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医学教学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医学教学建议范文1
1.用情景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情景图的作用,用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详细说说画面上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画面中的数学问题,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两位数的加法,还有两位数减法。另一方面,学生熟悉了情景图的内容,能为减法计算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实际背景。教学时,要尽量引导学生联系情景图的画面思考所计算的问题,使抽象的退位减法计算变得生动具体,进一步体现减法计算应用的广泛性。
2.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退位减法的教学难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是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进一步发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直接建立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基础上。由于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不存在连续退位的情况,只要明确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的问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难点也就突破了。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一年级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知识基础,将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中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有效迁移到笔算中来。教学第18页例2“56-18”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学习的“36-8”,当“个位上的6不够减8”时是怎么办的,先让学生把“36”分成“20”和“16”,再引导学生根据16减8的计算思路计算“56-18”,理解计算过程中的退位是怎么一回事和为什么要退位。当学生明白要把“56”分成“40”和“16”并用16减8的计算思路后,再引导学生笔算56-18。教学例3“50-24=”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0不够减4,从十位退1当十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10-4),十位上应是几减几(4-2)。同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列竖式,如何对位,怎样计算等。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去突破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难点,还可以揭示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获得100以内数的减法的整体认识。
3.利用工具让学生直观认识退位的方法。在学习退位减法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如何退位,学会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的方法,要充分利用小棒,配合教材中的小棒图引导学生理解个位上的6不够减8时如何退位,同时引导学生学会退位减法竖式计算的正确书写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56-18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不能口算怎么办?由此引出笔算,列出竖式:■,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位上6不够减8怎么办?让学生自己发现向十位退“1”的办法。如果不知道怎样退位,教师再根据第18页表中小棒图引导学生实际摆一摆:
操作时,重点突出一捆变10根与6根合在一起是16根,再算16根减8根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摆小棒的操作中明确退位的方法与算理。教学“50-24=”时,教师可以提出:“笔算50-24怎样列式?个位上0减4够减吗?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以此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退位”和“怎样退位”两大核心问题。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总结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列竖式时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是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减法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退一)。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要注意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记忆和应用,而忽视学生对计算过程理解的做法。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巩固退位减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根据这一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编排,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给抽象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提供一定的现实生活背景,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意义所在。如:
(1)同学们跳绳(拍球),小芳跳(拍)了45下,小华跳(拍)了27下,小华比小芳少跳(拍)多少下?
(2)爸爸今年41岁,小明今年13岁,10年以后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3)小华有85元钱,到商场买东西用去27元,小华还剩多少钱?
通过跳绳、拍球、比年龄、到商场购物等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我们所学的两位数退位减法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法医学教学建议范文2
引言
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特色之一。文献显示,西医各科各级医师80%以上临床使用中医药,75%以上的医师使用中医药的原因是临床需要。因此,西医院校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中医学知识及技能。
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需要学生有深厚的中医基本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经验,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多媒体授课方法,常常使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和消化,课下花很多工夫去反复思考,思考不得,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渗透式”最早是由杨振宁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他提到,美国提倡“渗透式”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往往还不大清楚,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学到很多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渗透式教学(strategy-based instruction简称SBI法),即在某一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渗透着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培养某种能力的教学中渗透着与之相关的其他能力培养,并能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实力的培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渗透式教学的优点是:①注重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形成立体性知识结构;②注重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造就创造型人才;③注重能力的相通性和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④渗透式教学基本模式不仅包括知识渗透,还包含能力渗透。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广泛应用于数学、英语、物理及医学教学中有学者指出,医学是一门整体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明确提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渗透式教学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使用渗透式教学法有助于西医院校学生在较短学时中掌握中医临床思路和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利用中医药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一、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界定与内容
