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1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 工程特点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建筑智能化融合了建筑、计算机网络、通信和通信技术,所以,也被称为智能化工程。建筑智能化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之处,它具有相当高的品质和科学合理的技术,也为现代化建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论建筑智能化是一项多么复杂的工程,我们也要对其研究推广,做好相应的施工管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1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
1.1管理专业化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专业性技术要求很高也十分的严格,所以决定了是工人员的专业性,必须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能熟练掌握施工要求,对智能化施工的流程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从而保障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1.2管理系统化
建筑智能化工程把建筑性能、通信技术设施和信息技术等相关的技术组合成一个高效的系统,这个也是智能化的重要特征,它能够对建筑的相关设备和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大大地改善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建筑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化使整个工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有联系和协调。
1.3具有节能性
节能环保是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所以,建筑智能化也要求具有节能性的特点,遵循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节能技术在建筑智能化的工程中以及得到广泛应用。
2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2.1对系统规划理念理解不够透彻
由于部分建设单位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时长提出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然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的观念也存在缺乏的问题,导致整个建筑智能化工程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使整个工程的效率降低。
2.2施工管理模式落后
许多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现场管理混乱,而智能化技术相对复杂,技术更新也很快,所以加大了建设等单位对监管的难度。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不当、管理力度不够、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等问题,这样不仅会浪费人力、财力、还会浪费时间。
2.3重建轻管现象严重
建设单位过度关注建设的过程,忽视了对竣工后的维护和管理。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也不够大,导致经常出现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在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3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受着传统思想的禁锢,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没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整个建筑的过程中,不能真正做到统筹全局,有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由于工程缺乏整体性的考虑,使得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一个环节和另一个环节脱轨,衔接不当,从而影响了施工质量,整个工程的效率。
3.2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和专业技术
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多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突发性的问题,对有些技术性问题也存在着不了解,这就使得整个过程管理现场混乱,指挥不当,影响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4.1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合理化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需要以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前的规模、性质等制定相应的方案,同时也需要建筑工程人员在制定方案时加强沟通和协调,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保证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方案,促进工程有效的实施。
4.2加强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制定责任制度,明确到每一个人,谁的管理出了问题就找谁负责。同时也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一旦质量出现问题,也有相关人员负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智能化施工现场更加顺利,智能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3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
一个工程的施工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施工队伍,尤其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工程进程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管理层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为智能化施工管理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保证施工进程的质量和效率。
5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工程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工艺复杂型的工程。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的观念、坚持环保节能的理念,严格培养出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做出决策方案,提高整个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良成,梁志勇.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15(03).
