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改进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改进的建议范文1
一、优势:利在教学方式转型
由教案设计到学案设计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向传统教学设计的挑战,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思维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学习为中心转型,教师角色将由以讲授为主体地位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体地位转移。在课前教师认真设计学案,在课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学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案设计的内容进行任务驱动学习,课堂学习过程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训练学习等,特别是在讲授式课堂教学向新课程课堂教学转型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案像一条绳似的引领教师和学生实现转型,这也是学案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可谓功不可没。概括起来学案教学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目标性
学案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学案教学首先向学生呈现学习目标,使学生便于走进目标、认识目标、领会目标和理解目标,在完成模块学习内容后,能够使大多数学生接近学习目标,所以,学案教学有利于学生达成基于学生不同层次理解的学习目标。
2.要素性
学案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基本要素,大多数学案设计中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课堂训练”和“拓展延伸”等模块,按这些模块学习,学生也能实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能够把新课程教学理念得以不同程度地体现。
3.任务性
学案教学具有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教师按模块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按模块一步一步地完成学习任务。学案既是学生学习的课堂蓝本,又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
二、劣势:弊在长期固化使用后将限制师生成长
实施学案教学后,传统的讲授型课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课改实践者、研究者感到欣慰和兴奋,许多人认为这就是新课程课堂。但是,忽视了长期使用学案后的效果问题。其实,由教师设计的学案,长期使用后越来越走向呆板和僵化,它的单调性、封闭性和局限性将逐步凸现出来。
1.单调性
教师单方面设计学案,学案上的问题都是教师预设和生成,忽视学生学习需要和学生问题生成,长期下去,与学生成长需要越走越远。学生长期使用这种教师单方面设计的学案,学习被动的学生形成依赖;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便感到机械和单调。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只使用学案学习,连课本都不看了,于是,学生学习活动依然滞留在感知层面,难以达到理解层面。这种学案教学长期实施以后,学生便成了新型学习方式下的新机械学习者,最严重的问题依然是忽视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封闭性
教师设计学案往往依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来设计模块,有的教师形成固定模块,如“课前检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课后作业”等。时间一长,便形成相对固定的流程模式,于是,这种课堂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为了体现要素,为了完成教学流程,学生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没有充分的思考讨论,没有充分的合作探究……每堂课只是面面俱到,每堂课都按固定流程进行机械性学习。由过去教师讲授的封闭系统进入到学案教学的新封闭系统,在这个新封闭系统中,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得极其有限,仅此“点”到而已,成效甚微。
3.局限性
由教师设计的封闭学案、由教师主导的封闭课堂,在这种新的封闭系统中,教师将每天抓紧时间来设计学案。在课堂上,学生在这种新型封闭系统中学习,学习又成为一种新的被动学习,学生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又进入一个新的静态阶段。这种静态阶段的课堂形态长此下去,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又受到抑制和影响,课堂又开始束缚和限制学生日益生长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从讲授者变成了管理者、控制者和指导者,长期使用这种封闭学案后,教师教学工作在固定模式中又成为新的机械劳动,渐渐变得索然无味,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教师专业成长。
三、改进:走向灵活、科学和人文
“学案”设计与提出是对传统教学中的“教案”的一种挑战和改革,标志着课堂教学研究和探索向素质教育发展了一步。在认真总结和提升基础上,如何改进“学案”设计和科学使用学案,才能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呢?最关键的是要体现灵活性、科学性和人文性。
1.灵活性
目前的“学案”是把教学或学习流程和学习内容都融合在一起,是针对新授课来设计的。首先使学习活动方案与学习内容分开,学习方案应包括活动方案和它需要的工具单,称谓上可以称“问题导学—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和“问题拓展—评价单”等,具体分为预习导学、课中导学和课后导学等。其呈现方式可以作为学习方案的附件出现,这种理念和方式设计和开发的“学案”是一个综合性、具有灵活性的学习方案。其次,要明确不同课型设计不同工具,不同课型匹配不同工具。随着“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的不断转型,原来的“新授课”课型显得单一,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所以,应对“新授课”进行创新,也可创新为“问题发现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解决课”和“综合解决课”等。那么,我们设计综合性学习方案是要根据课程标准、课型选择和学生实际来开发和匹配工具单。
2.科学性
过去的教案设计是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今后的“学案”设计要体现知识问题化理念,必须以问题学习为主,以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为主线,以评价学习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来进行科学性设计。在总体上体现目标性、问题性、层次性、生成性、评价性和指向性原则。目标性是指工具单是目标的载体,学生通过学案、工具单的学习,人人能实现学习目标;问题性是指教师在设计过程中把知识技能转化为“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等四类问题;层次性是指不同课型所需用的工具单内容设计上要体现基础性、发展性、提高性和拓展性;生成性是指工具单上的问题不是教师从教辅资料上复制的,而是教师认真研读文本后根据学生需要生成问题,并逐步走向教师和学生合作生成,当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能力提升后,可以由学生生成问题来编制工具单;评价性是指学习工具单中引进评价,通过多元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指向性是指学生通过“学案”学习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
3.人文性
