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学习感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商学习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商学习感悟

电商学习感悟范文1

2014年7月,溽热的盛夏午后,正在加拿大出差的新丝路时尚机构董事长、长江商学院EMBA11期学员、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友会原会长李小白,通过越洋电话接受了采访。跨越千万里的距离并没有消磨掉他话语里对长江商学院同窗之间的情感,真挚理性。

走进“长江”源于感动

李小白与长江商学院的缘分,恰好始于加拿大。2007年5月,第三届新丝路北美模特大赛正酣,名模如云流光溢彩,胜过温哥华街头争奇斗艳的杜鹃花。当李小白作为主办者忙得不亦乐乎时,一天他接到时任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张雅宾和另外一个朋友的电话,说马上要到温哥华,参加长江商学院北美校友会成立仪式。

与老友在他乡相逢自然欢畅,李小白在忙碌之余尽地主之谊。此间他又见到老友、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这是长江商学院进一步进入李小白的视野。“虽然在项兵筹建长江商学院之初我就与他相识,不过我对学院并不了解,而且当时忙着搞北美模特大赛也无暇其他,但是学院校友之间的团结精神和深厚情谊吸引了我,跟他们相处几天,我觉得很感动。”电话那端,李小白语速稍缓,似乎又重回那段岁月中。

此次见面,项兵再次邀请李小白到长江商学院报名学习,李小白欣然应允,却在随后马不停蹄的奔忙中忘记此事。转瞬9月,初秋的海南岛依然骄阳似火,李小白伴着椰风海韵打电话给项兵,请他参加新丝路在海南的活动,不想项兵接到电话的第一句话就关切地问:“报名了吗?快开学了。”

“那一瞬间,我确实很感动。”时隔多年,这些细节在李小白的记忆深处依然清晰如昨日。

第二天,长江商学院校友事务及发展部副主任唐春霞将电话打给李小白,干脆利落而不失温和地与李小白沟通了入学事宜。

“唐老师打电话时就对我直呼其名,这让我对长江商学院产生了特别的好感,觉得这里对人平等。像我们在大多数场我都被叫官职,但这里不是,在学校里就只有师生关系,没有官气。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下决心去读。”李小白在心理上向务实的长江商学院靠近了一步。在递交材料、参加面试之后,李小白在北京11月的秋高气爽中开始了为期两年的EMBA学生生活。他是EMBA11期学员,11是他喜欢的数字。

因为工作太忙,李小白在开学前一天晚上才赶到学校,第二天一睁眼,就跟着大家参加为期三天的素质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是集体活动,大家刚到一起就培养了团队意识。这种精神陪伴着我们‘长江’的同学直到今天。”李小白又一次被感动了。

EMBA11期课程设置是每月上4天课,每次占用从周五到第二个星期一的时间。让这些每日商务缠身的企业家们从四面八方集中于此,在李小白看来,长江商学院开放的教学模式有强烈的吸引力。“在这里确确实实有一种氛围,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能够进行有益处的启发互动,这种所得超过平日里单个人自己的思考所得。另外还有一个核心吸引力,就是在竞争的环境中,同学还能把在工作中包裹自己的壳打开,当下能够把自己的心打开,这是很不容易的。”

互通思想共享智慧

经验分享、资源互通、智慧交流,是李小白在长江商学院学习后深有感悟之处。分享、互通、交流,也正是李小白作为中国新兴行业领军人物的渴望和需要。身为“中国模特教父”,他一路探寻,求索而行。

湖北人李小白1957年出生在广西南宁。“”结束后恢复高考,在汽车修理厂工作的李小白却考到中国纺织大学,理由很简单:在汽车修理厂冬天时要拿汽油洗零件,特别冷,修理厂旁边是南宁棉纺厂,里面有空调,于是就想学纺织好,以后工作不会冷了;还有一个原因,那时候二十出头的年纪,以后毕业能被分回纺织厂,这么多纺织女工可以挑,媳妇就不成问题了;最后是因为学校有奖学金可以拿。

“动机不纯”的李小白大学毕业后没有实现自己的心愿,他被留在北京,先在纺织工业部出版社,然后被调到当时的纺织工业部教育司,从事教育工作。几年后,李小白进入机关党委工作。1990年,李小白就差点被派到新丝路工作,由于太太反对,这件事不了了之。1994年,部里安排李小白到地方挂职,回京后任中国服装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两年后,李小白还是没能“躲”过新丝路,开始兼任新丝路副总经理和法人代表。

