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工程实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工程实习计划范文1
>>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析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研究与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中《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医学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专业《CAD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浅析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ddin.
[2] 张文生, 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l(1):77-80.
[3] 张宝刚, 冯传平, 匡颖, 等. 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初探[J]. 中国地质教育,2013 (4):9-12.
[4] 职友集[EB/OL]. http:///trends/yjs/huanjinggongcheng/school/.
[5] 百度百科:环境工程专业[EB/OL]. http:///view/145918.htm?fr=aladdin.
[6] 张东, 贾保军.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与改革[J]. 黑龙江教育, 2008 (6):65-66.
[7] 金杰, 吴克, 蔡敬民, 等. 应用型院校生物与环境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 生物学杂志,2010, 27(2): 96-98,39.
[8] 张学洪,王敦球,徐建平,等.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环境工程人才[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 29(7): 1-4.
[9] 唐勇奇, 黄绍平, 刘国繁, 刘建强.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 教育探索, 2010 (12): 71-74.
[10] 江长胜,郝庆菊,肖广全,等.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 82-84.
[11] 严素定 ,王代芝 ,唐大平. 基于高师环境工程专业“三大实习”工作的经验和建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2(2):102-104.
[12] 李松, 宋照亮, 陈清华, 等. 基于创新动手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 35(8): 186-188.
[13] 郭新超. 环境工程专业三类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 66-69.
[14] 郝吉明.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C].大学环境类课程论坛论文集. 2009.
环境工程实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专业实践;环境工程;实践平台;职业资格培训;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235-02
环境污染问题是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环境工程专业由此而生,环境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它是为了研究和解决环境污染课题而新兴起的。环境工程专业在现代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规划,另一类是环境污染治理以及环境污染控制。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程度要求的专业,如果仅以课堂上纯粹的理论教学为主,脱离于工程实践,则显得理论知识过于抽象,难以达到教学任务的预期目的。目前我们国家对环境工程的专业实习主要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是对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配合认知,是理论模型与实践的初步结合,对理论有一个更好的理解。生产实习是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根据理论联系实践,结合理论知识,把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毕业实习是对理论更好的与实践结合的验证。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安排不是为了任何一门单一课程而开设的。他们之间的教学模块从表面上看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自成体系的,但是 又从宏观上看彼此却是相互联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体系。通过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有一个更扎实的理论基础。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领域培养出了应用型人才,从而也强化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符合了国家的优秀工程领域的学生培养计划的要求。学生的实习分类如图1所示。
一、实习过程中问题的概述
目前,对环境工程专业实习中主要存在着两大严重的问题,一是学生实习的外部因素,二是学生实习的自身因素。这两者成为阻碍学生实习环节中的最大问题。外部问题主要有实习的费用严重不足,另外实习基地的态度比较冷淡也是阻碍学生实习的外部问题之一。学生自身的内部问题主要是学生怕吃苦,老师对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学校不重视,学生怕吃苦,老师对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学校不重视。另外企业从自身的安全考虑出发,因为有些实习基地设计到技术保密问题,不愿意让其他的人员涉及到,由于厂房的限制,突然见需要接待那么多人,对厂房空间也有一定的压力。所以有些企业为了避免扰乱自己的生产秩序,不愿意接受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具体的一些学生实践问题如图2 所示。
二、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概况
环境工程专业隶属于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工学院环生系,全院共设有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个本科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生物制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个专科专业。
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坚持按“重基础、宽学科、保质量、广就业”的指导思想办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建成的实验中心拥有25个环境与生物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全,为我系实验教学和学生就业工作垫底了扎实的基础,且可为企业提供了环境生物工程及污水处理的实验场地。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治,环境工程监测、环境系统分析、环境质量评价、污染预防控制技术、环境管理等基础理论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成为该专业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毕业后可从事科研、设计及工程管理。
