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

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1

一、**村现状

**村位于**乡东南2公里的淮河岸边,全村人口2249人,耕地1680亩,560户,15个村民组,沿淮行洪滩区耕地占20%,全村人均收入不足1600元,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1200多人,占总人口的50%以上。基础设施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十年九淹,不淹即旱,农业生产基本上属“望天收”局面。为防御洪水,群众在六、七十年代人工修建庄台,庄台之上建房,分布散乱,占用耕地,而且经过三、四十年的风吹雨打,洪水冲刷,庄台严重受损,若再遇大的洪水,随时有崩塌的可能。

农业基础条件差,有效耕地面积少,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低等诸多不利因素,造成农民的收入低,生活水平差。为具体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保持土地总量动态平衡,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94万元,经过调研分析,决定对**、叶台、赵店三个村34个村民组419.1公顷土地实施整理并全面配套水利设施。该项目计划于2006年12月31日前完工,可净增耕地800余亩,其中,**村净增350亩。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散居在项目区的613户农民必须进行拆迁安置,在没有资金补偿的情况下,拆房难,建房难的问题凸显出来,乡、村两级干部对此也是顾虑重重。但是不拆不行,不建更不行,面对这样一个现状,**乡党委、政府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选择降低标准、避重就轻的做法,而是排难而上,抢抓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将**村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拟规划建设成为家居宽敞,出行方便,环境优美,水电齐备,就医、就学便利,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的农民新村。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广泛宣传,统一思想,营造氛围

为了统一思想,争取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使项目区群众了解实施土地整理的重大意义和统一规划、集中建宅的好处,**乡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一是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2005年8月26日召开了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传达了县重点工程建设会议精神,成立了“**乡土地整理区拆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乡土地整理工作实施方案》;9月8日召开了“**乡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工作动员会”,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乡直各单位负责人、各村两委班子成员、项目区全体村干部参加了会议。接着又先后召开了党员座谈会,干部群众座谈会,生产协调会,进一步扩大宣传面,群众反映良好。二是制作宣传标语。在项目区及**街道刷写固定标语100多条,制作10米过街横幅200多幅,制作新农村建设“效果图”10幅,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效果。三是向群众印发公开信。以乡党委、政府名义印发《致项目区群众一封公开信》2000份,组织13个工作组将《公开信》逐门逐户送到群众手中,做到了项目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利用宣传车,乡广播站,乡电视台进行宣传,并且通过信函方式将《公开信》发往外出务工人员,进一步扩大宣传面。五是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利用觉悟较高的群众现身说法,并组织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亲身感受正阳县兰青乡杨楼村新农村建设的成效)。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统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坚定了干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为**村的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立足实际,科学规划

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根据**村位于土地项目整理区、绝大部分村民房屋建在庄台上这一实际,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具备了诸多条件,也是大势所趋。

首先,搞好居民点规划。根据**村状况及群众的生活实际,新村居民点规划本着立足民情、体现民意、反映民愿、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共规划了2个居民点,占地230亩。其中一期为9个村民组,322户,1325人,规划东西长593米,南北宽200米,占地150余亩,东西可安置居民40排,南北9排,排与排之间有7米生产路,有循环路;二期规划为6个村民组,占地80亩,位于一期工程北部,与一期9个村民组连为一体,力求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建一处成一景。

其次,搞好住宅规划。新村居民住宅普遍设计为四合院,每户规划占地200平方米,房屋外观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全部为砖混二层结构。整个建筑突出徽派风格。设置客厅、阳台、厨房、卫生间、沼气池、猪舍;水、电、闭路、沼气、通迅电缆等综合配套;同时,加强人居环境规划治理,对水沟、垃圾进行全面清污,做到柴草、杂物堆放整齐,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定期清除;积极搞好绿化工作,发展庭院经济,彻底改变“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的状况,达到“村容整洁”的要求。在住宅规划方面,注重宅基地调配,采取自然滚地和置换的办法,哪个村民组把耕地拿出来当宅基地,那么其他组就要从现有耕地和将来整理后的耕地中予以返还,哪户群众要了宅基地,就要从自己承包的耕地中扣除,同时设计了《宅基地分配一览表》及明细表,表上注明宅基地具置及置换情况。

