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传播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传播趋势范文1
农业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
农业网络传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政府在农业信息网络传播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二是涉农信息网站内容实用性不强,质量不高;三是农业信息采集渠道不规范,采集方法不科学;四是农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五是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六是农业信息网络高级人才缺乏,基层信息服务人员素质仍需提高。
我国农业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
㈠电子商务式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是农业网络传播的必然
农业电子商务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农业网络传播为电子商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农业电子商务将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它的广泛运用,将改变我国农业落后的状况。农业电子商务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农产品流通决定农业生产。而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尚不完善,起不到应有的引导和组织生产的作用,使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被动局面。而运用电子商务,可以促进供需双方的及时沟通,是农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从而降低生产风险。同时电子商务跨越了地域、时空界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调节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农业电子商务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当前信息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均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拓展全球市场的主要手段,用以推动经济的增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在传统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经验,但在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因此,必须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提升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㈡我国农业网络传播的信息化职业教育
我国目前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总体上而言颇见成效。但教育水准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教育水准较高,西部教育水平较低;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差距十分明显;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广大贫困地区仍有大量失学儿童。诸如“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宏志班”等救助措施虽有成效,但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近几年,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在农业网络信息传播方面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学生通过远程网络教学系统自学,学生到农业相关企业顶岗实习等相结合的方式,使来自农村地区的广大学生开阔了眼界,接受到农业领域最前沿的科技信息,这为我国今后农业的大发展,农村地区的加速建设,农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后备军力量。因此,提高农村受众文化的素质,一方面要靠政府相关政策倾斜和财政资金的扶持,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
网络传播趋势范文2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信息的传递也更加快速。作为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也必须要与网络媒体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紧密结合。通过互联网,广大戏曲爱好者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欣赏戏曲演出,研究戏曲艺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戏曲艺术由于传播形式的单一性以及内容上的原因,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很多观众对于戏曲的关注程度不断降低,而这种局面在进入到互联网传播时代明显得到了改观,由于互联网巨大的传播效应使得戏曲艺术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的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再加上戏曲工作者的努力使得原本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的传统戏曲艺术又焕发了青春,这也使得广大的戏曲工作者认识到传统戏曲的发展需要有互联网的帮助,也就更加肯定了传统戏曲传播与网络媒体结合的必要性。
二、网络媒体赋予了传统戏曲以开放性和个性化的传播剧场
