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管理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报告

风险管理报告范文1

晚上好!

我是资产风险管理部****,*年入行,先后从事会计、储蓄、信贷法律和资产风险管理等工作。*年在职大学本科毕业,经济师。*至*年荣获省行不良资产处置“特别能战斗”先进个人、股份制改革先进个人一等奖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考核称职,现任资产风险管理部中级客户经理。

首先,汇报*年10月以来我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具体组织参与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近一年来,共组织参与不良资产清收处置项目**个,涉及不良本金**万元;先后通过现金收回不良贷款本金***万元、呆账核销不良贷款**万元;处置抵债资产及闲置资产5户,收回现金***万元;完成了**户不良贷款客户尽职调查及处置预案、不良贷款客户清户及基本清户**户;完成了**户账销案存档案资料整理、入档,现金清收账销案存**万元;迁徙不良贷款**户,累计金额**万元。为我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作出了努力。

二是完善不良资产剥离后及闲置资产处置后续工作。继去年6月份全面完成剥离工作后,我作为剥离工作具体实施者,针对其后续工作:政策上为各方面做好指导、解释、咨询服务;数据上报准确,多次得到省行好评;档案资料已全部入库存档,规避了我行剥离后风险。已基本完成了闲置资产处置后过户手续,由于历史原因,6月份处置的闲置资产手续不完备,暇疵众多,办理过户非常困难,特别是一宗房屋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且买受人按拍卖合同小于实际过户面积,我行自留实际面积大于产权证面积,通过与买受人及省产权、房管、财政契征、税务、土地的部门多次勾通,得到理解,已基本完了过户手续,从而为我行自留房产增加面积近30平方米,实际面积与分割后新办理的产权证完全吻合。

三是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切实履行风险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各项职能,审查各项风险预案,拟定上会风险议案,主撰了《20*年度分行风险管理报告》及《20*年中期分行风险管理报告》,为提高我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竞聘的优势和特点

大家知道,当前困扰我行发展的主要障碍,就是不良贷款问题。全面建设风险管理,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步划是我行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主要任务。我从事资产风险管理及不良资产处置近10年了,认为有以下优势:

一是我热爱这项工作,具有丰富的风险管理工作经历。自**年开始至现在,我始终坚守在资产风险管理这个艰巨而又神圣的工作岗位上,回顾自己取得的认识和成绩,自豪的是近十年的青春年华未虚度。近十年,我为我行的资产风险管理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曾参与全国职工再就业优化试点城市工作,为我行在阶段内信贷资产结构调整和优化奠定了基础;协助领导组织实施第一次不良资产剥离及债转股工作,为全行不良资产降低及经营效益提升起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去年4月份国务院批准工商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参与实施财务重组即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工作,随着政策性及商业性剥离的签约,为我行加快财务重组步伐起到决定性作用。历年来,我担负着对全行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指导及咨询,同时参与并制定及实施不良资产处置方案,通过综合灵活运用各种不良资产处置政策,完成了多宗处置重大项目,多次得到省行部领导的高度赞赏。

二是我熟悉这项工作,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我熟悉风险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以及不良资产处置政策规章,多次被省行抽调参于重大剥离、债转股、呆帐核销工作。具体完成了如*****等等重大企业处置工作,特别是近期有待完成的**的处置。*

三是我能做好这项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我业务精熟全面,一直承担了主要风险管理文件及处置预案的起草工作,牵头拟定规章制度、工作安排、考核办法及奖励办法,并独立承担了多项具有全行影响性的工作,协助组织全行二次剥离工作;仅用一星期时间,组织完成核销小额损失贷款158户,得当省行的好评;独立组织大规模闲置资产及抵债资产的拍卖工作;协助审计署对我行部分剥离及不良资产处置的延伸审计,展示了我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多方面领导好评。

我所取得这点成绩,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风险管理报告范文2

一、建立健全盈利风险预测评估预警系统数据信息平台,加强盈利风险管理,扩大利润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是保险业的财富之源。因为风险的客观存在,才有风险管理意识,引发投保人的保险需求,从而形成保险资金的积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风险都能带来财富,有些风险能产生财富,这是业内常说的可保风险;而有的风险却不能产生财富,只能暂时收获金钱,其代价是亏损的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风险管理就象用兵打仗,必须充分权衡利害,“不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所以深入系统地认识风险,并加以有效控制,是保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前提。