(三)多措并举,组织搬迁

为了确保拆迁任务的落实,乡政府成立了“**乡土地整理项目**居民新村工程建设指挥部”、“**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安全保卫组、政策宣传组、拆迁安置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并且在拆迁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做到积极稳妥。

一是做好自愿搬迁、积极性较高群众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前搬迁,做出榜样。二是为鼓励提前搬迁盖房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如选择宅基地位置可以优先考虑,不搞平均分配。三是调查摸底搬迁群众的社会关系,利用其亲属和社会关系做工作,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逐个攻破,逐户解决。四是乡党委、政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召开各层次座谈会,实行“百日会战,集中攻坚”,加快搬迁进度。五是通过抓典型,依靠示范带动和政策引导来促进搬迁工作。选择一部分觉悟较高的积极分子,利用其现身说法来带动群众进行搬迁建房。六是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群众搬迁。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和部门给予**村大量的帮助和扶持,各项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实现水、电、路、林、渠、桥、学校、敬老院、卫生室、图书馆、健身房、超市的综合配套,筑巢引凤,吸引群众在新区早日建房。

(四)加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生活设施和新村美化建设,重点抓好道路、水、电、沼气、通信、闭路电视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户户通水、通电、通闭路电视。道路规划为四级水泥路,长6公里;建桥涵一座,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打机井1眼,解决居民饮用水问题;实施电网改造,规划架设高、低压线路;开通闭路电视,方便群众文化生活;加快村部、学校、群众娱乐文化广场、购物超市、休闲活动中心建设进度。其中,敬老院规划建设20间,能解决全村52位孤寡老人居住及生活问题;休闲活动中心规划建设四间,内设台球、乒乓球,象棋、音响等;卫生室规划包括医疗室、药房等部分,可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小学规划建设为二层八班规模教学楼,可容纳学生300多人。

三、存在问题

**新村建设,尽管起步较早,进度较快,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大局意识不强,没有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对新农村建设只是出于好奇,少数人还在等待观望;二是居民点群众建房进度不平衡,建房参差不齐,有的群众已经入住,有的尚未动工。三是有关部门的扶持力度不够,建设资金扶持、银行信贷等支农助农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基础设施配套进度慢。

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工农联动,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一)现代农业建设

建设()脐橙产业园和10万亩蔬菜产业园区。种植烟叶2.5万亩、瓜菜17.7万亩,新植油茶1.5万亩、纸业原料林1.5万亩,新增毛竹林面积1.5万亩、出栏生猪52万头。抓好2个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建设。新发展2个以上无公害(出口)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或绿色(有机)食品。40%以上乡镇建立农产品检测室,主推2-3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完成小(1)型陈野水库及29座小(2)型水库的除患保安任务、2处重点灌区改造,新建、改建和修复小农水工程100座(处)以上。抓好10个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的行政村。全市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

(二)建设新村镇

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完成109个建设点的村庄整治任务,集中建设乡)、坝镇2个“三园合一”(农业产业园或工业产业园、休闲旅游观光园和农民美好家园)示范区,重点抓好41个国道沿线民房整治点、12个“六统一分”拆旧建新点和15个移民安置点。抓好3个乡镇的重点圩镇建设。

(三)培育新农民

争取11%的乡镇达到各级文明村(镇)标准,“文明信用农户”创评率达18%以上。建成10—15个特色文化新村、54个“农家书屋”。全市培训农民4万人次,其中轮训2-3类农村人才800至1200名,培训转移就业型农民0.8至1.2万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新增2至3个百分点。

(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建设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年内确保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2%以上、一次报账率达90%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稳定在99%、97%以上。递减农村贫困人口300人以上。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新增80公里通组水泥路。全市30%的自然村、98%的行政村通宽带,100%的乡镇、30%的行政村通3G网络,农户电脑普及率达10%。100%的乡镇建立广播站,80%的村居建设广播室,全面完成“村村响”任务。

(五)生态农村建设

完成新增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任务,建设80个森林村庄。巩固完善现有865个农村清洁工程村点,抓好新增372个村点(含2012年度预备点)。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新增村庄整治建设点太阳能热水器普及推广率达30%以上。

(六)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

选择1个乡镇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选择1个乡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引农进城(镇)1万人。

