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工作亮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长制工作亮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长制工作亮点

林长制工作亮点范文1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我区以“生态立区”的战略为指导思想,以水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持续改善和提升辖区内“五湖一河”水环境质量。 

一是强规划。近年来,区政府与有关环保公司签订梁子湖流域、斧头湖及金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框架合作协议,区政府明确畜禽养殖的“三区”划定及退养工作任务。江夏与咸宁共同编制《斧头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对斧头湖及水域周边环境进行整治。 

二是强方案。区政府制定鲁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计划从水产、畜禽、农业面源、村镇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着手,开展鲁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拟定拆除湖泊渔业三网设施实施方案,对湖泊渔业三网设施拆除工作作出安排;拟定城镇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建设目标。区环委会先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方案任务分解表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点,将水污染防治的工作任务及要点逐条分解落实。 

二、加大投入,强化项目建设。 

一是巩固和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成果。五年来,我区连续实施环梁子湖流域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落实环湖村庄、集镇生态建设的工作任务。 

二是大力推进“清水入江”工程实施。经过长期论证和多方面努力,我区以PPP模式实施的“清水入江”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总投资51.1亿元,项目建设总周期15年,包含污水处理厂及雨污市政管网、湖泊水利工程、湿地、绿地、市政景观配套等项目,建成后,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57万立方米。 

三是全力保障“三网”拆除工作的开展。全区湖泊“三网”养殖总面积22.26万亩,涉及5个街道办事处,100个经营业主和1家国有企业,全力保障我区梁子湖(南北咀)、斧头湖、鲁湖、汤逊湖、上涉湖等湖区“三网”拆除工作。 

三、完善机制,强化日常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的大环保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同部署、同考核,实施了江夏区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全区上下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考核的大环保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五个一”的大督查机制。即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处罚,第一时间追责。排查各类企业,督促挂牌督办企业按时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查封违法排污企业,实施按日计罚。 

三是建立健全“湖长制”。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区党政负责人为一级湖长,湖泊(河流)流经区域的街道负责人为二级湖长,环湖(河流)各村负责人为三级湖长。坚持水陆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水污染治理模式,加强水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 

四、树立典型,强化亮点打造。 

近年来,我区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积极探索,树立典型,打造了一批亮点工程。 

一是打响了一场生态环境保卫战争。以梁子湖周边村湾环境连片整治为示范点,开展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建设。建立环湖湿地保护区,采取严控、慎批建设项目、禁止新增畜禽养殖项目等措施,保护沿湖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推进以清洁生产、清洁养殖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配套,着力打造有机食品基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构筑生态屏障和生态修复系统。我区共创建省级生态街道3个,省级生态示范村50个;市级生态街道6个,市级生态示范村124个。 

二是谋划了一套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我区的“清水入江”工程,是湖北省第一个以PPP模式建设运营的项目,也是首个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江夏区600平方公里城镇化区域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的总目标,有效解决污水转输和尾水排放的问题,促进湖泊保护目标实现。 

三是打击了一批非法采石采砂码头。区委、区政府成立非法码头、非法堆砂场、非法采砂船综合治理指挥部,42家非法砂石码头全部取缔,原非法砂石码头聚集的江滩全部清理完毕。 

林长制工作亮点范文2

突出抓创新促转型,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展望明年经济形势,既要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更要牢牢把握“后危机时代”产业重组、要素重构、优势重建的难得机遇,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创新实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从根本上提高慈溪核心竞争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创新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三个主体”,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突出培育创新人才,借鉴学习北京、上海、苏南地区等创新和人才工作经验,推动地方经济与高校院所对接,激发创新活力,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资源开发整合不充分的问题。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做大做强浙江大学产品创新设计中心宁波分中心、家电园区电气安全检测中心、华东轻纺城纺织品检测中心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浙大网新慈溪智慧谷、生产力促进中心、留学生创业园、慈东科技创业园等科技孵化器、加速器作用,支持企业建立研究院、技术(研发、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全面增强科技引领、应用转化、创新服务能力。优化提升创新环境,制定出台一批更具突破性、更富实效性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过程中政策激励、金融支持不足等瓶颈制约问题。

攻坚推进招商引智。抓方案制定。精心策划招商引智“一号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招商引智任务、整合招商引智资源、聚合招商引智优势、强化招商引智考核,从制度层面保证招智引资强势推进。抓平台支撑。把都市功能区、中心镇、重大产业平台作为招商引智的主平台,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精心包装招商项目,策划组织好投资环境推介会和各类专题招商会,全面形成一产二产三产齐招的局面。抓要素保障。完善招商引智项目“一事一议”机制,建立健全市管后备干部到招商部门挂职和市领导联系协调督查等制度,切实解决招商用地、招商网络、项目库建设、队伍建设等制约招商引智的瓶颈问题。抓氛围营造。召开“招商引智攻坚年”千人动员大会,出台更大力度的激励政策,实施招商项目审批代办制等方式为投资商、优秀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全面营造亲商安商、重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大力建设“工业强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围绕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全面实施招商引领、创新驱动、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强园强镇、千亿投资、市场开拓和人才建设等工程,重点打造家电、汽车及零部件、化纤及新材料、新兴产业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由大变强,为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夯实物质基础。提升发展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引导家电、轴承、化纤、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传统产业加快技改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大幅提升企业设备水平;大力实施生产装备信息化改造工程,鼓励企业积极应用嵌入式软件技术嫁接改造提升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智攻坚年活动,围绕先进制造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的新兴产业布局重点,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着力推进一批对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做大新兴产业投资发展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引导基金在我市新兴产业培育中的杠杆作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作为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突破口,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以建设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为抓手,加快中心城区CBD核心商圈、城东商务商贸集聚区、城西商务休闲集聚区、城北商务创意集聚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商品市场园区、综合物流园区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慧聪网中国家电电子商务产业园、余慈物流现代供应链配送中心等重大服务业项目为突破口,以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为抓手,加快培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家庭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加快推进鸣鹤风景区开发建设,推动达蓬山山地自行车运动、伏龙山滑翔伞运动等休闲旅游基地创品牌、扩影响,全面提升旅游开发和接待能力,着力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规划引领,做精做好农业特色文章,加快构筑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创新试验,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农业产销、农村资金保险互助、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四大合作”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构建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实施“3320”现代农业园区工程和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积极发展新型业态农业,提升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横河杨梅主导产业示范区、周巷蜜梨精品园等园区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法人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突出抓建设优环境,有效提升城市品质。以“品质之城建设推进年”为抓手,围绕“打造城市亮点、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目标,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新型城市化,全力打造高品质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强势推进项目建设。明年,我们将继续把扩投入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策划生成、储备报批、政策处理和开工建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及早部署落实抓投资。立足于抓早抓实抓出成效,及早排摸确定2013年重点工程项目,细化分解落实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并签订责任状,确保层层明确到位,力争一开年就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抓投资。在土地空间保障方面,统筹安排项目用地计划、积极向上争取省预留规划指标、统筹计划指标和建设用海指标等多措并举,确保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在资金需求保障方面,发挥省金融创新示范市试点优势,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整合利用各类财政性资金、国有资产性资金、银行性资金、民间资金等,着力加强建设资金保障力度。优化审批服务抓投资。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绿色通道”制度,深入实施项目代办制、联合审批、并联审批等制度,切实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

