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老金融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老金融发展

养老金融发展范文1

关键词:养老金融;养老金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

一、引言

在我国即将迈进中度老龄化的现实背景下,“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问题,制定长期的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开发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共同发展,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强调提高对口老年人的整体社会服务水平,健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本文将着手养老金融,从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资金融通的相关分析,经济保障又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保障三大支柱体系)和养老服务金融(非制度化养老财富管理、养老金融便捷性支持),服务保障则具体为养老产业金融。本文将按照如下所示的板块进行养老金融问题的分析。图 养老金融板块划分树状图

二、枣阳市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劳动力去到一线城市发展,很多像枣阳市这样的三线城市,则出现老龄人口存余比例较大的问题。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枣阳市人口60岁以上人数占该地区总人数的8%,65岁以上人数占该地区总人数的13%。按照联合国设定的人口老龄化标准,枣阳市已经进入较为严重的老龄化阶段。近几年,枣阳市日新月异,为了追求更优质的生活水平,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金融养老方面,当地有一些政策性支持,但是在实际的政策运行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宣传力度有限、信息不对称、传统思想观念制约等),导致政府政策的预期效果未能完全实现。1.养老金金融经统计,枣阳市个人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其实是比较高的,全国每1000个参保人就有一个是枣阳市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里,枣阳市的居民养老主要依靠第一支柱(即国家层面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制度),但是伴随国家连续十六年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以及枣阳市近几年原市属企业职工进入退休高峰期,加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专业企业养老保险人员只转关系不转基金。另外,襄阳市将车河、随阳两农场农工的养老保险待遇下划到枣阳市,参保缴费人员的增长缓慢赶不上受保人的增长,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逐年扩大。由于社会平均工资连年提高,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额连年提高,枣阳市部分参保人员,尤其是无就业门路的人员负担很重,断保现象也十分突出。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造成相关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缺乏约束不参保企业的硬措施,枣阳市的社会保险扩面效果不佳。对第三支柱(即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依靠则相对少很多,枣阳市这一代老年人对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普遍不了解的状态。枣阳市民对第三支柱的总体需求并不大。2.养老服务金融所谓非制度化养老财富管理,即金融资产配置的管理。在这一个版块,问卷调查显示,还是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希望有收益较高且有相当保障、风险较低的养老金融产品,但是现实是人们了解这些资源的渠道并不多,寻找相关部门去了解既耗时又费力,导致很多人直接放弃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另外,很多老年人是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学习这些知识,他们偏向于一切从简,仅从退休金和基本养老保险来补充退休生活的资金。还有很多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退休后是拿不到退休金的,就导致他们的退休生活负担更大,需要在年轻时就进行养老金的理财准备。枣阳市的养老金融产品还是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储蓄类的理财产品,另外辅助于一些保险类养老金融产品,但是更多种类的如基金类、信托类、遗产类、债券类等养老金融产品在枣阳市几乎处于一个空缺状态。养老金融理财产品的供需尚未精准匹配,养老产业金融的数据共享也尚待开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实质性解决,枣阳市将成为一个无比宜居的养老小城。3.养老产业金融养老产业金融是指为与养老相关的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的金融活动[1]。当地涉老企业普遍具有一个特点:融资业务回收周期长、投资数量大,这也是各地养稍微大型的养老机构所具有的共性,这种特点免不了与银行的年度绩效考核制度不匹配,同时长回收期还使养老金融的价值降低,阻碍社会养老金融的良性循环发展。银行虽然会给这些中小企业融通资金,但多是出于社会责任和政府的政策,并没有根本的充足的动力去助力枣阳市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然而这种融资难问题其实普遍存在于此类中小企业。

三、枣阳市养老金融发展困境

1.三大支柱发展极不均衡第一支柱是枣阳市养老金金融主要依赖,一小部分来源于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为第一支柱分担一小部分压力,面对每况愈下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急切需要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共同发挥作用,分担养老金支付压力。但是,鉴于第三支柱即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实施相对较晚,不仅仅是枣阳市,从全国来看,目前第三支柱尚且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制约枣阳市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当前居民的理财偏好,大部分都偏向于传统商业银行储蓄,对于购买个人储蓄养老金的认知尚浅;二是缺乏税收优惠政策,以致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三大支柱的衔接性比较差,三大支柱之间的资金流动能力很差,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政策对已经加入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人群吸引力很低。因此,第三支柱政策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都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2.养老金融资金规模有限枣阳市作为典型的小县城,金融在该地区的发展非常有限,本地的经济发展固然比不上一线城市,留不住高学历人才,整体的金融素养不高,对资本投入本地养老产业的吸引力比较小。枣阳市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来应对养老供求的矛盾,养老行业的初期投入之高,不该仅仅靠政府的帮扶,作为一个社会普遍需求的行业,民资也需要有途径有方向的投向养老产业,如此,将助力减小养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3.养老理财产品单一不同家庭对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需求各异,但是市场上供给的养老理财产品主要集中于养老保险,其他的养老理财产品发展甚少。养老市场从来不缺乏市场,缺乏的是多样化的产品供给。枣阳市当前的养老金融账户体系并不健全,缺乏成功的养老金融财富管理模式,大部分停留在理财功能、保险账户功能方面,对于老龄人口生活品质的关注度较低,未能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融服务。整体上养老金融重在产品维度,但是缺乏个性化、综合化养老金融账户管理。4.缺乏完善的养老金融服务机制目前枣阳市一些银行的营业厅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和相关基础设施的便利。但是每当到领取退休金的时日,银行营业厅内外都排起长队。在特殊客户的服务上,由于银行服务人员数量有限,对于视听能力不好的老年人们,工作人员在为其提供服务时总显得缺乏耐心。在银行的线上业务里,理解能力有限的老年客户并没有得到充足的知识普及和操作指导,因而大部分老年人是没有体会到银行金融业务“线下线上”融合的便捷,这种供给端连接不上需求端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养老金融业务的开展。[2]另外,在基础设施上,首先要考虑的是银行室内专供老年群体、残障人士的基础设施,自动操作的机器设备高度、字体大小等是否真正方便老年人使用。5.社会缺乏养老金融氛围像枣阳市这类三线城市,普遍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社会缺乏养老金融的氛围,人们接触到的宣传少,大部分人在生活里腾不出时间专门用于养老金融知识的学习,政府、商业银行在当地的宣传力度不够大,缺乏专业的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养老金融服务,为客户设计个性化的长期理财目标。人们没有真正感受到金融产品理财带来的福利,就不容易在社会上形成大规模的需求,从而抑制整个社会的养老金融发展。

