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从论和时间的视角,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实际,针对如何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新型工业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指导各项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但在许多地方的实践中看,在对什么是新型工业化、怎样才能走上新型工业化路子等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上还有差距。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如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提出建议。
一、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完整表述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概念及其内涵。
所谓“化”是指由一种特定的力量引起的持续的、内在的改变,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进程。在“化”的过程中,这种力量与被作用的事物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混合,而是通过渗透达到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使事物发生某种质变。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而工业化是相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机器大生产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不断增加工业经济比重,普及工业产品的应用,改变生产方式,改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过程。它是就整个社会形态而言的,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且包括社会、文化、观念、心理等等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是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信息化既不能超越工业化,更不能代替工业化,但是信息化可以带动工业化,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使其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在处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一种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信息化模式;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变化, 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就工业化的实现方式而言,是对工业化的质的描述和要求,它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六大明确表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不是工业经济比重的简单增加或工业内部结构的简单调整,也不是单纯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而是像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那样:“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贯穿于新型工业化的始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切方略都必须围绕“信息化”这个核心手段展开。离开信息化,无论怎样的高技术化,怎样的经济结构,都不可能成为新型工业化,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化才是新型工业化。及时而有力地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我省面临经济和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必须强化各方面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和理解,统筹考虑经济与社会、国际与国内的各种因素,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落实到各项方略和实际工作中去。
二、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过程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普适性、扩散性、渗透性、融合性和创新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能够持续地、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并不断深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因此,信息已经同能源、材料一样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并且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市场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要素。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途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明工业化的方向。新型工业化必须在信息化的框架内进行,以信息化为方向,不能脱离信息化的思路。二是促进工业产业的增长。信息技术的引入,带动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增加制造能力、丰富产品、适应个性化需要,扩大工业生产;另一方面直接带动整个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三是促进结构调整。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改造原有的工业格局和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使整个工业领域资源配置有效、结构合理。四是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通过信息化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运转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整个产业的活力。五是节约交易成本。通过电子商务,打破地域限制、缩短交易时间,减少交易成本。六是扩大市场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创造需求、创造市场,带动工业化的更大发展。
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着力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主要应体现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落后、市场效率低、竞争力差等突出问题上,并以此作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着力点。
1、以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突破口,加速制造业信息化
产业升级是个渐进的有序流动过程,传统产业正在从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向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这种产业的转入国。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走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新路,是建设新型工业化的需要。只要大力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以优化改造,就能够大大节约传统工业升级换代的时间和成本,后来居上,发展出先进的工业生产力。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对传统制造业最具有革命性作用是导致了制造系统智能化。现代智能化的企业并不全是高科技的软件企业,大量的智能企业是依靠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消减成本、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生产传统产品如奶制品、家具、金属制品,甚至水泥等的企业。
要采用各种措施,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一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在生产、制造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对原有装备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工业生产智能化、柔性化、高速、高效的要求。二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工业流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生产能力。三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品的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价值链,延长传统产品生命周期。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手段,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作为管理的工具加入到了管理领域,导致了管理由科学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实现了管理学的又一次革命,使一些过去无法实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得以实现。现代的信息管理革命的内容主要可归纳为几方面:一是管理结构的扁平化。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信息传递、处理的电子化,导致了管理结构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变。二是管理方式柔性化。大量规范化、日常管理被模块化的电子信息系统替代,能够很容易地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调整,以适应形势和管理的需要。三是管理过程民主化。信息化打破了信息的少数人垄断,使管理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尚处在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时期,进入到信息管理层次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这说明在我省用信息技术改进管理还有很大的空间。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扩大市场渠道,提高交易效率
