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实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内实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内实习计划

校内实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校企合作 电话营销 实训基地建设

一、基地电话营销基本情况

该基地的电话营销主要是移动业务外包,与其他的电话营销最大的不同在于:基地学生不需要自己搜集信息、建立客户数据库,不需要对客户业务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维护。也就是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推销”,每一个工位都有一部电话,通过系统给客户拨出电话,然后由客户代表(学生)接起,然后是介绍业务,若客户同意则直接为其办理。一方面,这使得我们可以集中注意力在销售上,使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了和客户沟通交流的时间,也会有对客户了解不够深入,交流不够到位的问题,同时,由于学生对业务接触的时间不多,以及推销技巧掌握不够等原因导致推销成功率不高。

二、电话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上课时间和企业实训时间有冲突

由于是校企合作,企业在我校建立了实训基地,主要为我系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和实训机会,但同时企业有盈利的目标,所以要保证每天上班时间包括周末都要有学生在进行电话营销。但是学生平时理论课较多,不能抽出大块的时间进行电话营销,这样就不能保证企业工作的持续性。

2、学生对打电话有抗拒心理

对于正常的营销人员来说,新入职的员工都会因为经验不足等各种原因对推销工作产生恐惧心理,而学生更是如此。从心理上说,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还是在校学生,没必要去直面拒绝,也害怕被拒绝,同时,他们也未能认识到这个实训对他们的锻炼作用,再者就是学生毕竟还没参加工作,没有吃过苦,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有限。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有抵触心理,消极怠工。

3、推销成功率不高

除了上面的抗拒心理的原因,电话营销不成功还有以下原因:

首先,推销前准备不充分,由于实训前企业员工对学生做简单半天培训,主要给学生介绍业务内容,推销话术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就开始进行电话营销,导致有的学生对业务本身就不熟悉,就会出现一打电话就被拒绝的情况;

其次,推销脚本本身可能存在比较嗦的现象,例如免费送流量的例子:“您好!我是河南移动客户代表XXXX号,请问您是13*********的机主吗?我们这里有一个流量包赠送活动,具体内容是…….整个内容介绍下来需要一分半钟时间,客户会不会选择听?或者会不会听懂?这样的结果是一部分客户直接挂断电话,还有一部分客户可能因为不太懂就不再听了,总之结果不理想。

4、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首先,学生自身素质可能存在问题,比如有些同学不会讲普通话,在推销的过程中就会直接影响推销结果;有些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接打电话习惯不太好,也会影响和客户的交流。

其次,学生面对客户拒绝不知道如何应对,打电话的时候会遇到客户拒绝,学生面对这种情况不懂挽留的技巧,会导致客户流失;还有些客户直接挂断电话,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收到很大打击,不容易调整过来,就会出现沮丧的状况,同时也影响到下面的推销。

三、对策和建议

1、合理安排实训时间,鼓励学生周末兼职

实训时间上,不能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即实训的安排不能和课程安排相冲突。每学期为每个班安排一周电话营销实训,作为一门必修单项实训,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这样可以基本保证学生对电话营销实训的正确认识和出勤率,对于企业来说,也能保证每天的电话量。同时在平时的实训中企业要充分宣传和重点培养对电话营销非常感兴趣的同学,鼓励他们周末兼职,这样不仅解决了企业的需求,也解决了部分学生周末兼职的需要。

2、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消减学生抵触心理

学生对电话推销有抵触属于正常心理,学校和企业要一起努力消减学生的这种抵触心理。从学校方面,辅导员要提前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本次实训对他们的锻炼作用和积极意义,让学生对本次实训有所期待;从企业方面,培训人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尽可能多的用已取得的成绩来激励学生,同时要充分的培训专业知识,让学生对在短时间内对业务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从而打消他们的顾虑。

3、电话推销前做好充分准备

推销前准备工作分两方面:首先,从企业角度当然是培训的越全面越充分越好,包括推销业务的具体情况、推销的脚本内容、推销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以及推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办法等。对于推销的脚本,企业也要尽可能的精简内容,考虑客户的心理,或者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脚本,让学生更容易应对不同的情况。

其次,从学生角度,学生要准备好本子和笔,把培训的内容记清楚,并及时消化,学生对业务越熟悉,推销的成功率就越高。同时,学生要对脚本熟记于心,这样才能灵活应对。

4、进一步提高学生业务素质

首先,在平时学校要要求学生练好普通话,这是最起码的沟通工具,也是成功推销的基本条件。

其次,一个人的声音不能改变,但是说话的速度和节奏可以掌握,不要过快或过慢,只需要根据客户的特点来把握就好,能够营造出和谐的交流氛围,进而有利于成交。

第三,学生要时刻保持一颗积极良好的心态,虽然不是面对面沟通,但是你说话的声音可以让客户感受到你的精神状态,从而激发客户的欲望,同时也有利于集中精力把握客户的信息。

第四,要学会倾听,客户说话的时候要适当的回应,表示“我正在听”,不但可以获取客户的信息,而且可以让客户感受到被尊重。

第五,要经常安排学生听自己的电话录音和别人的电话录音,从中发现自己的被拒绝的原因,找出如何挽留客户的办法,同时从别人的电话录音中学习长处,吸取好的经验用于自己的推销过程,从而提升自己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阿红.电话营销报刊.2006.

校内实习计划范文2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起步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据重要的地位.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在一些新兴技术产业,也占有一席之地。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此时,对会计管理也出现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建立信息化的会计系统是必不可少的[1]。所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力,并合理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已成为中小企业的重中之重。

中小企业在会计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财务制度不健全、部门之间协调不善、会计核算效率低等。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解决会计管理中的问题成为中小企业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实现会计信息化,使得很多基础会计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运行得以解决,大大节省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出错率,使中小企业步入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能够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与资金管理方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想跻身国内大企业的行列,必须使本企业的会计管理达到成熟阶段,也就是说建立规范有序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是中小企业与外部对接必须具备的有效条件。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运用

中小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但具体到该怎么实行会计信息化,怎么合理有效地运用会计信息化这一时代必然趋势,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所谓的会计信息化,只是单纯的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的基础会计活动,并没有从企业的根本出发,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重组等环节,并没有从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出发,使会计工作成为单独的一项作业,没有联系各部门的情况,也无法为决策者提供有效地信息支持,从而达不到企业的预期效果[2]。我们所要实行的会计信息化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重复人工作业,而是形成一套自己的财务系统与分析决策系统,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会计管理的高度融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更好的让中小企业高效的运用会计信息化,我们要通过网络把企业中各个部门的信息归纳融合。网络以它特有的统一性、开放性,帮助企业把各个部门的信息串联起来,有效的避免了信息的滞后性,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更好的控制了企业的成本,实现了财务的一体化建设。

