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建筑智能化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对建筑智能化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对建筑智能化的认识

浅谈对建筑智能化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施工;工程质量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智能化遍及了各个产业,建筑也不例外。建筑智能化系统犹如一幢或一群建筑物的神经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建筑使用要求的不断提升,智能化系统工程已经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构成主要分成硬件的安装和软件的开发调试两大部分。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质量优劣对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不断完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等专项质量验收规范的颁布,智能化工程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

一个完整的施工设计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台具有各种应用程序的计算机,即:主板—工程规模—管理、技术目标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各系统施工及调试方案,内存—各种流动资源,硬盘—各种资源人力、材料、机械等显示器—各种报表进度、质量及安全等月报、季报外设—各种附件文档管理、交工资料等,操作系统—人员组织结构,应用程序—各项管理制度、各种体系及保证措施、市场价格—成本。

从整个工程实施管理的角度出发,为工程实施制定一个管理目标及保证体系,该部分着重于工程实施的技术方案,针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将会遇到的难点提前做好规划和制定解决方案。为工程实施制定一个技术目标及保证措施。工程质量方针、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包括工程质量方针及目标 '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管理岗位职责、质量保证措施工程准备、材料采购、机械使用、施工过程、工序管理、不合格品半成品及成品保护等。该部分通过对材料、勘察质量、设计质量、设备质量、安装质量、施工质量等方面的控制保证最终工程质量。为工程项目建立了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施工应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在项目经理强有力的领导下依据施工组织计划制定的各项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行各项管理制度监督现场执行情况实时调整工作重点确保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进度、成本五大要素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达到预期目的。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现象分析

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专业系统很多,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系统施工各具特点,建筑智能化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概括如下:

1 线缆类工程材料出现混用现象

建筑智能化工程中因各系统线缆类型繁多,部分厂家设备还必须采用特定的定制线缆。在工程施工中为图施工方便,偷工减料而采用不同的线缆类型混用、替代的现象普遍存在。最显著的就是采用低规格的线缆替代设计要求的高规格线缆、非屏蔽的代替屏蔽线缆、用单根多芯数线缆替代多根少芯数的线缆。

2 各类定制铁构件材料质量存在缺陷,外壳接地不规范

建筑智能化工程中多数的电子设备产品不能直接安装,而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定制各类支架和设备箱子,施工中常出现定制材料防腐不到位,尺寸不符合要求、外壳未作良好的接地等情况,尤其是室外安装的各类支架、箱体等铁构件质量问题常有出现。

3 设备接线不规范、标识不统一

设备接线不规范、标识不统一也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建筑智能化工程接线部位非常之多,众多的线缆接续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出现接通即可的实际情况,线缆接头不做锡焊处理或是不做良好的绝缘处理。屏蔽线缆出现屏蔽层不接地或是焊接工艺粗糙并出现漏焊、虚焊线缆,严重影响系统信号传输质量,造成系统不稳定。再则众多的线缆标识缺乏统一规则,不同的施工人员根据个人习惯随心所欲进行线缆标识,给后期的工程维护带来极大的困难。

4 智能化中心机房施工质量问题

中心机房是整个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核心设备的集中地,其施工质量好差对整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投资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除设计原因外,施工中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设备布置不合理、定制机柜仅仅考虑美观而未考虑系统设备的通风散热、人员管理操作、设备检修维护的要求。管线敷设规划不整齐、线缆标识不规范、系统接地不符合设计要求等。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建筑智能化工程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施工企业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主体方,既要遵循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要根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笔者认为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制定企业内部的专业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人的因素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从企业领导者到具体的项目管理人员要提高质量意识,树立工程建设质量第一的观念。作为工程施工的具体实施人员更应该形成高度的质量管理意识,树立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观念,不能只顾及项目建设成本而不考虑项目使用维护成本,要正确认识质量、进度、成本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企业应制定专业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编写建筑智能化质量管理手册,并辅之相应的内部检查、激励、考核制度。