四、政策分析

1.建立完善养老金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和相关基础设施第三支柱养老金是养老金发展的大势所趋,适应中国加速老龄化的趋势,补充现有年轻人的个人税收压力,提升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资金储备,同时促进居民养成规划长期养老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协调三大支柱的发展,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体系来应对未来的养老支付压力。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金制度在枣阳市养老金制度上的贡献微乎其微,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立完善是当地发挥第三支柱作用的第一步。这时首先要划清个人账户的发起、管理、运作的主体。紧接着是要建立后续的数据对接机制,打通三大支柱之间的资金互通机制,转移对接企业年金与个人账户资金,个人工作单位发生变动后的信息对接[3]。结合枣阳市的情况,建议以企业为第三支柱个人账户的发起主体。另外,还需要建立第三支柱的运营流程与制度平台,明确各种计算原则以及操作流程,尽可能简化流程,提高第三支柱的影响力。最后,在基础设施上,特殊人群应该特殊对待,建议在室内铺设盲道,自动操作的机器设备按照老年人坐在椅子上的高度设计,并且将字号调到的足够大,机器设备旁安排至少一名服务人员指导,方便老年人使用。2.发展商业银行养老金融的便捷枣阳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惠及百姓的实际效果远远大于当地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的历史口碑好,经营理念较稳健,收集的数据资源多、客源量大、账户管理经验足等等方面,都有着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群众进行理财规划的首选也是商业银行,并且伴随着老龄化进程,各年龄段人口对养老金的咨询也越来越多,社会整体上对商业银行理财顾问的需求不断增多。因商业银行在为群众提供养老金融服务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银行需要承担起向公众宣传养老理财产品的相关知识的社会责任,培养一批专门提供养老金金融服务的专业团队和一批管理资金的人才,并配备一批咨询服务型的人才,帮助客户理解各种养老金融产品的内容,针对不同客户知识水平、资产状况、风险偏好等因素的不同,设计相应的理财方案。在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型养老保险制度上,枣阳市有大量的个人储蓄存款放置于商业银行,这种理财方式大大降低了资产的利用效率。枣阳市居民储蓄率较高且存量不小,对于资金向第三支柱转化极为有利。在这些条件下,枣阳市商业银行有能力并且有希望发展成一站式的养老金融服务商。3.尝试发展区块链养老金融枣阳市商业银行的线上基础服务已经具备并且相对完善,在此基础上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发展区块链养老金融。由于养老金融包含的产品结构、服务类型多种多样,并且养老机构、基建设施等的资金回收期偏向于长期,银行可以向养老金储蓄计划、养老基金、养老金基础设施建设、涉老企业、中小微养老机构和其他金融产品组合提供贷款。商业银行可以还借助区块链养老金融信息为相关养老机构提供规避风险项目建设的建议、或者运营风险等各种风险的量化投资分析,如借贷信用危机、流动性压力、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整合养老金融的供应链服务,促进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产品高效定向连接产品的需求端,从而优化养老金融服务结构,助力养老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地区整体的养老金融服务水平。4.发展其他金融机构的养老金融服务能力挖掘信托公司的养老金融潜力,一方面,养老理财信托、养老金信托作为养老信托中的理财产品,可以丰富当地养老金融理财产品,有效弥补枣阳市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短板。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可以发挥其独特的职能优势进行多种多样的金融资产配置,根据客户不同的理财目标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以稳健投资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理财需求[5]。另外,保险机构可以针对“空巢老人”家庭、失孤家庭等特殊群体,开发包含多种养老理财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综合性养老保障计划;并针对老年群体,提供涉及意外伤害险、安宁疗护、上门服务、长期护理等个性化的服务。5.政府政策支持发挥社会导向作用养老计划是一个长期的计划,享受社会的养老福利需要提前10年或更早参与到养老资金理财活动中,对大部分普通老百姓而言,此时政府的导向是有一定决定性作用的,政府可以与地方各商业银行联合制作出一个养老理财产品的汇总表,并由政府推出号召,以短信、招牌等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养老相关的金融知识,让年轻人早早意识到养老理财的重要性,让老年人认可相信金融机构的理财能力,从而使养老资金高效汇集管理。另外,近年来,伴随着养老行业逐渐趋向于社会化、市场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降低准入门槛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到养老产业的初期建设里。五、结语枣阳市作为一个典型的三线城市,生活节奏舒缓,道路修缮完备,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基础设施齐全,具备发展特色养老小城的能力,比如可以从生态和历史文化古城为着手点,宣传玫瑰海朝阳产业发展计划、“刘秀养老故乡”等地方特色,吸引更多投资商看见该地的养老潜力,从而扩大养老金融的资金规模。

参考文献:

[1]董克用.养老金发展现状,挑战与趋势研判: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例[J].人民论坛,2019(26):92-94.

