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习生指导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习生指导建议范文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知识型员工
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日新月异,石化管道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生产运行方式的不断变化,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石化管道流向的不断调整和扩大、精益化、标准化管理的不断实施,必将对职工的思想观念,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石化管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扎实开展“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对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增强石化管道的市场竞争力,发挥专业化优势,促进石化管道又好又快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管理理念
一是以转变观念和创新思维为切入点,以安全生产为核心,以完善制度和强化管理为立足点,以提升管理理念和提高队伍素质为落脚点,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精心搭建职工与石化管道共进步、共发展的“双赢”平台,激发职工求知进取的愿望和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二是从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入手,以培育“自学、勤研、巧用、实践”为目标,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引导职工学管理、学技术、学科学,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岗位学习与培训相结合、业务学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班组学习与技术练兵相结合,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做到学以致用。
三是以强化爱岗敬业为主题,大力弘扬“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爱岗敬业、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民主、法制和“以人为本、长输为业、固本强基、精细管理、做强石化管道”新理念,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把自己的幸福与管道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扎实工作,把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提高中国石化管道管理和技术水平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习型班组理论融入到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成长等方方面面之中,使职工深刻理解“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真正内涵,全面了解石化管道发展的新形势,更新观念,坚定信心,把握今天,着眼未来,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确立个人的职业生涯,将新理念转化为新行为,新行为产生新绩效,从而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二、建立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机制,将学习活动与分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形成整体合力,广泛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站队、学习型班组、知识型职工和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丰富创建载体,将学习活动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全面参与,共同提高。
二是建立岗位考核机制,从职业道德、安全质量、技术业务、岗位技能、劳动纪律等进行百分制考核,采取月考、季评、年终总评的形式,站队考核班组、班组考核个人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提高、自我规范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建立持证上岗机制,把职工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克服过去重知识轻技能、重技术轻技能的培训方式,强化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上岗证书,持证上岗。
四是建立“职业技能带头人”机制,把那些具有突出业务技术和良好职业道德,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起到“传帮带”作用的技术人才,形成培训领导小组。
五是建立与生产经营和管道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保证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在HSE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上,确定制定各岗的岗位说明书,明确站领导、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应知应会管理目标。使站内每名员工上岗有标准、工作有目标、学习有方向。技术人员打破专业界限,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适应石化管道持续发展的需要。
六是建立健全终身学习激励机制,将职工的读书学习活动与用人机制挂钩,重奖学有所成者,提拔任用学有所长者,积极营造学有所用、学有所创、学有所为的良好学习环境。
七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在人事制度上,制定实施“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的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进取意识,真正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浓厚氛围。
三、营造学习文化氛围
一是紧紧围绕安全输油生产这条主线,经常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等形式的竞赛活动,鼓励职工通过努力学习发挥自己的专长。对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将其树为学习“标兵”,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二是把管道整体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站队年度总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让每位员工深刻认识到:管道要想实现长足发展,离不开每位员工的不断赶超进步;员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离不开石化管道的长足发展,从而牢固树立“管道靠我得发展,我靠管道求生存”企业命运共同体意识,每位员工都要服从管道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协助员工通过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多方面的技能和技巧,通过推动管道发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习生指导建议范文2
关键词 已婚育龄妇女 生殖道感染 动态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325
资料与方法