现代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所创造新的商务模式。一是极大地降低了传统交易活动中的产品搜寻和价格谈判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二是信息网络与传统交通网络相结合形成的现代物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和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交易活动中的物流成本和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物流的时间。中小企业与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通道难以建立,交易成本巨大,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电子商务是解决这类企业市场通道的最佳选择,也是成功之路。
4、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的信息化
我国信息化的硬件投入十分迅速,但是在信息化进行大量投入的同时,信息化对传统工业化提升作用不明显,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信息化不到位。
因此要尽快促进人的信息化。一是采用组织手段,提高各级领导对信息化战略地位的认识,加深他们对信息化作用、如何发挥信息化效能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决策能力。二是提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增强他们把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相结合的能力。三是提高全社会对信息手段、工具、设备的利用能力,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管理的适应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十六大报告2002-11-8
2.十七大报告2007-10-15
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范文2
循环经济既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对未来的工业化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工业化路径创新。因为,在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之间成正相关。也就是说,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我国在今后工业化过程中,必须逐步突破“生产过程末端治理范式”,探索一条符合“循环经济范式”要求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互动共进、良性循环。本文试对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中所涉及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寄希望于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有所助益。
一、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
1.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加速,面对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人们开始重新检讨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并寻求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主题。
“宇宙飞船理论”的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认为循环经济是指:“人类合理的发展模式应是对自然物质进行循环利用,使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得到合理和长久的利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的相关论述也包含了循环经济的思想——“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这些思想构成了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的较早雏形。
循环经济的现代定义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采用全过程处理模式,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目的,是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追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这对处于工业化进程加速阶段的中国来讲,意义更为重大。一方面,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在人均资源量方面,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草地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是1/4,人均森林资源是1/5,人均能源占有量是1/7,其中人均石油占有量是1/10t。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例如,2003年我国的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氧化铝25%、水泥40%。尤其是最近几年,汽车、钢铁、机械、煤炭、电力等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其产业链条的过度延伸,使资源需求呈现为一种全面性、爆炸式增长,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局面。此外,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向发展中国家采购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至国外的战略。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也接受了发达国家对一些非环保产业的转移。这种国际范围的产业转移在改善我国经济状况的同时,却为生态环境保护蒙上一层阴影。
基于上述分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新型工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
经济发展理论和众多国家的发展实践都表明,工业化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认为“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和发展的过程,首先表现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主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我们认为这个定义最能体现工业化的本质,不仅工业化本身是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而且工业化的实现形式(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也是动态的、发展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评价体系应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仅从资本和劳动资源约束的角度探讨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方式。例如,无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还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都对经济增长中资本和劳动二要素的循环作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对于自然资源要素循环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自然资源不可再生和不可再造性的足够认识。因此,早期的工业化必然是那种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换取国民财富高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即传统工业化战略。
