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方法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方法建议范文1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学方法 能力

《概率论与教学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学科。它既以较深的数学理论为基础,又以解决大量的生产、科研与管理实际问题为目的,该课程在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上与学生已学过的其他数学课程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有的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基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从趣闻教学、类比教学、合理设疑、及时总结、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总结等几个方面给予阐述,希望能给读者以借鉴。

1.趣味教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使学生对你所讲的东西感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器官以及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例如,作为“概率统计课”的导言,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例1:这是一枚均匀的五分的硬币,现要把它抛向桌面。在我抛下之前,哪位同学能断言:①硬币抛下落到桌面的结果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②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多大?

例2:在一个口袋中装有六只乒乓球,其中四只红球,二只蓝球。现从口袋中任取一只球。在我取球之前,哪位同学能断言:①我取到的是红球还是蓝球?②取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大?

以上两个例题的问题使同学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萌发了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兴趣就能转化为乐趣,乐趣又转化为志趣,持久稳定的志趣就能使学生保持经久不衰的求知动力,从而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这门课。

2.类比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

数学家认为,类比是发现的源泉,是伟大的引路人。人的思维受生理客观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正常的思维容易产生定势,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必须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例如,讲随机变量部分,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之间,两者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完全一样的。在讲授连续型随机变量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时时注意与离散型随机变量进行类比。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逐步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掌握知识。

3.合理设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教学是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求知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学会思考,才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主动听讲,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讲课必须学会巧妙构思,合理设疑,才有可能打破学生认知结构的原有平静,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例如,“相互独立”和“互不相容”是概率论中两个重要概念。初学者往往错误地认为“相互独立”必“不相容”“不相容”必“相互独立”。为了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理解透彻,教师可以在此处提出这样两个问题:

例1:盒子里装有m只白球,n只黑球,做有放回的摸球试验,A表示“第一次摸到黑球”,B表示“第二次摸到白球”,则A和B是相互独立的吗?是互不相容的吗?

例2:52张扑克牌平均分给甲、乙、丙、丁四个人,A表示甲得3张K,B表示乙得2张K,则A和B是相互独立的吗?是互不相容的吗?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①相互独立的两个事件不必是不相容的;②不相容的两个事件不必是相互独立的。这样通过对两个概念的深入讨论,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基本上能够明确区分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了。

4.及时总结,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对于《概率论与教学统计》这门课,教师应及时进行阶段性课堂小结。这种小结并不是讲述内容的重复,而是进一步剖析各个概念间的联系,从不同角度讲清事物的纵横关系。例如,在讲完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后,教师应及时分析总结过去学生中易混淆的概念与易出现的错误,讲授的主导思想是突出方法的基本思路。例如,在总结条件概率时,教师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家庭有两个小孩,已知其中一个是女孩。问另一个也是女孩的概率为多大?(假定一个小孩是男还是女是等可能的)。这时所求的概率是在“已知其中一个是女孩”的附加条件下发生的概率,这个概率就是条件概率。用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分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条件概率的基本概念;之后再以典型例题,细微分析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的思路和方法,以及两个公式的关系,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建议范文2

一、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有许多教师认为,备课只是简简单单地去应付学校的各项教学检查,对于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部分教师上课只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这种想法固然错误,备课是老师精心准备授课的体现。在备课时我提出以下建议:(1)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2)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3)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同一级组组成一个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在精心充足备课的基础上传授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在高考历史更加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有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情境,以情求趣

学生对于久远的历史难以感知,可以借助历史图片和影视创设丰富的情境,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变成可感知的历史现象,把失去的历史再现,从而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思想受到启迪。而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大幅度减少讲课时间,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当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高效率地利用课堂45分钟。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独立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掌握知识。中国现代史有很多纪录片,采用纪录片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历史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容易直接感知、触摸历史。图片与影视相比往往更清晰,在教学中使用图片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讲改革开放时展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一些有代表性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乐”学

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建设,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所以教师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布置有趣味性的作业,化知识为能力。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让他们觉得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氛围,把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指导学生编写学习提纲、归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规定学生在新课前要预习,并编写学习提纲;课后,则对全课知识进行归纳小节,明确该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

由于历史学科内容庞杂,需记忆的东西多,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把握不住要点,该记忆的内容没有掌握。

在起始阶段,我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做出示范,如《》一节,我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读完后,让学生归纳这几段主要表述的中心意思是背景,然后仔细分析每段的中心意思也就是运动的背景包含几层。在逐步把握了本节的基础知识后,引导学生分析该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并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和概括。

