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范文1

论文摘要:在乐理教学实践中,有不少专著(包括译本)、教材对变化音、音程、等音、调式交替等基本概念的阅述存在着不妥之处,对之加以比较分析,就此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音乐基础理论的教学,是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课程之一。清末至今,我国也有不少专著(包括译本)、教材或类似的通俗性读物相继出版:这对国民音乐教育、理论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一些基本概念欠妥的问题,等闲视之,似为不妥:就此提出一些个人意见,进行商榷。

    基本的概念、术语是否准确、科学,是乐理教学及教材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据笔者所见,不少已出版的教材、书刊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妥之处,加以修正或增补非常必要。下面几例仅是我国较有影响的乐理书上选下来的。

变化音的概念

    正确地识别不同类型的半音与全音,对各种音程的构成、和声及调性转换的分析尤为重要:何谓变化半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变化半音;”何谓变化全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分别见斯波索宾著《音乐基本理论》20页、李重光编《音乐理论基础》12页)

    二者比较,不难看出:变化半音只能在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之间构成,而不能象变化全音那样可以隔开一个音级形成。为什么?恐怕找不出理论根据:在b.赫伐斯琴科编的《音乐基本理论习题》一书及近现代乐谱中,时常见到#e-bg,#a-bc这样一类的倍减三度的音程。上述概念对此无法做出解答。这正是变化半音概念的不妥之处:笔者认为,变化半音与变化全音一样,均可在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上构成,只是它们实际包含的音数不等而已。

    还应强调,所有自然半音与全音、变化半音与全音,它们分别在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上形成,这是辨别各类不同半音与全音的根本标志:理应在教材中体现出来。这样看来,上述定义与其认为是变化半音或全音的概念,毋宁说是构成这类半音或全音的方法,方法与概念不能取而代之。上述概念倘若改为:含有1/2个全音数的变化音程叫变化半音;含有一个全音数的变化音程叫变化全音,这样也许会使学习者更明确、易辨些。

    音程的概念

    “同时弹奏的或顺次弹奏的两个音的结合,叫做音程:”(斯波索宾著《音乐基本理论》第58页)“先后弹奏的两个音形成旋律音程。”“同时弹奏的两个音形成和声音程。”(李重光编《音乐理论基础))43页)

    两个概念的共同不妥在于“弹奏”二字不当。众所周知,音乐有两大门类即器乐与声乐,“弹奏”一词显然专指器乐而与声乐无关,同时演唱或先后演唱的两个音仍可形成和声音程与旋律音程。因此,建议用“发响”二字替代“弹奏”一词。

    如同变化半音与全音的概念一样,上列音程的概念其实是构成不同音程的方法,无关音程的本质。音程是指两音之间的距离(包含音数的多少)与相互关系。

    等音的概念

    在十二平均律中,固定音高相同而音名、意义记法不同的两音,叫等音(亦称同音异名,笔者认为称同异音可能更准确些):如把这种等音,单纯地解释为“bd音等于#c音”,"#f音等于bg音”,、音等于bc音”(廖天瑞编著《基本乐理》82页、康讴主编《大陆音乐词典》390页)也是不能成立的。“等”是指“相等、等于”之意,等音即相互等同的音:既然等同,即可取而代之,试看取代的结果(以#e等于f为例):

   从不同音律的角度讲,纯律或五度相生律中的#e与f存在“等音之差”,两音是不等的,从音.级角度讲,c调中的#e音是变化音级.,而f是自然音级,从调式的音程上看.,c-f为纯四度乍:自,然,协和音程,而c-#e则是增丰度...变化不协和音程;从调试的角度分析亏耗:的角滴式(或弗里第亚调式),不能说成是f的清角调式(或里第亚调式),在大小调体系中,等音的记谱更是界限分明,否则会导致调式、调性的含混不清:从和声上来看,这种取代的结果,将发生和声意义与调性意义上的根本转变。可见,音乐中使用的等音其实质是不等的,因此,这种称谓也不恰当。某些教材也改用“同音异名”代替,’等音”一词,虽说相对准确,但总不如把“等音”称为“同异音”更为适合。然而“等音”或“同音异名”之术语,已被人们沿袭使用,因此也无需作名称上的更换(如同雅乐、燕乐、清乐音阶的称呼不妥贴一样)。重要的是应当把问题的实质,在授课或教材中讲清楚。

    调式交替的概念

    什么叫调式交替?众说纷纭,请看:

    “在调式关系的扩大和发展的接触中.,为了丰富调式的表现力,因而使一些调关系较近的调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调式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两个调的主音在乐曲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这种新体系叫做调式交替。·一共有三种类型:1.同音列交替;2,同主音交替;3.不同音、不同音列交替:”(李重光编《音乐理论基础》182-186页,高天康编《音乐知识词典》429页)