综合性学习方案是面向学生实际需要设计的,首先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规律,遵循“四适”原则:做到适度、适当、适合、适用,难度适中。这样才能符合学生实际需要,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只有满足学生需要,才能体现人文性。其次要考虑学生成功心理特点,遵循“信放扶”原则,充分相信学生,支持学生,暗示学生“您行、您能、您会”,利用评价功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开发能力等。只有促进学生发展,才是最人文的。
参考文献
[1] [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教学改进的建议范文2
一、营造氛围,提高兴趣
学习外语,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在英语学习中同样如此。在具体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使用多媒体技术,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的机会。例如: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但教师可先录下雨声,再用FLASH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跟着课件中的卡通人物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很感兴趣。再比如,在教学“There be”句型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幅动物园的图片,图片上有花、树、动物、人、椅子、河流和船等,然后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们要去动物园里游玩了。Now, boys and girls, look carefully please. What’s in the zoo ?”对于这样的提问,学生们回答的积极性会非常高,他们很容易就能说出“There’s a red-crowned crane in the tree .There are some swans on the river”等句子。然后,对于“There be”句型中be动词的用法,教师只需稍稍提醒一下学生就行了。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在情境中深入角色,才会自觉主动地进行实践,进而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提升自我。
二、鼓励发言,宽容错误
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对话、表演或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很容易在用词和语法等方面出错。此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这些问题采取适当的宽容态度,不能一听到学生讲错了,就立刻打断学生的发言、纠正其错误,这种做法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干扰他们的对话或表演,限制他们的自由发挥,并使他们产生不良的心理压力,从而陷入尴尬的境地。教师应在学生对话或表演完毕后再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充分肯定他们,但也不能盲目地进行肯定,而要在肯定的评价中委婉地指出他们的错误。教师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生纠正讲话者的错误,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所有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仅是要找出学生的错误,而且应该花大量时间去帮助、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口语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教师不能一视同仁。大多数语言学家认为,对于全局性的错误,即对交际造成很大干扰的错误,应予以重视;而局部的错误,随着语言学习的发展,自然会逐步解决。由此可见,要想有效地纠正语言错误,关键在于学生本人。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以及识别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敏感度和识别能力后,就会不断地进行自我纠正,使错误逐渐消失。
三、坚持练习,借力测试
教师要想真正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就要在口语训练上多花时间,不能因为进度、难度等原因而随意缩减或者随意应付新教材提供的丰富的口语练习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之间的关系,一改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包办代替”的传统教法,并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语言交际实践。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开展好教材中安排的Pairwork、GroupWork、Class 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丰富多彩口语活动。因为只有通过活动,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交流意见,这样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强化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又能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语言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改进的建议范文3
课堂教学四十分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教师提问不要过大、笼统。否则,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要么无法找切入点,要么不能围绕课堂预设,乱说一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的时候,首先让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就进行提问:你了解了课文的什么内容?学生一时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回答才好,于是就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提得有一点大了。
二、教学组织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例如:学生练习以前要组织到位,不应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指令,干扰学生活动或造成活动的无序性。)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谭老师在教学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爱动的特点,教学语言十分亲切,经常提醒学生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做到了教学活动组织有效。
三、对话交流要“到位”
1.辐射要立体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交流环节既是学生心得交流的最佳“平台”,更是言语操练的最主要“时段”。但是,当前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却问题不少,主要是教师放得不够,学生也因此而无法畅快淋漓地自主言说。浙江蒋军晶老师获全国一等奖的《月光曲》一课亮点很多,在课堂交流方面做得更好。请看片断:
师: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贝多芬可能觉得盲姑娘已经猜出他是贝多芬,没回答是默认了。
生:我觉得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知道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不想在他面前明白地说他就是贝多芬。
生:我觉得这和我们以前曾学过的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一样,在这里盲姑娘知道贝多芬,我感觉他们之间是互通的,他们心有灵犀。
生:我觉得贝多芬已经知道盲姑娘知道是他弹的了,所以没有必要他非得点明他就是贝多芬,只要让盲姑娘感觉到他的音乐是多么好听就可以了。
生:我的理解是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并不想用嘴里的语言来表达,他只想用自己的音乐来回答盲姑娘,这是他感谢盲姑娘的一种行为。