精心打造城市亮点。大手笔启动新城河板块综合改造工程,以新城河拓宽项目带动周边地块有机更新,全力打造慈溪环境最优、风景最美、配套最全、建筑最靓的明月湖活力滨水空间。围绕明年6月一期开园目标,加快文化商务区文化公建群、总部经济区块、联盛广场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启动建设地标酒店、湖心景观工程等标志性工程,及早展现“慈溪客厅”的现代化气息。加快景观大道、三北大街西延、北二环东延、界牌区块、新潮塘区块、城南区块等六大已启动板块“清零收尾”,在完成土地征迁、安置房建设的基础上,抓紧配套市政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尽快形成区块形象。扎实推进龙山、观海卫、周巷三大新城和“美丽乡村”沿山精品线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家具”改造提升,精心打造城区出入口等节点工程,确保城市门户成为亮点。借鉴老小区改造经验做法,对暂不列入拆迁的城中村进行提升式改造,实施好截污纳管、道路整修、环境整治等工程,着力改善城中村居民生活居住环境。

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牢固确立生态文明理念,持续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全面提升全市域的环境质量,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环境问题。提高产业项目环保准入门槛,进一步严格环保执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达标排放集中整治行动,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坚决实施关停或搬迁。继续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已建管网的作用,持续开展截污纳管攻坚行动,确保明年城区和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持续提高。全面完成曹娥江引水工程,大力实施水环境生态修复,继续以“河长制”为抓手推进入河道综合整治,整体提升河道水质和形象。大力推进“森林慈溪”建设和山体复绿工程,全面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提升和峙山公园扩建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绿地、城市绿道和城市绿廊,努力营造“城在林中、路中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良好生态格局。

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完善重大主题宣传、社会舆论引导及新兴媒体运用等工作机制,做好党的十精神和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的实践宣传工作。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倡导实践“做文明有礼的慈溪人”,积极弘扬以“慈孝、包容、勤奋、诚信”为核心的当代慈溪人共同价值观,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加强“围垦、移民、青瓷、慈孝”等地域文化传统的保护、传承和展示,启动建设上林湖越窑青瓷文化生态展示区建设,争取在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工作实现新突破。加大文化产业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重点推进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得到明显提升。加强对领军型文化人才、文化创业人才、文化产品营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由高端人才带出优秀工作团队的良性机制。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投用大剧院、科博中心、群众文化中心等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活跃演出市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突出抓民生创和谐,扎实推进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仅是科学发展之本、率先发展之要、和谐发展之基,更是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一年,我们将积极顺应群众的新期待,满足民生的新需求,不断完善和谐社会的建设机制,让改革发展的成果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打造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项行动计划为核心抓手,全面落实城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服务、公共教育均衡、公共医疗卫生、居民养老服务、城乡住房保障、基本社会服务、文化体育普及、公共食品安全、城乡公交通信一体化“十大行动”年度工作任务,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扩大服务供给、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化。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围绕反映强烈的环境、交通等方面的新问题,持续开展攻坚行动,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明确市、街道(镇)两级城市管理职责,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层主体作用,强化属地的综合管理职能,形成“大城管”工作格局。创新管理手段,推进“智慧城管”网络全覆盖,以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健全完善维稳的体制机制和“五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夯实工作基础,落实基层责任,切实提高预警预防和应急应变能力。全力减少和越级上访,对尤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避免发酵、恶化。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新做法、新经验,从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供给等多方面入手,合理控制流动人口数量,稳步改善流动人口结构和素质。充分发挥市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和市社会治安动态防控联勤指挥中心作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平安有序的社会环境。

突出抓落实增活力,有力推动破难争先。新的一年,我们将在提升各地各部门的执行力和责任心上下功夫,在激发广大领导干部敢想、敢拼、敢干的工作激情上下功夫,推动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全面推行“抓落实十法”。政策是前提,落实是关键。以“抓落实十法”为抓手,加大对各项重要决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的督促、督查力度,对一些重点难点工作,由实施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工作开展情况在市委全会、市政府全体会议等重要会议上进行专题述职。深入开展“三十佳、双末位”评选活动,加强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镇(街道)和市级部门目标管理绩效等考核结果的运用,不断强化考核的引领导向和检验工作成效的作用,形成昂扬向上、创新实干、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推动各项决策、目标和任务加快落实。

林长制工作亮点范文3

良好开局

《决策》:2016年是“一江两岸”的新铜陵起航元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一年铜陵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倪玉平:2016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顺利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从数据指标来看,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元,增长9%,增幅居全省第6位;财政收入153.8亿元,增长5%,其中地方收入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1196亿元,增长12.5%,增幅居全省第5位。另外,节能减排实现年度控制目标,万元GDP能耗降幅居全省前列。

这一年,我们推动转型发展取得重大成效。这突出表现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加快,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8.8%提高到30.6%,居全省第2位。铜材加工突破175万吨,超过电解铜产量43万吨,铜产业朝全链条、高价值方向延伸;新能源汽车从部件生产向整车制造、智能制造迈进;电子信息产业由元器件、印制电路板向手机等终端产品拓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4%,提高2.3个百分点。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连续两年考核优秀,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的城市,打造循环经济升级版的做法在全国推广。

与此同时,铜陵市新的动能正在加速形成。项目投资为增添动能厚植根基。全年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70亿元,增长58.3%。民间投资累计完成886亿元,增长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安博电路板、松宝、耐科、零点机器人等106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在传统动能方面,产业技术改造持续发力,全年技改投资突破400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70%,135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评估审核。在新兴产业动能方面,铜基新材料集聚基地投资增长25%,产值达686亿元;首批4家市级基地建设全面启动。此外,招商引资也有力推动了新旧动能的转换。例如我们引进了年产800万台手机生产基地、北京特高压导线及核电缆等一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创新创业培育新动能出现可喜变化。建成众创空间17家,3家“星创天地”成为全国首批农业创新创业平台;新建一批电商产业园区,新业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5%,快递业务量增长105.6%;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0.6%。

《决策》:一直以来,铜陵都扮演着改革先锋队的角色,过去的一年里,铜陵是如何加速推进重点改革的?