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2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general building with the popularity of intelligent, especially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ce residence,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he people to the concept of the first meet the simple up from living functio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humanized deman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ecurity system set up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ecurity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afety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afety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安全防范系统是指以保障安全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技术防范系统。初始的保安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现代化大楼内的保安工作也可以通过增加保安人员来加强保安效果,但增加人员一方面要大量增加费用,另一方面人终究不能像机器一样,所以现代化大厦的安全防范系统,应当尽量降低对人员的需求,而以科技及其机器代之。这些技术及其设备包括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电视监控、访客对讲、电子巡更、车库管理等,它们统称为公共安全防范系统,或简称为保安技术。广义上说,它还包括火宅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是现代化建筑中的组成部分,是以保障安全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技术防范系统。对于重要的公共建筑,敏锐、可靠的安全防范系统必须设置,而一般建筑随着智能化的普及,特别是智能住宅小区的大规模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概念已从最初满足简单的居住功能发展到注重对住宅的人性化需求。人们住的安全、舒心的需求使安全防范系统在保障建筑物内的人身财产安全方面得到了广泛而充分的应用。安全防范系统已成为智能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建筑智能化安防系统设置的基本要求
以保障安全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技术防范系统,称为安全防范系统。它包括以现代物理和电子技术及时发现侵入破坏行为、产生声光报警阻吓罪犯、实录事发现场图像和声音提供破案凭证,以及提醒值班人员采取适当的物理防范措施的各种设备。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根据智能小区内保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防护级别,满足小区全面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设计要求,以达到所要求的安全防范水平。
2、应根据智能小区的建设标准、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形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防 范技术体系。
3、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系统设计及其各子系统的配置,须遵照国家相关安全防范技术规程及智能化居住小区的规范、标准,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的集成应以结构化、模块化、规范化的方式来实现,应能适应工程建设发展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建筑智能化安防系统的构成
智能小区一般通过在小区周界、重点部位与住户室内安装安全防范装置,并由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范水平。小区的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由下列子系统构成。
1、家庭防盗报警系统
住户室内安装家庭防盗或紧急求助报警装置,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联网,实时处理并记录报警事件,或者直接向属地派出所值班室报警。
2、访客对讲系统
在楼宇单元入口处或进户门处安装电控防盗门及语音或可视对讲装置,住户可控制开启防盗门。
3、周界防越报警系统
对封闭式管理的智能小区周边围墙设置越界探测装置,并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 联网,能及时发现非法越界者并能实时显示报警路段和报警时间,自动记录与保存报警信息。
4、电视监控系统
根据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对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及公建重要部位安装摄像机进行监控。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可自动或手动切换系统图像,对摄像机云台及镜头进行控制,对所监控的重要部位进行长时间录像。
5、电子巡更系统
智能小区内安装电子巡更系统,保安巡更人员按设定路线进行值班巡查并予以记录。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可实时读取巡更所登录的信息,从而对保安巡更人员实现有效监督管理。
6、门禁系统
在智能小区大门、重要公共大门以及共用车库门设置门禁机,只有持IC卡的人才能通过读卡机开启相应的门禁机。闲杂人员很难非法进入。
三、建筑智能化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1、建筑智能化的需求和安全隐患
随着智能建筑的各控制子系统实现协同工作,以完成较为复杂的功能任务。并将各个子系统集成起来,利用互联网将远距离的不同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一个更大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这样的系统在赋予建筑更高智能的同时,却带来了各系统及集成的安全,为系统的应用带来安全隐患。目前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这样一个集信息、控制网络于一体的系统的安全性已引起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开展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安全体系研究已势在必行。
信息安全传统的防御方式主要通过防火墙、病毒检测及加密锁等安全体系,都是以被动防御为主,结果不仅各种防御措施花样层出,而且防火墙也越筑越高、入侵检测越做越复杂、恶意代码库越做越大,但是信息安全仍然得不到有效保障。 传统的信息安全措施称为“老三样”:堵漏洞、做高墙、防外攻。却往往忽略内患问题,即一切入侵攻击都是从计算机终端上发起的。
2、新世纪信息安全的新概念
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3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
现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生活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品味的追求日渐提升,从居民对建筑物标准的要求上即可看出,现在的人们对建筑中智能化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这就为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越来越多与智能化电气工程相关的新技术应用于现代建筑中。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的施工主要步骤如下:①对整套配电柜和其调控设施进行安装;②对架上电缆以及电缆桥架进行安装;③对架空线路以及上步装置的智能化电气设备进行安装;④对变压器进行安装;⑤对配电以及动力装置进行安装;⑥对柴油发电机组进行安装;⑦对持续电源进行安装;⑧对低压电动机进行安装;⑨对电加热器以及电动执行部分进行安装并接通其线路;{10}[10以后的符号跟之前的不一致。]对以上安装的智能化电气动力装置进行调试运转;{11}对开关插座等装置进行安装;{12}对接地设备进行安装;{13}对裸母线、非开环母线等母线进行安装;{14}对电缆线路进行铺设并且对电缆头进行安置制造;{15}对导管、线槽、穿管进行铺设;{16}给槽板、钢索配线;{17}对线路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18}对照明设备进行安装;{19}对照明设备进行调试运行;{20}对避雷设备进行安装;{21}对接闪器以及定位点进行安装,对环境的变化及使用功能的变化具有感知能力。如:感知建筑物内外温度的变化,监视建筑物内人员流动及大门的启闭等。传递、处理感知到的信号及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把传感器获得的有关温度变化的信息传递到控制中心,分析建筑物内温度的变化,与系统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判断变化趋势;{22}验收工程,及时修改调整。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应用现状