二、会计信息化下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

(一)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项管理活动,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让企业目标明确,提升竞争力。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分为如下两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3]。

短期目标,也就是企业近期规划完成,即将要落实的目标,从企业的根本出发,综合考虑企业的各方面因素,规范会计行为,协调各利益主体,首先要保证的是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基础会计工作高度准确,加强财务方面的管理,使会计机构内部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工作态度,通过合理的会计分工与权限规定,使会计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让各个环节效用最大化。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建立预防机制,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安全。

长期目标:立足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把会计工作提升到企业管理的层面上,提高会计控制体制的灵活性,立足于企业不断变化的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变化。财务是企业得以运行发展的灵魂,信息化下,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中小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很多时候内部会计控制无法在信息化条件下得到有效的运行。首先,很多部门之间的职责分离不明确,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并且效率低下,可能会增加各种越权行为,并增加人员的行为规范及权限控制的难度,企业将面临着数据信息泄露和会计数据丢失的风险。其次,会计信息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并且对其保密度和准确度有着很高的要求,信息化下,这些数据易被修改,并且不易发现,这样对于账簿的管理与控制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最后,信息化条件下要求我们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与企业的经营观念,从而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增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而应用于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还需要很大的提高,信息化下的会计管理,虽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极大的便捷了会计人员的录入等工作。但同时会导致会计人员行为不规范,情绪散慢等问题。必须对会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掌握企业的会计系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内部会计控制方面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使其达到为经营管理者、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支持,参与企业的决策,提升企业的效益。

(三)会计信息化下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落实

由于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其自有的局限性,我们要努力克服其局限性,把信息化下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落实到实处,为企业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部门管理方面,企业要进行相应的组织结构调整,形成权责相互制约的体系,明确人员职责与分工,将会计处理过程分割成几个不同的环节,对会计人员进行权限的划分与限定,使其形成不相容的职务分离与制约,实现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提高了准确性。为了保证各部门更加有序的运行,企业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审计对于会计工作来讲,不仅能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率,而且还能促使会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同时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实行三位一体的审计,真正达到内部牵制的作用。

在数据管理方面,实行密码制度,也就是说每个人有一个自己的专属密码,通过密码以规定每个人的权限,每个用户以其自己特有的身份进入系统,并进行属于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操作。为了保证重要数据的真实性,也就是要防止重要数据被篡改,由企业指定的相关会计主管应当经常更换密码,并且保证密码的复杂性,建立一套不可修改或逆操作的程序,即指定内容输入完成,不可对其进行再次修改,并自动保存了所有操作记录,对事后监督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这也对会计人员的操作准确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会计人员提升方面,在规定了会计人员权限的基础上,企业要建立相应的会计人员操作规范,并使其严格遵守并执行,会计人员只履行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职能,不得兼具其他职能,越权执行等行为。信息化要求我们,会计人员不仅仅只是担任着记录、核算等基本职能,而是从核算型到管理型的一个转变,财务人员有时间向更深的财务分析领域出发,进行更深的数据分析[5]。使其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与决策方面,与企业的管理层面相结合,达到提高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已经是提高会计管理的必要环节,会计人员要进行不断的培训与学习,在接受专业培训的同时要主动的自学,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要及时同本行业内的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研讨,汲取创新部分。企业要鼓励会计人员考取更高资格的专业证书,以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

校内实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资源型小城市 空间规划 空间逻辑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内蒙古地区城市化的加速,资源型小城市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开始崛起。许多小城镇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炭或地下水资源发展煤电产业而逐步被世人广知。如准格尔、丰镇、霍林郭勒等,小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内蒙古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内蒙古属于生态脆弱地区,水资源尤为稀缺,小城市如何避免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科学规划小城市的空间格局。

一、城市空间规划的分类

城市规划的实质是空间秩序规划,是在一定制度和理论指导下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多维度分配的规则,包括经济空间规划、生态空间规划、社会空间规划、人文空间规划。目前,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已从单纯的“技术、科学、理性的活动”向政治活动转变。“城市规划也是公共政策”当前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因为城市规划成果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得到合法权威部门(在我国一般指政府和人大)依法审批,成为公共政策,才能得到执行,并发挥作用。城市规划所规定的空间秩序其实质是一种经济、社会活动秩序。构建一种“有运行能力、公平持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秩序是城市规划追求的根本目标。

(一)经济空间规划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一文中佩鲁把经济空间定义为“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经济空间分为内部经济空间和外部经济空间。根据佩鲁的定义,城市内部经济空间可以理解为城市内部各种经济元素在空间分布上的结构关系。根据赵伟《城市经济里理论与中国城市发展》一书对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定义,城市外部经济空间可以理解为一个城市及其所在区域内其他城市共同构成的经济元素空间分布的结构关系。

(二)生态空间规划

生态空间规划是从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角度研究小城市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一体的,无论生产力有多发达,人类的对环境的改造都只能符合自然的节奏。同时,自然提供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城市的空间规划必须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度人类的行为。Lynch在1981年就曾提出过,“一座好的城市应满足,一方面扶植的生态系统能得以维持,同时又允许经济社会方面不断进步”。

(三)社会空间规划

城市不仅是地理空间,还是社会空间。城市中不同人群的区位分布,不同组织的区位分布、不同用地的区位分布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城市中,不同的区位分布意味着不同的空间资源的占有。所以,城市管理者作为空间秩序的安排者和空间资源的配置者,应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进行城市社会空间规划。

(四)人文空间规划

人文空间在不同的领域、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涵义。城市规划中的人文空间是城市空间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市文化意像。人文空间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人文空间包括人工环境和文化历史环境两方面的类型。人工环境也可称城市景观,包括建筑风格、城市布局等体现文化风格的物态性空间;文化历史环境是城市的人文风貌,包括城市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尚等。是人类活动在城市地区的人文积淀,表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智慧与能力。在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中,无一不重视城市人文空间的保护和利用。