[2]王晓.乡村振兴视角下江苏省农村养老金融服务发展研究:以农村商业银行为例[J].中国商论,2020(8):105-106.

[3]陈小萍.制度“碎片化”与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3(19):94-95.

[4]刘润心.商业银行发展养老服务金融的必要性和策略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2(2):76-80.

养老金融发展范文2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商业银行 养老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在养老服务领域创新金融服务。这对于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调整应对策略以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当前,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已经加快,“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形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改善民生福祉,加快培育和发展养老金融产业,积极稳妥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已势在必行。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加,养老金融市场空间广阔,养老金融服务未来将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养老金融具有规模发展快速、客户和资金稳定性高的特点,商业银行开发和拓展养老金融业务,是以市场为导向、在转型中谋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的机遇

(一)发展养老金融是完善保障体系的需要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基本确立。第一支柱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属于国家主导;第二支柱是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由企业与员工自愿发起;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产品,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为主的第一支柱,相比欧美国家完善的医疗养老保障,我国的基础养老保障远远不够;以企业年金为代表的第二支柱,仍然发展较为缓慢。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上海缴费企业数量约9000个,职工人数约 137万人,仅占缴纳养老金职工人数的10%,积累基金占基本养老账户余额比例约为29%;以个人财富积累为主的第三支柱,尚待政策红利支撑。整体而言,养老金融市场的空间巨大,亟待新社会视角、新金融产品、新资本力量、新商业模式的介入与开发。

(二)发展养老金融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养老金融服务对象广泛。我国2015年基本养老金的收支缺口近千亿元;企业年金2015 年末覆盖人群占企业职工总数不足10%。巨大的保障缺口有待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产品,为养老产业客户提供收益长期稳定、资金安全性高,可倚赖的养老投资。我国商业银行可发挥自身信誉可靠、理财专业、规范安全、服务和营业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以全新养老金融产品撬动和开发这一巨大的养老服务市场,以创新金融服务主动适应社会进步需要,集聚规模效应,形成业务增长点的新契机。

(三)发展养老金融是银行转型的需要

创新养老金融业务是巩固客户关系的一种延伸,一定程度上可助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养老金融收入稳定,其收费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能为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利润。在美国,金融机构已广泛加入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加快发展养老金融这类逆周期业务,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改变倚赖传统金融业务的方式,形成可持续的利润增长。

二、制约养老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养老事业与养老金融产业在实践中未严格区分

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且与之配套的金融服务仍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金融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尚未到位,制度设计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存在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老年人养老需求有待挖掘、金融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不足、养老金管理水平偏低等方面。

(二)养老金融产业与市场尚处在起步摸索阶段

我国养老金融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布局缺乏统筹规划,市场主体参与意识淡薄,产业链龙头企业、龙头产品匮乏,亮点少,但迎面而来的人口老龄化势不可挡,需求与供给显得不相匹配。我国金融机构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在观念意识、人才储备、市场宣传、产品设计、养老产业的“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业务转型。

(三)金融机构养老金融产品种类较少

我国金融机构尚未将养老客户摆在重要位置,客户服务定位模糊,养老理财产品单一,不足以满足养老产业持续发展。目前在售的常见养老理财产品主要是货币市场基金,其收益稳定,流动性强,但期限较短,不能满足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

三、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商业银行需要转变经营观念,积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金融资本优势,以丰富的产品体系主动布局新领域产业链。

(一)采取差异化的经营理念

在养老金融需求日益增大的趋势和背景下,商业银行应错位竞争,清晰定位:定位于大型企业客户的可通过顶层营销发展养老金融服务;定位于小微客户的可将小微和养老金融有机结合;定位于三农客户的可大力挖掘农信系统养老客户;定位于科技型企业的可发展创新产品、改善科技型企业养老保险缴纳少的现状;定位于零售客户的可发挥自身优势,依托众多零售客户加大养老金融产品的研发。网点较多的商业银行可发挥服务半径广的优势,发挥了解客户、营销和风险管理成本较低的优势,实现金融服务的精耕细作,提高竞争力。网点较少的商业银行可集中精力研发产品,采取上门服务、错峰营业等方式取得竞争优势。

(二)建立专业化的服务部门

商业银行可将养老金融作为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组建单独的养老金融服务部门,加快养老金融业务不断发展和相关人才储备取得竞争优势。养老金融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专业人才及实践经验方面均存在一定匮乏。因此,商业银行可先做好引进相关人才的储备工作,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通过开辟一个单独的新部门,使规划精算、营销推介到落地执行的各流程更加完善。

(三)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

细分养老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养老金融服务。通过设计多元化产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发创新性的养老金融产品,帮助养老投资客户获得较高收益。国务院在2014年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一新兴的养老模式有待金融机构积极摸索经验,可在有条件的网点先行试点,把握业务发展机遇,建立便利的功能平台,为老年客户群体提供多类型金融服务,促进养老产品多元化。

四、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服务的路径选择

(一)积极推动银政合作,加强与养老院合作

上海市老年综合津贴(新敬老卡)自2016年4月11日开始办理,对于老年综合津贴的商业银行来说,不仅承担了社会义务,还可吸纳相当可观数量的存款和忠实客户。此外,商业银行还可通过敬老特色服务、免费权益(如免取现和转账手续费、免短信通知服务费等),推出更多老年人青睐的增值服务和人性化服务措施,来吸引更多的老年用户。