2006~2008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农二师十二个团场中的三个农业团场固定的7022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为期3年的妇女常见病普查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分析。
方法:①检查方法:妇科病普查规定对每个育龄妇女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悬滴法显微镜下找滴虫,阴道分泌物10%氢氧化钠制片显微镜下找孢子和假菌丝,常规憋尿后行妇科B超检查。
统计学分析:采用X 检验。
结 果
将3年妇科普查中查出的21066例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进行年龄、文化程度分组和疾病分类。然后按各年龄组、文化程度组中各类疾病分别进行计算。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总体发病率为65.1%,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宫颈炎症、阴
道炎症、外阴炎症、盆腔炎症,经统计学分析(X=33.7,P
讨 论
加大力度主要对26~45岁年龄段妇女开展生殖道感染预防知识普及,特别是对发病率高的生殖道感染类疾病进行针对性强的科普知识教育,为“三大工程”之一的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提供有利的基础资料,为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并可获得较高的投入收益此。不同学历妇女发病率不同,学历低者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宫颈疾病、盆腔疾病较学历高者发病率高。文化程度低的妇女对自我保健意识较差,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大多无固定工作及收入,生活来源不稳定,故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文化程度高者发病率高。
防治措施应首先是加强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培训,提高整体健康素质。对于处于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开展丰富多样的知识宣传,人口计生部门利用广阔的空间建立了多层面的宣传,使生殖保健知识入耳、人心、入脑。其次是重视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工作。广大育龄妇女是农二师职工中坚力量,保护妇女就是保护生产力。育龄妇女对妇女常见病认识不够,再加上忙于工作、家庭,忽视了对自身的保健,很多人认为没不舒适感觉就是没有病。宫颈炎多为人类瘤病毒感染,多次、长期感染可导致宫颈癌的发生,所以疾病贵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工作在降低生殖道感染方面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充分掌握妇女常见病的发病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及干预措施,通过多方长期努力,一定可以降低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使育龄妇女有较高的生活质量,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和谐兵团建设中。
参考文献
实习生指导建议范文3
一、基本概况
实习领导组到实习学校----临汾七中的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听实习生讲课与实习学校领导、指导教师进行座谈及征求实习生意见等形式,了解了有关教育实习的基本情况。
1.在七中实习的级学生共有16人。
2.在此期间听了化材学院在高一实习几位同学的讲课,写出教学实习调查表16份。实习成绩大都是优,良。基本上如实反映了实习生的实际教学水平。
3.临汾七中的校领导对这次实习工作非常重视,由专人负责接待安排,保证了这次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
1.七中指导教师普遍认为级实习生实习素质多数好于往届。主要表现在:虚心学习,工作认真,遵守纪律,对自己要求严格,能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2.多数学生热情积极参予教学工作,认真写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上课时态度也很认真,知识面较广,个别实习生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实习生还积极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教学活动,从中吸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体会。
3.师大实习生普遍生活朴素,谦虚谨慎,讲课仪表端庄,能深入班级与中学生打成一片,既提高了实习生社会工作能力,又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至于辅导自习、批改作业、监考等教学辅助工作,更是个个争先去做。学校领导普遍感到满意。
4.有的指导教师反映:实习时间太短,应增加实习时间,时间太短许多知识掌握不了,效果也就差了。他们建议实习最好分两段:第一阶段见习,让实习生多听多看;第二阶段实习,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这样效果自然会更好指导教师认为,应多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才能适应中学生之需要。
5.少数实习生普通话不过关,地方方言太重,有的板书不规范,字迹太了草,说明“三字一话”的训练还要认真抓紧抓好。
三、实习生自己的情况
实习生谈了前段时间的收获、体会,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教育实习工作的意见、建议。
1.所在学校对实习生都很关心,指派专任教师指导他们的教学实习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而且要求很严格。试讲、教案等指导教师都严格把关,不达标不通过,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同学们深受感动,从中也学到了老教师们的治学之道。
2.经过指导教师的辛勤培养,精心指导,多数同学克服了最初的胆怯心理,积极承担辅导或讲课任务,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感到很有收获,初步尝到了甜头,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未来的教学环境打下了初步基础。
3.实习生反映:在大学所学知识,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等与中学实际脱节现象较普遍,教学内容不能衔接,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一开始感到很吃力,对现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心理状态、学习方法等均不了解,增加了实习工作的难度。建议我校今后应加强对中学实际情况的研究(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用,中学生思想状态,心理状况的调查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实习生指导建议范文4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实习生招聘和管理过程中企业可能面对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管理建议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以期为企业在招聘和管理实习生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习生 招聘 管理 操作建议
在各个企业中,实习生,这一特殊的人才群体,作为企业的人才蓄水池,在人才储备和防范企业用人风险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实习生的招聘
1.最易还是最难?
一般而言,实习生的校园招聘(以下简称“校招”)流程与社会招聘流程一致,也分为消息-简历收集-简历筛选-笔试-面试-录用等环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环节。关于校招面试环节,倒有一个问题可以讨论:校招——最易还是最难?
