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推广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传播推广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传播推广方案

网络传播推广方案范文1

传统考核体系的最大局限在于:是对广播原有的一次性、单向传播的效果考量,没有兼顾当下的多形态、多通道、多次、双向、互动特征。为此,当务之急是明晰网络传播效果评估的方向和框架。

(一)评估目的及定位

对广播节目的网络传播效果进行评估的根本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新的传播环境中,重新审视衡量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站在更为科学客观的立场,对既有的传统节目评估体系做必要的补充修订,以适应转变了的节目传播方式和方法;二是在传统媒体与网络融合的大潮中,通过在评估环节加入网络考核因子,切实促进广播与网络融合的力度,促进和鼓励创新,为适应未来媒体发展的趋势做充足准备。评估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将有力促进采编播人员增强新媒体传播意识,加强相关技能的学习,站在全新的角度设计和策划节目,另一方面也将全面提升广播管理水平,激发管理人员从台、网两大角度考虑问题,促进传统平台和新传播渠道的共同发展。该考核体系主要评估广播节目在网络渠道中的传播及影响情况,广播节目在网络平台上的所有传播行为,如采编播人员的主动传播、网友的口碑传播以及多种形式的二次传播等都应该纳入考核范畴。

(二)评估层面及相关指标

考评广播节目的网络传播效果,需要对广播与网络融合的各个层面进行逐一分解,遍观节目在网络环境中的立体境态。总体来看,广播媒体的“台网互动”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实现网上视听。在线实时收听与点播回放收听是两种主要方式,目前大多数电台都已实现所有节目的在线直播和点播。根据收听渠道的不同,又可分为电脑端和手机移动互联网端两个出口。因为部分节目还有视频制作配合,所以网络收视指标也需考虑。二是网络互动。大致可归为三类:一是传统博客、论坛的使用;二是即时通信、直播互动应用工具,早期是直播聊天室、QQ和MSN等即时聊天工具,现在发展为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延展性互动;三是移动客户端上的互动。网络互动一方面实现交流,另一方面也引发网友对节目的评论,由此产生广播节目与网络融合的第三个层面,即网民通过网络发表对节目的评价,形成网络舆论。四是节目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推广,甚至产生经济利润。根据节目与网络的融合层面,广播节目的“网络影响力”主要有四个维度体现:网络视听、网络互动、网络评价、网络创收,通过对这四方面情况的考察基本能够建构广播节目网络影响力的评估体系。

1.网络视听情况——网络视听率。网络视听率是指广播节目在网络上被点击收听(或收看)的有效次数,反映网民的主动收听(或收看)行为,是节目网络传播力的体现。根据收听收看方式的不同,具体又可分为网络实时视听率、网络点播视听率。体现广播节目网络视听率的具体指标主要有用户数、播放次数、播放时长三个指标,其中播放次数又包括总播放次数、有效播放次数。

2.网络互动情况——网民参与度。即网民关注节目板块、参与节目讨论、转发话题、引发互动的程度,反映节目在网络中的传播深度。根据不同的互动工具,可以设计不同的行为评估指标。以论坛为例,主题数是论坛上发起主题的数量,某种程度上体现论坛主题内容的丰富性;发帖数是论坛上跟帖和回帖的数量,某种程度上反映网民使用论坛的积极性,体现论坛的活跃程度。查看数是论坛中每个主题被网友点击查看的次数,某种程度上体现每个主题引发关注的程度;回复数是论坛每个主题被网友回复的次数,某种程度上体现每个主题引发讨论的热度。一般而言,一个广播节目的行为指标与网络影响力之间为正向相关,如论坛主题数、发帖量越多,查看数越大,回复数越高,其网络影响力越大。

3.网络评价情况——网络评价度。搜集网民通过网络发表的有关广播节目的评价、看法、建议,经过整理、量化,评判节目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主要包括正面、负面、中立三个角度。与网络互动情况不同,前者反映网民参与广播节目网络互动的热度,是网民介入节目网络传播流程的主动意识和行为体现,表明节目的网络人气;网络评价则是在此过程中网民流露出来的主观倾向,是网民对节目的主观意见集合。评估广播节目的网络评价情况需要使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网民讨论内容的分析实现对网民态度和观点的甄别分析,再通过数理换算转化为一定的指数。以“正面评价度”指标为例,通过搜集网民对节目或相关载体(如主持人、话题等)表达了赞赏、喜爱等正面积极的态度倾向的留言、帖子、话题等,加以数理运算计算出正面态度在网民所有态度中的比例数值,以此类推,未对节目本身做正面表扬或负面批评,只是表达了一种客观中立的立场和表达了批评、不满等态度倾向,分别代表的中性评价度和负面评价度。

4.网络创收情况——网络经济价值。广播节目通过网络传播创造的经济价值,如广告投放、活动创收等。如节目因极具吸引力而被更多网民点击收听,拉动网络视听率的提升,从而吸引网络广告的投放;或某节目论坛因聚拢特定听众受到部分广告主的青睐。随着网络媒体资源的不断开发,部分节目将有能力通过吸引特定网民,形成高黏度的用户群,从而吸引企业的关注,节目的网络经济价值也将由此实现。

(三)数据来源及支撑

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有两个维度体现:一是自发办网,建设广播网站或移动客户端;二是向外借力,寻求与其他社会网络媒体的合作。鉴于两种用网方式的存在,广播节目在使用网络资源时也存在内网、外网两种区别,因而在评判广播节目的网络影响力时自然涉及广播网站和社会网站两类媒体,相关评估数据资料也存在两大渠道的区别。