所谓实践渗透式教学法(strategy-based practical instruction简称SBPI法)是指在中医学教学中采用临床实践渗透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使临床情境、临床实践经验、临床实践技能渗透进课程之中,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于基础理论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发展中医药的根本目的。该法主要包括四个交叉互动式教学模块和一个加强模块。四种交叉互动式模块是指授课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采取专题讲座、理论讲述、药味竞猜、模拟诊室四种模块授课,将临床实践情境和临床实用知识渗透进理论课程之中。临床技能加强模块是指根据学生需求安排学时,教授学生中医应用技能,包括刮痧、拔罐、按摩等。
二、实践渗透式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首先,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前提和背景。西医院校的中医学内容繁多,学时较少,成为教学的主要矛盾之一;中医学理论的抽象性与临床应用目的形成矛 盾;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与中医学教学方法上的单一性共同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实践渗透式教学法一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注重把临床实践情境渗透进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口才、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师生互动,有效解决中医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中医学理论虽然抽象,但它的朴素辩证唯物理论与人们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中药、针灸、刮痧、按摩等中医疗法遍布于美容、食疗、养生、健身等时下流行的各个领域,为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优势条件。临床实践情境、临床思维、临床实践技能渗透进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
第三,实践渗透式教学法,因其融入了互动式教学、情景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等多种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渗透式教学法对中医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可认知化,如何既能够满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又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将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
三、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模式构建
(一)模式构建基本原则
实践渗透式教学法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是,充分研究渗透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发展,结合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特点,建立实践渗透式教学法模式。
1.中医理论基础与中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注重中医理论基础的讲解,忽视中医实践的渗透,因此,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达不到中医学教学师生互动的和谐状态。在模式构建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中医临床实践而忽视中医理论的贯通,往往会背离中医学教学的初衷,因此,要本着中医理论基础与中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实践渗透的同时,应以中医理论知识为根本,由浅人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应当掌握的知识点,并能逐渐了解、熟悉、深人临床情境。
2.采取多种教法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提倡“因材施教”,对不同的知识点,也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法。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精气学说主要以讲授法为主;中药部分的学习,采用开心辞典模式,给出药味的主要特点和形态,竞猜药味,其中主要运用了比较教学法;在方剂的学习中,采用模拟诊室的形式,让学生针对真实的临床病例模拟诊室情境,要求学生模仿医生和患者的角色。“患者”叙述病情,“医生”引导询问病史、分析病情、给出诊治方案,教师在一旁引导、提问,揭示应当掌握的知识点,整个过程同时运用了情景教学法、病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西医院校中医学的课程安排课时数较少,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掌握大量中医学知识并不容易,在实践渗透式教学法中,课上诊室情境模拟以及药味竞猜都离不开课下的精心准备。在课外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知识,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他们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也会得到相应锻炼和提高。
4.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原则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自由展示,充分讨论,自主分析。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
(二)教学模式的实施
采用专题讲座、理论讲述、药味竞猜、模拟诊室四种交叉互动模块,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中医临床实践意义。比如,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精气学说,开辟“中医与哲学”,“中医与生活”,“中医与美容”,“中医与保健”,“神奇的经络”等专题讲座;对于中药部分的学习穿插“中药竞猜”‘采用开心词典模式,给出药物的特性,让学生分组竞猜,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巩固所学知识;对于辨证及方剂部分的学习可以采用模拟诊室的模块,给学生布置病例,学生可以自行查找资料,在课上模拟诊室情景,分组讨论,确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渗透式实践教法加强模块,教授学生针灸、刮痧、拔罐、按摩等中医技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使中医学教学产生相应的实用价值。
目前,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材和教学中,还没有运用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先例。不同教师讲解时的技巧仍是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的关键。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理解的难点在于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精气学说、经络学说;热点在于辨证论治和方剂,笔者认为这些问题适合运用实践渗透式教学法进行讲解,其中专题讲座、模拟诊室模块是最典型的实践渗透式教学方式。
1.利用专题讲座模块,将中医实践融合于中医基础理论之中
