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建筑智能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建筑智能化范文1
关键词:楼宇自控;公共及应急广播;智能排队叫号;自助查询及缴费;呼叫对讲
1 引言
为了保证机电及医疗设备运行安全、医护及患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信息通讯安全;给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的就诊及工作环境;提高医院业务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延长设备寿命、节约能源、节省人力),拟建立一个建筑智能化、医疗数字化、管理规范化的弱电系统。
2 系统设计
2.1 楼宇自控系统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就是对建筑内的各种机电设施进行全面的计算机监控管理,如空调制冷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系统等;可实现设备的控制、监视、测量和管理的功能,系统采用集散控制系统,它由中央控制站、现场控制器、末端设备(传感器与执行机构)构成。以提供安全保证和舒适的环境温度及湿度,实现全系统的节能,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2.2 综合布线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病房楼内的语音通讯、数据处理、图像传输等信息传输量不断增加,各种通讯网络也不断扩大。布线系统应能充分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实现高速数据通讯,高显像图片传输,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讯协议,多媒体系统及语音通讯。
网络:万兆光纤做骨干,核心设备之间为万兆连接;光纤引入各单体汇聚交换机后,继续使用万兆光纤至各楼层配线间接入交换机内,由接入交换机引出6类双绞线千兆连接至各网络信息点。
语音:由运营商来的光纤直接接入机房电话程控交换机,由交换机通过大对数电缆直接引到总机房配线架,再由大对数电缆引致各单体配线架,最后使用6类双绞线引致各语音点。
2.3 安防系统
安防系统主机的控制设备设在24小时有人值班的场所,可考虑与消防值班室合用。在主要出入口、只要人流通道等处设置监控系统,为了实现良好的网络传输性能、可扩展性能等特性,采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与以往模拟监控系统相比,数字监控系统通过软硬件监控头采集到的图像处理成数字信号,再进行传输、处理、显示。在办公室、化验室、重要病房等设置门禁系统,采用联网型门禁系统,与一卡通数据库间能实时进行数据交换。规划夜间保安巡逻路线,在巡逻路线的关键点上设置巡检点。各系统通过网络连接、控制,更好的体现了现代化安防系统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广域化的特点,便于集中管理、控制、报警。
2.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结合医院的规模及使用性质,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系统包括消防系统主机、火灾显示屏、消防联动控制盘、消防专用对讲电话设备、极早期烟雾报警探测器,点式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控制模块等组成。实现火灾的早发现、早报警,以及对相关排烟、灭火设备的联动控制,以保护患者以及医务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5 公共及应急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平时实现播放背景音乐和广播寻呼功能,为患者及工作人员提供优美的背景音乐,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就诊、办公环境。火灾时相应的消防报警控制器发出火灾信号后进行疏散广播。
广播系统采用数字IP网络广播,它涵盖了传统广播系统的所有功能,并且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每个终端由独立的IP地址,可以控制任意一个终端,并且克服了传统广播系统的缺点,具有音质好、安装简单、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2.6 视频会议系统
在主要会议室建议设置视频会议系统,是目前比较先进的通讯技术,只需借助互联网,即可实现高效、高清的远程会议,进而在减少差旅成本的前提下提升沟通效率。
系统组成:电动投影幕,吊装投影机,功放,有线及无线麦克,音箱等扩音设备,有线电视点位,重点高档会议室设置会议控制系统、液晶拼接显示屏等设备。
2.7 智能排队叫号系统
病人就诊时常被排队的无序、医生工作量的不平衡、环境的嘈杂等问题困扰,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医生在结束一个病人的诊断后,按一下呼叫终端的呼叫键,就可以通过音箱和显示屏幕有序的呼叫下一位病人前来就诊,避免人工排队叫号,减少纠纷。
系统自成体系、独立运行,也可与HIS系统联接、交互数据。传输线缆可直接利用综合布线。同时支持集中挂号与科室挂号。真正实现一号制就诊。医生操作终端可采用物理操作终端或虚拟操作终端,也可同时采用。采用先进语音合成技术,支持病人姓名呼叫,合成语音贴近真人发音。支持号票自动识别登录系统和号票自动识别呼叫病员的功能。分布式结构,每个科室、相邻的几个科室或一个楼层为一个子系统。强大的管理和统计功能,为医院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而便利的手段。轻松实现:掉队处理、复诊、转移、特殊照顾、病人点医生。
2.8 自助查询、缴费系统
自助查询、缴费系统的运行能有效地解决患者在医院就医过程中排队缴费、查询结果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医院诊疗看病环节的效率。只要持有医院诊疗卡就可自助完成挂号、充值、缴费、检查结果查询、满意度调查,以及住院费用查询和清单打印等诊疗查询服务。与此同时,该院医生只要登录医生工作站,轻敲键盘,患者的各类检查、检验、治疗项目结果以及住院信息等,都直接在系统里实现电子化处理,随时可打开查对。
2.9 大屏及触摸屏系统
在门诊大厅主要人流入口处设置大屏幕显示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是多种信息处理显示的多媒体互动系统,能接收VGA、RGB、宽带语音、视频信号,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信息转换。在其他各出入口设置触摸屏一台供患者查询信息使用。
2.10 病房区呼叫对讲系统