新丝路的前身是中国服装表演艺术团,作为纺织部“国家队”成立于1988年,其任务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上的服装交流、展览,到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代表纺织部组织大型的服装演出。此后几经改制,纺织部变成中国纺织工业总会。中国服装设计研究中心也于1998年在政企改革中易主,与中国服装工业总公司合并而成中国服装集团,成为中国纺织工业总会的直属企业。“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中国服装集团的庇护下,新丝路一直享受着“国家队”的待遇,优先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官方背景成就了新丝路的辉煌,同时也为新丝路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埋下了重重隐患。1998年新丝路的开创者和一位当时红极一时的模特另起炉灶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同时近10名业务骨干也一起离开。挂职的李小白被推到前台,义无反顾接下新丝路,受命于危难。

尽管如此,公司还是陷入了史无前例的低谷。1998年底的时装周,公司几乎没接到一个单子。李小白找到一个叫做“蒙妮莎”服装品牌的总经理曹明,谈完之后,曹明同意把单子交给他,问题是另一个设计师赵伟国当时已经否定了没落中的新丝路。

李小白没有放弃。为了见到赵伟国说服他,李小白在北京首都机场等了两天。北京那一年下大雪,飞机根本降落不了,赵伟国乘飞机绕了一圈,最后降到了石家庄。赵伟国只能回上海,听到消息的李小白立刻决定去上海见他。等李小白赶到上海的时候,赵伟国却去了杭州,他以为李小白第二天才能到。李小白找了辆车,凌晨三点的时候开始往杭州赶,和赵伟国约好早晨八点见面。

在沪杭高速公路上又遭遇大雾,能见度只有十米,李小白下车在前面指路,终于冒着危险见到赵伟国,谈成了第一笔业务。

2001年,新丝路在一片质疑声中,把对模特的身高要求由1米74降到1米68。李小白当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推广泛模特概念,使社会效益最大化,“模特不光是走台,广告模特不需要那么高的个子,中国女孩1米65的可能普遍,平均水准还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就考虑到,扩大范围以后可能来的人更多一点。”

李小白提出的“美丽经济”这一概念,目前已被广泛接受。业界普遍评价他是国内这个领域中最有影响的人,甚至把他称为“中国模特教父”。面对这些赞誉,李小白则平静地说道:“其实,说法的提出是次要的。就职业角度说,我总觉得我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可能是第一个吃出螃蟹味道的。”

“第一个吃出螃蟹味道的”李小白,让人难免有些独孤求败的感觉。或许正是因为总是走在前列,他对长江商学院开放的教学模式、同学之间互通的理念和无私的分享格外心怀感激。各行各业各界共处一室分享学习,这是李小白对长江商学院特别感兴趣的一点。“我们同学中有金融系统的、文化行业的、科技领域的,以及政府机关的,平时难以有那么大的平台进行交流,而在长江商学院,大家的身份比较接近和平等,就更能轻松地实现沟通。而且这里打破了传统学校你教我听的模式,大家带着问题来听课,相互之间的启发和交流。直到今天,我们同学的企业,例如、唯品会、橡果国际等等,他们的成功案例都是我们学习讨论的范例。我们日常工作里的经验教训,也可以随时拿到课堂上与大家共享,长江商学院为学员创造了这么一个氛围,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团结创新的“长江精神”

两年光阴倏然而过,2009年李小白结束在长江商学院的学习,他与学院的缘分却顺理成章地延续下来。2011年,李小白当选为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友会会长。他将学习期间得到的收获,通过校友会分享给更多同学,传递到社会更多层面。

“当北京校友会会长很偶然,当时长江商学院校友会总会会长是张思聪、赵勇,北京校友会会长是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刘江,他们想要选我当下一届北京校友会会长,可能因为我从事服务行业,能给我做校友会工作提供经验。但是我知道做这个工作要花大量时间,而我要求自己既然承担一件事就要想方设法做好,所以考虑了大概半年时间才决定做这件事。”深思熟虑之后,李小白出任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友会会长,兼任长江商学院校友总会副会长。