    “音列相同或主音相同的不同调式在音乐作品中先后出现,叫做‘调式交替’。”(孙从音《乐理》35页)

    “一只旋律在1音音高不变的情况下,较长时间地从一种调式转到另一种调式,就形成了交替调式。(黄虎威著《和声写作基本知识》149页)”“所谓调式交替是指在音列相同的条件下,调式主意的转移。”(吕宏久著《蒙古族民歌调式初探)68页)

    “调式交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调式相互穿插与交织。(童忠良等编《简明体音美词典》359页)”

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CBE理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46-02

在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教学中,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教学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知识较多,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而在当前,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亟待改革,但改革不能盲目进行,需要融入相关的教育理念。CBE(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其应用到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有利于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提高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一、传统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现状

首先,课程内容设置不具科学性,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较为滞后,与当前实际发展不相适应,在目前工程领域中不适用。另外,课程内容与高职学生基础水平不相符合,难以实现因材施教,不利于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其次,教学方法不具丰富性,传统教学方法为讲授式,辅以必要的多媒体,学生自主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多,尚未将当前较为先进的simulink仿真演示应用到教学中。最后,缺乏系统性实训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无需赘述,但在目前的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仍然以演示性、验证性项目为主,通常引导学生搭建基础性电力电子电路并进行测试,难以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与实践能力,高职教师应该充分应用CBE理念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CBE理念在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相关教师应该积极融入CBE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具体来说,教师应该积极引入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学生组织一系列自主性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渐进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充满探究性与创新性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该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对教材进行阅读与探究,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明确职业能力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学习与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在进行相应的技能示范后,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以“开关电源的制作”这一部分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对知识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对教材进行阅读,了解LCBT、MOSFET的原理、特征、使用方法等。其次,设置互动环节,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相应学习任务。再次,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电路进行自主创建、调试与整定。最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以鼓励式为主,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信心,保证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转变,促进“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二)优化课程的知识结构。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对课程进行开发,将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对课程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在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新编的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关于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新动态、新技术方面的概念,对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进行重组,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加得当,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核心技术进行系统学习。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新教材的应用,并再次对新教材中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对CBE理念中的学习包进行借鉴,编写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学习资源包。在引导学生自主对这些学习包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应用这些学习包为学生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学习到与将来工作岗位息息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进而使学生职业能力得以提升。

(三)细分教学流程。在应用CBE对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时,教师应该注重DACUM(课程开发图表)的应用,在综合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能力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模块,以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校现有的实训室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运用,以学习资源具体情况为依据,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实践操作活动,将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调光灯的设计”这一模块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能力为依据,对知识点进行凝练,将电力电子器介绍、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等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并对学时进行规划,具体如表1所示。

在上表中,教师能够明确看到教学任务,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学习任务,而且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块,在教师根据课程图表中的任务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将相应的学习方法告知学生,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自主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进而提高学生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总之,目前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CBE理念的应用,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一体化,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操作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伟,李玉秋,陈震等.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黑河学院学报,2014(6)

[2]李金彦,马国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J].职业教育(下旬),2015(8)

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教学改革;必要性;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088-01

为了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改革需要的困境,教育部于2001年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试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迄今为止,我国中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仍然存在着相当的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的深入,以顺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

一、中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中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口号被反复强调,有关专家、同仁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在教学形式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无论是教学的指导思想,还是课程设置,甚而教学效果的考评,在本质上都还是应试教育的一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主体个性、主动精神、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长久以来,我国中学教育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如此机械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健全个性的培养非常不利。中学教育要想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就必须确立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现代社会各类信息内容广博、传播迅速,影响巨大。现代中学教育应该密切联系社会、经济、科技以及学生家庭生活的有关方面。然而我国当前中学教育课程设置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基础学科教材内容陈旧,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为此,必须改变目前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状,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现状设置新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结构。

最后,教学考评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对教师考评的主要手段还是对升学率、达标率的考核,许多学校对教师的量化考核中,“升学率”、“达标率”所占比重最大。而社会对于学校的评价也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升学率”上。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学校、教师不得不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和“达标率”,以至于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只能沦为一句空话。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完善现行的教学考评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方案。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我国中学教学改革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想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的教学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展开。

二、中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中学教育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推动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中学教学改革和创新领域,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思路: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理念把传授应试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用设计好的以中等生为主的僵化的框框去套每一个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以及主动性和创新性,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被动,综合素质低,实践能力差,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吸收、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建立注重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应当注重给学生以主动权,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变单向灌输为师生多向交流,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多引导学生联想、发散、创新,多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求者;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二)改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建立具有时代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我国目前中学教学的课程结构设置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众多而缺乏整合,基础学科教材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发展实际。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中学教学课程设置应该力求改变目前单一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为此,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注重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并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则应该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力争构建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中学教学课程体系。