二、资源型小城市四种空间规划之间的嵌入逻辑关系

经济、生态、社会、人文空间是从不同视角对城市空间的认识并不是城市空间实际的分类。事实上,四种空间是相互嵌入的。因为“人类的经济行为都是嵌入在社会行为中”(格兰诺维特语),同样,四种空间规划也是相互嵌入的。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嵌入符合空间可持续演进的逻辑关系

经济、生态、社会、人文空间之间的嵌入逻辑或协调机制呈动态的平衡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不同规模的城市、城市的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城市,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也不同。内蒙古的资源型小城市,空间规划的背景是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 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发挥内蒙古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为内蒙古这一时期的产业战略规划。因此资源型小城市的经济空间规划成为四种规划的重点,因为任何良性的平衡都是在发展中的平衡,撇开发展寻求平衡是无意义的也是不现实的。然而,发展经济就不可避免地影响生态环境,而内蒙古又是生态脆弱地区,水资源少,草原生态系统一旦破坏,难以修复。同时,处于“城尾乡头”的小城市在城市化中需要面对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在这样的问题与背景中,内蒙古小城市的四种空间规划的嵌入逻辑是:

第一,以社会空间为中心的经济空间规划

发展是解决目前落后地区经济社会问题的抓手,同时,当前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又是由发展引起的,具体说是不以人为本或不以社会目标为中心的发展引起的。由于市场经济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一部分利益主体在获得利益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主体的利益或公共利益。如屡见不鲜的污染事件、征地拆迁事件、非法占用耕地事件等。对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协调正是今天城市公共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以社会责任为标准进行经济空间规划,在产业政策制定和产业空间布局等方面以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利益为考虑的中心。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贫富差别已成事实,公共管理部门需要在每一个具体事件中判断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结果。

校内实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 高校审计; 内部审计外部化; 受托责任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4-0083-03

一、引言

内部审计外部化起源于西方国家,并有很好的普及和运用。高校领域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伴随着高校近几年规模化发展、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及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发展起来的。高校与企业性质不同,经费来源渠道亦有差异,因此,探讨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的选择并与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比较,分析不同审计业务类型,选择不同外部化形式对高校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提出适合高校审计业务特点的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内涵及形式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将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关于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理论界从国外实践中总结出四种:补充、审计管理咨询、全外包和合作内审。同时,内部审计外部化在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运用,已成为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功能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及所处社会环境不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和国外相比有不同之处,主要存在两种形式: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

三、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

(一)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起源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起源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由于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校掀起大规模新校区建设的,有的地区还建起了大学城,为将基建工程打造成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国家规定对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由于工程项目审计是高校新的审计领域,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尚不具备开展大型工程项目审计的资质,只能将审计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审计。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就是在这样特定背景下产生的。

(二)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客观必然性

近年,由于高校事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内部审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等客观事实,使得内部审计外部化在高校中得到蓬勃发展。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的规定》、教育部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高校内部审计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中还首次提出内部控制审计概念,其内容涵盖教学、科研、财务、资产、采购等全部高校经济活动。当前高校精简机构、院校合并,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院校不多,且多为规模较大的“211”或“985”高校,对于规模较小的院校多为纪委、监察等合署办公,人员少,任务多。高校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与内部审计缓慢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而,探索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增强内部审计效果的新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内部审计外部化在高校审计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目前,建设项目工程审计是内部审计外部化在高校内部审计中适用性最广、最能体现内部审计外部化价值、最能得到管理层认可的审计事项。借助“外部资源”来履行内部审计职能,既增强了审计效果、拓展了审计领域,又节约了相关成本,提升了人员素质,从而实现双赢。在此基础上,高校在其他审计领域如下属单位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科研经费专项审计调查等陆续开展了内部审计外部化,从而克服了审计力量薄弱、任务繁重、质量不高等难题,这种模式更适合规模较小的院校。经调查,各个高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内部审计外部化。机构健全、独立性强的部属综合性大学外部化程度相对低;省属高校、高职院校及纪委、监察、审计合署办公的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程度相对较高。

四、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分析

如前所述,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这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高校不能全盘复制。如果实行全外包,意味着高校不保留内审部门,全部审计业务交外部审计人员实施,这不符合《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三条规定的“高校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较大的高校(年收入5亿元以上或教职工人数在3 000人以上)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所以企业的全外包形式在高校行不通。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和企业有明显不同,节约审计成本是企业首先考虑的因素,但不是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首要动因,高校审计费在专项资金中都有保证。根本原因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还比较少,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校审计业务需要。因此,高校是以提高审计质量为首要目标来开展内部审计外部化的。

综合上述两点分析,高校应根据自身审计业务特点选择合作内审模式下不同的合作形式,以达到审计服务和质量的最佳结合。

五、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的选择

通过上述分析,高校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有别于企业,将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定位为合作内审模式下的三种合作形式,即补充、全部委托、部分委托,充分考虑了高校审计业务的特点,能够满足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需要,可结合高校审计业务内容和特点选择。

(一)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首次在《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计审计》中提出,并于2009年9月1日起实施,现已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其内容触及到教学、科研、财务、资产、采购等管理活动中,被审计对象为高校各管理层。为客观、准确地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要求内审人员熟悉学校业务流程,了解各被审单位审计业务特点及审计风险点,可以采取补充形式,即审计任务虽内外合作完成,但以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为主,外部审计人员起协助作用,审计风险由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承担。该方法有以下优势:

1.责任风险的明确性。外部审计人员仅对审计项目定事项发表专业评价,其专业评价是否被采纳并在最终的审计结论中体现,由内部审计人员决定,避免了相互扯皮并对审计结论产生分歧,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2.审计结果的实用性。内部审计人员了解高校的组织构架、部门的利益格局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内部控制审计需要内审人员掌控全局;外部审计利用专业特长,就事论事对特定事项发表意见,两者配合能确保审计结果具有深度和实用性,能够得到管理层的认可。

(二)建设项目工程审计

建设项目工程审计分为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由于其专业性强,审计内容涉及到土建、水电、设备、安装等基建工程不同专业领域,必须由专业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全面审计,采取的外部化形式是全部委托。与国内外企业的全外包形式相似,在保留内审机构的前提下,将审计业务全部委托给工程咨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不参与到工程审计项目中,工程审计风险由工程咨询公司承担。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契约方式对审计质量进行把关。优势是能够发挥外审的专业特长,符合社会快速发展,专业化协作日趋精细下的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精神。在实行全部委托模式下要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高品质的会计事务所是关键。要综合声誉、资质、注册会计师数量、实力、等级等因素全面考量,防止资质低、市场份额占有小的事务所以低价位中标。