北京校友会是长江商学院校友会中规模比较大的,又由于学生群体比较特殊,李小白几经考虑,为北京校友会定下三点:“第一讲政治,因为作为一级组织,要有正确的方向,明确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第二要讲文化,因为这个团体比较特殊,有的个人财富比较多,有的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有钱的不一定有文化,有知识也不代表有文化,于是我们提出要做有文化有修养的人;第三还要讲感情,我跟各期班的同学聊天,发现很多同学都是像我这样被朋友推荐来的,这种感情不是吃吃喝喝,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解,也开创了很多好的方式。”

理解“长江精神”,李小白为校友会发展设计了纵横贯穿的模式。“我从长江商学院同学、时尚集团总裁刘江那里请教了很多,我想,要做好校友会,首先要有公心,在长江商学院同学中,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大家大多是通过朋友口耳相传来读书的,而不是来这里被领导的。所以我当会长时,请不同年级的同学各自推选一名副会长,这样就不是我在做会长,而是大家做会长,我负责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为大家服务。”李小白还在北京校友会里成立了若干个俱乐部,比如高尔夫俱乐部、徒步协会、读书会等,只要大家认为这种有益于增进同学交流的,就组织。

还有徒步走戈壁,也是李小白投入参与的一项校友活动。每年一次、每次六天的徒步戈壁行程,沿途要经过无尽的盐碱地,穿过涵洞,进入了无人烟的戈壁滩。在这里不论公司总裁还是企业高管,不论平日锦衣玉食还是西装革履,都要在风沙肆虐中负重前行,自己搭帐篷,经历各种心理极限挑战。每年都要参加徒步走戈壁的活动,他们之间有一个特殊的称谓叫“戈友”,“不少人在走戈壁时都落泪,但更多的是感悟,用一种孤独、痛苦的负面情感,强烈压榨自己那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或倔强,或温顺。但所有人都会选择坚持,不管他们给自己什么样的理由,结果都是坚持。或者这些正是长江商学院赋予我们独特的精神内涵。”

电商学习感悟范文2

活动由中国教育部主办,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美国金桥基金会联合承办。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中方协调人、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美方协调人、美国副国务卿斯坦格尔出席活动并致辞。中方140余名曾经赴美留学的教育、科技、医学、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界杰出代表和回国创业杰出人员代表,以及100余名在京美国留学人员代表参加了活动。

一部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策划制作的中美留学35周年专题片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用20分钟的时间为全体与会人员展现了35年来中美两国教育交流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成果和对两国人文交流产生的深远影响。

随后,1978年首批赴美留学的52人总领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和1979年首批来华留学生之一、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商学院研究生中心主任Frank Hawke(中文名韩诚)作为中美两国教育交流首开先河的亲历者,讲述了在那个特殊年代下的特殊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刻人生变化。

两位代表发言后,美国副国务卿理查德・斯坦格尔和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分别致辞。

斯坦格尔在致辞中讲到,教育和教育交流就像一剂“良方妙药”,不仅能使双方获益,而且能促进两个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斯坦格尔指出,中美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不仅能延续35年,而且能延续世世代代。他希望将来能有更多像韩诚一样的美国学生来中国学习和生活。

郝平在致辞中讲到,20多年前,自己也曾前往美国夏威夷大学留学,非常感谢美国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在美国结识的朋友们在美国学习期间的关怀、关心与帮助。

郝平指出,留学教育始终是中美两国之间人文交流的一抹亮色――沟通中西,承载未来,是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与桥梁。

随后,另外3名中方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刚,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百度公司创始人和现任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偕同3位美方代表――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首都师范大学CET学术项目负责人David Moser(中文名莫大伟),富布莱特学者、美国海外留学促进会执行主任Sandra Jeffrey(中文名尚洁),美国金桥基金会和“Project朋友”创始人Holly Chang(中文名张虹琳)代表不同时期的留学人员进行发言,发言嘉宾使用自己的留学语言,即中方代表用英文,美方代表用中文,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他们的留学故事和留学感悟。

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参会的中美留学人员代表,谈到留学的收获,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体会。

吐鲁番地区文物管理局局长王霄飞曾留学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他认为,留学让他学习到了文化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能力,特别是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中,接受一种和国内有很大不同的教育体制的熏陶和影响,对培养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曾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求学的刘颖现就职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她在美国感受最深的就是一种平等的交流环境,哪怕老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跟他们交流都是非常平等、自由的,没有师生之间的等级差异。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郝勇博士曾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一名留学生,他认为出国加深了他对西方世界的客观认识。出国之前总觉得西方非常美好,去美国待了10年多,才看到美国既有先进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也因此对于中美之间很多此长彼短的事情可以更客观地对待。