专题讲座模块,将中医学晦涩难懂的中医基本理论与中医实践相结合,从生活出发,从实践出发,从时下流行的事物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在该模块的设置过程中必须清楚一点,让学生感兴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把大纲要求掌握的理论内容、中医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并加以强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兴趣中掌握知识,减轻课下负担,达到大纲要求。
2.利用模拟诊室情境模块,再现诊室真实情境,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中医的临床思维是最难建立的,髙等院校的中医专业学生往往要经过几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才能逐步养成这种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利用模拟诊室情境模块,呈现诊室真实情境,可以使学生初步接触中医临床,通过反复强化、讨论、分析、总结、充实、提高,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接轨。
四、实践渗透式教学法教学过程的实现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多媒体在实践渗透式教学法中的运用
实践渗透式教学法可以结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使用电脑设计的中药开心辞典程序及诊室情境模拟办动画多媒体教学可以完美呈现实践渗透式教学法的优势。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多媒体课程制作软件。
(二)制作电脑程序和课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
其一,在中药开心辞典程序中,要建立题库,并使题目分组,可以随机抽取与组合,题目要灵活多变,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如资金充裕,可以设立闯关题库,对获胜一组给予中医科普或经典读物以资鼓励。其二,在诊室情境模拟…也动画制作过程中,在关键环节,比如关键症状、体征或医生的处理上随时可控,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也可在暂停时段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表见解,教师在一旁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
五、结语
法医学教学建议范文3
一、明确目标,稳步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1.加快学前三年教育发展。到2007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6%以上,其中农村达到90%以上。各县区建成3-5所以上省级示范幼儿园,6所以上市级示范幼儿园。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均符合《**省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到2010年,所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及80%以上的村办幼儿园达到市等级幼儿园标准。
2.推进学前教育低龄化发展。到2007年,全市城镇学前第四年幼儿入园率达到40%,到2010年达到50%以上。依托社区开展0-5周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培训,城市受训率达到90%,农村受训率达到70%以上,基本形成0-3周岁早期教育体系。
二、明确职责,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3.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完善“政府负责、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县区政府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制定扶持发展幼儿园、托儿所的有关政策,办好公办示范幼儿园。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当地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
4.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贯彻学前教育方针、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落实各级学前教育职能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各类托幼园所的审批、管理和督导工作;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查制度,重点抓好示范、骨干幼儿园建设。发改委、规划、建设、国土资源、财政、人事(编委)、劳动保障、物价、卫生、民政、总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加强指导和服务,共同推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5.全面推进幼儿教育办园体制改革。各级政府继续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严禁出售和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的改制要按照国家规定审核批准。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捐资、投资举办民办幼儿园,推进以公办为示范、民办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园体制,形成公办与民办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民办幼儿园在建设用地、立项和减免收税、建设规费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待遇,在审批注册、等级评估、教师业务培训、职务聘任、表彰奖励、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
6.落实以教学辅导网片管理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的业务管理体制。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网络,继续实行教育教学辅导网片和业务管理。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规范建设,大力发展边远山区、经济薄弱乡镇的学前教育。要根据有关规定,按乡镇规模,落实1-3名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编制,管理本乡镇的幼儿教育。鼓励乡镇中心幼儿园连锁举办农村托幼园所,实行统一管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
7.构建社区、托幼园所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教育部门要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初步形成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相结合的早期教育网络,主动与卫生部门、社区、村民自治组织密切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开展早期教育。依托社区、面向0-5周岁儿童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健全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8.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县区政府要在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学前教育经费,并做到逐年增长,专款专用,保障公办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及教职工工资、安全和培训等所需资金的落实。乡镇政府要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办好中心幼儿园,改善农村办园条件,资助农村婴幼儿家长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福利待遇。坚持政府拨款、业主投入、幼儿家长缴费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增加投入。公办幼儿园的事业经费,按照管理体制,由财政统筹安排,并做到逐年增长。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等也要积极扶持学前教育。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应积极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大力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捐助托幼教育事业。