(一)认识盈利风险,系统研究风险,提高风险意识

保险业的盈利风险大致可分为:精算风险、系统风险、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违规风险也可以说是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潜在税收风险。

(二)建立健全风险预测评估预警系统数据信息平台,加强风险管理

保险业盈利风险基本上是属于专业的、可控的、能够分散的风险,应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对风险按类别在起因、发生、过程、产生的后果及其影响进行认真分析,在各级公司、部门、业务险种以及不同保险标的分布进行个性化分析,进行定级评估,预案模式制作,以备不时之需。对保险业盈利风险按风险类别建立综合信息化自动平台。

二、打造盈利平台,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

预测和分析要建立在数据归集的基础之上,并且能够灵活地从不同的角度来对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和判断,要基于归集的数据,这需要有一套完善系统的支持。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中,保险公司建设了各种不同的系统,比如:处理业务的核心业务系统,对销售人员业绩进行管理的人员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里所包括的数据和指标,是保险公司业务的真实反映。在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有必要对系统里的数据按照机构、部门、业务系列、险种、渠道、客户分类、成本利润中心等多个纬度进行数据归集。这需要应用系统之间有灵活接口,数据的口径必须一致,参数化的程度要高。险种会有变化,会不断创新,盈利能力平台要对需求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除了搭建盈利能力平台之外,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求保险公司决策层必须灵活、快速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响应,同时还要考虑各种潜在风险,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势在必行。然而,在保险业广泛应用的是业务系统,只限于解决一些具体的业务处理问题,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较少,而涉及到多维分析、决策支持及数据挖掘方面的工作则更少,不能对高层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各个相互独立的业务系统对科学决策支持不大,整合各个系统,建设商业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成为保险公司挖掘内部潜力的重要举措。

商业智能辅助决策是指集中业务系统的生产数据进行数据建模、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对决策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国外先进的保险公司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拥有很高的信息化水平,这就为他们的业务发展和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大多数国内保险公司并不缺少数据,而是受阻于过量的冗余数据和数据不一致,它们变得越来越难于访问、管理和用于决策支持,且数据量正以成倍的速度增长。保险公司信息中心正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需求,信息化要对决策提供支持。

以泰康人寿为例,它的业务扩张速度很快,已经涉及个人险、团体险和银行险等多个市场,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面临数据分散、决策没有依据的难题。泰康人寿不同险种的数据,及呼叫中心和在线交易系统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系统中,集团决策层无法从集团一级看到整体数据,也没有合适的数据模型将这些数据组织在一起,因而无法实现科学决策。上马商业智能应用系统后,泰康人寿可以进行保单分析、理赔分析、利润及成本分析、客户忠诚度分析、销售分析、客户服务分析,从而各级管理层决策有了更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基于商业智能的科学决策替换了以前的经验决策,对保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战略的制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方法措施和实施步骤

(一)方法措施

1.促进理论模式和指导思想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2.促进政策制度导向必须与市场定位选择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3.促进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4.促进业务质量和业务规模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5.促进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6.促进保险产品和保险标的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7.促进承保核保与理赔核赔在盈利能力上有机结合。

(二)实施步骤

1.先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信息数据平台,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2.依照基础数据制定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方案。3.再次创建盈利能力信息数据平台。4.制定盈利能力预案。5.最后将两个数据平台有机结合,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形成完整的综合数据平台体系,不断提高保险企业盈利能力。

保险公司是标准的风险中求财富的企业,但并不是指所有的风险都能产生财富,有些风险对保险公司来说就是亏损的陷阱,就是破产的灾难。所以防范风险是基础,是前提,没有有效防风险平台支持,企业将面临险境,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和提高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盈利能力平台才能是稳固的平台,健康的平台。对风险理性的选择和放弃是明智的,有时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风险管理提高盈利能力最好的辩证法。

参考文献

[1]刘京生.中国健康保险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

[2]赵蕾.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M].金融与经济,2010(6).