作为全国商业银行的先行者,上海的商业银行应积极加快养老产业的金融布局,加强与养老院的合作,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于养老院老年人,推出享受免卡年费、短信动态提醒、银行转账等费用优惠,并提供较高的利率水平。对于养老机构,可为其在新建、改扩建及购置等方面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帮助有资金缺口的养老机构及时渡过难关,满足养老服务业的融资需求,助推社会力量兴办和繁荣养老服务机构。

(二)探索养老资产证券化,推出独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养老相关的综合服务及医疗等项目占用资金较多,期限也较长。商业银行可通过结构重组和信用增级,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分散非系统性风险、增强资金运用效率,社会资金也找到了适宜的投资渠道,从而实现了整体帕累托改进。

此外,可借鉴美国的个人退休账户(IRA)国际经验,按照“账目明晰、风险管理、功能多样化”的原则,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个人养老需求信息进行风险匹配,进而根据每个人的风险偏好选择投资,建立独立透明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满足个人基础的养老储备,以及在医疗保健、出境旅游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保证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三)探索养老管家一站式服务,着力自身特色化平台建设

养老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生活方面,商业银行可为老年客户提供免费的公交、手机充值业务,协助提供代购代买、家政等各项服务,积极推广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代收代付业务。在理财方面,商业银行可向老年客户提供以储蓄为核心,联手保险、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打造公益的养老金融品牌。

在大数据时代,金融机构还应发挥金融电子化的科技优势,未来的养老产业不应局限于吸收、运作养老金,还应提供居家养老及退休消费规划等增值金融服务,满足老年客户的理财需求和生活需求,促成整个完整的养老产业链。

(四)以“互联网+”思维拓展养老金融服务,做好产品定位与场景创新

以“互联网金融+”模式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与养老金融服务需求,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拓展养老金融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如针对公交、医院、物业、菜场等单一功能场景提供小额快捷支付通道,解决公交支付、医院挂号、物业缴费等便民支付环境问题;与电子商务商户合作,提供优惠便利的支付渠道;通过借助自身平台紧密贴合各类生活场景,推出简单且易于老年客户理解的产品,着力为其提供一系列简单、便利的服务流程。

(五)加强养老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须尽快培养一大批掌握养老精算、税务筹划、投资理财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养老金融人才队伍,建立熟悉养老产业营销推广规律和技巧的销售团队和客服体系。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与之相匹配的绩效考核机制,搭建相应的风险识别与预防体系,进而确保养老金融业务得以切实有效的发展。

养老金融发展范文3

【关键词】养老金;金融创新;投资;金融券

一、中国养老金收取和支付现状

中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位于世界第四位仅次于日本,德国和美国。[2]而到了2025年中国就跟日本差不多了。这就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形势也不容乐观。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为13.06亿人,而200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以达到总人口的7%。按联合国划分标准中国成为老龄化国家[3]。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1]中国老龄人口发展趋势有两个主要特点。首先是发展速度快。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时间比发达国家晚,但老龄化人口以21.7%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以现在的增长速度中国65岁以上人口由7%到14%预计要用26-27年,而法国用了115年,德国和英国用了45年。[4]其次中国人口城市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远远高于农村。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寿命的普遍提高。因此老龄人口也不断增加。而农村相比较之下老龄化程度较低。正是由于如此,养老金的问题便成为了当前社会保障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

何为养老金?养老金也称为基本养老金、退休金、退休费,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养老金来自于公民的社会积累、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国家实施养老金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特定的一些公民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而实行的一种退休养老福利制度。[5]至今为止中国一直推行着现收现付的养老金管理制度并以在企业级的现收现付为主。

中国养老金的基本运作方式是,由个人和国家同时向社保机构或者银行定期交纳一定的金额,并由这些机构进行账户积累,当养老金的享有者符合发放养老金的资格之后,由银行向其发放养老金。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和社保机构担任着资金的管理、投资和个人账户的管理。但是这三个环节中,大部分的机构都只是进行了资金和账户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于养老金在积累过程中的投资这个重点问题,进而使得中国的养老金处于基础薄弱,交纳的金额远远小于支出的金额,金额缺口逐渐扩大。据数据显示,我国社会基本养老制度覆盖人口约为2.6亿人,其中1.9亿人为缴费人口,而有7000万人为领取养老金的人。2011年中国养老金收入为1.6895万,而养老金支付约为3678万。[6]尽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1998年国家我国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不断增加,虽然缺口缩小但是无形增加了国家财政的压力。

二、养老金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1.中国的养老金投资尚未形成体系

纵观全球,如今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如发达国家的人们一样选择将资金交给专业投资机构进行金融投资,进而获得更高的收益。而中国目前还只是在一些城市进行养老金投资试点,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形成体系。

2.中国养老金的投资风险和收益尚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

除了制度以外,主要是担心资本市场投资的风险。由于养老金的特殊性,它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小于其他资金。而一般的投资公司按照现有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如投入股票、债券等市场。而这些传统的投资方式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因此并不符合养老金投入市场所希望的低风险高收益的目的。