教学方法建议范文3

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猜想

教师要在学生的猜想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他们去合理甚至求异地猜想,更好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复习“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以后,让学生猜想圆锥体积计算方法该怎样推导,学生很容易做出正确猜想。同时,要注意让猜想与验证相结合。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

二、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把学生当成“工程师”,还是完成教师指令的“操作工”,决定着数学活动的价值。如果我们总是把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用教师的思维来捆绑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非但得不到培养,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无从谈起。

因此,数学教学应由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设计应以学生的需要为宗旨,不再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而是教师为学生的主动建构创设更大的空间。教师的教,不再“仅仅是给学生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学生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对自己终身发展起长久作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他们在学习某—知识之前,往往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储备。如计算多边形面积时,学生根据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公式,能正确的做辅助线,恰当地选择计算公式,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师要将复习铺垫和创设问题情境融合起来。这样教学,教师既能了解学生对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的掌握情况,又能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灵活确定教学的起点。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体验过程的活动。现在的课程目标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课堂设计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四、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

教学方法建议范文4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方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项新颖的教学方式,针对高中地理课程而言,便于教学问题的直观展现,加强对地理知识内容的分析,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建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将地理知识与相关案例要点相互融合,强化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内在本质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学习任务优化设计、问题思考创设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还可应用案例教学法,强化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故此,文章将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方法展开分析,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重要的教学建议。

一、利用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可应用不同的形式展开,所发挥的教学作用也不尽相同。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地理知识难度逐渐加深,特别针对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地理教师可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展开,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难题,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1]。与此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在更新与转变传统教学思想的同时,不断尝试新颖的教学方式,利用案例教学方法,融入新颖的教学元素,便于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将地理知识形成有关的教学案例,就是一次教学创新的伟大尝试,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引用多个知识内容,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相比单一的知识分析,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强化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促使高中地理知识更加形象生动,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为此,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法,构建高效地理课程,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变成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帮助学生消除认知上的障碍。通过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此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达到增强实效的教学作用。以人教版《人口的数量变化》为例,由于我国人口逐渐由西部向东部沿海区域发生转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节课知识内容,地理教师可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用孔雀南飞的实例,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掌握实际生活中空缺的生活习惯,联想人们迁移的规律特点,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往东部沿海区域迁移的内在意义。

二、利用案例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优势十分多元,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效率,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地理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开阔学生地理学习视野的主要路径。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地理现象作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一类型的地理规律,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突出地理学科学习的实效性。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相对复杂多变,但是由于教材篇幅有限,知识内容只能浅层次介绍,针对值得探究分析的地理问题,无法深入探究[2]。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扩展,引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激活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中,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案例教学方法,融入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还能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体会到地理学习的魅力。案例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实例相互连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导向作用,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开端。高中地理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需要扩展延伸不同的内容,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为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内容起到辅助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可通过有目的性、有组织性的选取案例内容,将案例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使学生收获更多,实现地理教学的预期目标。以人教版《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为例,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十分有限,难以切身体会全球各地的国家文化与居民特点。此时地理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在课下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搜索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将其引用到案例教学之中,将枯燥单一的知识内容,转变成形象真实的视频动画,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使学生通过领略世界各地的国家文化、居民特点,开阔自身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实现地理教学预期目标。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实现开放式教学

案例内容的选编是展开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案例内容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案例内容的选取要想突出其案例的思辨性特征,才能让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拥有充足的学习空间,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3]。为此,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前精心编选案例内容,具体方法如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地理教材中已经拥有的案例内容,通过案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开放式课堂的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地理教材更加多元化,对于一个知识内容的讲解,常常可应用不同的案例。另外,高中地理教材中都是十分典型的案例,这些案例和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学生只需要分析案例内容,即可了解地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材案例的应用。第二,视选取学生熟知的案例内容,相比于地理教材中已经拥有的案例,大多数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案例的熟知度更高,也了解其有关的背景内容。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应用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出发,为学生选取耳濡目染的案例内容,加强教学案例和知识原理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快速投入到角色之中,让学生全面把握地理知识内在本质,感受到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地理教学的预期目标。以人教版《产业转移》为例,教材中引用的案例主要以“东南亚地区”为例,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学生理解分析的难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引用学生较为熟知的长江三角洲等区域纺织工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四、利用案例教学法,强化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只是片面地“讲案例”,通过细致整合与耐心讲解案例内容,不仅与案例教学的目的相悖,还深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误区,此种教学方式和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该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用案例教”的效果。其中,“用案例教”主要针对以案例作为学习导向,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4]。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案例只是教学媒介,并非教学的侧重点,也不需要让学生多加留意和具体掌握,只需要利用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内在本质,学会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案例作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突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有效性的作用特点,为学生构建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地理课堂之中,激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上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并非案例内容的具体掌控,而是在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迁移、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启迪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与分析能力,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地理学习基础,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强化加以重视。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案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更新与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认知思想,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为学生耐心讲解地理知识,选取与教学内容相符合、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内容,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所在,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水平.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35):296.