说最易,是因为校招简历基数大,面试者之间年龄、学历、专业区分度较小;说最难,包含在两点,一是由于学生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较为同质化,面试过程中面试者性格、气质等体现的较为一致,所以难以区分;二是学生在面试前,已经参加过较多的模拟面试,做了充足的面试功课后的结果就是掩饰性较强,企业面试官尚需一定的功力才能进行辨别。现在很多高校或院系都设置了就业辅导中心或者职业发展中心,目的之一是和常年接收本校毕业生的雇主保持紧密的联系,目的之二是培训和辅导即将毕业的学生如何选择一个更好的企业作为职业生涯的开端,培训和辅导的内容包括简历的撰写、模拟面试、目前就业市场上企业基本情况、面试心态、就业心态等等。其中模拟面试会邀请老师做第一次模拟面试,面试后进行点评,提出不足与改进建议,有些学校甚至会进行录像,对照录像,请同学进行自省和改进。通常第二次模拟面试是邀请雇主企业的人力资源面试官进行实战模拟,模拟后由企业人力资源面试官进行点评。除此外,高校在接收本科或研究生时,部分高校会采用夏/冬令营制,选择合适的学生进入夏/冬令营时,也会涉及到上述测评方式。当然,以上测评方式更多倾向于结构化面试或非结构化面试,现在校园的模拟面试已经覆盖到更多的招聘形式和工具,比如无领导小组讨论或者各种心理、行为、职业倾向等心理测评题,原本适用社会招聘的方式、工具现已基本覆盖到校园招聘的范围了。
2.特别注意事项
(1)选择更有利的校招时间节点
校招的时间是每年的9-11月份,补招结束的时间是每年的4月底5月初。但是实习生招聘时间有惯例么?事实上,这个问题和企业招聘实习生的目的性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企业为满足以下目的或之一:项目制企业的单个项目执行、需要人员专业性较强、操作较为简单、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计件或计天薪酬、从业目的以学习锻炼为主、工作时间集中在特定某一时期等,通常会组织实习生招聘,比如操作间或流水线的工人,快餐店员工,商场或超市的临时销售人员,市场活动现场执行人员,某些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简单支持人员等等,招聘的实习生范围较广,从大专、本科到研究生均可以,时间也比较分散,招聘可以随时进行。
如果企业是实习与毕业就业紧密相连,实习生的招聘等于校招,准备就相对周密、提前了。从时间上看,会提前到学生毕业前一或两年组织招聘,本科一般在大三上学期招聘,研究生一般在研一(二年制)或研二(三年制)时期招聘,博士时间较为灵活。通常,企业会安排研究生毕业前一年的下学期(通常为每年4-5月)组织宣讲、扩展企业在校园的知名度、笔试、面试等环节,6月发放实习生录用通知,暑期进行实习,9月开学时实习结束,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11-12月发口头的正式员工录用通知,次年3月发正式录用通知,签署三方就业协议。这是比较顺利的情况,但也存在着补招情况,补招一般是在每年的11-12月,视企业情况和实习生个人情况协商实习期。从效果上看,每年11-12月补招实习生的简历数量和质量远不如4-5月接收的实习生简历数量和质量。
(2)与学校/院系就业办保持紧密的联系
遇到校招紧急情况怎么办?比如说原来没想招实习生,但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又需要招了、现有人员流失急需储备、为控制企业的用人风险急需目前某个在岗实习生的学习、生活资料……部门可能随时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作为职能部门,应变、应急的响应速度、获取特别信息和分析综合资料能力很重要,所以,为预备这些突发问题,企业人资部日常保持与校园的紧密联系很有必要。多参加一些校/院就业办组织的与企业相关的活动,成为企业招聘目标院校的实习合作基地,应学校邀请与在校学生多沟通交流,时刻关注校园的毕业情况,运用微信、微博、校园内著名BBS关注就业办工作等都是保持紧密联系的有效方式。
(3)招聘若是“卖企业”,找到“卖点”很重要
校招和社招一样,要招聘甄选出合适的人才,除了一些科学测评方法、工具的选择外,拥有大量的可甄选的投递简历的基数人选也较为重要。企业和人才都好像一件商品,在招聘和应聘的过程中,要相互介绍自己“物美价廉”的原因,即所谓的“卖点”。这是企业核心的价值,能为企业吸引到真诚、稳定的人才关键点。这种“卖点”大到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层次、市场美誉度、未来升值空间、国际化的视野和平台,小到丰厚的薪酬福利、提升较快的职级晋升、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健全的培训保障,甚至是工作地点都是促使人才选择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人资部要分析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点或几点作为招聘员工时的有力“卖点”,有目的地定向吸引到合适人才,增加可甄选的空间。
二、实习生的管理