在国际青年成就组织(Junior Achievement)中国部工作的Emily Ullberg(中文名吴恩敏)在美国的时候就结交了很多华人朋友,学习中文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2011年她来到中国学习中文,后又通过富布赖特项目到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学习心理学。她觉得,来到中国才真正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知道了中国的老百姓在关注什么。她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因为可以接触到很多当代的中国大学生,了解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当代中国的风貌。她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聆听在场来自不同地区、年龄各异的留学生代表的感悟和体验,更让她感受到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共通之处。

电商学习感悟范文3

关键词:企业 战略管理 本科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08-02

从《战略管理》首次走进哈佛商学院MBA课堂以来,《战略管理》已逐渐作为国内外商学院MBA教学的核心课程风靡全球,并越来越受到企业高管,尤其是总裁学员们的青睐。当前,国内本科院校几乎都将《战略管理》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且冠以《企业战略管理》或《企业经营战略》的称谓,以期培养学生在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能力,进而培养管理专业学生高层管理能力。然而,国内管理本科教育和MBA教育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本文将探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本科教学改革面临的相关问题。

1 《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目标和任务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三个基本层次。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讲,概念技能最重要,而概念技能说到底就是战略管理技能。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根本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洞察企业战略相关问题的概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诊断企业一般性战略及战术问题,具有初步解决职能层、事业层及公司层战略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考虑到本科学生缺乏相关管理实践,《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的具体任务包括:(1)理解企业战略管理基本概念,理解企业战略管理基本理论及工具。(2)掌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基本体系、结构及各章内容间的内在联系。(3)能运用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解决企业战略的一般性实际问题。

2 《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面临的问题(见图1)

如图1《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系统图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起源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也必定要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因此,《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分别如下。

2.1 授课老师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方面

据调查,各个高校中曾经讲授过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老师很多,然而真正具有战略管理实践的老师较少。缺乏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老师往往很难去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培养出学生企业战略管理实践能力。

2.2 选课学生战略管理实践和体验方面

本科学生的企业管理基础不高,对不同国家社会历史、经济背景、企业历史等都不了解。更有甚者,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来自偏远地区或者民族地区的学生对我们日常司空见惯的生活、家居、电子、服饰等行业品牌及企业都知之甚少。由于学生基本素质差异大,老师们的讲授很难与所有学生共鸣,进而加大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授课难度。

2.3 《企业战略管理》授课制度安排方面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课时有限。一般安排周学时2节或3节,一学期上课时间大致在30节到50节之间。老师们需要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把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及体系讲授完,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很大的挑战。另外,由于各高校本科教学条件限制,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几乎没有实践安排。在教学制度安排上,需要从教学准备,课堂内外教学,期末考核等全方位综合考虑,以便更好地培样学生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思维及实践能力。

2.4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本身综合性和理论性强

战略,既是一种思想也是相关具体的方法和工具。企业战略管理讲究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于应届本科生来说,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抽象,相关问题大而空洞。无疑加大了教学难度。

此外,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综合性强,需要职能管理知识储备。具体如图2《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定位所示。

3 《企业战略管理》本科教学的改革探讨

3.1 大力提高授课教师自身水平

无论是MBA教育还是管理本科教育,那种照本宣科式的重复书本内容的方式根本已不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需要。

(1)授课教师必须对企业战略管理课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进而形成根植于大脑的,既能经得起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推敲,又能接受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检验战略思维体系。

(2)授课教师必须及时学习和掌握当前经济管理中的新思想和新问题。过去本科教育仅靠一本书使用多年的情况无法再继续下去。在当前信息爆炸时代,学生们接触新信息的途径很多,也很迅速。教师需要掌握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习指导。

(3)授课老师一定要想办法丰富自己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就是实践。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理论,其本质就是一种实践。古往今来,真正的战略家就是伟大的实践家,诚如孙武、诸葛亮、这些历史上伟大人物。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导致的结果,往往害人害己,误人子弟。

3.2 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企业战略管理实践

如果说纯粹的课堂教学算是“第一课堂”,那么学生课外学习就是“第二课堂”了。为了弥补本科学生自身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缺陷,应当鼓励学生在“第二课堂”向实践学习。譬如通过观看经营管理方面的影视作品、企业经营管理专题电视节目,大量阅读企业家人物传记,以及利用企业参观实习等机会丰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并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影视作品、电视节目、人物传记、参观实习经历等的感悟和收获,倡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战略思维。