9.合理核定收费标准。针对我市托幼园所的实际,允许按照培养成本收费。价格管理等部门要采取分类分级、核定基准、允许在一定幅度内浮动等办法,根据托幼园所的等级确定收费标准,使托幼园所能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略有积余,以利滚动发展。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托幼园所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学前教育事业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规范管理,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10.规范幼儿园的行政许可、执法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各类托幼园所的行政许可,颁发办园许可证,并定期组织复核审验。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托幼园所;对擅自办园所、擅自招生、擅自制定收费标准的,由县区政府牵头,教育、卫生、民政、物价、工商、公安和当地乡镇政府组成联合执法组,依法取缔,切实保障儿童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托幼园所的年检年审工作,把安全、饮食卫生、收费、幼儿伙食管理等工作纳入年检年审的重要内容,规范幼儿园、托儿所的办园办所行为。
11.规范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城镇住宅建设,必须按照城市建设和幼儿园布局规划,经国土资源及城建规划部门明确,由住宅开发建设单位建好配套幼儿园。配套幼儿园的房地产属国有资产,由政府所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行使资产管理职能,教育行政部门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无偿实行监管,用于举办幼儿教育,不得挪作他用或出售、出租。
12.严禁各类不合理收费。任何单位(包括托幼园所的主办、主管部门)不得擅自向托幼园所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各种费用。对以各种名义克扣、挪用托幼园所经费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查处,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为由,向学生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前教师素质
13.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各类托幼园所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保障”的原则,托幼园所的举办者要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依法与教职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基本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农村及偏远山区、经济薄弱乡镇托幼园所的工资不得低于城镇职工的平均水平。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进修培训、先进评选、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双向选择、合同聘用制度。
14.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托幼园所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落实培训经费,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到2007年,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比例达到98%,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40%以上。学历还未达标的,不再继续聘用任教。
15.严格实行幼儿园、托儿所“举办者”资格准入和园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做好幼儿园园长的选配和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不断提升园长的管理和教学水平。到2010年,完成新一轮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任务。幼儿园实行教师持证上岗、双向选择、合同聘用制度。重视幼儿园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定期开展名园长、名教师评比表彰奖励活动。
六、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16.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严禁举办各种违背学前教育规律的实验班和兴趣班活动,尤其要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全市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办园水平。
17.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要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探索符合0—3周岁婴幼儿生理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托幼一体化”教学模式,编写0—6周岁儿童家长、看护人员培训教材,积极组织学前教育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逐步推进早期教育向低龄化、社会化发展。
七、加强领导,促进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18.增强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认识,真正把学前教育纳入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全市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范畴,切实解决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促进学前教育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让幼儿公平接受良好的教育。
法医学教学建议范文4
—关于市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建议
要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的发展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超常规的思路,弯道超车的速度,抓管理,提质量,促均衡,强队伍,创特色,树形象,保稳定,积极推进教育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抓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一是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增强德育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加强学生良好品德、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设置和课时计划,开足课程,开足课时,加强体卫艺技微等素质课的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二是要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抓好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讲评、课外辅导、测试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建立教学全程监控机制,采取推门听课、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切实加强过程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建立教学管理评估新机制,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合格校”、“优秀校”的创建活动。坚持教研兴教,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组的作用,以校本研训为主,以问题为课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启发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革新教法,以“教法”促“学法”,给学生留足探讨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是要切实加强教育质量建设。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育质量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包括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反馈和整改体系等一整套完备的管理运作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学业考核制度,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采用定期监测与不定期抽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要建立对教师学科教学质量的动态跟踪和评价制度,督促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质量激励机制,把教师的评优、晋级等与教学质量挂钩,有效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法医学教学建议范文5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改 发酵工艺
