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改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教学改革

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43-03

信息化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理论指导下,恰当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利用和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素材类、课件类、网络课程类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类等),构建生动、丰富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创设情境、提供信息化资源、组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能。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1.目标

包括:(1)实现教师数字化学习空间的示范建设、示范应用。(2)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3)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4)寻找适合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虚实结合”教学的思路。

2.改革思路

以“数字学习空间”为中心,从教学资源、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和教学成果五方面发散研究,在发散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数字学习空间。教学资源建设以资源整合为主,开发为辅,包括项目新闻事件视频、知识原理动画、企业岗位操作视频、技能教学视频、仿真操作软件、自主学习软件、微课视频、在线试题库等。网络课程呈现教材二次开发后的课程内容,体现与地方经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化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过程,设置网络课程目录。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外五种经典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寻适合中职学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予以实施。通过省市级公开课进行教研论证,以职业学校专业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大赛为平台,检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成果。

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搭建,驻扎教学营地,拓展课外学习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数字化学习空间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为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单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提供了后台数据,能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前,教师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发放学生课前学习指南,上传课前学习资源供学生登陆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平台统计功能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借助考试功能,检验每位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根据考试反馈得出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知识点,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采用多种学生活动探究知识、操练技能。课前和课后同样借助平台检测和监控学生过程性学习的效果。在化工分析课程学习空间建设过程中,我们把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项目技能大赛理论试题作为课程理论题库,既能满足优才集训的需要,又能将技能大赛课程化,惠及全体学生。

2.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辅助学生学习,延伸课堂维度

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搭建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平台,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网络课程建设应首当其冲。在网络课程子目录下,建有“课前学习指南”“自主学习课件”“助学视频”“仿真操作”“实操演示”等栏目,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降低了学生课内外学习的难度。课前学习指南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导航,根据其内容,学生可结合学习课件、助学视频、仿真软件、实操演示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难度得以降低;自主学习课件是教师针对课前学习内容制作的PPT课件,学生通过对课件的学习,为进入新课学习做充分准备;助学视频是将较抽象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仿真操作则一方面给出技能学习的仿真软件,另一方面教师录制仿真操作视频,指导学生按步完成;实操演示视频源于技能优才操作视频,企业技术骨干、教师演示等,为学生操作提供预演,为课后的巩固学习提供素材。

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激发学习热情,丰富课堂形式

学习资源数字化使得课程的学习领域、模块都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所带来的课程信息多元化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比较研究的范畴和优势。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课程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因网络带来的课程信息多元化的整合与运用,也反映在学习的过程中整体突破原有课程结构,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创造性地实施多样化的课程,从而将重基础、有层次、综合性的要求整合其中。在化工分析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数字化文本资源、视频学习资源、动画资源、仿真操作学习资源以及题库、试卷库等资源,为学生活动、教学环节提供了有利条件。

4.仿真教学工具的应用,前置专业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仿真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过程中仿真软件的作用更加重要。对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安全操作尤其重要,而仿真教学则为学生操作教学带来了便捷和安全,学生实操前先进行仿真操作、反复操作,既满足了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的学习需求,又减少和避免了学生在实操环节对仪器的磨损。学生在反复尝试操作之后,对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及后果明了于心,为实际技能操作教学做足准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化工分析课程改革中,主要采用的是滴定仿真软件和仪器分析仿真教学软件,这些仿真教学工具均有入门快、操作简便、仿真度高等特点,为广大学生所喜爱。

5.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跟踪学生学习,提效学习反馈

学习评价是信息化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我们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是消极被动的受评者,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学生偶尔进行自我评价,方式也是单一的,自评所得结果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单一的评价主体导致学生被动地发展,这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生主动地发展是相背离的。评价来自于外部,既没有客观地提供信息,又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使学生评价从单一主体转向多元主体,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外部转向内在,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形式转向实质,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改变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让学生、企业工程师、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让同伴参与评价,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辨别、学会评价。以上评价可以在数字学习平台成绩管理中权重设置模块完成。