2 关注设计变更、有效进行施工方案调整

产品更新快、技术更新快是智能化工程的又一个特点,有些项目建设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原设计的产品有可能会停产或技术更新。此时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会对原系统产品进行调整,不同品牌的智能化产品外型尺寸、安装方式、接线方式、系统联网方式等具体工艺各有不同。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调整后不同产品在征得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同意之后提出有效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3 坚持标准原则,严格执行按图施工

要想提升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水平,提升企业形象,施工企业或工程项目负责人应结合各种不同类型的智能化项目编制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甚至是项目标准。严格执行按图施工原则,严禁出现线缆类工程材料混用、各类标识、标签不规范不统一的质量缺陷,杜绝以节约成本为由,偷工减料、私自替代混用材料的情况发生,建立项目部内部考核制度对不规范施工人员进行严格查处,毫不手软。

4 实行动态的组织和计划调整

组织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决定性因数,建筑智能化工程也不例外。建筑智能化工程是建筑主体的附属工程,工程的推进必须依附土建及其他专业工程的总体进度。各类前端探测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必须取得其他专业工种的大力配合。智能化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相关配合专业工程的现场实际进度,实行动态的组织和计划调整,做好人、财、物的总体动态安排。取得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的协调支持,紧跟建筑工程总体进度,避免因其他工种的事先安装、缺乏预留安装位置而造成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位置不符合产品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进而引发质量问题。

四、结语

更广泛、更充分的市场机遇,更激烈、更残酷的国内外竞争,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要管理创新,才能持续不断地适应。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具有技术密集、施工工艺复杂、工期长指其实施伴随整个建筑物建设的全过程、施工周期短指工程量主要集中在建筑物主体收尾阶段实施、各专业结合紧密、施工队伍多、施工人员素质要求高、各技术更新换代等特点必须从使用方便性、可维护性、结构合理性、整体统一性、外观一致性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一个完善的施工设计。有力的贯彻执行将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精明的业主也越来越重视施工队伍的选择。对施工组织设计也偏爱有佳。所以我们不论是为了自身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利润提高工程质量、塑造良好的信誉还是为了提高招投标活动的竞争力都要求编制一份切实可行且具有公司特色的施工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良成.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四大症结”及解决办法[J].山西建筑.2011(10)

[2] 王柯.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1(01)

[3] 绿色建筑与建筑智能化[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04)

浅谈对建筑智能化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建筑智能系统工程的关注度逐渐的增加。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是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建立在建筑需求和用途之上的,它首先要做好相关的需求研究和方案设计,待方案评审过后,建设单位制定招投标文件和具体的施工图纸,然后发包给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智能化系统施工通常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完成的。根据项目特征,其管理特点有如下三点。

1、专业化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含量高、知识更新快,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对施工人员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要求施工人员不仅要熟悉施工操作的规范要求,更要对系统工程的设计、运行步骤、技术的集成性和关联性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能保障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质量。

2、系统化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利用集成系统将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功能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对相关设备和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管理,以提高建筑的整体舒适度和安全性。因此在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中,体现了这种高度的系统化管理方式,也体现了对项目的整体性和各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予以整体性的把握。

3、节能管理

节能降耗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建筑的发展方向是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发展更应当遵循节能理念。现阶段,一些节能技术已经渗入到了智能化系统中,如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暖通空调自动化系统和给排水自动控制系统等,都利用对系统环境的感知进行自动调节,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在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施工管理方面,也应该做好相应的节能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节能能力。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现状分析

建筑智能化工程在发展速度方面来说:由于近年来,智能化建筑的普及率以及应用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将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工程的管理需要将各个子系统提升到总承包建设中。在智能化建筑的水平中,基本上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该项工程的建设水平不够高,因此工程的质量也十分的有限。部分工程还存在着一定的残缺,这就导致了整个工程水平受到了限制。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问题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这就需要根据影响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在:

1、在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智能化系统,大多数建设单位存在着不重视的现象,因此没有提出切实的应用,没有根据具体的建设标准进行严格的要求。

2、在设计阶段存在着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由于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院与系统集成没有达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因此这就缺乏相关的设计依据,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3、验收的规范不标准