风险管理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IT运维外包;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14-03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和IT运维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信息化浪潮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推动着教育领域不断创新发展。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信息化部门也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高效率的各类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安全稳定的网络接入环境而努力创新,深刻影响了传统的教学科研和学校的综合管理模式。同时,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在逐年增加,校园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和重点投入。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在网络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方面同国外高校拉近了距离,很多学校都达到了同等甚至更高水平。虽然硬件条件上去了,但是很多高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仍不理想,在信息化服务能力和IT运维管理上差异较大,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维护,重建设轻服务等现象。部分实力雄厚的理工科学校和综合性大学通过自身的力量可以完成基础的信息化建设和IT运维工作,但是对于大量的普通高等院校,由于受到技术、经费以及人员的限制,完全利用自身的力量来建设和运维比较困难,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

二、IT运维外包的思路和安全风险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如何管理复杂的、高技术含量的IT基础设施,应对灵活多变的IT服务需求,为学校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IT服务支持?如何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并保证服务的质量,提升师生对IT服务的满意度?如何提高运维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迎接信息化带来的各类挑战,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问题是所有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困扰着各校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而引入IT运维外包服务正是一种经实践证明比较好的解决思路。通过将IT运维服务外包,高校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并且以较低成本提供专业化的IT服务。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人员编制十分有限,并且对新进人员的学历要求很高,而从事一般的IT工作并不需要非常高的学历。受待遇和未来发展因素影响,高校信息化部门很难长期留住高水平的IT人才。通过外包服务,由公司选派有相应能力的人员长期协助学校从事相应工作,学校不用担心其待遇及去留等问题,保持了IT运维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内信息化部门以建设数字大学为目标,为校内五万多师生员工提供各类专业的IT服务。在近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网络及应用信息系统运维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外包服务,在人员、资金、制度上都进行了相应保障,通过全面的发现及确认外包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对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深入探索和实践,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

三、学生团队参与用户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

用户服务管理是IT运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交通大学从2000年开始,在学生宿舍网的管理过程中,引入了学生团队来为学生宿舍区三万多用户提供接入用户网络服务。学校有关部门提供指导,建立一个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体的学生网络管理体系,发挥学生网管的作用,调动其积极性来参与网络维护工作,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实践与学习环境。学生网管从作为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帮助信息化部门提高了网络故障的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 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日常用户服务工作,但学生们毕竟缺少实践经验,平时日常学习和科研活动也占用了很多时间。兼职的网络维护工作如何来提高用户满意度?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如何控制?这都需要加强管理和组织学习培训,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来降低运维工作中的风险。

面对繁杂的学生寝室楼网络维护工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体系来解决学生们平时遇到的各种网络问题。从宿舍楼内学生网管的工作,到学生网管部办公室客服咨询的解答,再到技术报修组的报修受理以及上门服务,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而具体的要求来规范他们的服务,确保服务质量让学生们满意。当然,维护庞大的校园网络单靠人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网管自行开发了一套综合的内部技术支持系统。有了它,学生网管员们不仅可以方便地办理各种基础网络业务,还可以实时查看各个终端用户的网络运行状态,以及交换机端口信息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处理。

平时宿舍楼内琐碎的网络问题处理是由楼内的学生网管来完成的,每一位网管员都被要求做到尽全力满足用户正常网络接入需要,热情耐心解答用户的任何疑问,在技术层面上指导用户完成一些基本操作。每位学生网管在闲暇之余都被要求多了解网络技术知识,参加内部培训,掌握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在技术上要让用户信得过。

技术报修组专门负责解决楼内网管处理不了的问题,由网管员中的技术骨干组成。他们接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配置专业的网络维修工具,在办公室值班人员所给予的远程配合下,几乎可以解决大部分学生所碰到的网络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则协调学校网络运维部门进一步处理。同时也要求学生网管在解决问题后把全过程书面化,为以后别人的工作处理提供经验积累。在学生团队中的技术骨干由于长期和学校信息化部门沟通,其能力会得到认可,在毕业后也可以择优直接进入高校的IT运维队伍,更快的进入工作角色。