三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创新点

1.率先搭建课程的数字化学习空间,践行信息化教学理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积极响应刘延东副总理提出的“三个率先”,在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中率先示范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师人人建空间,学生人人有空间。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教师从资源建设、情境创设、学生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探索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会了一种信息化学习方式。

2.夯实信息技术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应用,优化学习过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改变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引导者,信息化学习资源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信息技术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随处学习的需求,延伸了课堂,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3.突破传统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信息化解决了专业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动不了、不安全的教学难题,让学生获得了感受学习、体验学习、享受学习的机会,并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从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感受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有成就感了。在信息化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建设了学生数字化学习空间,利用平台资料共享、学习统计和作业考试管理等功能为教学提供了学生评价的有效数据,服务于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建设的网络课程涵盖社会热点、职业岗位及专业技能教学等多维度资源,重新整合了课程整体设计。针对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轻动手操作、疏理论学习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变枯燥教条的安全知识教育为形象生动的动画感受,变平铺直叙的岗位生产介绍为趣味的闯关游戏,变一人做、多人看的实操演示教学为虚拟仿真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协作探究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笑起来。

参考文献

[1]〔美〕JudithHaymoreSandholtz等.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宋融冰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改革;视觉化教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18-01

一、目前中职教育信息化现状

1、教学仍然以教师口授为主,很少涉及动态的视觉化知识展示与引导。

虽然近年来我省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固有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未得到根本革新。教师的课授依旧是一对多的口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口头信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容易枯燥,学习效果也不稳定。

2、中依旧黑板粉笔占主导,对多媒体设备的引入依旧较少。包括我校在内的许多中职院校由于资金、人才的缺乏,引入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工作缓滞不前,课堂效果有限。

4、管理中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利用起步较晚且利用粗放。我校在今年才在教务管理中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比较其他地区同类学校其实是落后许多的。教学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借用信息化系统可以极大提高办事效率,并且使各项教务工作更加规范化。

5、对信息化学习工具的利用较少。我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信息化学习工具了解少且利用少。学生使用电脑和手机以看电影听歌曲居多。

二、中职教育信息化程度低的原因分析

1、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足。省教育厅每年都有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和信息化软件设计大赛,还有说课和课件制作等。但是每年许多中职院校仅仅是在比赛前一两周派人参赛应付,并没有借助这个机会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深化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足见对信息化教学推广的忽视。

2、息化教学改革投入不足。信息化教学改革是需要加大投入的分阶段推进的工程,第一步便是对设施设备和人才培训的投入,这是信息化教改的基础。有了设备才有信息化的硬件基础,有了懂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师才具备提升中职院校信息化水平的生力军。中职院校目前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投入很不足,很多中职院校甚至多媒体教室都屈指可数,由此可见投入的不足。

3、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偏低。中职院校近年来吸收了许多年轻教师,但是教师骨干队伍依旧以中年以上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对电脑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很少,很多甚至不会操作,更不会懂得信息化课件的设计制作。这也是中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短时间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4、不足,培训不足,导致设备系统利用粗放。部分中职院校近年来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也敢于尝试了,但是推广很不足,培训更是不得当。很多停留在口号上,没有专门组织学习培训班,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利用技能进行专门讲解和培训考核,导致信息化设备系统的利用很粗放。比如多媒体教室仅仅是用来通过网络播放视频所用等。

5、缺乏对学生学习方面的信息化引导。现在学生家中电脑和手机很普遍,许多教师由于停留在传统教学思维中,布置作业多以纸质作业本为主。其实可以适当引导邮箱作业或者网络讨论组作业形式来完成。可适当鼓励通过百度收集外延知识,鼓励学生信息化时代下进行知识搜索和整合,这样也适应了未来社会能力需要。

三、促进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途径

1、院校统一认识,做好信息化教改宣传,制定信息化教改计划。站在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顺应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潮流。职业院校要统一上下认识,加大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宣传,制定信息化教改计划。可以分三个步骤逐步推进信息化教改工作。第一步完成首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引进并试验,培养年轻骨干教师掌握信息化教改技术技能并让他们成为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力军。第二步在第一步试验效果良好、具备小队骨干信息化教学队伍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大设备采购,努力使教务部门实现信息化办公,教学队伍实现信息化教学。第三步是构建属于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化终端加入到该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与学生在信息平台上的良性互动。