三、创新养老金投资的对策

(一)养老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养老金是大部分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中重要的资金来源。大多数国民都会选择将自己的养老金交给专业的投资银行或者相关的投资组织来进行金融投资,从而使得自己获得更多收益。而个人在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大笔的资金进入金融市场,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革新等提供了资金来源。同时刺激了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也会促进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在2009年各国公司在全球50多家证券交易所通过发行股票一共筹集到了10542万美元的资金,其中23%的资金是通过华尔街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筹集到的。而华尔街的这些资金都来自哪里呢?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股市资金将近70%来自养老退休金等管理机构。而这些资金是需要收益回报的,使得这些投资实现价值增值。而这些养老金的管理公司,会将大量的资金汇集到一起,并将这些巨额资金投入华尔街。在美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已经成为一项专业化很高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公民将资金交付给专业的投资机构,由这些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7]美国之所以是全球的金融中心正是因为它对养老金的合理管理使得企业能筹集到大量的资金,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融积资金是金融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的重要保证。而养老基金便是这个环节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如果融资不到位的话,企业将丧失大量的资金来源,而经济也将失去它已有的活力变为一潭死水。将养老金投资市场可以增加融资,也使得养老金获得收益。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也为企业和国家中长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们以养老金投资股票这个链条为例:

投资机构用养老金购买企业股票。养老金便通过股票市场进入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使得企业增强实力提高在市场的竞争力。而大量现金的自由流通,让未来的资金在现在进行消费创造更高的收益,而在企业获得利润的同时投资者也会获得相应的收益。一举两得。

(二)养老金在金融市场的合理开发——“金融券”创新

如果要增大养老金的收益,最基本的就是要获得一定量的原始资金。我国养老金由国家和个人共同交纳。但是由于交纳的资金对企业经济造成一定压力,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愿按时交纳。因此调动企业和个人交纳养老金的积极性是基础资金积累的重点。所以增加养老金收益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如此以来更有利于大规模的投资金融市场从而获得高额的收益回报。

如美国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这样的专业投资银行或者是荷兰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这样的专业投资公司都是由大批的专业人才对金融市场做出分析的同时做出相对应的投资。但是这并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国情。除了我国资金不充足之外。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我国可以参照“碳排放权益”交易的方法,对养老金投资进行金融创新。

关于金融创新,首先应该以老金管理机构的名义制定一定面额的“金融券”。“金融券”的票面价格等于它在市场上的基本价格。实际上它是对价值的一种具体。每一张“金融券”代表一定额的资金。这个定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是不改变的。养老金投资机构以机构的名义将这些金融券投入资本市场,但是必须通过价格高者获得“金融券”的竞购方式获得“金融券”也就是获得了相应资金的使用权。如同碳排放凭证一样获得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而企业获得这些“金融券”后可以将它兑换成票面价格的资金,并用于企业的发展中。这样通过竞争的途径进行出售,企业在竞得“金融券”的同时发行机构已经获得了相应的收益。这样一些缺乏资金的企业直接获得新的现金流。使得现金可以再金融市场畅通无阻的流通。也更加方便的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流通。

于此同时,“金融券”的诞生在为投资者增加收益的同时,也是间接地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鲜的现金流。而“金融券”的发放者是养老金的投资机构。而这些“金融券”的价值担当来自由国家和个人共同定期交纳的信用比较高的养老金,这样企业获得的资金更加可靠,更加直接。也就是说“金融券”本身通过运作为投资机构增加稳定收益,满足了我们想要增加养老金的目的,同时又加快资金在金融市场的流通,同时它有开辟了一个新的关于“金融券”为主题的市场,增加了投资的多元化,也增加了收益的多元化。为金融市场注入新的血液。也为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添砖加瓦。

这个创新过程也符合了《资本论》中关于抽象力在金融创新的要求,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最初人们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了自身就具有价值的金银充当交换的媒介。之后因为金银携带困难,又出现了价值具体为用国家信用为保证发行纸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但是无论是金银还是纸币都停留在一手交钱一手提货的方式上,对于金融的发展形成了阻碍,此时打破时间限制的金融衍生品应运而生。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技术革新,生产变革等。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资金的自由流通速度加快。后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有了第二次创新,期货,抵押贷款凭证等出现,进一步加快了资金的流通。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的金融学哈这样做的好处是单位时间内创造出了最大的使用价值,通过生产创造出了利润也会增加,也会刺激产品和技术的更新和创新。也就是价值在不断的被具体。价值本身通过具体变为货币,货币在具体为金融产品从客户手中进入企业,在被用于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重复下,金融市场的资金将快速流通,经济也会快速发展。

“金融券”跟中秋时的“月饼券”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将价值具体为一种金融产品。但是“月饼券”的价值来自于月饼这种商品中自身凝结的劳动时间。而“金融券”的价值担当则是来自由国家和个人共同定期交纳的信用比较高的养老金。但是“月饼券”在流通中价值不会发生改变,流通结束人们换回的还是那盒月饼。但是“金融券”则是在初次等价发行之后会不断地增值获得相应的收益。等流通结束时它的对于发行方它的价值早已高于了当初的票面价值。

金融是价值的具体。它的不断发展有利于产业资本融资更加快捷方便。融资作为经济市场的很重要的一环对经济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如果融资不到位,经济本身将失去活力,那么经济便会走向衰退的步伐。同时养老金的缺口过大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对养老金的需求。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原有的收取方式对于个人对于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因此“金融券”出现,让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收益也能够促进企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养老金通过专门的渠道投入金融市场的每个领域。首先缓解了目前养老人口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其次促进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和流通。也使得资金能够更合理的得到有效地配置,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霞.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报告,2011(8):315.

[2]周小川.对中国金融改革的亮点关注:养老金体制和机构成长[N].中国金融(半月刊),2005(21).

[3]黄瑞.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0(3):38-39.

[4]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06(03):16.

[5]葛永哲.中日养老金管理体制比较分析——以银行的作用为中心[D].2010(4):1,6.

