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战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战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战略报告

环保战略报告范文1

[关键词]环境经营战略;绿色经营;钢铁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32-02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构建低碳环保型社会的过程中,实行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的环境经营战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钢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钢铁企业又是污染严重型企业,如何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施环境经营战略是摆在钢铁企业面前的重要任务,以确保钢铁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钢铁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战略的必要性

1.1新时期带来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2011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不少宏观调整政策,直接指向钢铁行业,诸如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布局调整等。钢铁业是工业领域众多高耗能产业中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国家制定了新的钢铁行业标准,公布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规定了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目标。可见,新时期下钢铁工业面临“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法律法规要求更加严格。国家旨在引导中国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形势迫使钢铁企业不得不实施环境经营战略。

1.2公众环保意识增强的新要求

很多钢铁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减少环境成本支出,不进行环境治理,直接把大量废弃物排放到企业外部,使当地居民蒙受了巨大的环境损失。过去由于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污染后果的严重性,因此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而现在,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明显增强,公众关注的环保范围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是否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是否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一旦发生,就会受到公众的抵制和批判,甚至对企业提讼。因此对于那些不能很好履行环保责任的企业,公众会使其失去生存空间,最后因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而无法发展。这种情况迫使企业不得不实施环境经营战略。

1.3钢铁企业自身发展的新要求

随着环境立法的不断加强,环境法规、条例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要求钢铁企业达到的环境标准越来越高,能否达到这些环境标准的要求,成为关系到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而进行的废弃物处理,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物质排放量,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成本支出已成为企业的必要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并不单纯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负担,环保投资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实际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的内部环境管理,加强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开发能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质资源消耗,既节约了材料成本,又可以降低污染和污染治理费用。在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性趋势,低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钢铁企业必须认识到,要通过创建环境经营新体制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的基本对策

2.1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制定目标规划

树立绿色经营的指导思想,是钢铁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战略的首要任务,即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中,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作为必需和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1]其次,钢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SWOT分析结果,制定环境经营的战略目标及规划,把企业各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发挥企业的整体功能。最后,落实环境经营规划措施。对钢铁企业原有组织系统进行调整,构建适合于绿色经营的组织系统,并通过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贯彻,使企业环境经营目标和规划真正得到落实。[2]

2.2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培养全员绿色意识

环境经营战略的具体实施,需要建立能反映整个企业绿色经营意识的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的使命、经营思想、行为准则等,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3]企业可通过内部刊物、宣传栏、网站、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实施环境经营战略相关理念的宣传与教育,营造一种“绿色”文化氛围,使全员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使企业上下形成一致的合力,共同为实施环境经营战略而努力。

2.3推行清洁生产模式,生产环保产品

清洁生产是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它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从能源和原材料的选择和投入、产品制造、产品产出和废弃物的排放,都做到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钢铁企业要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4]。首先要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力量,不断引进新技术,加快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原有落后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升级,淘汰产能低、污染严重的设备。其次,始终贯彻实施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变单向的直线型产业链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产业链,减少不合理消耗,提高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5][6]

2.4采用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确保实施效果

环境会计核算和环境报告对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会计核算不仅要求钢铁企业将为达到环保标准企业内部发生环境成本(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预防成本和污染治理费用)纳入总成本费用中进行核算,还应当将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外部环境污染引发的清理费用支出和赔偿金支出,也列入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这样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做出全面和正确的评价。此外,企业实施环境经营,还需要通过环境报告书向相关机构和社会公众公布自己的环境经营业绩。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企业环境业绩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对企业经营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都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2.5实行绿色营销,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绿色市场营销也是钢铁企业实施环境经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钢铁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在材料的选择,产品的使用、回收等方面,做到省能源、省资源、易使用、易回收处理;创造绿色品牌,以高质量的绿色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争取绿色认证和产品的绿色标志,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其次,钢铁企业应开展绿色促销活动。通过广告突出产品的绿色功能,通过绿色推销增加消费者的认知,通过媒体的评论文章、社会公益活动等绿色公关手段,树立企业绿色形象。[7]

3环境经营战略在钢铁企业中的实践

钢铁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工业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受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本文以宝钢环境经营战略的实践为例进行阐释。宝钢于2009年提出环境经营的理念,并将“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作为愿景,依靠科技进步,开发节能、减排和低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展绿色经营,寻求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新型绿色产业,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宝钢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清洁工厂,是国内冶金行业首个通过ISO 14001认证的企业,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钢铁企业。