开放性和个性化是网络媒体的主要特点,面对具有这种特点的传播方式,戏曲艺术的传播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由原本特定性的传播方式向着开放性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过去以电视、广播和报刊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时代,戏曲的传播往往具有很强的设定性,观众作为受众群体往往被看成是一个整体,毫无选择性可言,受众群体的个性也完全被泯灭掉。这种带有强迫性的传播方式很难不引起受众群体的反感,这也是传统戏曲之前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而在互联网的传播模式之下,戏曲艺术可以以网络媒体为平台搭建一个充满个性的虚拟性剧场,让观众可以坐在家里就能够欣赏到戏曲艺术的表演,而且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的剧场,可以将戏曲类节目、戏曲演员自由地组合,演出时间也是完全由观众自由设定,这样的传播方式会使得很多观众恢复对于戏曲的热爱。
三、网络媒体实现了戏曲传播的零距离和资源共享
我国的传统艺术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很多戏曲资源已经变得极为稀有和珍贵,很多戏曲爱好者一直致力于寻找自己喜爱的珍惜戏曲资源,却得不到真正的实现,这样不仅降低了戏曲观众对于戏曲的热情,同时也阻碍了戏曲的发展,使得很多珍贵的传统戏曲资源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而在网络媒体的帮助之下,很多戏曲爱好者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珍贵戏曲资源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共享,让我国宝贵的传统艺术能够得以延续。同时广大戏曲爱好者通过网络媒体还能够实现零距离的交流,在网络上成立“票友”会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我国的传统艺术的传播更为便捷。
四、网络媒体实现了戏曲传播的交互性和反馈信息的真实性
在传统的戏曲传播方式中,传播是单向的,戏曲传播者得不到传播效果的反馈,也不能够与受众群体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传统艺术的发展,很多戏曲艺术家致力于戏曲艺术的传播,但是却由于传统传播模式的单一性,使得很多艺术家看不到传播效果,渐渐地也就失去了传播的动力。而网络媒体实现了戏曲传播的交互性和信息反馈的真实性,使得传播者和受众群体之间能够实时地交流探讨传统艺术的发展方向和生存之道,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集思广益。同时通过这种传播方式使得很多戏曲艺术家的知名度能够大大地提高,能够为戏迷朋友解决一些戏曲表演方面的问题,提高传统艺术的传播有效性。
五、结语
网络传播趋势范文3
趋势一:期刊网络阅读率持续攀高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期刊数字化大潮的不断推进,期刊网络阅读率连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除此之外,随着期刊出版频率的不断加快,半月刊和旬刊不断普及,这类出版周期短的杂志在网络上也得到了更多的付费点击量。
期刊网络传播点击量高速增长。经计算,2008TOP100期刊的国内付费阅读量之和约为1550万次,而2006年的这一数字约为460万次,3年时间成长率达337%。相对来说。海外访问量近年来一直保持平稳态势。
期刊网络传播访问量的节节攀升,主要来源于以下原因:一方面,得益于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认可期刊网络付费传播的价值,期刊付费阅读的网络传播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开始向发达国家看齐;另一方面,国内刊社对网络传播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逐渐认识到“数字化引领期刊未来”这一期刊业生死攸关的问题。
期刊出版频率与网络传播效率成正比。期刊的出版周期越短。其网络传播的效率越高,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周刊、半月刊比月刊的网络阅读量更高。这是2008网络传播TOP100期刊榜显示出的一个新特征。
以龙源2008“国内阅读TOP100”榜单为例,拿第1~第10名和第91~第100名两个群体的杂志来对比,第1~第10名杂志中仅有排名第6位的《领导文萃》杂志为月刊,其余全部为周刊、旬刊或半月刊;而第91~第100名杂志中仅有《棋艺》和《党史文苑》为半月刊,其余全部为月刊甚至双月刊。
出于经营考虑,目前国内多数杂志都缩短了出版周期,从季刊、双月刊、月刊逐渐过度到半月刊、旬刊、周刊,加快出版周期后的内容含量也更为丰富,供网络读者选择的余地更大,因此在阅读排名上也更为靠前。
趋势二:期刊网络阅读内外有别
通过龙源每年的国内、海外两种榜单可以看出,中文期刊在海外华人市场继续保持很强的号召力。但是对比国内榜单,海外读者更认可传统的名刊,并对一些特殊领域保持不同于国内付费阅读市场的兴趣。文化认知背景、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或许是海外阅读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特色的两大因素。
品牌期刊国内、海外阅读认知度差异明显。综合2008年期刊网络传播TOP100的“国内阅读TOP100期刊”和“海外阅读TOP100期刊”两个榜单来看,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海外读者更重视期刊品牌的影响力,比如《当代》、《青年文摘》、《家庭》、《十月》、《大众摄影》等传统品牌期刊都位居海外阅读10强期刊,整个海外阅读TOP100期刊中有很多都是老牌的知名期刊。而2008国内阅读TOP100期刊中,越来越多的新锐期刊如《商场现代化》、《领导文萃》、《考试周刊》等上升速度非常明显。
从国内和海外的阅读差异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很多期刊的品牌还不能有效延伸到网络,形成有效的网络吸引力。而一些中小期刊由于自身内容更适合网络阅读或者推广力度大等原因,通过网络传播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影响力,取得了纸质期刊难以取得的成绩。
三大门类勾勒08海外阅读热潮。从2008期刊海外网络传播数据TOP100中,呈现出三大热门阅读类型:第一,文摘类、故事类、文学类等刊物依旧占主流阅读地位;第二,医药保健类期刊多达13种,远远高于国内期刊网络传播TOP100;第三,2008年,在海外阅读TOP100中有6种婴幼儿期刊上榜。其中包括《幼年时代》、《孩子》、《父母必读》、《娃娃画报》、《为了孩子》、《启蒙》,而在国内阅读TOP100种只有《为了孩子》上榜。这是2008年的一大特征。由此可见,以文学文字为主的纯休闲阅读和以保健养生育儿为主的偏实用阅读构成了海外用户两大主要期刊网络阅读诉求。
趋势三:
期刊网络传播显示巨大重塑力
期刊阅读移至网络之后,网络显示出了对传统期刊格局的巨大重塑力――不论是新刊还是老刊、名刊还是小刊。各类杂志似乎处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一些小型期刊通过网络平台获得了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期刊网络传播受众的性别特征也颠覆了“杂志女性读者多”的定律。