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程度要求的专业,如果仅以课堂上纯粹的理论教学为主,不多接触工程实践,显得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消化,尤其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类的专业主干课,实践环节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大多数的高校,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都稍显不足。针对此类情况,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环生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物力、财力,从以下方面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提升专业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要想能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老师肚里就得有一桶水的知识;为了能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实践经验,要求老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利用各种关系多接触实际工程,提升自己的实践技术能力。并且学院加大对工程师和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自己拿出一定的资金,把自己的任课老师送到外面进行工程实践的学习。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直接聘请生产现场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或者学校派出的老师与企业联合指导实习的做法,互帮互带,提高实习带教水平。
(二)结合专业资格考试实践
随着我们国家国际化程度的发展,很多行业的管理和实施逐步标准化,也促使了各种职业资格考试的兴起,注册环境保护工程师、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评上岗证、ISO14000内审员、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等等,为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参加资格考试,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实践技能在今后的职业资格考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三)建设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环境工程的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对于应用性的学科来说,稳定的实习基地有利于保证本科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学校为了保证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质量,建了一个拥有25个环境与生物实验室实验中心,设备先进、齐全,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验教学和认识实习环节。另外学校还与其他公司合作成立了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可以满足学生校内的实习任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则与长沙污水处理教育培训中心合作,在校内实习任务不能确保的时候,到长沙污水处理教育培训中心进行实习。
1、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环保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由武汉弘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以美国科恩国际公司为技术后盾,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为核心,专门从事市政污水、工业废水、景观水、湖泊、河道等相关水环境工程项目的研发、设计和施工。承接BOT、BT等污水处理项目及项目改造、扩容提标、托管运营、污水处理厂并购以及相关技术合作等业务,大力推进“科利尔(KIC)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的创新和应用。
湖北科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做过的工程项目有湖北省房县污水处理厂、湖北省大悟污水处理厂、湖北省松滋市城区污水处理厂、浙江省岱山高亭污水厂。工业废水项目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阳逻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浙江省德清县钟管镇污水处理厂。
2、长沙污水处理教育培训中心
长沙污水处理教育培训中心为国家建设部认定的培训机构,是湖南省建设厅、劳动厅及长沙市建委、劳动局确定的排水行业专业岗位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定点单位,主要培训、鉴定工种有污水处理工、污泥消化工、污泥脱水工、污水化验监测工、泵站操作工,中心现有8位国家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近年,该教培中心为多所大专院校给排水、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先后被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化工学院、中南大学、中南林学院、长沙交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及湖南省城建专科学校等确定为培训实习基地。
该培训中心坐落于金霞污水处理厂内,开福污水处理厂旁,有非常便利的培训资源。该培训中心位于长沙开福区,紧邻市中心,交通便利,中心有6000多平方米教学楼、住宿楼2栋100余个床位,有就餐用食堂350平方米,有培训实习基地2处。主要开设《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污泥处理系统工艺》、《污水、污泥系统机械专题》、《污水、污泥电器专题》、《微生物基础学》、《城市污水监测分析》、《污水、污泥处理系统设备操作规程》《污水处理工艺基础知识》、《化学和微生物学知识》、《水质化验基本知识》、《水质检验规程》、《仪器分析》等课程。
从1995年以来,我教培中心从事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厂矿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员工岗位技术培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行业技能鉴定上建立了一支以专家、教授为主体的高素质的评审队伍,严谨的鉴定给用人单位招聘、学员求职提供了翔实、权威的质信。
几年来,我中心先后为重庆、漯河、南京江宁、浙江义乌、常德、株洲、星沙、浙江玉环、湖北洪湖、江西南昌等地的厂矿企业、污水处理厂或高校培训学员28期1 600余人次,接待参观学习学员4 000余人。
五、结束语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获得交叉渗透的效果。通过建设校内自己的实验中心和相关联的公司企业,与社会上专门的实践教育培训中心等措施,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通过观察近几年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对学生的印象还是到公司企业工作的学生,我们系的学生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肯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各个实习不是孤立的,各个实习要前后安排合理得当,组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体系的完善没有终点,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并保证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彭燕,王筱虹.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体会与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116-117.
[2]陈武,李凡修,李中宝等.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09,32(1):232-233.
