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实践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实践计划范文1
关键词:高等院校 实践教学 优化 会计专业
一、引言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年)》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工程――应用型高级会计学科建设工程的要求中提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要加大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可见,高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不仅要注重会计学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对南北方高校对比分析,旨在分析我国会计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并对实践教学设置进行优化。
二、我国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南方高校5家,分别是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宁波大学;北方高校5家,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燕山大学,共十份样本。其中,既包括211或985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也包括发展比较迅速的地方高校如燕山大学、宁波大学;既包括传统的财经学校,如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也包括工科背景浓郁的理工类高校,如同济大学、燕山大学。样本基本能够代表我国会计学科教学的中上等水平。
(二)样本分析
1.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中国人民大学等十所高校均设有实践课程,并相应公布了实践教学计划。各高校的实践环节包括:军训、会计专业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等,具体学分要求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北方高校对学生的总学分要求相对比较高,其平均值达到182.1,而南方高校相对较低,其平均值为164.5,可见,北方高校学习时间安排的较满,而南方高校更多的是将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从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南北方高校相差不多,基本上在15%左右,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高一些,达到25%,而吉林大学最低,只有11.9%。从国际上来看,在会计学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均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学分的设置均占总学分的30%以上。对比来看,我国高校实践学分的比例明显偏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限。
2.实践课程的学分结构。从实践课程需要完成的地点划分,可将实践环节划分为校内实践环节和校外实践环节,其中校内实践环节包括军训、专业实验(实训)、综合实验(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校外实践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各高校数据统计分析如表2。
从各高校开设实践课程结构来看,普遍存在校内实习比重比较大,校外实习比重较少的情况。而在英国,采用的是“三明治"教学方法,即“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体系,通过学校课堂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的方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近些年,高校扩招,尤其是文科专业的扩招给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燕山大学为例,2009-2012年会计专业各年招生的人数分别为340、318、320、310人,如此庞大的招生规模导致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校外实习环节难度激增。
3.实践课程开设情况。上述十所高校在实践课程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或院校特色。
(1)公共实践课程。会计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必要的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因此,上述十所高校都设有公共的实践环节。在校内实习环节,均设有基础会计手工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校外实习环节,各个高校均安排1-2个月的实习环节,或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以上公共课程的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会计实践环节达成的共识。实践环节是会计专业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2)特色实践课程。各高校在会计公共实践课程的基础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例如复旦大学和宁波大学通过设置课程模块,按照大类进行选课,然后把实践环节融合到各类模块中,先按照通才进行培养,然后再按照专才进行培养。中国海洋大学通过开展“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研究发展计划(ACSRDP),由系里出资资助完成并验收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燕山大学结合自身工科特色,设置工程技术概论课程,学生通过参观、手工实践方式熟悉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为成本核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财经院校,通过与其他学院联合,开展模拟炒股、ERP模拟沙盘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环节。
二、我国会计学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实践学分所占比重较低
会计实践环节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纽带,是学生以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桥梁。调查发现,实践环节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集中体现为: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安排的教学比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重视财务理论的讲授,忽视实践环节;个别院校存在实践环节集中进行,将知识点短时间内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能够吸收的知识有限等现象。
(二)校外实习单位不愿接收
从校内实习环节和校外实习环节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校内实践环节基本能占到实践环节课时的60%以上,这与校外实践环节不好安排有一定关系。企业出于信息保密的需要,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因此,现阶段,会计专业实习的主要单位为会计师事务所,但由于实习生没有会计岗位的工作经历,很难发现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事的多是抽抽凭证、抄抄数据等基础性的、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基础性工作,实习的目的和效率因此大打折扣。
(三)实验平台设施陈旧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14年间在校生较之1999年的400多万增长了4倍多。文科专业(包括会计)作为“投资少,见效快"的学科,成为各高校扩张的突破口。各高校先后开设了会计专业,但实践教学的经费明显投入不足,甚至个别高校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导致实践教学严重落后于理论教学。
(四)实验师资缺乏,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师肩负着实验室建设、实验平台的搭建和教学任务的指导等工作。因此,实验教师应该受过良好的会计专业教育,并有一定年限的会计岗位从业经历。然而实际中,很多实验岗位的教师或是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或是学校为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配偶而安置,他们大都缺乏工作经验,长此以往,导致大家对实验教师认识上存在偏见,不愿从事该项工作,实验师资的素质急需提高。
三、我国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优化思考