该系统按护理单元划分,保证护士站内的值班人员与住院部患者之间直接、可靠的信息联络。实现双向传呼,双向对讲,重病号优先呼叫,定时护理,广播及通播功能,主机免提对讲。在护士站无人时,可实现呼叫升级至医生办公室或便携式无线呼叫功能。
对于重症病人或需要隔离的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家属无法进入病房探望的,可集中设置探视间,安装医院可视对讲系统,既解决了家属探望的问题,又避免了交叉感染,方便统一管理。
2.11 病房闭路电视监护、手术监控系统
为了使危重病人时时处于监护之下,在各科室重症监护病房,心内、外监护病房,肾移植、骨髓移植病房等处,设置闭路电视监护系统。病房内的摄像机数量及位置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确定,一般情况下可在病房中间吸顶安装一台球型一体化摄像机,可以把病房内病人的活动及状态清晰地传到监护区。在每一监护区护士站可以实现录像、回放、多画面监视等功能。
对于各医学院附属医院,承担着医疗与教学双重任务,典型的手术成功案例尤为重要,但受到手术室内空间限制及手术规程的要求,为了保证病人的手术环境,不能允许很多人员进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手术室电视教学系统。设置该系统的手术室,可在无影灯处安装一台可变焦的彩色摄像机,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的摄制,对于眼科等狭小部位的手术,主刀医生可头戴微型摄像头,对手术过程进行记录。在演示教室内观摩的医护人员观看手术的全过程,也可利用录像机将手术实况记录以便存档。控制室内设置一套远程医疗教学系统,可实现远端与手术现场的实时交互的场景交换和数据交换,可达到远程医疗及教学的目的。
2.12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目前的医疗状况存在中小医院专家及医务人员不足、医疗水平不高的问题,为了缓解中心医院病房紧张的局面,提高了专家们的诊治效率,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精神、经济负担,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开始被广泛应用。利用媒体技术连接不同地区、省份的卫生行政机关、医院、医学院等网络用户,通过实时双向的视像传送,实现远距离虚拟面对面的远程会诊。
医疗建筑智能化范文2
关键词 发展过程 市场容量 发展趋势 行业风险 竞争格局
一、建筑智能化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建筑智能是指通过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将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加以集成,集系统、结构、管理、服务于一体,向建筑物内居民提供高效、安全、环保、健康、节能的居住环境。
建筑智能化通常包括5A系统,即安全自动化系统(S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其中SAS主要由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管理与对讲系统等组成,以此防止建筑区域内发生不法事件,提供不受外界干扰、避免人员和财产受到威胁的安全的办公或生活环境。FAS是通过建筑物内布点的烟火控制装置提供的信息进行确认后报警,同时启动火灾联动系统(如关闭空调、开启排烟装置/消防专用梯/消防系统等),紧急广播疏散人群。BAS主要对建筑物内部的供水、变配电系统进行测量、监控,保证水电系统正常运转,同时对空调、外墙照明等系统进行综合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OAS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传真机、复印机、电子邮件、国际互联网等一系列现代化办公及通信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CAS通信网络系统主要包括语音信箱留言系统、语音应答系统、视频/电视会议系统、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同声翻译系统等。
二、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过程
建筑智能化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造了第一座智能大厦(City Place),被认为是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第一座智能大厦,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同时提供语言通信、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了自动化的综合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升。
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5年,为起步阶段。国际智能建筑技术和理念逐渐进入我国并逐步被市场接受。该阶段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对象主要是五星级酒店和高级商务楼,技术上,各智能化子系统独立运行,系统集成度较低。这一时期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及业内专家在推动发展,市场竞争主体较少,没有行业管理统一标准,呈自由发展的局面。第二阶段是1996~2000年,为规范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智能建筑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应用对象已经扩展到机关、医院、高校、博物馆、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以及智能化居民小区,建筑中各个系统间集成度较高,并广泛采用综合布阵系统。智能建筑广泛运用的前景在这一时期受到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厂商的极大关注和支持。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和行业管理性文件,使企业和人员执业证书文件得到充实与完善。这一时期,国内智能化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行业竞争的主体数量增长较快,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可谓发展阶段。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延伸到整个城市建设,智能化小区建设成为新方向。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支持智能化系统,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建筑智能化技术日趋成熟,建筑智能化技术呈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视频技术产品等。国内部分建筑智能化研发成果已接近国际水平,行业内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康威视、浙大中控、泰豪科技脱颖而出。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期,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商对楼宇智能化日益重视,高档商业楼盘、政府办公楼、智能化家居、体育场馆等建筑对智能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建筑智能化行业的主要竞争格局