实习生该怎么管,这是让很多企业人资工作者极为头疼的工作。原因很简单,实习生说到底还是学生,没有人能为他们的工作负责,但是用人部门对于实习生工作、生活、心理、行为的把握更多的取决于部门负责人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没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去帮助他们做好部门内实习生管理工作,所以外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是实习生管理较难的一个方面。除此以外,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会对企业、行业、职业有一个新的认识,甚至是他们和同学、朋友的一次聚餐,也许就做出一个关于一生的决定。这些企业人资部无法时刻跟踪的实习生心理活动或多或少会对企业校招工作起到一定的冲击,这是实习生管理工作较难的内部环境的一方面。
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实习生的管理要对症下药,从内、外两部分环境因素着手,企业人资部做好企业和实习生、用人部门和实习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一方面,宣导好企业相关制度、规范,告诉实习生“什么不可以做”,做好硬性管理;另一方面,解读企业文化,洞悉实习生心理,告诉实习生“应该怎样做”,做好软性管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使实习生管理有章可循。
1.硬性管理——“什么不能做”
职场新人也好,职场熟手也好,容易困惑和遗忘的问题就是“什么不能做”。实习生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更不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能做和不能做的范围,什么是能够有效利用的资源,如何度过实习初的适应期、谁能给予帮助和资源支持等问题。人资部在此刻起到关键作用,建议做到“宣传+规范”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宣传企业,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企业规模、部门情况、业务范围等,还要宣传本次的实习项目,如实习项目的基本情况、时间安排等。要使实习生感受到企业对实习项目的重视、认真,企业对实习生的关注、负责,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包容。另一方面,要做好制度规范。制度规范一是与实习生所在的部门进行沟通,明确实习期部门要遵守的制度,与实习生项目相关的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即“需要做什么”。再是对实习生的规范,告诉实习生实习期间的纪律,不能触碰的底线,即“什么不能做”。硬性的管理制度在此起到较重要的作用,人资部要协同实习部门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共识性强的制度,形成惯例贯彻下去。
2.软性管理——“应该怎样做”
软性管理也是情感管理,是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实习生的选育用留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实习生对实习部门管理水平的优劣感受更为直接,印象更为深刻。
曾有这样一件真实案例:一位国内高校的金融学硕士学生小A在一个企业的投资部门实习,实习期近3个月,实习时间是10-12月。经过10月、11月找工作的纠结彷徨后,心里一直矛盾未来工作的选择,但实习部门负责人不经意的一件小事,使她坚定了到这家企业就业的意愿。因新年临近,小A请假回家,部门负责人很快批准了小A的请假,临走之前,叫她到办公室,把近3个月的实习情况和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一起分析了她本人的优缺点和建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谈话临结束,拿出一个兰蔻的精华液,对她说,“我知道3天后是你的生日,子女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你是一名学生,没什么钱买高级化妆品,这是我买的,送给你的母亲,感谢她培养了这么优秀的人才。”小A后来回想到这段往事,依然眼含泪光,小A顺利的留在了这家企业。小A说:“这件事对我影响确实很大,因为没有想到部门领导会如此重视实习生,我想如此重视实习生的部门领导,也一定会重视她的团队成员。但决定留在这家企业工作不仅因为这个事情让我很感动,除此之外,我觉得我的领导会和我一起分析我的优缺点,适合与不适合做的工作。还有,在工作中,领导风格很细致,对我非常严格,检查我写的每一份报告,深究到每个小数点、数字、语句、标点的使用,告诉我它们的来源、构成的背景,告诉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写这个报告和为什么这个工作不能这么办,把我当成正式员工来对待。在这里,我获得了锻炼和提高,所以这是我选择的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这个部门氛围也很好。”