(一)制度层面:学校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学校在制度层面,特别是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重视,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的保障。一是提高实践课程比重。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会计学实践课程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重视。因此,提高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丰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已成为高校会计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各高校会计学实践教师缺乏,很多实验课程的指导都是由专业教师来完成,专业教师由于实践知识匮乏,导致很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为此,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实验指导教师,已成为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当务之急。三是构建会计学专业实践平台。学校应加大力度,打造完整健全的会计实验平台,使学生能够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手工实习与电算化实习相结合,为社会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
(二)业务层面:教师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笔者认为,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具体应包含表3所列的基本实践课程。各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应从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优化实践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1.校内实验实训子系统。校内实验实训子系统应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实务等模块。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作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应该设置相应比例的实践课,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成本核算要求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对工业企业会计的基本流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并相应开设成本会计实验。会计师事务所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实习基地,也是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承担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因此,审计实务实践课程的设置也是必须的。
2.校外实习子系统。校外实习子系统主要设置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两个环节。社会调查环节一般应安排在第二学年的暑期,目的是让学生对企业有个感性的认识,熟悉工业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为成本会计、审计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实习一般应安排在第七学期,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之后设置该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有理性的认识,实习单位包括企业、事务所、银行等。
3.综合实训子系统。综合实训子系统一般应设置在第七学期,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一个企业的财务岗位设置和财务岗位职责,通过企业财务系统的运转,熟悉企业的财务岗位设置、内部控制设置等相关专业知识。
(三)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建设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学生实践教学和学校科研成果推广为一体的实践基地。企业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足够数量的实习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吸引和聘请企业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实习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另一方面,实习师生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职工技术培训、科技开发和科研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基地,从而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路子。在此基础上,加强“产、学、研”建设,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孔冬.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0,(5).
会计专业实践计划范文2
【关键词】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具备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会计教学模式的现状
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较强应用能力的人才,但是我国目前的会计教学模式都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指导的,这就决定了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线应用在实践性很强的会计学科的教学上,必然存在着诸多弊端。
(一)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内容处于从属的被支配的地位。由于实践教学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所以对实践内容的目标、要求、范围及性质不明确、不具体,从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地位。在确定教学内容方面,在学科内部,因过分强调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深度、广度上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求全、求广、求深,造成知识的传授目的不明确而把握失度。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脱节会计专业类课程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在讲授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如何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只不过是把实践内容概念化,理论化了。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几乎没有感性东西作为依据的条件下,通过教师的讲授去用想象,推理等思维明确实际业务是怎么样处理的。达到这一目的教与学双方都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实践教学是将会计处理的原始资料交给学生,通过教师的解说,指导学生能读懂原始单据,能分析原始单据,并根据原始单据作出相应的处理。这同样也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这两种教学无论在目标、方法、内容上都有所不同,如果生硬的将两种方式拼凑在一起,不仅不会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还会加大教师与学生的负荷,这也是专业课教师总在报怨课时紧张的原因之一。
(三)对会计实训教学不够重视,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会计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从而导致会计实训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效果不佳。而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结构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等一般只设置理论教学学时,没有实践教学学时,即使有也只是安排两周的实训草草结束,整个实训教学完全流于形式。而这些主干课程恰恰实务性非常强,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训来熟练掌握。
(四)教师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会计实训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它是否有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很多院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或实验员担任,其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因为他们当中部分人对具体的业务环境也未亲身经历,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