三、工作重点

(一)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1.大力发展“两主六特”产业。稳定现有脐橙、烟叶两大主导产业种植规模,大力发展瓜菜、毛竹、生猪、油茶、纸业原料林、特种水产等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抓好谢坊镇1万亩、万田乡2万亩加工橙基地的开发建设工作,加快建设集脐橙加工、物流、培训、服务为一体的()脐橙产业园区。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实施,在区域布局上,紧紧围绕10万亩商品蔬菜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按照“扶大扶强、梯度推进”的发展思路,优先在象湖及城区邻近的叶坪乡、泽覃乡、黄柏乡、乡、武阳镇、壬田镇建设蔬菜基地,年内新增商品蔬菜1万亩。继续发展“五位一体”生猪养殖模式,推进生猪养殖健康化、清洁化生产,年内建设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基地。

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绿野轩林业、奥达油茶等种植加工业,力争成为国家油茶发展项目县(市);培植扶持规模以上毛竹加工业,重点支持红都水产新上鳗鱼加工生产线。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规范土地流转,支持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专业村镇建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工作,引导大型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对接,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实行品牌创建奖补制度。

3.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选择制约脐橙、生猪、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的生产、加工、贮藏的关键技术攻关。加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规范管理、权责明确、服务高效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推广与应用,全市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物理防治病虫、果品贮藏保鲜、生猪“三零”(零疫病、零污染、零药残)养殖、无公害蔬菜、油茶丰产林、纸业原料林速生丰产、一茬多熟西瓜高效栽培、水产健康养殖等技术。

4.加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推广脐橙国家标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生产标准。积极开展无公害(出口)农产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加强农产品检测机构及检测能力建设,40%以上的乡镇建立农产品检测室,具备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能力。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重点构建完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建设。

5.加强以农村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和全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的机遇,争取更多资金建设农田水利,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大中型灌区改造,扩大小农水重点建设范围,完成小(1)型陈野水库及29座小(2)水库的除患保安任务、2处重点灌区改造,新建、改建和修复小农水工程100座(处)以上,解决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水库保安等工作。

6.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分会,继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规范合作社章程及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继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级评定工作。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人员培训,年内对注册1年以上合作社的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二)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1.全面提升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理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切实解决村镇规划建设职能缺失、管理严重不到位问题。严格执行农民建房规划审批制度。建立城乡规划巡查员制度,组建城乡规划巡查员队伍,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建房行为。加强村镇建房质量安全监管。

2.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按照土地利用集约化、城市发展规模化、人居环境生态化要求,整合移民扶贫、重点工程拆迁安置、城市拆迁安置、农民住宅小区建设等,在泽覃乡明星村、坝镇官山村、黄柏乡律村等地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区。示范区内重点规划建设各类城市功能区,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综合体系。配套发展现代农业板块、生态涵养板块、旅游休闲度假板块等各类特色板块。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政策支撑体系,重点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户籍管理政策、财政支持政策、金融服务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服务、社会救助和优抚保障、就业创业等保障体系。

3.规范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按照“三清六改四普及、三绿一拆一分一处理”的要求,完成109个建设点(省扶点103个、自建点6个)的村庄整治任务。科学布点定点,重点抓好乡(黄安、石背)、坝镇(大布、官山、坝)2个农业产业园、休闲旅游观光园和农民美好家园“三园合一”的新农村综合示范区建设。按照一线一景、一片一特色的要求,继续在壬田镇、叶坪乡、象湖镇、黄柏乡、坝镇、武阳镇、谢坊镇、乡8个国道沿线乡镇抓好41个民房改造点,鼓励农民“加色加栏加顶”,搞好民房美化改造。

4.加强中心镇建设。全市抓好壬田镇中心镇建设和坝镇、谢坊镇2个非中心镇建设。围绕圩镇选点布局,通过集中投入、重点扶持,努力把3个圩镇打造成经济快速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城镇综合功能完善以及城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镇。其他乡镇按照“五整治三建设”要求继续抓好圩镇整治建设。