倪玉平:深化改革开放能够不断增强发展活力,2016年,我们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年度41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方面,围绕提质增效,铜陵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坚持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配套措施,着力推进“去降补”任务落地见效。可以说,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来看,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4家,淘汰小矿山7家,关破重组一批“僵尸企业”,成功化解PCB产业链债务风险。另外,通过一系列房地产调控举措,盘活商业地产47万平方米;减少商品住房库存42万平方米,去化周期由上年底18个月下降到13个月。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化解企业不良资产43亿元,规上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1.33个百分点;争取置换债券化解政府债务49.7亿元,政府平台融资成本控制在6.5%以内;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35亿元,用电大户全部实现直供电。

另一方面,我们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例如,“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权力清单在全省率先上线,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清单制度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五证合一”营业执照全省首发。“多规合一”联合审批系统在全省率先运行,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限由257个工作日缩短到56个,这一试点经验得以在全省推广。此外,社会事业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阳光分班”成为中央改革办推介的典型案例;校长职级制改革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医联(共)体实现四级全覆盖,“医养结合”试点有序开展。

招牌动作

《决策》:2016年,铜陵组织实施的“生态建设提升年”、“规划引领突破年”、“精准扶贫和棚改攻坚年”活动取得哪些成效?

倪玉平:应当说,去年铜陵开展的“三个年”活动取得不少新突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铜陵市强力推进生态治理项目,围绕大气、水、土壤“治污三大战役”,共安排重点治理项目118个,总投资152.9亿元。针对大气污染治理,开展了“攻坚行动”和环保执法“零点行动”;针对水环境治理,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另外,绿化和森林增长持续提升,完成矿山生态治理修复项目23个。与此同时,启动循环经济“8311”升级行动,推进节能减排五类典型示范和六化项目建设,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全国领跑。

二是规划引领取得新突破。一方面完善规划体系,修编完成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枞阳县总体规划,陆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1+13”规划体系,积极推进江北港新区等重点专项规划。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整合24个部门6大类80余项规划,实现总体规划一张图、基础数据一个库、行政审批一网清、运行管控一条龙。

三是扶贫和棚改攻坚取得新突破。铜陵市的脱贫攻坚首战告捷,1.9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21个贫困村满足出列条件。财政与社会各方投入资金4.4亿元,22个村集体和2350户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精心实施38项民生工程,民生类财政支出128亿元,占总支出的85%,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先进位次。另外,棚改攻坚强力突破。全年棚户区改造完成6608户,占计划的94.5%,实现棚改“大头落地”目标。3110户农村危房改造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决策》:“三个年”活动可以说是铜陵的招牌动作,也呈现出诸多亮点,那么在新的一年里,铜陵又谋划出怎样的新思路?

倪玉平:“三个年”活动已经成为铜陵的经典自选动作。新的一年,按照“全面发展,突出重点,典型引路,梯次推进”的思路,聚焦事关全局、关乎长远的重点问题,我们也做出新的谋划:

开展产业集聚基地推进年活动。“三重一创”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更是铜陵市打造产业升级版、推动转型跨越的关键举措。具体的目标有以下几个:要实现省级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完成产值800亿元、税收10亿元,在全省争先进位;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4个市级集聚基地建设,力争1-2个升为省级基地;要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5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要加快实施超级电容、纳米复合材料等5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年活动。应该说,特色小镇是孕育新业态、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创新创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塑造城市空间形态和内涵品质的重要探索。下一步,我们要突出产业培育,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手段,重点打造皖江创新小镇、大通文化旅游小镇、西湖文体小镇、天井小镇。鼓励各县区因地制宜,培育建设一批产业上“特而强”、机制上“新而活”的特色小镇,为转型发展增添新动能。

开展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要求,更是铜陵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是我市“十三五”发展三大战略之一。2017年,我们要围绕强基础、促均等、惠民生,统筹布局,细化安排,加大补短板力度。例如,向江北地区交通、水利、电力设施短板发力,向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短板发力,向社会保障、扶贫开发、饮水安全、乡村环境等民生短板发力,从而促进江南与江北、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加快协调发展步伐。

乘势而上

《决策》:2017年,铜陵的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和格局?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怎样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倪玉平: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孕育突破,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中央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些都为铜陵加速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创优争先,全力把铜陵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在数字目标方面,我们预期取得的成绩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下;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22个贫困村出列、3.1万人脱贫;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

具体来说,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项目导向,结合五大发展理念,重点抓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实施创新发展行动,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二是实施协调发展行动,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三是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四是实施开放发展行动,增强区域竞争新优势;五是实施共享发展行动,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

《决策》:目标已定,蓝图绘就,铜陵要实现既定的发展任务,需要选准哪些着力点?

倪玉平:推动发展,政府要找准抓手,持续用力。针对2017年的具体情况要重点突出“三个抓手”:

第一,抓项目。应该说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推动发展第一抓手。紧密结合刚刚提到的五项重点工作,我们要谋划建设这样一些项目:推进一批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特色镇等创新发展项目建设;推进一批路、水、电、管网等城乡协调项目建设;推进一批环保、复绿、植绿、岸线整治等生态绿色项目建设;推进一批铁路、对外通道、港口、景区等扩大开放项目建设;推进一批城市功能品质完善提升、棚改扫尾、扶贫攻坚、市区畅通、污水和垃圾处理、水体治理、美丽乡村等民生共享项目建设。

林长制工作亮点范文4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也是在艰难中跋涉、奋发中前行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千方百计谋发展,竭尽所能保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2元。

(一)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农业试点渐次展开。跻身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和省万亩高标准农田试点县,17个试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争取上级资金近2亿元。

示范区建设亮点纷呈。小小线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新增绿色水稻1万亩、设施农业1500亩、优质葡萄1000亩。省级现代设施农业小区达到8个,进驻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1个,北方果蔬大面积反季生产,南方水果试种成功,成为辽阳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西马峰镇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殊荣。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大力度调整种植结构,调减玉米2.3万亩。新流转土地3.6万亩,全市流转面积超过40%。培育农产品流通生产基地15家。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万亩,实施两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37项。完成闭坑矿植被恢复和植树造林2100多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二)着力促进转型升级,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忠旺铝材精深加工项目完成37万平厂房建设,59万平厂房正在施工,专用车厢项目生产特种车辆近千台,铝材加工业开始走上灯塔工业发展的舞台。西钢选矿、北方电力锅炉辅机等一批项目基本建成。顺锋200万吨采矿扩建、绿龙马铃薯主粮化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

支持骨干企业爬坡过坎。落实营改增、大工业直供电等各项政策,为企业减负1.38亿元。帮助企业争取省产业投资引导资金800多万元。推动北方化工恢复生产,2条16万吨天然脂肪醇生产线环评获批。扶持企业上市,太阳谷葡萄酒业在“新三板”挂牌。