宝钢坚定不移地与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打造绿色产业链。在生产过程中,将能源管理融入制造流、价值流、能源流和设备状态,动态分析环境,实施能耗源分级管理。制定《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工作计划》,对集团内2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进行审核,并启动CO2排放清单研究。强化环保管理区域责任制,开展钢渣堆场综合环境专项整治,构筑公司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实施《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执行每日环境污染观测通报和每月环保问题分析制度。[8] 2010年由宝钢集团立项,国资委、国家财政部、国家会计学院共同参与开展了“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2011年5月,宝钢正式亮出我国钢铁行业第一份《绿色宣言》,[9]以及首批五大类主流产品的《环境声明》。同年,宝钢国内钢铁行业首个《绿色采购指南》,以提高寿命、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循环使用为原则,建立优先、限制及禁止采购目录,将更多绿色标准、绿色认证和绿色制造措施引入宝钢自身产品的生产流程,带动供应商改善自身管理,履行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2012年6月宝钢《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首次对外完整地披露了宝钢环境经营的目标、内容和绩效,完整、客观地呈现宝钢2011年社会责任工作情况报告,并鼓励更多的子公司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使报告真正成为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有效工具[10]。宝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确立了绿色产品技术营销的行动计划,即主动开展对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用户绿色采购基准的应对工作,建立环保评估工作流程和评价保障机制。[11]可见,宝钢多年来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已逐见成效,它在此领域的前沿探索已逐步迈入国际同行先进之列。

宝钢在生产经营中均实施了环境经营战略,在各个环节始终贯彻“绿色”的理念,不仅拓展了企业生存空间,并通过这种差异化战略,领先于同行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结论

我国的多数钢铁企业仍处于受制于环保压力、被动性地开始污染治理的阶段;少数钢铁企业已经开始步入环境经营的起步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性趋势,低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要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2]钢铁企业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机遇,推进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战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提升钢铁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俊峰,刘建华.浅谈企业绿色管理战略[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5(1):24-26.

[2]陈雪莲,傅秋生.低碳经济下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研究[J].上海节能,2010(11):23-25.

[3]朱晓林,唐丽丽.钢铁企业环境经营战略的实施[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33(6):584-588.

[4]李静江.企业绿色经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5-197.

[5]王浩,朱晓林.我国钢铁企业的环境经营策略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3-25.

[6]高宏适.新日铁公司减轻环境负荷对策进展[N].世界金属导报(节能环保),2011-01-04(22).

[7]凌茜.绿色营销——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J].营销策略,2012(7):18-19.

[8]宝钢集团有限公司[DB/OL].http:///group/index.asp.

[9]杨伟中.宝钢股份钢铁业首份“绿色宣言”[N].上海证券报,2011-05-25(F10).

[10]宝钢新闻中心.2011年宝钢社会责任报告(环境部分)[R].2012.

环保战略报告范文2

国务院派驻中国节能监事会主席吕黄生、中国节能高级顾问、原监事会主席翟立功、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吕文斌等10多位来自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利益相关方的领导和嘉宾莅临指导并致辞。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等50多家境内外媒体记者出席会。

中国节能董事长王小康在致辞中指出,当今时代,企业必须把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资源和环境等诸多元素纳入战略构想,勇担社会责任,倾力服务社会,无私奉献大众,才能基业长青。他强调,责任如同种子,耕耘播种在中国节能广袤而肥沃土地上;责任元素融入中国节能战略、组织结构、经营管理中,推动中国节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重绩效”,提升集团品牌形象,树立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引领力影响力,彰显综合实力和远见卓识。下一步,中国节能要系统筹划,进一步健全社会责任工作体系;积极担当,进一步积极参与中国社会责任有关标准体系建设;提升绩效,进一步推动中国节能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谐共赢,进一步实现相关利益方共同发展共享成果。责任至上,基业长青。

中国节能总经理王彤宙从努力做到“三个依据”、努力涵盖“七大议题”、努力发挥“五大功能”等方面,全面、深入、系统地解读了2012中国节能社会责任报告,勾勒出一个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中国节能,一个愿景美好、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节能。他强调,2012中国节能报告努力落实领导指示精神、基层意见和外部建议,努力体现节能环保特色,努力反映2012年社会责任实践及成果,凸显了社会责任重要功能,即:维持企业生存的“稳定器”,建设企业文化的“起搏器”,加强信息沟通的“助听器”,推动和谐的“调节器”,促进发展的“推进器”。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强调,中国节能社会责任工作亮点很多,值得总结学习,是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优秀代表。他指出,中国节能社会责任工作得益于中国节能领导班子是一个有责任心、充满爱心的班子,有一个让“出资人放心、利益相关方满意、员工幸福”的责任理念,有一套创新责任内涵、将责任理念融入节能环保主业的长效机制,有一个“尽职尽责,和谐共赢”的责任文化。他希望中国节能以第3次社会责任报告为契机,进一步充分认识中央企业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大机制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责任传播力度,在社会责任工作方面有新建树,取得新成果,发挥好作用。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指出,过去一年,中国节能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非常可喜,鼓舞人心。他衷心祝愿中国节能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抢抓节能环保战略发展机遇,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切实履行对投资者、商业合作伙伴和社会的责任,早日成为全球节能环保界的领导者。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吕文斌强调,中国节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社会责任,起到很好示范和引领作用。他认为,报告系统阐述了集团社会责任实践成效,从战略层面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管理体系上坚持把社会责任融入日常经营管理,注重绿色发展,注重文化因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与利益相关者互动,注重技术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中国节能社会责任实践表明,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可以实现共赢的。