上述种种现状都会导致“办学与社会需要脱节,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这一问题会使社会对学校的学生质量产生疑问,产生负效应。从而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生源乃至生存等诸多方面。
二、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具体实践
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充足的动手的机会。这一模式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会计实践基础;第二步层次为专业专项会计实践;第三层次为综合会计实践;第四层为会计电算软件实践。
第一层次会计实践基础。这一层次是会计专业课教学的起点,是最基础的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在理论上应具备对会计实践基础业务的处理能力,如填写会计凭证,设置会计账簿,简单的记账工作,填制简单的会计报表等。这一教学目标就决定了会计实践基础的教学应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占一半的比例。例如,经济业务的确认与记录 通过教师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明确对会计要素确认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存货业务的确认与记录、生产加工业务的确认与记录、收入和利润业务的确认与记录、所有者权益业务的确认与记录。在填制会计凭证实践技能训练时首先由教师讲授会计凭证填制的基本方法,注意事项等。其次,由教师示范填制会计凭证,教师的示范要求规范并与实际工作中的填制方法相一致。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际业务填制相关的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实践技能训练教师首先要对已由学生填制完的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进行审核,使每一张凭证正确无误,然后指导学生依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需要登记的账簿主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分类账及总分类账。填制会计报告实践技能训练,教师要以讲授方式介绍会计报告的种类、编制方法和编制原则,也要使学生明确会计报告的基本意义。在此基础上将实际的会计报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层次专业专项会计实践。这一层次是会计专业课教学的关键所在、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各项专项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及技巧。这一层次的具体教学内容,例如往来款项业务实践,企业在同国家、其他单位和企业职工个人之间的经济业务往来中,经常出现一些待结未结的应收、预付款项和应付、预收款项,这些款项称为往来款项。通过本部分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理往来款项业务,包括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的填制及相关会计账簿的登记,即包括明细分类核算也包括总分类核算。财务会计报告业务实践,会计报告是反映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通过本部分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如何对会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分析。
第三层次会计综合实践。这一阶段是会计专业课教学的归纳总结阶段,是最后的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各项专项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掌握各项专项会计业务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确会计业务处理的整个体系。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不要求象第二层次那样有深度,但要求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具体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以某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一个月或一个年所发生的实际会计业务资料为依据,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实践中会计岗位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统一协调的会计工作体系的。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教师只起辅导、解凝的作用。
第四层次会计软件实践。这一阶段是会计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升华阶段,即由手工处理升华到电脑数字处理。作为高等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必须适应现代会计实践的这一新特点,具备会计数字化处理的能力。顺应这一要求我校把会计软件做为会计实践教学的最后一环,使学生在出校门之前就能熟练掌握会计信息电算化处理,为会计工作信息数字化做好了准备。
上面是针对不同阶段的理论授课进行的四个层次的会计实践,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实地参观发融入到教学中,例如当介绍成本章节时,可带学生到工厂车间现场参观,使学生认识生产产品的流程等,认识成本归集的原理,这样可以带给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的体会,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特别是在毕业实习时,要充分利用这一大块时间将三年多了学习的理论用于实践,充分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能从客观上对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更加充分大学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三、对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实训设施设备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也是目前职业学院需要加强的方面,要科学规范,按照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在校内完成,实训设施设备的技术含量达到企业现场设备的一般水平的要求,建设实训室(厂、场)。要在校内形成仿真的职业环境。要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满足顶岗实践的需要,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要建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要求。
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双师型人才。
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和教学经验,又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既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的能力,故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造就出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再次,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再仿真的资料,也只是仿真而已。因此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往往会认为资料是假的,从而将会计实训当成一般的会计作业来完成,未能达到实训的预期目标,一旦接触到实际业务,仍一筹莫展。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让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以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而顶岗实习也有一定的困难,一是企业无法同时提供这么多的岗位,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分散岗位。学校多联系几家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它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每一个单位留出几个岗位给学生,一个班的同学同时进行实习,最少应有两个月,实习结束后下一个班同学再来替换。
参考文献:
[1]王文涛.浅析会计的实践教学[J].才智,2011(02).
[2]巩楠.关于中职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的浅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1).