四、信息系统运维外包的风险管理

高校大量的信息系统都来自于直接采购或者由外包厂商定制化开发完成,完全由自己主导开发的大规模系统已经越来越少。常见的信息系统包括人事系统、科研系统、财务系统、学工系统、教务系统、档案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公共数据平台等,不少高校还将校内各院系部门网站交由外包公司设计制作和维护。在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完成之后,日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高校IT运维部门可以解决部分维护工作,但是很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系统维护工作还是不可避免的要依赖外包协助完成。

虽然很多针对高校 IT 市场的外包服务商在信息系统外包过程中获得了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高校行业经验,但也暴露出不少的安全风险。不同的外包公司之间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厂商技术支持人员稳定性不高是普遍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需慎重选择合作方,签订全面详细的合同进一步加以约束,要求通过严格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外包技术人员的能力。关键项目实施和后期维护期间,要求外包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常驻学校,保证项目按要求顺利完工,并稳定运行。前期项目开发和后期运维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提交给研发解决的,要有顺畅的正式渠道提交与反馈,限时解决或改进。在每项子系统投入运行前,完成对使用该系统的校内用户培训工作;建立完整的客户培训体系,为高校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并提供相应的培训技术资料。

由于很多外包公司开发的各类信息系统广泛应用在多所高校,一旦某所高校的系统被发现有严重的安全漏洞,那么会迅速波及到其他高校,引发严重的安全事件。在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等方面,这类安全事件屡见不鲜,给很多学校都造成了较大损失。在信息系统维护外包过程中,由于项目需要,服务商的技术人员可以轻易地获取学校的各类师生个人信息、财务信息、科研信息等,这些敏感信息如果发生泄漏也会给高校带来重大损失。

高校自身要建立完整且独立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整个IT运维过程中保护学校的重要信息资产。考虑到大部分高校都缺乏专业信息安全运维人员,使用专业安全公司提供的安全服务也成为必然的选择。同时利用高校自身的信息安全科研优势以及和国内外安全研究机构的密切联系,及时获取最新安全资讯,对外包引发的安全风险实时监控,并快速响应。

五、IT运维监控外包的风险

IT运维监控外包在很多高校广泛使用,但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风险。外包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考虑降低成本,这样就给外派到学校工作的人员业务素质和稳定性带来了巨大冲击。频繁变动且能力不足的外包人员给高校IT运维必然带来了可预见的安全运营风险,和高校的固有核心利益产生了冲突。对此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和外包公司的合同细节,明确保障服务质量和要求服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并签订专门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s)服务水平协议。同时高校自身也要不断提升专业IT运维能力,即便采用了外包,也要建立管理和技术并重的内部团队,自己的人员要具备系统的IT运维管理能力,在程序设计开发、应用信息系统维护、数据库和服务器管理、网络管理和安全运维方面都要培养自身的力量,不断学习新技术,培养创新能力,对外包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仔细倾听来自教师学生的第一线业务需求,不能被外包公司所左右,从而降低安全运维风险。

六、IT运维监控平台外包开发的风险管理

IT运维监控平台对任何一所高校网络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没有采取商业的管理监控解决方案,主要是考虑到当网络和应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其规模和复杂性决定了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自身需求的方案。我们最终选择了在开源的Zabbix监控系统基础上,采取外包给专业软件公司的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定制化开发来满足实际运维需求。通过分布部署Agent采集点主动获取各类监控数据,涵盖了学校数据中心使用的各类操作系统和虚拟化环境,也可以支持各大厂商的网络交换路由设备管理,满足了大规模网络和服务器监控需求。但是这条外包之路也同时存在着种种风险,合作方的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项目的无法顺利推进;软件流程设计管理不当也会引发开发周期变长,拖延系统的上线时间;大量不同设备的定制化开发需要投入更多资源,项目的成本控制也会直接影响合作方的开发人员投入力量;软件平台的漏洞会直接影响基础IT运维体系的整体安全性;开发人员的流动性也给整个外包开发的质量控制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后期维护服务跟不上也会影响IT运维工作的长期可持续性。