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听到这个案例非常受触动。如果进行分析总结,实习生留用原因如下:一是部门领导的关心关怀,使实习生感觉到受重视。二是部门领导帮助其在职业上进行自我认识。三是部门领导对其在工作上的指点与督促,教导与培养。四是规则明确,知道工作时的权限和边界。五是个人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六是部门内工作环境比较安全、工作氛围比较舒适。
3.实习生管理操作建议
第一,兼顾企业需要外,尽量按照实习生专业和兴趣合理分配实习部门,保证实习期间工作量的饱满,使实习生有实际的工作可以锻炼,而非复印、跑腿等杂事。
第二,注重实习期的培训,尤其是实习开始时,对实习企业的介绍,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部门设置、各部门职责分工、实习项目的基本情况、实习期间的规范准则、汇报线和实习工作内容等。
第三,做好实习生的入职准备工作,必不可少的是实习生实习期间的指导手册或注意事项说明等材料。内容包括可能面对的部门协调的联系人,汇报线,日常需注意的事项,请假等考勤制度。简言之,是一份指导性资料,使实习生尽快消除陌生感,了解有困难时的求助对象,明白“不能这样做”和“应该怎样做”的范围。
第四,降低实习生的心理预期,实习前明确告知实习生有权知晓的工作范围,实习前期能涉及的工作内容,保密范围等。第五,实习工作内容建议分成两个模块,一是固定内容,即每年每个实习生都会做的工作,比如档案整理、固定资产盘点、票据整理等,既解放了企业实际的人员工作负担,工作内容又非核心高难,适合实习生做。同时,也可以通过这项比较艰苦的工作观察实习生的工作态度、能力、敬业负责的精神等。二是随机内容,根据部门工作安排,挑选稍有难度的工作分配给实习生,观察实习生在面对困难时的反应,是否有积极主动应对挑战的勇气和方法。
第六,建立双导师制。一位导师担任业务指导,可以是资深、有带实习生经验的员工、部门领导或者专业能力较强的员工,主要在实习期间对工作予以支持和指导;另一位导师担任生活指导,可以是同校、同系的师兄师姐,也可以是高管或中管,尽量不在一个部门,即时为实习生答疑解惑,在职业生涯、学习生活方面给予建议和关怀。
第七,实习生座谈会。为企业和实习生创造一个定期或非定期交流和沟通的环境,了解实习生的动态、思想,收集实习生管理的建议,加深实习生对自我、团队和企业的了解。座谈会形式可随意一些,参加人除实习生外,人资部和企业高管均可参加,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第八,关注实习生入职后的关键时间点,如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等,使实习生感受到企业对本人的重视。
第九,严格实习生考核。制定统一公正全面的实习生考核制度,人资部协助组织好实习生的考核、反馈,把握时间节点。请用人部门明确提出对实习生的评价结果、改进建议或留用结论等。第十,实习生的风险控制。招聘是有风险的,实习生的招聘也同样。为了防范实习生的用人风险,在实习生入职时要签署相关协议,如承诺书、保密协议等,约定知识产权的归属、保密义务、工伤保险处理、实习生权责等内容。同时,人资部要确保用人部门不会将核心工作交由实习生带出企业,如用人部门同意实习生非坐班工作,那要保证工作内容可开放,如一些研究类工作等。
综上所述,对实习生招聘和管理,企业人资部要做的硬性工作就是说清楚规章制度,讲明白行为规范;用人部门要做的硬性工作就是说清楚工作内容,讲明白工作边界。企业人资部和用人部门共同协作,帮助实习生了解自身特长、分析职业生涯发展,辅以人文关怀的软性管理,相信实习生管理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实习生指导建议范文5
关键词:企业; 实习生; 培训;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09 -02
接受大中专在校学生实习已成为企业的普遍现象。学校以输出人才为最终目的,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操场所;学生也因到企业实习,锻炼了才干,磨练了意志,为今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铺好了道路;企业也因使用实习生而节省了人力成本,并且较好地调解淡季旺季的用工需求。三方互利,达成了大家都乐于接受的共赢局面。然而,近些年来,企业使用实习生的情况不容乐观。笔者的学生曾在北京、南京、广州等企业实习,反馈的情况令人遗憾。下面笔者将企业使用实习生的情况及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一、企业使用实习生不合理的几个方面
(一)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学生实习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酒店、流水线工厂。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员工,劳动时间长,强度也大。然而有些企业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过度使用。公然违反劳动法和国家及地区相关规定,大部分情况下的实习生的工作时间都超过8小时,甚至两班倒乃至连续作战,并不遵守合同。因此有些实习生受不了纷纷逃走。难怪北京某五星级酒店里流传着一句经典:“在这里,女孩当男孩使,男孩当奴隶使”。那家酒店的宴会部经理居然趾高气扬地说:“走就走,我们酒店从来不缺实习生,不知多少人想来还来不了呢!”