然而,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后,伴随着信息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传统工业技术是在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经济指导思想下开发出来的技术。因此,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往往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对于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的中国来说,这种工业化道路不仅使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破坏生态和环境,会直接妨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用于环保治理的费用年均递增12.7%,德国年均增幅更是高达25%。这种遵循“生产过程末端治理范式”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所付出成本是巨大的。第二,传统工业化理论中的“发达国家就是工业国家”的基本规律已经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事实相违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正逐渐步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多数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果发展中国家仍然沿袭传统的工业化理论,单纯地推行高投入、高能耗的传统工业化而忽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就会在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所以,当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应该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第三,由于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处于工业化进程的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高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的影响。如果发展中国家不想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的工业化浪潮,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而不能延续过去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老路。
从上述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进人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后,中国的工业化战略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为解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途径;另一方面,循环经济更为今后的工业化战略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推进发展循环经济,进而走上一条紧跟时代步伐、符合“循环经济范式”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循环经济范式下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趋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做出了简洁的表述:“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可以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是我国工业化路径的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更是经济发展观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从定义上看,它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相辅相成的。结合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为支撑,遵循“循环经济范式”要求,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并举的一条集约型、开放式道路。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范文3
(一)**工业历史概况
从建国开始,**传统工业体系可分六大类涉及三十七个具体行业,主要工业产品涉及20余种,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六大类一是采掘、冶金工业;二是能源工业;三是建材工业;四是机械工业;五是食品工业;六是轻、化、纺织工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成熟,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推行,在大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传统工业体系基本坍塌,众多的工业生产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被淘汰、关闭、倒闭。其中一些工业生产企业依靠自身的竞争优势,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今天**发展新型工业化体系的基础和支撑,象**啤酒、**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和乳制品生产等企业,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力军。
从五十多年来的**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工业发展既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得失经验教训,也有执政能力和判断形势以及把握时机方面教训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二)**工业发展历史的启示评价
回顾历史,总结归纳**工业化发展中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今天发展新型工业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启示思考
**工业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里三个阶段。
一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期——92年党的十四大之前。这个时期,在计划经济的绝对主导下,构建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以轻纺、食品、煤炭电力、建材为主工业体系,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六大类涉及三十七个具体行业,企业达2000多家,产值达1.6亿元。主要特征是平均分配,充分就业,社会稳定,工业增长以资源大量投入、能源大量消耗为动力的增长点。
二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2002年党的**。这个时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法制化的过程,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减员增效,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工业从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传统工业体系坍塌,大量的企业破产关闭或改制为私企,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工业发展停止并略有倒退。比如1995年即“八五”末实现工业产值7903亿元,到2000年即“九五”末实现工业产值7899亿元,工业产值基本没有发生改变。
三是2002年党的**大——至今。这个时期是深刻落实党的**大报告关于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时期,尤其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时期。这个阶段,**党委和政府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抓住机遇,很好的把市场导向与国家产业政策想结合,初步建立起以煤炭石油、棉纺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体系,现有企业846家。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工业运行质量提高,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九五”末工业产值7899亿元,到2005年即“十五”末实现工业产值13亿元。工业发展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以人为本,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和环保理念等.
同时,**工业发展的历史,也为今天大力发展**特色新型工业化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思考。一是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一定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五种执政能力。即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路线确立了,关是领导干部。三是结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有**特色的工业发展体制和以及机制管理模式
二、**新型工业化现状分析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对新型工业化概念作了界定。理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需要与传统工业化的区别与联系角度去把握。从区别来看,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重蹈传统工业化覆辙,不能再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工业的高速发展;从联系的角度看,新型工业化不是全盘否定传统工业,传统工业仍然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新型工业就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巩固提高传统工业,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实施科技创新,构筑**新型工业化体系。
通过对两个材料的分析对比,可以得到结论:**工业经济在塔城五县二市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龙头带动作用的地位。
(三)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分析