20世纪90年代,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等跨国公司依靠其在智能建筑领域的技术先发性和巨大的品牌优势,在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一度占据主导地位。此后,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单一的楼宇机电设备控制发展到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也发展到了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和信息设施系统的综合集成,上述跨国公司作为单一设备供应商的优势逐步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工程项目的地域性、文化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在人工成本、服务方面不具备管理优势,也使得上述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一些有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技术背景的国内企业在高速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也快速发展起来。这些国内企业依靠本土化、成本低廉、服务高效便捷以及持续研发投入等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承包工程资质的企业有1100多家,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大多数企业规模仍然偏小,行业集中度不高,智能建筑行业资金实力与规模普遍较小。据统计,行业排名前10位的智能建筑企业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5%。
四、建筑智能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容量
近20年恚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迅速,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自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后,近十年来,每年都保持20%的复合增长率。
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据统计,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与建筑业的景气度密切相关。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包括两部分,一是新建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二是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其中新建建筑对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大,是市场的主要需求。根据住建部和中国建筑业协会联合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8.07万亿,同比增长2.29%,房屋竣工面积达到12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0.58%。
我国智能化楼宇建筑工程投资中装修装饰工程约占30%,作为机电业务的延伸,建筑智能化工程业务约占智能建筑总投资的5% ~ 10%。随着人们对于工作及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一般普通建筑的智能化投资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国普通建筑中,智能化投资比重约为总投资的3%。2015年,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市场容量十分巨大。
五、建筑智能化产业的基本风险特征
一是下游行业需求下行的风险。建筑智能化企业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建筑、交通、医疗、公共安防等智慧城市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应用领域的宏观政策调整,将会对智能化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库存量较高、新建建筑面积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对建筑智能化需求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智能化行业的发展。
二是市场竞争风险。目前,国内智能化行业存在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的现象。随着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技术不断提高和行业管理的日益规范,智能化行业的产业整合步伐会相应加快,市场会通过企业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筛选出优势企业,同时市场竞争开始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现有领先企业已具备资金优势、规模优势、客户资源以及服务整合能力,这些企业将是跨区域竞争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主要受益者。
(作者单位为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浩.我国智能化建筑现状[J].基层建设,2015(21).