在智能化建筑工程中,基本上参照的是一般电气工程,因此在系统以及功能中缺乏相应的依据,这就造成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4、人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系统的使用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培训不到位,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就造成了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的缺乏。根据以上问题分析,为了加强智能化建筑工程的管理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因制定合适的对策,加强公共建筑的管理问题。

三、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策略

1、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根据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工程质量和造价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施工前期的决策和方案设计,因此做好智能化施工的前期质量管理意义重大。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则需要从以下两点着手。

1.1设计图纸质量控制

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依据,对其质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图纸首先需要有专业的建筑智能弱电设计图章和相关人员的签字,而目前我国拥有该项资质的设计单位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应当将此作为重点审核对象;②要审核设计图纸中各系统方案是否具备先进性、可扩展性和是否符合环保节能要求,图纸中所涉及到的工程材料、设备等与建设单位的预期要求是否吻合等;③应从整体上把握系统是否满足建设单位关于建筑防火、防盗等方面的要求,各项安全性能是否完善等。

1.2施工单位资质审核

建筑智能化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施工时涉及到多个专业施工单位,如消防自动喷淋系统施工时,需具备公安消防监督部门颁发的消防工程施工资质。因此作为建设单位首先要对各施工单位的资质予以审核,防止有不具备资质的业余施工队伍浑水摸鱼。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材料设备管理

智能化系统施工中涉及到的材料种类、型号繁多,对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首先需要监理单位联合施工人员在材料进场时对材料的规格、型号、厂家等予以严格检测,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与施工单位招标书上所选材料一致;②监理人员应对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材料进场需要出具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证件,监理人员对材料的外观验收完毕之后,填写材料验收单,签字确认之后方能允许材料入场;③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设备,还应进行抽样测试,如智能水表、电表等应随机抽样送往当地质监部门监测。

2.2严格控制隐蔽工程质量

智能化系统施工中有很多隐蔽的管线工程,有的在墙壁中,有的在地板里,一旦出现后续质量问题将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施工中一定要采用动态管理手段,严格执行规范要求,管理好隐蔽管道工程。在电施工时注意检查管线间的连接方式,管与盒的连接牢固程度,预埋在楼板内的管线应做好至少15cm的保护层;对于明铺管线,除了上述要求之外,还应控制好管线固定点的间距,消防明管注意涂刷防腐、防火涂料等。另外,应做好隐蔽工程的现场施工记录和资料,以便于竣工后绘制出客观、准确的竣工图纸,为今后的维修工作提供依据。

2.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智能化系统施工管理,应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对管理信息数据进行量化,同时注意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筹安排,包括对施工工序和各类管线的位置等要提前做好部署,避免施工中因各类事项发生冲突而造成成品破坏。

3、验收阶段质量管理

竣工验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后关卡,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竣工验收环节,建设单位应着重做好工程资料准确性、完整性的审核,并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和招标合同条款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检验。另外,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积极组织第三方测试机构一同做好验收工作,确保系统工程的稳定运行。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是人、信息和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信息科学、环境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今后会有更好、更配套的设施出现,智能化将会不断推向社会,而且更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郭强.浅谈智能化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施工工程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5).

浅谈对建筑智能化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智能化管理 管理 模式

1. 欧洲国家住宅小区的建筑智能化管理方式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里,例如美国和德国等,住宅小区的物业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管理,而是趋向经营管理模式,对于小区内包括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内的各种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维修,不再自己亲自去做,而是分派给各个专业的公司去做,物业只负责分配任务和管理,起到调度和指挥的作用。这种独特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点好处:

(1)物业的工作量减少

这个好处是很明显的,因为物业本身不用再承担自己并不擅长的维修和维护,而把这些专业的任务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做,物业本身只负责他们擅长的决策和管理,这些专业的公司需要定时的向物业公司提交设备运行状态的报告,并且还要提出日常维护的意见。

(2)可以完全展现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作用

专业的公司对系统的理解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可以帮助住户对于系统的使用,设备的维护提供更大帮助,对于参数的调试会变得更到位,这就可以使得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3)延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使用年限