**发展新型工业化既具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艰巨的挑战,理性分析**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对于规避劣势、发挥优势,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1、**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有利因素
(1)工业基础扎实。80年代就已构建以食品、轻纺、煤炭、电力、建材为主体的传统工业体系。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培育了部分专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积累了一些发展经验;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活力有所增强,企业产权改革基本完成,部分企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由于自身素质的逐渐提高和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有了一些如**啤酒、四棵树煤炭、屯河番茄、北方新科等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资源优势突出。**蕴藏有2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石油、黄金、铜矿、石墨、石灰岩、铅矿、镍矿储量丰富,工业价值极高,为**新型工业化走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3)区位优势显著。经济区位与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经济区位优势越强,经济发展越快。**具备发展新型工业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处于新疆天山北坡,在交通网络中处于圆心地位。从塔城地区看,**处于地区最南端,有奎赛高速公路、欧亚大陆桥从境内穿过,同时**又毗邻工业区独山子和商业城市奎屯。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区位优势逐渐增强。
(4)政策机遇难得。党的**大明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地区新型工业化会议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政策保证;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广泛运用,我市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加快外向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国内市场将持续扩大,为我市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不利因素
一是资本市场相对分散。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本、货币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过于分散,既无体系也没有规模,这就成为无法形成大型工业集团的“瓶颈”;二是工业结构矛盾相对突出。在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小,轻工业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原料型初级产品多。今年上半年,全市乡及乡以上重工业完成值1.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1%;轻工业完成值1.9亿元,同比下降16.6%,重工业快于轻工业,这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相对较低;三是联动机制不协调。即工业与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结合度偏低,因而工业的辐射拉动作用就无法发挥;四是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的中高级人才大都集中在卫生、教育、党政机关,而企业人力资源就相对匮乏,尤其是懂管理、能管理、会管理的工业经济人才更少。
三、**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整体看**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从产业结构比重看,第二产业刚超过第一产业;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轻工业比重过大;劳动力刚刚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必须大力实施工业项目,尤其是重点工业项目。有了工业项目,才能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工业项目要坚持选择好项目,重点开发、加重发展的原则,这是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对**来说,就是要做大做强石化、煤电、棉花、绿色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不断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优化升级工业结构,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改变,工业经济存量才能提高,从而最终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现有产业为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工业,构筑新的工业产业体系,这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对**来说,优化升级工业结构,重点是提高重工业的比重,提高重工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把**建设成北疆重要的能源基地和为石化生产服务的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棉纺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巩固推进轻工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等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科技对工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引领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工业的高新技术化,提高工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包括生产、设备、工艺、产品、环保等技术含量都有一个整体提高。工业一旦高新技术化,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提升。同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来说,一是要加大科研力度,加快研发和使用新技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权;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以工业为主体的投融资体系;三是要开展重点专项研究,在重要的领域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四是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目前,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是集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园,它在**的落户,为**科技创新构建了平台。一些企业如**北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近两年来已独立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四)推进招商引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持续动力
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统筹兼顾,而新型工业化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路子。因此招商引资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由传统的招商引资转换到选商选资的轨道上来,才能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对**来说,一是要打破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和所有制制约,把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投资趋势和**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二是要实现专业化招商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招商引资必须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三是要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制定招商引资的政策、制度,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四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主要在同区规划、同区管理制度和同区服务三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切实为新型工业化搭建有效载体。
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范文4
[关键词] 重工业工业化创新
上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58%,但粗放型的重工业增长方式正日益受到资源“瓶颈”的约束。
资料显示,钢铁、机械、汽车、化工、有色金属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同时,重化工业加快发展阶段的重要特点是,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都将迅速增长,我国许多重要资源的需求和国内供给的缺口日益增大,再加上国内每创造1美元的GDP,消耗掉的能源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这增加了污染排放和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
