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范文1
首先,我对___镇大学生新农村建设服务社“青春知音”广播站的成立表示衷心的地祝贺。
平谷区于__年初采取政府雇员制的形式,面向全市进行公开选聘_名大学生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工作。20__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事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目标的实施方案》,今年年上半年,我区又以___镇为试点,选聘30名大学生“村官”助理到农村工作。
半年来,___镇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区委的肯定。大学生村助理们的努力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工作,不仅是一项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工程,更是一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持工程,承担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青年骨干的重大历史使命。
今年6月8日,我区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大学生新农村建设服务社”并召开了全市现场推进会,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将个体大学生凝聚了起来,群策群力,发挥整体才智,发挥整体效应。今天___镇大学生新农村建设服务社又在全区率先成立了“青春知音”广播站,这是服务社群策群力的才智的结晶,是大学生服务社作用发挥、价值体现的又一个很好载体。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希望你们充分利用这个载体,把“青春知音”广播站办好,办实,使之成为宣传党的政策、联系服务青年、联系服务群众有声阵地,使之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声阵地。各级团组织要认真学习借鉴___镇团委的做法,尽快把本乡镇的“大学生新农村建设服务社”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
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范文2
关键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园艺种植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89-02
为满足湖北新农村建设对高素质农村基层实用人才的需要,2007年湖北省正式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长江大学承办了其中的全日制脱产班两年制大专学历教育,招收了园艺种植、农学种植、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4个专业的一村一名大学生[1,2]。“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是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尝试,旨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匮乏问题[3]。那么,究竟要教给他们什么、如何教、如何学等是我们必须要研究与实践的问题。
一、两年制园艺种植专业大专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针对“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生源特点[1],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意见》、《湖北省2007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班培养方案》文件精神,长江大学确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的目标定位就是满足湖北新农村建设需要。据此,课题组成员及有关教师,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等系列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和讨论,制定出两年制园艺种植专业大专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湖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为家乡服务的奉献精神,具有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理念,具备生物学、园艺学、土壤肥料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园艺植物生产、农业技术推广与示范指导、农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能带领家乡农民致富。
二、两年制园艺种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基于生源特点、学制短及湖北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目标任务,课题组研究确定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园艺种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面向湖北农村社会需要、面向学生基础、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湖北农村社会需要,就是要为湖北新农村建设培养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带动一方致富的技术类人才,或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发展潜力的能领导一方致富的基层管理类人才;面向学生基础,就是要了解生源特点,因材施教。“一村一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源背景比较复杂[3],文化素质较低,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较差;这类学生的性质是“村来村去”,要求他们经过两年全脱产在校系统学习后,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农村基层工作,因而他们的学习具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定向性、实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因此“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专学历教育工作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为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或基层管理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园艺种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原则,“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园艺种植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基本素质培养类课程、专业素质培养类课程和实践教学3大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既遵循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内在逻辑关系又将三者有机地加以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4]。每一模块又按照逐级递进的认知规律分层次设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如专业素质培养类课程模块分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3个层次。长江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园艺种植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及课程设置详见表1。
园艺种植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突出了“针对性、通用性、实用性及整体优化”的特点,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针对性”就是针对湖北农村社会基本需求、湖北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以及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生源特点,如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生源地的农业产业发展特点。针对江汉平原地区西甜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趋势,开设了《西甜瓜栽培》;根据神农架林区和十堰山区的中药材等产业发展的需要开设了《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茶学概论》、《食用菌栽培》等课程。“通用性”就是拓宽专业基础,加强农业通识教育,而不仅仅局限于园艺植物生产,让学生掌握核心的、实用的、通用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实用性”就是学以致用,学习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和技能,以满足农村基层工作的需要;“整体优化”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2年时间里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技能及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合计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超过了50%。园艺种植专业课程体系的三大模块整体优化、相互衔接、分段实施、综合安排,为湖北农村基层培养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四、两年制园艺种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施效果
两年制园艺种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施多年来,还从师资保障、教学内容精简优化、教学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改革完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村一名大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满意度高,在由湖北省委组织部、农业厅、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全日制普通脱产班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中获得“优秀”。培养出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涌现出了不少服务社会的优秀典型,他们有的是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以其实用的专业技术带领专业合作社农户致富。有的学生在近几年的农村换届选举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村或镇的重要领导。这些优秀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正成为湖北新农村建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农村基层真正“留得住、用得上”,起着带领示范作用,因此说长江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两年制园艺种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施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饶贵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逃课的原因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
[2]瞿宏杰.对湖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5):133-135.