1、智能化建筑概念
在当今的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中,人们对高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新技术的应用日渐增多,智能化管理技术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智能化技术又可以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将“GPS定位技术”、“精密传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集中于一体的综合技术。“人工智能”这个词语最早是在1952年提出来的,主要是由智能控制系统、处理语言系统、专家系统、识别图像系统以及识别语言系统等组成。智能化技术诞生至今,在控制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主要有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技术几个方面,智能建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发展也日新月异,研究者们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综合自动化、仿生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加入更加实用的功能,在中国兴建的大型建筑将占全球一半,而现代大型建筑的主流是智能化大厦,因此智能化大厦的弱电系统研究及实施,成为自动化控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将现代大厦建设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大厦,并保有今后进一步的扩展性。
2、智能化建筑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和尚待完善之处。首先,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水平低。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功能短缺,导致有些工程无法如期完成,从而拖延了建筑整体的完成,难以保证效率;另外,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电子产品的质量较差,故障率很高,而国外进口产品价格偏高,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使智能建筑并不为一些业主青睐。其次,我国智能化发展十分迅速。从1990年开始,智能化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中,我国的智能建筑已经大有普及之势,实际应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需求量明显增大。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人们的脑力劳动急剧增加。对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方便快捷的办公场所以及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念的需求都将智能建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五位一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强,也将为智能建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问题
1、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筑智能化工程在今年来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短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筑智能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系统规划理念。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片面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造成经常是外行管内行,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第二,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单位主要是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无论是设计院还是集成商,在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弱点;设计者的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快速发展的工程建设要求不相互匹配,设计人员不熟悉当期主流产品的技术性能、技术要求,进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设计院的规划出现不一致现象,以致由于设计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
2、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促进智能化行业健康发展
首先,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依然是目前行业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科研人员,在技术开发,科研设计等方面深入探讨,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组织更多由多方参与的研讨会,听取包括建筑商,施工单位,业主,集成商等众多意见,共同磋商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出现的问题。建立行业专项研究基金和奖励基金,不断推动科研水平的提升,以此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所需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为用户做出详细的系统规划书,并在详细设计阶段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设计和职责问题,合理安排布置,统筹兼顾,有的放矢。在具体实施中,纠正总体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再次,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控制工序活动质量,检查工序活动的结果,掌握质量动态,完善施工检查与验收过程。抓好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做到施工有序进行。加强后期服务维修工作的力度,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采用竞争上,对技术不过关人员进行淘汰,为智能建筑赢得良好的口碑。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非常迅速,与此相关的施工管理技术也日渐提高。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对生活的智能化、居住环境的便利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智能化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施工项目,与智能化电气相关的装置、设备等的建设工程管理都属于此类。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坏关系着整个建筑是否能正常完工使用。随着高科技逐渐引入建筑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在其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智能化管理技术是将GPS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精密传感技术集中一体应用的高科技综合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引用,不仅可以减少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中的人力成本,而且这种技术也显著提高了操作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缩短了工程所需的周期,并且也便于工程完工后对其进行监督检测。
参考文献
[1]杨东辉.关于建筑电气和建筑智能化工程安全及质量问题的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02:170-171.