1.自网数据采集。获取网站访问统计资料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在自己的网站服务器端或App客户端安装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网站流量监测;另一种是采用第三方提供的网站流量分析服务。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目前,很多广播电台的网络部门通过自主研发软件、使用免费统计软件或者购买第三方公司数据的方式来监测自身网站和App客户端的数据。由于目前互联网存在大量的评估指标,而且多数指标的测量方法与解读并未形成业界公认的标准方法,所以一些电台往往购买多家公司的数据,不同来源的数据共同比对参考,全面衡量网站发展。

2.他网数据采集。首先,应该对节目使用社会网站或第三方客户端平台进行网络传播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挑选有代表性的社会网站或客户端组成样本库后,通过与社会调查公司合作或与社会网站协商的方式,获取节目网络影响力的相关基础数据,如节目的新浪微电台数据、蜻蜓.fm数据等。

二、网络评估与传统评估的关系及应用

广播节目网络影响力评估体系与传统评估系统的关系存在三种可能:一是网络影响力与传统收听考核指标加权糅合,制定台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节目综合评估考核办法;二是网络影响力与传统收听考核指标各自独立,网络部分单独奖罚;三是维持现状,仅将网络影响力作为参考,不作为考核分支。

(一)三种方案的利弊分析

第一种方案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媒体发展的形势需要,将广播节目不同传播渠道的传播效力统一考虑,完全糅合,综合考量广播节目。这一方案带有探索性的创新,前提是广播节目与网络的融合已经比较普遍且充分,且网络影响力体系相对完善,获得较强可信度和认可度。但是,该方案的问题是:若将广播节目的网络影响力指标与传统考核体系加权糅合,各自比重如何确立,怎么把两个完全不同的指标在不损失数据表现力的前提下换算组合,操作性如何保证,能否向被考核人员解释清楚等。同时,这种统计分析方法是否具备逻辑和统计学上的合理性值得考虑。因此,在目前台网融合尚未完全、充分的情况下,将两套考核指标通过加权糅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考评广播节目的时机尚不成熟。第二套方案的主旨思想是立足广播传统媒体属性,结合台网融合现状与趋势,在坚守舆论阵地、以传统考核为主的前提下,增加广播节目的网络影响力体系,与传统考核系统下的各个分系统互不交叉,各自评价。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保持传统评估的优先性和独立性,总台和系列广播按照当前的评估办法继续原来的节目考核,并以此为依据对节目进行奖罚;在此前提下,结合本台节目与网融合的实际情况,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节目网络影响力考核办法”,将节目的网络传播单独进行考核奖罚。此举可能带来电台节目考核开支的增大,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节目的创新性发展,是值得的。第三种方案趋于保守,对当下广播节目借助网络扩大影响、吸引受众的行为不具有实质性的鼓励作用,也不适应台网融合向深度发展的大趋势,是本研究所不提倡的。

(二)网络评估的适用性

由于不同频率和节目的用网方式和程度不一,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体现差异性。如舆论宣传任务较重的新闻广播与娱乐文艺节目为主的音乐广播、文艺广播,由于目标受众具有明显的区隔性,同时各节目类型和定位也互不相同,等等。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应该给予充分考虑。应按照频率定位和节目类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考核基准。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

建立科学的节目考评体系对客观评价广播节目、建立公正的奖惩机制以及促进频率规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网络影响力评估体系的提出对完善现有广播节目评估、促进广播运营机制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存在主体的多样性、内容和形式的复杂性、传播方式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对广播节目网络影响力的考核也面临一系列难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如何确保权威、科学

传统收听率调查领域,日记卡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业内标准较统一,调查手段和运作方式成熟。与之不同,互联网市场调查行业目前处在鱼龙混杂的阶段,数据产生过程也不相同,指标和定义也不统一,甚至术语使用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调查公司才能保证数据采集的科学准确,并保证权威,让被考核节目和人员信服,是摆在网络影响力考核体系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评估标准的确定

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所选取的指标一定要独立、有效、灵敏、可操作。本研究只是给出了广播节目网络影响力评估的基础设想,相关指标的细化、确立有待严格的讨论验证,尤其是不同指标的数理换算和权重确立需要进一步研究。而具体到每个指标,涉及评估标准的制定问题,如何确立一个考核的基准线、刻度线,这些具体问题也待商榷。

(三)评估对象的确定

考核对象的复杂性。广播节目在网络上的呈现有时是以节目名称为主体,有时是以主持人为主体,在网络考核时如何精准确定考核对象,避免不同对象之间的重合交叉,也是一大难题。此外,有的广播节目除了常规形态,还被剪辑成了其它的形式,如“听吧”里的短音频,这些节目形态的网络传播效果应作为原节目的网络影响力,还是单独考量,此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

(四)如何避免人为数据造假

与传统的广播收听不同,广播节目的网络影响力评估一旦出台,如何让被考核人员理性地认识该考核的意义,并通过制定合理的奖罚力度杜绝人为数据造假,也是很关键的问题。

(五)网络传播效果评估的普适性

广播节目的非物质性决定了其考核的复杂性,目前广播媒体对于节目的考核就存在多主体、多标准的情况,这就对网络影响力评估的普适性提出了挑战。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频率和节目的不断调整、发展要求节目评价遵循“相对”和“发展”的原则。

四、结语

网络传播推广方案范文2

关键词 新媒融合;移动互联;微信平台;微阅读;微广告;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76-03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而科学技术的传播则承担着普及和推广科技知识以及其相关要素的作用。科技传播的观念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目前我国的科技传播已经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际运行阶段。

