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奖励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奖励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奖励管理办法

学生奖励管理办法范文1

第一条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上海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和《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奉贤中学内地新疆班学生的入学、转学;升级、留级、休学、复学;毕业;奖励、处分等事项均按本细则办理。

第二章招生

第三条新疆班招生工作,在教育部指导和监督下,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负责组织。按照教育部关于新疆班招生的有关规定,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严格把握新生入学关,确保生源质量。

第四条凡报考新疆班的学生,必须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检要求,进行全面身体检查,严格进行肝功能化验和胸肺透视。体检表须有县级以上医院医生签署意见,医院盖章后有效。体检不合格者,不能录取。

第五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各地、州考试、阅卷、体检工作结束,将预选学生的档案、中考成绩、体检表等材料统一报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班领导小组高中班工作办公室审查,再有领导小组审核签署意见,发录取通知书。

第三章入学报到

第六条学生持录取通知书按时到学校报到,学校凭录取通知书为学生办理各项入学手续,并建立学生档案。依据《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学生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学习、生活和医疗费,并按规定进行学籍注册。

第七条被录取学生的档案(包括初中三年的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团员证明书、体育合格证和中考材料),都要随学生送内地该生所在学校。学校应在开学后一个月内,对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情况进行复查,发现条件不合格或有冒名顶替者,学校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班领导小组高中班工作办公室联系后,退回新疆。

第四章学制和学业管理

第八条新疆班预科学生进入学校后,将单独编班,待条件成熟后再过渡到与当地学生混合编班。新疆班的工作要纳入全校工作计划,统一管理。

第九条新疆班学制四年,含预科一年。新疆班学生不分民族统一编班,使用汉语文授课。预科阶段教学计划执行《内地新疆高中班预科教学计划(试行的)的通知》,重点补习初中的汉语文、英语和数、理、化课程,以达到初中毕业水平。教材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预科教材。

高中阶段的教学按当地教学计划执行。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新疆班编班形式,不作统一要求。可与当地学生合校分班或混合编班;学习成绩优秀,能够在当地普通高中插班学习的学生,可与当地学生混合编班。

第十条学校将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政治思想工作寓于各科教学和校内外各项活动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等。

第十一条新疆班学生必须服从学校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学校应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和劳动技能等表现进行全面考核和评定,作为对学生奖励和升留级的依据。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操行评定,并将评定意见书面通知家长,毕业时进行全面鉴定。

第五章成绩考核

第十二条预科新生入校后,三个月内学习成绩很差,跟班学习预科阶段确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可退回新疆,并可补录新生。

第十三条预科结业后,进行结业升学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中学习;成绩未达到要求、跟班学习确有困难者,根据《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可退回新疆。

第十四条经过考试、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进行补考。补考后仍有2门主课(语文、数学、英语)或相当于2门主课以上课程不及格。跟班学习确有困难者,根据《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可实行逐步淘汰,退回新疆,在当地学校就读。

第六章休学、转学和毕业

第十五条对在册但患有疾病不能坚持学习,3个月内不能治愈的学生,学校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班领导小组高中班工作办公室联系后,有其安排接回新疆治疗:如家长要留子女在内地治疗。费用自理。

第十六条因病申请休学的,可休学一次。休学时间最长为一学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满需复学者,在休学期满前半个月,提出复学申请(附区以上医院证明),经学校批准,报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即可复学。

第十七条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中途转学。

第十八条新疆班学生在毕业后发奉贤中学高中毕业证书。

第七章奖励与处分

第十九条对德智体诸方面或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分别授予“三好学生”称号或其他单项荣誉称号,给予必要的奖励。给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学金。学习期间,凡受表彰的学生,均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升学参考。

第二十条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凡对学生作出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的,学校要写出报告,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同时报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和新疆自治区教委备案。凡被退学、开除学籍返回新疆的学生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新疆班领导小组高中班工作办公室通知学生家长按时接回。