5.切实加强新户型推广工作。全市在完善提新屋子等拆旧建新试点的基础上,在坝3个乡镇选择12个拆旧建新点,在选择15个移民安置点开展新型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全面采用新户型。乡镇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新规划建设的中心村、农村危房改造户新户型普及率达95%以上,零星建房采用新户型的面也要达到60%以上。要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开展建筑工匠推广新户型专项培训。建立健全新户型推广机制,采取建房用地前置审批、预缴保证金等办法引导农民建房采用新户型,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1.开展农村文明创评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新村、进社区、进家庭“三进”活动,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文明新风进万家”、“道德进村户、文明育新人”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和谐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好邻里”、“好儿女”等评选活动。加强农村道德协会、道德评议会、公评公议理事会等建设。加大对文明村镇创建的指导督查力度,争取11%的乡(镇)达到各级文明村镇的标准。按照“七有标准”,创评一批文明和谐村落社区,创评一批文明信用乡(镇)、文明信用村(组),文明信用农户的创评率达到农户数的18%以上。

2.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农民学院建设,培育特色品牌专业。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健全市、乡培育新型农民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农民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市、乡两级农村人才管理数据库和农民教育培训数据库建设。

3.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突出抓好农民企业主、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培训,对其中2-3类农村人才实行轮训,轮训规模800-1200名。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精心组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培训,转移培训一批农民。

(四)实施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大力发展农村文体教卫事业。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支持农民兴办文化演出团队,引导城市文化体育组织到农村拓展服务,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支援农村文化建设。以成功申办第十四届省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建设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环境。巩固和健全乡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在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继续实施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农村学校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3

根据省林业局、省委农办、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农村试验区林业发展规划》,为切实抓好我市2009年*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林业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原则

试验区林业建设要按照适地适树、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依据《林业发展规划》,实行用材林、果木经济林、绿化风景林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树种,做到见缝插绿、栽满栽足,真正把绿化美化环境与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展现水乡新农村绿色家园特色。

二、建设内容

2009年,全市*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林业建设以沿仙祟线、*线的64个村为建设重点,全面完成试验区内以工程造林为主的沟渠路绿化。重点建设*镇*片、*镇*片、*镇*片、*镇*片、*镇*片、*场镇*片、*镇月池片、*区*、*办事处新金片、新堤绿化片等10个片区。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试验区林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林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生彦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戴百成、市林业局局长杜耀平同志任副组长,市林业局、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组成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蒋祥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试验区内的各镇办区均应成立相应林业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分片负责、责任到人的办法,明确片区责任人及建设具体内容和要求,确保试验区林业建设顺利实施。

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4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__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__镇联丰村一、二、三组及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

3、项目建设单位:__镇人民政府

4、建设内容与规模:(见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与方案第二节、规划建设与方案)。

5、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实施计划从20__年6月开始,至20__年6月完工。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432.49万元,拟通过__镇人民政府自筹和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其中,群众投工投劳折款资金232.49万元,拟争取上级给予支持资金2200万元。

二、编制依据

1、乌中旗__镇城镇发展规划;

2、乌中旗__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3、乌中旗__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乌中旗__镇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5、乌中旗__镇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及计划生育规划;

6、乌中旗__镇村镇建设规划;

7、乌中旗__镇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乌中旗__镇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9、乌中旗__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规划;

10、委托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概况

1、地埋位置

乌中旗__镇位于中旗西南部阴山脚下,河套平原北端,地处东径1080,北纬410,距旗政府所在地69公里,是乌拉特中旗山前的一个典型的农业镇。总面积729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辖18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134人。其中,常住镇区人口5491人,占总人口16.5,有自治区直属驻地单位2个,旗级驻地二级单位26个,集体、个体、工商业户105家。是乌中旗山前灌区经济、文化服务中心。

2、__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__镇交通便利,6701路横贯镇区,通讯发达、资源丰富,是乌中旗“T”型小城镇发展框架的重要部分,被自治区列为内蒙古首批11个中心城镇建设试点示范镇之一,是自治区“四星级”文明建制镇,被誉为“河套第一镇”。

__镇主导产业为农牧业。农业以盛产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畜牧业以盛产德美肉羊为主而独具优势的产业发展大镇。由于种植条件优越,可耕地32万亩,年产粮食7329万公斤,年产饲草料7690万公斤,而且该地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无任何污染,在此得天独厚的种养殖条件下,为实现为养而种,为加工而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加快镇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供了保障。20__年,__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33221.43万元,其中第一产值26752.23万元,第二产值3287.3万元,第三产值3181.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较上年增加580元,增长14.8。

3、联丰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联丰村一、二、三组位于__镇区所在地,总户数387户,总人口1628人。在镇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社会经济发展相比发展较快,从事二、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达到36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