会计专业实践计划范文3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会计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实践教学又是高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时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改革才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质量分析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高职院校在面临本科院校扩招和同类院校招生的激烈竞争时,为了维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一次次降低招生条件,而会计专业作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必设专业,使得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质量逐年下降。
从生源看,学生质量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从近年高职招生的情况看,会计专业的生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进入高职就读的一般是普通高考招生中被录取的最后一批学生;二是对口升入高职的三校生,三校生进入高职就读的一般是中专、技校或者职业高中的佼佼者,但是中专、技校或者职业高中的招生对象大多数是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三是参加部分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综合高中学生,这些学生一般也是没有希望进入二本甚至三本大学学习的学生。因此,不管高职会计专业的生源是普高生还是三校生或是自主招生进入,其总体质量仍处于生源的中下等水平。
从学习习惯看,由于高职会计专业的生源质量总体处于偏低水平,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弱点。
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从普高进入高职就读的学生一般在原高中阶段就属于班级中差等生,学习一般都要依靠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督促。从中专、技校或职业高中进人高职就读的学生则是一旦进入大学,其高考的目标失去,又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丧失,学习主动性也就必然降低。因此,进入大学后,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失去家长和老师严格约束的学生更加不求上进。
二是学习能力不强。不管是普高毕业生还是三校毕业生,其在中学时代基础知识就掌握不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集中时间较短;学习技能欠缺,不懂得听、问、学等学习技巧;逻辑思维能力差,不懂得分析前因后果等。如三校生虽然专业知识成绩较好,但究其所以然却不能回答,而会计勾稽关系的分析则是知识技能的重要表现,因此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显然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
三是学习信心不足。由于就读高职的三校生一般是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因此这方面的弱点主要体现在普高毕业生上,其在高中阶段经过了多次考试,但考试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因而使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另外,在大学学习中社会知识、经济知识和企业知识的欠缺使其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对大学的学习表现出厌学情绪。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职教育发展到目前,不管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政策背景来看,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大家的共识。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这些知识很快就会落后,而工作岗位上是没有教师时时指导的,因此一次性学习的思维定式必然过时。另外由于竞争机制的加剧,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服务于一个岗位或一种职业,因此简单的知识复制或是技能复制都不能使学生从容面对未来,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应该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在。
会计岗位作为一个管理类的岗位,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就是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从事简单、机械、重复工作的人才。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学习能力非常欠缺,因此知识技能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按照高职会计专业设计的初衷,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其最终目标,对高职会计教学的评价便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因此实践教学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从目前高职会计实训的教学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重课堂实训,轻课外实训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情况看,大多数的改革还是集中在课堂实践教学的环节。高职会计专业的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结合专业课的理论内容。对手工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进行理论转换,加强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引导学生完成“会计凭证一会计账簿一会计报表的会计循环,一般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直接演示会计凭证和账页,这种实训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理解和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但课堂实践毕竟有限,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欠缺自我思考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只能完成基本层次的理解,没有形成系统认识,更无从理解会计循环中的勾稽关系,因此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任务就无从下手。而加强课外实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因此重视会计技能的课外实训也是高职会计改革的重要手段。
(二)重理论课程建设,轻实训课程建设从1999年开始,高职教育就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那么如何在高增长的环境下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呢?从2003年开始的“质量工程”将教学改革的重点聚焦到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上。但从目前会计专业的精品课程看,大多数的精品课程都集中于理论课程,虽然这些精品课程都安排有实训内容,但以理论教学体系为出发点安排实训,结合理论教材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训延伸,只会使得实训教学内容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另外,即使是《企业综合模拟实训》类的课程,虽然也会从模拟企业的真实情景,分析企业的工作过程,分解企业的工作任务人手,但往往由一个学生完成整个企业某一时期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的处理,一个学生就是企业的财务部门,所有的单据没有传递,直接由教师一次性下发。这样的实训方式并没有使学生获得对未来会计工作的整体感悟,一旦踏入社会独立工作,面临千变万化的情况就会无从下手。
(三)重教师主体,轻学生主体不管是现在网络课程还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不管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还是情景式教学,不管是角色扮演还是案例分析,目前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仍然落脚于教师主体,学生仍然是作为被动接受者,很少参与实训改革。如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专用的电脑,因此只有在老师布置作业时才到网上看看,而实训内容的繁杂也使得电脑水平不高的学生望而却步。而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作为教学目标的
贯彻者,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教学主体积极参与改革,才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实现实训教学的目标。
(四)重课程考试,轻能力考核从各项教学改革的实施者看,由于改革是从教师主体出发,而教师是具体课程的承担者,也是学生考核的执行者,因此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往往还是集中于某一门课程的考核。虽然从各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上看,各课程的考核标准都加入了实践环节的要求,但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往往是有侧重的,不可能涵盖会计工作的所有技能。而由于会计技能属于知识型技能,一个学生能否独立完成会计工作,应该从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而不是课程考核。由于具体课程考核很难将学生平时所学的各门课程中的相关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评价,同时由于目前实训教学还缺乏一套有效的、科学的、规范的质量评价标准,使得实训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实训教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三、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课外实训平台构建