第二十一条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学生一学期后,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学年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撤消其处分。

学生奖励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创新活动;物质激励;激励机制

在高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和科研意识,指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科技学术活动,这已经成为当代高校的共识。许多高校相继出台关于在校大学生专利和论文奖励办法,如《中国矿业大学专利及论文奖励办法》、《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专利工作管理办法》等,对在校大学生、申请专利给予一定的奖励,方式几乎都是费用资助或金钱奖励等物质方面的,对于这种状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 高校激励大学生创新的动力来源

培养学生是高校的天然职责,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更是高校的理想,但实际的情形是,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创新机制的同时不乏功利性,原因在于高校目前的竞争性生态环境,量、科研成果与学校规模、学生数量、文理特性等等一起成为衡量一所大学的指标,这些指标不像人才培养质量那样难以捉摸,都是可以量化的客观指标,逐渐成为教育部和各高校追逐的目标。在这种功利心理驱逐下,不仅高校教职员工被绑上这辆战车,而且,在高校短暂性“居留”的大学生也被作为可挖掘的新资源,一个实例就是全国高校博士生毕业条件里,几乎毫无例外地规定博士生须以本校为第一单位署名的论文才被认可,甚至在有的年份,部分高校学生数量已经超过教师的数量,在这种精神指导下,论文质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数量和期刊级别。

二、大学生创新金钱激励机制的缺陷

必须承认,大学生从事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实验室、设备、材料,又或是金钱,有时它们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反过来,并不是具备了这些条件就万事大吉,相比刻苦钻研和长年累月的付出,这些物质条件还只是可替代的外部条件。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和申请专利进行金钱激励,一方面使部分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能克服物质上的困难,没有后顾之忧地从事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可能使部分没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投机取巧,刻意包装垃圾专利,即便申报的专利将来没有实用价值,没有被企业看中,但由于高校的金钱资助,专利申报费用和专利年费都有高校的资金支持,不存在成本问题,同时,有一纸专利证书在手,高校评优评先优先考虑,也利于将来的就业,可谓名利双收,如此种种,两相比较,专利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新颖性并不重要了,这些恐怕有悖于全社会激励大学生创新的初衷。

专利申请尚且如此,也不例外,黏贴、复制、大段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屡见不鲜,被曝光学术不端的大学教授大多凭借抄袭的论文职称晋级,并获得过校方的金钱奖励,这样说来,高校部分地成为学术不端的帮凶,而学术不端的群体俨然已经从教师过渡到在校大学生。

三、 高校激励大学生创新的理性方法

对于在校大学生申请专利或,应更多地从金钱激励转向精神激励或作为推优评先的优先条件。首先要明确的是,世界各国专利法对专利申请都规定有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这些费用的存在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们部分地拦截了垃圾专利,使那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止步于专利之外,同时,专利年费使那些不专注于专利应用的专利人很快丧失专利权,专利成为现有技术,成为社会公共使用的技术。专利年费的存在对无心经营专利的专利权人本身是一个考验,而这个在高校金钱资助的情况下变得无关紧要,专利权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利用公款维系着毫无价值的专利产品,一旦有人侵犯该专利权,专利权人还可以收获额外利益。总的来说,高校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已经使专利法规定的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形同虚设。

(一) 精神激励的作用不小于金钱激励

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是基于利益的驱动并没有错,但如果认为完全处于利益的驱动是错误的。甚至说,创新活动给大学生带来的精神激励作用远大于来自金钱方面的作用,因为创新活动带来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自我满足恐怕只有创新创业者自身才能深刻体会,因此,站在局外人的位置去看待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不一定是来自金钱方面。高校教书育人的宗旨不能抛弃,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以先进的事迹感召人,用大篇幅对从事创新活动大学生的事迹进行报告,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到创新活动中来才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 大学生创新后续平台的提供

