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路养护运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路养护运营方案范文1
【关键词】养护体制;运行体制;改革
一、概述
在我国,目前的公路体制养护与运行机制已经不断地改革,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但是由于改革的力度不够,实施的不到位。在保证公路路面适量或者是日常维修与保养设施的正常功能,或者是由于车祸引起的道路突然性损害等情况下,尽管我国养护市场是总承包模式,但是在由业主完成任务时,总是达不到理想效果,比如说计费问题等等,我们要进一步讨论如何解决该问题。
二、公路养护体制
我国大致有四类公路道路。第一类是由高等级公路运营中心实施养管的高速公路。第二类是由交通厅下属的公路局实行统一管理和养护国、省道加上部分县道,第三类是由地市或县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养管的县道和部分乡道,以及少量村道。第四类是由乡镇及村委会自养乡道和村道。面对这四种公路,相应地就会有四种养护体制,而公路养护体制是指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
三、公路运行机制
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就是公路养护工作各项内容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从该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的概念强调的是公路养护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何种关系,不存在诸如管理权限划分、组织结构在管理体制中所含有的内容。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一是贯穿于公路养护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公路养护的工作手段、管理形式和监督体制等各个环节。二是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影响到公路养护工作长期保持正常循环、不断发展。三是整个机制运行过程中突出了依法、规范、创新的特点。四是体现在正确把握公路养护工作自身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坚持科学方法,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公路养护工作运行机制的活力。
四、公路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历程
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养护机制创建时期的类型。60年代,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参加公路建设和养护,形成以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混岗为公路养护主体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二是养护机制调整时期的类型。70年代至90年代末,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式,理顺管理职能,提高运行效率,不断进行恢复调整,推出养护市场化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三是养护机制改革时期的类型。从1998年福州会议起至今,公路养护运行机制走上了养护企业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五、公路养护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养护作业人员从“事业人”到“社会人”的身份性质置换,实现国有资产的产权置换;初步实现公路管理与养护生产分离。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和养护作业相分离、管理与生产经营相分离的体制,对现有公路管理机构实行一分为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仍为行使行政和行业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事业转企业改制,与公路管理机构彻底脱钩,组建多元化、多种形式的法人实体,进行市场化运作。
积极培育和发展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从市场准入、招投标行为和质量监督等环节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使公路养护市场在发展伊始就朝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最终解决好投资与效益的关系,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六、公路养护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原则和要求
为了建立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有序推进”的总体要求,公路养护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又要保证公路管养工作正常进行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就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原则;在挑选公路管理人员是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改革的过渡期创造条件,坚持同养护企业完全脱钩与适当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为了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明确职能,划分权限按照,要权责一致的原则;按照依法治国的原则,必须依法行政,加强公路法制建设;按照质量、效益原则,改革公路养护体制。本着“精简机构,限编减员,理顺关系,转变机制,消除弊端,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转变机制、减员增效,努力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公路管理队伍。
七、公路养护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为了改变目前职能交叉,机构重叠的公路管理现状,从“制定政策、统筹规划、检查监督、提供服务”的工作内容入手,按照“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原则,合理设置公路管理机构,科学划分职能。要强化公路发展的宏观调控职能,要弱化微观管理职能,坚决实现事企分开,从直接办企业、管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中退出来,集中精力公正地当好公路行业管理的“裁判员”。为了充分发挥公路等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要转化部分社会职能,将目前承担的一些技术性、服务性、协调性工作逐步交给社会中介等组织。同时要理顺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间的关系,理顺公路管理机构的关系和职责,首先必须对各级政府在公路管理上的职责和事权进行合理划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资金渠道来看,省级政府负责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由县级人民政府决定县道、乡道的养护管理及其机构的设置。改革养护体制,提高养护效益。养护体制的改革要贯彻事企分开和质量、效益的原则。
八、公路养护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考
对公路系统来说,实行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是一项新的工作,目前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公路养护改革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面对这些需求,路网水平需要不断改善,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讨、深化与开拓。
一是要提高养路职工的素质。大部分的公路系统职工有文化程度较低,这样的话,意识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对知识的更新与积累跟不上。导致专业活干不了的惨剧,这已成为今后养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改革也要以人为本,要加强养护职工的培训和学习,更新知识,还要教育他们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技能的掌握。
二是需进一步深化传统的养护用工制度。尽管我们对传统的用工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改革的力度还是不够,没从根本上彻底打破吃“大锅饭”现象,要想解决这种思想,就得从源头上解决,所以我们要对老养护工人采取工龄赎买、内退、转岗分流等办法;另外要吸引一批文化水平高的工人,来做一定专业或管理知识的新型养路工人,直接引入聘任制,从而彻底打破传统的用工界限,实行市场化管理。
三是使公路养护的核算方式要更加合理、公平。目前我们实行了养护定额制,还是不够力度,但由于日常养护牵涉到工作量小工作,很难根据工程量进行投资划拨经费,例如路面保洁、桥涵养护、边沟清理、修补坑槽等,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按不同地区养护科学合理的编制养护定额,必须推行养护保养费用的定额预算制。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不认真对待,势必会给未来的公路养护工作造成困难。我们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观念”,树立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以体制创新促养护管理发展的观念,放眼未来,着眼长远,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确保公路系统的养护工作能够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九、结论:
由于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养护运行体制也要与时俱进,搞好公路养护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首先了解公路的养护体制以及何为运行机制,我国不断地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要清楚要求,原则和任务。但是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以人为本,才可以解决当前的状况,公路养护机制纳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为公路事业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前景。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确保公路系统的养护工作能够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2005)49号.2005年9月
道路养护运营方案范文2
【关键词】普通公路;公路养护;公路养护管理
1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特点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公路养护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 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第四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 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普通公路的养护包括路基、路面、桥涵、绿化、交通工程及沿线附属设施等。