关注到这些安全风险,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选择开源监控软件作为系统底层平台已经适度降低了开发风险,慎重的选择具有资质和经验的合作方来保证项目质量。全过程参与功能需求分析和流程设计来控制整个开发周期的进度,进度过慢时要求合作方增加人力,进度过快时要求合作方保障代码质量。和外包方要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通过周报、月报和定期沟通交流,掌握对方工作进展,监督管理实际开发进度是否和预期一致,投入是否充分,代码质量是否合格。通过要求规范全过程的技术开发文档,保证了即使发生开发人员变更也可以快速完成新老交接。要求系统留有灵活的开放接口以提供良好的伸缩性和可扩展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兼容性风险。在开发过程中和正式交付时都引入第三方专业安全人员进行安全评估和渗透测试,确保IT运维监控系统自身的安全等级达到一定级别。通过详细的开发合同对项目周期和合作双方人员力量投入和项目进展时间节点进行了严格的约定,并事先就开发完成后的后期维护服务达成一致,保持长久合作关系。

七、结束语

信息安全技术一直在发展,攻防对抗在持续升级,各类安全风险和挑战始终存在,安全IT运维必然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作为有特长的信息网络安全科研机构和同时给数万师生提供IT专业服务的部门,高校信息化团队可以把实际安全经验和运维外包风险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配套安全监管,从而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IT运维外包之路。

参考文献:

[1]赵灿,杜,杜鹃.高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外包采购管理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5).

[2]蒋东兴,宓泳,郭清顺.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8).

[3]何秀全.高校信息化中的IT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4]王左利.探讨学生网管模式[J].中国教育网络,2009(3).

风险管理报告范文4

关键词:潜在事故报告 内部控制 风险

1、潜在事故报告制度产生的原因

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影响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设立一个机制来识别、分析和管理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并适时加以管理。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一些潜在的风险事故或者一些人们不知道的风险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市场环境和股东方战略的变化,策略一直处于调整之中,给公司的调整也会带来较大的困难,内控风险策略也要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和完善。同时对于员工来说,内控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知道风险。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完善风险信息搜集,进一步完善信息分析、处理和跟进信息的机制是内控管理工作的一大挑战。

2、潜在事故报告制度在企业的开展

2.1、定期提交潜在风险报告

企业机关员工每年至少提交一份潜在风险报告,基层稽查员工应每半年提交一次,每个经营人员每月至少要交一份潜在风险报告,按层级上报、归集、整理,内控部门与相关部门研究潜在风险报告的处理办法,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跟进处理。当年没有完成跟进的,下一年度必须持续跟进并至少完成50%。当年最有价值潜在风险报告没有完成跟进的下一年度必须持续跟进并完成。

员工发现工作中的管理漏洞,向内控部提交《潜在事故报告》,内控部登记总部机关提交的潜在事故报告,分公司层级内控主管汇总基层层面提交的内控潜在事故报告,内控部对潜在事故报告进行分类。潜在事故报告分三类情况:

第一,经营场所执行问题:现场解决,流程结束

第二,最有价值潜在事故报告:分公司层级内控主管组织在提交的内控报告中进行评选,评选结果经部门批准后,由内控部编制奖金方案并向公司申请奖金,经批准后下发各获奖人;流程结束。

第三,政策问题:内控部持续关注并协助跟进

内控部对关注的问题划分责任部门,给出内控建议,每月发送管理层由各部门进行跟进,重点关注的内控部会协助跟进,每月回顾前月的跟进情况。内控部在每月管理层会议时分享各部门跟进情况。内控部每年对跟进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流程结束。

2.2、潜在事故报告制度的执行与改进

2.2.1、风险评估

通过分析内控潜在风险事故报告中的数据,当发现有重大事故隐患要发生时,企业内控部门要及时组织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发现和分析那些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风险,考虑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估计风险的重要程度,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关注系统问题,总结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共同改进系统的设计缺陷。

2.2.2、专项审计

企业内控部门针对潜在风险事故报告的数据,对提交的潜在风险事故进行专项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关注存在的潜在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已有的政策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2.2.3、基础检查

企业把基础检查工作当作风险防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企业的基础工作检查来说,这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而不是通过突击整改就可以应付的。企业的基础工作检查由内控部会同其他部门组成检查组,每个月随机检查。检查后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横向可以分析出现问题的领域,纵向可以总结存在问题的部门,然后针对不同的领域和部门制定行动方案,采取跟进措施,从机制上、制度上、源头上解决问题。