环境工程实习计划范文3
关键字:环境工程;应用型;专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75-02
一、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背景
2002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曾指出:本科院校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来,牢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的多样化[1]。2013年,教育部决定成立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围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综合调研、项目评估和战略咨询[2]。2015年11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5]89号文件),明确提出2015年遴选10所左右高校、100个左右专业先期开展学校转型和专业转型,从而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助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从近年来国家政策导向、教育界权威人士的言论及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立,充分说明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成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矛盾,需要环境工程专业转型发展。环境工程专业作为辽宁大学首批转型的试点专业,专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与挑战。在此大背景下,如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学校、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善,通过与省内各环境保护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环保理论基础与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兼备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达到切实通过转型发展为辽宁环境保护产业服务的要求,同时也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为国家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一)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就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虽然被授予工学学位,但多年来由于专业课程设置重理论的偏多,因此很难摆脱理学的影子。转型前,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设计上比较侧重基础理论的学习,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认识、科研及管理能力,缺乏对环境工程问题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的技能实践教学和培养。转型后,环境工程专业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重点,培养方案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在原来重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训课时比例,着重培养工程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以应用实践为方向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
1.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与转型。在环境工程专业现行的教学计划中,经过几番的改革与完善,实习实训类课程学时比已由原来的17.2%增加至27.9%,但仍然未达到专业转型的要求。为了实现30%以上的实习实训学时比,需在不大幅度改变原有实习实训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在校外相关行业企业实习的应用技能环节(包括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环境法医等),同时满足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时间累计达一年的要求。另外,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对现有理论课程的调整与优化(包括课程学时学分、选修课设置、课程安排的先修后续)也势在必行。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要成功完成转型,必须要适应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采用“3+1”、订单式及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本科前三年在校内完成基础理论与专业实验课程的学习,第四年直接进入到企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实习实训,并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就业率,也可以减少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成本和用人风险[3]。
2.“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需要打造一支与之相符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与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经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构建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积极引进环境工程专业高水平、高层次的专家型人才,发挥他们在专业转型中的学术优势,引领、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参与;其次,通过校企合作,从相关企事业单位、同行高校及研究院所等聘请一些专业素质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再次,加强对在职教师的转型培养,通过组织参加转型培训班及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等方式,从而不断积累在职教师的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4]。
环境工程实习计划范文4
环境问题是指人为引起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或环境因素被改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出现,其实质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而围绕解决环境问题所做的一切努力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则是环境工程学科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由于国内外对工程教育和实贱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技之长,同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了环境工程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而要培养既有专业素质又掌握一技之长的环境工程本科技术人员,其首要问题就是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这也是人才培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和是否具有特色的关键所在。
二、国内外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研究进展
环境工程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全球社会、政治动荡年代兴起的。1970年,在新成立的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不懈努力下,环境工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1970年之前,只有环卫工程师通过建造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到了80年代,经过工程技术培训的环卫工程师们改名为环境工程师,以便更好地与新环境保护局更广泛领域的环境职责保持协调。现代环境工程学科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后,正处在强劲发展阶段,涉及了大量的民用、化工及农业工程等领域。
在过去的20多年中,美国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极不平衡。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经费不仅很不稳定,环境工程从业人员也面对着很多不稳定因素的挑战。有些大学院系内部的相关专业设置数量都在增加,也有些大学,涉及多学科的环境工程专业却在减少;正在服务于环境工程学科的从业人员都是一些有学术背景的环境科学专家而不是环境工程专家。最近,美国在环境工程领域出现了三种旨在改变目前现状以求得进一步发展的环境工程学科模式:第一种是以环境科学为基础的环境工程发展模式;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第三种是依靠技术进步的模式。
欧洲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尚无统一模式,不同学校大多根据自身传统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及政府机构和市场的需求,将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纳入到传统专业中或作为主要的专业方向,独立设置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在欧洲并不普遍。目前,欧洲的许多高校或研究机构设有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教学计划和有关课程,这些教学计划学制大多为1-2年,面向已获得学士学位的人员开设或实行5年一贯制的硕士培养方式,学生毕业后可授予环境工程学位或以环境工程为专业方向的传统工程学科学位,前种情形对高层次的学生更具吸引力。此外,有不少高校设有面向职业工程师的环境工程硕士培训课程,这与我国目前的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较为相似。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教育部颁布的有关环境工程专业规范的指导下,在设置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及选修课时主要是围绕“三废”处理。统一的专业规范对规定基本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也会导致不同学校之间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上出现雷同,进而失去自身的特色。纵观各个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大致由以下三种形式发展而来:第一,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传统的市政工程专业发展而来的环境工程专业;第二,以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由传统的化学、化工类专业发展而来的环境工程专业;第三,由其他矿业、石油、冶金、地质、海洋、农业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发展而来的环境工程专业。