2、适度地加大对信息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采购。职业院校每年设立预算用于采购信息化设备及软件,奠定好信息化教改的硬件基础。这样的投入是着眼于未来,用于综合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整体提升教学水平的,必须保证该项预算。

3、次对中职学校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培训。学校每年可以利用夏季信息化设计大赛的契机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开设信息化教改培训班,可以聘请具有丰富信息化教学经验的教师主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引导,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和信息化课件的设计制作基本技能。

4、校内信息化培训与竞赛的力度,做好信息化推广。重视每年教育部及教育厅各项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和软件设计比赛,从校内选拔和培养骨干开始,使学校信息化教学诞生一支经验丰富的主力军,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推广服务。

信息化必然是未来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由于作者对信息化教改的认识还比较有限,因此仅能作出一些粗浅的判断,给出一些浅薄见解,真诚希望此文对中职院校教育教学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沈荃 郑辉昌《课堂教学手段信息化改革的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促进教学改革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5日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促交流、促学习

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是国家教育部领导组织的四大赛之一,引导高校在教学中培养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开发制作能力,对教学特别是工科类实训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促进高职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工科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大赛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吸引越来越多的学校参加,规模越来越大,关键在于:大赛更多是全国各校教师进行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各个学校能展示“各校信息化应有水平能力”的巨大舞台,也为高校提供了一个交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经验平台。因此,大赛促进了高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展,引领了当前先进教学手段开展和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促进实践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训练和大赛过程中,我们广泛地了解、使用新技术、新平台,更清楚地认识到当前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实践教学提出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培养跨世纪的科技人才,必须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建立了如下三种实践教学模式:

1、软硬兼施教学。在原有硬件基础上,通过相关的软件平台进行有针对的开发设计仿真实训工作。这包括基础性实践环节,以我校自动化生产线为例。该教学设备昂贵,使用维护成本高,能有效解决我们教学当中模拟自动化生产线教学设备的不足,教学实训时数少的问题,并可减少后期教学维护费用。该课程的实训效果直接影响到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的仿真实训软件侧重于其中电气线路搭建和控制程序的编程及考核操作过程,且电气线路搭建又是高职电类专业中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利用本教学仿真实训软件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2、设计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为机电、自动化编程、气动、电气控制技术中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小系统设计。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将设计的单元电路组合成小系统电路,完成应用电路系统的设计。采用CAI课件,适当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以中、大规模器件为主,引入仿真。目的是在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进行装调与测试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编程能力。

3、综合设计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包括机电、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电气控制、气动、传感器、传输与处理等应用性较强的综合设计性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综合设计、装调与测试能力,强调各种设计方案的实现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鼓励创新与突破。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竞赛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1、先理论后实践的缺点。工科类课程理论较难掌握,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分析其原因,课程理论知识比较难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觉得理论知识没有用处。而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同学学习却非常轻松。由于比赛的题目多数都是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甚至要求设计一种全新的产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实际问题的解决要靠理论知识来支撑。教师无数次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没有学生一次实际经历给他们的印象深刻。

2、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作用及效果。教师在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指导实践过程中,教师对电路原理只做简单的讲解,告知学生如何应用相关组件,并强调在后续的理论课程学习中会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以学生制作过的电路等为实例,结合课程内容详细讲解其工作原理,让学生懂得电路为什么能实现相应的功能。在开始的实践引导下掌握好理论知识,再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是我们的教学目的。理论后的实践是学生自主应用理论知识的过程,这时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只是场所,由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目的明确地设计和制作小产品。

四、结语

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促进教学改革,丰富的多媒体展示功能包括文字、图像、视频、动画仿真等多种形式,更有利于加快学习者实训操作熟练过程;展示过程中,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能根据教学需要仿真,节约实训成本和实训场地。能够使用各种仿真仪表、电器对所搭建的电路、气动回路进行实时检测和控制,通过仿真电气安全事故,能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电气安全操作习惯。同时,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得理论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有力促进了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实训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国民,徐斌.了解自己的智商[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

[2](美)丹尼尔·戈尔曼.情绪智力[M].纽约:Bantam,1995.