虽说万事开头难,专利申请很困难,但使专利发挥后续作用更为困难。的渠道有限,即便是高校给予金钱资助,科研成果仍然得不到传播,有一个实例是西南政法大学联系出版社将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结集出版,这比直接给予金钱奖励更为有用。专利或者论文都好比创新者的孩子,它们能快速成长是创新者的最大愿望,如果不存在专利的后期照管平台,大多数专利最终毫无声息地被淹没了,甚至有时,在大学生毕业之后,随着在校大学生身份的丧失,高校就停止了对该生和其享有专利的关注,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极大的浪费,也是一个遗憾。从这个方面来说,专利权人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促进专利应用的后续政策和实践。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四大功能,将在校大学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成果是高校职能范围之内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裴世鑫等:《结合大学四大功能,推进高校教学改革》,载《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2] 参考《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专利工作管理办法》。

学生奖励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张扬个性;显著效果

班级管理决定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班级人数多,学生参差不齐,靠班主任一个人管理很困难,应该化整为零,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主管理,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这样既可以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又可以减轻班主任和老师的负担。实践证明,小组合作是班级管理切实有效的方法。

1.小组合作的建立

班主任要对班里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掌握每个学生学习、性格、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合作小组。

1.1成立班委会。由班主任提名,全班同学投票选出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以及团支书、团组委和团宣委,组成班委会。

1.2建立合作小组。 4-6人为一个小组,成员搭配兼顾男女,性格、成绩互补。融合不同性别、能力、性格和成绩的学生,使每个小组都成了一潭活水,为班级工作的展开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由班委会成员分别担任每个小组的组长,小组成员都有职务,分别负责考核、学习、纪律和卫生。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要相对均衡,分工具体,职责明确,通过合作竞争,形成良好班风。

2.小组合作的实施

2.1采用班级量化管理办法。班主任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全班同学商讨制定《班级量化管理细则》,把十个小组分成五对,让每对小组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登记,从纪律、学习、卫生、值日、宣传等方面加或扣分。每位学生的底分是100分,加、扣分明细表张贴在教室前面的专栏内,让大家都知道每位同学当天的得分情况。学期结束,每个学生的最后得分作为学生综合评定的依据。小组结对子采用轮流制,每星期按顺序调整一次。

2.2小组之间展开学习竞争。班主任依据上学期期考的成绩,计算出全班每个学生的成绩名次,然后得出每个小组的排名情况,分组列表,公之于众。在本学期期考成绩出来之后,再拿本次考试的成绩排名与上学期比较,得出每个学生成绩排名的升降情况,对成绩进步最大的十名学生给予奖励,并给该小组加分。对上学期成绩排名前十位的同学则另行奖励,比如十进五怎么奖,夺得第一名又怎么奖。成绩排名均与量化管理挂钩。

2.3开辟学习园地,小组合作探究。先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布置学习园地,按学科知识分成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和其他等十个板块,每个小组每周轮流用信纸在一个板块上写试题解答、知识归纳、学习心得或趣闻轶事等。发挥特长,合作探讨,共同进步。

2.4小组之间广泛开展学习互动。老师可以让小组之间互改作业,取长补短。还可以开展朗诵比赛、作文比赛、辩论赛及各科知识比赛,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比赛、娱乐活动、卫生比赛等。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发挥特长的能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小组合作的管理

3.1执法必严,公平公正。合作小组建立后,班主任组织学生讨论制定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规,并严格要求,不得违反。各小组要认真学习,遵守班规。小组之间在互相监督时要做到公正、公平、合理,让全班同学信服,不能弄虚作假。发现有违规行为,立即制止,责令其及时改正。在执行过程中,班委要以班集体的利益为主,不能拉帮结派,打压同学。班主任要加强对各小组的管理和监督,发现优点及时表扬,看到缺点立即纠正,要求各小组成员主动而虚心地向其他小组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改进本组的管理方法。当然,自己好的经验也要与其他同学交流。