三、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背景
2008年临沂师范学院下发了《关于制定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的意见》(讨论稿)。根据学校的要求,组织教师搜索资料,使其掌握国际上着名学校对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设置。研究发现,各大学的课程都是根据该国或者当地实际设置的,因此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并且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临沂师范学院主要参阅了新加坡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之所以选择新加坡大学,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中国和新加坡在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另外,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课程设置是国际一流的课程设置,而且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他们有的课程,特别是专业基础课,临沂师范学院可以直接植入,如:“Airpol-iutionassessmentandcontrol”空气污染评价与控制)、“Haz-ardousandsolidwaste”(危险固体废物)等,但是有些课程临沂师范学院进行了适当调整,如“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环境微生物学与生物工艺学)调整为“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另外根据临沂师范学院的专业特点删除了部分课程,如“Climatechange”(气候变化),“Energyresources”“conservationandalternatives”(能源保护)等课程。
另外,临沂师范学院还参考了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耶鲁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以及佛罗里达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由于国外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各有其地域特色,因此简单照搬照抄是绝对行不通的。
近年来,临沂师范学院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认证补充标准》,并充分结合已经召开的四届“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的主要精神,同时参考“注册环评师”、“注册环保师”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培训教材》的主要内容,临沂师范学院进行了课程设置和调整。新课程的改革主要依托以下几方面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强化课外学习体系建设,重点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养成,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
(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进一步加大实贱训练课程的比重,同时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并科学处理讲、练关系,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比例设计课程并组织教学,即把全部课程和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各“三分之一”的比例设计:三分之一的课程(教学内容)采取讲授方式组织教学,三分之一的内容以边讲边练的方式组织教学,三分之一的内容以训练方式组织教学。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学为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同时改变课堂以讲授为主、课内以巩固提高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理论课与实贱环节的合理分离与有机结合,使课内课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课堂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系统讲授模式,使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与作业布置有机融为一体。一般来说,课堂讲授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重点、难点和新知识点的讲授;二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线索与基本思路;四是学生预习自学无法完成的部分或需要提高的部分。其余内容均通过学生预习、复习完成,并以作业、测验、训练等形式进行检查。
(2)组织形式改变以教师为主导、以讲授为基本形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全校服务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问题式、启发式、探宄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并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需要灵活选用,一般可采取讲授、讨论、训练、讲练结合等形式。
2.课外学习体系建设
以自学指导、课外训练、实习实训为主要内容,以课外作业为基本形式,进一步完善课外学习体系建设,强化学生课外的学习训练。
(1)强化预习性作业进一步强化预习环节,充分发挥预习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讲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并在教学组织前布置给学生。预习性作业一般包括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预习,即通过学生自学,使学生掌握通过自学即能够学会的内容,以便教师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同时,针对教学内容找出问题和难点,以便教师确定课堂讲授和辅导答疑的重点;二是以研宄为主要内容的提高性预习,教师针对课程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布置预习性作业,使学生在某些方面或某个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研宄基础,以此为课堂讨论准备条件;三是以基本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实贱性预习作业,使学生通过预习,掌握实验实训所需的基本技能或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规范,以此为课堂实验实训奠定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提高实贱性作业比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贱能力以及强化技能培养,提高实贱性作业在作业中的比重显得尤为重要。实贱性作业一般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观摩、顶岗、调查等形式,主讲教师可根据课堂的性质、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确定实贱性作业,并通过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
(3)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进一步健全课外学习体系,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增加以研宄、拓展为主要内容的提高性作业数量,并通过习题、读书笔记、论文、实验报告、设计说明书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
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特别是理论教学环节与实验教学环节的合理分离与有机结合,理论教学课程的门数减少了,但课程的内容却得到了凝练,教学的重点也更加突出,同时实验教学课程的门数随之得到了增加。实验教学与相关理论教学在内容上紧密结合,成为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理论课程中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四、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特点
第一,强化理论基础和工程专业基础,提升学生的基础研宄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基础研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将环境工程专业的数学课程调整为”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使学生能够更为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保留原来的“普通物理学”,并加大课时量。化学课程进行调整,强化学科化学基础。为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现对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化学课程进行了课程合并以及对环境工程的化学课程进行了系统优化,现调整后开设的化学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同时,加强工程专业基础,加开“电工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课程,但保留原来的“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和”信息基础“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对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进行调整,突出环境工程的实用性教育。为了使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的治理技术课程以外,一方面强调现有社会的需求,做到与时倶进,同时强调教学的实用性,扩大知识面,并充分考虑环境工程学习的系统性,环境工程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为:”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等。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贱能力,在专业课程的开设同时开设实验课程。