科技传播承担着把科技知识从其拥有者传送到接受者,使接受者了解和分享到同样知识信息的任务,它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拓展维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新媒体融合的环境下,使用科技传播手断扩大品牌知名度,顶层设计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的发展生命力。

1 新媒融合拓展科技传媒手段

1.1科技传播学的概念

科技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科技传播行为和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科技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它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利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本理论,以科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2]。科技传播,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1.2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形式随着生活科技以及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瞬息万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比如时下非常风靡的移动电视流媒体,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多点触摸媒体技术,重力感应技术,数字杂志等诸多形式。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受众群体对于信息的抓取更加的深入,希望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互动,以及对于信息的重新自我诠释,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经历参与其中获取自己最想得到的信息。

1.3企业与科技传播的有机结合

企业市场拓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形象、产品性能等诸多科技传播形式。

企业文化的传播,是对企业文化的全面内涵和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的推广和扩散。企业文化传播,分为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企业内部的文化传播,又分为个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个体传播是指企业里,认同与支持企业文化的员工,通过自己的工作或执行任务或做人做事来传递企业文化信息,去感染、感化周边的同事;组织传播是指企业通过完善内部报刊、广播、电视台、橱窗、宣传栏等渠道与举办企业文化征文比赛、文艺晚会、企业文化演讲、评先进等活动及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体制,来宣传与推广企业文化。

1.4 传播是企业形象实践的第一项工作。

作为一个形象塑造过程,传播就是传播者运用一定的传播媒介与传播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即企业形象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1]。 企业形象传播主要是指企业以外部公众作为传播对象,通过积极而主动的对外传播方式阐明企业目标形象的宗旨,传达企业为实现公众价值所做出的努力。在企业形象传播中,产品/服务、广告、公关活动、CI设计是最常用的对外传播方式。

2 新媒体时代的诸多表现形式

新媒体是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的形式随着生活科技以及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瞬息万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1)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

2)APP应用软件: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权威数据显示:每天有将近8000万人在使用智能手机访问各种APP软件,智能手机与终端PC相比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APP应用软件与电脑终端的最大区别在于,在智能手机全民覆盖之下,APP应用软件更贴近于生活,并且由于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查阅信息、携带方便等诸多优势,应用人群大幅增加。企业APP软件的开发就成为了新一道的商机;

3)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互动性是IPTV的重要特征之一;

4)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移动电视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欣赏功能外,还具备城市应急信息的功能。

5)博客:从传播学角度对博客的研究中,有学者总结了博客的传播模式及传播性质,认为“博客突破传统的网络传播,实现了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

6)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个类别的内容。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支持PC,并可以绑定私人帐号进行群发信息。

微信公众平台主要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在这里可以通过渠道将品牌推广给上平台作用。用户在你的App中看到的某个精彩内容(比如文章、歌曲、视频等),TA想分享给微信朋友圈的好友们,点击“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完成授权后,内容就可以发送到微信的服务器,好友在朋友圈中就能马上看到这个内容了;

7)中科云媒:让农民尽享科技魅力。,“中科云媒”是山西省科协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山西科技传媒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一个跨平台科普服务系统,通过将科普服务平台建设与科普内容资源建设的有效集成,为农民提供服务。

据了解,“中科云媒”包括视频点播、数字报刊浏览阅读、供求信息浏览、农业气象信息即时、病虫害预警预报及防治方法、农资防伪识别及农产品溯源服务、农业政策解读、全省各地主要农贸市场每日最新市场行情及价格曲线等多项服务。

3新媒手段科技传播的商业价值

新媒体的发展将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单一形式的完成的对于信息的传播,而新媒体是集传统意义的媒体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创意完成的对于信息的传播加工以及新的诠释的一种新的媒体概念[3]。

2012年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1.32万亿元,而到2020年,这一规模可能达到4.2万亿元。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与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都报告称,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呈现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网络零售可占到中国消费市场10%-16%的份额。

网络营销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1)搭建企业网络营销平台大的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小的公司可以与有关网络公司联盟,在网上安一个“家”;

2)网络推广(搜索引擎的优化、商机、电子邮件、博客营销……);

3)建立消费者数据库。消费者是企业的战略财产,企业必须重视借助网络收集、分析消费者信息;

4)锁定网上消费者。企业必须吸引消费者上网并且促使他们多次访问和长时间浏览企业网站的营销策略;

5)强调个性化。为了赢得消费者依赖,企业必须把每个消费者看成是独立的、不同的个体;

6)重视差异化营销、直销。利用互联网进行差异化营销,大力开展包括E-mail营销在内的直销;

7)建立快速的顾客回应机制。包括对客户意见和建议、投诉和抱怨的快速回应,以及快速的物流机制。要最大限度地抓住每一次与客户交流的机遇,尽可能快地提供满足顾客特有的时间和交付要求的服务。

在移动互联网大肆发展的当下,掌握了最有市场的科技技术,就意味着掌握了市场经济动向。APP应用软件对于商家来说有何优势呢?

我们打一个比方,一家服装生产商,每次都要去找寻批发商来进货,感觉挺麻烦的。利用APP应用软件,服装生产商可以将自身的产品信息到APP平台上,而不需要经过批发商等中间环节,销售更加便利,获取的利润也更加丰厚,而消费者也能够购买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同时通过APP软件,商家还可以多方面展示自身的品牌、形象。

在APP应用软件被人们所熟知、操作的越频繁的年代,学会让产品在上面的传播和推送,无疑是一本发家致富的生意经。聚尚科技所推出业务,足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起自己独一无二的APP应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在,让企业少走弯路,并在这一个弯道,成功的超过竞争对手,驶向成功的终点!