专业化的管理会使对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维护变得更及时,从而提高使用寿命,提高使用的效率,还体现在专业的公司理解系统的各部分作用,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4)成本减少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成本节约不仅表现在水、电等资源的节约上,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上,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转变了以往的物业由服务向管理的转变,是质的变化

(5)提高了管理的水平

即使物业公司能够招聘到水平很高的员工,但是员工的素质再高,也不可能跟专业的公司整体化的水平和素质相提并论,虽然物业并不是自己亲自去做服务,但是整体的水平确实再提高。

2. 我国小区的建筑智能化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2.1 对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理解不够深刻

当下,在我国的住宅小区内,无论是自己组织的人员或者是专业的物业公司,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是很不深刻的,还局限在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上,这就使得我们国家在应用小区智能化系统上,是比较落后的。

2.2 对系统没有完整的规划

由于对智能化系统没有足够的认识,建筑单位没有真正了解到智能化系统到底是什么,它并不是各种技术系统的简单堆叠,而是需要看用户需要什么功能的系统,我们就安装什么样的系统,一切都要以需求为主导因素。而仅仅以智能化系统的多少来评估优劣,这种做法是很不切实际的。

2.3 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脱节

设计院在设计一个智能化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施工条件,绝不能闭门造车,设计者本身的知识水平和理论上的技术水平要和施工单位相匹配,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设计院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建设相互脱离的情况。

2.4 施工部门现场混乱

由于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是很复杂的,并且技术也是在不断更新,建设单位本身,或是监理方如果管理不慎的话,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混乱的局面。这种局面会造成智能化系统质量下滑的严重后果。

2.5 验收条件不健全

在我国,对于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验收方式是以电气工程为标准来验收的,但是智能化系统自己本身就是独立的一个工程,用其他的标准来衡量,不免会造成验收结论缺乏依据的可能。这同样会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下降。

2.6 管理过于复杂

尽管建筑智能化系统非常复杂,它包含着电气工程,信息工程两方面的性质。但是我们在管理上一定要尽量的简化,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对于管理要简单明了,高度透明,分工明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办事效率,并且对于责任的划分也更为明确,还能有助于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

2.7 管理人员数量少、层次低

对于智能化系统的使用者来说,没有将维护和使用系统所需要的所有技术人员配置齐全。同时,对于智能化系统管理来说,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贮备和丰富的操作经验的人员。当然,在现实中,两者都具备的高端人才也不会来应聘管理员这个职位。

上述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智能化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我国的智能化系统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有很多系统形同虚设,甚至不仅不会带来便利,还会给管理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

3.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

在分析了我国智能光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后,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1)要对节能有清醒的理解

节能最简单的体现为建筑的建设成本节约。我们以往用于构建成本节约意识是不够的。工程造价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个是办公花费;第二,人员工资。第三是水电费用。第四维护花费。第五设备使用成本。数据显示,如果对于智能建筑系统能做适当的管理和使用,建设成本将节省大约25%。成本节约在主要与正确的智能建筑系统的管理和使用有关。

1 通讯网络系统是能够成倍的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的、同样可以降低我们的劳动强度、自然办公成本也会降低。

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工作及运行状态.提供正确的维护信息。与根据设备状况进行必要、及时的维护和定期全面维护相比,该系统可以节约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3 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对水、电、暖系统进行控制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精密的逻辑控制是无法比较的.通过逻辑控制.使所有设备处于最佳运行模式可以大幅度节约水、电费用。

4 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正确管理和使用可以延长智能化系统本身的使用寿命,进而节约其设备使用成本。

(2)正确认识安全管理

智能小区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应采取的方法是结合人工管理和技术管理。安全系统的特点是全面、实时、这是增加安保人员数量也不能独自完成。特别是电视监控系统是保护区域全面实时监控,记录门禁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可以监控非法外部入侵。电子巡逻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也可以加强安保人员本身的管理,因为安保人员的素质也是当前安全隐患中很重要的一点。