环保战略报告范文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宣布,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设立国家节能中心,为政府实施节能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国家节能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承担节能政策、法规、规划及管理制度等研究任务;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承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论证,提出评审意见;组织开展节能技术、产品和新机制推广。

此外,国家节能中心还承担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及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承担能效标识管理;开展节能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上海有望出台全国首个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

近日,记者从《浦东新区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若干意见》修订稿听证会暨浦东新区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第三次联席会议上获悉,《浦东新区企业社会责任导则》将上升为上海市地方标准,该标准有望今年年底对外,明年年初在全市范围推广。据了解,企业社会责任上海市地方标准制订出台后,将成为我国首个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

据浦东经委徐玄芳调研员透露,浦东今年年内将完成浦东新区60家企业社会责任达标的评估,目前,试评估16家。会上,向参加浦东企业社会责任首批试评估达标的10家企业颁发了《达标证书》。

义乌开始试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浙江义乌市总工会正在组织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义乌标准”的试点。

“企业社会责任义乌标准”是由义乌市工会牵头,工商、税务、环保、劳动保障、卫生等相关部门参与制定的。目的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一个规范化的公共管理轨道,推动社会责任领域从企业“自我约束”到“社会约束”的转变,构建和谐稳定、互利双赢的新型劳资关系,推进义乌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义乌标准”,企业将在劳动关系、社会关系、环境保护、产品质量、信用建设等13个方面受到认证,认证采用第三方机构评价和社会参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两年进行一次,按照企业的具体表现将它们评为A、B、C、D、E五个等级。

宝洁、沃尔玛携手倡环保

近日,全球消费品领先企业宝洁(中国)有限公司(P&G)与沃尔玛中国(Wal-Mart China)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活动,并在位于望京新一城的沃尔玛国内首家新型环保节能店举行了关于这一合作的媒体会。

宝洁与沃尔玛计划启动“可持续性发展”合作计划,并将“节水”的课题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置于计划之中。根据计划,双方将通过加强社区及消费者教育,发放节水宣传单及手册,以及通过与门户网站合作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将珍惜水资源,节约更健康的美好理念带入社区,传递给每一位消费者。相信汇聚每一个人的点滴努力,地球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贝因美中国婴童行业首部CSR绿皮书

11月18日下午,贝因美集团在贝因美婴童生活馆(北京)全球概念店中国婴童行业首部企业社会责任(CSR)绿皮书。贝因美借此向全球申明自己“用爱心、专心和责任心为孩子提供放心食品”的坚定立场,并介绍了贝因美在顾客价值、行业责任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努力,阐明了贝因美“生命因爱而生,世界因爱而美”的企业社会责任大爱观。

IBM: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持续增长

11月14日,IBM面向中国市场和企业,了一份题为《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持续增长》的报告。通过对世界范围内250多名企业管理人员的深入调查和分析,IBM全球CSR调查旨在发现CSR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深入到了企业战略和运营等核心部分。该报告深刻地揭示出CSR开始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履行CSR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增长的可观回报;报告还前瞻性地指出要将CSR融合到企业价值和业务战略中,需要赋予企业社会角色以全新的定位,在进行彻底的业务变革同时还必须竭尽全力满足快速增长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

保乐力加:洋酒空瓶变废为宝

洋酒空瓶变身为地毯,听上去毫无关联的两件物品因为环保科技的应用而有了奇妙关联。日前,著名洋酒公司保乐力加中国携手全球商用地面材料行业的领先制造商坦德斯集团(Tandus),将大规模回收的洋酒空瓶用作地毯生产的再生材料。在此项创新合作中,保乐力加中国提供回收的产品空瓶,由坦德斯苏州工厂对碾碎的空瓶粉末进行加工,用于替代传统矿物原料碳酸钙进行地毯制作。目前,使用该材料的地毯已正式投产,保乐力加的跨行业合作为其致力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承诺再添妙笔。

浦发银行获评企业社会责任持续成就特别奖

日前,浦发银行获评上海美国商会“2006-2008年度CSR持续成就特别奖”,这是该行继蝉联“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奖”后再获殊荣。

据了解,上海美国商会的评选,主要采用了世界著名的企业社会责任评级公司―――澳大利亚RepuTex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包含:公司法人治理、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公益事业)以及员工保障等四个方面的指标。浦发银行作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勇于承担并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从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方面入手,致力于开拓一条富于中国金融企业特色的CSR之路,从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

嘉吉中国荣膺卓越企业成就奖

11月6日,嘉吉中国获得2008年美国国务院卓越企业成就奖(ACE)。在中国驻美国公使谢锋参加的颁奖典礼上,美国副国务卿 Reuben Jeffery高度赞扬了嘉吉中国在推动企业责任中所展现的杰出领导能力。