3) 养护作业措施的针对性、机动性与时效性。公路养护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同时,对出现的病害应快速、及时进行修复,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4) 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 养护总投入较大、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普通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较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使其达到技术标准和必需的服务水平,所需投入较大。直接从事养护工作的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方案和措施十分熟悉,综合素质要高。
2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1) 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 缺少统一的养护定额与科学的评判标准。养护经费支出缺乏科学的控制标准、随意性大;养护质量考核仍然沿用过去的指标,没有充分考虑其他社会服务因素。
4) 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3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
国外公路的养护管理,由于国情不同,差异很大,但管理目标却是一致的。这就是要保证公路的高效运营,使巨额建设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并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外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也应该是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努力的方向。
4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4.1 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对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实现我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顺应普通公路发展趋势和特点,在建立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
2)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养护管理水平,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来为养护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加强职工的培训是时代需要,是管理上的需要,也是发展上的需要。通过培训,使广大职工在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懂得以理论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和熟练掌握先进机械的使用,不断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规程、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潜能,使机械设备发挥应用的效能和作用,以达到提高公路养护管理质量的目的。
3) 建立科学的公路养护技术决策机制和质量评判指标。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转变,建立并完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管理信息系统”等的指导作用。
4) 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等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4.2 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普通公路的正常使用,而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采用的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技术,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3 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普通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4.4 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公路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路;社会应加大对养护管理行为的监管。
结语
当前,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还处在一个认识较低的层面,资金、科技等方面投入远远达不到需求的标准,公路管理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切实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公路安全畅通,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为我国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
道路养护运营方案范文3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公路养护
1、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1.1 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现代化生产地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技术经济水平,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技术、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及时进行修定。
1.2 科学技术研究、科技情报交流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必须围绕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施工中以及生产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解决各种技术问题,进行技术上和理论上的研究。
1.3 技术责任制
技术责任制就是把整个技术管理工作分别落实具体的人事部门,并使之制度化,他是保证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1.4 公路施工养护技术的规范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对提高我国公路养护工作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科技成果的不断研发与应用,老的规范的部分内容和技术指标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需要。所以,在规范编制过程中指出养护是保障公路运输畅通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国有公路养护的特点以及公路的养护任务结合我国目前的公路养护技术状况,制定了更加完善的施工养护技术。由于路桥养护工作点多、线长,室外作业等等各项条件艰苦。养路工人负责清理路肩、杂物、边坡,处理翻浆、啃边、修补坑槽,刮铲路面搓板,疏通涵洞,修补路面,绿化,备料等工作。因此,确定养路工人定员是制定公路养护定员标准的核心。影响公路养护工人定员标准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交通量、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类型三个要素。然而这些内容的修改对我国路桥设计施工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保障了我国路桥建设的各项养护管理。
2、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通流量剧增,加快了公路的老化
客货运量大幅提高,重型车、超载车,日益增多,公路负荷越来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而原有一些公路,设计标准低,已适应不了新的形式。
2.2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经费投入不足
养护体制还没按市场化运作,现模式基本上是公路段成立养护公司进行养护,未能完全走市场化道路。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有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处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存在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2.3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
3、对公路养护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3.1 公路的养护管理
公路的养护必须严格按照养护规范的要求进行养护管理,无论是小修保养,还是专项工程和大修工程,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做好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原材料的质量试验,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并对工程的验收必须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养护工程能符合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维持高速公路的运营标准和服务水平。公路桥面铺装、通道面层、桥梁伸缩缝、桥头搭板,水泥砼与沥青砼面产交接处路面,水泥砼路面沉降、断裂,沥青砼路面网裂、坑槽、沉降、车辙、拥包、泛油等病害,是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常要处理的技术问题,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如近几年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等,都有效地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做好公路的施工安全管理
公路施工时确保过境车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高速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确保高速公路快速、舒适、安全、畅通。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抓。一方面要对上路施工人员进行安人知识的培训。二是要配备完备的施工安全标志设施,如标志牌、标志车、反光锥,反光衣等。并按规范要求进行交通控制和渠化管理。