3、潜在事故报告制度对内控风险防范作用

3.1、潜在事故报告制度成为信息情报的重要来源

实行潜在风险事故报告制度,能及时获取大量加油站舞弊风险事故的信息。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会有千里眼和顺风耳。所以企业人员少却精干高效,因为潜在风险事故已经提前把相关信息报到相关部门,这样公司就能在短时间内对内控风险事故及时地做出反应,并迅速处理,减少企业损失。

3.2、潜在事故报告制度对内控风险的防范

3.2.1、从源头上进行防范,防止了事件的扩大化

潜在风险事故从前面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它是针对公司制度的缺陷,对可能存在的舞弊现象及时上报。如果潜在风险事故报告制度能够从源头上对舞弊事件有一定的认识,那么就已经防止了舞弊事件的扩大化,再通过对潜在的舞弊风险事故的跟进,能够及时解决的现场及时解决,进而从制度上查漏补缺就基本能防止舞弊事件的发生或者扩大。

3.2.2、舞弊事件与潜在事故报告的数据对应分析

企业发生的舞弊事件与潜在事故报告中反应的内容基本都能够一一对应。数据显示,提前主动的发现舞弊行为是占大多数,也说明了潜在事故报告在监督潜在的舞弊事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3、潜在事故报告制度对推动内控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3.3.1、推动内控各项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虽然在建立制度之初都有基层调查的过程,但缺少基层员工的参与度。从企业潜在事故分析汇总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基层员工反馈的问题正是我们管理人员需要真正面对的风险点。

3.3.2、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潜在事故报告是企业要求每个员工都必须向内控部报送潜在事故书面报告,并把该项工作常态化,能保证因经营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变化,不断发生的各种新风险得到及时掌握和控制。增加了员工对内控管理的认识,疏通了内控管理制度顺畅执行的渠道。

风险管理报告范文5

研修模式:前沿理论构建、实务问题研讨、经典个案解析。

研修对象:业主、承包商、银行、财产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大中型工程项目风险和保险运营及管理专业人士。

授课专家:

魏钢:工程保险专家,澳洲保险与金融学会资深会员资格(ANZIIF(Fellow))、澳洲保险学会认证保险师资格(CIP)、新加坡保险学会资深会员资格(FSⅡ)。历任美资大陆保险集团驻华首席代表(北京)、英资一米耐特保险经纪公司亚洲地区经理(悉尼)、美资一通用再保险公司承保师(悉尼)、美德合资一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亚洲地区超赔合同业务经理兼首席承保师(新加坡)、澳资一维信保险公司董事、瑞士丰泰保险集团高级顾问、中瑞合资一华澳风险管理公司常务董事。曾在新加坡、菲律宾、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授保险类高端课程,特别在大型工业/基础设施保险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

刘俊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专家,天津大学工程管理系讲师,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ofReading)工程管理博士,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会员(MCIOB)。拥有大量风险管理论著,曾为多家ENR225国际承包商进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高级培训,并有丰富的咨询经验。

报名须知:请填写报名表格1份,E-mail至连邦管理咨询公司公开培训部,即视为信用注册学习;并于开课一周前将培训费汇至指定帐户或经协商报到交费。凡注册报名的学员,在开课前将收到详细的报到路线图及时间安排通知。

研修费用:1880元/每位(含培训费、材料费、两日正餐和一晚住宿费用)。

主办机构:连邦教育集团、天津市连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116085986 022―23202228

户名:天津市连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刘老师

开户行:天津市中信银行华津支行

风险管理报告范文6

一、分行内控及案防考评持续排名靠后的几点思考

1、主要原因:主管部门及合规经理工作跟踪落实后评不到位,内控及案防工作方法思路欠缺。一旦跟踪落实不到位,则相关配合部门就会全部应付主管部门的工作,从而造成从上至下都是为了应付这项工作,不是真正为了夯实分行内控案防的基础工作而开展的。