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4
设计施工策略及注意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策略;问题;措施
前言
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及施工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必须重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完善设计规范标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给整个工程竣工提供有效的质量保障。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通常是指以建筑为基础的,又具备了一系列诸如自动通信系统、建筑功能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功能,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智能化的建筑环境。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可看作是电子信息、通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先进科技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现代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它们在建筑中实现了信息资源和任务的综合管理,其目的在于使建筑变得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常见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消防联动系统和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等。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
1、智能化设计的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设计工作管理不够规范和缺乏合格的专业人才
有的设计单位或系统设计者因不熟悉智能建筑设计方法与相关设备的技术,并且设计中又几乎没有可供完全参考的标准版本而不能完备地完成专业设计,尤其在系统集成方面更显其弱势,再加上未能负责地去理解和挖掘业主的实际需求,以及缺乏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特点等因素,故造成方案设计瑕疵较多,未能最大限度满足业主实际需求。
(2)总体设计深度存在不协调
相对土建、强电设计而言,部分设计院因专业编制或骨干人员不足而对建筑智能化方案设计不够重视或力不从心,加上又收不到专项设计费,只好将很多设计的技术问题遗留给系统集成商做深化设计时一并解决,设计院只负责盖章审核。这会给工程实施带来许多隐患,一是容易与其它系统(强电、水、暖)管线敷设产生冲突;二是因商业利润考虑多,导致系统数量配置过多,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资源浪费。
2、施工方面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单位是系统集成商,一般是由投标产生的,设计单位在设计完图纸以后还要参与材料和设备表的制定,以供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审核,但是由于报表的内容和评分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良现象,给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多问题。建筑施工设备报价表中,很多设备项目不齐全,导致智能系统工程项目的清单出现很多问题,智能化系统工程商务报价的评分非常高,使得系统集成商在投标的过程中虚报项目和价格,从而引起很多机器设备不符合施工要求,严重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另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给工程施工的质量带来重大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现场中存在很多不良现象,例如,真正现场施工的不是中标的建筑单位;现场的负责人只是一般的管理人员而不是建筑项目经理;在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有的系统技术含量高,系统集成商没有要求设备供应厂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安装等。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策略
1、智能化设计的策略
(1)设计者在做总体设计之前要清楚设计的依据,要对业主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与业主进行充分的沟通、讨论需求书,而不是简单机械的理解业主的需求书,如设计者对业主需求不做全面的分析,简单机械的作出设计,就使得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不全,图纸不能给人建立起清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因为,多数的业主对建筑智能化系统有一些子系统的概念,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是需要设计者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业主的需求书与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才能的搭建起来。设计者在确定设计内容之前,应综合考虑投资费用、业主提供的设计需求书、《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配置,并且进行优化组合。设计者设计出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结构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内容必须是确定和清晰的。
(2)制定正确的设计流程,协调好各个单位之间的设计能力智能建筑的系统工程建筑流程与建筑工程的建设流程是有区别的,前者多了一个系统详细设计和评审的环节,体现了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BT)与信息技术(IT)结合起来的特征。这也是智能建筑的系统工程建设项目过程必须经过的环节,否则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项目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要根据用户需求书做出系统规划书。系统规划书主要是交待清楚系统的总的要求,如系统的总目标和主要指标,配置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要求、指标要求、使用和运行维护目标,整个经费概算、工程进度要求。在详细设计阶段要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在具体实施中,要纠正总体设计中的错误,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应用,这是深化设计的任务。系统集成商的责任和水平也就体现在深化设计过程中的优化设计。
(3)设计变更、有效进行施工方案调整
产品更新快、技术更新快是智能化工程的又一个特点,有些项目建设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原设计的产品有可能会停产或技术更新。此时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会对原系统产品进行调整,不同品牌的智能化产品外型尺寸、安装方式、接线方式、系统联网方式等具体工艺各有不同。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调整后不同产品在征得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同意之后提出有效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2、 智能化施工的策略