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空前。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0万吨,提前完成省定目标。关停环保违规企业68家,拆除城区燃煤小锅炉15台。削减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379吨,预计万元GDP综合能耗和取水量分别下降3%和5.7%。

(三)着力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

皮装裘皮产业渐露曙光。建成丰帝工业地产等标准化厂房10万平。保税仓库投入运营,海关、商检和国际四大拍卖行全部进驻,累计竞拍进口原皮320万张。电商产业园启动运营,皮装裘皮线上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丰富市场业态,引进箱包、皮鞋等经营业户百余户。国家皮革检验中心佟二堡工作站成立,具备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资质。

传统服务业有新亮点。6万平大商家购物中心正式营业,城区商贸服务功能渐趋完善。举办秋季房交会,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达到11万平。首届辽峰葡萄节暨农产品展销会获得成功,大大提升了我市特色农产品知名度。金融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我市第一家总部银行灯塔农商行获批成立。到去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10亿元、143亿元。

旅游产业持续升温。提升改造皮装购物游、灯塔迷宫花园、燕州万紫园和燕州城千亩油菜花等热点旅游产品,景区人气再度攀升。完成高公馆原貌修复。组建城南旅游开发公司,探索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市场化运营模式。佟二堡4A级景区创建全面展开。去年,我市全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

(四)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新建和维修改造各级公路310公里。改造城市巷道13条,新建村内道路166公里,便利城乡居民出行。完成城区地下管网探测,启动框架系统建设。中奥花园二期、金?花园二期等住宅地产开工,全年房地产开发面积16.5万平。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综合改造19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3000余户。实施13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城乡新增绿化面积90万平。深入开展环境净化年活动,城乡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特色小镇全面启动。皮草、辽峰、太阳谷、燕州4个小镇列入辽阳市级特色小镇创建盘子。总体规划全部完成,征地动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依次展开。佟二堡有望跨入省级特色乡镇。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打响脱贫攻坚战。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开展“千人包千户、千组包千户、千企包千户”“三千包扶”活动,出台医疗、教育、低保救助措施,实现2868名贫困人口脱贫,6个省级贫困村摘帽。

织密社会保障网。新增五险扩面850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标准全面上调。实施323户棚户区改造,完成340户农村特困户住房和危旧房屋建设改造。新组建4个城市社区。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启动市级公益性公墓建设。

推进服务均等化。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完成39所薄弱校改造。全面启动农村教师支持计划,首批83名教师轮岗交流。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药品零加价让利患者700余万元。村级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新建和维修改造基层文体场所18家,送戏送影下乡2500多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燕州乡村大舞台”演出16场。

保持社会大局稳。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法律六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不断加强。着力解决问题,化解了一批积案。坚持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防火、防汛、安全生产、食药品安全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六)着力牢固法制观念,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下放和取消行政职权26项,调整权责清单59项。国地税联合办税大厅投入运行。组建了行政审批局。稳妥实施了公务用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启动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

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加大对各级决策部署督察检查力度,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向市委常委会汇报工作制度,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07件,办复率100%。积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作风建设持续加强。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行政效能有效提升,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初步形成。建立约谈、函询和诫勉谈话制度,约谈重要岗位人员53人次。累计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违反“八项规定”和“”问题195件,处分188人。

此外,双拥、老龄、市志、人防、地震、气象、档案、统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民武装、供销合作、机关事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戮力同心,携手共进,经受考验,战胜挑战,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市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灯塔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步履维艰;发展带来的新矛盾和历史遗留的老问题相互交织,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作风懒散拖沓,不担当、不作为,群众反响强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决心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主要任务

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也是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加快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深入落实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的部署,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抓住辽宁新一轮振兴机遇,围绕建设“四个辽阳”、打造“三个灯塔”的总要求,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实现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全域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融入沈阳经济区为总目标,以经济发展为主旋律,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一)以示范试点为牵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深化示范试点。勇于先行先试,抓好国家、省试点任务,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小小线综合示范区、沈辽产业大道农业示范带和沈半线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带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大发展。大力实施农业精品工程,每个乡镇要至少建成一、二个精品项目。积极推进佟二堡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建设。

加快结构调整。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杂粮、绿色蔬菜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绿色水稻,力争面积达到80%以上,努力打造辽宁绿色水稻第一县。集中连片发展辽峰葡萄和设施农业,加快形成原产地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林果产业发展,补齐东部山区农业短板。做大做强特种毛皮动物养殖业,争创省“一县一业”示范县。

夯实农业基础。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再流转土地3万亩。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0家,试点整村组建土地合作社。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解决6个村、7800人饮水安全问题,努力推进安全饮水全覆盖。

(二)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主攻重点项目。把项目建设贯穿全年工作始终,确保忠旺铝材精深加工项目完成一期96万平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车厢项目一期全部达产;抓好顺锋钢铁200万吨选矿扩建、国能洁净燃料生产基地等一批超亿元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壮大骨干企业。建立重点骨干企业库,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争取和落实各项涉企政策,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支持企业多元融资,力争富强铸造在“新三板”挂牌。推动企业联合重组,“造大船出海”。构建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激励机制,开展工业纳税“十强企业”评选表彰活动。力争再培育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集聚园区力量。完善基础设施,研究支持办法,吸引企业入驻,加快形成集聚效应。筛选一批发展前景好的小微企业,引导其入驻园区发展。启动佟二堡精品企业园建设,打造高端企业集聚地。整合域内外服装童装企业资源,规划建设服装产业园区,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三)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做优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宗骏奥特莱斯、东方米兰二期等重点项目,启动皮草文化展示馆建设,继续丰富市场业态,全力打造“四季佟二堡”。建成貂皮现货跨境电子交易平台,扩大电商产业园规模,全力打造“网上佟二堡”。引导企业引进国际一流设计师,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筹划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全力打造“创新佟二堡”。

做强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城区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体、养老地产等龙头项目,活跃城区商业氛围。办好房交会、辽峰葡萄节和辽峰小镇赏花节,繁荣城乡市场。加快县、乡电商网点建设,逐步健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成冷链物流电商园。

做活旅游产业。推进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增强旅游产业活力。实施以民俗村、农家乐、历史古迹、山区自然风光和城区重点景观为节点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成沈阳经济区的“后花园”。力争完成佟二堡4A级景区创建。

(四)以特色小镇为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新建和维修改造各级公路及“一事一议”村内道路420公里以上,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启动城市北环,加快燕滨路、灯岫线和康柳线等重点道路建设,完善城南片区道路规划建设,确保灯塔高速南出口竣工通车。开工建设城市给水三期工程,继续完善供电、供热、燃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提升建设品位。围绕建设宜居城市,大力度改造老城区,对2600多户城中村、城郊村和棚户区进行搬迁改造,对21个弃管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改造,对2条城市主次干道和13条破旧巷道进行维修改造。启动忠旺城、金昌馨居等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增设沿街景观小品,开工建设葛西河生态走廊三期。争取省市扶持政策,高标准实施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打一场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

