整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更好的发挥考核指标作为连接工作绩效和组织目标的纽带作用。同时,应将公正客观、公开透明以及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充分体现在考核过程中,让考核成为常态,以综合性评价职工的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包括德、能、勤、绩、廉在内的多个方面,并联系岗位的具体特点,将岗位不同环节的侧重点和薄弱的地方区分开来,使综合性考核更加全面与细致。

除此之外,还需对考核的目标范围予以区分,将一定横向的比对加入考核的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指标比较各部门、各岗位的考核结果,这样才能良好的应用绩效考评,提升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

(二)采取全面的考核操作办法

在考核方法上,可对考核范围进行扩大,从多层次、全方位的角度展开绩效考评,比如上级考核、同级考评、自我评估等;对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利用多种考核方法,如排序法、相比较法等将各考核环节的具体工作予以落实,进一步加强考核的灵活变通性。同时,应公开考核的各项指标与结果,让所有职工都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借助民主测评的方法,全面、仔细的分析测评结果。另外,在利用现代、合理的科学方法,使考核更加多样化,进而能够更加全面的利用绩效考评方式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

(三)提高职工对于绩效评估工作的认同感

通常来说,绩效评估对于职工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因此提高职工对于绩效评估的认同度就要从个人获益角度出发。对于较高文化层次的年轻职工而言,通过绩效分配鼓励他们超越目标,获得成就感,从承担的责任中体会工作的意义,得到与自己价值相匹配的收入。对于工龄较长的老职工而言,要关注这类人员的工作环境、收入等保健因素,绩效评估体系设计应保证他们完成日常工作后,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绩效工资收入。要让中层领导干部直观感受到绩效管理是其工作上的好伙伴,他可以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将目标传递给下属,告诉下属自己对他们的期望,通过团体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给予其充分绩效考核和分配权力,发挥其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改变绩效管理只是去得罪下属的消极认识。

(四)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

如果只进行考评,而没有让被考核员工知晓结果,这样的考核便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利用考核测评,可把员工分为四类,分别为核心型、骨干型、问题型以及僵化型。同时,还应将其和职工的薪酬待遇、岗位聘任以及职位晋升相挂钩,将绩效奖金及时兑现,达到奖优惩劣、奖勤惩懒的目的,让核心型员工、骨干型员工从中得到奖励,进而鞭策问题型员工,教育僵化型员工,呈现出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3]。

三、结语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评是有意义的,若要促进其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让相应的工作效益进一步提高,就应将实际的工作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利用相应的目标指标展开绩效考评,促使绩效考评朝着更加规范、公平的方向发展,提升其工作效率,提高其工作质量。另外,良好的绩效管理办法也有助于事业单位管理的加强,促进其发展的进一步加快。

参考文献:

[1]张敦莉.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