卓越企业成就奖于1999年创立,用于表彰全球总部在美国的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领导作用。每年只有一家大公司和一家小公司获此奖项。在60个多个提名中,嘉吉中国在大公司组评选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华为加入国际行业环保组织GeSI

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加入全球ICT行业最有影响力的环保行业组织GeSI(Global e-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

作为唯一的亚洲会员,加入GeSI组织后,华为将与其他通信产业同行一起,讨论影响全球ICT行业发展的环保策略、实施方法、技术标准、公共政策等,在战略层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启动

11月24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启动暨《社会责任指南》会在京召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在会上指出,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蔓延的情况下,更需要企业倡导和推进社会责任工作,处理好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关系。有色企业除了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责任,需要遵守共同的社会责任行为准则外,还由于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型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典型的资源与高能耗、高排放型企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应该突出这一重点,抓住这一主要矛盾。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将为有色企业提供咨询与服务工作,培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识,督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核实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

首部《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报告

11月5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研讨会,并《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以“碳”这一可定量分析要素作为硬性指标,对经济活动加以监测、识别和调控,建议在中国以省级为单位推行“碳源―碳汇”交易制度。环保部副部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在研讨会指出,“高碳模式”将会严重制约中国未来的发展,而“低碳经济”将成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突破口。

家族企业应该负什么社会责任?

11月7日在杭州召开的第四届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上,“三鹿奶粉”事件依然成为热门话题,就此引出了一个话题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和家族企业代表都认为,视家族声誉为立命之本的家族企业更应在社会责任上有所作为。

与会学者普遍认同家族企业在追求、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应当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增进除股东以外的员工、消费者、债权人、社区、环境、政府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承担社会责任本身并不意味着给企业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企业社会责任能切实产生与企业有关的利益。这种利益并非只有战略收益,还能产生直接而快速的回报。

马蔚华:

金融危机根源在于企业不尽社会责任

11月1日,在京举办的2008中国全球公益慈善论坛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企业没有尽到社会责任。

马蔚华说:为什么会出现金融风暴?根就在于企业没有尽到社会责任。这场风暴的起源是在美国。首先是次贷危机,就是美国的商业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负责任地给不具备贷款能力的人贷款,最后导致成了不良资产,而某些投行又不断地把不良贷款包装成CDO然后卖到全世界。为什么投资者要买垃圾债券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评级机构没有凭良心评级,也就是没有社会责任。有人形容他们把自己的灵魂当金钱卖给了魔鬼。这些企业都是赚大钱的企业,但他们没有尽到社会责任。他们导致了金融危机,殃及全世界。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启动

11月24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启动暨《社会责任指南》会在京召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在会上指出,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蔓延的情况下,更需要企业倡导和推进社会责任工作,处理好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关系。有色企业除了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责任,需要遵守共同的社会责任行为准则外,还由于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型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典型的资源与高能耗、高排放型企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应该突出这一重点,抓住这一主要矛盾。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将为有色企业提供咨询与服务工作,培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识,督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核实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

首部《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报告

11月5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研讨会,并《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以“碳”这一可定量分析要素作为硬性指标,对经济活动加以监测、识别和调控,建议在中国以省级为单位推行“碳源―碳汇”交易制度。环保部副部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在研讨会指出,“高碳模式”将会严重制约中国未来的发展,而“低碳经济”将成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突破口。

家族企业应该负什么社会责任?

环保战略报告范文4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赤道原则;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2)-0070-03

企业社会责任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模式开始逐渐成型后,在企业积累和社会财富达到一定程度下,企业意识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背景下产生的企业管理理念之一。经过20世纪欧美国家兴起的企业责任社会运动的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被广泛接收,如每年一度的《财富》、《福布斯》评选的世界企业排名等,都会将企业社会责任贡献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予以参考。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被普遍接受相应地也产生了一些与此相关的行业标准,诸如赤道原则就被认为是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践行社会责任的最高标准。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是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在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中逐步接受并实施的,是我国企业自身内省与社会外部要求共同推动的结果。

2006年,浦发银行公布了我国银行业的第一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2007年,为了倡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了界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其股东、员工、金融消费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应承担的道义责任和法定责任都属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文件明确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积极保护股东、债权人、消费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致力于环境保护及公共利益维护等公益事业,实现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

一、我国银行业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分析

从中国银行业协会对外的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看出,针对社会责任工作,2011年,4家银行专设了工作部门,20家银行明确了工作承担部门,20多家银行了社会责任报告,10家银行制定了社会责任相关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等管理制度。2012年,23家银行明确了工作的责任部门,并制定了信息披露等专项责任管理制度,49家银行了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底,12家银行形成了社会责任指标体系,15家银行出台了社会责任战略规划,15家银行制定了社会责任专项制度;201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社会责任工作的专职员工达1,200余人。《2015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69家机构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1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明确了社会责任理念,专职从事社会责任工作的员工达到3,315余人。