(三)改革现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考评机制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社会对中学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升学率”的考评上,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达标率”,而放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中学教学改革完全背离了初衷。为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应该全面改革现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全新的教学评价机制,从宏观上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考察。主要应考察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研究情况;二是所教学生的素质达标情况;三是所教学生的升学情况;四是教师的师德修养状况。并且,其中的每一项考察都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方案。譬如,对教师的教学研究状况进行考察时,不仅要考察其研究的课题价值,看该课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还要考察其研究计划的可行性以及该课题研究有无指导意义,是否能形成完善的理论,也就是考察该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和结果报告。只有进行了这种全方位的考察,才能对教师的教学研究状况有一个完整、客观、科学的评价。

总之,只有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做到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革新体制,我国的中学教学改革才有出路,才能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

[1]高素清.浅谈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J].教育现代化,2003,(11).

[2]刘贞花,王兆芹.高考和中学教学改革[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2002,(4).

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范文4

【关键词】 医学化学; 实验; 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不断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近年来,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1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学科,化学理论正是依赖于化学实验而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训练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首批25个国家级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化学就有8个,这些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全国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示范经验,带动了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医学化学是医科院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医科学生合理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知识,医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传统的医学化学实验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不太适应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实验基本上是理论课程的附设,学时少,经费缺,条件差,限制了实验教学的发展。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实验少,设计性实验基本没有,难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验教材内容编写单调,实验操作步骤叙述十分详细,学生可以不动脑筋,照方抓药,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精神。实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注入式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实验时学生按照教材上写的、教师说的做,循规蹈矩,缺乏兴趣和活力,缺少思考和探索,难以突出个性和发挥特长。因此,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针对医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特点,探索医科大学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医学化学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2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理念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理念是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学观上,教师要把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由单纯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传授基本操作技能,转变为加强实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观。在培养观上,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清学生的化学实验水平和创新能力上差异,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加强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型实验教学理念。

3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的教学体系是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多层次即: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根据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由综合到设计依次递进,循序渐进,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开放式即:必修实验课 + 选修实验课 + 开放实验室,改革现在单一的必修课实验教学模式。在现有医学化学必修实验课课时较少的情况下,通过选修实验课和开放实验室作为实验课的延伸和补充,以发掘学生化学实验潜能,突出个性和特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的教学内容是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按照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模块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基础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能力和基本化学实验素养,如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基本实验方法、常用仪器的使用等,在实验内容上对经典的和重要的基础实验内容进行整合、精选。综合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仪器应用的综合能力,在实验内容上优选、组合、改进化学专业本科的综合实验,注重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方法在医学中的应用,突出医学化学实验的特点。设计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验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通常是化学与生物医学的交叉,或涵盖两三个化学二级学科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设计,也可以是教师科研成果的提炼和移植。

同时编写与实验教学内容相符的新型医学化学实验教材,教材内容要体现经典与前沿的结合,基本操作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化学与医学的结合,特别是基本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

5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采用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实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在具体方法上采取递进式的指导,即基础性实验阶段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讲清实验方法、操作程序、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和示范操作等;综合性实验阶段主要提示操作要点和实验成败的关键;设计性实验阶段重点在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引导他们如何把握实验的全过程。同时要改进教学手段,建设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对规范操作、仪器结构及其正确使用等有较明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注重创新素质 培养成功的创新型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14.

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范文5

摘 要 本文在对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两点建议,即: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以及加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希望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有所助益。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中学体育 新课标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养成学生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观念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体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组织形式,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就对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和分析。

一、 体育任课教师对新课标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但认识和了解普遍不够深入

体育任课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关键因素。体育任课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知情况会直接的影响其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成效。通过相关的了解发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均对新课标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理念也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认识和了解的程度普遍不够深入。例如:新课标实施以来,绝大多数的中学体育任课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基本思想,充分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但却因为缺乏科学的引导和实际的组织经验,在实际组织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却往往无意识的脱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多数体育任课教师都认可自主、探究、合作等新型的教学方式,但是面对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实施的问题却往往茫然无措。即:在理论上有了认知,但却在实践中无法有效践行。追根究底,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新课标认识和了解的不深入。

二、 虽然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但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仍偏向于传统的教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更多的关注于任课教师的“教”,而往往忽略学生的“学”,从而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爱好等很难被关注和重视。新课标实施后,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应着重体现体育任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因此也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出现了分层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任课教师对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都持认可和倡导的态度,但是在教学活动的实际组织和开展过程中,采用的却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例如:示范讲解法、联系纠错法等,以致教学中仍然过多的关注于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和能动性,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效。