医疗建筑智能化范文3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建筑 ;应用 ;发展 ;高校智能化1 物联网以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
探讨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之前,我们首先就必须要了解两者的基本概念,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才能够真正谈得上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下面本文就来分别分析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概念和体现方式。
1.1 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主要指的是事物之间相互连接的网络,物联网同互联网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及发展。互联网是信息之间的交流,而物联网则是物品之间的交流。当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开始得以发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电子银行、教学医疗等领域都能够看到物联网的影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物联网,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对物联网的研究应用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的新兴产业。云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都与物联网技术有密切联系。所谓网络传输技术指的是网络层之间的传输定位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包含互联网、WIFI 以及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则指的是物件的传感、执行以及近距离通信等。云计算技主要是利用不同区域的高性能计算机来进行有效沟通融合,最终为物联网提供科学高效地数据管理、分布式计算等服务平台。
1.2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就是根据客户需要来对建筑物的管理、结构、外观、服务以及设备等进行高效组合从而最终满足客户需要。智能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够使得建筑物成为一个健康、优雅、舒适的建筑体。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建筑技术是智能建筑技术的四大基础。提升智能化水平就必须要加强对这四种技术的研究。智能建筑理念当前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同,并应用得到了各个领域。照明系统、节能减排监控系统、安防消防系统集成就是智能建筑理念的典型体现。物联网技术带给了智能化领域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方式。这场革命把人的思想融入到智能化体系中,把电子芯片放置于建筑、各类管网、空调设备等物体中,甚至是人类无法达到的区域,如楼层、墙体、夹板等建筑物内部隐藏的众多管线和阀门中,通过物联网实现了管理人员对小至一栋楼宇,大至一间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施更为有效和统一的控制与管理。可以说,建筑业下一个重要的发展就是依靠智能建筑、智慧建筑的飞跃发展。
2 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
2.1 物联网应用现状
物联网是一种先进的专业的技术,这项技术本身获得了较快发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项技术也到了广泛应用。设备之间通过传感器联网,人们可以就更加真实地了解电子设备的使用信息。照明系统、空调冷暖系统、给排水系统、安防消防系统与电梯系统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智能设置,也是物联网应用的具体体现。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局域网的应用是值得注意的。局域网应用过程中经常采用总线型或者是环型树型拓扑结构。这些拓扑结构有助于人们资源间的共享。
2.2 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智能化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已经贯穿到了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环节中。物联网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在于无线网络的普及、网络宽带化。当前无线网络获得了较快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得到了全面应用,网络宽带化的形成能够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及应用。智能建筑之所以能够实现关键在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成为了可能。本文以大学校园为载体,详细叙述物联网在校园建筑智能化中的具体应用,物联网技术具体应用在校园以下领域 :一是智能教学中的应用。智能教学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子图书阅览等。建立实时和非实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网络进行大面积的远程或者直接教学,系统可供优秀课件储存、下载、点播,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教学,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设计者在考虑校园全数字多媒体教学网络布线系统应充分考虑建成后的需求,并应充分考虑网落全覆盖,在教室的各个位置都可以利用 WIFI 上网互动教学。教室内由多媒体电子讲桌统一控制所有设备,包括投影机、投影幕、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设备。通过控制面板可对各种设备进行切换和操作,如可切换控制各种设备的播放,选择频道和调节音量大小等。二是节能减排中的应用。节能减排是校园智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具体而言,物联网技术在节能减排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在空调设备内安装感知组件,从而动态地获得各种环境状况信息(温度、湿度等)。之后通过上传数据分析,最后由节能管理一平台来全面自动地调控空调系统本身的负载端设备,把环境温度的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为人为操作不当造成过冷或过热。我校大学城校区所有教学楼宇的暖通空调系统都采用远程节能减排监控系统作为管理辅助,当教室内无人或少人时,系统可远程关闭或调节温度,有效的节能减排的同时为我校节能大笔费用。当前较为流行的监控通信技术主要是 ZigBee 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该系统将能够实现对室内湿度、温度的实时监测、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节能运行管理效果。该系统本身还具有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输出打印报表、传输无线内网、合理评价能源消耗等功能。三是智能校园安防中的应用,智能化的安防系统为校园安全提供有先进的保障系统。传统的安防系统存在着较多问题,新形势下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安防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安防系统将能够全面科学高效地处理相关信息,准确性以及处理速度都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以及电子巡逻是智能安防系统的主要内容。摄像机主要分布在华工校园主要出入口、停车场、每栋新建教学大楼的每一层的主要出入口、围墙、建筑等。