从责任报告披露的绿色信贷发放数据看,2012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6.14万亿元、2013年5.98万亿元、2014年7.59万亿元,2015年8.08万亿元。其中,数据显示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2013年5.2万亿元,2014年6.01万亿元,2015年达7.01万亿元。2013-2015年,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在各项贷款的占比分别为8.7%、9.33%、9.68%。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数据看,2011年、2012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分别为3634亿元、3866亿元,发放节能环保项目贷款分别为1.47f亿元、3.58万亿元,2013-2015年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分别为2.1万亿元、2.2万亿元、2.4万亿元。

发放节能环保项目贷款及支持节能环保项目数量的数据显示,2011-2015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节能环保贷款余额分别为1.47万亿元、3.58万亿元、1.60万亿元、1.87万亿元和2.32万亿元,支持节能环保项目数量分别为9349个、10,874个、14403个、15718个、2.31万个。

从披露的数据看出,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发放余额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且大型商业银行贡献最大,虽然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绿色信贷数量在总体贷款发放数量中的占比在稳步攀升,但绿色信贷在各项贷款中占比依然较小。2011-2015年五年间,银行业支持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支持节能环保项目数量都呈现大幅上升态势,2015年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较2011年增加了80%,节能环保项目支持数量2015年较2011年增加了1.5倍。中国经济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0%,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5.57万亿元。银行业在促进环境保护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但作为空间依然巨大。

二、我国银行业接受赤道原则的基本情况和原因分析

在我国,银行贷款一直在项目融资中占据重要比例,银行业通过其资金投向和数量,体现其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和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上评价金融机构在环境保护方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标准,通常认为是赤道原则。根据赤道原则网站的最新数据,目前全世界已有35个国家的85家大型跨国银行正式宣布接受赤道原则,项目融资总额覆盖全世界70%的项目融资。在这85家赤道银行中,不但包括如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世界主流商业银行,还包括发展中国家如乌拉圭、智利等国家的商业银行,我国正式对外宣布接受赤道原则的只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原则作为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制定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社会与环境风险的自愿性原则,确立了金融机构遵守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已发展为国际项目融资领域内的行业惯例,是成为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趋势。而我国仅有兴业银行接受了赤道原则,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国际项目融资领域提高参与度,在国际项目的银团贷款中提高份额,必然要参照花旗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注重对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接受并实施赤道原则,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中取得话语权。

分析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接受赤道原则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从赤道原则的自身特征看。一是赤道原则的产生是大型金融机构在发展到一定规模背景下,为协调促进自身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发起草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业规则,虽然其内容根据实际进行过修订和补充,但其仍属行业惯例范畴,无强制要求,由金融机构自愿选择接受,不具有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性。二是接受赤道原则针对的项目融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对融资方及融资需求者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操作框架,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三是由于赤道原则不属于法律法规、监督管理范畴,其执行情况的监督通常为非政府组织、媒体及其他民间力量。在国外,非政府组织发展非常成熟,在社会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和平组织等非政府组织不但工作具有完整体系,在社会规则的制定中享有话语权,对接受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构成了压力。

(二)从金融机构角度看。首先是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选择。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时期,是我国第一、二产业,银行行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在提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经济转型观念前,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一样,以牺牲环境换发展。国内金融机构接受赤道原则后,由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评估形成较为严格的信贷审批条件,会减少在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型项目上的融资成功率,或要求其增加额外成本以消除对环境的影响。不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增加,同时项目还本付息的净营业收入减少,会导致银行盈利减少,经济利益受到影响,银行通常都会偏向保护经济利益。其次,赤道原则的内容均为原则性的框架要求,需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内部治理与业务管理中进行相应的转化和整合。宣布接受赤道原则,意味着银行机构在国际项目融资中要遵守项目所在国家社会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等要求,提高了银行机构的运行成本。在国内项目融资中,对于一般项目建设通常会涉及的拆迁、少数民族、土著文化、装备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规范普遍相对落后,这样可能导致在开展项目环境评估时无法找到规范依据,而银行业金融机构宣布接受并实施赤道原则后,媒体、非政府组织及舆论机构对各环节的严密关注,会形成监督压力,驱使银行机构不主动接受赤道原则。

三、对我国银行业的建议

(一)监管部门应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价值导向。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大赤道原则的宣传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把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履行提升到战略层面,调整单纯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方式,在经营和管理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等多方因素,协调好自身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循序渐进地推动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接纳赤道原则。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下发,明确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内容,但从起步到成熟,还需足够长时间的培育。在政策法规制定上,应以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绿色信贷”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根本目标,将赤道原则的精神融入到“绿色信贷”管理,融入到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环节,制定出贴近赤道原则要求又符合我国实际的操作实施细则。在我国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经出现并快速发展的初期,应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监管细则,同时加快生态补偿、绿色贸易、环境税等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进程,以经济杠杆调节企业环境行为。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银行履行环保责任,将银行落实环保政策法规、控制污染企业信贷风险等纳入监管范围。