3.3 养护管理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各种养护作业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采用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经实践证明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节省能源、有昨于环境保护。目前国际上再生工艺及方法大致可分为:热再生、冷再生、厂拌再生等,用于路面再生的机械有红外线路面加热、旧料破碎机、就地再生机等。
结束语:
公路桥梁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项目,它能够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公路桥梁的建设需要科学的设计,以及合理施工,并且要改变过去重视建设,缺少后期养护的老观念。因此需要坚持科学设计施工、规范管理养护和科学改造的并重,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新观念。从而来加强后期养护工作,确保公路桥梁的安全运行。坚持科学设计施工与完善的养护管理相结合,以实现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高速发展。综上所述,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整体工程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工程建设,改善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综合性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道路养护运营方案范文4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高速公路不断建成投入运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沿途各地的经济发展。如何管理好、养护好这些高速公路,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安全、舒适、快捷、高效地性能,是摆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面前的新课题,与高速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严重滞后。已不能适应高速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顺应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1 当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的“管养一体”和“管养分离”两种模式,其中“管养一体”模式比较普遍。许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然套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养护经费采用拨款形式,这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公司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束缚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1.2养护运行机制不完善,“重建轻养”
这是一个在行业中长期未能很好解决的老问题。“重建轻养”在高速公路管理中主要表现为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和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两个方面。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资金一直不足,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同时也加重了养护的负担。加之部分管理者对高速公路早期养护认识不足,在资金及科技投入上更屈从于建设方面的压力,这在建设与管理合一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中更为明显;二是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大都利用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建设,开通运营后,还贷或提取回报的压力较大,不能抽出更多的资金从事养护和科技开发,甚至出现部分养护资金被挪用的现象;三是部分中外合作或转让经营权的高速公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养护管理。
1.3养护市场不成熟,缺少定额与规范
目前由于各地对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尚存疑虑,从而使养护运行机制较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养护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养护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形成、养护市场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等等。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目前仍未制订全国或地方统一的养护定额与规范。各地管理部门大都依据公路工程定额和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养护工程费用支出;参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有关高速公路的条款制定养护方案;养护工作的考核一般仍沿用“好路率”标准(尽管2004年交通部了《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试行)》,但其中还有一些仍待完善的地方)。但就是这些尚可参照的东西也都仅仅局限在土建方面,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现实需求,不能反映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面貌。特别是高速公路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实行公司经营后,制定必要的行业定额与规范就尤其显得重要并且刻不容缓。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全国高速公路的联网将可望实现,因而在诸如车辆分类、服务标准、技术标准等高速公路基础管理方面,应尽快制订全国性的规范。
1.4机械化程度不高,无法适应“及时养护”的需求
高速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实现养护机械化是推进养护工艺更新和养护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高速公路交通环境的客观要求。但目前从整体上,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养护作业,养护机械化水平不高,养搞机械的完好率比较低。
1.5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非常快,不到20年的时间就建成了6. 5万公里,而美国的建设速度则是80年修建了约10万公里。由于建设速度过快,养护管理明显滞后,从全国范围来讲,至今还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标准没有完善,很多养护规范套用的一般公路的养护规范,不适应现有高速公路。从专业层面探索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各方面来讲对预防性养护都重视不够,而且没有形成规模,制约了养护工作的发展,假如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就可以把一些新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节省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率。
2 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2.1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与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随着部分省份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事业单位面临企业化改制,故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下,已呈现出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的趋势。然而,政府的监管除了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公司以外,应扩大到对养护公司的从业资格的管理,抢修、救援设备配置的规范与管理,要开放市场,必须先规范市场对养护市场资格准入的管理,将有助于形成良性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2.2建立完善的市场养护机制及与养护标准相配套的市场规则
顺应高速公路发展趋向和产业特征,在建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特征。
2.3培养成熟的养护市场,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
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练习有素、机械配套、办法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速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功能;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速公路的使用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4养护作业手段应转向以机械化为主
高速公路车速快,交通量大,故应避免因道路养护工作而造成交通阻塞,这是实行养护机械化的主要原因。此外,维修质量、作业安全、劳动效率等方面的要求也是实现机械化的重要因素。养护机械化是确保高速公路具有良好、快速和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是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
2.5推广使用国外高速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6加强预防性养护,“小病”需及时整治
高速公路修建完成后,缺陷责任期施工单位自行维护保养,因此初期的养护费用投入量就相当小,即使缺陷责任期满后,也会因初期使用各种性能发挥正常而修工作量相对较小,但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交通流量的增长和设施使用频率的增加,高速公路会出现路基下沉、路面沥青老化,出现坑槽、车辙、桥头沉降、路面积水、桥梁承载力下降等常见病害及配套设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以及事故损坏等养护内容,其养护费用也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大幅度的增长。因此若在开通初期不重视管养问题,就会出现因“小病”不治酿成“大患”的情况。因此“小病”需及时整治。
3 结语
要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这是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等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1]张志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和对策[J].青海交通科技,2003(06).