前言
发酵工艺学是建立在牢固掌握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基础上的课程,它还涉及发酵设备、发酵工厂设计、发酵分析等内容。主要讲授发酵工业上微生物菌种的培养基保藏,发酵工业培养基及原料处理,发酵条件的影响及控制,发酵产物的提取及精制,工业微生物的生长、物质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及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以及发酵工程中的先进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发酵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保藏与复壮方法,掌握发酵工业培养基的主要原料及处理方法,了解微生物发酵工艺及设备,了解影响发酵的因素,并掌握相应的控制方法,掌握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方法,掌握工业微生物生物合成的机制,了解其物质代谢及发酵机制,掌握代谢的调控机制以及发酵工程中的先进技术的原理和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一、教学方法与改革方案
作者多年致力于发酵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相对于该课程的相关教学方法和经验,发表了工业发酵方面的多篇科研性文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进行了发酵工艺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改革方案研究工作,具体介绍如下。
1. 教材选择及学习方式改善
现用教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该书将总论与工艺结合得比较连贯,发酵和酿造也有精当的比较,适于该课程使用。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对学习素材感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是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围着书本与教师转,由教师牢牢地控制着。现在,要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许多学生已经适应被动式的接受知识,回答问题机械化、模式化,遇到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的问题,许多学生宁可等待教师公布“标准答案”,能够主动质疑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必然导致其学习能力的退化。改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改善学习方式,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需要。
新时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要求教师对教材中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体验都能通盘考虑。这样,才能利于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才能使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堂,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和帮助学生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
2. 增设与该课程相配套的实验课
实验在自编教材基础上,增开了菌种保藏(3种)及学生感兴趣的纳豆发酵(细菌型)、丹贝发酵(霉菌型)、啤酒发酵(酵母)以及大型综合发酵实验―柠檬酸发酵等内容。在实验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中,为避开与基础课验证性实验可能产生的重复,同时为避免学生实验陷入简单作坊工艺操作,实验安排以原料产品为主线,将微生物原理、工艺调控、产品分析、相关的测试和计算融入整个实验中,确保学生通过一个产品的发酵工艺技术掌握较为通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尝试性发表,为迅速发展的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和发酵食品行业输送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研发潜力大的专业人才。
3. 参观实习基地建设
学生课内参观实习的发酵工厂不得少于3家,每个点均设1~2名带队指导老师(由公司技术及质量主管担任)向学生介绍工艺流程及调控技术等,这一环节大大增强了这门课程的直观性,并给予了学生接触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寻求行业生长点的机会。
4.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制作大量的彩色投影胶片,并复印装订成册,存放于资料室,便于学生翻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部分发酵工厂、工艺布局等内容及一些演示性实验,给予学生更直观的印象。为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购入酿造工艺学等专业录像供学生观看。涉及到产品生产工艺调控的专题环节,还聘请了发酵企业的车间主任或技术主管作专题介绍。
5. 教与学的效果评价
主要考核方式为笔试,期中考试结合课程论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总论部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从论文中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长。并鼓励学生将所撰写的课程论文(主要是综述)尝试性地进行投稿,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领域的了解和探索。
6. 注意收集毕业生、企业的反馈意见
该门课程教学的目标即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因此毕业生及企业的反馈意见将有助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疏漏的重点,以利学生学以致用。与在发酵企业工作的往届毕业生保持密切联系,关注企业需求的新动向,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强化。经常走访用人单位,了解单位对毕业生的相关评价,更加了解我们所培养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扬长避短式的教学,以长促短,弥补不足之处,培养出更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学生。
7. 科研反哺教学
教研人员要致力于发酵食品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积累丰富的科研经验,然后丰满教学内容,赋予课堂讲授过程的生动性、真实性、趣味性和技巧性,让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经验和技巧。
二、教学效果
按照上述介绍的教学方法和教改方案进行发酵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开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利用前期课程食品微生物学及发酵工程概论等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获得了连贯的发酵与酿造的系统知识,学生自学能力明显提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了部分内容及进行一些演示性实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动感和趣味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3. 学生毕业设计乐于选择微生物发酵方向的课题,并在完成过程中表现了较高的专业技能。
由于该课程为专业课,其后续内容基本体现在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课程教学的成功点在于:大批学生自选进入发酵类实验室完成论文;论文设计思路较新;能较准确地解释实验中发现的现象,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障碍;在工艺性论文中能考虑生产实际需要,如成本、规模化的可行性、整体效益、环保等;论文写作用语精确,书写规范。论文指导老师也反映学生整体发酵方面的专业素质较高。
4. 学生善于提问,研讨愿望强烈,有创新意识。
5. 建立了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估方式。
以课程论文的形式于期中进行教学效果考察,并在课程论文完成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前沿及重点,挖掘生长点。
小结
食品发酵技术的迅猛发展将要求高等院校输送一批具备食品基础理论、精于发酵技术的高能力、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目前的教学体系仍要进一步完善,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由于行业间技术保密,给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进入工厂进行的实践环节时间越来越短,内容越来越少。为保证这一环节,要以多种形式与更多的企业联系。