养老金融发展范文4

[关键词] 日本 公共养老金基金 投资模式 启示。

我国通过构建城镇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了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但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仍然面临养老金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特别是在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下,如何保障养老金财政在未来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段的收支平衡,是一个巨大挑战。在此问题上,日本在长期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中,构建了一个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公共养老金基金,取得了相当丰富的养老金基金投资和改革经验。因而,深入研究日本公共养老金基金的投资运营模式,对我国养老金基金的投资与管理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公共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的特点。

早期,日本公共养老金积累和邮政储蓄存款一起被存入大藏省下辖的信托基金管理局(TrustFund Bureau,TFB),组成“财政投资与贷款项目”(Fiscal Investment and Loan Program,FILP),并纳入中央政府财政预算。2001年4月,日本成立了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政府年金投资基金(GPIF),在厚生劳动省授权和监督下运营NPI和EPI养老金基金。该机构投资的收益和损失都进入NPI和EPI养老金基金账户。到2010年,GPIF用于投资的资产达116万亿日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养老金基金管理机构。

日本养老金基金管理及运营有着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

(一)中央政府监督管理、民间机构具体投资运营。

日本养老金基金管理属于中央集中管理制。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征询社会保障委员会基金管理分委员会11位成员(这些成员是养老金基金相关利益者,如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参保者,劳动者和管理层的代表,财政和经济专家,但他们基本上没有基金管理的实践经验)的意见后,制定和规划投资政策说明书,并负责监管GPIF养老金基金投资政策的执行情况。与分散管理的个人账户相比,集中管理的优点是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其管理成本和开支较低,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资收益率。

(二)资产分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实用主义特征。

日本早期经济社会政策表现出生产主义福利模式特征,养老金基金投资也具有明显的生产特征。随着养老金财政问题日益严重,日本养老金基金逐渐独立出来,并被允许投资于国内外金融证券市场,这又表现出实用主义特征。1986年,新成立的年金福利服务公司被允许从FILP项目借取资金,投资于股票和证券市场。2001年,日本新成立了GPIE公司,其主要任务便是保障日本养老金基金投资的稳定而有效率的回报,而非侧重于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数量限制和相对消极投资相结合。

在基金投资管理上,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投资监管规则。一种是谨慎人规则(Prudent Person Rules,PPR),投资管理人应当达到必要的谨慎程度,这种必要的谨慎程度是指一个正常谨慎的人在与他们从事财产交易时所应具有的谨慎程度。另一种是严格数量限制规则(Quantitative Asset Restrictions,QAR),对养老基金投资的资产类别、投资比例等进行直接的数量限制。这一规则通常对养老金基金持有低流动性、高波动性、高风险性的资产都有禁止性规定或比例限制,比如对股票、风险资本、实物资产以及外国资产等的投资限制。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养老金投资管理体制。

与日本相比,我国正在经历快速老龄化过程,当前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13%,而且,我国表现出典型的未富先老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因而,加快养老金基金的投资运营步伐,积极扩大养老金基金规模,是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应该提高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继续做实个人账户,为实现统一的养老金基金投资管理扫清障碍,同时,还要建立中央政府管理下的国有投资机构具体投资运营的养老金基金管理模式。

(一)清除养老金基金统一投资的障碍,加快养老金专业投资运营步伐。

中国已经出现了养老金财政难以为继的迹象。虽然养老金基金每年都有一定结余,但这主要是大量参保者新进入城镇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带来的,而且,从城镇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收入情况来看(表1),从2003年以来,养老金收入的增长明显要慢于养老金支出增长,养老金收入与支出增长率之间的差额(表示养老金结余的增长情况)越来越小。2008年之后,养老金的支出增长明显超过其收入增长,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养老金结余可能在未来10年被消耗一空。这就是说,一旦大量新养老金参保者进入退休年龄,现有体系下的养老金财政必然难以承受,即随着中国老龄化加速和大量劳动者进入退休年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财政赤字缺口可能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中国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率已经很高,甚至已经超过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当前中国城镇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率高达28%,日本仅为16%),因此,中国难以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依靠提高养老金缴费率的方法来应对养老金财政危机。而且,我国养老金规模已经比较庞大,到2010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积累额已经超过2亿元,不将其用于投资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有鉴于此,加强养老金基金投资管理,通过国债、金融和证券等市场来实现公共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便成为一条可行的途径。从各省具体情况来看,2009年我国养老金基金结余最多的广东达到1954亿元,但其平均值仅为403亿元,一些省份如海南、青海、宁夏则不到100亿元。因而,如果从省(市、区)统筹层次来展开养老金基金投资,其投资成本将比较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就要求我国加快养老金制度改革,为统一养老金基金投资运营提供基本条件。一方面,需要提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将各省市的养老金基金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养老金基金账户,进而为养老金基金集中投资管理提供条件。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工作。从日本经验来看,具有资金积累性质的个人账户将会逐渐成为养老金基金的主要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个人账户真正做实率仍然不高,个人账户积累的养老金规模过小,因而,各地需要加快落实中央有关做实个人账户的规定,从而保障养老金基金规模的持续增长。

(二)建立中央政府集中监管、国有投资机构负责具体投资的养老金管理体制。

目前各省市管理的养老金主要投资于两个方面,一是获取相当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投资利率,二是部分省份社会养老保险机构与中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理事会签订合约,委托其代管养老金的投资事宜,一般的收益率在3%~3.5%之间。在近两年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养老金基金不仅未能实现实际价值的增长,反而还有所下降。选择合适的养老金投资模式,加快养老金投资势在必行。