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训改革,没有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不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实践技能。如何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核心技能实训进行有效结合,并最终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课外实训平台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核心技能“单项化”核心技能单项化是对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后,确定会计核心技能点,然后逐项进行单独训练。分解出的单项技能可以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专业术语录入、点钞和假币识别、会计凭证编制和审核、账簿登|己、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等。这些技能点不仅是根据会计职业分解出的核心技能,也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体现,因此逐项进行单独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较深的了解,还可以强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技能实训方式“课外化”新生入学初步了解专业后即对其提出实训任务,并告知实训手段,如利用第二课堂讲座、视频等开展培训,然后由学生自主训练,自主报名参加考核。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各项技能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技能任务,并使之与学生毕业证书挂钩。技能任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技能任务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部分技能任务是由学生选择完成的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的通用必备技能有所了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其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选择。
二是教师制定各单项技能的训练方法和考核要求。专业要根据各单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制定学习指导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采用讲座或者网络视频的方式讲解技能训练方法,同时还要提出明确的技能达标要求。
三是学生利用课外实训平台自主学习。专业应提供课外实训平台。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点钞、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告编制等练习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技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训练。
(三)技能考核方式“证书化”实训指导部门每学期循环组织各单项技能的考核,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考核的技能。另外,学生考核合格后应颁发相应的“校内技能证书”,让学生本人、指导教师和用人部门随时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四)技能提高方式“比赛化”每学期期末,专业应组织技能比赛,可以是单项技能的比赛,也可以对单项技能进行组合比赛,并评选出技能能手,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择优推荐就业单位,以提高学生实训的兴趣。
会计专业实践计划范文4
【摘要】通过建立与会计岗位分工精细化相适应的单项会计实验体系,提高受训者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通过建立与会计工作知识综合化相适应的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通过建立与会计实务操作电算化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现代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本文就此作一阐述。
一、建立与会计岗位分工精细化相适应的单项会计实验体系,提高受训者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分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二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会计行业亦不例外,会计岗位的分工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财政部有关文件中将会计岗位划分为负责人(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共十三个岗位。单项会计实验要体现仿真性,必须突出会计岗位分工,体现会计岗位特征,使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所以单项实验内容和流程应当是:(1)会计基础;(2)出纳岗位实验;(3)往来会计岗位实验;(4)存货会计岗位实验;(5)资产会计岗位实验;(6)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7)会计报表岗位实验;(8)工资会计岗位实验;(9)费用会计岗位实验;(10)成本会计岗位实验;(11);涉税岗位实验;(12)财务分析岗位实验;(13)审计岗位实验。注:由于单项会计实验必须与会计理论教学课程同步进行,因而单项会计实验必须兼顾到教学进度安排。考虑到《成本会计》和《纳税实务》的开设均在《财务会计》之后,故将其相关岗位的实验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各岗位实验内容及目的是:
(一)会计基础部分
实验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结账与更正错误的基本技能。
(二)出纳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和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和签发支票,办理支票借用及报账,库存现金管理,填制结算凭证,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办理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办理各种报销业务,保管各种有价证券、印章、空白支票和空白收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货币资金核算的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及其有关规定。
(三)往来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根据发生的往来业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往来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熟悉各种应收、应付款项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债权、债务的确认标准。
(四)存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存货的验收、入库、发出的计价、核算,存货的清查。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存货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存货业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存货业务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五)资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和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资产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与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与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确认与核算,投资损益的计算与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利润的计算与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收入和利润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收入、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有关规定。
(七)会计报表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编制利润表及其附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会计报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报表信息资料应用的操作技能;了解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八)工资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工资的计算,工资的发放与代扣款项的结转,工资的分配,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的计提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工资费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工资费用的核算、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工资费用的构成和有关政策规定。
(九)费用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营业费用的核算,管理费用的核算,财务费用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费用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费用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十)成本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品种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步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批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编制各种费用要素分配表,登记有关总账及明细账,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成本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产品成本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了解成本构成和确认标准。