2.完善合同内容。内部审计部门是通过契约方式对基建工程审计质量进行把关的,合同是监督外部审计单位是否全面履行职责的载体。因此,在合同中必须明确受托责任内容,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行为责任,即完成某项任务的责任;二是报告责任,即受托人按委托人利益行事,真实报告或不真实报告应承担的责任;三是某种规范,即受托责任履行中,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四是控制责任,即对受托责任关系中各方责任和权利的控制。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目前,高校已发展成为产、学、研并行的巨大的经济活动主体,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需要,也是构建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监督机制的需要。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采取部分委托形式,即审计小组由内外审计人员联合组成,涉及到内部控制评价的由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外部审计人员只对财务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意见。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对这种结合审计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和风险。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内部审计人员熟悉高校实际情况,了解高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审计流程及管理层关注的焦点问题;外部审计专业上具有优势,能够准确判断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这样可以整合利用高校的内、外部资源,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实行部分委托模式下要注意以下两点:

1.配合的协调性。在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与外审人员的协调有一定困难。外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往往就事论事,以完成合同内容为目标,而内部审计部门以服务学校管理层为出发点,由于审计目标的差异性,对审计结论往往存有偏差。

2.审计结果的风险性。部分委托模式下,内外审计人员在一个项目中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同时承担相对应的审计风险。外部审计人员为规避审计风险,一般只在约定的范围内审计、发表意见,不会像内部审计人员那样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另外,外部审计人员不熟悉高校实际情况,审计结果缺乏深度和实用性,往往达不到管理层的认可,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审计结果的风险性。

鉴于以上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行部分委托模式下要建立沟通机制,在与学校管理层、被审计单位、事务所交流中采取例会制、报告制等方式确保沟通信息开放和富有成效性;另外要完善合同,明确各自责任、义务和风险,确保外部化目标实现,降低审计外部化风险。

(四)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是高校传统审计项目,在高校审计中仍占主导地位。学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决算审计、学校及所属单位和部门财务收支审计、各种专项资金审计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都属于财务收支审计范畴,应分别采取不同合作内审方式:一是以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为主的财务报表审计,如单位下属的食堂、校办产业等实行全部委托;二是学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决算审计,因涉及到高校部分核心业务,不宜外部化;三是专项资金审计,如科研经费、公务招待费、公务用车经费等可实行部分委托,即对某一审计项目的审计,审计小组成员由内外审计人员担当,分别承担不同的审计风险。

六、结束语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个系统工程,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的选择只是其中一个子系统,且尚在探索期。各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定位为合作内审,并按内外合作范围的大小、风险承担的比重划分为:全部委托、补充、部分委托三种形式,这是符合高校审计工作职能要求的。

如何选择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使内部审计资源与外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最佳效果,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不断探索的。总之,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使之成为服务于高校管理层,确保高校各项经费安全、廉洁、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艳芬.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2009(8中):58-59.

[2] 周为利.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及启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3):34-36.

[3] 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5(2):12-19.

[4] 赵娜.关于内部审计外包形式的选择与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6):15-18.

校内实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经济增长;城市化;资源环境;尾效

中图分类号 F061.2;F120.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2-0024-07

对于资源环境约束导致的增长尾效分析,国内外学者大都将实证研究放在经济增长的路径上,而且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的[1]。如Solow[2]、Stiglitz[3]、Dasgupta和Heal[4]运用新古典Ramsey增长模型对可耗竭资源的最优开采、利用路径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技术进步条件下,即使自然资源存量有限,人口增长率为正,人均消费持续增长仍然是可能的;Nordhaus在索洛模型的基础上纳入自然资源,分别建立一个有资源约束和一个无资源约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两个模型得到的稳态人均产出增长率之差定义为自然资源的growth drag,并据此测算出美国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的增长阻力为0.002 4[5];薛俊波等研究中国土地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尾效”问题[6];谢书玲等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运用C-D函数,得出水资源、土地对中国经济增长阻力分别为0.013 97和0.013 201,而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引起的增长阻力为0.145 48[7];崔云采用C-D生产函数进行分析,度量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土地资源的“尾效”[ 8];杨杨等通过将建设用地加入到土地资源数据中,估算出水土资源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阻力为0.011 8,是美国的4.92倍,认为水土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能影响至多是中度的[9]。

20世纪80年代后期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使得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将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等因素纳入到内生增长模型[10]。Scholz和Georg[11]、Schou[12]与Grimaud和Rouge[13]等经济学家开创性地将资源环境等因素纳入内生增长模型,经逻辑推理得出,如果技术进步机制足够有效,人均产出具有正的最优增长率是可能的;王海建开拓性地利用Lucas的人力资本积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耗竭性资源纳入生产函数,探讨了模型的平衡增长解,考虑了环境外在性对跨时效用的影响,讨论了在耗竭性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件下的政策含义[14];彭水军等通过将存量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引入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产品种类扩张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完整刻画了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耗竭、研发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机理,得出只有转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率、低产出”为特征的增长方式,才能维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具有可持续意义的长期经济增长[15];陶磊等建立了一个包含可再生资源的内生增长模型,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得到了模型的稳态增长解,并认为可持续增长不能单方面强调技术进步,对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也能实现可持续增长[16]。可见,内生增长理论的资源环境增长阻力研究还处于理论模型的构建和逻辑的推导阶段,缺乏实证检验。

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必然离不开自然资源和环境,城市化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需求依赖于资源环境供给能力的维持与提高,城市化进程自然也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然而,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研究方兴未艾,鲜有涉及。尽管刘耀彬等首次构建出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模型,计算出能源、土地和水资源消耗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尾效”分别为0.106 074 8、0.003 557 703、0.191 362 401[17]。然而,该研究依然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缺乏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支撑,更对人力资本重视不够。

江西省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在贯彻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城市化质量也不断提高,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力资本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加大,同时,由于江西省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环境对江西经济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加强,又使江西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尾效”问题,试图得出更具可靠性的结论。

刘耀彬等: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尾效”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2期1 理论模型构建