从管理模式上看,我国可以选择中央政府集中管理,委托国有投资机构负责具体投资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模式。当前,我国私人和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民众对民间私人投资机构信任度有待提升,而且,从统一积累养老金,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的角度来看,我国也不适合采用私人投资公司管理养老金的模式。因而,需要中央政府承担公共养老金投资的监管职能,专门成立一个政府养老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在政府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制定养老金基金基本投资原则、投资策略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资质良好的投资机构,如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有银行基金投资机构等来负责实际的养老金基金投资,进而利用不同投资机构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养老金基金的投资回报。具体在基金投资公司选择方面,政府养老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需要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程序,根据投资机构过去的业绩、人力资源以及投资程序的规范程度等来确定,并定期(2~3年)对投资机构进行评估,实行有效监管。

(三)结合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和国情来展开养老金基金投资。

日本国民年金基金投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投资特征。在早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日本国民年金基金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投资于国内债券市场,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同时,就养老金投资本身收益而言,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养老金投资国债也利益颇丰,日本国民年金基金投资国债的利息一般按照10年期政府债券的票面利率来核算,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利率。这样,国民年金基金投资既能兼顾社会养老保险的投资收益,又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可以说,日本1960~197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源于国民年金基金和邮政储蓄所积累的大量资本。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成熟阶段,资本稀缺程度有所下降,日本才逐渐将国民年金基金用于国内外股票、证券投资,但时至今日,日本国民年金基金近2/3的资产仍然用于投资国内国债。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资本仍然比较稀缺,特别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资金尤其庞大,因而,养老金基金不失为一种优质的资金积累来源。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应该考虑将养老金基金投资于推动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国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电信、信息工程等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国债。在养老金基金投资国债的收益率方面,我国应该按照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养老金基金积累的原则来设定回报率,建议按照5~10年期中长期建设国债的利率水平来计息。这样,养老金基金投资既能推动我国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可以获得比较可观的投资回报。

(四)采用数量限制原则与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

无论采取何种养老金投资运营模式,投资规则与投资策略的选择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应该就养老金基金投资确定明确的投资领域、投资范围等,并提出基本投资策略及其投资组合。在投资范围的选择方面,我国当前应该按照数量限制原则,偏向于谨慎且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养老金基金不是风险投资,不能不顾投资风险而一味追求投资收益率。对于民众而言,养老金是老年时获得收入的主要保障,对于政府而言,养老金是一个承诺,是政府对民众的社会责任。因而,我国养老金投资策略应该是稳定和效率并重。

就投资领域和类型而言,当前我国养老金应该主要投资于中长期国债,部分投资于国内金融证券市场,适当考虑香港金融市场和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而在将养老金投资于新兴国家金融市场投资方面应持谨慎态度。在投资股市方面,应该以投资国内股市为主,少量涉足国际股市,而且,应该侧重于发达国家成熟的股票市场。我国目前非常缺乏专门从事基金投资的国际顶尖人才,且国外金融市场的政治、经济风险可能明显高于国内市场,因而,我国应该在将养老金基金投资于发达国家股市方面持谨慎态度,而且,最好委托给国际信誉较高的国外投资机构来进行。

[参考文献]

[1] Henry Hongbo Jin,Olivia S. Mitchell,John Piggott. SociallyResponsible Investment in Japanese Pensions, NBER Working PaperNO.11747.

[2] Masaharu Usuki.The New Investment Management Schemefor Japan's Public Pension Fund NLI Research No. 163,April 2002.

[3] 郑双胜。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综述[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3):54-57。

[4] 张士斌,王桥。中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比较 [J].现代日本经济,2010(2):58-64.

[5] 张士斌,黎源。欧洲债务危机与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视角的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1(11)。

养老金融发展范文5

关键词:养老金;养老保险;养老金入市

一、养老金内涵

养老金是指个人自退休到离世期间,被定期支付的资金。一个人从青壮年到退休,作为生产者,不断为社会贡献财富。在这期间,劳动者按规定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储存起来的养老金交付于国家;或是自主理财,将一部分资金交给保险公司,以获得退休后的养老金。对于个人,养老金的缴纳可帮助缓解一生当中收入的大幅波动,避免步入老年后因生活拮据而影响生活质量。对于国家而言,养老金的各项政策起到了资源再分配的效果,在扶贫与社会安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两大养老金主要类型及风险

养老金由其缴纳的账户类型不同而分为两种,一种为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简称PAYG,又称为名义账户制(NDC);另一种是个人账户制。现收现付制是指用当下向劳动力收取的养老金去支付当下的养老金开支,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会因为代际之间的人口总量比重而出现养老金盈余或缺口问题。个人账户制为以个人名义,向个人的账户进行定期养老金储蓄,到退休后依据个人向自身账户的储蓄养老金状况来进行养老金发放。

养老金计划在具体实施中会面临许多问题。首先,对于现收现付制来说,人口结构的变化会严重影响当下养老金收入的总量。缴纳费用的为当下的劳动力,应支付的养老金总量由当下的老年人总量决定,人口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赡养率与有效赡养率[赡养率=65岁及以上人口数/20~64 岁人口数;有效赡养率=65岁及以上人口数/( 20至64岁人口数~20至64岁中由社会保险供养的人数)]。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得我国人口结构失调,下一代劳动力人口数量锐减,劳动力对老年人的赡养压力年年上升。这种人口结构的波动,会引起养老金总量随时间波动,在赡养率较低且社会发展较为繁荣时,养老金的储量较大,并在支付完当下的开支之后会有盈余。而在赡养率较高时期,若加之经济下行,养老金的支付容易出现缺口。虽然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代际风险的分担问题,但在人口结构比率较为正常的情况下是可实行分担的。其次,这两种类型的养老金都会面对保值、增值的风险。随着利率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若仅将养老金储存起来,会使养老金的增值率低于物价的实际变化水平,使其减值,所以不少国家批准养老金用于投资金融市场,但对于各种类型金融产品的投资比例作出了严格规定,并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采取多方监督管理的方式,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除此之外,所有养老金类型面对的风险还有不可预知的人口寿命长短。对于长寿者,要持续支付较多金额,但这是超出预期之外的,会增加应支付的养老金总量。养老金必须支付这一费用,所以需要找到可以使养老金总量较为充裕的办法。