因此,一方面要抓住重化工业发展的机遇,不失时机地加速重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机械工业必须走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要通过改进设计、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下脚料进行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等。
一、解读工业化及相关理论
工业化的本意是产业化,是各个产业不断从传统经济中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产业结构演变和升级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在工业化过程中,一方面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工业内部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表明,从一个社会的整个生产结构来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资本品(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的相对增加,以及消费品的相对减少。根据资本品生产与消费品生产的关系,工业化过程又可以划分为消费品工业占优势、资本品工业相对增加、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平衡且资本品工业渐占优势地位的趋势三个阶段。随着科技进步,重工业产品不仅作为投资品,而且用作最终消费品(如家用电器、汽车等耐用消费品),重工业化率不断上升,投资品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显著增加。
由于重工业具有附加值较多、技术含量较高、中间产品比重较高(或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需求潜力较大、消费升级周期较长、产业链较长、产业带动力强等特点,因此,重工业化常常伴随较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工业化是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工业内部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当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消费结构升级,对资本品工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使得发展资本品工业的供给条件越来越好。主要表现为资本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不断下降。
20世纪30年代初,霍夫曼通过设定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对各国工业化过程中消费品和资本品工业(即重工业)的相对地位变化作了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各国工业化无论开始于何时,一般具有相同的趋势,即提出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
当然,霍夫曼的理论是对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之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而当下中国已经进入21世纪。中国与当时西方发达国家所处时代不同,国情也不同。我们迫切希望实现工业化,但工业化不等于重工业化,更不等于盲目的重工业化。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走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资源消耗高、人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在当下中国,实现工业化,必须开拓新的思路。
二、理性选择时机,把握创新机遇
1.重工业大多数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进步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十几年来,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展开。我国整体科技实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高新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我国在许多的科技领域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较长。此外,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还存在规模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能与世界跨国公司相抗衡并不断促进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等一系列问题。
不断的科技创新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在目前我国能源短缺的情况下,加强技术创新对于发展重工业尤其重要。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实现重工业的低能耗、高效率与高增长。先进的资源配置、组合方式同样可以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在当下中国,发展重工业,加强科技创新与组合创新才是关键。而不是一味地拼规模、拼资源、损环境。
2.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仍是并将长期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对我国的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投资回报高及提供的工作岗位比较多等优点,能比较有效地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尤其是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挖掘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重工业,必须对时机做出理性选择。即使由于信息不完全、判断能力限制等原因,可能无法做出最优选择,但我们应努力使选择尽量接近最优。
三、结语
后发优势、资源供给约束、“超大型国家”特有的需求规模、体制转轨四大因素决定了我国无法简单重复以往重工业增长的路子,而是以新的方式或模式走过这个必经之路。我国必须也可能通过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技术推动、内外结合、效率提高、环境友好的新型重工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闫鹏飞:中国重化工的资源之忧. 中国科技财富
[2]厉以宁:重型化是中国经济必经阶段. 解放日报
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范文5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 紧迫性 途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我国主要依赖于土地、劳动、资本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其主要特征是规模的扩张,这种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渐趋恶化,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针对转变过程中的遇到的阻碍,提出了相应的转变途径。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加剧的发展阶段,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资源问题瓶颈凸显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着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同时资源的瓶颈制约也日益明显。资源特别是能源利用率低,消耗过度(如表1)。
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也是在不断增长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实现的。目前我国经济年增长速度为9%~11%,而能源消耗增长为14%~15%,位居世界第二。面对稀缺资源以高能源消耗,继续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定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2)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我国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削弱了我们的生存根基。目前我国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且每年仍以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以上数据证明,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容量狭小的情况下,经济还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方式发展,将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径。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虽然已经意识到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效果始终不明显,形成了边治理,边污染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政府职能缺失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环境的保护,主要依赖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双重作用。对于中央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具体实施者是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地方环保力量薄弱,且环保意识淡薄。其次,我国对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中,往往把GDP的提高作为提升干部的主要标准,而忽视了社会发展指标,导致地方政府对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再次,地方政府管理不善,环保的执法力度不严,致使很多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2)生产消耗高且资源利用率低