新刊网上未必逊于老刊。创刊仅3年的《37°女人》和创刊仅1年的《先锋国家历史》均进入龙源期刊网络传播数据国内排行TOP100榜单,《37°女人》居第65位,《先锋国家历史》居第79位。因此。新刊在网络传播方面并不完全逊于老刊,重要的还是期刊内容本身的质量。《37°女人》和《先锋国家历史》杂志快速进入TOP阅读的视野,跟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优质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在网上这一优势同样可以获得网民的认可。
小众杂志实现大众传播。现实世界中非常小众的杂志在网络空间也可以成为大众杂志,如各种特殊兴趣类杂志,这类杂志往往是某些爱好者关心和阅读的载体。在2005年的期刊网络阅读亚洲排行TOP100中,只有《海事大观》、《坦克装甲车辆》和《搏击》三本特殊兴趣类杂志上榜。但是,2006年的TOP100榜单中,上榜的有《轻武器》、《大众摄影》、《棋艺》、《精武》、《武当》、《搏击》、《海事大观》和《兵器知识》等杂志。且付费阅读量均在1.5万次以上,《轻兵器》更高达4.19万次。是排行第一的《新华文摘》(8.4475万次)的一半。在2007年和2008年的“TOP100”中,上述大多数杂志仍旧保持不错的阅读量,而这类刊物尤其是军事、兵器类刊物的忠实读者以年轻男士为主,这一群体也恰好是网络的主流消费群,因此可以说,“小众”杂志借由网络实现了“大众化”。
受众性别线上线下差异明显。一般来说,期刊的受众以女性为主,但从龙源近几年的网络传播数据榜单上可以看出,期刊阅读平移到网络上之后,受众却出现较为明显的男性化特征。如排名靠前的《商场现代化》、《电脑爱好者》、《中国新闻周刊》等杂志的读者男性会占较大比例。访问量靠前的杂志中,只有排名国内阅读第10位的《人生与伴侣》及海外阅读分别为第4、第5位的《家庭》和《婚姻与家庭》三本杂志偏女性类刊物。
同样,在今年的榜单上,新闻类杂志和军事类杂志有不俗表现,《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等杂志 排名靠前;而《轻兵器》、《兵器知识》、《坦克装甲车辆》等军事类杂志在海外阅读排行上也占据靠前位置。此外,财经类、管理类杂志继续维持其在榜单上的一贯强势表现。从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男性读者在期刊网络阅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趋势四:细分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一般来说,消费类杂志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2008TOP100期刊排行显示,在网络阅读环境下,B2B类杂志的上涨趋势更加明显。
期刊网络阅读彰显草根本性。从龙源连续4年的期刊网络传播数据中我们发现,网络文化的草根性在TOP100榜单上得到了充分而切实的印证。文学、婚姻、家庭、故事阅读占据了主流阅读主题,而这类阅读是最没有“知识门槛”而且也是离大众的生活更近的阅读内容。
从2008年的数据来看,国内期刊网络阅读方面,《意林》和《青年文摘》这类适合年轻人阅读的文摘类杂志最受欢迎。这也比较符合网络阅读的特征:在网络空间,期刊以单篇传播。文摘类和文学类杂志单篇文摘均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且文摘和文学类文章或短小精悍、或励志抒情、或情节生动,容易形成一个单独的阅读单元。
新闻、财经类话题是民众焦点。2008年是当之无愧的“新闻大年”,各家新闻类杂志在广告、发行上都有上佳表现。这种优势也体现在网络阅读上,以《中国新闻周刊》为代表的新闻类杂志整体排名上升迅速,包括《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南风窗》等新闻类杂志在国内阅读排行上表现抢眼,突然成为网络阅读的一支重要力量。
楼市、股市等财经话题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问题更是成为2007年下半年以来社会大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长期占据各大媒体头条、头版或首页位置。在2008年龙源期刊网络传播国内阅读TOP100中,财经管理类期刊占据了16种,比例高达16%,充分彰显网络用户对财经话题的高度关注。
网络传播趋势范文4
本文对传统广播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对比分析,得出了要将二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结论,并针对广播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融合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融合发展;媒体行业
1前言
目前,我国传统广播电视传播在多个方面均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和挑战。网络传播以其快速、便捷、多方位、多角度等特点,适应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只有使广播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真正一体化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播的成熟优势,同时实现网络传播的创新发展,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要。
2广播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广播电视传播,就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有线导线向周围地区进行播放音像、图像节目的传统传播媒介。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硬件设备为基础,以互联网的网络通信技术为载体,进行高速运转的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政治时事、社会新闻热点、娱乐八卦、全球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的信息传播形式。目前,将网络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进行信息联合、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是传媒行业进行整合和改良的有效做法,一方面可以增强广播电视传播在新一代竞争格局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促进网络传播进一步成长,是媒体界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2.1广播电视传播的继续发展需要借助网络传播的平台
首先,与网络传播的融合能提高广播电视传播的性能。因为网络传播具有信息采集的广泛性,具有对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甚至衍生出来的论坛等多种形式信息集中的功能,广播电视传播可以利用这些特点进行自身适用的提高,拓展进步成长空间,使广播电视传播实现质的飞跃,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形式界限。其次,与网络传播的融合扩大了广播电视传播的覆盖范围。突破原有电波传送速度和范围限制,进行网络光缆的技术借鉴,改良发射主体和传递方法,使其覆盖区域扩大,信息传送更加迅速,从而加快广播电视传播文化的推广,跟上国际化的进程。最后,网络传播的时效性促进了广播电视传播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交互性,也提高了容量。广播电视传播运用数字通信技术,可以使受众群实现对播送节目的点播,不仅更新速度快,更能提高与节目组、制作方的意见交流,增强互动性。广播电视传播运用网络传播的信息流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播送信息的容储量,突破传统广播电视传播的限制。