第三,结合学校特点,以重点课程建设带动环境工程专业发展,同时加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以“注册环评师”“注册环保师”考试科目作为参考。临沂师范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是在原来的地理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开设了“环境土壤学”“室内空气质量研宄”“清洁生产”“环境信息系统”“仪器分析”“城市环境学”等课程时,还开设了“环境工程名着导读”“环境专业英语”等课程。
第四,为强化人文社科知识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将“其它选修课”设置为全校公选课,其中包括美术与艺术、经济管理、中国传统文化、音乐修养、美术、科学简史与英语口语等知识。
第五,加强实验和实习课程。环境工程专业及市场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则有赖于较多的实验和实习训练。对于高校来说,这方面主要的问题还体现在资金方面,如何在现有的实验室水平上,尽可能多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实验和实习的机会,是各高校面临的又一问题。实验课程方面,在现有的实验室水平基础上,主要的基础课、专业课应尽可能多地开设实验项目。实习方面则分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污染物治理工程、工艺、设备方面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参观考察各个不同工艺的污水、大气、固废治理实例;生产实习可以将学生安排在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或工厂的污染控制工程,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处理和控制的现状以及掌握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程序等。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学校实习场所、器材不够和落后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到了环境部门的状况,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
第六,有组织的环保活动为学生实贱能力的培养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环保照片征集、环保课件制作大赛、环保知识竞赛、环保进社区、环保演讲赛、环保科技论坛等大型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环保意识,增强了其在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科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地进行培养方案的优化和修订。所有课程基本上实现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有实贱课程并设有配套经费。部分课程设置小论文教学、英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的交互式教学方式,以期达到拓宽学生思维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环境工程实习计划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工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重要性。然后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实际情况,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可供参考的特色人才培养方式,强调培养方案的实施应从加强基础、优化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我们也看到本校通过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服务于石油石化行业的特色人才,在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引言
近几年由于我国资源能源日益短缺以及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能源行业的发展战略,导致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因此各高等院校纷纷针对各自行业优势设置了环境工程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化工和教育部共建的唯一一所重点大学,半个世纪以来在石油石化行业中形成了较强的地位和行业优势,因此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
二、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中国的环境工程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环境工程高等教育的师资和办学基础条件方面的不同,各高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环境工程专业的历史发展历程,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置上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比如一些院校由于脱胎于原化工、建材等行业,在课程设置上既开设了化学工程、建筑材料类等课程,又开设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环境类课程,课程间的重复现象很多,实验室建设也容易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而且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这众多的专业课程,自然是任务繁重、学时紧张,难免是“学习面宽、深度一般”。进而无暇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最终造成毕业生的实践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这成为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一大困惑。各高校应尽快探索出一种适合本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三、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加之各个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与原始基础的不同,从而决定了环境工程专业在各个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的环境人才上有较大差别,因此应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特色型环境治理的技术人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坚持环境工程专业与实际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主要培养以石油石化行业和社会环保部门为主要服务对象,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案的制定
在不同行业环境治理人才的需求下,高校应按照“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柔性专业方向”的原则,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培养带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
本校根据石油石化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探索和优化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形成“重视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三大原则为基础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专业从培养能够从事环境工程有关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定位出发,针对专业方向需要,培养方案精心安排了专业选修课程。在培养方案及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方面,既要面向社会环保部门,又要突出石油石化领域环境工程的行业特色。
(三)培养方案的实施
1.加强基础。学生应比较扎实地掌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培养环境工程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本校环境工程专业一向重视基础教育,先后建成了《水处理工程》《环境监测》《物理化学》等校级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基础教育环节得到了评估组专家的一致好评。
2.依托优势学科,优化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专业课程设置既要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又要考虑学校自身的优势学科,培养具有特色专业知识的人才,增强市场竞争力。
本专业依托“环境化工”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点、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加强学科建设,建成了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队伍,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和中石油创新基金等省部级科研课题,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
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综合大实验以及在毕业设计中,教学内容涵盖了石油勘探过程、石油开发过程和石油加工过程等背景知识和对环境工程技术的需求。同时,教师及时地将科研项目中的成功案例编写进教材或讲义中、将科研成果带进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