(1)材料设备管理
智能化系统施工中涉及到的材料种类、型号繁多,对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首先需要监理单位联合施工人员在材料进场时对材料的规格、型号、厂家等予以严格检测,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与施工单位招标书上所选材料一致;②监理人员应对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材料进场需要出具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证件,监理人员对材料的外观验收完毕之后,填写材料验收单,签字确认之后方能允许材料入场;③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设备,还应进行抽样测试,如智能水表、电表等应随机抽样送往当地质监部门监测。
(3)验收阶段质量管理
竣工验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后关卡,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竣工验收环节,建设单位应着重做好工程资料准确性、完整性的审核,并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和招标合同条款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检验。另外,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积极组织第三方测试机构一同做好验收工作,确保系统工程的稳定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了解到, 智能建筑不是简单的将智能系统与传统建筑机械的结合到一起的过程, 而是将传统建中与智能系统合二为一, 力争使两者天衣无缝。在设计施工程中, 我们不仅要将传统建筑所起到的作用发挥好, 还要将智能系统的功能发挥出来,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称的上智能建筑。
参考文献
[1] 黄德津. 浅议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及施工与各专业的配合[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7(11)
[2]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开放性再认识[J]. 电气应用. 2005(12)
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5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技术热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建筑技术智能化应用范围在近年来逐步扩大。通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采用智能功能配置,可有效提高工程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建筑的实用性和健康性。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带动和影响下,工程建设必须做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施工,为更好的调和二者间的关系,建筑智能化被引入其中。智能化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在服务态度上表现为尊重务实,不易以感性来评判建筑工程的任何细节;在工作标准上表现为实际实用,重视全面掌控工程整体,理智衡量工程进度,将工程先进技术与建筑的实用性兼容并举。现阶段,建筑工程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智能化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面不断推广,建筑智能化发展必将引领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潮流。
一、建筑智能化技术集成系统
1、这一概念的智能集成systemintelligent集成系统是由不同功能的智能大厦系统,通过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一体化,形成了一个以收集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化的综合管理系统。
2、建筑智能集成系统的特点:
(1)多元化体系的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系统集成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可以相互合作,实现智能化系统的总体目标。(2)系统集成是实现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3)本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该系统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4)该系统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确保各系统的监控信息资源共享与管理的优化。(5)系统应根据建设规模,性质业务及物业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一个实用,可靠和有效的信息应用系统,以实现综合管理功能。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热点问题与系统集成
(一)智能化建筑的热点问题分析
1、计算机technologyintelligent建筑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程技术。
2、数据通信technologymainly包括:程控交换技术,卫星通信,移动及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帧中继,自动取款机技术,同步光网络(网络),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技术。
3、自动化控制technologycommonly用于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直接数字控制(滨)(议会),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功能),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智能大厦,使系统灵活,安全可靠,最优控制和综合管理优势。
4、数字图形technologydigital图形技术它主要反映在智能大厦集成系统在运行中的计算机和信息显示图形,实现多媒体技术完美结合而窗口技术。例如,在智能大厦,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实现计算机,电话,电视和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系统集成
智能化系统集成应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等各子分部工程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管理系统(BMS)集成。其中智能化建筑BMS集成管理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1、建筑智能化的系统集成设计目标
第一、能够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第二、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第三、高效节能,节约管理费用,减少物业管理人员;第四、系统具有随环境变化的可适应性;第五、系统设备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管理;第六、投资合理,经济与社会效益高。
2、智能化建筑的系统集成设计