微信的消息群发功能,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的定位如下:微信主要价值:在于让企业的服务意识提升,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企业可以更好的提供服务,运营方案上面;微信公众平台有很多方式,可以是第三方开发者模式;也可以是简单的编辑模式;不管哪种模式,微信公众平台这里建议大家以内容取胜,不要随意去刷粉丝,很容易封号。

群发推送:公号主动向用户推送重要通知或趣味内容。自动回复:用户根据指定关键字,主动向公号提取常规消息;另外就是1对1交流:公号针对用户的特殊疑问,为用户提供1对1的对话解答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的参与性非常强,不需要太为复杂的设备,技术以及人员的配备就可以实现你自己的新媒体作品,如当下非常热捧的定格动画。在新媒体技术还未诞生之时,人们想通过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独创的想法有些许困难,但当新媒体技术诞生后,你只需要一台相机,一个剪辑软件,以及你充满创意的想法就可以完成一个新媒体的产物。

新媒体技术就是交互式媒体的展现,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便是受众与媒体之间更多更深层次的互动,从而为企业产品拓展市场创造商机。

4 企业科技传播的顶层设计

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候毕竟已经过去了,在如今,企业要想将自己的产品打入消费者的内心,使他们接受,认可,已经很难办到了。因为同类的产品已经非常多,竞争力非常大。企业如何通过科技传播。更好地开展营销工作呢?

企业科技传播的顶层设计、网络营销策划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

企业开展科技传播和网络营销要切实落实好几个步骤,一定要弄好企业的计划,也就是企业网络营销策划书,而且企业要有对应的专职部门承接管理、实施等职能。

全面考虑问题: 要从市场出发,创意要有独特性,创意要有可行性,团队意识与分工协作; 随时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以提升企业品牌和效益为目的,优秀的营销策划方案。

1)要严格遵循5w2h定律,设定科技传播手段和形式

[4]5个w是指:

what:方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执行方案后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为企业能创造多大的价值?

who:谁负责创意和编制?总执行者是谁?各个实施部分由谁负责?

where:针对产品推广的问题所在?执行营销方案时候要涉及什么地方?单位?

why: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策划方案? 为什么要这样执行等等?

when:时间是怎么样安排的? 营销方案执行过程具体花费多长时间?

2个h是指:

how:各系列活动如何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及时解决处理?

howmuch:在方案需要多少资金?多少人力? 这犹如打仗,要做到精打细算。 知己知彼,方为百战不殆!

2)科技传播、营销策划五大方案

(1)战略整体规划:市场分析、竞争分析、受众分析、品牌与产品分析、独特销售主张提炼、创意策略制定、整体运营步骤规划、投入和预期设定;

(2)营销型网站:网站结构、视觉风格、网站栏目、页面布局、网站功能、关键字策划、网站SEO、设计与开发;

(3)传播内容规划:品牌形象文案策划、产品销售概念策划、产品销售文案策划、招商文案策划、产品口碑文案策划、新闻资讯内容策划、各种广告文字策划;

(4) 整合传播推广:SEO排名优化、博客营销、微博营销、论坛营销、知识营销、口碑营销、新闻软文营销、视频营销、事件营销、公关活动等病毒传播方式;

(5) 数据监控运营:网站排名监控、传播数据分析、网站访问数量统计分析、访问人群分析、咨询统计分析、网页浏览深度统计分析、热门关键字访问统计分析。

3)依据不同的受众、不同的新媒体制定不同步骤

(1)明确企业要达到的阶段性商业目标

企业在进行传播营销的时候,预期要到达两个效果,一个是提升销售业绩,这个可以从网络订单客户去验证,另外一个是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2)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企业在做网络营销策划的时候要顺应与自己经营有关的宏观要素,衡量相关网络市场需求,评估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目标人群分析。

(3)科技传播+网络营销:诊断分析策略

网站的域名空间程序策略:网站一旦选定域名推广后就不要再更换了。网站风格的用户体验策略:做一个即能展示企业形象,又对搜索引擎友好,而且能诱导客户消费的网站。网站关键词搜索引擎优化策略:在书写优化策略的时候不要把过程写的太详细了,把过程目标化酒可以。

(4)网络上的许多网络营销策划书。

电子商务覆盖策略:只要能切身为企业盈利就是成功的网络营销,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分析应该是首要的和重点的。

横向信息覆盖策略:百科平台策略,问答平台策略,博客平台策略,分类信息平台策略,论坛平台策略等,这些平台依赖于有巨大的人气和专业性内容划分。

纵向信息覆盖策略:百度系列策略,腾讯系列策略,阿里巴巴系列策略,谷歌天涯系列策略,门户行业系列策略等。

网络广告投放策略:在选择广告投放时要做周密的调研,否则收益还没有投入大。

口碑网络营销持续传播策略:即时工具推广策略,SNS社交化工具推广策略,视频推广策略,重点论坛推广策略。

5 结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在这其中科技传播扮演着企业与受众联系纽带的角色,并对企业品牌文化的传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站得住脚?需要用产品的市场份额占有率来说话。无论是产品的广告投放,还是企业市场的知名度大小,都离不开科技传播,那种传统媒体的企业文化、形象宣传早已成为过去,新媒融合时代下,就要用新媒体的表现手段,来提高市场的认知度。

不可否认,新媒体传播的方式迅捷、内容及时更新,都会对企业来讲重要意义。了解新媒体形式的科技传播特性,企业要有配套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机构。只有科学研究市场,只有利用新手段适销对路的研究走向市场的捷径,方能使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翟杰全.论科技传播[N].北京:光明日报,1998-9-4.