1.1 建模思路

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和必要要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讲,自然资源、环境等因素对长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世界中,自然资源数量有限,环境容量有度,任何试图进行一味的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来永久性增加产出的路径是行不通的,注定最终将资源耗尽。所以,资源有限性所施加的限制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都有可能构成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新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内生化,更好的刻画了当代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因此,本文在借鉴已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资源环境的利用纳入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去,构建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接着通过最优化理论函数求出均衡解得到经济增长的“尾效”模型,然后借着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半对数关系,最后推导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化进程的“资源尾效”模型。

1.2 模型构建

1.2.1 模型假设

(1)假定经济体是封闭的,并且规模报酬不变。

(2)假设经济产出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公民的福利,对于每个个人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整个社会计划者,各个效用函数可以累加,该问题就成了追求社会效用函数最大化问题。

(3)资源是经济生产所必需的和基本的要素,即经济学中所谓的“没有免费的午餐”。资源生产要素与经济产出之间满足经济学关于生产要素的基本假设,即y是关于r的增函数且边际生产力递减。

(4)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只有一种产品,且只有一类资源,环境污染物也只有一类,这里不考虑消费产生的污染,仅考虑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产生的污染。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视为生产中资源消耗产生的副产品,从而纳入生产函数成为城市化水平函数的内生变量,对经济产出产生负效应。

(5)长期发展过程中人均资源存量具有非负增长,人均资源存量非负增长意味着人均资源存量随时间保持不变(不可再生资源)或随时间而增加(可再生资源)。

1.2.2 模型推导

(1)[KG(*30]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消耗“尾效”模型。为了使问题简化,本文假定劳动力为常数,并标准化为1,每个生产者将以一定的比例u的时间来从事生产,如果该生产者从事生产和学习及培训等的时间为一个单位的话,则每个生产者将以1-u的比例的时间来从事人力资本建设(如接受教育培训等)。则人力资本变动的方程可以表示为:[KG)]

h•=B(1-u)h(1)

式中:h•为人力资本的变化率,B为正常数,表示“学习生产率”参数。将资源和环境纳入生产函数并假设生产函数为Cobb-Douglas型,这样人均产出可以表示为(吴巧生等,2009)[18]:

y=AKα(uh)βrγp-η(2)

式中:A为技术参数,k是人均物质资本,r为人均资源投入,p为人均污染物。0<α,β,γ,η<1,这里的环境污染对人均产出是负效应,所以其弹性系数η前面加上负号。

为计算方便,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于是有:

α+β+γ-η=1(3)

假定人均物质资本满足如下变化方程:

k•=Akα(uh)βrγρ-η-c-δk(4)

式中:c为人均消费,δ为资本折旧率,k•为人均资本变化率。

根据假设:资源是经济生产所必需的和基本的要素,即r=0时、y=0,若y>0、则r>0。这一假设的合理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明显的,即经济学中所谓的“没有免费的午餐”。由于假定经济产出即y是关于资源生产要素r的增函数且边际生产力递减。在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下,由于本文定义长期发展过程中人均资源存量s具有非负增长,人均资源存量非负增长意味着人均资源存量随时间保持不变(不可再生资源)或随时间而增加(可再生资源)。所以人均资源存量的变动方程可以表示为:[KG)]

s•=vx-r(5)

式中:s•表示人均资源存量变化率,v为资源再生率,r为当期的人均资源投入量。当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时,资源再生率v=0;当资源为可再生资源时, v>0。

对于环境约束,由于本文只考虑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污染,对消费产生的污染暂时不考虑。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视为生产中资源消耗产生的副产品,从而纳入生产函数成为城市化水平函数的内生变量,对经济产出产生负效应,因此,产出函数是关于环境污染的减函数。

假定环境污染流量方程可以表示为:

p=σrλ σ,λ>0(6)

式中:p指环境污染流量,r指当期人均资源投入消耗量,λ指资源消耗对环境污染的产出弹性系数。人均资源消耗的越多,带来的人均污染物也随之相应增多。

由于假设经济产出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公民的福利,对于社会计划者,该问题就变为求解效用函数最大化问题,在一般的增长模式中,社会福利只是消费的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也就是消费效用。因此,该问题就变成求解效用函数最大化问题:

maxu=max∫∞0c1-ε-11-εe-ptdt,ε,p>0,ε≠1(7)

式中:u为效用,c为人均消费,p为效用贴现率,ε为正数。ε为跨时替代弹性系数。

式(7)的约束条件为式(4)、(5)、(6)。

根据最优控制理论,构造现值Hamilton函数:

H=c1-ε-11-ε+θ1[Akα(uh)βrγp-η-c-δk]

+θ2(vs-r)+θ3(1-u)Bh(8)

式中:p可以被σrλ替代,则汉密尔顿函数变为:

H=c1-ε-11-ε+θ1[Akα(uh)βrγσ-ηr-λη-c-δk]

+θ2(vs-r)+θ3(1-u)Bh(9)

控制变量c≥、u[0,1]、r≥0与状态变量k、s、h的一阶条件为:

H/c=c-ε-θ1=0(10)

H/u=βθ1Akαuβ-1hβrγ-λησ-η-θ3Bh=0(11)

H/r=(γ-γη)θ1Akα(uh)βrγ-λη-1σ-η-θ2=0(12)

θ•1=pθ1-H/k=pθ1-θ1(αAkα-1(uh)βrγ-λησ-η-δ)(13)

θ•2=pθ2-H/s=pθ2-vθ2(14)

θ•3=pθ3-H/h=pθ3-βθ1Akαuβhβ-1rγ-λησ-η

+θ3B(1-u)(15)

式中:θ1,θ2,θ3分别是人均物质资本、人均资源和人均人力资本的影子价格,其横截性条件为

k(t)≥0,s(t)≥0,h(t)≥0

limt∞u1(t)k(t)e-pt=0

limt∞u2(t)s(t)e-pt=0

limt∞u3(t)h(t)e-pt=0(16)

为方便求出均衡解和运算,本文令gI各个变量的增长率,即gI=I•I,则有:

gh=h•h,gs=s•s,gk=k•k,gθ1=θ1•θ1,gθ2

=θ2•θ2,gθ3=θ3•θ3,(17)