2.2网络传播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广播电视传播的支撑
在广播电视传播的众多优点中,很多地方都是支撑网络传播进一步发展的垫脚石。比如:广播电视传播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积累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受众群基础,很好地弥补了网络传播受众范围单一的缺点;并且,广播电视传播的制作团队精良,经验丰富,遇到问题能及时应对;另外,广播电视传播拥有丰厚的节目资源,这就使其在网络传播的发展起点上拥有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播电视传播因为其特殊属性,拥有丰富的采访资源,可以在第一时间把独家、热点话题事件传送给网络传播的制作团队,稳固了信息来源渠道的独有性。综上所述,网络传播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需要广播电视传播给予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融合发展,促使二者共同进步。
3广播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融合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广播电视媒体的领导阶层中有些对网络发展的意识不是特别强烈,对各大商业门户网站、新闻咨询综合网站的形势认识不到位,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进一步发挥广播电视传播的战略优势研究不彻底,并没有深刻看出网络的时代性带来的巨大效益。第二,广播电视传播同网络传播融合发展中缺少专业的复合型人才。IT界人士以计算机知识见长,而新闻界人士以电视节目编导、直播语言编排为主,对网络程序的知识只是略懂皮毛。这样的局面导致了两大部门的沟通产生隔阂,合作也不协调,双方单独作战,没有真正形成二合一的形式。第三,节目资源的综合整理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开发。以现有形式的资源来说,不能快速地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人们对精神层面的娱乐追求有了更高的目标,因此在资源的更新速度、流行程度都应拓展提升,丰富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让广播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融合发展呈现“二者争鸣,色彩纷呈”的景象。
4实现广播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有效融合发展的建议
4.1广播电视传播应转变观念,学习网络传播“以受众为本”的观念
在广播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融合后,对于广播电视传播的经营理念就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顺应传媒市场的发展,也应符合网络传播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对广播电视传播经营者的观念进行升级,以受众为本的目标作为努力方向,不仅要充当意识形态的工具,更要突出自身的制作意图,迎合观众的需求和口味,不断创造产业的增长点,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4.2运用网络多媒体的手法对广播电视传播进行品牌调整
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方向要进行适当改动,通过与网络传播的融合,借鉴网络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技能,对自己的媒体品牌建设目标和营销方向,做出一个合理科学的方案。网络传播也能运用电视传播的高清优势进行网络视频播放的升级,使其更为逼真,效果性更强烈。
4.3建立付费收视的盈利模式,创新发展收视体验
电视传播和网络视频传播发展初期都没有建立付费收视的模式,因此建立付费收视这一创新举措,具有很突出的体验意义。不论是广播电视个别频道进行付费才能观看,还是网络媒体中各大视频网站实行全新影片付费观赏,都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这不是以广告为中心来进行盈利,而是自身的产品换一种方式营销,提高了媒体目标需求层次的重合度。不仅使供应商盈利,而且使受众群能有一种全新的观赏体验,冲击性很强。
4.4重视培养广播电视传播与网
络传播融合的综合型人才新世纪传媒界的主流方向是数字化、网络化、电脑化,因此互联网在技术支持和传播形式多样化方面给了广播电视传播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对记者、编辑们的综合要求也更加严苛,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思考问题的全局性和开放性,对热点话题要有足够的敏感反映。并且,要大力推行网络技术和广播电视知识的综合培训,致力培养一专多能的新型媒体人才。
4.5广播电视传播要树立网络理念,网络传播要树立务实理念
广播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的结合,奠定了电视网络传播领域的开发。不仅要使广播电视传播建立正确的网络理念,对资源整合、节目播送形式升级,同时网络传播也应树立稳固的发展观念,不能只求快,还要求稳。二者融合建立的网络电视发展趋势,形成新的盈利模式,进一步夯实,传媒行业产业化的根基。
5结束语
在时展的脚步中,传媒界的二次发展是大势所趋,做到广播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融合发展更是必然选择。使广播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优势互补,做到二者融合贯通,这样做才更加符合社会上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阶段人们的需求,也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媒体行业往良性发展的方向迈进,对广播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进行糅杂、撮合,使其融合发展,呈现出全新的传播形态。
参考文献:
[1]强月新,姜欣.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2011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2(1):3-92.