[3]刘大群.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J].高等农业教育,2006,(11):3-6.
[4]杨英法,苗方朔.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2,(6):68-69.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种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JY2010011)。主持人:饶贵珍
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范文3
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搞好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指针,以“三清、四改、五化”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四新一好”为重点,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我“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二、总体目标
----农业产业经济发展
1、扩大白瓜籽种植面积,发展优势产业项目。预计2006年达到1500亩。并与收购方签订回收合同,以保护价收购。
2、依托山产品大市场,鼓励村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预计2006年达到10万袋,三年内力争达到100万袋,成为我村的主导产业。
3、与鸡西林源牧业合作开发养殖肉牛项目,加大肉牛发展规模。大力发展肉牛“放犊还牛”工程。2006年引进西门塔尔品种肉牛500—1000头。
4、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把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
5、项目建设工作。根据洋草村畜牧业发展较快的情况,大力发展畜牧业,在畜牧业上大做文章。2006年与鸡西林源牧业合作肉牛的养殖项目发展到500--1000头,力争三年内发展到3000头,实现规模化养殖,争取更大效益。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全面开展“三清、四改、五化”工作,全村在今年内完成“三清”工作,“四改”工作力争借助生态家园沼气建设项目进一步全面落实,2006年完成“两改”,没完善的进一步完善,没吃上自来水的争取上面支持,今年能吃上放心水。村屯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大对道路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使村屯环境得到改善。
——农业保护体系完善。全村优势产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总量的70%以上。继续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实施科学配方施肥和“三三轮耕”制度,尽最大可能保护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农村文明法制提升。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活动,各类宣传教育覆盖面要达到90%以上。以创建“文明村镇”、“新农村、新家庭”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建设文明村镇活动,营造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基层组织活力增强。按照“五个好”要求,稳步建设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班子集体。配齐配强村级班子,优化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拓宽发展党员渠道,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党建致富链活动扎实开展,开展率要达到100%。
——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建立村级绩效考评机制,全面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承诺述诺制度,深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切实推行“村党支部领导、村代会决定、村委会执行”的农村民主治理新模式,确保村民自治在法制化的轨道有序运行。
三、实施步骤
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的时间步骤,结合洋草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高标准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下步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调查准备阶段(2006年3月至4月)
1、成立机构,落实责任。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职工作人员推进新农村建设,明确工作职责。
2、调查摸底,掌握实情。村干部深入村组,全面了解各村道路、住房、厕所、环境卫生、村情村貌等情况。对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谋划村屯建设和产业发展思路。
(二)启动实施阶段(2006年4月至10月)
1、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制订实施方案,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专门部署,迅速启动,形成合力推进的氛围。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下发宣传材料、集中培训等形式,深入到农户进行宣传。
2、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在搞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搞好村屯建设、产业发展、经济带和景观带的规划设计。
3、集中力量,稳步推开。在3至6月集中开展以“三清”为重点的村屯环境整治活动。7月至10月集中开展以“四改”、“五化”为核心的村基础建设工作。
三、推进措施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富民工程。要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
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范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金融 农村商业银行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其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未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表现在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突出,其中农村金融较为薄弱。因此,在实践与科学发展时期,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协调城乡金融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
我国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其薄弱方面是农村金融。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机构在改革和发展中竞争力不断增强,经营活力日渐提升,金融服务进一步改进。
1、资金需求缺口大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到2020年,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5万亿元左右,在未来15年内,全国平均每位农民需要投资约为3500元至10000元,如果按8亿农民计算,全国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将在33600―109200亿元之间。可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需求缺口较大。同时在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网点大量从农村撤出,覆盖率低。金融机构网点总数大幅减少,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退出力度加大。比如2007年至2008年,重庆市国有银行县以下机构就减少1507个。同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上存、邮政储蓄分流和农村信用社资金运用“非农化”形成三大“抽水机”,引致农村资金外流。