根据动态优化理论,经济社会最优增长路径下,各经济变量的增长速度呈现均衡增长的特性。显然根据各个变量的约束方程可以求得各变量在稳态中增长率,进而分析各种参数如何影响这些增长率的,可以发现怎样才能实现资源环境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由式(4)、(5)、(6)分别可以得到人均人力资本增长率gh、人均物质资本增长率gk和人均资源投入增长率gs:

gh=h•h=B(1-u)(18)

gk=k•k=Akα-1(uh)βrγ-λησ-η-ck-δ

=yk-ck-δ(19)

gs=s•s=v-rs(20)

由于稳态下各变量的增长率为常量,y/k为常数,c/k为常数,r/s为常数。即:

gy=gk=gc(21)

gr=gs(22)

再将y=Akα(uh)βrγp-η两边同时对时间求导得:

gy=αgk+βgh+(γ-λη)gr(23)

由式(16)和(18)可继续推出:

(1-α)gy=βgh+(γ-λη)gr

gy=βgh+(γ-λη)gr1-α(24)

由式(11)-(17)可求得:

gθ1=θ1•θ1=-εc•c=-εgc(25)

gθ1+αgk+(β-1)gh+(γ-λη)gr=gθ3(26)

gθ1+αgk+βgh+(γ-λη-1)gr=gθ2(27)

gθ3=θ3•θ3=p-B(1-u)-θ1βyhθ3(28)

θ1yhθ3为常数,对其求导整理可得:

gθ1+gy=gh+gθ3(29)

gθ2=θ2•θ2=p-v(30)

由式(19)、(23)、(25)-(30)可求得:

gy=(γ-λη)(v-p)+βgh(1-α)-(1-ε)(γ-λη)(31)

从式(31)可知纳入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存在均衡解,模型在长期内趋于稳定,故探讨该模型在长期内的“增长尾效”有意义。为了进一步探讨内生经济增长下的“尾效”,考虑平衡增长路径,由式(23)得到:

gy=βgh+γgr-ηgp(1-α)(32)

从式(32)可以看出: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与物质资本的弹性系数α、资源消耗弹性系数γ和人力资本弹性系数β和人力资本增长率gh成正比,与环境污染的弹性系数η成反比。

作为一种简化,假定经济增长中总的“尾效”等于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尾效”之和。如果考察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要素包括能源、土地、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相应的资源r的弹性系数γ可以分成表述为γe,γt,γw。根据经济学分析方法,这种简化当然包括二种情形:一是从长期看,假设单位劳动力拥有土地和水资源始终保持不变,总的能源数量不变,得到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尾效,即能源不受限制与能源受到限制情形下的单位劳动力产出增长率之差,有Dragge=βgh+βgL+γen1-α-βgh+βgL1-α=γen1-α,同理可得土地资源的尾效为Draggt=βgh+βgL+γtn1-α-βgh+βgL1-α=γtn1-α,水资源的尾效为Draggw=βgh+βgL+γwn1-α-βgh+βgL1-α=γwn1-α;二是假设人均劳动力环境污染量增长与人均劳动力污染量不变的情况下,得到污染不受限制与受到限制情形下的单位劳动力增长率之差,有Draggp=-(βgh+βgL+ηn1-α-βgh+βgL1-α)=-ηn1-α。由此可得能源、水资源、土地、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尾效之和为:

Draggetwp=(γe+γt+γw+η)n1-α(33)

(2)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模型。为了进一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需要建立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方程。从经济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因此,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大量跨国和时间序列数据证实,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既不符合线性相关,也不符合双曲线模式,而是一种十分明显的半对数曲线关系[19]。对此,也得到充分的理论推导和验证。于是,该含义可以写成公式:

U=a+blny+ξ(a<0,b>0)(34)

式中:U为城市化水平,y表示的是人均产出。为了便于与人均产出增长率的式子相衔接,我们令a=-lnω―π,b=1π,并将其代入(34)式,得到:

y=ω―eπUeξ,ω―>0,π>0(35)

对式(35)进一步求导和变形,得:

U•=1πgy(36)

U•表示城市化水平的年增长率,π为城市化对人均产出的弹性值:π=dy/ydu

将式(31)代入(36)式得到城市化水平的年增长的关系方程:

U•=1π(γ-λη)(v-p)+βgh(1-α)-(1-ε)(γ-λη)(37)

联立(32)式和(37),得资源环境对城市化水平的增长尾效为:

Draguetwp=1π(γe+γt+γw+η)n1-α(38)

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所有数据均来自于《江西统计年鉴》(1979-2009年)、《江西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江西省水利公报》(2000-2009年)。从这些资料中采集得到1978-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用水量(W)、能源消耗量(E)、环境污染量(P)、人力资本(H)等数据。考虑到数据的获取性,本文以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量(P)的数据,这种方法也被很多学者应用,具有易操作性的优点,也有代表性。同时,考虑到城市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因此用耕地面积简便代替土地资源面积(T)。其中,为了统一数据口径,文中用到的人均数据都是除以江西省各年的劳动力人口数得到的。GDP是以1978年为基准的缩减指数折算变成不变价,人力资本是运用平均教育年限法计算出来的。

由于统计年鉴中并没有历年的固定资本存量的数据,因此对于K值需要进行估算。对于K值的测算,普遍采用的是永续继盘存法。考虑到资料的可获得性,在借鉴众多学者研究的成果,本文采用了递推公式来计量江西省固定资本(张军等,2004)[20],即:

Kt=Kt-1+ΔKt-St(39)

式中:Kt表示当年固定资本存量;Kt-1表示上年固定资本存量;ΔKt表示形成当年固定资本形成量;St表示当年固定资本折旧量。因为公式中涉及到不同年份的固定资本价值,一般不用当年价,而是用可比价计算。

2.2 数据平稳性和协整性检验

由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规律常常会因某种原因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出现非平稳时间序列,如果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直接进行回归,可能产生“伪回归”现象,高斯―马尔科夫定理不再成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的参数不再是一致的,因而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之前,需对数据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原序列都不平稳,经一阶差分之后都变成平稳序列(在5%显著水平下)。于是,可以认为lrjgdp、lrje、lrjh、lrjk、lrjp、lrjt、lrjw均为一阶单整的,即为I(1)类型。

由于lrjgdp、lrje、lrjh、lrjk、lrjp、lrjt、lrjw均是一阶单整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比较迹统计量与1%、5%、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结果显示lrjgdp、lrje、lrjh、lrjk、lrjp、lrjt、lrjw在5%水平下至少存在4个协整关系。