建设特色小镇。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规划定位,积极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项目,加快形成“一镇一产业、一镇一精品”。佟二堡皮草小镇争创国家级特色小镇,辽峰、太阳谷、燕州小镇争创省级特色小镇。建立特色小镇储备库,适时启动两个关东风情浓厚、灯塔特色鲜明的小镇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继续实施青山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造林100万株,治理闭坑矿山110亩。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加强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控,全部淘汰黄标车,加速淘汰老旧车辆,拔掉城区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引进长青集团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化水污染防治,实施“河长制”,确保域内河流水质改善。开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目标监测点位设置和网络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完成城市总规修编及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编制。开展城市管理年专项行动,出重拳、大力度整顿占道经商、违章停车、私搭乱建、非法营运等行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正式运营灯塔客运中心,优化公交运行线路。

(五)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重点改革。深入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启动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扎实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审批局要履行好职能,真正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完成“五证合一”改革,广泛应用“一照一码”和“两证整合”,全力营造便商利商的政务服务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诚信招商、诚信待商、诚信留商”理念,着力营造聚商活商的公平市场环境。保持各类发展政策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构建平等统一规范的政策环境。

全力招商引资。开展“招商年”活动,全市总动员,干部齐上阵,突出主导产业和重点区域,围绕延长产业链条、城市开发和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着力以商招商,动员“灯商回归”,努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要素供给。盘活闲置土地和空置厂房,复垦关闭砖厂、煤矿和村屯空地,保障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需求。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做好动迁地块和农用地收储工作,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抢抓政策机遇,各部门都要积极主动向上争取支持。

(六)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持续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继续深化“三千包扶”和行业扶贫,力争最后278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个省级贫困村彻底摘帽,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补民生保障短板。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2600人,提升城乡居民参保参合率,全力保障养老金发放。完成市级公益性公墓建设。改造600户农村特困户住房和危旧房屋。继续实施农村敬老院消防设施和城市社区用房改造。

办人民满意教育。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布局调整,加快薄弱校改造,启动一高中择址新建,努力解决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继续实施教师交流轮岗。鼓励普惠制幼儿园发展,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卫生服务共享。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完成中医医院建设,启动中心医院扩建,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增强公共卫生保障能力。

做文化事业文章。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力争村级文体广场全覆盖。完成燕州城山城本体保护规划编制,筹建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确保高公馆复原式陈列对外开放。深度挖掘整理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谋划农村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改造。

创和谐平安灯塔。着力构建法治体系,规范程序和秩序。强化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和公共安全监管,做好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大力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恶性犯罪,进一步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七)以依法行政为理念,全力塑造政府新形象

加强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严禁法外设权、扩权。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一丝不苟地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

狠抓从严治政。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不折不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筑牢政府工作人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国有资产转让程序,加大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失职渎职案件和腐败问题,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树立责任意识。牢记人民公仆的第一身份和为民服务的第一职责,把群众需要作为工作第一目标,群众满意立为干事第一标准。勇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以逆水行舟的胆量、奋发有为的精神主动推进急难险重工作,主动适应改革攻坚新要求。

林长制工作亮点范文5

2017年03月27日

今天召开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市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全面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等下,高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工作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

(一)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6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01亿元,同比增长2%;在新一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二。现代农业主平台加快建设,建成现代农业园区项目6个、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1个,新增中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坎墩果蔬特色农业强镇入选省首批农业“一区一镇”创建名单。农业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评定星级专业合作社42家,新增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2家,海通、恒康获得首届宁波市“十强”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农业生态建设治理稳步推进,实施家禽养殖场整治提升177家。推进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20.4万亩次,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3个、示范面积2.5万亩。农业质量安全保障逐步强化,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完成农产品检测2913批次、合格率99%。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周巷镇和现代农业开发区两个小型农田水利项目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修掘农田沟渠15万亩。

(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实施新一轮美丽乡村分类创建,确定“十三五”期间美丽乡村精品村11个、示范村15个和2016年度美丽乡村美丽宜居村25个,指导督促三类村开展专项设计方案编制,推进项目初审和立项。目前25个美丽宜居村已全部完成立项,龙山镇山下村率先开展精品村建设。启动中横线精品线西段(余慈市界—宗汉漾山路江)建设,完成分镇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和具体建设项目确定。“五水共治”稳步推进,顺利完成“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任务,实施村(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71个,受益户数24293户。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制定出台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密闭和“以桶换桶”收运工作,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森林慈溪”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平原绿化2500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4个。

(三)民生整体水平得到新提升。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547元,同比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2:1,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七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民就业途径不断拓宽,有序发展农家乐,创建省级农家乐示范点和民宿集聚村各1个,农家乐游客接待量和直接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6%和20%;“电子商务进万村”稳步推进,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站50家,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5个。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全面参保登记计划,全市户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8%以上、96%以上。扩大低保覆盖面,城乡低保占比达1.3%。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全市基本消除人均6000元以下贫困人口。

(四)农村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合作经济、产权制度等进行攻坚突破,努力构建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机制。“三位一体”改革扎实开展,健全市镇两级农合联运行机制,组建镇级农事服务中心9个。建立慈溪农联电商有限公司,在淘宝网等第三方综合性电商平台上搭建慈溪农产品电商馆。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资金互助会3家,累计11家,贷款2755.6万元。探索开展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参保面积3866亩,总赔付62.5万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已开展测绘村260个,完成实测承包地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74%。开展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累计贷款38笔1976万元。

二、2017年农业农村主要工作

2017年,我们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路径,牢牢把握“优、绿、新、强、美、活”关键词,全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主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要突出“优”字,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我市农业虽然现代化程度已较高,但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的问题仍较突出,部分产业出现结构性过剩。如我市的大棚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6万亩,为全省最大,但由于品种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日趋下降,亩均产出已从最好时期的0.93万元下降到0.6万元。因此,我们要抓牢市场需求导向和消费升级趋势,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优化农业供给体系。一是要加快建设产业平台。全力推进“一区一镇”建设,狠抓现代农业开发区产业升级,积极引进南美白对虾种苗繁育基地、正大电子商务总部等项目,完成澳大利亚肉牛进口隔离屠宰项目和食品研发中心项目,启用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启动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实质性推进坎墩万亩都市农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引领区。二是要积极发展特色基地。要以做大做强优质蔬菜、特色水产、名优水果、花卉苗木等四大产业基地为基础,促进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合理搭配品种结构,推动农产品供应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稳固粮食产业,稳定南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旱粮生产基地。三是要调减低质低效农业。根据市场需求、亩均效益、环境承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丝瓜络等造成环境污染的产业发展,抓好葡萄、杨梅等控量提质工作。今年是丝瓜浸洗面源污染整治的最后一年,有关镇要继续抓好污染整治工作,严格控制丝瓜种植产业,达到丝瓜种植面积大幅度削减、浸洗污水彻底整治的目标,从根本上杜绝无序浸洗丝瓜的行为。