2、金融结构不合理
现有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存款与信贷,缺少保险、投资、担保、租赁、信托等;正规金融机构占主导地位,缺少中小商业银行、区域性银行和互助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市场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工商业。而其他形式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则不受政府政策上的保护,农村信用社就成为了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唯一正规金融组织,其他金融组织并不对农村信用社产生竞争,农村信用社之间也缺乏竞争的空间和条件,这种组织结构上的缺陷,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虽然现在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多种形式金融组织,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3、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内功能弱化,农村信用社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功能上的缺陷,导致了正规金融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资金需求,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了空间,而民间金融的活跃却缺乏必要的规范和保护,民间金融的存在,是农村金融机构失衡、金融二元性的重要表现。功能缺陷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功能错位,金融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政府干预将资金带给效率低的企业而形成大量呆账,可能出现私人金融物品对公共金融物品的排挤,农产品收购资金将被挤占,严重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
4、农业企业贷款难
当前有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提供的贷款仅占农村资金需求的25%,仍有大部分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只能通过民间金融渠道,农户借贷行为约60%是通过民间借贷发生的,而农户放款行为的90%都是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的。由于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数量减少,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供给越来越少。另外,由于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分散化规模的贷款成本要高于其收益,大部分农村非公有经济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农村正规金融供给增长不足,农村信用社独自难当支农重任。
二、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
1、思想因素
当前我国本身的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忽视农村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城市较为薄弱,相伴而生的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落后,落后的思想观念减弱了农村金融发展的动力,限制了农村金融资源在本区域内的有效转化。正是由于思想认识的错位,导致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城乡金融发展差距逐年加大的恶果。
2、区位因素
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年平均收入之比为3.9:1。我们知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直接影响金融交易成本。金融企业从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角度出发,更愿意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高的城市。农村企业主要依托当地资源,一般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收益稳定性差。农村金融体制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县域经济以中小企业、农户为主,点多面广和竞争性强是县域经济的突出特点,但从县域金融组织结构看,组织形式单一、网点少、服务面缩窄是其突出特点。由此产生金融产品价格扭曲,金融创新不足,经营管理方式滞后,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不高。因此,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低下,低收入决定了农民的金融意识薄弱,造成储蓄率、投资率低下,进而影响了本地区的金融总体水平的发展。
3、制度因素
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内部管理制度安排看,商业银行县支行除存单质押和一个人消费贷款外,没有贷款审批权,需逐级上报地市分行、省分行审批,有的贷款项目甚至报总行审批。在资金配置政策上向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倾斜,对县域机构贷款营销的激励不够,控制过度,加剧了县域金融供给的不足。从外部管理制度安排看,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尤其是缺乏引导金融企业和业务进人农村的配套政策措施。对民间融资重视不够,缺乏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的政策和法律依据。致使融资成本普偏高,民间借贷活跃。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一些企业和个人转向民间融资市场,承担了更高的利息成本。
4、政策因素
关于农村贷款抵押的政策落实不够。由于农村和农业投资项目变化较大,为规避政策风险,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项目更加谨慎,对于其贷款抵押要求严格,其农民的房屋不作为抵押贷款范围之内,因此很多农户因没有抵押物而无法取得贷款。再加上财政和金融部门沟通不够,也没有创新的融资平台,很多投资项目因为资金不到位难以发挥效用。对农村企业财务制度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很多农村企业没有完整的账表,使银行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价贷款申请和发放贷款。农村企业、个人信用信息还未纳入征信管理体系。农村企业信息分散在人行、工商、税务、银监、环保、经贸等多个部门,且各自为政,封闭运行,缺乏必要的信用资源整合。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对信贷交易对象做出准确的判断,致使农村金融机构不愿贷、也不敢贷款。
三、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1、总体思路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改善城乡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支持开展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探索建立农业贷款贴息制度。
2、措施