(3)正确认识服务概念

业务服务概念局限于服务态度,除了建筑和房地产服务的概念也应该体现在为业主提供一个高效、安全、舒适的私人办公环境和个人空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系统的作用。专门通信网络系统可以提供一个方便、有效的方法办公。BA系统可以做通风、空调、人性化控制系统通风、预冷、预热和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电视监控、门禁管理、可视对讲机、安全、防火、如远程抄表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防止干扰的私人住宅环境。

(4)正确认识投资与收益

投资和收入的理解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观点,如果我们从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简单地降低管理成本和相对增加收入的方法不一定是正确的。针对建筑智能系统的观点,不提高质量管理人员,不重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必然会导致异常操作缩短使用智能建筑系统的时间,结果是一个更大的损失和浪费。

4.总结

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物的使用和智能社区系统管理应采用委托专业公司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系统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率,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使用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使我国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理念得到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徐文海.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及误区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9):8一8

[2]孔利加,程大章.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的思考[J]智能建筑论坛.2004.(2)

浅谈对建筑智能化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 电气智能化;建筑;应用

一、建筑电气智能化的概念及优势

(一)建筑电气智能化概念

建筑电气智能化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和改善建筑物空间和环境的一种技术。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在我国应用时间不长,还存在诸多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本质上讲,建筑电气智能化属于土木建筑类科学,又涵盖了电气自动化的部分内容,是电气自动化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二)建筑电气智能化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建筑电气控制系统,建筑电气智能化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将混凝土结构的大楼变得智能化。例如,通过建筑物内设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喷淋系统,大大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停车场的车辆诱导系统可以方便的告知车主车位信息,方便车主选择最佳停车位置,使得车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缓解了城市中停车难的问题。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传统的控制方式下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控制信息和各种控制子系统成分离状态,每个系统部分需要不同人员专职管理,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造成巨大浪费。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应用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并入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整体控制平台,所需工作量显著减少,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二、电气智能化在建筑上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电气智能化在建筑上的应用现状

1、安全防护

建筑内部的安全监控主要依赖其安装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建筑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实现对建筑各个位置全方位的安全监控,其中摄像头作为信息采集终端,可以安装于建筑出入口、电梯内、建筑楼道、停车场以及各种需要监视的场所。摄像头所拍摄到的画面通过线路传输到储存系统进行保存,如有需要,管理人员可以调用相关的视频信息。

建筑的安全防护还得益于门禁系统、建筑防盗系统和建筑消防系统等。其中门禁系统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轻松实现建筑出入权限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了建筑遭受的人为危害的可能性。建筑防盗系统将建筑物内的摄像头、门窗等联系在一起,一旦发生偷窃或者抢劫等事件,防盗系统会通过线路将报警信号传输至控制中心,并由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合理处置。建筑消防系统也是建筑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火是建筑必须考虑的内容。消防系统将建筑物内布置的摄像头、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消防设施通过相应的线路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可以分析出可能的火灾信息,同时触发相关区域内的消防设施,将火灾的危害控制到最低。

2、智能通信

作为建筑电气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内部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门禁系统、防盗系统、消防系统等都依赖于一个强大的智能通信网络。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是支持建筑物内的通信业务,包括传统通信以及新兴的电视会议、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多媒体通信等;第二是能够集成不同类型的办公及生活自动化系统和建筑管理自动化系统,形成统一的综合网络以方便统一管理,其中就包括上述安全防护系统。智能通信网络通过电子计算机,对各个系统传输的信息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内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传输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以保障各种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3、智能办公和服务

办公智能化是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另一个特征。办公智能化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电气设备并依赖智能网络的建立改善办公条件,减轻办公劳动强度,实现办公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差错和失误。建筑内的现代化的智能化办公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软件系统管理各个设备自动地按照指定的程序工作。