在值班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可以 24 小时监视摄像机画面 , 随意切换画面,并可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储录像 , 提供犯罪证据。智能化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将能够实现对非法侵入信号的有效防范,这对于避免误报警也是很有意义的。四是智能校园后勤保障中的应用。主要运用为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教学科研、校园办公、远程教育、物业管理、图书借阅、身份认证、食堂就餐、医疗就诊等多项功能综合智能卡。这些功能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种资源数字化,方便统一管理。当前的一卡通系统主要是涉及到数据库、一卡以及一网三个层面。建议采用先进的控制网络作为分散的控制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系统主干采用以太网,通过路由器连接校园网,终端设置若干个信息输入和输出控制器。建议采用非接触 IC 卡,通过非接触 IC 卡比起以前插卡式的 IC 卡更加先进、安全、可靠、实用,既保护了学生个人信息,又便于使用。一卡通系统同时应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具有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并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物联网技术的科学高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校园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后勤管理和物业管理等提供稳定的数据平台,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保证校园的安全,为建设一所国际化的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制定完善的校园智能化建设方案应根据学校的明确需求,遵循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避免造成功能上的闲置。总而言之,加强对物联网与智能化建筑完美融合的研究已经成为今后校园智能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 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同智能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说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将会得到较快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智能建筑已经被越来越多地人接受,智能建筑所包含的绿色环保、人工智能等理念使得不同用途的建筑物都开始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获得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智能建筑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当前智能建筑的理念已经扩展到到了住宅楼房、学校以及办公商业等领域。智能建筑、智能小区以及智能城市等逐渐发展起来。智能建筑的前景越来越广阔。二是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建筑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是有密切联系的。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将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能够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采取这一措施更显迫切。三是智能建筑外延的发展。随着智能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也将会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上三点都体现了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时展的潮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融合,物联网时代真正到来。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将获得更快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智能化水平,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同时也能够相互促进。本文首先分析了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而后重点分析了物联网在校园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的发展。可以相信,随着今后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水准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化系统,开创一个安全、智能、便捷的新时代,让人们充分体会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
[1] 楼冀阳 .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 [J]. 中小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41)
[2] 孙禄明 . 基于新型网络技术的建筑智能化项目应用案例
[J]. 电声技术,201(37)
[3] 魏宏飞、黄宗建 . 浅谈物联网技术和建筑智能化 [J]. 现代
营销,201(39)
作者简介:
医疗建筑智能化范文4
随着医院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院智能化技术的逐步深入,数字化医院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医疗领域的共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的推进。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是医疗数字化和公共建筑智能化的领航者,智慧城市倡导者与建设者。
携手智能科技,立足企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袭来“智能建筑,在中国大陆上,得以真正的普及和推广并兴起于沿海地区。1995年在美丽的榕城(福州)一个新生的智能化企业-----“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诞生了,公司在成立之初定位在专注于智能建筑、数据中心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愿景,让科技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以“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永续经营……”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民族科技品牌长久发展。17年来福建恒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以智能科技为根本立足本土不断的发展壮大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优秀的持有“甲级智能建筑系统专项设计资质、一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一级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的“3甲”企业。公司荣获中国智能建筑分会“2011年度完成工程额前50强企业”,2010、2011年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机房设备应用分会“中国机房工程企业30强”,2011年福建省软件骨干企业。
继往开来,深耕智慧医疗