另外,要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和投入。实验教学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应该占有很重的份量。加强发酵工艺学课程实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思维能力,并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面积提高发酵工艺学课程教学水平。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实验环境,想方设法多做实验。除了教材应做的实验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增设一些触手可及的就地取材的实验。
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靠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地听、被动地看,老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加大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很多实验内容可由学生随堂动手做,变被动听为主动学,这样教学中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首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其次才是一个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探索的平台,引导学生把探索学习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法医学教学建议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意见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大纲,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大约有500多个,这说明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小学生在理念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去判断、推理数学知识,从而强化了数学系理论知识,提高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理解力和认知程度都比较差的因素,只是一味地把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通过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传输给学生,并且明确要求学生背诵数学概念,使得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数学概念的真正含义,更别提在习题练习加以运用了。
另外,老师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任务进行授课,将数学概念分开来讲解,小学生还不善于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得小学生学到的数学概念零散、琐碎,不利于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整体把握。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策略
1.从生活实例引入
小学生的思维形式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认识新事物时往往注重直观形象,不善于抽象思维,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接触感性材料,为学懂数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谓的感性材料,就是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比如实物、模型、图片等,从这些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概念,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熟悉感、亲近感,从而拉近数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关于数学教材中的点、线、面、集合等基础概念的学习,直线的概念,可以这样描述,用直尺在作业本的空白处画一条线,这条线就是直线;另外关于面的描述,可以用课桌面、黑板面、板凳面来说明。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单纯的字面解释并不为小学生所理解,所以可以用实物模型加以描述,如圆柱和圆锥的数学概念,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来了解它们的本质属性。
2.从具体到抽象的引入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抽象能力。教学过程中,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演示以及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去体会一些抽象图形的概念,比如: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中”我们可以从五角星、三角形、四方形等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原型中抽象出角的概念,再通过学生对于不同角的比较分析中归纳出角的共同属性。
3.从情境设疑引入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大,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有兴趣的问题都会主动积极的思考,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应到学生对所学概念的初步了解,比如:小学教材中“体积”的概念,比较抽象,老师可以取一杯水,再往水中扔一块石子,让学生思考石头丢进水中,为什么水会溢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对石子占用了水的空间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对了“体积”有了更加形象的理解。这样的情景设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4.通过“举一反三”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源于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对未来的数学学习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老师应该在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语言叙述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比如:学习“圆的认识”后,除了教材中字面意义对于圆的定义的界定,老师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车轮的例子再对圆的定义进行界定。
5.重点把握数学概念的“重点字”与“关键词”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数学概念的重点字和关键词的把握,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学习,所谓数学概念的重点字或者关键词实际上就是概念的一个条件,可以使得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和记忆概念。比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概念中“只有”这个词是关键词,也是梯形概念的一个条件,换言之,就是不但要有一组对边平行,而且必须是唯一的一组对边平行,如果把关键词“只有”去掉,那么就会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弄混,不利于学生以后数学概念的学习。
6.概念引入时提高吸引力
小学生的玩心比较重,单纯的让他们学习鼓噪无味的数学概念,即使能够逼迫他们背诵记忆,也不能使得他们更好的运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化枯燥为生动的引入数学概念,使得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可以设计寻宝活动,当老师提出“我在教室的某个位置藏有宝物”的时候,马上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到教师设定的有数学意味的情境中去,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圆的含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特性,采取合适恰当的概念教学策略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小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春晓.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教学周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