道路养护运营方案范文5
关键词:公路工程; 养护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 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的现状
1.1 养护意识低。
国家倡导建立一种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但是目前,人们的这种意识还不高。就比如公路的建设来说,在建设时期,利用大量的土地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另外还会使得一些植被被破坏。而目前,在管理时期却没有形成绿化带,材料的利用也没有达到最大化。
1.2 新材料运用的程度低。
首先出现的问题是,新材料的引进有着盲目性,而对于材料内在的机理以及材料运用的技术都没有掌握,结果造成了浪费,而以失败告终。其次是,研究新材料的力度还较小,在国内,对于新材料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一些科研所以及一些大专院校等,而且是仅仅处在实验性阶段,研究的是一些传统性问题,材料品牌还没有形成,运用程度较低。
1.3 养护管理计划不科学。
在公路出现问题,或者是公路的使用受到了一定影响时,管理机构才进行公路的养护计划,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管理方法。科学的养护管理措施是应该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以及科学的评价,然后在这些检测结果与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养护管理计划的制定。尽管一些管理机构也会进行不定期的监测与评价,但是这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说道路使用性能的评价预估系统还很不健全等,这就使得养护计划的制定不科学不合理,影响了公路的养护管理。
2. 公路工程养护管理
2.1 公路施工养护管理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养护应当结合施工来采取预防性的养护工作,加大公路养护工程实施力度。因此在公路工程实施中,强化健康监测和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对结构状况和养护运营进行抽检。加强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养护、巡查、检测和隐患排查等工作,并及时采取现场监管和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2.2 公路养护技术管理
① 公路养护质量管理。对公路完后的路基养护要以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原路设计标准为依据进行质量管理。通过对路基各部门的日常巡视和定期检查,发现病害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修或加固,消除病害根源。路基各断面宽度、坡度应符合技术要求,并按照GBM工程和文明样板路标准提高养护质量。使其经常保持路基坚实、边坡稳定、边沟畅通,公路线形顺适。对公路完工后的路面养护必须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修理措施,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完好,横坡适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滑性能。路面修补要根据破损情况进行处理,路基破坏必须重做基础。面层修补要按有关技术规范选好材料,搞好级配,选择合理的油石比,进行必要的材料实验。施工过程中,各工序之间要做到良好的衔接。
② 对于公路工程的养护小修工程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施工管理。小修工程项目都要实行养护部门内部竞争承包办法,竞争对象为养护中心和内部养护工程队,不得转包和个人承包。养护小修工程在资金管理上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的办法。养护工程不得降低技术标淮。养护小修工程管理要做好下列工作内容:编制维修方案和工程预算,进行竞争承包事项,安排施工计划,搞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整理竣工资料,进行竣工验收等。各项资料要报市级交通主管部门所辖的公路管理机构审批。
2.3 公路养护生产管理
公路养护生产管理是对其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以及与工程项目生产密切有关的管理工作的总称。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人力、资金、材料机具、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体系,按照最经济的方式,保质、保量、安全、按期或提前完成施工的任务。
3. 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措施
3.1 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和员工自身素质
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递增,原有的养护公路的养护方法和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再用过去的水平管理现在的公路显然是不相适应。先进、实用的养护技术,才能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电子信息技术,将公路的各种优势凸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长处,开发、推广、利用好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种技术和平台,使这些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3.2 养护专业化
专业化养护模式可实现利用市场机制来保证政府公路管理机构能够获得较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而有效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以能够同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的逐步到位与时俱进,实现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可得到有效保证,最终实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3.4 管理体制顺序,提高管理效能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应根据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着“建设是发展生产力,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实行集中养护与分散养护,正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建养并重,实现我国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3.4 实施机械化养护
实施机械化养护是提高作业效率、保障作业质量的根本保证, 也是实现自传统养护方式向现代养护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由于机械化养护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以及作业能力强、速度快、污染小等优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引进大型综合养护设备外还应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 从多渠道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和配套率,应加强学习国外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等, 并充分发挥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方向发展以提高其使用效益,并应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和组建社会化养护租赁公司等多种模式。
道路养护运营方案范文6
关键词:公路养护 管理 特点 机械 制度
技术管理是公路养护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为执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确保养护工程质量,对生产技术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公路养护技术管理应严格控制和考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做好交通情况调查、中况路况登记、工程检查与验收,路况检查和技术档案,健安基层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使现有公路的技术状况和使用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1.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基本目标