[2]廖圣清,申琦,柳成荫,李硕德,秦悦,秦绍德.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1998—2012[J].新闻大学,2013(6):70-82.
[3]焦和平.三网融合下广播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重构——兼析《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前两稿的相关规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1):150-159.
[4]曾静平,王若斯.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之融合学科研究——以电信传播学科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5(4):66-69.
网络传播趋势范文5
【关键词】双语;网络;结构;建设
本世纪网络传播的盛况正在从真正意义上阐释麦克卢汉在上个世纪的论断:我们很快地接近人的延伸的最后阶段——意识的技术模拟阶段。在这个阶段,知识的创造性过程将被集体地、共同地延伸至整个人类社会。
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大容量的存储媒介资源以功能各异、形式多样的应用系统对数字信息进行综合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最终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平台给我们提供了赖以任意交流的广阔空间。“意识的技术模拟”深入到了所有可以深入的空间,这是原先的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每一项历史性的突破都是在某种需要的驱动下实现的”[1],网络传播是我们在现代社会推进下对现代技术充分依赖而演化出的传播要求,它对技术的依赖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媒介。因此,技术在网络传播中改变着以往的传播趋向,同时也在固化传播中的核心要素。
与以往的传播媒介相比较,网络传播技术的层级传递不可避免,甚至于更加明显。新疆是双语背景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是一个颇有代表性的研究技术与语言在网络传播中显现出的特质的取样地域。通过对以技术为主导的双语背景下的网络发展过程进行考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技术传递的结果导致传播群体的层级聚合。
上世纪90年代,在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世界性普遍依赖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时候,新疆少数民族文字计算机输入法处在研发时期,技术障碍阻止了新疆少数民族网络的发展进程。新疆网络发展经历了一个潜伏期和一个加速期。当这一技术障碍被突破之后,新疆网络的使用空间被完全打开,网络普及出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回补空缺的增量。新疆从2004年开始出现用户自创网站,新疆个人网站从当年的16个,在两年中激增到352个,增长了20多倍。目前,新疆已备案网站主体12467个,备案网站13754家,其中外地接入网站数量由2009年底的75%下降为当前的63%。
“意识的技术模拟”在我们用数字化作标识的空间里,其实字符原有的解读功效依然如故。双语背景下的差异性字符在解读功能的基础上增大了文化聚合的能量。如果我们对两种语言和几种语言在网络传播过程的功效做一个对比研究,其呈现出的流动性及聚合性的速度和作用与网络群体形成的关联度在增强,而不是弱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络在有些传播方向上,跨地域传播的趋势超过了其他文字符号的传播。新疆地缘的特殊性决定了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络传播的跨境潜在的势能。
2010年,新疆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管理与网络舆情分析》课题组对新疆网民群体特征调查显示,网民群体的集合特征及群体聚合系数处在不断变化中,但它不是此消彼长,而是不同程度地处在同一上升通道。此项调查包括互联网普及率、网民基本概况、网民上网偏好3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疆网民的以下几个特点:
1.在今天电脑和网络资讯费用与社会普遍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比差逐渐下降的背景下,家庭网民用户的增长占有绝对的主导趋势,已经改变了6年前的网民结构状况。对被访用户电脑使用地点的分析表明,在家里、单位和网吧使用电脑的用户分别占56.83%、33.69%、9.48%。总体上在家中使用电脑的人群占了很大比重,但乌鲁木齐的情况有所不同,在单位使用电脑的比例略高于在家中使用的比例。
2.网络对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传播媒介的传播形式做了一个集合式的运用。从符号解读的角度分析,网民文字符号解读的能力要求比报纸低,又比广播、电视要高。从网民学历结构来看,其中持有大专学历的网民上网时间最长达到了30.28%,持有研究生学历的网民却只有1.10%。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数据。