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是造成我国资源浪费、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从生产技术水平上看,目前我国关键技术、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5%,2/3的设备属于国内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从资源利用率上看,我国八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从能源消耗上看,自2002年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后,中国能源强度却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开始受到能源瓶颈问题的困扰。
(3)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不协调。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而我国在第一产业上的投资明显小于我国同期投资的总额,使得我国的农业始终达不到规模经济,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第二产业投资比重比较大,但投资主要集中于钢铁、水泥和房地产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与此相适应,产品附加值高,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投资却增长缓慢。第三产业虽有所发展,但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滞后,对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
(1)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首先政府应有正确的思想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将原有的只以GDP增长多少作为评定干部领导工作好坏标准的单一指标,改为以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劳动生产率、单位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等多指标的考查标准。把环保等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标准中,才能激发各地方领导干部对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再次,政府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体系,制定市场运行的法制、规则,依法施政、公正执法。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循环利用物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和谐化、生态化。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工业化道路。循环经济的思想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及“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反馈式的循环过程,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范文6
2012年,对于主食产业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从1月开始,河南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3个重要文件,并多次召开会议,探讨如何推进主食产业化,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主食产业化工作。可以预料的是,一场新的“餐桌上的革命”即将在全国掀起,未来几年,主食产业将得到迅猛发展。
在主食产业化工作紧锣密鼓开展的关键时期,记者采访了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河南省粮食局流通与科学发展处处长朱保成。
记者:朱处长,您好!主食产业化命题的提出已有10多年了,但对这一概念,许多人仍不很了解,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主食产业化。
朱保成:从粮食的基本特性和当前粮食行业的产业特征来分析,主食是城乡居民为了生存、生活必须食用的主要粮食制成品,既包括米饭、馒头、面条、杂粮等主食制品,也包括大米、小麦等主食原料;主食产业化则是在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产业链过程中形成的,以粮食生产基地化、主食加工工业化、营销供应配送化为主要特征,具有中国膳食特色的新型主食产业发展方式。也可以说,主食产业化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为基础提升传统食品工艺,用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和半手工制作,通过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创造一种新型生产方式,进而形成全新的主食产业。
记者:请您谈谈我国主食产业化的发展状况。
朱保成:我国每年小麦产量为0.9亿~1.1亿吨,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面制主食面条、馒头、挂面及米制主食保鲜米饭、方便米粉、八宝粥等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尤其是速冻主食工业化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主食产品有300多个品种,但目前在我国市场上,还没有与麦当劳、肯德基相提并论的中式快餐品牌。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一度提出大力发展主食生产的口号,但办法却是推广面包、三明治,而传统蒸煮主食的科研几乎是空白。
目前我国主食产业化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面制品比米制品工业化进展快;二是速冻制品工业化进程非常明显,2011年产量为350万吨,增长最快,年增长20%以上;三是大中城市比城镇、农村进展快;四是北方比南方进展快,东部比西部进展快。
记者:河南主食产业化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朱保成:总的来说,近年来,河南的主食产业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依然落后。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我们的不足。
一是生产规模化不够。主食生产仍以小作坊为主体,经济规模较小,品牌知名度低;工业化程度低,致使企业利润低,形不成规模,缺乏龙头企业。低成本的竞争导致规模化企业制造成本和配送成本无优势。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在面制主食加工上,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等方便食品所占比重大,馒头、鲜湿面条比重小;米制主食加工上,大米脱壳等初加工企业所占比重大,米制方便熟食品、大米蛋白、米糠营养素、米糠酶等精深加工企业所占比重小。
三是装备缺乏、技术落后。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和对人员技能依赖性大的状况,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不强。目前,河南还难以实现规模化、社会化大生产和家庭自动化生产,从而导致产品单一,保鲜时间短,消费不方便。
与几年前相比,目前河南主食加工机械化水平有明显提高,但还未实现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
记者:为什么要推进主食产业化,其重要意义有哪些?
朱保成:在我看来,推进主食产业化,意义最重大的两个方面是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和扩大内需、转化增值的需要。
粮油加工业是维系城乡、联结三农的桥梁与纽带。河南小麦加工业产能结构性过剩(尤其制粉),企业大而不强,小企业数量多,急需升级,推进主食产业化,是增强河南粮食经济规模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主食产业化,关系千家万户和千村万乡,关系国计民生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粮食产业化的“火车头”,是粮食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粮油加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作为粮食转化的主体,主食产业的发展,对于建立市场需求型的粮食产业链条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据专家测算,全国以食品加工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产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农民可增收190元。仅就主食的生产看,市场实际销售的结果表明,馒头等面制主食加工环节的产值增加幅度是面粉的3~4倍,利润甚至高达100~200倍。
记者:有人说,目前我国食品市场上,到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洋食品”,请您谈谈我国主食的优点。
朱保成: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说法。洋快餐都是经180℃以上高温煎炸制成的,不但造成大量营养成分流失,使营养严重失衡,诱发肥胖,易出现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而且还含有丙烯酰胺,长期食用易致癌,属于“三高”(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和“三低”(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食品,在国外被称为“垃圾食品”“能量炸弹”。这种洋快餐的非健康性和非安全性问题日渐凸显。相反,我国的主食是低温蒸煮,都是用水做介质,加工温度在100℃左右,不会超过105℃,没有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条件。这种蒸煮食品,在节能、安全、营养方面更具优越性,容易做到粮菜合一、荤素搭配,营养比较均衡。
记者:主食产业化的发展对维护和稳定食品市场具有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