此外,为了更好的完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任务,可以安排学生自主选择某个熟悉行业的企业,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设身处地收集相关信息,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思路,模拟完成企业战略管理相关工作,真正体会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

3.3 丰富《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3.3.1 加大案例教学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常用的案例可分为采编案例、改编案例和引用案例三种类型。教师亲自到企业采编的案例更生动,也最有说服力,质量水平也会很高。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本科生们对于这类型的案例会更感兴趣。因此,授课老师有必要为授课内容,准备相关的案例,并做好研究储备。老师们在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要安排学生做好案例讨论准备。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5个人之内。学生在拿到案例后,要尽量收集相关资料,提炼论据,总结观点;在课堂案例讨论时,要积极发言,展开辩论。最后,每组要总结归纳出组内成员共同的意见。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主要担任的是启发及指导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和倾听者。学生是主角,在“导演”的策划和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去。案例教学方法,对于老师的现场“导演”能力要求很高,参与学生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适合小班教学。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们通过充分讨论和分享观点来学习。

3.3.2 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如新的专业教学软件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中,由于高校师资相对紧张,班级上课学生人数众多,增加了课堂案例讨论组织的难度,导致分析讨论效果较差。在国外,很多商学院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经营模拟教学,并受到广泛欢迎。在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著名大学里,计算机经营模拟方法在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中广泛采用。同时,也有不少公司将该方法作为培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这一横跨五大洲全球最大的模拟企业管理比赛,从三十年前起源于欧洲以来,模拟企业管理比赛通过仿真模拟的现代化培训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企业管理及高校商科模拟教学水平,促进各国企业管理技术的规范化。现在,国内外知名软件服务提供商如思科、金碟等企业都开发了企业经营管理相关模块模拟经营软件。教学单位和授课教师应当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引进相关软件,丰富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借助计算机手段,实施电子化教学,即使授课老师带领人数众多的班级,也可以通过分组等方式,让大家对抗比赛以便都能参与到模拟经营中去。

4 结语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基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系统认知,《企业战略管理》的授课老师必须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实际状况和本校授课制度安排情况,系统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知识,并且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出色地完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本科教学的相关任务。

参考文献

[1]尹磊.企业战略管理沙盘模拟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312-315.

[2]朱至文.通过案例教学增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J].管理观察, 2008(23):199-200.

电商学习感悟范文4

包括经典名著、传统戏曲、知名电影在内的影视与文化鉴赏类选修课程,可以说既是艺术教育课,又是美育课。其中,经典文学名著欣赏是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培养阅读、欣赏与审美能力的课程,使学生通过国内外经典文学名著的学习,了解名著的社会背景、思想意义、审美特点以及作家的生平与思想。戏曲鉴赏课程,则以戏曲文化、戏曲艺术本体特征、戏曲艺术与相关的姊妹艺术间的艺术关系为讲授内容。影视欣赏课程通过介绍影片故事背景,欣赏经典台词,对一些著名影视人及导演的简要介绍,评析影视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同时,还会涉及电影拍摄技巧,以及掌握对电影艺术欣赏,评论及写作的方法,并从口头和书面两方面提高对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能力。

高校举例

北京大学的《经典昆曲欣赏》,自2010年起就成为该校“史上最火公选课”。该课程是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全校本科生通选课,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能接触了解到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并通过昆曲这一窗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的考虑。该课程不仅讲授昆曲的历史、美学与文化,邀请了研究戏曲的资深学者教学;还讲授昆曲的表演艺术,邀请了众多的国内昆剧表演艺术家;同时还穿插有《牡丹亭》等经典昆曲个案分析。选课的学生将通过昆曲理论与表演穿插、台前与幕后交融的立体化视角,由《牡丹亭》为中心向外辐射,全面体验昆曲的艺术之美。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选修课《红楼梦鉴赏》已开设3年,年年受到学生“疯抢”。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为该校文法学院新闻系张厚远老师。张厚远酷爱古典文学,特别是对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红楼梦》爱不释手,自中学起至今反复研读《红楼梦》20多年,感悟良多。上过这门课的学生说:“张老师擅长分析人物性格,每个人物的分析都有他独到的看法。”因此,在今年的选修“大战”开始,很多学生便早早等候在电脑旁,只为选中《红楼梦鉴赏》这门课。尽管因为选课人数多,系统一时瘫痪,这门课还是在两分钟内就被抢光了,但依旧有很多学生没有抢到。张厚远说,由于很多同学都抱怨选不上这门课,所以今年他还特地增设了《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这门课,满足大家对古典文化的学习需求,结果这门课也在10分钟内被选满,“看得出,大学生对古典文化还是有热情的。”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选修课《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电影赏析》则更为火爆,有同学愣是选了两年没选上,只能旁听。该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种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鉴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加深他们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每周一部影片,随后举行班级讨论,交流思想,加深对影片的理解。由于该课程是进行电影赏析,授课老师也是外语系教师,上课经常用英语讲课,所以学生们在感受经典电影魅力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英语口语。每周一节的课上,容纳320名学生的教室经常座无虚席,不少学生感慨道:“既能免费看电影,又能挣到学分,真幸运啊。”