[2]郭庆光,杨琴,等.科技传播学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15-20.

[3]周志平.媒介融合:媒体未来发展的新趋势[N].南京:传媒观察,2010,8(下半月).

网络传播推广方案范文3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数字资源 版权保护

数字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也是各项服务的基础,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一直将数字资源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并积极探索各种途径,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使优秀的数字资源能够惠及全民。

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版权问题更加复杂。数字图书馆使网络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并下载所需要的作品成为可能,因此数字图书馆较传统图书馆更容易涉及版权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下面本文将就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下称“数图推广工程”)数字资源建设及所面临的版权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解决数图推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版权问题带来一些启示。

1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建设情况

数图推广工程的资源建设目标是联合全国各级图书馆,建立分级分布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使各地分散异构的数字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统一的途径,实现有效聚合,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效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工程的资源建设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数字资源总量将达到10000TB,每个省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100TB,每个市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30TB,每个县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4TB。

从2012年开始,数图推广工程逐年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有计划的分阶段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并建立数字资源的“共知、共建与共享”机制,使数字资源建设的效率最优化,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与规模效益。

1.1 资源共知

开展全国自建数字资源登记工作,各地图书馆向国家图书馆提交文献信息元数据,以便实现统一揭示与分级调度。截止2014年6月,已登记123个数据库、160万条数据。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资源的统一揭示和集成服务奠定了基础。

1.2 资源共建

联合全国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图推广工程数字资源联合建设项目。初步形成类型丰富、分级分布的推广工程数字资源揭示与服务体系,最终建设完成一个覆盖全国的海量数字资源库群。

1.3 资源共享

通过数字图书馆虚拟网络、本地镜像、统一认证等方式,将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成果和一批优秀的普适性商业数字资源与各地共享,使各地读者可以在当地图书馆访问海量优秀的数字资源。内容包括100余万册中外文图书、700余种中外文期刊、1万余种图片、18万余档案全文、7万余个教学课件、3000余种讲座和地方戏等视频资源及15个商购数据库,资源总量超过128TB。

2 数字资源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阅读形式不再局限于纸本读物,数字阅读已成为普遍的阅读方式,引领着时代的风潮。在网络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使随时随地随身享受广泛而方便的数字资源服务成为可能。

数图推广工程作为数字阅读服务的生力军,以数字资源建设为第一要义,目标是建设分级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效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依托覆盖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无缝集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要问题是解决数字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

2.1 法律保护的空白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数字出版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著作权法》中也未对数字出版行为进行规制,实践中需要借助《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出版领域基础性的法律法规对数字出版行为予以规制。

2.2 数字化对著作权的侵犯

数字化是否算是侵犯版权的行为,在我国的《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参见有关国际法规,以及经由国内专家的多次论证,作者认为数字化是复制行为。那么如果涉及侵犯复制权行为,著作权人将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有权利许可他人复制其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所以数字化的作品也是有版权的,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2.3 网络传播中的版权保护

数字网络时代的来临,使版权保护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数字资源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而网络的传播力量超乎我们的想象。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数字图书馆将作品传输上网,供用户浏览、下载,就必须征得著作权人的许可,著作权人可以从作品的网络传播中得到回报,并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

2.4 “合理使用”的限制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我国《著作版权法》第二十二条第8款中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作品属于合理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相反的,只要数字化的产品不是作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即使图书馆在没有任何商业目的的情况下进行资源的数字化,也必须征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3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版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数图推广工程在版权保护问题上,已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包括开发版权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管理条例》、《国家图书馆合作开展馆藏特色资源管理条例》等版权管理文件以及版权授权协议等;建立一支专业的数字资源版权管理团队;努力争取国家经费保障等。

3.1 建立版权信息管理系统

由于著作权权利信息查询不便捷,数字版权使用不够规范等原因,使得图书馆在解决数字版权侵权问题时如履薄冰。数图推广工程为解决数字资源版权问题已开发完成版权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作为工程必配软件,以供各实施馆安装使用。

版权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数图推广工程的业务支撑配套系统,通过对各类数字资源著作权信息的登记、维护和管理,形成全国数字资源版权信息库,实现各图书馆之间的数字资源的版权信息共享,为各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授权范围内的合理使用提供数据基础保障。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研发,使大量处于版权保护期的资源能够根据版权授权状况提供服务。

3.2 自建资源“元数据登记”

在数图推广工程“共知”资源建设机制下,面向各地开展元数据资源登记工作,建立元数据资源仓储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揭示。元数据登记时可以对访问权限、使用条件、安全等级、访问警告、访问说明、访问时间、到期时间等元素进行限定。

3.3 数字资源“联合建设”

在数图推广工程“共建”资源建设机制下,可广泛面向全国各省级公共图书馆联合建设各地优秀的数字资源。在解决版权问题上,国家图书馆起草了版权授权协议,要求接受联建单位提供必要的版权授权证明与相关凭证。同时,中央财政对数图推广工程实施各省予以一定的经费补贴,用于各省自主建设数字资源,通过工程网站进行共享与服务推广。