(1)设计思路 综合系统,子系统,设备级配设计方法,系统集成在每个层面上,实现其具体目标。首先,设备的水平,要求设备可以独立使用,有标准化的通信和网络接口;其次,系统要求具有模块化结构的统一管理和监控软件,并运行在相同的系统平台;最后,综合系统方面的要求,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统一的用户界面。
(2)系统集成设计步骤 第一、系统集成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初步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第二、系统集成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施规划;第三、系统集成实施,设备购置、软件研制、安装调试、系统验收;第四、集成系统评价,试运行管理、系统调整、系统验收;第五、集成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
3、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系统集成手段
(1)采用协议转换方式实现系统集成使用通用的协议转换器,地面控制,安全,消防系统协议转换后整合管理系统。协议转换器集成方式提供的协议转换器是一个开发工具和方法,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使用的开发工具和方法进行2次开发,集成产品是非常广泛的,只需要提供不同的产品相应的通信协议和消息格式。协议转换器只解决匹配问题,在网络系统集成。(2)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 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控制设备之间的读取和写入数据的标准化。当控制设备的互连,一个图形化的应用软件,趋势分析应用软件,应用软件,现场报警设备驱动程序是基于标准,在统一的环境中,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读取数据的设备,不需要一个制备专用接口程序,每个现场设备还可以直接与不同应用之间的互连。技术设备的软件标准化,从而实现不同平台,不同的通信协议,不同厂家的产品方便互连和互操作。因此,应用技术,将是主要的系统集成智能大厦。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1、基于网络互连模式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1)根据特殊的网关互连图案设计featuresby直接设备供应商和第三方互连设备供应商联合生产,为各种设备网关,实现了在第三方设备互联和信息共享。(2)基于计算机网络互连图案设计featuressystem使用通信网关和各子系统的通信连接,收集各种设备的参数,再通过实时对象的服务计划,使他们成为一个统一的数据格式到互联网,通过网关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接口和数据格式,没有数据传输瓶颈。
2、采用开放式标准实现互连模式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采用开放式标准实现互连模式的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第一、所有厂商共同遵守标准的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同样功能的部件可相互兼容、互相替换;第三、符合标准的设备、系统之间可直接互连。
3、基于DCS的集成模式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第一、基于DCS的集成模式的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模式是面向建筑物内所有设备的管理和监控集成。第二、系统实现DCS与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安全防范系统之间的集成。第三、系统采用开放式网关结构,而且要支持相关楼宇通信协议标准,保证楼宇与其它设备的互连性。
4、基于子系统平等方式的系统集成模式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特点
第一、建立系统集成管理网络,将各子系统视为下层现场控制网,并以平等方式集成。第二、系统集成管理网络运行集成系统实时数据库。第三、各子系统的实时数据,通过开放的标准接口转换成统一格式存储在系统集成数据库中。第四、系统集成管理网络通过BMS系统核心调度程序对各子系统实现统一管理、监控及信息交换。
四、结论
在信息化时代,建筑智能化,已经作为一个既定的概念根植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如何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有效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功能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将成为智能建筑的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吕俊霞.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与系统集成[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11(04).
建筑智能化概念范文6
关键词:智能建筑;标准;设计;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
我国目前公认的定义为:“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说的具体一点,就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及建筑群组成的多功能子系统,从而实现对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及建筑群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的设计)等的综合管理。
二.智能建筑主要特点: 1环境方面 : (1) 舒适性
使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和工作,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为此,空调、照明、消声、绿化、自然光及其它环境条件应达到较佳和最佳条件。 (2) 高效性
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提高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能量、费用以及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方面的效率。 (3)适应性
对办公组织机构的变更、办公设备、办公机器、网络功能变化和更新换代时的适应过程中,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 (4) 安全性
除了保护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防止信息网信息的泄露和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防止被删除和篡改以及系统非法或不正确使用。 (5) 方便性
除了办公机器使用方便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6) 可靠性
努力尽早发现系统的故障,尽快排除故障,力求故障的影响和波及面减至最小程度和最小范围。 2功能方面 : (1)具有高度的信息处理功能。 (2)信息通信不仅局限于建筑物内,而且与外部的信息通信系统有构成网络的可能。 (3)所有的信息通信处理功能,应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为未来的设备和配线预留空间,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性。 (4)要将电力、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构成综合系统,同时要实现统一的控制,包括将来新添的控制项目和目前还被禁止统一控制的项目。 (5)实现以建筑物最佳控制为中心的过程自动控制,同时还要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自动化。
三、建筑设计和智能建筑的关系