3.2督查到位,注重实效。制定督查措施,可以采用班主任督查、任课老师督查和小组交叉督查的办法,尽量做到指导有方、检查细仔、处理合理、评价公正。对于合作小组,一个月评一次,半个学期做一次总结,学期结束进行总评,按《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算出每个学生及小组的德育分,对排名前四位的小组给予表扬,并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在期末学校的各项评优活动中可以适当地倾斜。同时,对守纪和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并上报学校,给以奖励。还可以与家长沟通,让进步大的同学得到及时鼓励。

3.3交流学习,互相促进。班委会和各小组要建立相应的总结交流制度,对每个小组及成员的工作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找出工作中的得与失,要求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展开。小组及个人的总结汇报一定要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班主任要具体掌握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薄弱环节严加管理,提高管理实效。实践证明,各小组及成员通过经常性地总结交流,对班级管理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工作效率也会明显提高。

4.小组合作的效果

4.1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办法,培养了每个学生的管理能力,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各司其职,为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小组合作管理中以主人公的姿态去维护班集体的利益,增强了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4.2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学校和班级举办的一些活动、竞赛根本没有他们的份,导致了他们的心理不平衡,甚至有抵触情绪,这对班级管理很不利。小组合作管理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人人都是主角,尽情挥洒,让自己的价值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使自己的心理品格得到健全。

4.3融洽了同学之间关系。小组合作管理,促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同学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思想和学习得到健康发展。

4.4改变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小组合作,收获颇多,班级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生的互助互学明显转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好转。违规违纪的人少了,努力学习的人多了;性格内向的人少了,活泼健康的人多了;自私自利的人少了,乐于助人的人多了;分数低的人少了,成绩好的人多了等等。学生的人格日趋完善。

学生奖励管理办法范文4

一、社团部职能

1、社团部负责新成立社团的登记、注册。

2、社团部负责组织和协调学生社团的活动,对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进行宏观管理,对社团的工作作原则性指导。

3、社团部负责审核、考评学生社团上一期的工作,布置下一期的活动计划。

4、负责对各类学生社团考核评比,评选优秀学生社团,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学生社团作出适当处理,并有权解散严重管理不当或有严重违纪、违反章程的社团。

5、负责对各级社团会长、副会长及社团部中干事的工作进行审查和考评。

二、社团部干部职责

(一)社团部部长职责:

1、社团部管理工作。

2、传达团学联精神,审批布置并宏观管理社团财务工作及主题活动。

3、管理并支配社团经费。

4、负责社团内部组织建设。

5、通过考核审查,竞聘,参与社团内部组织建设。

6、参与社团部后备力量的培养与举荐。

(二)社团部助理职责:

1、协助部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2、做好例会出席情况及会议记录。

3、负责社团整体活动人员调配问题。

4、负责管理社团内部档案及资料。

5、负责社团整体宣传报、校报为主办的宣传刊物。

(三)社团部干事职责:

1、在社团部的领导下,负责社团部职能相对应的各项工作

2、在不干涉各社团日常工作的前提下深入所分管的社团进行详细了解,有关社团负责人进行工作交流,并定时向社团部汇报。

3、负责所分管社团与社团部的工作交流,及时向社团部反应情况并处理简单情况。

三、社团部管理办法

(一)社团部设:部长一名、部长助理两名、干事若干。

(二)社团部公开在全校范围内招聘干事,试用期一个月,试用合格后方可聘用,聘期为一年。干事应当主动团结在社团部周围,在遵守社团部章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完成社团部分配的工作。并参与社团部干事考评,对优秀干事可延长任期,给予一定的奖励,给予各类评优资格;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干事随时解聘,情节严重者给予适当处分。