针对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对智能化系统技术的要求逐渐专业化,如医院、政府办公大楼、金融机构、空港、体育建筑等由于具有不同的专业用房、设备和不同的使用功能而对智能化系统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医疗建筑中,智能化系统是为人服务、为管理服务的,并确保医院内日常的医疗任务的顺利进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包括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设施的建筑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的设计给于高度的重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必须通过建筑智能化技术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创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新医改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医院正进行改造或新建(扩建),这些医院正面临智能化系统建设问题,而且新建、改建的医院大楼本身功能多样、系统复杂,有中央空调、冷热水、多种照明、集中供氧、电视广播等。大量的建筑设备给日常维护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靠以往的常规管理已无法保证其正常运行,因此,也提出了智能化新的要求。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在欧霖杰总经理带领下紧抓市场需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医疗服务整个环节里实施协同和整合,从而建立高效、惠民的智慧医疗体系,解决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成功应用于重庆肿瘤医院、中国人民174医院、厦门中山医院、重庆西郊医院、邢台第三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福鼎市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等、龙岩市第二医院等国内数十家医院智能化、数据中心设计施工和信息系统集成项目。
顺应行业发展,注重产品研发
恒锋电子长期致力于为中国医疗事业提供最佳技术支持和行业实践。秉承不断创新的精神,恒锋电子为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演进提供着强大支持。针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恒锋电子开发了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医疗协同平台和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医疗协同平台即统一医疗协作平台提供各种医疗机构的人员及系统的集成与协作环境。通过对各种医疗资源系统的整合,为医生提供了实时的、集成的、可操作的数据,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诊断,降低成本,减少医疗事故。该平台同时提供了以医疗机构的业务信息为核心的信息功能,为病人方便获取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提供工具,包括:个人门诊服务预约、个人健康档案及管理、健康咨询、网络心理咨询和健康常识等。
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是以领先的云计算平台为支撑,将医疗机构的系统和设备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互联起来,大幅度减少运行成本,并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通过软件服务(SaaS)的创新模式向医疗机构和个人提供一整套在线服务,包括电子健康档案,注册预约等,大大缩减医疗机构的投资,并为病人提供便利。云计算等尖端科技亦将为医疗未来的美好图景贡献其智慧。
医疗行业一直是恒锋电子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无论是对研究开发的持续投入,还是通过对医疗行业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智慧医疗’的宗旨就是使医疗行业真正实现更加互联互通、更加可量化和更加智慧,这种更加智慧、惠民、可及、互通的医疗体系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恒锋电子将与各级政府、医疗单位和相关行业共同努力,携手推动医疗领域信息化,打造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
品行天下,致誉万里
医疗建筑智能化范文5
关键词:建筑 智能化 分析
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筑智能化的定义
建筑智能化是通过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建筑技术以及监控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对建筑及其相关设备的检测、监控,对信息的优化管理,从而达到对建筑的管理与智能控制,以达到用户对建筑的管理、监控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在达到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符合环保和投资合理相结合的要求。智能化建筑主要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数字会议及视频会议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等。
2建筑智能化系统新技术
2.1电话通信新技术——统一通信
传统的电话通信系统包括集团电话和虚拟交换机两种类型,以满足用户模拟语音及传真通信需求为主。集团电话一般由外线、程控交换机与分机构成。用户自行购置程控交换机并负责运行、管理和维护。内部通话不经过市话网, 因此也不发生通话费用。而虚拟用户交换机,实质上就是在电信局交换机上将某个社会团体用户(如公司、事业单位等) 划为一个用户群,为其提供集团电话的功能,该用户群的用户同时拥有普通市话和集团电话的功能,内部通话经过市话网,但不发生电话费用。
而随着信息网络系统承载能力的提升及企业对办公效率的更高要求,数字式IP语音通信系统开始应用于电话通信中。因此,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通信模式 —— 统一通信,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和应用,其核心内容是让人们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设备、任何网络,获得数据、图像和声音的自由通信。也就是说,统一通信系统将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所有信息类型合为一体,从而为人们带来选择的自由和效率的提升。系统在办公大楼的电话通信机房内安装一套IP语音网关,并通过ISDN E1线路和电信运营商互连,楼内各办公室安装模拟/IP电话机。将来可通过下属各分公司安装语音网关实现和该办公大楼通信平台的互联(也可直接部署适量IP电话在分支机构)。若员工在家或外出时可通过Internet/VPN方式连接到办公大楼的IP语音平台上,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办公室的办公流程,及时处理文件和阅读资料;参加单位召开的电视会议,参与发言和讨论;以及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利用可视电话和可视手机对办公室内的设备和家中的电器设备进行遥控。此系统主要功能的应用包括:
(1)内网语音拨号。如从办公大楼拨打电话到分支机构可以通过内部网络,拨号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号码,节省本地或长途通话费。
(2)视频会议。可采用电话拨号或IP软电话(IP软电话为计算机上的一套软件,用于提供IP电话功能)直接在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实现灵活的会议方式。
(3)统一消息邮件。将邮件、语音信箱、传真统一接收至电子邮件信箱内。
(4)视频通话。通过安装视频通话软件, 任意一台具有耳机及麦克风的PC 都可以变身为企业分机,支持视频通话。
(5)手机/分机联动。用户对外只需公布桌面固话号码,可任意选择分机或手机接听,并可在手机通话和分机通话之间一键切换。