应对措施:制定全年的案防工作方案、检查计划等,接下来的重心就是落实。落实工作最关键的就是形成每项内控案防工作的正式的通报制度,目前通过日常内控及案防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来看,一些类似于邮件抄送之类的根本起不了督促工作的作用,只是为了撇清经办人员的责任,推卸自己主管责任而已,给行领导一种这个事情不是我造成的表象。作为内控及案防工作一而再的不见成效,就应该加大对主管部门的主管人员的要求力度,出现问题首先就是该岗位的工作做的不到位,督导落实不到位造成的,主要责任部门就在主管部门和主管人员。所以应该抓主管部门的关键岗位人员责任。

如果做到每项内控案防工作及时的总结、时效、质量的定时正式通报,一次、两次、三次,通报中没有做好的部门势必自身会引起重视,同样也会得到行领导的关注,只有对不做事和不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思路起到震慑作用,才能提高整体内控和案防质量。

2、关于内控问责失分事项。通过总行通报及日常工作感受来看,应该不是分行问责处罚轻重的问题造成的,总行也应该不会因为那个分行问责时给予员工开除、纪律处分和高额经济处罚等重措施就会给该分行内控考评时给予高分结果。我个人分析应该是分行没有在每个季度、每个内控案防事件流程中,事事处处关联到问责事项而造成的扣分,目前分行问责的情况易给总行考评感觉是为问责而问责,不是为了夯实内控和基础管理工作而问责的。

应对措施:问责工作和内控检查、专项检查及其他通报事件是关联在一起的,只有把问责工作贯穿到内控、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和每一个岗位中,才能体现出问责工作流程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每个条线和每个部门对日常管理、内控检查、外部检查、总行检查等相关工作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档案材料,即一项工作包含:内控或其他工作通知、工作过程照片及痕迹材料、检查或工作后的通报总结、涉及整改反馈痕迹材料、问责事项(涉及由问责的)。这样每一项工作事项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料包,不管在系统中还是在纸质资料中给总行、内外部检查都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感觉。这样归根结底下来又需要内控主管部门主管人员的跟踪落实,所以工作好坏又体现到关键岗位关键人员上来了。

内控及案防工作就是看对各个部门、全行人员起到一个督导跟踪的作用,问责和处罚就会体现在各个方面:重要工作组织不力、员工考勤问题严重的就应该通报处罚,会计月度和季度的检查就应该处罚问责通报,计财季度考评对各审核资料发现问题应处罚通报,放款季度考评中对提交资料失误较多的员工处罚通报,员工行为和飞行检查中出现的问题问责处罚等等。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固定周期的固定时间问责,从而就会把全行问责工作真正促起来。

二、关于目前分行工作流程方面的一点思考

通过我近半年的工作来看:

一是分行目前的一些工作部署和会议流程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前奏模式,即:①下发工作及会议正式通知②经办人在邮件再专项通知③通过微信工作群再友情提示④事前经办人员在挨个电话通知落实⑤工作或会议前几分钟再现场电话督促个别人员⑥最终仍有人员迟到或者不来临时派人参加。一项工作本只有正式通知和参加而已,分行目前却形成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对工作方式不规范的行为过高的容忍度影响了工作下一步的精细度。

二是对主办部门的一个工作要求和通知邮件,配合部门和人员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两三个月才去关注和回复,个别人员从不主动关注工作要求和变化。

应对措施:一是作为工作主办或人事部门,只要过重中出现不规范的工作行为,严重影响工作质效的行为,就应该形成正式的通报文件,让不规范的行为、不良工作作风曝光于每个人眼前,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行里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同时也能减轻经办人员的不该有的工作流程,形成高效的工作习惯。对屡教屡犯的不良工作作风可以通报批评、积分和谈话等等。

二是所有工作安排或会议通知要求,只下发通知或者邮件一项正式通知就可,对一些临时性工作安排和特别特别重要的工作安排可再次电话信息强调,从而形成每个人都关心工作的习惯,杜绝人资资源浪费。

三、关于分行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的上报流程的一点想法

目前分行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先是由各个条线每季度报送,报告内容几乎都不可用,再由风险条线汇总上报总行,报告质量一直不高。全面风险管理报告覆盖各业务条线、各岗位和全员,核心是各个管理部门,目前现状是核心是风险条线,一个人撰写的全行风险管理报告势必不全面、势必片面。

应对措施:

一是制定明确的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上报流程和要求,制定各条线明确的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内容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