三、 新课标背景下进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分析发现,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对新课标理解的偏差和不足而出现。新课标倡导体育教育工作者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对新课标的认知和理解,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然而,很多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自身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对新课标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和动态不够关注,以致对新课标的了解和认知仅浮于表层,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很容易脱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重新走入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去。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地方教育部门应加强新课标的宣传工作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开展各种类型的讲座、论坛以及示范课等活动,让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参与、学习和观摩中加深对新课标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促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高效实施。

(二) 加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

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以及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选择的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均与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息息相关,因此,要保障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顺利高效实施,必须加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切实提高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

要加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应首先注意充实和优化现有的体育师资队伍,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例如,放宽人才选用的地域限制,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采用竞聘上岗制度等。这样不但能有效的充实和优化现有的体育师资队伍,还有助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科研水平的提升。

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 现状分析 对策

一、前言

为了完成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很多高等院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对高校教学的具体的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然而,由于高校之间存在着差异和传统教学思想的根深蒂固,高校的教学改革不尽如人意,仍然存在很对问题。就这些情况来说,高校应该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结合自己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寻找出阻碍改革的影响因素,明确改革主题,转变改革思想,创新改革理念,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高校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整个工作的大环境对高校学生的素质要求也逐渐升高。市场的竞争和压力逐渐走向白热化,所有的高校开始积极的采取对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可以适应竞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高校如果进行教学改革,不但可以应对市场的竞争和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是高校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的一个好的机会。高校的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但是从目前的改革情况看,仍然存在问题。

1.改革主题不明确

通过对高校的改革阶段进行了解,高校的改革主题不够明确,而且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这将直接影响高校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成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在旧的教学方法影响下,大学教师在改革进程中仍然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改革教学和开展课程都是基于教师的知识和判断来进行的,学生只是改革的试用者,无法参加到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来,更加不能参与教学改革的实施,所以学生一直以来仍是被动的学习知识。根据新的高校课程改革主题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学生必须参与教学改革,成为课程设计个教学改革的中心和主导。[2]

2.对理念认识不足

高校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也要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教育领导者的管理理念进行转变。通过对现在高校的改革现有状况了解到,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上和教育改革上仍然是应用传统的老套的方式进行,没有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对新改革的尝试。教育工作者接到改革的任务,通常是过分的在乎政策,思考出来的教学改革的对策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的领导者也没有尽到责任,并没有重视和关心高校教学的改革,没有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也没有起到带头作用,严重打击了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积极性。

3.改革与实际脱离

新课程标准的主题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但是这并代表高校教学的改革忽视了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而盲目的按照课程标准开展。现在的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没有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条件,只是盲目信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相关的参考资料,一味的要求最大的改革成果。这样一来,不仅没有对高校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也没有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反而给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通过上面的介绍,了解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和在这个阶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的因素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在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没有进行宣传或者宣传力度不够;第二,学校教学领导者没有尽到带头作用,没有做好有效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中,没有正确认识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教育理念和主题,盲目的学习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高校改革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学校,要加大高校教学改革的宣传,展现现有的改革成果,让全体师生对改革充满信心,以下几个方面是具体措施:首先,高校要对教学改革文件进行有力的宣传,对改革文件个课程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教师和学生有深刻的理解;第二,学校的领导者要从根本上重视教学改革,对改革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完善改革监管制度,时刻督促教育工作者,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以防止出现倦怠情绪。[3]

2.转变改革理念

在之前的有关讨论中,我们知道,高校教学改革的现阶段中,教学改革的主题不够明确,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对改革理念的理解。在整个改革的阶段,教师始终扮演着改革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对改革理念缺乏理解的教育工作者是理念改革的重点,以下是两个改革措施:第一,从学校的角度讲,应该为教师提供教学改革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教学改革的理念,引起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改革的足够重视;其次,对于教育工作者自身,要不断的学习教学改革的知识和结构,具有丰富的改革经验,为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开展校际合作

还应该推动校际合作,加强与优秀院校的经验交流,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在进行高校之间的合作中,为了保证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效果,第一,在进行校际合作之前,要对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深刻认识自身教学改革的不足和缺陷,取长补短,为以后的交流工作提供详细的依据,避免脱离实际情况的教学改革;第二,在校际合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主导,要积极学习对方的改革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发现有利于自身改革发展的措施,加以利用和创新。

四、结束语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让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压力,就必须进行高校教学改革,想做好高校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发现在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改革,加大对改革的宣传力度,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主题,加强校际合作,不能盲目的跟风,也不能闭门造车,要找出适合学校自身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为以后的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媛. 基于大学生学习状况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