2.3 计量结果与分析

2.3.1 经济增长模型的计量分析

鉴于计量模型的最终目标在于准确估计回归因变量的参数,故计量结果与分析的处理中,出发点为准确估计因变量的参数。基于参数最优的思想,对计量模型进行选取和处理:通过对拟用生产函数进行线性化,进而对lrgdp、lrjk、lrjt、lrjw、lrje、lrjp、lrjh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与综合进行Johansen检验,表明各原序列虽不平稳,但都满足一阶差分平稳,相互之间存在各种协整关系,因此可进行进一步对线性化生产函数直接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检验模型所存在的问题,式如下:

ln(rjgdp)=c(1)×ln(rjk)+c(2)×ln(rjh)+c(4)×

ln(rjt)+c(5)×ln(rjr)+c(3)×ln(rjw)+c(6)×

0ln(rjp)+c(7)

c1+c2+c3+c4+c5+c6=1 (40)

式中:D.W.统计量为0.768 337,表明序列存在一定的正的自相关;进行no cross term White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107 06,大于0.05,表明存在一定异方差;进行共线性检验,Eigenvalues为0.0167 8,Condition Index为16.285,表明可能存在共线性。为了回避这个问题,本文引入了偏最小二乘法。偏最小二乘法充分利用了最小二乘法,并结合了主成分回归的主成分思想,提取了t从而代替了自变量的位置。同时它又与主成分回归不同,偏最小二乘法提取了大量的包含因变量的信息,使估计值更加接近于真实值。偏最小二乘法在第二步中把因变量与各个自变量单独进行回归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多重共线性问题,而且偏最小二乘法还可以解决多个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回归问题,只要各个因变量分别做以上步骤即可,这是偏最小二乘法区别于其它回归分析的又一重要特点。通过对序列进行SAS偏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经济增长的最终方程最终回归方程的系数进行了约分,保留三位小数。:

ln(rjgdp)=0.801×ln(rjk)+0.141×ln(rjh)+0.014×ln(rjt)+0.091×ln(rjr)+0.004×ln(rjw)-0.017×0ln(rjp)(41)

式中:人均资本生产弹性c(1)为0.801,人均人力资本弹性c(2)为0.141,人均水资源弹性c(3)为0.004,人均土地资源弹性c(4)为0.014,人均能源弹性c(5)为0.091,人均污染弹性c(6)为-0.017。

2.3.2 城市化增长模型的计量分析

以单位劳动力人均GDP作为产出,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城市化水平指标,进行回归拟合,发现存在严重的自相关,D.W.统计量为1.021 2,进过自相关处理后,回归方程如下:

u = 1.901 323 + 11.474 21×lnrjgdp(42)

[-2.536 892] [4.279 218]

(0.017 3) (0.000 2)

R2=0.404 128, D.W.=1.523 069

经White检验,不存在异方差。由此,可得城市化对单位劳动力平均GDP产出的弹性值为0.087 151 97。

2.3.3 城市化进程的“资源尾效”结果分析

根据劳动力增长率的计算公式n = (L2008/L1978-1) - 30,得劳动力的增长率为0.021 9,计算可得土地、能源、水资源和污染对江西经济增长的尾效分别为0.001 540 70、0.010 014 57、0.000 440 20和0.001 870 85,而它们对江西省城市化的尾效分别为0.017 678 315、0.114 909 279、0.005 050 95和0.0214 665 3。

3 结论与政策启示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土地、能源、水资源和污染对城市化进程的“增长阻力”分别为0.017 678 315、0.114 909 279、0.005 050 95和0.021 466 53,总的阻力为0.159 105 074。比较可知,能源对城市化进程的阻尼作用是最为显著的,其余依次是环境污染、土地和水资源,这说明能源是江西省城市化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依次从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资源尾效”模型可知,其尾效大小不仅与物质资本生产弹性系数α和城市化对人均产出的弹性值π密切相关,还和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和环境污染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成正比。由此可见,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尾效和环境污染尾效主要原因在于江西省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模式,这导致了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和环境污染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偏大。然而,资源弹性的下降和环境污染弹性系数的下降都只有依赖技术进步和人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生活习惯的形成,可见要降低资源环境对城市化水平的增长尾效大小,必须大力提高技术水平和转变生产方式,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上来,努力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由此,可以进一步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首先,就能源尾效最明显来看,江西省应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节能减排战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减少高耗能、高污染工业流程,以新型工业化来推动城市化,在产品生产、产业选择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坚持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的经济运行模式,利用最少的资源与能源消耗,使得该省城市化进程走上“人―地”和谐共生的道路。

其次,土地资源利用方面,江西省应坚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改善江西省城市体系不完善、工业分散、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面大等现象,着力缓解城市扩展对有限土地容量的依赖。坚持制定更符合生态规律的城市体系规划,建立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生活区格局。[KG)]

再次,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江西省应强化水资源管理,实行量水发展,避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水阈值效应”。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淘汰、压缩、改造耗水高、污染重的项目和行业,全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严厉查处违法取水和污染、破坏水资源等违法行为。

[KG(*40]最后,为减少环境污染对城市化水平的尾效,江西省应坚持防范与治理相结合,立足于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加强污染治理、监测和监管,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建立完善以生态补偿为主要内容的利益补偿机制,严格推进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依法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排污许可证制度,促进建设布局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明确好城市分工,加强城市生态功能区划,降低环境污染对城市化进程的阻滞。[KG)]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Romer D. Advanceed Macroeconomics: Second Ed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 Press, 2001:68-79.

[2]Slow R M.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 [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41(1):29-45.

[3]Stiglitz J. Growth with Exhaustible National Resources: Efficient and Optimal Growth Paths[J].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1974,41(1):123-137.

[4]Dasgupta P S, Heal G M. Economics Theor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76-93.

[5]Nordhaus W D. Lethal Model 2: The Limits to Growth Revisited [J].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2,(2):1-43.

[6]薛俊波,王铮,朱建武,吴兵.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2004,30(9):5-13.[Xue Junbo,Wang Zheng, Zhu Jianwu, et al..An Analysis of Drag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J]. The Stud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4, 30(9):5-13.]

[7]谢书玲,王铮,薛俊波.中国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增长尾效”分析[J].管理世界,2005,(7):22-25.[Xie, Shuling, Wang, Zheng., Xie Junbo. Drag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on Water and Land. Management World, 2005,(7): 22-25.]