(1)改革完善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的目标是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农民的存款和贷款及汇兑等方面的金融需求,这是解决农民贷款难、打击农村高利贷问题的关键。在农村商业银行方面,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吸储能力,深入农村动员和吸收储蓄存款,进一步完善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体系,使之成为为“三农”服务的银行,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比如由原重庆市信用联社和39个区县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组建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建立了股份制银行的治理结构。该次的资产重组,吸收了近150亿的不良资产。
(2)加强农村金融机制建设
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农户和中小企业,依法治理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形成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建立扶持农村金融的长效机制的目的在于为商业金融降低成本和风险,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吸引它们从事农村金融。形成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建议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一个家庭或若干个家庭组合担当主体;将市场机制引入土地承包制,推行社会化竞争承包制,加速农业规模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以土地作为资本入股,取得其应有的股权和红利收入。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和服务,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为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提供积极的信贷支持,在农村的融资担保平台应把参与规模经营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纳入服务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规模经营主体利用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方式直接融资。加强农村金融监管,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应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化解现有金融风险。
(3)构建城乡统筹银行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为统筹城乡发展服务的专门银行,统筹城乡发展领域存在金融空白点,特别是解决统筹城乡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高技术产业中无形资产融资、创意产业金融支持、农村农民和城镇居民个体创业和中小企业、微型企业资本支持。城乡统筹发展银行是为缩小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专为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议创立的存款、放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主要功能设计为向农村、农民、农业“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也是为城乡土地流转、开发、利用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又称为“土地银行”。
(4)完善金融所有制结构
通过前面分析,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缺口较大,因此在我国要增加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其最终目的是加快资金回流,把农村地区的资金主要留在农村,把农村以外的资金吸引到农村。具体措施是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在县域吸收的存款,应有75%的资金运用于县域经济,其他存款类银行机构在县域吸收的存款,应有60%的资金运用于县域经济。利用邮政的网络资源,支持邮政储蓄参与农村商品流通的资金结算,为农村商品流通提供资金“绿色通道”。
总之,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现在需要是探索创造符合农民需求、适合现阶段农村发展水平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审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米建国、李建伟: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4).
[2] 李刚: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5(4).
[3] 邓莉、冉光和:重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8).
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范文5
关键词:石嘴山;新农村建设;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0-0023-02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是经过区划调整后成立的市辖区,总人口20.20万人,辖区3乡3镇,3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5.60万人,占总人口的27 %,属城郊型农业。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财力的进一步增强,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逐步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仍是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惠农区“千人百日”大走访活动,从各方面了解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经过调查,在惠农区广大农村,农民对中央和自治区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感到振奋,对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充满了信心,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满了期望。
1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1.1收入需进一步增加
虽然近年来,国家每年出台各项惠农政策,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扶持力度,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业是一个受自然气候和市场双重因素影响的弱势产业,农民文化素质低,运用农业新技术、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差,农业生产的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分散,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造成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较为缓慢,农村生活水平和城镇居民相比还比较低。农民期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收入能够得到较快的增长。