3.4 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在工程建设初期,国家图书馆根据“版权清晰、馆藏互补”的原则,选择了一批优质资源与各馆共享,一部分是国家图书馆自建的特色资源,另一部分主要是国家图书馆购买的全国授权数据库。这些共享资源,丰富了各馆资源,是推广工程数字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外购数据库是国家图书馆与出版商和数据库商在共同制定的协议模式下,获得了所购数据库的版权使用权,它们满足版权法的有关条文和著作人的合法权益,通过本地镜像或远程访问的方式,向地方图书馆提供资源共享。

4 加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版权保护的措施建议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网络传播权、复制权等方面重新做了修订,使其更适于网络技术发展和数字出版的需要。然而对于数图推广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而言,数字资源作为其服务的根本,仅靠司法保护来解决版权问题还远远不够,需要我们开拓思路,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寻找既可以维护在信息传播中知识创造者的合法权益,又可以解决数字图书馆海量信息资源的版权问题的办法。

4.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在数字出版日新月异的当下,有必要在法律制度构建层面完善对数字出版行为的规制。一方面,以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为契机,在法律条文中明确数字出版物的作品属性、明确数字出版保护的方式;另一方面推动数字出版专门性法律的出台,对数字出版行为的内涵、数字出版权利人的权利范围、数字出版涉及的特殊问题等做出更为细致、妥善的安排。数图推广工程也应及时起草相关数字资源管理办法,并明确提出版权问题的解决方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力争获得一定的业界影响力。

4.2 利用图书馆自有版权和公有领域的资源

数图推广工程在开展数字资源征集与数字资源联合建设时,要求在解决自有版权和公有领域或其他来源版权之前,提供能够满足项目所需相关权利即可转授权力要求的证明文件,保证没有权利瑕疵,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版权,并保证信息文件的真实性。自有版权和公有领域通俗来讲,一个是图书馆已经获得授权的;一个是超过保护期的作品。这两种类型的资源,版权易获得,应该受到工程的重视和广泛利用。

4.3 限制访问权限与预览内容

通过限制访问权限,可以有效地控制用户的访问地点和方式。一般分为互联网访问、虚拟网访问和到馆访问资源。数图推广工程目前共享的22个数据库中,提供开放的互联网访问的有8个;仅有1个只提供到馆访问;剩余的几个数据库都可以通过虚拟网提供访问服务。

同时,还需要对预览内容进行限制。我们可以参照Google的做法,对资源预览内容采取限制。Google对于预览内容的限制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无预览,即只提供图书的概述、书评、作者、出版商、ISBN等信息;②摘录视图,对于有版权的图书,在出版者或作者明确要求不允许提供任何预览的情况下,只提供图书两三行字的片段预览,且是不可复制的图片;③有限预览,即在得到出版社或作者许可的情况下,会提供比摘录预览更多一些的内容,但这些预览材料是无法复制的PDF文件;④全书预览,即如果一本书没有版权、版权已经失效、出版社或作者允许公开,才会提供这本书的全书预览。

4.4 从技术层面上保护数字资源版权

为控制用户的访问和进行使用权限的控制,目前,运用于数字资源版权的技术保护措施包括:反复制技术、IP地址控制技术、电子水印技术、数字证书签名技术、数字指纹技术、数字作品使用追踪技术和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等。数图推广工程应加大这一环节的版权保护力度,不仅从源头解决好数字资源版权的购买问题,也要“防患于未然”在下游处理好作品的使用问题,杜绝他人未经授权使用,保护著作权人与图书馆的良好合作关系。

5 结语

解决数字资源版权问题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还需要多多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加强版权保护意识、争取财政及立法支持,通过深入研究工程数字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论证修改。从而尽可能多地将数字资源提供给互联网用户使用,扩大数图推广工程的服务范围和社会影响。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开展版权保护及相关服务宣传工作,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通知.文社文发〔2011〕27号.

[2]文化部关于加快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意见.文公共发〔2012〕33号.

[3]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出政发〔2010〕7号.

网络传播推广方案范文4

[关键词]冰桶挑战赛;网络营销;病毒式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014-02

1 引 言

冰桶挑战赛全称为“ALS冰桶挑战赛”(ALS Ice Bucket Challenge),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活动规定,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来自百度百科

该活动旨在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ALS冰桶挑战赛”在全美科技界大佬、职业运动员中风靡,也传播到了中国,引发各界人士的热情参与。

这一项慈善活动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2个月的时间里像计算机病毒一样席卷整个网络,引发各路媒体的疯狂报道,各界人士主动热情参与呢?

在这一个夏天,一个活动就让全世界的网民了解了“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这一种俗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如果能够把这种模式移植到品牌推广上,那将会是一次多么成功的营销活动。作为一个营销人员又能从中学习到哪些有用的成功经验呢?

2 “冰桶挑战赛”与病毒式营销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病毒式营销的成功案例,所谓“病毒式营销”,并非真的以传播病毒的方式开展营销,而是通过利用公众的积极性和人际网络,让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营销信息被快速复制传向数以万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来自百度百科

通常,一个有效的病毒性营销战略有六项基本要素,虽然一个病毒性营销战略不一定要包含所有要素,但是,包含的要素越多,营销效果可能越好。

这六个基本要素是:

(1)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2)提供无须努力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3)信息传递范围很容易从小向很大规模扩散;

(4)利用公共的积极性和行为;

(5)利用现有的通信网路;