……
蒋老师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并不易答,因为书上并没有直接可寻的答案。但是,他的“放开”却换来了学生的“开放”,学生的发言应该说在“个体自主性”和“多向交互性”这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不但每个人的发言都很自主、独到和完整,而且整个群体交流过程又很自由、交互和多维,充分展示了学情,有效锻炼了学生,也全面推进了教程。实际上,唯有多维、立体的课堂交流,才能让教学丰润、高效。
2.语言要提质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课,学生发言虽积极投入却只能蜻蜓点水式地说些粗浅感受,缺乏“含金量”;有的则虽然观点较深入,但语言不规范,表达欠妥,词不达意;更严重的,还有诸如语序失调、逻辑紊乱等现象。曾有专家提醒:“语文课,‘交流’好才是真的好。”确实如此,因为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程,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不讲究、不习练、不规整自己的语言,那应该在什么课上去讲究、去习练、去规整呢?课堂交流,确实不能等闲视之。
四、有效的作业
教学改进的建议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61—01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物理实验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于一个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来说,知道物理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中,掌握方法远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获得物理知识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许多发明创造,大都是实验的产物,如X光的发现等。
二是教师对实验课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学校的实验室设施齐全,但实验器材的使用率并不高,有的仪器长期躺在簇新的仪器柜中“睡大觉”,出厂时的封装完好如初,实验台上面也落着厚厚的灰尘。许多教师嫌实验的准备工作太麻烦,担心实验存在的安全隐患,更迫于升学率的压力等因素,普遍不重视实验,甚至连最基本的演示实验也很少做。所以,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一些实验模型代替动手操作实验,就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结果学生对实验现象、结论一知半解,很容易陷入“不理解——不太懂——不喜欢——成绩差”的怪圈。
三是实验仪器的补缺困难。学校的有些实验仪器由于不太常用,所以生产的也少,部分仪器在使用中出现损耗以后,很难及时地补损,这就造成部分实验无法正常开展。一套仪器由于极个别元件的损坏,导致有关实验无法正常操作的情况很多。
二、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管理层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如果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管理层都能提高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深化、细化物理实验教学及管理的措施,这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乃至深化教学改革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要把物理教师的实验课完成情况纳入教学成绩考核之中。对每一位物理课老师的实验课完成情况,要像其他的教学环节一样,从完成率、完成的质量等方面予以考评。有必要的话,把对实验的筹划、设计时间也计入教师的教学课时内,以鼓励教师尽量多做实验,做好实验。
三是要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依托,畅通仪器补损的通道,定期补损,并建立厂商技术人员定期巡访、维修机制,以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
教学改进的建议范文5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职业英语的特征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必须以实际应用为目的,教会学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有效提高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切实提升英语口语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了建议。
一、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
从教学中发现,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水平并不令人满意,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很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首先,学生对于口语的学习态度不积极。总认为口语课为考查课,期末考试成绩的评判不是很严格,很容易磨混过关。其次,多数学生语音面貌不算理想,个别学生说英语存在地方音,而且不善于借助媒体等方式学习口语、模仿标准发音。对于口语课教师布置的问题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往往是人云亦云,多数人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类似的答案。最后,心理因素作祟,学生爱面子,怕说错,被人笑话,所以课堂上多数人不愿回答问题,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2.英语学习方法不当。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投入度不够,对英语口语练的不多、说的不勤,导致很少有人能表达自如。同时表达也是一个技巧。精通语法体系、掌握庞大的词汇量并不能够保证表达的流畅与清晰,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完全撇开其他三项而独立进行训练,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往往都是突出写,而忽视听和说。
3.教学方法还有待改进。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驾驭课堂能力不强,对于课文隐含的文化及相关信息准备不充分,导致课堂讨论话题不能很好地进行延伸和扩展,从而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其次,部分教师个人的口语水平不够地道,不够流利,导致和学生交流时产生听觉障碍,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不信任感。
二、口语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计划安排还需要进一步突出口语教学。其一,学校没有把口语课放在英语专业必修课的重要位置,多数学校口语课开课时间仅为1个学年,且多为考查课形式,也使学生不够重视。其二,有些学校在口语课任课教师的选择,比较随意,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发音不准确,聘请的外籍教师一般不具备教师资格证,或是第二语言为英语,影响教学水平。其三,目前还没有特别适合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的口语课教材,未能有效体现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特点。
2.文化差异导致口语学习存在一定难度。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文化是语言的底蕴。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脱离特定文化背景和内涵的语言。在口语教学中忽视文化渗透,必然难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口语水平。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的积淀,导致我们学生往往说话不得体。