(十一)涉税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报表并提供相关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涉税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了解我国税收征纳程序及税款缴纳方式。
(十二)财务分析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及评价。
实验目的:全面掌握财务分析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了解财务预测方法。
(十三)审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流动资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长期投资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成本费用审计,利润形成及其分配审计,编写审计报告。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审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项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和操作技能;编写审计报告;了解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方法。
二、建立与会计工作知识综合化相适应的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一方面业务的知识综合化过程越来越深;另一方面业务的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综合化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会计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会计教育要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拓宽自身的业务技能,培养会计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使之能胜任会计行业的相关工作,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多变的竞争环境。为此,构建整体手工实验模块应当遵循:实验内容真实、全面原则、实验素材选择恰当原则和实验角色清晰原则。
整体手工实验模块流程图1:
注:(1)原始凭证审核的教学内容中包括如何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2)记账,凭证的审核应由会计主管审核,实际做时可在同学间相互审核;登记账簿注意明细账与总账,由不同的会计人员登记,以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为典型。(3)成本核算以计划成本为典型,并用到其他方法。(4)期末对账,包括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明细账与记账及凭证等之间的核对。(5)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报表,利润表要求理解所得税的金额调整。(6)成本核算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提高成本控制水平。(7)纳税申报主要完成企业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的计算与纳税实务。(8)财务分析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及时提供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的财务分析报告。(9)报表审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理论与方法完成常规的审计工作。
(一)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思路
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要求能够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在完成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每章的知识点实验后,对一个企业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一般对一个股份制生产企业12月份的业务为实验素材,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核算过程中运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材料的收发按照计划成本进行,掌握货币资金、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实践操作。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经济业务要能够覆盖日常会计核算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受训者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启发式和扩散式思维,即在有多种备选方法的情况下,用其它的方法该如何处理,比较之下增强受训者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受训者一人做所有业务而对岗位意识不清的情况,可采取将每4人划分为一个小组,交替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审核、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使受训者完成不同岗位角色的转换,并培养不相容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的专业意识。
(二)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思路
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但会计核算并不是其惟一的内容。会计行业除了会计核算工作外,还涉及税务、财务分析、审计等其它相关的工作。为了提高受训者的行业适应能力,使受训者能够充分胜任会计行业不同的专业岗位,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内容应该包括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和报表审计。受训者通过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操作,完成会计行业相关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层面的开阔使受训者的岗位选择更多一些,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会使受训者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并得到良好的职业发展。
成本核算实验内容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熟悉制造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在精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完成成本控制与考核,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纳税申报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在熟练掌握税收实务的基础上,完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各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的实践操作。财务分析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根据特定企业的相关报表资料和财务信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报表审计实验内容主要是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完成报表审计的相关工作,对所审计企业报表的真实性、一贯性和公允性做出合理鉴证,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建立与会计实务操作电算化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现代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
此部分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的基础上以一个核算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完整经济业务为数据源,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财务一体化实验。
电算化会计是一种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一种手段,电算化会计实施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套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软件。以现代财务软件设计的主流思想来看,大多数财务软件都是以模块系统设计为出发点,结合财务工作的流程最终设计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软件。因此“三化”主导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中电算会计实验体系的构建首要考虑的内容便是需要培养受训者哪方面的能力,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时,我们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即可。其次,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我们还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该经济业务数据源的建立应注意既要体现财务各分支子模块的实验内容,又要兼顾财务实验一体化的设计目标。