(二)电气智能化在建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电气智能化系统运行不正常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建成的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根据笔者以往工作经历来看,运行正常的建筑电气化智能系统确实少之又少,而且真正达到电气智能化标准的更是凤毛麟角。很多90年代初期建成的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由于建设初期往往过于追求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大而全,很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建成之后没办法启用或者运行成本过高,致使处于完全停运状态。还有些后期的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对电气智能化的定义认识不够准确,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加之出现问题后找不到原来的供应商,虽然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整体上仍在运行,但是实际运行效果不佳,很多电气智能化系统往往没有那么“智能”。相当大比重的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无法实现预期设计目标,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这与电气智能化在建筑上应用以实现节能环保的初衷南辕北辙,成为早期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亟需解决的一门课题。

2、电气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性和质量问题

由于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整体性,可靠性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电气智能化的系统集成对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可靠性影响很大,但是目前我国的系统集成性不强,过于单一,有很大的缺陷,不能很好地发挥整体的作用,实际运行过程中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性往往很难得到保障。还有很多企业产品的网络架构差异很大,程序接口不甚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整体性,进而影响其可靠性。很多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往往忽视电气智能化系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在电气智能化设备采购上往往以次充好,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一些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各种问题开始不断涌现,由于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之后,整个系统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而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维修成本往往很高,长此以往,电器智能化系统最终变成一个昂贵的摆设。

三、电气智能化在建筑上的应用前景展望

(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对建筑电气化的应用带来变革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使得建筑电气智能化的构想得以实现。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更多信息技术的成果将会被应用到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之中,以解决建筑智能化道路上产生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智能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电气智能化在建筑上的应用将更具实用性

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人类的生活、发展服务,建筑电气智能化也不例外。要做到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实用性,应当考虑的因素很多,不仅要考虑电气智能化在建筑中的实际效果,还要考虑到长期规划,使得建筑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开放性,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当下使用价值的同时,还应便于未来电气智能化新成果的加入。

中国建筑电气智能化在节能环保方面还有很多技术有待开发,拥有巨大的潜力,在建筑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发展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电气智能化在建筑上的应用前景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贾玉柱,石斌.住宅小区建筑中电气智能化的应用[J].农村电气化,2013(9).

浅谈对建筑智能化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智能;办公;建筑;设计研究

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智能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需求尤为重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建筑,智能工厂、智能学校、智能图书馆和智能机场等,其在设计上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目前应用最多的智能办公建筑设计,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和分析智能办公建筑设计,为其他类型的智能建筑设计提供启迪和帮助。

1.智能办公建筑的发展背景

智能办公建筑的形成除了经济、社会、技术和生活需要这些客观因素,智能建筑本身的一些独有特点也加速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现代办公方式不仅需要智能办公建筑,还须适应智能化的趋势。

信息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办公中凸显,促进建筑智能化的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购物中心,信息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通过调整的人数、物流、方向、速度、目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降低人类的劳动,并释放的最大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沟通越顺利,效率越高。因此,现代办公比任何其他行业更加追求信息流通的效率。

2.计算机应用对智能办公建筑的影响

办公环境是工业社会的产物。科学和技术、管理和环境是分不开的。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的共同战略,不在乎空间形式和空间规模,以适应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环境。以下几个方面都对办公建筑的设计从功能到形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工作和生活的发展空间,创新的环境形式。为适合个人或小公司使用,将空闲办公室和仓库,转化为工作和生活类型的公寓。现代电子通讯技术、使工作和生活环境双向互动。公司管理权下放,人们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一个计算机网络、电话、传真、扫描和打印机展开工作。办公空间布局应注重私密和开放,变化的使用者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和建筑空间应更加的灵活。

3.智能办公建筑的空间设计

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它已经把设计理念带来了的新发展,也将从本质或更深层次上对建筑物的创造性思维,审美和建筑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建筑师,我们不只关注设备、系统和线路等智能建筑自动化技术的水平,还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构建建筑本身的智能化、建筑与智能化的适应性,智能大楼的环境影响及控制等层面的问题,寻找对建筑设计共性。

3.1智能办公建筑的核体空间

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和管道设备在一起,并发挥重要作用,决定着高层建筑的构成模式。