(三)加大信息共享和环保行为激励力度。央行应进一步加强与环保监管部门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协调环境保护各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将环保信息纳入征信系统,提高征信系统的环保信息数据采集的覆盖面,拓宽环保信息数据共享范围,为金融机构开展融资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参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纠正单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理念,积极响应落实国家的产业转型政策,顺应国家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趋势,在项目融资中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作为主要因素予以考虑,大力支持环保项目的融资需求,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应建立商业银行环保贡献激励机制,对在项目融资中积极开展环境影响审慎审查的金融机构行为进行奖励和宣传,使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银行受到激励,强化银行业的环保责任意识,在行业内部形成示范激励作用。

(四)定向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对于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要在国际项目融资市场中增加份额,接受国际惯例是必然选择。可采取派人赴国际金融公司、花旗银行等开展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大赤道原则研究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因地制宜的赤道原则宣传的同时,将赤道原则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治理相结合,在内部治理中进行符合赤道原则要求的内部整合,为正式接受赤道原则做好支持和准备。

参考文献

[1]胡珀,强晓捷.基于赤道原则对我国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责任的反思[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5):33-42。

[2]李彩.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133-134。

[3]李丽君.赤道原则对我国绿色金融建设的启示[J].管理现代化,2015,(6):118-120。

[4]邱鹏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分析[J].中国市场,2016,(37):158-159。

[5]陶昱.我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5[J].金融会计,2015,(12):48-53。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ulfilling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China’s Banking Sector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quator Principles

WANG Chengyao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环保战略报告范文5

作为环保部门要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关,切实加强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管理。同时,还要与银行业密切配合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按照职责权限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向银行业提供环境信息。人民银行及各分支行要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将环保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防范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环保部门、人民银行、银监管理部门、金融机构都要加强合作与联动,以强化环境监管促进信贷安全,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加强对企业环境违反行为的经济制约和监督,以改变“企业环境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

笔者长期从事银行金融工作,在多年的信贷管理工作中,深深感到:建立绿色信贷长效管理体系是绿色信贷政策具体化、规范化的表现。依据国家绿色信贷政策,搞好银行绿色信贷管理能充分发挥金融监管部门和环保主管部门及银行业实施国家绿色信贷政策的指导作用。这样做,可以把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提升到银行的战略层面,还能增进地方党政领导对银行信贷政策导向及各金融机构执行相关信贷政策情况的了解和认知度。怎样依据国家绿色信贷政策,搞好银行绿色信贷管理工作呢?这是摆在每一位从事信贷管理工作同行面前一道值得钻研的深奥课题。笔者认真学习了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的经验,探讨了搞好绿色信贷管理工作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愿与业内同行共同研讨这一课题,力求通过认真研讨,闯出一条创新与发展绿色信贷管理工作的新路子。

一、建立绿色信贷评估管理体系

信贷评估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核心技术环节。建立绿色信贷评估管理体系,能有效地落实党和国家绿色信贷政策,优化配置银行的信贷资源,对绿色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引导、支持、保障和控制作用。笔者了解到,最近河北省环保厅与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联合出台的《河北省绿色信贷政策效果评价办法》开创了绿色信贷政策评价的先例,这个“效果评价办法”对形成绿色信贷管理机制为各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笔者认为,银行业可借鉴河北省环保厅、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省银监局的做法,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绿色信贷评估管理体系。(1)建立绿色信贷工作标准。银行业可根据各企业的建设项目、潜在影响和风险程度,将项目分成A类、B类。对A类和B类项目分别进行社会和环保评估并写出评估报告。针对分类时发现的问题,责成贷款企业制定出以减轻和监控环境社会风险为内容的环境管理方案和企业解决存在问题的行动计划。(2)建立绿色信贷评估标准。银行业可成立以经济研究专家和环境保护专家为成员的审查小组,对A类项目和B类项目递交的环境评估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并请专家小组成员根据审查情况拟定评估制度。制度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决不能。银行业每年还要向上级领导递交绿色信贷评估过程报告和经验报告。(3)建立绿色信贷审核制度。银行业应责成借款企业在融资文件中承诺事项:遵守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在项目建设运作周期内遵守行动计划要求,以及定期向贷款银行提交项目报告等。同时,还要责成贷款企业建立公开征询意见和信息披露制度。银行业应建立投诉机制,征求当地受影响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利用金融杠杆,促进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积极创新绿色信贷管理模式,支持低碳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十二五”时期,绿色环保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金融资本也成为绿色环保的助推力。银行业应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以低碳、环保、节能为核心的绿色信贷,这不仅是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履行社会职责,也是改进银行业业务发展和调整结构的内在需求。目前,我国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其中就蕴涵着巨大商机。这就需要银行业以国家宏观政策和监管机构的要求为导向,按照国际“巴塞尔协议”和“赤道原则”的理念,坚持政策制定着眼绿色环保,资源配置优先绿色环保,产业支持倾斜绿色环保,制度保障考虑绿色环保,客户服务促进绿色环保,积极创新绿色信贷管理模式,支持低碳发展。笔者认为,首先,银行业应在“绿色信贷”领域中加强渗透创新。要充分利用和发挥银行在支持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领域的传统优势,总结推广经验,继续保持信贷资源配置向绿色环保倾斜的优势。同时,对生物质等新兴领域进行跟踪研究,积极拓展战略新兴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其次,满足个性化要求,进行产品创新。笔者建议,银行信贷部门应根据客户的特点与资金运作模式,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加大供应链融资、中间业务产品、并购贷款、上市融资等产品的创新,使之成为一批绿色信贷品牌。然后,银行业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服务创新。银行领导应与信贷部门员工根据客户、产品、区域的特点,组成金融专门团队,做好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控制工作,加强对低碳环保运作模式和清洁能源发展趋势的研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客户全面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最后,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加强机制创新。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必须履行对社会全面负责的义务,决不能见利忘义、袖手旁观。要着眼于低碳环保大局,对低碳环保企业在信贷政策上继续大力支持,在资金上重点做好保障,建立一条项目申报、评估、审批、放款、管理一条龙服务的“绿色通道”积极支持低碳环保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利率引导作用,创新金融产品多样化