由上所述,与传统应用相比,统一通信系统一方面提高了通信有效性,将电话通信应用贯穿到办公流程中,使工作流程最优化,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办公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为将来实现企业内部的其它IP通信应用打下基础。
2.2网络新技术——WLAN
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所构成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真正做到信息随身化。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1)在智能建筑内进行电子购物等电子商务机无线局域网的连接;
(2)在智能建筑内可实现移动电话、传呼机等无线信号转发的功能;
(3)在智能建筑内通过无线局域网提供活动地点的会议电视、视像信号的传输、交互和接入服务;
(4)在智能建筑内的餐饮、娱乐、远程医疗诊断、家庭教育、市民求助等服务的无线局域网的连接。
2.3安防监控系统新技术——智能视频分析
智能视频分析是用计算机从视频中通过运算和分析,提取视频中有用信息的一项技术。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主要是对视频自动进行分析,从视频中提取关键信息,发现与识别异常的感兴趣事件,从而可以替代人为监控或者协助人为监控。显然,视频分析与识别涉及到复杂的软件算法,它可以通过编程识别出奇怪与异常的行为。视频内容分析与识别软件能通过分析现场或记录的视频流,检测识别出可疑的活动、事件或者行为模式。
通常在建筑首层大堂、电梯厅、停车场及建筑消防车道等有高防护要求的区域,设置智能视频分析系统。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在首层大堂,当视频分析系统检测到某物品(如皮箱、皮包)长时间遗留在防区范围内时,触发报警;在夜间设防期间,当检测到可疑人员图像试图进入时,触发报警,并对可疑人员进行审查和跟踪,在监控中心显示视频内容,由安保人员干预处理;当检测到大堂内有人员游荡、徘徊的行为,触发报警,并显示相应画面,提醒值班人员注意。
(2)在电梯厅,视频分析系统自动统计当前进入电梯厅的人数,当统计人数超过限定值时,触发报警,通知物业管理人员维持秩序。
(3)在建筑周界,当视频分析系统检测到消防车道范围内车辆停留超过限定时间,触发报警;当检测到从周界的栏杆、绿化带、墙体入侵的行为时,触发报警。在监控中心显示视频内容,通知值班人员处理。
(4)在停车场,当视频分析系统检测到停车场内非停车区域有车辆停留超过限定时间时, 触发报警; 当检测到停车场内有人员游荡、徘徊的行为时, 触发报警。
2.4停车管理系统新技术——不停车读卡、多角度拍摄及智能寻车
(1)不停车读卡。此功能常用于办公楼固定月租车辆出入管理,通过在车辆出入口设置远距离读卡设备,当车辆驶入读卡区域(通常为3 ~ 15 m) 时,系统自动感应车内司机卡片信息, 同时号牌识别系统对车辆进行识别,确认一致闸杆自动开启,车辆通过地感线圈后,闸杆自动落下。
(2)多角度拍摄。是收费停车场需承担车辆保管责任,通过多角度拍摄系统对进入停车场时的车况进行拍照存档,可供将来可能发生的纠纷取证用。
(3) 智能寻车。是当车主在大型购物中心、交通枢纽的停车场内取车时,不易寻找到自己的车辆停泊位置。车主可通过智能寻车系统查询终端输入自己的车牌号,快速找到车辆所停放的位置。
3建筑智能化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紧跟世界发展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出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跟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缩短差距的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盲目攀比。应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提出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具有可靠的经济回报率的建筑方案。在设计建筑方案时,注意与环境、资源的统一,协调发展。每一个方案的提出必需确保有较长时间的前期调查、准备工作,并经过投资者和环境、资源、建筑、经济等方面专家反复磋商,论证、修改。最后提出的方案要是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建筑方案或进行建筑施工时,要敢于使用新型、先进的建筑形式、设备、材料,尤其提倡大量使用符合节能环保原则的新型材料。要兼顾经济性和先进性,在做到节能环保的同时,尽量减少投资,以期达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新材料或建筑形式时,不能一味追求“新”,而是要选择至少有大量理论论证,或者已有国外大型工程使用经验的产品,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在节能环保的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这些都给智能化建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建筑智能化是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其更舒适、安全、便捷的同时,也将使得建筑物更加绿色环保,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带来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军.浅谈建筑的智能化[J].企业导报.2011,1:296
医疗建筑智能化范文6
关键词:智能建筑通信技术 多媒体网络技术 宽带接入网技术 通信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S80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它很好的将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在起,形成一个集安全与舒适、捷与高效、高贵与优雅为一体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的核心是系统集成,而系统集成的基础则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中所形成的通信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通信网络的发达程度也就整体决定了智能建筑智能水平的高低。
1、智能建筑概述
四C技术、四要素和四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智能化建筑的实质。四C技术,即计算机技术computer、控制技术control、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图形显示技术CRT;四要素,即建筑环境结构、系统、用户需求和管理;四系统,即计算机网络系统(CIS)、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是智能化系统最重要的四大子系统。智能建筑就是将4C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将建筑设计的四项要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最优化建筑。而系统集成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核心,是将计算机网络系统(CIS)、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四大主要子系统与其他若干子系统通过“智能接口”组合成一个高效运作的大系统。
1984年,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诞生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市城市广场,这栋38层的办公大楼较早的应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中心、消防、安保自动监控等,由于其可观的回收率和经济效益从而触动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心跳。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对智能化办公大楼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但是,直到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掀起的时候,中国大陆的智能建筑才得以普及和推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及建筑行业规定的不断完善,智能建筑技术日臻成熟,人们对智能建筑也日益表现出强烈的偏好,这也为未来建设更加先进化和舒适化的住宅小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智能建筑也必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流。