(三)社团部于双周五中午召开内部干部例会。

四、社团考核制度

(一)对社团的考评实行学期评比制,凡在社团部注册的社团都有资格参加评比。

(二)对社团的考评采取积分制,以量化其工作成果。社团部评分基准为100分,其中社团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情况占10分,各社团的工作计划及活动计划占10分;工作总结点10分;活动记录点20分,一次未交扣5分,扣完为止;例会的到会情况占20分,迟到一次扣3分,缺席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另外30分为各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的评定分,分数依据所开展活动的意义,规模及效果由社团部评定。

学生奖励管理办法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政府统筹、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着力解决接送学生车辆资源不足、运营不规范、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进接送学生车辆的标准化和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确保学生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措施

(一)创新模式,提高接送学生车辆运营质量。成立校车服务公司,对政府购置的校车组织运营,在教育部门指导下,合理确定车辆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服务年限,实行独立核算、公司化管理。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审验合格的接送学生车辆纳入校车服务公司管理,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校车标识、统一办理手续、统一组织检测、统一缴纳税费、统一考核管理,不断优化运行线路和站点设置,提高车辆运营质量和效益。

(二)加大投入,扩大接送学生车辆运营资源。

一是政府投资购车。区政府投资300万元购置标准校车,重点解决山区镇、贫困村接送学生问题。先期购买10辆校车,9月份开学投入使用。根据试点运营情况,再购买10辆校车。根据车辆运营情况,区财政每年给予定额补助。

二是鼓励村居购车。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积极鼓励村居购买校车,连续三年每年确定30辆名额,按照区、镇、村居分别负担1/3的原则,对村居购车给予补助。村居购车须经服务学校和当地政府同意,并报教育部门审核把关,确保所购校车达到相关要求标准,严格按照运营线路接送学生。

三是实行补贴政策。对纳入全区统一管理的接送学生车辆,区财政每年拨付60万元,根据运营线路、里程、路况等因素,对运营车辆给予成本补贴,以控制或稳定学生乘车费用;区财政每年拨付30万元,对接送学生车辆年审检测费(每年100元/车)、燃油费(每年1000元/车)、承运人责任险(30元/座,市区财政各负担一半)给予补助。同时,通过政府统一采购,降低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等商业保险费用。

(三)规范管理,确保接送学生车辆运营安全。

一是建立车辆信息档案。教育、交通、交警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将接送学生车辆纳入常规管理工作中,建立车辆及车辆所有人、驾驶员档案,做到行驶证、驾驶证、保险、检验、资格审查“五证”齐全。

二是规范运营秩序。实行接送学生车辆交通往返信息卡制度,建立车主或低年级教师跟车值班制度,严格定人、定车、定座、定线、定时、定检的“六定”制度,坚持做到“五不准”即不准超员、不准超速、不准随意停靠、不准更改线路、不准搭载其他人员,确保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有序运营。

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学生签名承诺等方式,教育学生拒乘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自觉抵制交通违章行为。

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定全区接送学生车辆管理考核办法,各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加大对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力度,严厉查处非法运营车辆和违章车辆。区财政每年拨付20万元作为考核奖励基金,根据接送学生车辆安全运营及监管情况,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考核,年底对车主及驾驶人进行奖励。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全区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孙月东任组长,区教体局局长牛少健、区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永亮、公安分局政委吴英亮、交警大队大队长范德兴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体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学生奖励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大学生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 长效机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并举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对我国高等学校担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作出新的精辟阐释。他强调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的大力扶持和良好的国内外形势,使得中医药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于中医药自身的一些问题与缺陷,如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中医药现代产业基础不强等原因,中医药的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处于创新链条的高端,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开拓者。”[2]从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形式和格局来看,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上,而高等学校是各国知识、科技、人才聚集的中心,理所应当担负起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任务。[3]