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4

关键词:应用写作;信息化;教学;改革

1.组织信息化教学的前提

1.1 强化基础写作,关注中学写作教学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准确地遣词用句,远比强调“格式”和“注意事项”重要,因为写作是将思维转化为文字的过程,由于思维转化为文字的基本功可以分为记叙、议论、说明三个方面,所以,记叙、议论、说明,可以说是进行文字表达的三项基本功。有了这三项基本功,就已经具备了符合逻辑地表达自己复杂思维状态的元素。“万变不离其宗”,在任何的情况下,在任何的文体、文种、体裁的样式中,这三项是“永恒的主题”。

中学的写作教学,是在巩固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一般议论文写作的全面训练,并辅之以新闻、读书笔记、书信、通知、海报、实验报告等应用文的练习。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在中学阶段在记叙、议论、说明三项基本功方面没有打下牢固的基础,大学阶段的应用写作教学,还得再次强化训练;如果中学阶段写作基础牢靠,大学阶段的应用写作教学不但不必重复基础写作知识,就连教材中的必修章节新闻、书信等,也可以不提及。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与中学写作教学沟通与衔接,而不是一味去埋怨教材的编排不合理。

1.2 培养写作主体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在写作中起决定作用的毕竟不是材料,不是技术,而是个人的修养。”也就是说,提高应用写作能力,不仅讲格式、讲技巧,也要注重素质培养与写作能力相关的素质,应包括思想水平、世界观、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字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在表现为外在的、可视的写作技术、技巧的同时,还伴随着非常复杂的、内在的、隐性的写作心理活动,体现着作者的认识、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学习写作,不仅仅是学会各种文章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对外部世界进行表达的欲望和能力,这是写作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

同时,主体的人格素养也至关重要。健康向上的人格的基本是:尊重、诚信、友善、谨慎。我们难以想象,由不讲诚信的人写出来的新闻、广告、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可信度会有多大,由不尊重别人、待人不友善者发出的函件会是什么样子,办事不谨慎者如何能起草出准确周密行政公文与经济合同。

1.3 普及计算机应用与多媒体教育技术

大部分高校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都不同程度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技术,计算机在高校的高度普及以及与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信息化应用写作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学生均能利用电脑进行文字输入,并且熟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熟练使用互联网,这为应用写作的信息化教学创造的必要条件。信息时代提升了社会对新型人才应用写作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为高校应用写作教学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资源为高校应用写作教学实践性资料的占有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对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不仅可以使教学更直观、生动,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

2.合理组织信息化应用写作教学

2.1 进行开放式、互动式课堂教学

多媒体网络技术集文、图、声、像、色为一体,其所包含的信息量,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教材、任何教师甚至任何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这一环境中的学生只要具备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能力,就能控制和掌握所需信息。

例如,在讲授消息导语的写作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照教材范文,再三“倒金字塔”写作方式,强调“5个W”,责任心强的教师,埋怨教材范文太陈旧的同时,从报刊上找来最新的消息做例文,但效果也不一定佳。当然,条件允许的教室,使用课件教学,把范成幻片形式,播放给学生看,确实直观多了,但要真正使学生做到眼、心、手一齐动起来,这两种方法都不如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好。

网络信息化延拓了传统教学的物理时空,飞跃了课堂的围墙。教师不用担心学生搬用网络上的文字,因为,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搭建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共享平台。在这种开放式、交互式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是主要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如何鉴别有价值的内容,如何组织属于自己的文字。

2.2 进行延续性、拓展性的课外辅导

传统的课外辅导、作业的批改都是一项比较浩繁的工程。利用网络信息化工具,课外辅导在轻松随意之中即可完成。具体的做法有很多,笔者仅以作业批改为例,列举以下几种我们在施教过程中用到过的方法:

用E-mail接收并批改电子作业。要求学生将作业输入计算机,通过电子邮件传输给老师进行批改。

组建一个班级QQ群,用QQ传输作业,将某具有代表性的作业粘贴在QQ会话框里,学生在群里讨论作业的成功与不足。

在校园网的校园论坛里辟专栏,学生作业以发帖的形式贴出,老师与同学都可以跟帖评价。

申请网络博客。教师申请博客,学生也申请博客,并互相链接。老师的博客上主要转贴与应用写作有关的理论与范文和一些典型的网站,同时布置作业;学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直接写在博客上,老师在学生的作业后面直接跟帖加评,其他同学也可以跟帖加评。

3.小结

高校应用写作信息化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能自主安排的学习环境,学生在Internet上可以自由驰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自由地调动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学习时间确定学习步调,主动参与网上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种开放式、交互式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教学模式由共性走向个性,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清娥.巧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优化应用写作教学.[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5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模式; 会计信息系统; 探究式学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81

[中图分类号] G642;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122- 02

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正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教育的最本质要求是使学习者得到尽可能完善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学习,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潜能被压制下来,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内外的教育界都在努力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由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基于技术的教学模式或数字化/信息化的学习模式。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它是技术丰富的教学环境,是直接建立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基础上,包含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模型。其旨趣在于:发展学习者适应信息/知识时代所强调的素质;变革学习方式;关注高阶能力和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宗旨下对现行课程的教学进行变革是历史的需要。

1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宗旨则是要通过支持学习者的高阶学习,以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发展。所谓高阶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劣结构问题或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形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十大能力。而所谓高阶学习,是指运用高阶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应当以培养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为导向,帮助学习者去主动地、有意图地、合作性地学习。

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就学习该学科本身而言,要求学习者必须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程序开发、会计学和管理学的综合应用,还要能熟练操作流行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上马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这也使得学习者为了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必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数据库开发维护的知识,要求很高。但是,目前各学校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目标就被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理论型,重点讲解系统的理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脱离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走出校门后难以适应;另一类为实务型,重点讲解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这类学生与前者相反,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一旦具体运用中,软件出了问题,就会束手无策。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不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因此,结合信息化教学的指导,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指导。具体到本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操作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并能掌握其业务流程和开发设计理念,能够进行系统维护,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既懂网络技术又懂管理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2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应当体现综合性/跨学科特征。

(1) 凡是接触过会计信息系统的人都知道,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柱,这也意味着它与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近年来基于ERP的财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这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然而在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对于这种思想的传导并不明显,从而造成学生容易养成割裂地看待事物的思考习惯,缺乏系统的观念和全局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一定要体现出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特征,使学生能够真实体会现实生活中会计知识与企业管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方面知识的综合。

(2) 目前在各大高校中这门课程的讲授一般采用的是课堂理论讲授与实验室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往往是课堂讲授理论框架结构及操作流程,对于操作性很强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无法积极主动地掌握。实验室实践应用过程中,学生只能跟随教师按照具体的操作步骤机械、呆板地处理实验数据,只求实验结果准确,而不能真正领悟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这就使得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适应不同会计信息系统环境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进行实验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开设常见财务软件操作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实验和系统维护的实验。

(3) 由于社会需要的是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又懂得企业管理和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中,应该涵盖这几方面的知识。但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过于专注财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第一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便是由于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但也仅仅满足于应付考试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模式,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尽可能提高该方面的实验动手能力。

2.2 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

(1) 理论教学方面,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材的选择方面,一本好的教材能够使学习者得到很大的帮助,选了一本好教材就是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信息化教学模式做出了第一份努力。综观国内会计信息系统或会计电算化教材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为主线,其理论性较强,实践操作性较弱;另一种是以会计软件的上机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性较弱,实践操作性较强。但是,不管是那一种类型的教材,甚至是在教学中实际上采取了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也未能收到所期望的效果。问题在于ERP的基本知识、电子商务、网络财会、网络审计等人们急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会计信息系统教材中介绍得非常肤浅,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想详细了解和掌握的求知欲望。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改革的同时,自己首先要成为“发展中的专家”、“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不断补充相关的前沿知识,并给予学生将新信息与先前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帮助,从而发展学习者学会学习的能力。