3.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和实践教学是获取新知识的源泉,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相结合的关键,是训练技能、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本校依托校内外各类实践、实习基地等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实验资源,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为目标,以重视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和突出石油特色为原则,以石油石化和地方环保为背景构建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模式,创造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条件。
(1)“211工程”建设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验资源。自启动“211工程”建设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建设以来,充分利用学校为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累计投入近500万元的建设经费,创建了独具工程或接近工程特点的实验条件和研究场所,总面积约达1300平方米。其中最具特色的有:①水处理工程实验室,包括石油石化污水处理及回用的实验装置等,可进行油田开发、石油炼制过程中排放污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实验与研究;②恶臭污染控制实验室,包括多组分动态配气系统、动态嗅觉检测仪、恶臭污染评估及控制系统;③环境微生物实验室,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落地油污染土壤的问题,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群,构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④环境监测实验室,包括炼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分析监测技术、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组分监测技术、石油炼化企业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的实验与研究;⑤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实验室,可进行油田开发及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三泥”进行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的实验与研究。所有这些实验室及设备,工程实践性强,可达到与生产企业的情况接近或一致,为保障训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实验平台。
(2)完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和相关部门的紧密结合,根据石油石化行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创新和优化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课程和环节的结构体系,做到了“工程实践四年不断线”。
一年级学生进入基础性实验室,结合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在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开展实验技能训练;二年级学生进入专业基础实验室,开展环境化学等专业基础实验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实验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技能;三年级学生进入学科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性实验室,并开展课程设计等综合实验,通过认识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四年级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通过专业综合大实验、校外生产实习、理论联系实践的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总之,实现了四年内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实践训练不间断、应用能力培养不断线,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半个世纪以来在石油石化行业中形成的地位优势,使本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石油石化企业紧密结合,形成了有效的工程实践训练的产学研链。
(3)创建了因材施教的平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了因材施教的平台,具体措施是: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实行优异生导师制,安排硕士生导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参与科研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安排其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机会;对于创新能力强的学生,鼓励并引导其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等竞赛活动,指导其进行发明创新,并申请专利。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安排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行一帮一制度,力求做到学困生不掉队。通过上述措施,实现了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共有55人次获得科技奖励,有十几名学生获得了社会实践方面的奖励。
(四)培养模式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建立石大科技集团炼油厂、胜利油田稠油厂、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齐鲁石化公司、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基地,并在实习过程中聘请石油石化行业专家作专题讲座。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大赛、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等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构成了有效地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模式。
环境工程实习计划范文6
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等诸多环节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向大工程观理念和现代工程活动的转变,学校既要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又要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对各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最集中地表现在专业口径进一步拓宽,更重视与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环境工程是一门边缘交叉型的综合性学科,也是工程领域正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它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工程措施和手段来控制环境污染,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在环境工程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地位显得非常突出,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环节的必要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所必需的途径,对于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和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专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和完善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
2现有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缺乏自己的特色,混同于科研型高等院校。长期以来形成的高等教育精英化、工程教育科学化的倾向,以及计划经济体系下形成的关门办学的习惯,造成在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设计等办学理论和实践方面,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阶段的形势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2.1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理工科教育以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中心,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了知识本位型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普遍存在[4。基于上述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中凸显出许多问题,严重束缚了高等学校的发展,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实验课程设置少、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实验设备缺少等问题急需解决。具体有:实验教学量的增长与教学条件简陋之间的矛盾、实验教学方式的滞后与学生主动性增加之间的矛盾、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与专业实践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2.2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理论课程负担较重,实习学时不能保证,由过去的实际动手变为走访参观、由长期实践变为短期接触;实习单位安排困难,实习单位对学生来单位实习持不欢迎态度,或者由于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逐步变化,安全意识的逐渐提高,使其对于接待众多学生长时间驻留在本单位参与实际工作和设备操作变得越来越不现实。现在各个学校在引进人才时只考虑科研能力,发表文章的能力,而忽视了人才的实践能力,所以现在很多专业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实践能力在上学期间也同样受到了影响,从而导致了指导教师水平有限,但又不能接受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人员的系统实践指导,从而使得学生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指导老师的指导7。另外,实习经费明显不足,是困扰实习教学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大大削弱了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效果,降低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延长学生就业以后在用人单位的适应时间。