核心体系构建:根据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的设计思路,其核心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按照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及会计核算的特点,笔者认为虚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是可行的,并且经济业务应涵盖会计日常工作的内容,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等。(2)各子模块系统构建及模块操作流程。从会计工作内容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子模块应包括总账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及财务分析系统在内,各部分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总账系统。主要培养受训学生运用此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凭证处理出纳集成办公各类账表生成与查询账务系统期末处理。
(二)应收应付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应收应付款管理与核算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应收应付系统的初始设置应收应付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应收应付单据的查询与账表的设计与管理应收应付系统期末处理。
(三)工资核算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摊、工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核算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工资核算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系统月末处理。
(四)固定资产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设备管理、折旧计提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系统月末处理。
(五)成本核算管理。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与掌控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成本核算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系统月末处理。
(六)报表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企业各种会计报表编制的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会计报表的初始设置会计报表的生成。
(七)纳税申报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各类税务报表的编制与申报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纳税申报系统的初始设置纳税申报日常业务处理。
(八)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做出评价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财务分析系统初始设置报表分析与管理。
四、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本部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建立母子公司之间会计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其核心部分为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流程;其分支部分为公司内部各系统模块和各子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和标准化接口流程。实验目标是: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互动协作式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实现电算化实验从单一企业实验向集团公司集中核算实验延伸,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一)实验室设计
由各个独立的教学实验室构成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基本架构,各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包括总账系统和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等等各模块子系统。
教学实验室的设计可以考虑“多层次,分级别”。所谓“多层次,分级别”首先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之间是多层次、分级别的,某账套可能是一个账套的上级会计主体,也可能同时是另一个账套的下级会计主体;其次“多层次,分级别”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核算的经济业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成几个层次、几个级别,较低级别的实现较简单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高级别的实现较复杂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低级别的按照实现情况可以随时向较高级别过渡。
(二)实验核心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按照“多层次,分级别”的教学实验室设计,各会计账套可以考虑按级次逐级逐层合并(由于受相关条件制约,目前还较难实现一次性并行合并)。具体各会计账套逐级逐层合并流程如图2所示。
考虑到合并本身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分层的时候安排三层比较合理,具体各会计账套中的经济业务应该涉及多个会计期间(一个会计期间为一个月),各经济业务包含的信息数据可以模拟母子公司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往来业务,但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每个会计期间必须涉及较多的关联交易或内部往来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尽量包括股权投资项目、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存货项目、固定资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内部销售收入和成本项目、内部投资收益项目、管理费用项目、利润分配等等项目;二是其中的关联交易和内部往来核算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三是函数的引用和参数的设计,特别在集团多层级复杂的股权结构下;四是逐级分层合并下要保持合并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五是各账套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六是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
(三)实验分支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关键是处理好母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的具体细节。
首先,子公司要及时生成上报数据并完成相应的数据传递。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函数的引用和参数设计的能力,理解子公司如何接收并生成上报数据等一系列数据传递关系。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接收母公司下发的数据生成本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冲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生成上报数据重新组织本公司各会计期报表对本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其次,母公司要按照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及时进行汇总合并。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内部抵销分录的处理能力,理解各内部项目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各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以及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设计合并报表格式定义抵销分录项目及抵冲分录数据调整各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销分录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并显示错误明细抵销合并项目生成合并工作底稿生成合并报表查询以往所有报表对工作底稿、合并报表及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最后,在具体母子公司操作流程的实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完整的会计账套数据建立和个别报表数据的生成中所有信息数据要保持和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紧密相衔接。在安排具体账套及其核算的时候可以考虑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简单的安排在较低层次,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复杂的安排在较高层次。
第二,接收内部交易数据并调整个别报表数据和生成抵冲数据时要注意上下级账套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格式的一致性,并可对本账套报表数据进行多区域透视、可变区排序和可变区汇总等操作。
第三,生成上报数据、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时要注意嵌入对象的数据格式要保持一致及平衡验证中的舍位平衡。
会计专业实践计划范文5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十分必要。且在职业中专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同时,在职业中专会计专业中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抓好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环节。除此以外,职业中专会计专业可以与企业构建学生实习网络,为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平台,最终实现将教、学、用融为一体的目标。