(2) 实验教学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商品化财务软件的更新,近年来伴随信息化进程的步伐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我国的商品化财务软件不断更新。从单一功能软件,升级到综合性软件;从单机版,升级到网络版;从单纯的财务软件,升级为基于ERP管理理论的企业管理软件。因此,在实验教学方面,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就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用友或金蝶ERP财务软件而言,不仅应使学生体验到ERP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功能,还应该体验到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对整个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有深刻的理解,这将有助于学习者通过综合性实验有效提升学习的兴趣,并对适应社会需要有较大帮助。

(3) 要注意实验形式的更新。在ERP环境下实验体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秉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现行的ERP系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ERP实验中心,它可为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提供软件、教材、实验资料、企业案例等解决方案。

2.3 教学内容应充满挑战性与趣味性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习者布置的学习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复杂度,且需要持续的学习时间。这样学习者要想成功完成这种学习任务,就需要不断延伸他们的思维技能和社会技能。因此,可以考虑引入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增强,同学们扮演企业实际中各种角色,体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效果评价

由于信息化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科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应该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考核方式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结合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又分为笔试考核和上机考核两部分。在平时的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每做一个实验,需要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的流程、问题、对策做出说明,以评定平时实践考核的成绩,这一部分成绩可占总成绩的15%;而在平时的理论课教学中,对有关知识的学习探究情况,可占总成绩的15%;在期末考核时,编制一套较简易的账套,进行上机考试,并按上机完成的情况给出考试分数,这部分成绩也可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的笔试考核部分可占40%,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冀生. 以人为本与教育创新――21世纪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质量[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

[2] 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张媛媛,梁东.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现状和改革构想[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123-125.

[4] 徐玮. 论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的优化[J]. 财会月刊,2011(15).

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6

关键词:岗课证赛融合;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与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相比,应着重突出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际业务能力,这也是我们学生形成核心竞争力,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会计信息化》课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既要紧密围绕会计工作岗位技能要求,还要满足会计相关证书、会计技能竞赛的需求,使课程与职业岗位、职业证书和竞赛知识紧密融合。

1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

一是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对权威的大纲作为指导,会计信息化课程要么变成纯理论课,要么变成软件演示讲解课。二是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合理,缺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材。教学内容设置没有结合会计专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会计技能比赛的需求。三是教学方法老套。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演示、学生按部就班操作等传统教学方法。

2“岗课证赛”相融合的教学方式研究

2.1岗课融合的教学模式

“岗课相融”,就是将企业各项会计岗位的技能和要求融入到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依据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技能进行教学,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基本业务能力,让学生今后能更快适应企业需求。可仿真会计职业岗位,将真实工作任务分解后作为课程的学习任务,将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内容和理论知识融合后应用到会计信息化课程中,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一致的情形,保持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协同性。2.2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会计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学生具备所需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证明,通过建立职业资格证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课证融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从业准入实力。在设置课程内容时,结合财政部相关资格证书和工信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证书考试内容,能为学生提供通过这类考试的机会。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可以进行相关创新,以行业普遍认同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来代替课程某一部分的实训成绩,实现了课程与行业互相呼应。

2.3课赛融合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全国范围内开始的技能大赛,可以作为补充课程教学的一种方式。将技能大赛内容融入课程内容设计,通过课赛互促推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支持课程教学,能促进课程学习效果,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3“课证岗赛”相融合下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1课程内容改革

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来设计和安排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授课内容,以企业岗位要求来设置课程项目和任务,教学过程中采用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利用情景化教学方式仿真企业职业岗位、业务单据和业务流程,课程充分体现企业岗位需求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力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3.2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3.2.1教学方法改革可以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支持教学,如运用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建立仿真化的实训室和职业岗位,让学生如同真实置身于企业的业务活动场所。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及情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小了学生今后面对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项目教学法。将企业的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利用企业实际经济业务案例和实施项目,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布置的工作任务,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融。3.2.2教学手段改革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现代高新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通过大量动画、视频及图片展示,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同时,推进网络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与时俱进,遵循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规律和社会行业的需求,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岗位、课程、证书、大赛的相互融合,实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这样更有助于提升会计专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波.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3.

[2]刘丽君.探析职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点[J].学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