记者点评

电商学习感悟范文5

校本课程开发包括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拓展和课程创编等多种活动。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一方面既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发展,又促进学校和教师的互动发展,充实学校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自身的文化和体制,感染、熏陶、培育教师,从而在教师身上打上学校的烙印,实现学校发展推动教师发展,最终实现两者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正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健康地发展下去取决于高职学院特色建设是否成功,校本教程开发是建成特色学校的必由之路。因此,高职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迫在眉睫。

二、英语课程设计原理探析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需求分析开始成为课程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美国二语习得专家F•Dubin和E•Olshtain曾在美国、加拿大、古巴和以色列等多国的大学教授英语,他们根据自己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运用大量的教学实例论证了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指出在设置课程前一定要全面地、认真地进行社会调查,清楚地了解相关的政治文化因素以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这是搞好课程设计的前提和重要保证。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RalphW.Tyler)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他在1994年出版的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asicPrincipleofCurriculumandInstruction)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他在该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课程开发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形态,被学界誉为“经典课程范式”的泰勒原理(TylerRationale)。

三、英语课程“模块化”项目设计理念

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针对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英语知识、语言技能、素质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按照职业人员所具备的素质和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结合教学体系,序化教学内容,和平时大学英语课程形成互补关系。英语校本课程应侧重培养学生的职场语言技能和职业素质。以能力为本位,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以项目教学法来推进,不仅保证内容选择上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英语教学离不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培养学生基本的系统语言知识体系,为语言技能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基本技能,使学生能阅读简单的语篇、产品说明书、商务信函、合同等;能写常用的邀请函、感谢信、求职信、通知、便条和简历等;能进行语句、语篇、产品手册、计算机软件程序等简单笔译和口译。而重点是行业英语项目的设置,它应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内容应涉及到商务谈判、产品推销、室内装饰、机场迎接、日程安排、涉外导游、汽车介绍、房产服务、软件应用等方面。

四、校企联合办学理念

我们应遵循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结合日常生活和真实工作岗位相结合、序化教学内容,力争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知识与技能一体化教学。课堂授课以“以教师引导,以学生主体”为设计宗旨,实施“1课时的项目模块和N课时的拓展训练,这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项目教学的设计,让学生以语言为载体参与各种实用的场景模拟活动,完成项目设计中一定的任务并进行自我和相互评价,这一教学活动主要是提高学生有效使用英语的意识和实现“学中用,用中学”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组织和协调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项目教学的设计是基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依据教材内容和行业英语的校本教辅材料,分类设计项目教学模块,本部分共分两大模块:基础语言交流项目模块和语言交流与职业情景项目模块。基础语言项目模块可在第一、第二学期实施,主要训练基本的语言口语能力,实现所学知识的有效转化;语言交流与职业情景项目模块在第三、四学期运行。在进行基础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专业设计某一职业岗位情景,使学生以英语为载体模拟完成这一工作任务,实现工学结合。基础语言交流模块贴近于教材内容和大学生活,话题设计到校园采访,与外教交流,中西方节假日,大学生业余生活,就业面试等基本内容。职业情景模块与所学专业和就业挂钩,工商学院的学生选用商务英语项目;旅游学院的学生选用旅游英语项目;机电学院的学生选用汽车英语项目;信息学院的学生选用IT英语项目;艺术学院选用室内设计、包装与装饰英语项目;其他学院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综合英语职业能力项目。这些项目需要学生参与,通过实践收集资料,角色分工、合作完成,既培养他们的语言技能,也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以山东商职院校本课程为例。五、教师角色和创新理念广西与东盟各国毗邻,我们可以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人才输出需求相结合,将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企业需要,借鉴山东商学、包装与装饰英语项目;其他学院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综合英语职业能力项目。这些项目需要学生参与,通过实践收集资料,角色分工、合作完成,既培养他们的语言技能,也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以山东商职院校本课程为例。