3.1.1核体的布局形式

通过核心筒和办公空间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平面形式,每个形式的特征如下:在设计中,选择哪一种核身体布局,也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这取决于具体情况。智能建筑中大量应用计算机和电信通讯设备,其光缆与电脑网络管道井、配线箱、中继装置等,每一层都必须设置上面的三个地方才合理的。许多建筑设计为了满足机电设备的需求经常变化,将“核”的多元化,分配多处设备和管道井,以便于局部更改、结构抗震、避难疏散及创造更大的使用空间。

3.1.2智能办公大楼核体空间的大小

在实际工程中,在满足消防安全检查、运输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核体的规模应尽量缩小,这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提高平面利用率。在智能建筑中,核规模将会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它的技术在空间智能布线区域需要的面积更大。

3.2中庭空间

智能建筑中插入一个或多个关闭或或开放的中庭,内部空间设计手法可以提供良好的休息空间,改善封闭的室内环境,反映了建筑风格和空间变化,使得楼层间的自然通风换气成为可能并利用中庭节能。

3.3办公等使用空间布局

3.3.1决策空间

其空间区域、照度、家具和办公设施等建筑标准应该是非常高的,所以为决策者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工作环境和辅助决策支持工具。

3.3.2会议空间

添加现代的通讯手段和办公室使用长途通信网络,可以进行语音和视频会议。设定在安静的地方、减少回声,根据需要容纳的设备和人员来决定面积大小和形状、会议人员均在摄像区域内,可以看到图片和影像。会议坐席背面的墙面不得开窗或有强烈的光线,空间形状和装饰可以使用防止回声、隔音、吸音装饰材料。

3.3.3接待休息空间

布置在靠外窗周边区,放置谈话桌,内部设小会谈桌椅供员工交流。

3.3.4办公空间

建筑布局合理,良好的照明设计,满足安全、健康、温暖和方便等条件,配备先进的信息环境及自动化的办公条件。以上只是几个代表性的布局形式,实际项目的安排是不同的。紧凑是彼此为了节省办公空间,便于办公区内环境设备的集中和配管布线;合理的空间来分隔是为了减少干扰。

4.智能办公建筑的专用空间设计

智能办公建筑的设计中,存在与智能布线相关,特殊功能要求的内容,相应的建筑空间设计也有其独特的需求,被称为智能建筑界面环境要求,建筑设计师应当有一定的了解。

4.1监控室

监控室内主要设置各种各样的监视和控制设备,如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电梯操作监督工作的设备,电源控制的现代化设备。监控室环境要求较高,通常在房间内进行防火分隔,室内照度应该充足,尽量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屏幕上产生眩光的现象,对温度和湿度也需进行控制。

4.2电信间

电信间是电缆在垂直方向及干线和水平通道在水平方向的连接点,其中包括有源语音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终端区和交叉连接。建筑师应理解当前弱电竖井不仅仅是走线缆桥架,它是楼层设置间。电信间的位置通常是在每一层的中部,距建筑物的外边缘的距离应适宜,以方便电缆的进线与出线。

4.3电话程控室

由于智能办公大楼通信需求的增大,对电话、传真等使用较多,智能办公大楼须独立设置电话程控室。房间的大小应取决于办公建筑内电话数量的多少,并应该留有发展的空间。为了缩短线路距离和减少信号衰减,电话程控室应该位于五层以下。

4.4智能化布线方式及对建筑层高的影响

智能布线是智能建筑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智能办公建筑的“神经系统”,它不仅与自动化工作站密切联系,和室内家具和装饰也联系紧密,同时也与建筑物的层高、总高及建筑结构主体相关。

5.结语

本文分析了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背景,进一步探索智能办公建筑的主要空间构成。通过分析计算机在智能办公建筑空间形态的影响,已经清楚一些特殊要求的智能系统技术、空间布局和技术处理,以更好地对智能办建筑进行设计。 [科]

【参考文献】

[1]吕超,张晶晶.办公建筑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06(05).

[2]毛荣华.社会背景因素下的现代行政办公建筑空间类型转换趋势研究[J].科技信息,2011(13).