l 概念上。从我国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来看,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分析,智能建筑工程系统都离不开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建筑组合、建筑的高舒适性和建筑艺术的处理,而这些正是建筑设计中的主要范畴。建筑结构影响着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的合理性,建筑形式和功能影响智能建筑使用智能的效果,合理的建筑空间组合给智能建筑带来便利和灵活性,建筑的高舒适性给智能建筑的综合性管理带来生机,建筑艺术处理又给智能建筑增添无比的光彩。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将给智能建筑未来发展和运用留下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未来智能建筑在新技术上的运用,为智能建筑设计向高一档次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一个建筑智能系统工程设计的好坏,建筑设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综合协作。智能建筑工程应不单纯是指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工程,还应涉及相关的专业和领域,其相互间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宜的。另一方面,与传统工程相比系统集成逐渐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而系统集成的趋势则体现在一元化的管理。尽管目前所指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仅仅是狭义的电气范畴,其所涵盖的专业领域仍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建设、信息(电子、邮电)、公安(消防、安防)、广电(广播、电视)、电力、机械等行业。建筑设计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综合布线创造方便的空间,智能建筑为建筑设计打破传统思想,掌握新理论,适应新科技.引出了一条思路,要求建筑设计各工种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现代科技,紧跟时代的步伐,否则将被现代科技所淘汰。建筑设计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的。
3.建筑设计是龙头。设计一个优秀的智能建筑。首先,它的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建筑组合和建筑艺术处理的设计也是优秀的,建筑设计起着龙头作用,相关工种的密切配合,也需要建筑、结构两大龙头专业去带动、协调。一般民用建筑设计院,建筑智能化系统工作主要靠设置的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经济五大专业来完成,各专业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因智能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各方面均缺乏设计经验,系统集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包商(集成商)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 影响智能建筑设计效果。所以建筑设计要带好头, 使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健康发展。
4.规范化。建筑设计和智能建筑之间需要一个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应是一个协作、协调和综合管理的体现,应是对现有标准和规范的优化、提炼和补充,具有超前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指导性文件。受国情所限,实际运作中执行政策法规不规范带来的不良影响最为严重,存在各自为政、各自划分势力范围, 处处人情一本帐,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不利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健康发展。因此,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呼唤综合管理体制,迫切需要各相关产业部门根据建筑市场发展的需求,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来协调规范市场。任一产业部门统管或独管的想法都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也是不现实的, 更易引起认识上的混乱和摩擦。现代产业制度更应提倡协作、协调和综合管理
四、建筑设计、智能建筑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设计方面, 主要是缺乏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标准和相应的设计规范.还有设计单位专业设置不配套, 计划管理以及分配不合理。设计人员无章【程)可循, 不同的设计人员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理解与界定也有可能不同,从而使设计错位的原因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们的建筑智能化意识相对淡薄,对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两大龙头专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而目前充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工作主角的电气专业, 仍沿用着传统的“强电” 和“弱电” 划分, 人们已习惯把将来最为活跃的新技术, 如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现代图形显示技术等一股脑地划归“弱电” 范畴,而这些正是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现, 这就决定了人员、知识须不断更新, 才能追上时代科技进步的步伐。现状使设计人员难以应付,过分依赖于承包商及设备供应商, 往往生搬硬套.结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因工作量增大带来的计划安排出图时间和分配比例不合理,也制约着设计的成败,从现有专业配制及计划管理来看, 即使有能力也没有时间较好地完成设计工作,这是很关键的因素, 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 不从设计体制上改变现有模式, 必将约束智能建筑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解决的方法:
1.尽快制定出一套统一的具有可操
作性的设计标准和相应的设计规范。
2.设计单位配套全智能建筑设计班
子,加强建筑智能化意识, 系统掌握智能建筑的知识。
3.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来协调规范市场。尽快制定“一体化”统一的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提高系统承包商(集成商) 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用标准和法规来约束他们的敬业行为。
4.维护管理运行方面, 由于智能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缺乏经验, 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主要表现在维护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服务及技术支持欠佳, 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开通, 影响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发挥。因此, 应尽早尽快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