[2]张勇.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82.

[3]刘春雪.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青年,2019(22):151.

教学方法建议范文5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一、引言

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进步,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模式。为此,我校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吸收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并加大我校的软、硬件投入,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培训,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中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职业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定义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指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并重点关注实践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它利于全程构建学生的整体技能培养框架,丰富了课堂和实践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综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出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的需求。为了改变学生不爱学习,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局面,我校教务部门和授课教师决定通过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达到改善学生水平的目的。

在向其他兄弟院校不断学习和仔细研究之后,我们发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改变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满足了企业对所招收学生的需求。

四、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条件

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坚持软硬两个方面都要兼顾。软件方面表现在购买专用教材,并分配教师对此进行知识点的分解,安排制订计划进行学习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硬件方面表现在学校最近几年对教学设施进行大力投入,新建了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改善了学习环境。

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方法。其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努力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讲授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同时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进行相应的统筹安排,制订模块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进度,编制相应的教学讲义,以达到学生学习时易学、易懂、能用为目标,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满足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现场教学,教师要结合学习新增的多媒体教学、主副板等设施,允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提问,实时采取提问的方式方法,必要时还能够进行较深层次的讲解,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他们的考核,建立比较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学习优异者安排更深层次的理论学习,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

3.实践课程的培训

在满足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课程的学习。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仅仅在学校工厂对其进行必要的基础培训,还带领他们到社会企业进行实践。这样不仅仅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领会企业对他们的需求,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调查

社会实践调查是指在假期中,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与社会进行较早接触的一种方法。学校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意识,在完成实践调查后,填写表格对此进行评价。这种方法较早地被大学所采用,是一种很好地解决学生与社会脱节问题的办法。

教学方法建议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简单电路》;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运用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笔者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试图探究小学科学课程中《简单电路》的教学方法。本课动手操作性强,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了对知识综合应用。在本课设计中我始终围绕科学课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来展开探究活动。具体是如下操作的。

一、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让学生了解电的知识

首先,让学生了解有关电的知识,回顾旧知识和生活实践,并不是枯燥空洞的去说,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做,亲身去感受,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点亮一个小灯泡。在课堂上充分鼓励敢于尝试的同学,对于学生在点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其他的孩子去发现,去指正。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我们先来认识一些电器元件,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它们的科学名字。你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再一次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这个问题一抛出,很多同学跃跃欲试,而对这样的组装,他们可能很早就已经玩过类似的游戏。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因此,小灯泡很快被学生点亮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接着,我又会提出一个问题。“分析我们的连接,你能说说干电池的电流是怎么走动的吗?”这下可难住了一部学生。她们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小部分对电学感兴趣的学生可能知道其中的奥秘。但说不完整。在他们的思考问答下,更多的学生会加入思考的行列。此时,我将孩子们零散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全盘托出。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开关来控制灯泡。而这个连接却没有开关。我们能不能加一个小开关来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熄呢?加入开关,重新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又很快的完成了组装。现在,请你把我们的连接用实物图画下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学生们花了几分钟才画好实物电路图。要画得像容易吗?感觉怎么样?要是简化一下就好了!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此时,可以充分让学生们想想简便的方法,她们给了我很多好的意见。我也给同学们一种方法,学习画简单的电器元件符号,用符号再一次画简单电路图。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后,我立即发现大多数学生不能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对灯泡内部的结构不了解,对看不见的电流就更不清楚了,而认识了电流实验盒中的电池盒、小灯座后再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学生很快就能连接一个正确的、完整的电路。电池盒、小灯座都有现成的导线连接点,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将导线插到各个连接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开启W生智慧的思维。因此,我这课的设计,先点亮小灯泡,认识电流的存在,小灯泡只有在回路电路中才能亮,一旦断开就会熄灭。然后,逐渐的增加电器元件,我们不可能始终用手握著让小灯泡亮,电器元件就可以让我们的手解放出来。这就构成了一个电路连接。学习画简单电路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知电路连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电路的布置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二、以激发学生探究思维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探究知识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手电筒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灯泡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 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 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 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 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时代的今天,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知识,方能获得良效!

作者简介:阳正炎(1972-),男(汉族),本科学历,湖南省衡东县新塘完全小学,科学教师,一级教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