笔者在从事银行绿色信贷工作中深深感到:作为金融机构,银行业应积极发挥地方银行优势,积极拓展新能源和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市场,全力支持企业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尤其要突出对新能源和环保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产业的支持。对以上产业要想尽一切方法确保信贷资金的优先满足。同时,银行领导与信贷人员还要做好企业的投资顾问,合理引导他们的贷款投向,加强利率引导作用,以提高他们的资金使用率,使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充分体现“择优扶优,区别对待”的绿色信贷政策。银行信贷部门要通过实施战略合作伙伴、重点客户、名单式管理、专项利率优惠等政策,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融资财务成本。通过设置市场调研系数适度调节担保风险系数,贡献度系数及政策调节系数,有效发挥差别利率政策的投放作用。同时,银行领导要将工作重点放到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多样化融资的方面上来。笔者在与同行共同探讨“绿色信贷管理”工作情况时发现,目前市场融资情况是这样的:一些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由于担保原因而导致融资困难,影响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银行领导就要与信贷人员积极采取措施,支持他们的产业发展。银行可采取担保方式多样化,以不动产的抵押、动产抵押、动产质押、企业保证、联保等手段,不断创新和完善贸易融资类、置业按揭类、联贷联保类、权利质押类等产品,并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银行之间还应联手合作,积极解决有进出口贸易背景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问题,适度利用商票、敞口、进出口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手段来满足优质企业多方位的融资需求。在积极促进环保企业发展的同时,银行业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钢铁、水泥、房地产开发贷款实行余额控制,对违规建设项目采取限贷、停贷和收贷措施,对不符合国家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严禁发放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及用信,促使“绿色信贷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四、支持绿色工业,促进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发展相对落后,环境承载力较弱。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我国城市化波及13亿人口,比世界现有56个高速度发展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出3亿多,这种形势对资源环境形成巨大压力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国家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的绿色发展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绿色工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把握战略机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支持绿色工业,促进经济发展,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银行业要支持绿色工业发展,形成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因为绿色工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数处于产业初创期,风险较大,所以在融资方面面临很多困难。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枢纽,支持绿色工业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银行业要运用开发性金融的理念和方法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发展绿色工业起到积极作用。(2)发挥优势,联合作战。银行业应与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及地方政府等在绿色工业、生态环境领域的企业联合作战,坚持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方法,引导社会向绿色工业投资。(3)严把贷款关。银行业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绿色信贷”政策,在审批企业建设项目开发时,对因环保问题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给贷款,并积极为绿色工业领域发展提供顾问和融资服务。

环保战略报告范文6

从2007年5月10月开始,IBM公司启动绿色创新工程,每年投入10亿美元,调动整个公司的资源大幅度提高IT方面的能源效率。对于节能环保,不仅IBM这样的大公司热衷于此,许多规模并不大的企业也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上海瑞吉红塔酒店从2001年起投入3,000万元引进节能技术。在上海,酒店平均能源成本一般为收入的8%,但在瑞吉红塔酒店,由于采用了节能技术,能耗成本降低为收入的5%以下。

何谓绿色企业?