1.1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
1.2目的
采取正确有效的技术措施,经常保证高等级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及时维修损坏的路产,从而保证高等级公路具有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以提高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内容
为保持路况设施完好而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为加固完善道路及运营设施而进行的专项工程;为恢复或改进原设计功能而进行的大修工程;对沿线机电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对沿线景观、绿地的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
2.技术管理任务
技术管理的任务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技术队伍,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工技术培训,加强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教育和知识更新,构成自上而下、严密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
2.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化的公路养护体系。通过研究、开发先进的检测、监控技术和仪器设备,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正确评价路况,提出科学的养护政策。如推广和应用路面、桥梁评价管理系统、实行病害科学处治;推广阳离子乳化沥青、稀浆子乳化稀浆封层技术等。
2.3强化公路标准化、美化和管理规范化意识,积极实施gbm工程,提高公路路况,增强抗洪、抗灾能力,美化公路环境。
2.4完成大中修和改善工程,使公路得到全面养护,实现良性循环局面。
2.5严格实施质量控制。贯彻执行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的规定以及工程监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建设,配置合格的实验人员,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3.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3.1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现代化生产地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技术经济水平,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技术、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及时进行修定。
技术规程是根据规范的要求,对生产过程、操作方法、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公路建筑材料技术要求等所作的技术规定。技术标准是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的文件,是养护生产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3.2科学技术研究、科技情报交流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必须围绕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施工中以及生产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解决各种技术问题,进行技术上和理论上的研究。
3.3技术文件管理
技术文件是管理部门、施工单位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共同依据,是积累和总结经验、传达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技术文件是否完整和正确,直接影响到管理和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生产技术越发展,对技术文件的管理的要求就越高。
3.4技术责任制
技术责任制就是把整个技术管理工作分别落实具体的人事部门,并使之制度化,他是保证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4.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通流量剧增,加快了公路的老化
客货运量大幅提高,重型车、超载车,日益增多,公路负荷越来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而原有一些公路,设计标准低,已适应不了新的形式。
4.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经费投入不足
养护体制还没按市场化运作,现模式基本上是公路段成立养护公司进行养护,未能完全走市场化道路。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有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
4.3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处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存在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4.4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
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
5.对公路养护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5.1公路的养护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养护规范的要求进行养护管理
无论是小修保养,还是专项工程和大修工程,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做好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原材料的质量试验,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并对工程的验收必须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养护工程能符合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维持高速公路的运营标准和服务水平。
5.2公路桥面铺装、通道面层、桥梁伸缩缝、桥头搭板,水泥砼与沥青砼面产交接处路面,水泥砼路面沉降、断裂,沥青砼路面网裂、坑槽、沉降、车辙、拥包、泛油等病害,是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常要处理的技术问题,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如近几年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等,都有效地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5.3做好公路的施工安全管理,确保过境车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高速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确保高速公路快速、舒适、安全、畅通。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抓。一方面要对上路施工人员进行安人知识的培训。二是要配备完备的施工安全标志设施,如标志牌、标志车、反光锥,反光衣等。并按规范要求进行交通控制和渠化管理。
5.4养护管理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各种养护作业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采用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经实践证明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节省能源、有昨于环境保护。目前国际上再生工艺及方法大致可分为:热再生、冷再生、厂拌再生等,用于路面再生的机械有红外线路面加热、旧料破碎机、就地再生机等。
6.结束语
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正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探索我国养护作业的发展模式,以适应我国公路快速发展的需要。发展高速公路,必须坚持建、管、养并重原则,只有科学、严格的养护管理,才能提高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小东.公路养护技术的管理.民营科技,2010,7.
[2]袁维.公路养护技与病害防治研究.城市建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