1.2生产和生活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在出行方面,虽然惠农区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居民的出行和过去相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有些居民点到柏油路之间还是沙砾路或土路,农民在刮风或降雨天出行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居住环境方面,虽然经过整治和改造,村民住房较为整齐,巷道畅通,但仍有部分较为偏僻的村庄巷道没有硬化,绿化率低,村庄整体显得较为脏乱,不美观。经过多年的沼气项目建设,项目实施农户通过“一池三改”大大改善了庭院环境,但由于沼气项目在惠农区使用率较低,农民建设积极性不高,致使生活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在农村饮水方面,已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在电力和通讯方面,经过农电改造和有线电讯网络的建设,农民用电和通讯较为便利。在文化娱乐方面,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较低,实施的无线电视信号村村通工程,由于信号接收不稳定,接收节目较少,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阅读报刊杂志机会较少,对了解国家政策、市场信息、开阔眼界、学习农业新知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缺少文体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及组织者,在农村广泛开展文艺、球类、棋类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非常困难,也不利于农民提高科技素质,改善乡风文明,净化思想。在发展农村养殖业方面,除奶牛养殖逐步向规模化方面发展外,其他畜禽养殖主要以每家每户小规模生产为主,养殖区与居住区混在一起,既影响环境卫生,又制约了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虽然主要渠道进行了砌护,但支、斗渠砌护率较低,不利于节约水资源,增加了农民挖渠、修渠的劳动负担。
1.3生活、医疗等方面未得到保障
相比城镇居民,农民无失业保险,虽然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补助标准有差距,许多中老年农民为了养老防病还是把自己不多的收入积攒起来,不敢消费,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新农村的建设重点内容
2.1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惠农区城市人口、城市面积、工业总量都有一定规模,具备了城市带动农村的条件。因此在惠农区发展工业,富裕劳动力就能跳出农业抓增收。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增加工商业、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同时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信息的收集和存贮,广泛收集区内外、省内外的用工信息,并经常组织和安排劳动力与用工单位见面会;针对用工单位需要,下大力气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通过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出去,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从而带动农民增收。
2.2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通过科技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市场意识的培养和适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不断解放农民思想,提高他们参予村务决策的积极性,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同时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提高他们收集市场信息、利用市场信息、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更进一步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2.3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大农村道路、饮水、居住环境、文体、电视转播、水利等公共设施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农民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逐渐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道德水平,形成文明乡风。
2.4加强对农民养老、医疗的保障
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通过国家、农民个人共同投入统筹,逐步提高农民养老、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年老多病农民的保障程度和生活水平。
2.5加强引导和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范文6
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我省大部分市县压力较大,特别是我们作为全省“十弱县”之一的××××*县,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农村贫困面大,建设新农村压力更大,困难更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农村就学难。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无法保证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导致合村并校后的学校在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无法同步配套跟进,农村小学生就学路途远,中学生食宿条件差。同时,每年都有10%左右的高中生上不起大学,需要社会帮扶。
二是农村就医难。我县12个农村乡镇,仅有6所乡镇卫生院,而且房屋陈旧、设备落后、技术力量弱,只能诊断和救治一般性的农村常见病,多数患者只能到远在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医院就医。
三是农村行路难。目前我县通村公路建设尚属空白,距“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即到2010年75%的村建成通村公路、且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级路标准差距巨大。
四是农村饮水难。我县农村饮水主要靠地表水,水量少、水质差,深井水入户率还不到10%,仅有抗旱机电井900眼,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人畜饮水问题仍很突出。
五是实施标准化作业难。我县仅有大型农机具190台(套),而且相当一部分还属于超期服役,机械作业能力弱、水平低,大多数农户仍以小四轮、牛马犁耕作为主,无法保证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作业。
六是发展农业生产难。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335元,还不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3200元的二分之一,全县27万农村人口中,贫困人口已达到1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8%,农村贫困面较大,贫困农户依靠自身力量无法发展、壮大农业生产,而且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农民发展绿特色种植业、综合加工业和畜禽养殖业所需的资金,仅靠农村信用社系统的信贷实力,无力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七是文化设施建设难。我县12个农村乡镇仅有5个广播文化服务中心具有完备的服务功能,其他7个广播文化服务中心由于缺资金、少设备,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县乡财政无力解决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的困难。
八是实施康居工程难。我县目前农村住房砖瓦化率仅达到30%左右,距全省康居工程农村住房砖瓦化率66%的目标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