(6)利用别人的资源。

3 “冰桶挑战赛”的成功因素

3.1 以“慈善”为名

“慈善”是一个无可指责的理由,也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冰桶挑战”能够迅速在网络传播,正是因为慈善这个理由让这些名人无法拒绝,而大量知名人士的参与对该项活动的推广是有些巨大贡献的,里边有科技界的大佬,体育界的明星,娱乐界的明星等,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被牵扯进来。当这些名人被点名时,他们除了做出回应,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呢?就连奥巴马做出捐钱不浇水的举动都会有人指责的时候,我想先浇水后捐钱已经成为这些名人的唯一选择。

3.2 规则简单,广泛参与

关有名人的参与还不够,大众的参与才是关键。“冰桶挑战”规则简单,对参与者的年龄、性别等素质没有很高的要求。在炎炎夏日,往头上浇一桶冰水,对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提前做好热身运动就行。实在有点担心的,还可以学习NBA明星“大鲨鱼”奥尼尔,在他在大光头上滴上那么一滴,也不会有人大声指责你犯规的。

保持简单明了是一条众所周知的设计原则,这条原则表明简单的设计往往比复杂的设计效果要好。“冰桶挑战”很好地诠释这一点,在百度百科上搜索“冰桶挑战”的规则,只用了不到140个字就解释清楚了,140个字不就是一条微博的内容吗。一桶冰水,很简单。拿出手机拍个视频,也不是什么难事。相对于我们之前看到的慈善晚会、慈善拍卖、慈善比赛等要简单许多,大众也可以很轻松的参与。

大众的广泛参与加上“100美元”的低门槛,这项活动成功地对“长尾理论”进行了诠释。相对于其他的慈善活动,如“慈善晚会、慈善拍卖、慈善比赛”等,因为场地、规模、时间、组织形式等因素的制约,参与的人数不可能太多,即便参与的人平均捐款数额较大,但总额有限。而“长尾”的应用,打破了这些局限,让参与者人数无限增加,自然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3 名人效应

当微软的比尔・盖茨参与进来的时候,谁都可以大致想象到后边将会发生些什么,于是互联网就疯狂了。被点名的浇水,没被点名的开始“求被点名”,实在没人点名的,也可以自己向头上浇一桶水。媒体也主动报道,如果谁的主页上没有“冰桶挑战”的新闻就变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多好的宣传呀,还不用给广告费。

名人的参与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那就是产生了示范效应并增加可信度,网络上的消息参差不齐,真实的虚假的消息混杂在一起,这让善良的网民们无所适从,即使有心捐款,也担心受骗上当。在这次的“冰桶挑战”中,科技大佬、好莱坞艺人、NBA球星……他们身先士卒地动员,让事件增加了十足的可信度。在流行潮中,“消息传播者非常重要”,这是一个增加信任度的关键。

这里正好有一个反面的例子,那就是“红十字会与郭美美事件”。从目前警方的最新消息看来,红会是被冤枉的,但因为在“危机公关”中的失败,红会的信用已经基本破产,网民们已经不再信任它了。

3.4 大众的热情参与

有了名人的示范,大众的参与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当你和社群朋友进行互动时,“有不有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人们都喜欢娱乐,以及追求各种感官刺激的体验,而“冰桶挑战”被冰水淋湿的画面,正足以满足人们的感官乐趣。

3.5 现有通信手段的充分运用

在美国,“冰桶挑战”大多通过Twitter和Facebook进行。在中国,那就是各大微博了。所谓的点名,不就是在内容后加上@×××。而输入#冰桶挑战#就可以搜索相关的话题,这些新出现的传播方式让一个话题可以迅速推广开来。“冰桶挑战”的规则设定与微博的传播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倒冰水的方式,让大众看到平日衣着光鲜的名人们被浇冰水时的“狼狈”一刻,满足了娱乐时代大众对名人的围观和窥奇欲望,在与众乐乐中,慈善一改往日的温情脉脉与煽情催泪,令人耳目一新。

4 结 论

综上所述,“冰桶挑战”很好地诠释了病毒式营销的成功6要素,也给网络营销人员建立了一个成功的示范。从“冰桶挑战”的成功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

(1)话题选择要巧妙,要将企业的宣传目标与某个话题或者某种情感要素进行连接。并尽量要选择主流的、符合大众价值观的内容,这才有利于话题的传播。如果话题选择错误,比如某个社交网站一手炮制的“95后女生用身体换旅行”事件,虽然在短时间内红遍网络,但也马上就被证实是谣言,相关产品也被勒令下架,最终落个惨淡收场。

(2)规则设定要简单,参与门槛要低。网络时代强调快捷方便,过于复杂的事,参与的人数就会受到影响。要学会使用互联网所带来的长尾效应,“长尾”能大大降低了传播成本,但却具有聚沙成塔的行为结果。

(3)要善于利用媒体,制造话题、制造新闻热点,媒体会主动参与,也有利于进一步的传播。

(4)利用网络社区的人际关系网,让用户自行传播,降低推广成本。

想要再一次复制“冰桶挑战”是不太可能了,但作为营销人员可以从这一次的成功案例中学习到营销的内涵,并设计出属于自己的营销方案。

参考文献:

[1] 程梦申.新媒体营销的新贵――解读网络病毒式营销[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4).

[2] 张瑞娟.浅谈病毒式营销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9).