3.教学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一,部分教师仍然喜欢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教师一言堂,老师讲,学生听,课堂上大多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法讲解,所传授的知识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脱轨,忽视具体的应用语境和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其二,部分教师对于中西方文化掌握不足,忽视了文化礼仪及内涵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另外,部分教师对于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操作不熟练,相关音像资料也未能充分利用,也是导致口语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因素之一。
4.学生学习方法还需要改进。多数学生在中学学习时已经习惯于每天背句型,背单词,以应付中高考,来到大学仍以英语四六级过关为目标,忽视口语的重要性,虽然单词量和句型掌握较好,就是不知如何开口说英语,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学生每天都在“练”口语却不见口语有所提高的原因。
三、几点改进建议
1.学生应重构学习观念,强化语言实践能力锻炼。首先,学生应意识到英语口语对于自身专业和未来就业的重要性,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念。其次,不放过任何一次口语锻炼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累丰富的口语实践经验,为将来步入职场奠定较为扎实的口语交际基础。最后,多借助媒体学习英语口语,多听多看英语新闻,影视剧及相关节目,有意识的跟读模仿,并复述听到内容,培养语感,形成正确地道的发音。
教学改进的建议范文6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其存在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1)一些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教参抄写教学大纲,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彻,致使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甚至出现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不一致的情况。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某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课文语言的技巧和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未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珍惜和热爱,仅仅对小女孩的遭遇产生怜悯之情,所以学生不能够完全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2)课堂缺少互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注重学生的共性,而忽略学生个性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灌输性地传播知识,机械性地要求学生掌握。如教学《悯农》一诗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掌握字词的理解,以及理解写作的背景和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而没有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同身受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及,缺少一种情境展示的渲染。
(3)课堂的实践问题牵掣着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小学语文课堂重视知识的培养、课程的安排、作业的布置和考试的加强,却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设计了教学的问题和答案,仅仅照本宣科地教会学生掌握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没有鼓励学生主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不高,难以真正体会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仅仅是一纸空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教学目标的设置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设置清晰而集中的教学目标:(1)在课堂开始之前,通过研究教材的精髓内容,搞清楚教材所传递的信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学生每个阶段学习的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预先设置适合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将教学目标具体化。(2)教学目标集中化。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要体现出教材内容的整合能力,既要囊括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也要体现语文教材的教育特色,旨在让学生的学习达到较佳的效果,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3)教学目标的体现环节是课堂。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通过发挥语言魅力和应用动作神态等,掌握课堂的焦点,让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尤其是针对那些爱做小动作的学生,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教学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4)为了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前一天,要给每个学生布置好作业,提前做好课本预习,如生字的学习、课后题的思考、课文的朗诵等。
2.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
课堂互动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当家作主”,从以往被动型的学习状态,蜕变成主动型的课堂主人翁。譬如,故事类型的课文是学生学习交际能力和提高理解能力的重点部分,因为此类课文内容生动,而且蕴含的信息量高。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课文,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设计角色,模拟故事内容进行互动交流。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课文的生字和重点词句。待课文内容讲授完毕之后,可播放课文对应的电视剧片段,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等角色,模仿故事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性格等,让学生的课文学习融入实践体会环节,提高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效率。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
3.课堂实践的发挥
课堂的实践的发挥是让学生利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
首先,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增强。
其次,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提出质疑,以供师生共讨。一方面是通过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精神气;另一方面是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小练笔,并在练笔过程中熟悉字形和辨析字义,并主动找出课文中尚未理解透彻的地方,然后提出质疑并通过讨论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