(二)要突出“绿”字,调好农业生产方式。过去,为追求产量与效益,我市在农业投入品使用、简易设施应用(如简易大棚应用)等方面比较粗放,过多考虑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对长远生态效益的关注,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突出短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技术支撑体系相对较弱。因此,我们要坚持绿色导向,创新绿色发展机制,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绿起来”。一是要推进建设“清洁田园”。“清洁田园”专项行动已全面展开,实现了农业全产业全区域覆盖,去年回收各类废弃物700余吨。今年要继续健全“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属地管理、统一回收、分类处置”模式,加强动态保洁,完善农田环境管理长效机制,集中清除田园各类农业废弃物。要以“两路(中横线、胜陆高架)两侧”为重点,推进农业设施用房整治,“拆除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规范农业设施用房建设,打造一批美丽田园。二是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绿色畜牧业发展,深化畜禽养殖场整治,促进畜禽污染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生态化治理达标率达到100%,力争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牧场8家。大力发展和推广农牧结合、稻鱼共生、立体种养等生态循环模式,建成省级示范点2个以上。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肥药双控,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创建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1个,化肥农药实现零增长。三是要抓好产品质量安全。要高度关注“舌尖上的安全”,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规模主体基本覆盖,建立健全全产业、全区域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对小规模种养殖户的质量检测和隐患排查,探索农产品准出机制,创建一批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和标准化模式图进场入户活动,力争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64%以上。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推广,宣传推介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启动“慈溪蜜梨”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

(三)要突出“新”字,调顺农业产业体系。我市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虽已起步,但农业同二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如休闲观光农业,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大多停留在果园采摘、垂钓等传统层面,没有在产品包装、品牌打造、个、消费心理、创意营销等文化内涵上进行细挖深掘。因此,我们要坚持产业融合、跨界发展的思路,按照全域景区化理念,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继续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二是要大力推动农旅结合发展。农旅结合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文章。要以中横线现代农业精品线为重点,整合力量,集中打造,融合旅游元素,配置游客服务设施,力争创建精品园、示范园、休闲观光园等特色园区3个以上,创建一批具有旅游景区等级的美丽田园;结合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建设,整合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规划布局新型业态,探索建设休闲观光和生态旅游“沿海线”,力争将中横线和沿海线打造成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带。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发挥农村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结合美丽乡村风景线打造,积极推进农家乐示范点、特色村、特色区块以及民宿集中村建设,鼓励发展一批特色生态型农庄,全面提升发展“浙东大农家”乡村旅游档次。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依托慈溪农联电商有限公司,组建农产品电商孵化园,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农产品电商慈溪馆。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特别是要加强与农产品电商慈溪馆对接,引导我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品牌、进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让慈溪绿色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

(四)要突出“强”字,健全农业支持体系。农业是一个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产业。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强化人、地、财等要素保障,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我市务农群体整体素质不够高,务农劳动力基本都在50岁以上,7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也有一定比例,涉农大学生从业不够稳定,现代农业发展亟需一支高素质的经营主体队伍。要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家庭农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大工程,定期组织开展“十佳”农业市场经营主体评选活动。深化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农二代等农业创业群体,鼓励大学生到青年农场主孵化园和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扶持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要大力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一般要根据农民素质、经营能力、种植条件等因素来合理确定。目前我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36.16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72.63%,但规模经营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土地经营的规模不大、质量和水平不高。要整合小规模经营,调整政策扶持方向,鼓励发展单体50-30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力争5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占规模经营总面积的65%以上,在今年的扶持政策调整中,初步设想将扶持重点向具有一定规模(集中连片300亩以上)、长期流转(10年以上)的农户倾斜;积极推广作价入股、内股外租等土地流转模式,引导组建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力争每个镇(街道)新增1个以上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三是要健全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去年,我们对涉农资金整合进行了重点调研,市里又将整体制定三次产业的扶持政策,我们将根据总体安排,制定新一轮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目前已经形成初稿,总体想法是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合理归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集中度。政策初稿看,刚性开支占八分之五,重点项目占八分之二,其余项目与原来相比大幅度缩减,各地要按照正式文件要求,抓紧制定出台镇级支持农业配套文件,及早谋划相关项目,早实施早得益。此外要探索建立市涉农资金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涉农资金项目的全程监管,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管理水平。四是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建立新品种引试基地和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基地,新引进和试验新品种100只以上。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开展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建设一批符合“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标准的镇(园区)、基地。加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促进新型智能农业设施装备引进和应用。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1.3亿元,新增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千亩。

(五)要突出“美”字,深入建设美丽乡村。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我市经过上一轮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但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村庄特色不明显,亮点不够多,脏、乱、差等现象在局部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现在也是结构性矛盾,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但美丽乡村建设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工作当中牢牢抓好。我们要以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为抓手,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庄更美丽、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满。一是要推进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去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所谓“升级版”,就是立足于上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在更高水平上打造美丽乡村,要求更高,任务更重。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景区化建设的理念和标准来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抓好贯彻落实,在村庄建设中融合旅游元素,注重景点建设,串点成线,力争建成一批具有景区等级标准的美丽乡村。要积极培育精品示范,完成龙山镇山下村精品村建设任务,启动实施精品村和示范村各5个以上。积极推进美丽宜居村建设,完成2016年度美丽宜居村建设任务,启动实施2017年度美丽宜居村25个。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开展全域整治建设和全面整体提升,力争创建示范镇2个。积极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基本完成中横线西段(余慈市界—宗汉漾山路江)建设,启动中横线东段(龙山西门外村界—观附公路)和新浦镇海韵风情线建设。二是要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去年初,我们开展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农村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美丽乡村的要求、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为此,我们要以农村污水治理、垃圾清运、治危拆违为重点,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要启动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以“河长制”为龙头,持续推进“五水共治”,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力争全面消除宁波市市控以上断面劣Ⅴ类水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扩面,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实施提质扩面村50个。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导向,在巩固“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置体系基础上,完善生活垃圾密闭收运体系,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力争完成垃圾分类“三化”处理村70个以上。要推进农村“治危拆违”。今年2月,我市住建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各镇(街道)开展了房屋使用安全隐患再排查,并建立了危旧房屋信息动态更新制度、安全员AB岗工作制度、治理措施清单及销号管理制度、事故倒查责任追究制度。下步,我们要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健全农村“治危拆违”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突出开展以“治脏、治乱、治差”为主的“一加强三整治”行动(“一加强”即加强规划设计引领,“三整治”即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镇容镇貌),努力实现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镇秩序日趋规范,镇容镇貌大为改观、地域特色更为鲜明,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社会公认度不断提升的目标。三是要深入推进“森林慈溪”建设。“森林慈溪”建设是实现农村增绿的有效途径。要研究制定新一轮的“森林慈溪”扶持政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现有林地资源保护和林地管护队伍建设,开展“森林”系列创建,今年新增平原绿化2000亩以上。