3.全疆只有26.36%的网民表示喜欢上疆内网站,其中克拉玛依市网民较多,占62.50%。乌鲁木齐64.1%的网民热衷上疆外网站。网络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降低了信息的选择性;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量有限,但提高了信息的选择性。
4.以城市为主体的网民群体的单一结构正在被二元结构取代。在国家不断完善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农村网民逐步增加。遍布全疆15个地区的新疆兴农网,设有农业科技、农经信息、供求热线等10多个栏目,已发展注册会员10万个(包括涉农单位、乡镇企业、专业农户等),并由此辐射组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网站。政府发展网络的主观目的是以信息服务的手段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它潜在地会带来网络示范效应,使一部分群体形成网络依赖,带动这一区域的网民数量的激增。
从以上4个新疆网民群体特征分析网民结构和群体聚合,可以形成网络分析的基本数据。对新疆网民状况的调查显示,新疆的网络结构具有区域性特点,与全国的网民结构相比较,大的走向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状况和细微之处,还是有相当的差异性。与传统媒体非常相似的明显特征之一是双语对网络群体的自然分割。这种分割并没有因为网络的任意性和无距离传播而缩小分割的程度,而是受双语因素势能作用引导出了深度转移。
网络传播趋势范文6
一、欲望表达的扩张
据有关调查显示,网民对网络最基本和最根本的两点要求是信息和沟通。现在聚居在城市的年轻男女承受着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急需沟通、交流和倾诉。网民利用网络平台,将自己的想法、苦恼倾诉给其它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虽然没有面对面的沟通,却能让网民鼓起勇气,诉说自己的烦恼,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网络世界可隐藏彼此的身份,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道德、羞耻、礼貌、规矩、陌生感、警惕都抛弃,在虚拟世界中让不真实的东西来缓解压力。当人心目中的隔膜消失,网络也自然成为真实的内心世界的展示平台。作者通过对网络信息、网民意见的收集,自然也知道网民喜欢什么,文学市场在哪里。当代文学创作面对的是几亿个性丰富、要求和喜好不尽相同的网民,作者在创作中也能重新开始构思。在此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少另类文学,作家创作欲望的表达更加明显,在文学创作领域中也会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创作资源,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二、题材与文体的拓展
18~25岁年龄段的网民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也是最强的网络群体,但网络普及的空间还主要集中在一些城市青年人群中,城乡差异的不断增加让网络文化成为21世纪城市文化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而“80后”正是促进这一空间发展壮大的主要动力。从文学创作来看,网络传播对文学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网络文学也是一种时尚,作家通过各种网络交流方式、传播方式扩展文学创作的题材,丰富文学内容,使其更加有社会意义,对上亿的网民来说,只有合他们胃口的文学作品才是有作用的作品。但文学创作以网络信息、资源为依靠占据市场时,各种都市题材的文学作品无疑成为展现现实的最有效手段。除此之外,网络对文学文体的影响也很明显,印刷文学和电子文学的特征不同,其文化归属也不尽相同。因此,网络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新型文体也可说是意料之中的变化了。
三、文学形态本身的变化
在纸张书籍为主的传统时代,文学作品只能以纸张的方式存在。但在网络时代,网络传播可以同时出现语言、音响与图像,以新的文学形式构建文学作品。我们不能排除有少数作者还是会坚持以纸张文学的传播方式进行创作,因为有少数读者还是喜欢这种以传统方式创造的文学作品。但纵观现实环境,文学创作已无法抵挡网络传播的影响了。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网络传播已经逐渐成为能够驾驭文学创作方向的新方式,而以网络传播为依靠的创作文学也必然被广大读者所接受。网络能解决文学作品中形象与语言的矛盾问题,因为传统文学作品中形象和语言是无法共存的。影视给我们带来不少的视听享受,自然成为了网民们的宠儿。在网络传播的时代,文学作品难免会被生动形象的电视作品挤压,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而文学作品要突破这一困境,必须要实现文学创作形态上的改变,而网络就为文学提供了新的建构手段。
四、文本创作与传播方式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