(二)实习生不能进行岗位轮换
一般地说,在企业的毕业实习必须轮换岗位,这是大多数学校的毕业实习计划所规定的。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在长达一年的毕业实习中从不给学生轮换岗位。道理很简单,轮换岗位要重新培训,既麻烦又不经济。“铁打的企业,流水的实习生”,反正实习结束都要走,何必多做投资?
(三)企业督导层对实习生的管理方法欠妥
企业督导层直接管理着普通员工包括实习生。毫无疑问,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但决定着与员工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同时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生产的质量。然而,有些企业的督导层,他们管理实习生的方法就是居高临下的“管、卡、压”,甚至用辱骂的方式来指挥和训斥实习生。如果说实习生在企业承受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是为了去锻炼才干、去磨练意志的话,那么,“管、卡、压”乃至辱骂的管理方式只能让实习生们心理倍受伤害。试想,一个身心疲惫的员工,怎么能对客人微笑服务?强颜欢笑地面对客人,在流水生产线上怎能集中注意力不出差错?长此以往,岂不是要心理变态?
(四)正式员工歧视实习生
这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在一些企业,正式员工把重活推给实习生,出了问题把责任推给实习生。看到实习生能力强的又担心抢了他们的饭碗。据说,北京某酒店员工看见我们的学生能与外国客人进行英语对话,嫉妒之情溢于言表,反过来说我们的学生讲的普通话让他们听不懂;有些大城市员工对外地实习生有地域歧视,看不起外地人,令外地实习生郁闷不已。至于同工不同酬,那是肯定的。因为你是实习生嘛。
二、企业对实习生的过度使用与轻视将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首先,由于实习生的身心疲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因此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声誉。比如一些电子通讯产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抽到一个问题产品,退回五箱同类产品,企业不但损失惨重,信誉也受损。
(二)由于在企业实习的辛苦而又不愉快的经历将导致不少实习生毕业后对该企业敬而远之,他们不会去该企业工作。这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导致企业后继乏人,尤其是缺乏了解该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的熟练员工,于是出现了企业年年招人还是缺人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实习生甚至都不愿继续在本行业工作。近年来无数大中专酒店毕业生不愿在酒店工作,据了解,只有30%左右的酒店毕业生在酒店发展。不从事本专业工作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是一种浪费。
三、对企业使用实习生的几点建议
面对以上现象,作为培养企业专业人才的教育者,我深感忧虑。因此,建议企业要善待实习生,克服短视行为,着眼于长远打算。具体提出几点建议:
(一)正视实习生在企业的作用
首先,使用实习生可以降低人力成本,节约企业的营运费用。实习生干的是普通员工的工作,拿的报酬却比正式员工的工资及福利费用低得多,为此企业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这正是企业接受实习生最直接的动机。其次,使用实习生可以节省企业培训的时间和费用。学生到企业实习之前,一般都掌握了基本理论和技能,缺乏的是实际操作经验。对于企业的一般岗位,稍加培训、指导,学生们很快就能独立顶岗操作,而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上岗前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企业文化和技能培训,而且还在工作之余不断培训。此外,企业对实习生可以“招之若来挥之即去”。企业可以根据经营形势,或实习生工作表现,决定裁员时,实习生更易于解除代培关系而不用赔偿;而正式员工,因劳动合同条款的限制,企业为避免争议,必须谨慎处理。
(二)与校方建立长久的实习关系
企业可以与几个生源质量较好的学校进行长期合作。一方面可以保证生源质量,学生上岗后易于管理;另一方面企业与校方关系熟稔以后,学生可以随时到企业实习,效果比在学校的实操好得多。尤其是本地学校的学生,企业可以随时“使唤”学生应急。再者,企业可以和学校合作,进行订单培养,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企业还可以与学校合作编教材、搞科研等深度合作。
实习生指导建议范文6
作者简介:陈小菊(1971―),女,广西贺州人,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摘要:笔者在看到师范生顶岗置换实习工作优点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指导教师指导不力、同伴交流不受青睐、听课评课流于形式、实习生从教意愿减弱等,从而提出了完善指导体系、鼓励实习生多参与教研活动、加强岗前培训等建议。
关键词:顶岗置换;师范生;实习;调查;思考