2.3工程实训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经费紧张,各实践环节都大量削减学时,或者到就近找一家不合适的企业进行实践,甚至有的干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企业进行实践;另外,学校没有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企业不太愿意接收学生来实习,导致目前很多学校的实训环节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工程实训的目的,导致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差,基本工程技能不足,已严重制约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由于实践体系不健全,经费紧张,实训时间不足,教师投入的精力不足,学生对待实践敷衍了事等问题,使得实践性教学环节已经部分地丧失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有必要对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使其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功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校近来的“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关于改革实践教学的要求,也提出要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3改革内容
3.1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相关性和时序上的连续性,统筹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对应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构筑起“三大实践教学平台”,即以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起点,构建公共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科和专业的基本技能要求为基本点,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点,构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和学分数量,提高其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是保证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东莞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结合学校东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校内资源整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资源进行了整合与优化,使其更加适合新的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通过整合课程,删除和合并了一些通识课程,使得课内总学时降低至2300左右;提高实践教学比列,实践教学所占总学分比例接近40%,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外合作,创造良好的校内外教学与科研环境与条件,体现“3+1”的培养模式,即至少有一年在企业进行实习。
3.2建立宽阔和坚实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训练平台着眼于本科生从事环境保护活动必需的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目的是为学生获取特定专业方向的知识技能建立一个宽阔和坚实的能力培养平台。该平台实践环节丰富,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认识实习、监测实习、生产实习、生态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保设备设计、环境规划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区域环境生态调查、校园网监测、环保绿色组织活动等),对各环节内容重新进行全面整合和安排,以符合1年在企业实习的学时和学分要求。
1)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操作技能,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改革是环境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对于环境类专业可以把实验部分单独设课或与理论教学合在一门课程里,安排方式可以不同,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实验条件的改善、教学管理的加强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构建基础验证性实验、专业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探索研究性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和实验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在成绩考核、实验教师业务素质、实验项目、实验报告编写等多方面尝试采用新的办法,从而完成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具体目标是:构筑环境类专业实验教材新体系、加强实验环节教学管理、建设开放式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实习。实习是理工类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国内高校环境类专业实习环节教学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机制的转变和学校实习经费不足,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教材缺乏,实习目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实习难免走马观花,达不到应有实习效果。针对实习环节面临的问题,以建设实习基地为核心,加强“三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相结合,基木技能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个性化训练和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促进了实习环节教学质量提高。
具体目标是:加强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有机结合,明确各类实习的教学功能;加强基本技能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建设各类实习基地;加强个性化训练和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改革实习教学方法。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重要环节。明确课程设计教学目标,由对课程教学的补充转向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以工程设计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多样化课程设计是对适应拓宽后的环境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具体目标是:实施多样化课程设计,强调创新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加强课程设计教材建设,增强实践技能训练的系统性;改革课程设计考核方式,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4)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对本科生强化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和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是把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具体实践,是对本科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优秀的思维品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通过毕业设计教学,培养本科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确定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掌握现代设计研究方法,具备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是:以选题、指导和管理为核心,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尝试。
3.3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综合训练平台
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点,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拓展。在总结过去四年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素质拓展(课外培养)计划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重视创业意识的培养。着眼于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与注册环境工程师制度的联系,并增加ISO9000、ISO140001资质认证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与创业实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心设计“创新能力培养计划”每年组织一次应用化学实验技能大赛;成立旨在培养、锻炼、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学生社团组织;提出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专业技能证书要求等,将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实到人才培养计划中来,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建立起规范化、制度化的学生课外活动体系。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