五、教师角色和创新理念

广西与东盟各国毗邻,我们可以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人才输出需求相结合,将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企业需要,借鉴山东商学院的模式,灵活运用到广西自身的高职英语当中并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东盟背景下,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建立国际化的培养目标、设立市场化的课程编制体系、创立新型联动课程培养模式、形成综合化的课程设置、构建人本化的课程实施模式与多元化的课程评价。

(一)行业英语教师的培养

英语教师应全面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把握课程的纵向和横向结构,在开发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前,应结合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实地考察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了解该岗位对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如英语销售能力和阅读说明书的能力,教师有了直接的感悟,对每个岗位的词汇选择、句型、范文的设定方面才能有的放矢。此外,编写过程中应广泛吸收专业老师、行业专家,学生和学校的管理者来参与,使校本课程符合社会行业的需求,促进教学相长。

(二)英语校本课程应注重多元化

根据多元化社会需求,建议构建“2+2”的课程体系,即前两个学期的必修课程和后两个学期的选修课程。必修课包括普适性的大学综合英语、高职高专英语,大学英语视听说、阅读、翻译和写作等具体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水平,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英语校本课程应紧随信息化和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也应朝着自主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各校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设计系列网络化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课程,如通过校园网络,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电脑课件或软件自主学习高级英语阅读、英语影视欣赏等课程。网络化的自主英语课程成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必将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上网阅读国外的一些优秀网站,也是提高英语的好方法。

(四)英语校本课程设置应遵循个性化

电商学习感悟范文6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商科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主渠道,做好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与其他常规教学方式相比,大学生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独特的价值。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重视,各类学科竞赛开始兴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企业举办了众多学科竞赛。其中,“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设计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商科类学科竞赛的规模、竞赛水平以及比赛效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商科类专业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学科竞赛较少受到高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较之其他途径和方式能够更好地减少民族地区高校商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物质条件相对不足的制约。因此,基于学科竞赛研究民族地区商科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实践角度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商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理论角度则有利于为民族地区各高校构建符合自身经济社会环境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提供理论框架。

二、民族地区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生源质量的制约

相较于其他高校,民族地区高校一般地处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对考生的吸引力较低。近年来,民族地区高校录取分数线呈下降趋势正是这一现实的反映。以笔者所处高校位列,虽然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位居全省普通本科高校第十位左右,但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却低于省内其他经济较发达排名落后的高校。虽然高考分数不是绝对的生源质量的标志,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生源质量上的差异,导致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创新潜质方面首先就落在了其他高校大学生后面。加之,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知识传递,以成绩论英雄,进一步强化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维的单一。学生被动学习意识较浓,不注重创新、多元思维的培养和拓展,进一步扩大了生源质量的差异,进而造成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创新意思、创新能力较弱。

(二)人才培养理念的制约

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路径是对普通高校进行分类发展:学术型高校和技术型高校。面对这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定位,民族地区高校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由于资源限制,大多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学术型高校发展之路难以实现,而技术型高校的定位又受到近年来兴起的职业院校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民族地区部分高校没有针对自身优势特色,更新自我发展目标定位,而是固守原有目标,不愿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理念上的不切实际和落后,导致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普遍知识储备不够,进而影响了其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创新能力缺乏。

(三)教师指导的制约

创新是一个对原有知识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的创新活动不仅需要学生的主观努力,同时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和指导力度决定了学生创新水平的高低。相较于其他高校,民族地区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相对略低,这就影响了其对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能力。

学科竞赛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能够较好地规避以上制约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学科竞赛由于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局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质;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的能力,增加了知识储备;再加之,相较于其他高校,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科研压力相对较弱,且指导学科竞赛所必需的科研能力要求相对略低,教师具备进行学科竞赛指导的能力和水平。总之,相较于其他方式,学科竞赛是民族地区高校一项很好的规避自身劣势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