“顶岗置换”实习模式是“师范生以全职教师的身份到基础教育薄弱的学校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教育实习,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原先师资薄弱学校的教师替换出来,让其进入高等师范院校进行一段时间的重新学习和深造,以补充自身知识的不足”。教育部2007年7月5日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许多高校纷纷进行了师范生顶岗置换、实习支教的实习模式创新改革,并由当初的零星试点变成如火如荼地开展,这种全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既可让师范生全职顶岗,获得充分的锻炼,又可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提供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等问题,可谓一举两得,互惠双赢。然而,师范生顶岗置换实习工作在彰显它的优越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引发人们去思考、完善。
一、调查发现师范生实习遇到的问题本课题组针对2014年秋季学期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方向的顶岗支教实习生进行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师范生实习质量。本次调查对象为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0级小学教育方向顶岗支教实习生53人,发放问卷53份,收回问卷48份,回收率905%。实习学校皆为贺州市辖区内各镇中心校与村小,均为农村小学,同一学校内基本安排2~6名实习生,且组内成员同性别。调查结果如下。
1指导教师指导不力
指导教师在这里是专指实习基地指派指导实习生的教师,一般都是置换出来参加“国培”“区培”项目的教师,并颁发有正式聘任书,实习生顶替该教师的岗位,管理该教师的班级,被置换的指导教师在参加“国培”项目前通常会细心地为实习生解答问题,并在经历一个月的培训后回到实习学校和实习生交流心得。在此期间,实习学校会临时指派另一名教师来指导。
提及指导教师对实习生专业成长起到多少作用时,请实习生为指导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作用从0到9打分,打分越高作用越大,0代表完全没用,其中4~5是中性区间。63%的实习生打分在6~9之间,也就是说63%的实习生认为教师指导对自己的专业提高有作用,认为没用的占13%,认为一般的占239%。当问及作用不大的原因时,实习生反映参加国培的指导教师只和实习生在国培课程开始前三天左右在实习学校做工作交接,之后国培的两个月里会有一个星期回实习学校和实习生交流学习工作情况,相处时间不多,交流不够。而实习学校里的另一位指导教师是国培老师离开实习学校后临时安排的,他们管理或任课的班级和实习生没有直接联系,对实习生的工作情况不会表现出太多关注。指导教师不会多次听、评实习生的课,对实习生的备课没有进行针对指导,如学科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技能这样在课堂教学里容易出“小问题”的方面更指导不到位。
2同伴交流不受青睐
同所实习学校的实习生在教育实习的两个月里同吃同住,他们互相帮助、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实习同伴是大部分实习生在教育实习期间遇到困难时首先选择去寻找帮助的人之一。与指导教师相比,实习同伴间相处时间长,而且作为同所高校的同年级学生,身份相同,交流随意。但是,因为相处时间长、交流自由,容易产生纠纷。
请实习生为同伴交流对实习生专业成长的作用打分。实习生认为同伴交流对专业成长有用的占645%,认为没用的占89%,认为一般的占266%。当问及原因时,在访谈的实习生中就有一半人表示和实习同伴有过矛盾,甚至有冷战的经历。许多实习生因为来自不同班,没有生活在一起过,教育实习两个月的相处需要一个磨合期。而且一些曾经参加过院系学生会的实习生,容易过高估计自己的个人能力,对待其他实习生表现出一种“官范儿”,妨碍了实习同伴的交流。教师在其专业实践中大多处于孤立状态,但就教师的发展而言,其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并不完全依靠自己,而是从其他人那里学到许多的东西。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们不断地通过交流、分享、讨论、沟通等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共同分享、互相观摩、讨论交流,是实习生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学习方式。
3听课评课流于形式
乔伊斯和肖沃斯曾经对两组在职培训教师做对比研究,发现在受训的同时开展听课活动的第一组教师当中75%可以在日常课堂中有效应用所学的理论与技能,不开展此活动的第二组只有15%的教师有同样表现。这充分地说明了听课评课的重要性。
请实习生为听课评课对专业成长的作用打分。最终认为有用的学生占711%,认为没用的学生占89%。
从访谈中了解到,部分实习生对待听课评课的态度开始是积极的,但由于实习学校一些教师因种种原因,并不乐意有人来听课,所以会婉言拒绝实习生来听课,这严重挫伤了实习生听课的积极性,几次下来实习生就不再主动提出听课的要求了;加之实习生也害怕教师挑出自己的缺点,心理有所顾忌,因此部分实习生甚至没有达到学校规定的最少十节听课任务。有的实习生到实习快结束的时候匆匆听几节课,或者将自己的听课记录和其他实习生互抄。
4从教意愿减弱
通过“顶岗置换”,实习师范生的从教意愿有56%明显增强(见下表),但仍有44%的师范生从教意愿减弱。
顶岗置换实习对师范生从教意愿的影响(%)
提高程度增强没改变减弱不确定比例5622166师范生从教意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实习生从教意愿淡薄,献身农村小学教育的意识薄弱。这与师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系,许多师范生受当今追求权利的价值观影响,再加上目前教师队伍紧缺的都是农村边远地区,生活环境艰苦,许多师范生虽然读教师教育专业却没打算去农村当教师,宁愿在县城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鉴于此,培养师范生的从教信念成为高校教师教育中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二、提高师范生实习实效性的建议1完善指导体系,加强对师范生的有效指导