网络传播推广方案范文5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于7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拉开了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的帷幕。

亮点

本届大会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新闻出版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我国新闻出版行业与信息产业、互联网等相关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技术水平,加快实现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促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反盗版措施及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传统出版向网络出版、电子阅读、网络游戏、按需印刷等新兴科技出版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我国数字出版及网络传播技术水平。

本届博览会汇集了来自出版社,电子书制作商,软、硬件技术提供商等各领域的优秀企业,各企业的高技术含量产品纷纷亮相,成为博览会亮点:

在硬件方面,著名的飞利浦公司展示了其最新科研产品“电子纸”。这种“电子纸”利用环境光阅读,并且不须电池,具有强大可读性及节能性,与传统的纸相似,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通过内存或外存存放,使用方便。

在内容资源领域,上海通力公司与Xplus,分别将杂志与动漫小说等进行二次创作,加入音乐、动态画面等时尚元素,制作成各具特色的电子书,在网站上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会现场,通力(上海)公司携手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推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DigiBook数字出版研究中心”,并与玉皇朝(香港)公司举行版权授权签约,而且还与国内最大的网游运营商――盛大公司联合推出“盛大点击书”,充分利用盛大庞大的网吧渠道下的4500万用户进行推广、销售。

可见本届博览会为国内数字出版业企业在资本引进和市场开拓提供机会。

除展览外,大会还设了主、分论坛,议题囊括中国数字出版领域几乎所有热点,诸如“网络出版知识产权与法制”、“转型期的报业问题解决方案”、“出版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印刷数字化发展趋势”、“期刊数字化前景与第四媒体发展”等,其中每一个重要议题都作为专题论坛由IBM、龙源期刊、中国印刷协会等业内机构和企业协办,旨在展示行业内前沿理念和最新解决方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届博览会结束后,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力量编写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报告》和《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前沿技术集锦》,将作为博览会的科技成果向业内,并且将随每届博览会的召开推出更新版本。

现状

数字出版产业在我国虽然发展时间很短,但速度很快。最突出的是电子书市场的增长迅速,而且是在品种和数量上都取得突破。截止今年4月,我国电子书出版总量已达14.8万种,成为全球第一。电子书销售总册数也达到805万册。

另外,我国的图书馆普遍开始使用电子书,目前数字图书馆用户已超过1000家,55%的省级图书馆开始使用ebook。《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已经实现对我国6600多种专业期刊同步电子出版,约占我国正式期刊的75%。

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我国已经成为网络游戏大国。国内游戏厂商已经开发出了不少像《传奇世界》、《剑侠情缘》、《大话西游》等网民喜爱的国产游戏作品。2004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高达36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一倍以上。此外还有近2000万的网络游戏玩家。

问题

面对良好的局面,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数字出版的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发展不平衡。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互联网普及应用的水平较高,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难以开展有效的电子商务活动,制约了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互联网的著作权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不利于传统出版资源在互联网上加工、整合和利用,互联网上原创作品的著作权也难以得到有效地保护。如何合法合理地平衡著作权人、数字出版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可操作的模式。

另外,在目前的网络游戏当中,引进的占大多数,拥有自主版权的游戏还很少,而且国产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不足10%。

更让人担心的是,不少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拥有大量的数字出版资源却没有开发,对数字出版产业的投入不够。

然而最大的问题恐怕是数字出版产业高科技人才的缺乏。以网络游戏为例,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从业人员仅有6000余人,包括美编在内的专业网络游戏技术人员则不到3000人,而在未来几年内,国内游戏产业人才的需求约为60万人。高科技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约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政策

尽管我国数字出版业面临的问题不少,但其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从政府角度来看,我国已经把数字出版业的发展纳入到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了,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据了解,今年新闻出版署还要在全国建立4个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5个国家级网络游戏技术创新工程中心,培养20家中国民族游戏核心企业等。在法律法规和版权保护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游戏管理办法》、《网络传播权行政保护办法》等规章即将公布实施。

从生产机构来看,不仅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开始认识到数字出版的重要性,开始开发相关数字出版产品,还有不少从事高科技的IT技术企业以及电信运营商加入到数字出版产业的阵营中来,数字出版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从消费群体来看,到今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突破1亿。也就是说,有将近1/10的人口在上网,这将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3.54亿户。手机用户的手机短信业、游戏、彩信和彩铃使用率不断提高。

网络传播推广方案范文6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6岁(1990年3月13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86******(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1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职 位:品牌宣传部长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学 校:中国传媒大学

自我评价

对互联网产业长期、深入的了解、实践经验和深刻认知,熟悉多种互联网商务运营模式,具有丰富的互联网技术团队管理和运维经验,对政府项目运作、产业链金融有深刻认识和丰富实践经验。喜欢创新的人,喜欢接触新事物,为企业生产管理带来新动力。丰富而强势的主流与高端传媒关系资源,品牌营销与媒介推广实战经验丰富。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品牌宣传部长

工作经验

2014/8 — 2015/7:XX有限公司[11个月]

所属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品牌部

品牌宣传部长

1.负责互联网媒体的内容创意和营销策划,策划并执行可评估的营销传播活动。

2.创作网络传播渠道所需原创内容,针对宣传推广的需求,提供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整合方案。

3.负责国内目标市场调研、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品牌发展战略和各阶段发展目标建议纲要及相关报告。

2013/5 — 2014/7:XX有限公司[1年2个月]

所属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品牌部

品牌宣传部长

1.负责集团广告商比稿竞标工作,规划实施年度集团品牌战略与市场推广计划。

2.监督与管理集团广告商的品牌策略、创意设计、制作、市场调研、等各项提案并推进落实。

3.定期针对商的提案、工作月报进行审核、签字确认,在市场创建与维护集团品牌和产品品牌及企业公众形象。

教育经历

2009/9— 2013/6 中国传媒大学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 本科

证书

2010/12 大学英语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