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团学工作者,笔者认为:解决中医药未来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对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革新与突破。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已成为一项学校教学水平的标杆,科研水平的标杆。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是必须面对的课题,以协同创新的思想构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对中医药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具有近60年历史的中医药院校,一直积极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新思路,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立足中医药院校特色,紧紧围绕中医药的现代前沿研究,取得了一些发展。2005至2008年,学校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1项;2009年,我校五件参赛作品进入全国第十一届大挑决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总分120分,居全国高校102名,全国医药类院校第二名,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2011年,我校入围全国第十二届大挑决赛的6件作品全部获奖,其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总分260分,居全国高校第24名,全国医药类院校第1名,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晋级为全国挑战杯发起高校。本文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和成效,以协同创新的思想探讨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1.协同创新与大学生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4](Collaborative Innovation)。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合作和整合,发挥各自优势,产生“各种分散的作用,在联合中使总的效果优于单独效果之和”,即1+1>2的效用,从而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绩效。

大学生科技创新本身是一个多要素的组合与协同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科技创新,不仅包括大学生的技术创新层面,而且涉及学校的制度创新层面,是一个在学校整体层面体现出来的过程和发展模式,协同创新便是对大学生整体创新过程和规律的概括和表达。

2.适应新的形势,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系列管理制度,强化高校自身各部门的协同创新。

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指导下,学校教务处牵头出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学科竞赛暂行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教务处和团委的项目归口,各学科类竞赛项目与实践技能类竞赛项目归口教务处,由教务处协调各学科所在学院团组织开展。“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项目、创业计划竞赛项目归口团委管理。特别是关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学校设立南京中医药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主任由学校领导担任,委员由学生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团委等主办单位和各学院的有关负责人组成。组委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校团委。竞赛设立评审委员会,由组委会聘请相关学科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制度,学校相继出台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八个一”工程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南京中医药大学素质拓展奖励学分暂行规定》《内涵建设相关项目与成果配套与奖励标准》;修订出台了《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管理办法、奖励办法》,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了学校对参加挑战杯师生的政策、经费、场地等支持。

组委会的成立和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明确了各方责、权及人员、资源、成果等归属,实现了学校层面所有资源的共享,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管理和制度保障。

同时,共青团组织积极加强与图书馆的交流合作,开展图书馆馆藏及电子资源的利用教育活动,形成系列化的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教育平台,为科技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抓住新机遇,强化与附属医院、科研机构的合作和协同创新。

新的时代,大学的边界已经远远超出原有的有形地标,加强与学校附属医院、科研机构的联系、交流和深度合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南京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与各附属医院、科研机构的合作,创建了大学与社会合作办学模式。201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实施了附属医院与第一临床医学院医教研融合一体化的工作,大大促进和提高了中医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挑战杯组委会根据新形势的发展,不断向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输送优秀的大一、大二本科生,这些大学生直接参与附属医院、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全国、江苏省“挑战杯”、学校级竞赛和各级大学生科技立项中,获奖和立项的作品数量不断增加。

4.积极开拓,加强与医药企业的合作和协同创新。

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康缘药业合作建设“中药制药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泰州“中国医药城”联合组建“中医药研究院”、与济川药业集团联合组建“银杏产业研究院”、与江苏生命科技产业园共同组建“江苏生物医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等,有效促进了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与紧密合作。大学与协同创新体四家企业共建了研究生、博士后工作站;与康缘药业合作共建“康缘中药学院”,以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与企业的深度协同创新合作模式,也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关于协同创新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一些思考。

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我校的蓬勃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正在对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及教育教学改革产生越来越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更加感觉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最终绩效越来越取决于大学各部门、各主体、各要素、附属医院、科研机构、合作企业的创新,特别是它们之间的协同创新,需要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达成坚实的协同创新思想认识基础、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构建大学生科创成果分配新机制、协调各方面的新问题,利用各渠道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优势,最终促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中医药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

[2]姜嘉乐.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大学——李元元校长访谈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1-8.

[3]陈亚珠,唐炬,肖登明.协同创新:中国高校深化改革还需要什么[J].高校教育管理,2012,(9):2.

[4]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EB/OL].http://en.wikipedia. org/wiki/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江苏省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机制研究》(2012SJB88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