[3]黄杰.高层办公建筑形式设计中的优势和基本特征分析[J].科技风,2012(15).

浅谈对建筑智能化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实现策略

【 abstract 】 the current,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nd its design has become our country and the world many countries building design a new idea,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a hot new area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The hot and tre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s a sign that a kind of technology and human environment more harmonious new progress, is also building design as a kind of culture, and the concept of a kind of updat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 key words 】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realization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及水平的日益提高, 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日渐被人们所认识, 生态建筑及其设计已经成为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理念, 并已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和一种发展趋势。这一热点和趋势标示着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技术与人类环境更为协调的新的进步, 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和观念的一种更新。由此,生态建筑及其设计应当引起我们建筑设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并将其在所从事的各类建筑设计中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使所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物能与周围所处环境更为协调,对使用该建筑的人们的心身更为健康。近年来,“ 生态建筑”、“ 绿色建筑”、“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等名词、概念在建筑界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确实已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也是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生态建筑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的思想, 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 从人、建筑、自然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出发, 设计出能够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最优关系的建筑, 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 同时又要保护周围的大环境。生态建筑是更高层次上的回归自然, 它依赖于许多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 以及根据具体条件对这些技术的最佳搭配。无论使用何种技术, 一定要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 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 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 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 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 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二、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

1、能源技术

能源技术中与生态建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和风能利用技术以及节能措施。

2、材料技术

材料技术是生态建筑赖以发展的基础, 材料的革新往往引起技术上的革命。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新材料的问世, 如透明蓄热材料、高强轻质材料、高保温玻璃等, 大大推动了生态建筑的发展。

3、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已在建筑中得到了应用, 如智能的室温调控系统、智能的采光系统, 对阳光的自动追踪系统等等, 智能技术为生态建筑智能化提供了可能, 而生态建筑的智能化也将是其发展方向。

4、选择适宜生态技术原则

从其复杂难易程度上区分, 大致可分为简单技术(低技术) 、常规技术(中间技术)和高新技术(高技术)三个层次。其中“低技术”一般对应的是造价低廉、注重民俗习惯, 使用当地材料, 适应当地气候的传统技术; “中间技术”旨在传统基础上加以改进或适当引进较新技术所形成的生态技术。“高技术”是将其他领域的高新技术结合生态建筑的要求移植改进到建筑中来。

5、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 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 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 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 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三、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策略

1、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建筑外部结构设计主要体现在环境绿化上边。一方面,绿化可以有创造性思路,可以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例如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应该尽量减少硬质铺地, 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 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这样,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环境设计要求就得以实现。

2、 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水热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关键是节水, 同时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一般的,绿色生态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中水意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 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人中水系统一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更为重要。建筑区的热系统应满足居民的供热舒适度的要求,以及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24℃, 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2-27℃。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能源系统设计的实现。绿色生态建筑能源利用的实现, 不但要对常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更要注重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将建筑节能放在首位。绿色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师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 把建筑设计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准。(2)找到合理的优化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3)寻求建筑艺术与能源方案的完美结合。当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绿色能源,如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势。

声光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在绿色生态建筑平面设计时,针对光环境设计来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解决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内应尽量采用自然光,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耗。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 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 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智能系统设计的实现。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 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 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因此,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也需要推进智能化的发展,进行智能系统设计。

总之,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 随着机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 世纪的主旋律。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 并将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崇塔. 浅谈生态建筑及其技术要点[J]. 大众科技, 2008,(09)

[2] 苏芳. 分析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点及生态住宅的原则[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6)

[3] 王海松, 莫弘之, 沈斌. 生态建筑集成设计体系研究[J]. 建筑学报, 2007,(09)

[4] 许壮声, 高星. 生态建筑设计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3)

[5] 袁镔. 生态建筑设计的技术套路[J]. 房材与应用, 2003,(02)

[6] 张庆宁. 呼吸自然的建筑[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04,(01)

[7] 刘东环, 于健波, 牛世彪. 浅谈生态建筑[J]. 网络与信息, 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