4、奋斗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奋斗村位于__镇西南6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0户,总人口2357人。1997年率先在全镇完成了村镇规划。1998年开始规划小康住宅新村,同年建成了37户砖瓦小康村住宅新居,1997年——20__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建起122户二层小康住宅楼,电、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卫生院、绿化带等各项配套工程基本完善,被誉为“巴市第一村”,达到了自治区“四星级”文明村标准。奋斗村是发展以肉羊、葵花、玉米、番茄主导产业的产业村组,建立了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成立了农业生产各环节服务的协会,形成了区域特色,20__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4850元,比其它村组平均高出850元。

4、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随着__镇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程。项目的建设既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3、__镇位于中旗南端,巴市的北端,6701油路横贯全镇。是全市经济发展的要道通街,被誉为“河套第一镇”。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__镇进行新农村建设,狠抓规划龙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以及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洁、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一条是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打造名副其实的“河套第一镇”。

4、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将间接地提高农民素质。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利用节约的土地,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将从一产中分离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各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切实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位置和建设条件

一、项目位置及自然环境概况

1、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__镇镇区所在地联丰村一、二、三组和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

2、自然环境概况

项目区位于河套平原腹地,具有显著的大陆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该地区地质构建形成了纪晚期的断陷盆地,由于构造上的长期深陷,构成了地下水的聚集带。地下水能够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

二、项目建设条件和建设内容

1、占地范围

现状联丰村共有居民387户,总面积4.5平方公里。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用地上需拆迁村民住宅2户,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拆除商业设施15家,共790平方米。

现状奋斗村共有居民630户,总面积6.3平方公里。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拆迁村民住宅1户。

2、市政配套条件

目前在项目用地周边的规划道路铺设有自来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1)供水

项目区附近设有供水管线,与新农村供水管网相通,可保证本项目用水。

(2)排水

项目区周边有雨水、污水排水沟,可经规划与排水管相连,进入排水沟。

(3)供电

__镇变电站可提供新农村用电。

(4)供热

采暖主要采用集中燃煤采暖方式,项目区可规划网道引入集中供暖方式。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和方案

一、规划条件及建筑规模

根据__镇新农村规划的准则,项目建设用地规划为居住用地。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2平方公里,绿化面积2.4平方公里。

二、规划建设方案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规划。

1、道路硬化工程

完成联丰三组9.5km油路工程建设,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10km油路工程建设。

2、居民饮水工程

新的饮用水源井3眼,购置配套设施3套,埋设供水管网19.5km,入户配套设施1017套,埋设入户管道34.5km。

3、排污工程

建设地下钢筋砼主管道19.5km,支管道5km,配套检查井、污水处理设施3处,疏通排污渠道15km。

4、集中供热工程

新建供暖集中供热站1处,购置配套设施1套,埋设供热管网5km。

5、绿化工程

在项目区规划道路两旁种植杨树20__00株,种植松树18750株。

6、“六改六建”工程

改扩道路7条34.5km,新建厕所11处,新建产业基地3处,建经济合作组织4个,建立村民理事会,建设规划小康住宅区,建设休闲广场2处16000平方米,建设垃圾池80个,切实改善村容村貌。

7、“四位一体”新能源利用工程

新建"四位一体"生态温室120座,主要集中在联丰村与奋斗村,建设面积达4.8万平方米,建成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的"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群。

8、村镇配套设施工程:

完成镇区变电站50万千伏的增容扩建工程;实现镇区供电、供热、供水等机电设施运转正常;完成联丰村120平方米的自来水厂房的建筑。并配套专变1台。购置配套设施1017套。

9、公共服务事业

完成镇区和奋斗村幼儿园园舍各1500平方米的建设及相应配套设施同时,在镇区新建妇幼保健卫生所一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10、基层组织建设

在建立完善农村经济组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新建青年活动中心4处。

第五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其中前期准备工作3个月,实施施工21个月。项目分四个阶段进行:项目前期设计和招标,四通一平与土建施工、建筑装修、竣工验收。

第六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2)项目土建工程费用参照巴市类似工程项目的工程费用,设计要求有相关系统功能要求进行估算;

(3)其他建设费用参照《巴市建设工程费用》中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2、投资估算编制范围

项目投资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及设备费,室外工程费,与本项目直接相关的工程建设其他费和预备费。