2、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信息的数字化和通信业务的多样化已经成为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特点,通信技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写字楼而言,不仅需要电话、传真、消防与安全监控系统等传统的通信技术,更需要集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传输为一体的可视电话、远程视频会议、可视图文等实时和非实时静止和动态图像传输技术成为了传统通信技术在信息化时代的拓展。另外,像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宽带接入网技术、通信网络系统技术、卫星通信等新兴技术已成为了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和应用部分。
(1)多媒体网络技术
现代商务办公离不开IP电话、视频对话、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多媒体技术的支撑,这些基于多媒体的信息服务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手段,而多媒体技术的实现以及有效利用离不开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多媒体数据信息,比如声音、图像等的传输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才能实现,即多媒体通信就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它集中了多媒体的复合性、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通信的分布性。目前,TCP/IP协议适应了多媒体发展的要求。TCP/IP协议可以支持RTP实时传输协议、RTCP实时控制协议和RTSP实时流协议,保证了诸如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和实时控制信息的有效传输。另外,TCP/IP协议还被广泛运用于楼宇自控和办公自动化等系统中。
(2)宽带接入网技术
信息传输、交换和终端是通信网的三个组成部分,而通信的传输按照层次的递进可分为接入网、中继网和长途网。长途网和中继网是通信传输中的核心网络,接入网主要是将用户接入到核心网,为用户提供最近业务点的连接。目前,比较常见的网络接入技术为宽带连接。宽带连接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实现内部分散用户的INTERNET统一接入,从而实现办公楼宇的自动化。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是传输技术中应用最普遍也是最为看好的一种。电信ADSL安装便利,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电话线路,通过ADSL MODEM进行信息传输。ADSL理论上行传输速率可达到1Mbps,下行传输速率可达8Mbps,目前电信厂家积极改进技术,对网络进行提速。另外,ADSL能够实现一条线上的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这意味着ADSL上网可以免交电话费,这也成为了ADSL另一引人注目的地方。ADSL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也有自己不可逃避的缺点:对电话线路的质量要求较高,倘若电话线路质量不好则容易造成ADSL工作不稳定或短线。
3)通信网络系统技术
通信网络系统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即建立一个综合布线系统,通过先进的双绞线及光缆技术的完美结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客户对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输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将语音和数据通信设施、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等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式开放系统。该系统能够在网络接入基础上,实现模拟与数字语音系统、数据传输、传真机等图像资料的传播、电视电话会议及安全监控系统的视频信号采集和建筑物保安系统信号探测。智能建筑通信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构成:工作站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这六个独立的子系统分工协作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运作。
4)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通过建立一个以小型数据卫星站技术为主体,以多路连接的卫星高速信道中断交换技术为辅助的系统实现数据、图像和语音的传输。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Internet/Intranet、专业LAN网络的接入、B-ISDN网络互联、远程多点电视会议、远程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的实现等。
3、智能建筑展望
智能建筑是建筑业迎来的又一次革命,是人类最古老的建筑行业与现代电子技术的完美结合,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智能化建筑的普及度及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成为一国经济综合实力的象征。
(1)智能建筑的多样化。当今,智能建筑主要普及应用在办公大楼,而随着人们对智能化需求的增长,智能建筑发展必然延伸到各个领域,如居住小区、数字化社区、工厂、医院、学校、宾馆等。比如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家用电器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加,计算机得到广泛普及,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人们对智能化的要求愈来愈高。智能化小区和数字化社区必将是现在和未来居住小区和社区发展主流。
(2)智能建筑的节能和绿色环保。节能与绿色环保是智能化建筑的属性之一,采用高科技技术手段造就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智能建筑,必须将节约能源和降低环境污染作为智能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在谋求生态或绿色智能建筑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不仅为建筑内的人们提供优雅舒适的空间环境,同时也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
(3)智能楼群和智能化城市的到来。当今社会在智能建筑不断发展的同时,萌生了一种向智能化楼群发展的趋势,在楼群中利用各系统功能互补的方法将楼群集结成为统一整体。日本是继美国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二个建筑智能化的经济大国,在日本,不仅出现了“智能化楼群”,还出现了“智能化城市”。城市的综合建设规划支撑了城市智能建筑的发展,反过来,城市智能建筑也推进了城市的智能化。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随着智能化建筑规模和增速的逐步扩大,必将在未来某个时期实现向智能化城市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陈良宽;计算机网络与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张少军;《 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