(六)要突出“活”字,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破解当前“三农”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下步,我们要继续以“三位一体”、农村产权、集体经济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一是要深化合作经济体制改革。我市自2014年被列为省级改革试点以来,“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得到深入推进。去年,中农办主任唐仁健来慈调研“三位一体”改革,肯定了慈溪的做法。下步,我们要继续以打造省级“三位一体”慈溪样板为目标,加快建设服务活动、主体培育、电子商务、信用合作、资金保障五大平台,提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在服务中得到实惠,增强农合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重点要抓好三件事:第一件是全面推进镇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经组建9家,剩余7个镇(街道)要加快组建,到6月底要完成全覆盖。已组建的9家要做好规范提升工作。建成后,要加强正常运行机制建设,开展常态化的专家咨询、固定活动日、学习培训、产品销售等活动,实现原来市场主体找镇农办为主向市场主体找农事服务中心为主转变,让“有事找农合联”成为农民的最佳选择。第二件是推进涉农服务事项转移,进一步提高农合联为农服务能力。目前我市已明确将农户小额担保、农产品展示展销两项职能转交给农合联,请相关部门尽快做好职能移交工作,并在过渡期间加强对农合联的业务指导;市农合联也要尽快熟悉业务,提高职能承接能力,尽量减少职能转移对工作开展的负面影响。第三件是要加强资金互助合作,探索开展资金保险互助试点,在银行、保险机构、农资公司、农合联会员间开展农资贷款保险互助试点,降低农户生产资料成本。二是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首先是确权,要将有关农村产权明确到人(户),实现权跟人(户)走,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今年的重点是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这项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去年有些镇为了完成任务,上报数据要快于实际进度,但今年是确权的最后一年,没有退路,各地一定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其次是赋权,要赋予农村产权更多权能,进一步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之前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开展了“多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并于去年开展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但改革进度不太理想,去年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实施38笔1976万元,与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两年两个亿”目标相距甚远。下步,我们要找准改革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全面推进50亩以上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为抵押做好基础性工作,因为有了确权才能真正进行抵押;另一方面,要用足用好经营权的反担保功能,在农户小额担保中将土地经营权作为反担保。此外,农商行、邮储银行在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中要把土地经营权作为主体,创新与其他品种相结合的涉农贷款,加快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力争全年实现贷款超亿元。三是要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重要保障。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先后制定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振兴工程、市级财政补助村扶持等政策,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16年底,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计113.2亿元,总收入达12.2亿元,可用收入7.96亿元。但我市集体经济还是存在增收路径不宽、发展动能不足、开支逐年增加等问题。据统计,2014-2016年,年均稳定收入20万以下的村还有39个。今年省里提出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昨天市委常委会专门审议通过了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和市级财政补助村集体经济扶持政策(2017-2021),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策规定,抓紧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挖掘资源要素增收潜力,加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提升村级有钱办事能力。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第一项是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村。目前全市20万元以下村还有39个,同时还要防止一些村重新返贫。总体目标上是要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帮助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具体办法上,按照稳定收入和镇级平衡相结合,全市确定60个的市镇两级财政补助村,必须帮助他们建立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项目,通过五年努力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村。责任落实上,吃牢镇级主体责任,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将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村的任务纳入到镇(街道)和党政主要负责人考核之中。第二项是抓紧做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看,村级债务情况还比较严重。因此,各地要关注村级债务,党政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村级债务工作,研究制定各村的村级债务化解方案,做到一村一策,建立健全村级债务防控机制,研究解决盲目举债、高息借款搞项目建设等问题,力争做到新债不增、旧债渐减。第三项是深化村级股份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章程要求试行分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林长制工作亮点范文6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促进工业发展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表彰大会,这既是我们对去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和三年创建十强县(市)开局之年工作情况的一次大回顾、大检阅,更是对推动我们今后工业发展和创强大业的一次再加压、再鼓劲。刚才,大会对去年为全市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今天受表彰的有关企业和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上面,润民同志就进一步做好我市工业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请大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加速工业发展和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扩大的大背景下,我们全市上下按照市委提出的“123456”发展总思路,紧紧扭住三年创建十强县(市)这一奋斗目标,团结一心,苦拼实干,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着大踏步前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我们在07、08两年跨越前进的基础上,在全省的排位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超越了3个位次,跃居全省第12位。在去年全球和我国整个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在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实现较大幅度的争先进位,确系来之不易,可以说困难比我们预料的要大,效果比我们预料的要好,值得我们全市上下为之欢欣鼓舞,必将更加坚定我们创强的信心和决心,必将进一步激励我们全市上下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昂首阔步迈向十强。

当然,在看到喜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强大业绝非易事,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一是县域经济争先进位越往前挤难度越大。在当前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这个大形势下,全省各个县市都憋足了劲,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从目前排在我们前面的11个县(市)来看,除高陵县之外,其余10个县市都有着丰富的资源,大多数县的gdp总量和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高出我们很多,有的已经是我们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加之这些县人少地广,人均指标就更高。我们要与他们在发展县域经济上竞赛,赶上并超过他们跻身十强之列,难度之大不难想象,如果不付出人一之我十之的艰苦努力,进十强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谈。二是同时和我们一起向前争先进位的竞争对手发展态势咄咄逼人。从目前排在我们后面的凤翔、定边、户县、歧山等县来看,他们的经济综合实力和我们不相上下,特别是凤翔和户县,他们在前两年都曾进入过全省十强,基础都很好,加之这几年也引进了不少重大项目,如果我们不加倍努力,稍有迟疑和松懈,我们不要说进十强,就是现有的位次也难以保住。三是从我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我们与周边县区的发展速度差距明显。我们的规模工业产值增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等几个主要增速指标都低于咸阳平均增速,在咸阳市分别都排在第10位左右,位次非常靠后。而一同和我们争创十强县(市)的彬县,一季度经济指标完成的非常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排在咸阳市前列,其中好几项都是全市第一;还有长武,规模工业产值增速高达305.6%,其余好几个指标都高出咸阳市平均增速很多,这些都让我们深感压力巨大。