目前的顶岗置换实习更多地把实习生定位为全职教师,虽然有较多的教育教学锻炼机会,看起来像是可以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可实习生毕竟还是学生,还处于学习之中,更多地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由于少了实习必要的观察学习和指导教师的针对性辅导,使得师范生更多的是靠自我摸索、实践,使实习生走了不少弯路,造成实习时间花了,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国台湾学者王秋绒认为:“教育实习能否发挥教育功效,并不在于其经验时间的长短,而是要问是什么样的经验,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运用这些经验,才可能使经验产生拓展教育智慧与引导合理的实施方法的价值。”实践经验对实习生的成长只是必要,而不是必然的。加强对师范生的有效指导,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的责任,也是实习基地的责任,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构建高校、实习基地、政府三方共同配合的指导体系,整合高校、实习学校、政府三方的人力资源,选派合适的指导员,发挥各方的专长,以求三方形成合力,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严格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机制。另一方面,高校与教育局共建实习支教督导小组,对指导工作进行督导评价。督导小组要经常深入实习学校了解实习指导情况,实习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实习指导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汇总材料反馈给有关部门,不断提高实习指导水平,共同促进师范生教师素质的提升。
2鼓励实习生积极参与实习学校的教研活动
实习带队教师要关注实习生的实习情况,鼓励实习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向带队教师汇报,及时反馈实习情况。带队教师和实习学校沟通,请实习学校给予实习生更多学习、观摩、参观的机会,参与实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如公开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会等。实习生观摩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多名教师交流讨论,促发实习生对自身教学的反思。鼓励实习生向实习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学习,以该教师为榜样,学习其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技巧,并经常和实习学校的各位教师对话讨论,吸收多元的教学观点。
3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
提高实习生的岗前培训质量,在教育实习开展的一个月前对实习生进行教师职业思想教育与教学技能训练,严把出口关,杜绝形式主义。通过此岗前培训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素养,以实现实习中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师徒合作。
对岗前培训,提几点建议:
(1)岗前培训时,加强实习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拟订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材研究、备课和作业设计,培养实习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岗前培训时,尽量模拟当前实习地区多数小学的教学环境,以期实习生更快适应实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3)岗前培训时,鼓励增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之间的听课评课次数,及时发现自身缺陷,交流心得,虚心求教。
顶岗置换实习解决了师范生实习难、教学实践薄弱的问题,实现了师范生培养与农村小学在职教师培训需要的零距离对接;解决了师范生主体意识差、缺乏社会经验的问题,有助其正确价值体系的形成;解决了农村小学师资定岗定编、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的问题。实践证明,顶岗置换实习的过程既是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获得提升和锻炼的过程,也是其教师职业意识、情操、人格品质得到磨炼和提升的过程。因此,要建立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实习学校之间相互协作的体系,多方合作,提高师范生实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互惠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天明.实习支教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