3、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主要由临时水电路及场地平整费,土建结构工程费,内外装修工程费,给排水工程费,强弱电工程费,采暖工程费、燃气工程费等7项组成。参照近年来巴市类似工程竣工概算资料,并根据建设时间、规模、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作出合理调整后,分项分类,按单方造价指标进行估算。

(2)室外工程主要包括工程道路、围墙、大门、绿化、上下水管道、暖气管沟、管道、庭院路灯、电缆线路等项目费用。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尚不够具本,本项目室外工程按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10测算。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由勘测费、设计费,可研报告编制费,指标管理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工程保险费等12项组成。

(4)预备费估算只考虑基本预备费不计涨价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工程投资额(即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室外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三项之和)的5计收。

4、投资概算结果

(后附投资概算表)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432.4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资金232.49万元。

第七章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新农村的各项工程的建成,为广大居民提供便利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少经济效益。如“四位一体”种养生态温室模式。我们按600平米的温室计算每年季节性生产疏菜(西红柿)2500公斤,按5元/公斤计算,收入6250元,猪舍养猪3--4头,按900元/头计算,收入3600元。经分析计算,减去投入成本,可增加收入1500--20__元,户均3人计算,实现人均增加收入500——700元。结合产业基地、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为农牧民提供了农村市场和减少流通环节的差价,均可为农户增加收入。最终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居民增加收入途径的目标。

二、社会效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__镇落实解决“三农”问题有关精神,提高农民收入的具体举措。项目建成以后农民进入宽敞明亮、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农村。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将逐渐引导农民进入城市文明中,并通过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渐提高农民素质。

新农村工程根据村民意愿和村民的实际条件实现了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该工程建设,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使其改善居住条件又集约了土地。

新农村工程的建设拉开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序幕,新农村工程的建设将全面带动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并使农村逐渐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或者向工业、服务业转移。

三、生态效益

新农村建设完成后,首先生活垃圾,污水得到合理处理。结合规模化建设“四位一体”新能源利用工程的实施农户不需要社会管理体系介入,直接将通过“四位一体”模式,将秸秆、粪便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其次,新农村各项设施完成后,将实现绿地面积增加,促进生态系统的改善,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5

一、农村对农民艺术团建设的迫切需求

1.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农业产业,农业产业中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结构、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生产手段、交换方式日趋现代化。因此,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化。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过剩。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已经彻底脱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以及“一天三送饭,早晚加班干”的生活模式,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2.农村制度文化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通讯设备、传媒及互联网的普及,八个“样板戏”文化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个人社会活动范围更宽,社会关系更趋复杂。制度文化转向需求文化,农民文化生活将逐步走向新的阶段,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将加快发展。在农村,大量的青壮年人进城打工,农村人口的组成也逐渐发生着变化,留在家里的人,大多是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面对这一群体的农村人口的组成结构,如何解决他们的文化需求,是当前需要我们重视与研究的新课题。

3.农村精神文化发生了许多变化。我国农村精神文化的变化发生了许多困惑:在由传统农业文化逐步向现代农业文化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不适应的部分。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消沉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造成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精神支柱的人民感到一些困惑。

4.建设农民艺术团有着重要意义

(1)塑造农民自身形象。农村的文化传统、乡俗文化、人文环境、村民素质等,这些都反映了农村的形象。每个乡镇、每个村庄的形象,都是该村地方在素质、发展潜力和软硬件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都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各种发展问题。树立地方良好地方形象,对内有利于激发村民的归宿感和自豪感;对外有利于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外伤投资以发展本地经济。

(2)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井陉县秦时置县、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品种繁多,且属山区农业大县,在河北省发展西部生态经济之“一体两翼”战略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井陉拉花”誉满全国,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张井老虎火”、“桃林坪花脸社火”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井陉晋剧”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艺术团的成立占农村数量的55%,有的以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有的以演出地方戏剧为主,有的以演出大众秧歌为主,还有花会、鼓乐、杂耍以及剑、拳、球、扇等强身健体节目。基本上达到了一乡一品。因此,发展农村农民艺术团对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井陉县庄旺村的民间舞蹈――井陉拉花,是井陉拉花最重要的流派,由于历史原因,此村村民存在很大派性,领导班子瘫痪,各项工作滞后,隶属于天长镇的镇党委及镇文化站干部配合县文化馆通过狠抓“井陉拉花”这一特色文化,在建立农民艺术团过程中以此为纽带化解了矛盾,和谐了邻里关系、干群关系。(3)促进农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农民艺术团的建设,可以促进自身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与创新,如“井陉拉花”、“韩信背水之战”、“苍岩山福庆寺庙会”、“东天门秦皇古驿道”、“赵庄岭皇纲”等名人文化特色、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人文景观等,在农民文化艺术活动建设中,发展其优秀的部分,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使落后的庸俗的传统文化得到相应的改造,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良好传统问题更好更快发展。对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在保留其特色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同时,赋予其时代精神,使其既具传统艺术内涵又有现代思想内涵,既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又使先进文化占据了农村文化阵地。