企业向“绿色”转型,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对“绿色企业”的定义,目前没有一个统一标准。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甘绮翠说,一般认为,“绿色”跟节能环保有关。

绿色企业,从企业战略、运营管理、供应链,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应体现节能和环保,涉及的内容较多。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采用各种节能方法,不断减少办公消耗。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员工采取各种环保策略,制定并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鼓励无纸化办公,广泛利用电话会议和视频会议,鼓励员工在家里办公(可以减少因上班造成的交通车辆能源消耗和污染);从企业供应链看,要采用节能环保且能回收利用的原材料,缩短供货半径;从产品和服务看,要生产低能耗、高效率的产品。以上种种做法,都是绿色环保的,都是绿色企业的应有之举。

有些企业认为,注重环保固然可以令公司品牌获利,但会以企业赢利能力损失为代价。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有远见的企业家会寻找企业长期战略与短期运营之间的平衡点。新的观点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先进的企业责任理念和实践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但不会阻碍、反而会促进企业发展,社会责任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在目前经济走向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普遍面临困难。此时此刻,对“绿色”的追求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开支。甘绮翠说,企业要看长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在经济危机下,虽然投入绿色环保有困难,但这会关系到今后长远的生存。如果造成大的污染事故,反而会加速企业的倒闭。

丰田公司率先推出了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在消费者心目中奠定了“绿色轿车”的形象,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自普锐斯投放市场以来,丰田公司的品牌价值增长了50%。一家中国企业,通过安装在建筑物内外的实时传感器,测量室内外温差,让空调在凌晨开机,自动把室外冷空气引进室内,降低室内温度,这样在每天上班后几小时内的用电高峰期,就不再需要运行空调设备。这种技术可以将空调制冷运转时间缩短1~2小时,减少能耗10%~20%。

企业为什么要“绿色”?

有三大因素促使中国企业更加重视环保问题: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不断上涨的能源、原材料和废弃物处置成本,以及主要利益相关者逐渐增强的环境意识──他们期望企业能够承担社会和道德责任。

甘绮翠说,驱动企业向绿色商业转型的原因之一是监管。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环境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认为,中国每年的环境损失相当于GDP的8%~13%。环境保护已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政府不断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企业都把环境问题提升到战略层面。

除了监管要求外,还有经济驱动。顾客因为企业重视环保,会多买企业的商品。这对公司经营是一种促进,对品牌形象也是一种改善。

绿色商业转型的另一原因,是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企业内外的很多方面,都觉得环保是一个重点,要求企业重视环保,其中包括顾客、投资者、政府和员工。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监测”(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Monitor)机构在2006年的调查显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是环境、社区支持、员工待遇及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利益。

甘绮翠说,目前,企业对环保有三种态度和行动。跨国公司和一些领先的中国企业认识到环境风险对运营的潜在影响,并积极采取行动减少风险。这些企业知道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并相信高效的运营(如减少废物的产生)有助于降低成本,因此它们对环保比较积极主动。

更多的企业则比较被动。其污染控制措施的首要目标,只是满足基本的监管要求。这类企业在设计环保计划时,没有针对不同业务单位和部门的统筹规划和协调,也没有采取完善的措施来收集、分析、分享和报告相关环境数据,用于必要的管理决策。结果,企业员工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肤浅的,在企业内部落实环保项目的效率也很低。违反环保监管要求或未能有效地管理环境风险,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包括高额罚款、潜在的法律诉讼和索赔,还会干扰正常的业务运作,甚至使企业的品牌和名誉受到冲击。还有很多企业,完全没有采取环保措施,因为它们认为与目前的罚款水平比起来,防治污染的投入太高。

企业如何“绿色”化?

企业应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环境保护,而不是仅仅把它看作额外增加“成本”的财务负担。与环保相关的投入将带来巨大的回报,如通过绿色产品或解决方案创造新业务机会、采用新的节能技术或减少资源投入降低成本、采用可再生材料和加强环境保护强化品牌形象,等等。不仅如此,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管理举措,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因而潜在利益巨大。

企业确立绿色战略时,应分清两个层面:一是整个企业都是为了绿色而工作,专营环保产品和服务;二是一些企业本身的产品和服务不是环保的,但也可以走绿色路线,比如生产一台电脑,可以追求电脑的节能。

绿色战略是一种商机。外部消费者意识到不好的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政府认识到不环保对经济的破坏力。同样功能、外观的产品,如果是环保产品,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企业内部运营做了环保努力后,对整个品牌都有正面作用,消费者也因为这家企业是环保企业而更愿意购买其产品和服务。

甘绮翠说,企业最重要的是制定具体的路线图和详细的行动计划来实现环保目标。这要求它们采用系统的、实事求是的方法进行规划,并采用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予以落实。同时,还要求企业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地进行环境管理。企业应当投资于战略能力的培养,确保在更广泛的业务运营中改善对环境的影响。这些战略能力包括:发现需要改善的环保领域,提高运营和能源效率,评估供应链伙伴的环境绩效,以及优化供应链运营能力等。

每家企业都应力求在环保方面做得尽善尽美,而不是仅仅满足最低的监管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设计并实施完善有效的环境管理系统。系统应该覆盖运营的所有主要方面,这样,它不仅会帮助企业达到环保标准,而且还会消除潜在的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