三、民族地区商科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现状调查

笔者所在高校地处武陵山片区,是典型的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学校商学院共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5个商科类专业,商科类专业在校人数达2000余名。但在2010年以前,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类别、人数较少,层次不高,省级以上奖励较少,国家级奖励缺失。学生参与的竞赛大多以英语竞赛、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素质性竞赛为主,参加的学科竞赛仅有“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每年参与各类竞赛的人数占全部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低于1000。因此,学科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高。学科竞赛在民族地区商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被大大低估。

2010年,以工商管理专业被评选为全国特色专业为契机,笔者所在高校以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为纽带,明确了商科类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开始逐步摸索基于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民族地区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学科竞赛体系构建原则与框架体系

1.学科竞赛体系构建原则

(1)层次性原则。学科竞赛体系应包括专业竞赛、学科竞赛等两个层次。专业竞赛主要锻炼学生对某一特定专业知识、技能,参赛对象主要为某一特定专业学生;学科竞赛则是对囊括学院所有专业的商科本科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竞赛,参赛对象扩大为学院所有学生,并向全校学生开放。

(2)针对性原则。学科竞赛应是对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职业技能的综合测试,故每个专业至少应有一个对应的竞赛。

(3)结构性原则。为便于学院对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各个竞赛在时间安排上应合理,体现出参赛的时间结构性。具体表现为在每学年的上学期、下学期均应安排大致数量的竞赛。

(4)对应性原则。学院设计的学科竞赛应尽量与教育部、教育厅、学校组织、认定的商科类学科竞赛接轨,并在时间安排上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参赛时间错开,便于为学院选拔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的队伍。

(二)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体系的运行

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框架体系的落实离不开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因此,打造一个有效的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的运作模式就需要从学校资源支持、制度建设等方面来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构建起一个包括制度建设、平台建设、教师激励的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运作模式。

1.制度建设

学科竞赛运作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认清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切实推进学科竞赛,笔者所在高校要求各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必须包括“创新实践”教育学分(4学分),并对创新实践学分的获取做出明文规定,主要是以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成果作为学分获取的主要标准。这一规定切实提高了广大师生对学科竞赛重要性的认识,掀起了一股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潮。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相关学科竞赛举办、参赛、奖励文件,实现了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划化。如制定了学校学科竞赛认定制度,明确了各学科、各类别、各层次学科竞赛名称,使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对自己能够参加的学科竞赛、参赛时间有了清楚的认识。商学院则更是打造了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框架体系,明确了每项赛事的比赛时间和参赛对象。还有,对竞赛获奖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政策,且奖励标准不断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2.平台搭建

学科竞赛需要有扎实的平台作为物质支持基础。笔者所在高校,积极开展平台建设,为商科类专业学生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技术支持。一是建立起经济综合管理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服务器,购置了大量的商科类专业软件,如FRP系统、物流沙盘模拟系统、营销实训系统、模拟证券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模拟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模拟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等等;二是初步构建起商科类综合实训系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开展商科类综合模拟实训;三是创建了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民族地区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并设立开放性创新训练项目;四是创建了商科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工作室,作为组织承办商科类学科竞赛的组织平台。通过以上学科竞赛平台,为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技术支持。

3.师生激励

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除了要有宏观的制度保障和平台支持外,关键还取决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学科竞赛的参与主体。为促进商科类专业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学校、学院两个层次均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在学生方面,学校对于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获奖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政策标准,且逐年不断提高;另外,学院规定在各类奖助补评选中,充分考虑学生学科竞赛奖励,打破原有的课程成绩惟一初、准的局面。在教师方面,除了有相应的奖励政策外,对教师的指导工作明确规定了课时补偿。同时,设立了教学副教授岗位,并将学科竞赛指导成绩作为评选教学副教授的重要标准。通过以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学校商科类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三)基于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1.学科竞赛获奖

搭建起以上商科类学科竞赛体系并开展运行后,商科类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成果在层次、数量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10年以来,商学院学生共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奖励25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67项,国家级奖励6项。相较于2010年以前,在省级以上等高级别学科竞赛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面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FRP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知名权威商科学科竞赛中,学生的参与面达到了50%以上。

2.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通过学生访谈发现,大多数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均反映,经历学科竞赛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储备的增加,更是思维方式的改变。相较于以前的墨守成规、思维定势,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思考视角更加多元,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多维,更加注重刨根问底。这意味着,学生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