狭路相逢勇者胜。虽然我们在创强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不少压力和挑战,但也有诸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从近几年来全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变化来看,县域经济的竞争,已经成为各县市区工业经济的竞争,全省各县市区都在相互比拼干工业、建园区、上项目、抓招商的力度和速度,哪个县的工业强,那个县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就强。拿全省十强县高陵县来说,凭借紧靠西安的优越区位优势,积极承接西安产业转移,大建园区、大上项目,仅仅一个泾河工业园的工业产值一年就高达200多亿,后发优势非常强劲,在全省十强的位次连年上升,已经跃居全省第5位,排在了吴起、安塞等部分陕北能源大县的前面。与此同时,陕北的安塞、定边、横山等能源大县由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方面因素在县域经济考核体系中所占比重的增加,他们在全省的排位已经开始下降,这对于素有“兴旺工业城、平原米粮仓”美誉的我们来说,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上无疑是非常有利的。我们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通过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建园区、上项目、抓招商,三大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陕柴、兴化、金龙鱼油为核心的装备制造、化工、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工业的拉动作用已经凸显。加之,我们目前还有包括兴化大化工、金龙鱼油、西瑞、华鲁钢铁、奉航二期等在内的一大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只要我们上下齐心协力,加快进度,今年就可以建成投产,到时就可以给我们的gdp、财政收入等方面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可以说,我们争创全省十强县(市)基础好、动力足、希望大。对此,全市上下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又要坚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加速工业发展和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绝不能被阶段性的胜利冲昏头脑,绝不能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松劲懈怠,要始终保持枕戈待旦、愈战愈勇的良好精神状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扎实的措施,投入到促进工业发展和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各项工作中去,确保在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把握主动权,抢占制高点,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

二、把握战略要务,坚持强势推进,努力实现工业立市强市富市新突破

我们要三年跻身十强县(市)行列,希望在工业,优势在工业,关键也在工业。全市上下都要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工业、围绕工业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的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毫不动摇地按照工业发展“强支柱、搭平台、上项目、抓招商、推动民营崛起”的18字方针,坚持“增量存量并举、质量效益并举、外资民资并举、大中小并举”的原则,大上项目、大建园区、大力招商,真正以工业经济的大突破实现我们县域经济的大跨越、大提速。

一是要强势推进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和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积蓄强大后劲。发展实践证明,上项目的速度和力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力度,现在的投入就是今后的产出,现在的项目就是今后的竞争力。全市上下都要不断强化“抓工业就要抓项目”思想,强势推进大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全力抓好今年总投资172亿元的30个重大项目,促使在建的全面加快进度、已签约落户的尽早开工建设。现在已经到了4月底,一年的三分之一就要过去了,我们的一些项目进展非常迟缓,板打得太凉,根本见不到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场面,希望能引起我们有关包抓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真正以一刻也不耽误的精神抓好我们的每一个项目,深入到项目建设一线,定期召开协调会,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快协调、速决策,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千方百计地把项目进度赶上去,确保我们的兴化大化工、金龙鱼油、西瑞、华鲁钢铁、台玻、奉航二期、十二所科技产业基地等一大批重大产业化项目顺利快速向前推进。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我们的产业优势,进一步放宽招商视野,拓宽招商渠道,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瞅准新目标,拿出新举措,干出新亮点,实现新突破,力争年内有几个拿得出手可供咸阳市观摩的,有轰动效应和影响力的重大项目落户我们。

二是要强势推进园区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和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搭建良好平台。尽管我们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抓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城市的框架、内涵、品位和园区的承载力明显提 升,但这还远远不能适应我们目前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此,我们要继续保持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投入强度,始终坚持一手抓园区建设,一手抓城市建设。在园区建设上,三大园区办要尽快理顺体制,配强力量,切实加强对园区产业布局的指导和规划,积极协调有关乡镇和部门加快园区骨干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我们三大工业园区的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真正把三大园区打造成吸纳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实现大跨越的“孵化基地”。在城市建设上,要坚持规划立市,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实施好今年确定的城建十件实事,抓紧抓好咸阳市今年城镇化建设观摩会有关观摩点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始终把咸兴大道工程作为我们今年城市建设的一号工程,整合一切力量,克服一切困难,上足人力、上足机械,全力加快工程推进速度,确保8月底前南半幅道路全线贯通。同时,要抢抓春季植树的最后有利时机,全力加快城北生态休闲景观林带建设,力争早日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为我们提供绿色生态屏障。

三是要强势优化企业生产和发展环境,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和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提供有力服务保障。我们的每一家企业,都是我们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的生力军。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都要不断强化服务职能,着力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一个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排忧解难,多关心、多支持、多帮助,少检查、少干扰、少设障,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方位保障企业生产和经营,解除企业生产的后顾之忧,让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今后,我们如果还有企业反映哪个部门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一经查实,将严肃按组织纪律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服务企业生产的同时,我们还要着眼企业长远发展,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贷款、土地、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瓶颈制约,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放胆、放手、放活,给政策、给资金、给扶持,主动为民营企业发展搭建公正公平的竞争平台,以优质的服务和宽松的环境促使民营企业快速壮大。当然,对于为我们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市委、市政府将要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奖励和宣传推介,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纳税人至上、企业家功高”的浓厚氛围。

三、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全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解放思想是我们解决一切发展难题的制胜法宝,面对我市工业经济和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全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任务,我们大家一定要始终高扬解放思想大旗,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发展境界,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始终站在时展的潮头浪尖,始终站在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阵地,以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特别要围绕如何加快工业发展和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工作大胆解放思想,在大上工业化项目上解放思想,算大帐、看长远;在推进企业改革上解放思想,不抱残守缺,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坚决打破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想方设法破解影响和制约我们工业发展和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真正以我们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创新、方法的大改进,引领和推动我们工业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大提速、大跨越。

二是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成绩是干出来的。我们抓工业、抓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必须以干为先,以干为要。要始终大力弘扬我们在近年来加快发展的实践中砺炼而出的敢向困难叫板、敢向落后宣战,憋足劲、拼命干,创一流、争第一、追求卓越的精神,凡是看准的事、定下来的事都要做到事不避难,战则决,决则速。特别是在促进我们工业发展和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工作上,都要出实招、鼓实劲、见真功,甩开膀子干,风风火火地干,力戒形式主义,力戒平庸主义,力戒坐而论道、不干实事,力戒疲、软、懒、散,绝不能当“混混官”、当“软官”、“豆腐官”。会后,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对照年初目标任务和一季度任务完成情况,认认真真地来一次“回头望”,对一季度完成情况不太理想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要摸清症结,找准原因,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加压提速,迎头赶上,确保全面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各乡镇(办)会后也都要立即行动起来,提早着手准备今年上半年的新农村建设现场观摩会和秸秆禁烧工作,早动员、早部署,尽快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指标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要切实负起责任,针对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拿出有效管用的措施,把争先进位各项基础性工作做细、做实、做扎实,确保在这项工作上不出现任何差错和失误,特别是指标上报这一块,必须指定专人进行跟踪申报,该跑的路一定要跑到、该做的工作一定要做细,绝不能因为我们个别部门工作不到位、不扎实,影响全市争先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