三、养老金四大支柱

虽然总体上分为上述两种养老金类型,但若以养老金来源类型划分,现今世界上养老金的结构共有四大支柱。

养老金融发展范文6

论文关键词:农村非缴费型养老保障 降低贫困

发展中国家农村养老保障由缴费型养老保险计划、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以及其他非正规保障制度构成。非缴费型养老金在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占据重要地位,非正规制度的养老保障在较多发展中国家还比较强大。这些经验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模式改革有借鉴意义。

一、发展中国家农村非缴费型养老保障的现状

农村非缴费型养老保障制度是对于低收入者的一种养老金计划,即对无力承担养老保险费的农村人口,给予养老保障。目前,大多数实施农村非缴费型养老保障制度国家的65岁以上人口基本达到7%以上,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经济均未达到相应的发展水平,属于未富先老的社会状况。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政府,而且各国的给付水平差别比较大。拉美国家给付水平较高,阿根廷最高达153美元人均。亚洲国家较低,一般在人均2美元。斯里兰卡最低只有人均1.25美元。这些国家的给付资金占gdp的比重均较低,大部分在1%以下,只有毛里求斯为2%,南非为1.4%。就是这一极少部分的gdp,却发挥了重要的国计民生的作用,解决了本国最贫困人口的养老保障,降低了贫困率和赤贫率。

农村非缴费型养老保障制度在实施中有两种,普遍保障型与测试收入型。发展中国家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实施中,其中实行普遍保障型国家有玻利维亚、毛里求斯、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尼泊尔、斯里兰卡、布基纳、巴拿马、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和西萨摩亚(大洋洲)等国家。实行收入测试非缴费计划国家有阿根廷、孟加拉国、巴西、智利、哥斯达黎加、印度、南非、乌拉圭等国家。

二、发展中国家非缴费型养老保障制度的作用

(一)保证无力缴费者的养老金收入

发展中国家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是强制性缴费型养老计划的必要补充。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填补了无力缴费者养老缺失,保证了非正规部门农民养老保障水平,使非正规部门老人能够老有所养。2000年毛里求斯、纳里比亚、博茨瓦纳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100%覆盖率。南非保障面达到88%。养老金收入成为老人养老的重要收入来源。该年毛里求斯、纳米比亚、南非、博茨瓦纳受益人养老金收入分别占其人均gdp比例为17%、16%、32%和9%。在纳米比亚9岁的高龄人口其养老金给付额占该国人均gdp的66%,10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给付额占人均gdp的74%。

(二)降低贫困率

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农村的贫困率。如阿根廷、巴西、哥斯达黎加、智利的赤贫率分别降低了67.1%、95.5%、21.4%、和69.%。贫困率分别降低了30.8%、29。2%、24.3%和18.7%。南非、毛里求斯贫困率的降低在较大程度上也得益于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的实施。

(三)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在宏观经济运行、养老医疗服务和家庭和谐等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年金给付的货币收入,可以保证农民购买必需的生产资料,可以作为一种担保在商业银行贷款。同时,商业银行社会保障的支付业务进而促进了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年金给付的货币收入使得老年和残疾者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此外,由于享受年金给付,使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得以提高,增强家庭凝聚力。

三发展中国家农村非缴费型养老保障制度的启示

(一)发展中国家农村非缴费型养老保障制度具有补充意义

发展中国家农村非缴费型养老保障制度是缴费型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补充。缴费型养老保障制度是覆盖正规部门有缴费能力的雇员。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无经济能力的老年人的养老金出现缺失。这就决定国民社会保障对此提供必要的保障。缴费型与非缴费型整合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不同发展中国家具体国情,非缴费型的建立与发展受制于该国经济实力、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以及该国的社会文化结构因素的影响。普遍保障型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收入测试制度对工作和储蓄的负面激励,普遍保障的非缴费型保障与缴费型保障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农村整体的保障水平。毛里求斯的普遍保障非缴费计划与1978年运行的缴费型计划的良性整合是成功的典范。由此提供了发展中国家农村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是缴费型养老金计划的必要补充的成功案例。

(二)增强政府的职责

发展中国家农村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中政府融资职责是明显的,这是一个被动的经济支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农业经济运行机制增强农民的养老保障经济能力。

政府应在引导农村经济良性循环方面创造条件,营造宏观环境。农村金融在宏观层次上强化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大农村公共项目和基础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微观层次上,有效地对农村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农业项目投资分析与风险控制服务,建立有效的农民储蓄一保险一贷款一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机制。储蓄保险组合提高了低收入群体拥有保险保障的可能性。政府财政除直接增加对农业生产的财政支持外,还应在农村教育发展、农村卫生条件改善、农村反贫困计划等进行财政投入,以提高农村整体的社会福利,也是对增强农民自我保障能力的基础性投资。在低收入国家,政府财政逐步建立农民的非纳费型社会救助计划预算,使之制度化。

(三)保护农民土地保障权利

土地保障仍是一些低收入国家农村的一种传统而重要的养老保障形式。转型国家土地制度的改革、东亚部分国家土地制度成功的私有化都对农村养老保障改革与发展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越南1993年土地分配改革中,将以前集体经营土地的50%—80%分配给老人。有效地保护农民土地保障权利,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和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