[8]崔云.中国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的“尾效”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1):32-37.[Cui Yun. An Analysis of Drag of Land Resources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J].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07,(11):32-37.]

[9]杨杨,吴次芳,郑娟尔.土地资源约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技术经济,2007,26(11):34-38.[Yang Yang, Wu Cifang, Zheng Juaner. The Influence of Land Resources Restriction on Economic Growth[J]. Technology Economic, 2007,26(11):34-38.]

[10]孟晓军. 西部干旱区单体绿洲城市经济增长中的水资源约束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8:12-26.[Meng Xiaojun.Water Resources Constraint Force on Economic Growth of Single Oasis City in Arid Area of West China[D]. Wulumiqi: Xinjiang University, 2008:12-26.]

[11]Scholz C M, Georg Z. Exhaustible Resource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999,13(2):169-185.

[12]Schou P. Polluting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Growth[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0,16(2):211-227.

[13]Grimaud A, Rouge L.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Growth with Vertical Innovations: Optimum, Equilibrium and Economic Polici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3, 45(4):433-453.

[14]王海建.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与内生经济增长[J].复旦大学:社会科学版,2000,(1):76-80.[Wang Haijian. Exhaustible Resources,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J].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2000,(1):76-80. ]

[15]彭水军,包群.资源约束条件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的研究[J]. 财经研究,2006,32(6):110-119.[ Peng Shuijun, Bao Qun. Resource Depletion and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a Endogenous Growth Model[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6,32(6):110-119.]

[16]陶磊,刘朝明,陈燕.可再生资源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1):16-19.[Tao Lei, Liu Chaoming, Chen Y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under Regenerative Resources Condition[J]. 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08,(1):16-19.]

[17]刘耀彬,陈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尾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48-55.[Liu Yaobin, Chen Fei. An Analysis on Resources Consumption Drag of China’s urbanization[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007,(11):48-55.]

[18]吴巧生,成金华.能源约束与中国工业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3-86.[Wu Qiaosheng, Cheng Jinhua. Energy Constraint and China Industrial Development[M]. Beijing: Science Press,2009:73-86.]

[19]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9-72.[Zhou Yixing. Urban Geography[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1995:39-72. ]

[20]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Zhang Jun., Wu Guiying, Zhang Jiepeng. The Estimation of China’s Provincial Capital Stock: 1952-2000.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4,(10): 35-44.]

Analysis on Resources Consumption Drag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LIU Yaobin1,2 YANG Xinmei1

(1.State Innovative Institute for Public Management and Public Polic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2.Research Center for Central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7, China;)

校内实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室内软装设计;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应用

0 前言

室内软装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室内软装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室内软装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师们需要不断创新,将中国文化中所沉淀的传统元素发扬与传承。[1]如今,传统元素也逐渐被人们所喜爱,所以设计师们在对室内软装设计时需要将传统元素融入其中。近几年,对个性化空间追求的人变得越来越多,这也正是设计者们将传统元素融入室内软装设计中的主要原因,使得传统文化元素自身独特的魅力受到更多的关注。

1 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

1.1 汉字

汉字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软装设计上能够显示出独特的魅力。通过汉字本身,可以在室内空间中营造出浓重的文化气息,如果在室内增加诗歌挂画,会使得整个室内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可以使用汉字图案来装饰室内,如寿、福、禄等汉字,它们都蕴含着吉祥的寓意。[2]由于中国人对对称平衡有着一种特殊的好感,“四平八稳式”是我国传统对均衡对称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为了寻求和谐、平安、吉庆,往往利用一些汉字图形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例如,在室内装饰中常见的“出入平安”“家和万事兴”“五福捧寿”等汉字图形,分别以“寿”“安”“和”为中心基点,很好地体现出了均衡与对称之美。再如,小、北、双、丰、兆等汉字都是根据均衡、对称的形式法则创造而来的,汉字不仅是汉字图形的装饰元素,还是汉字图形装饰的主要元素,汉字图形装饰是以汉字元素为中心的。因此,汉字元素在形式上给人一种均衡、对称的视觉审美观感,还能够给予人一种愉悦的心理,同时还能彰显出祥和、圆满的寓意。

1.2 图案

图案也可称为纹样,它是中国文明智慧的集中体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图案也得到了创新发展。图案已经被人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室内软装设计中,传统的装饰图案能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并能够凸显出室内质感,同时体现出屋主的气质。例如,在室内的家具中采用宗教中的万字纹图案进行雕花设计;在家具的边角还可以使用马蹄形的图案;还有在室内贴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不但可以突出房屋主人高贵的品质,还能够体现出很高的审美价值。此外,随着潮流时代的发展,彩绘工艺也能够将中国古典的图案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给予人良好的视觉体验,使得彩绘也逐渐被应用于室内软装设计中。

1.3 色彩

室内设计逐渐倾向于使用中国传统的色彩,如白色、红色、黄色、青色,每一种色彩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象征意义。白色象征着纯洁、美好,是一种宁静与自由的体现;红色象征生机、活跃、热情、鲜艳、充满生命力,是喜庆与不朽的代表;黄色是帝王之色,给予人一种明亮、崇高的感觉,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青色代表生命、年轻,给人以雅感、没有事俗喧嚣的安静。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使用我国传统的色彩,因为在目前很多人把室内装饰的风格定位为中式风格,然而在中式室内设计中往往以红色为主要的色彩,如红色的窗帘、被子等,这些色彩均能有效地凸显了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

1.4 传统工艺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不断地创造,传统的工艺变得越来越多。例如,刺绣、剪纸、壁画等,这些精美的工艺作品都凝结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智慧,而且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2]将传统的工艺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也可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犹如壁画工艺,可以体现出某个领域的独特文化,还能给人一种审美的情趣,是传承传统文化元素的一种手段。再如,在我国东北地区,剪纸工艺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剪纸工艺在色彩与材料方面都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门窗装饰中使用剪纸工艺,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好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可将我国传统的字画、家具、玉器、古玩、陶器等这些工艺作品直接作为室内装饰品来使用,因为其本身就是艺术品,能够增加室内的中国传统体元素的韵味,让室内设计风格更加符合人们的追求,体现出时代感。

2 结语

传统文化元素是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效地融合于现代室内设计文化,有效地营造出良好的室内文化气息。将汉字、图案、色彩、工艺等传统的文化运用其中,不仅仅凸显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