一、职业中专会计专业教学中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遇到的困难
1. 会计教师传统观念难以转化为一体化观念教师
在职业中专会计专业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会计教师都偏重于理论知识教学和理论知识研究,缺乏对会计实践工作的教学,导致一体化缴械难以实施。与此同时,由于会计是企业中的特殊岗位,其工作可能会涉及商业机密,所以企业会计人员害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不愿意让教师带学生参与会计实践,这就阻碍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 技能训练与实际工作情景实现一体化
在会计教学课堂中,会计教师通常采用课堂技能训练模拟会计工作场景,并以长时间的集中训练完成教学。在这个教学中,尽管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例如:编制会计凭证、编制会计报表等,但是由于受训练内容、训练时间、教师准备资料等因素的限制,导致训练教学还是已经实训过的知识上,学生难以梳理会计资料与账户核算之间的联系,阻碍了技能训练与实际工作情景一体化的实现。
3. 会计模拟实训难以转化为会计工作岗位
大部分在职业中专院校为了让学生充分体味实际工作场景,体会场景中承担的角色,建立了会计模拟实训室,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偏重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训过程中承担的角色所应具有的实践技能。同时,大部分中专院校的会计模拟实训室还停留在纯手工操作阶段,导致会计教学滞后,限制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角色转换,阻碍了会计模拟实训与会计工作岗位的一体化。
二、职业中专会计专业教学中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1. 教学环节与课堂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会计教学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和技能训练教学四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差异,四个教学环节以不同的比例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实现一体化。而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将理论知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注重理论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实践活动不脱离理论教学。同时,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以便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除此以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强调四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即会计教师在四个教学环节中,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会计知识技能的整体综合水平。
2. 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习积极性
不论是在会计理论知识教学中,还是在实践训练中,会计教师都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改善传统会计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其一,在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设置课程题目和学习目标,会计教师从旁给出建议,并适量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二,会计教师应该设置灵活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且要丰富会计实训方案,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实训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
会计专业实践计划范文6
1.1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不合理,实践项目不成体系。会计学实践教学大多采用工业制造企业作为实践项目,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如服务业、商品流通企业等很少涉及。各实践性教学活动之间衔接性和连续性差,不成体系。
(2)校内实践教学缺乏现场感,校外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目前,多数民办院校的会计模拟实践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脱节的问题,但与真实的企业业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实践教学缺乏现场感。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对于校外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只看不干”的现象。所以,校外的会计学实践教学有些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质的作用。
(3)会计学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操作程序不规范。在模拟实践教学中,往往给学生一套某企业某会计期间的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完成基本的会计循环,整个过程中缺少相关的“审核、监督”等环节。此外,民办高校开设的大部分实践环节课程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业务,这种实践操作流程与实际中会计工作必须按岗位分工来进行相背离。
(4)会计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虽然拥有较娴熟、丰富的会计学专业知识,但在实践教学中,有些教师无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案例进行生动的讲授。其原因在于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很多人缺乏实践经验。
1.2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大部分民办高校对管理类学科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导致实践经费短缺、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对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不严格,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理论课程,很多学生抱着应付的态度。此外,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是以“填鸭式”的刚性教学为主,这导致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学能力均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柔性化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应注意的问题
2.1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柔性化实践课程的设置民办高校会计学柔性化实践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基础实践阶段和开放实践阶段。
(1)基础实践阶段。基础实践阶段可以分为必修实践课程和选修实践课程两个部分。必修实践课程培养的是学生专业基本操作能力,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参加。必修实践课程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柔性教育,教师在该教学过程中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动手能力,为选修实践课程做准备。选修实践是在必修实践课程的基础上,为能力高、时间充足的学生开设的,其内容是对必修实践课程的深入和强化,难度也有所增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能力和喜好自由决定是否进行选修实践。这种课程设置体现了柔性化教育的思想。
(2)开放实践阶段。开放实践可以开设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纳税实务与税收筹划和审计等方向的实践课程。开放实践课程应该按照每个方向分别建立模块,以专业限选的方式开展。学生根据将来的求职方向以及自身兴趣爱好至少应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对于时间充足、能力高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多个模块进行学习。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可以成立代账公司,开展相关记账业务。学生在进入高年级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之后,可以在代账公司进行实际业务的处理。条件成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不同企业类型的账务处理实践。
2.2民办高校柔性化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设置应以学生为主体,尽量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充分体现柔性化的教学模式要求。
(2)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民办高校应以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来规范自己的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育人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社会部门进行挂职锻炼等手段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建设有特色的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学校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特别是民办高校不能照搬母体学校的课程体系,而应该针对本校学生情况,设置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