二、努力搞好农村农民艺术团建设

1.农民艺术团要开发利用特色文化。特色文化在农村异军突起。首先,要注重农村自身文化特色的挖掘,确立富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主题。如花会节目“蔡庄龟驮碑”,借人们对龟的长寿及不屈不挠精神的敬仰心态,围绕观碑、讲碑、赏龟、谈龟,用“碑和龟”做文章,提高其表演水平和观赏价值;“井陉拉花”依托“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优势,围绕“拉花传说”做文章,用农民艺术团表演各流派的拉花传说,保护传统拉花,编排现代拉花,举办“国际井陉拉花艺术节”、“苍岩山福庆寺庙会”则可以利用胜景旅游的同时,组织农民艺术团演出,再现传统庙会起驾、超度、朝拜的宏伟场景,吸引游客参与其中;“锦山仙景”,则念好“山”字经,可在浓荫树间对唱山歌,编排文化娱乐游戏,让游客在“住农家屋、睡农家炕,盖农家被、吃农家饭,观农家碾、磨农家面”的同时参与农民艺术团的文化娱乐游戏,以增加游客的乐趣和驻地农民的经济利益;“背水阵古战场”则要编写剧本,通过农民艺术团表演地方戏剧再塑韩信形象。其次,既注重以传统为本,又大胆创新,努力追求和体现时代特色。可以依据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空间,认真进行形象设计,追古溯源,编制富有特色的故事传说,通过艺术团的演出,以此创造新意,深化内涵,吸引群众。如“苍岩山传说”中的“三皇姑跨虎登山”就极具传奇色彩,创建农民艺术团再现传奇情景不失为一项好的旅游创举。再次,建设农民艺术团既要注重地方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光大,又要善于嫁接他乡文华,使之充满活力。如井陉民间艺术种类十分丰富,在挖掘自身艺术的同时,嫁接改进了“铺上的威风锣鼓”、“社区的腰鼓”以及“微水村的罗伞凤鼓”等。利用农民艺术团演出的特色文化,给农民提供互相借鉴、学习的平台,全面提升农村文化的品位。

新农村建设意见建议范文6

强化宣传引导,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为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区委组织专门宣讲团深入乡镇、村组,大力宣传、讲解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针对农民群众的落后观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部分农民到省内靠自主投入为主建设新农村的示范点参观学习,邀请各方专家到沙湾讲课,邀请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支部书记作经验交流,并将讲课和交流内容制成光盘,组织农民学习观看。通过这些措施,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得自己作主自己办。

推进管理民主,让农民成为决策主体。全区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会议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必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制定初步方案――公示10天征求全体村民意见――修改方案――再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五个步骤,才能表成正工规划。对涉及到的交通、饮水、文化体育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均要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可行性、科学性以及筹资投劳、如何选址等方面进行讨论,把决定权交给群众。

出台政策激励,让农民成为投入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沙湾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私房拆建、清沟排水、清理垃圾和改水、改厕、整修道路及产业结构调整等给予一定补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例如“一池三改”每户补助1000元,就调动每户农民投入了8000至1万元;同时,放宽农民贷款条件,增加农户信贷额度,加大对农民建房、发展种养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金融支持。仅去年上半年,全区农民就贷款2500余万元用于发展生产和改造房屋等。

加大反哺力度,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沙湾区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全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仅去年一年就捆绑投入资金1500万元,新修通村公路550公里,硬化机耕道135公里。目前全区有145个村、1028个组实现了通公路。同时,结合“农能”、“农综”、红层找水等项目,加强农村水利、供电、通讯、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水工程,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