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长制工作基本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长制工作基本情况范文1
(一)流域面积,共流经我乡7个村21个组,流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占全乡幅员面积50%。
(二)受益人口:全乡总人口12064人,受益人口4700人,占全乡总人口39%,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1户、586人。
二、污染源前期调查情况
从前期调研情况看,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水质状况较好,但流域内存在点面污染源。
(一)从面源污染看:流域内农田中的泥沙、农药、化肥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过程中,通过水田排水、地下渗漏等方式,进入河流形成面污染源;地表上的农业生产用地膜、农业生产资料包装材料、农村生活垃圾及其它残留物等严重污染了耕地和生态环境。
(二)从点源污染看:全乡现有养殖场12家,其中鸡鸭鹅养殖场5家、养猪场2家,水产养殖3家、混合养殖2家。具体情况为:一是养殖规模较大、粪污处理较好的1家。二是正在完善粪污处理设施的2家。三是处于山林散养状态6家。四是水产养殖3家。
(三)从场镇排污口看:场镇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有常驻人口近600人,设有人民政府、小学、信用社、兽防站等驻乡单位。境内尚未修建污水出场,污水由村3组排入。已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预计投资100万元,修建排污管道8公里,
(四)采砂污染情况:辖区现有砂石场8家,采砂船只13家。
(五)水葫芦、水面漂浮物情况:经排查,辖区未发现大面积水葫芦、水面漂浮物。
三、污染源现状调查情况
通过专项治理,目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从面源污染看:通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大力推广农业生态循环种养殖模式,农药、化肥、农业生产用地膜、农业生产资料包装材料、农村生活垃圾及其它残留物显著减少,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显著减少。
(二)从点污染源看:通过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沿线禁养区内已无畜禽养殖规模户,畜禽养殖户基本建成沼气池、化肥池等粪污处理设施,杜绝了污水直排现象,河道内无网箱养鱼情况。
(三)从场镇排污口看:污水处理厂已完成规划选址,预计2019年前完成建设,同时已在场镇建成污水暂存池,场镇污水未直接排放。
(四)从采砂污染情况看:通过开展砂石场环保专项整治,辖区8家砂石场正在进行环保整治,预计11月完成,届时采砂污染情况将显著改善。
(五)水葫芦、水面漂浮物情况:通过河道水葫芦、水面漂浮物打捞及落实河道保洁员对沿岸垃圾清理,拆除下靠近垃圾池1处,河道内无大面积水葫芦、水面漂浮物,沿岸垃圾显著减少。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前期工作开展,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但还存在河长巡河次数较少、漂浮物打捞不彻底、河道保洁不及时等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乡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严格落实河长制。严格落实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乡级总河长,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任村级河长得河长制,按照设置得河长制公示牌,进一步明确要求、落实责任。
(二)落实巡河制度。由乡党委书记、乡长牵头,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及村级河长多次开展巡河检查,形成巡河记录,对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
(三)开展河道污染源整治。结合中央环保督查,重点针对辖区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采砂污染等重点领域,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四)开展污水沟整治。责成村修建化粪池、污水存储池,将场镇污水进行暂存,阻止污水直排入河,并积极对接水务局,争取尽快开展污水处理厂修建工作。
林长制工作基本情况范文2
一、基本情况
目前,××镇有一个==人组成的民兵应急排和一个==人组成的民兵连:民兵组织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政治工作是我党、我军的一大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民兵工作也不例外。为此,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政府和县人武部的要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重抓落实。
二、党管武装原则落实情况
××镇党委、政府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先后制定并执行了镇党委书记兼任武装部第一部长制度、党委议军制度和书记到武装部现场办公制度。并指派主管机关工作的副书记协助部长抓人武工作。镇党委曾就人武部工作计划,办公经费、参加治安联防、战备执勤等事项,提交党委研究,并坚持每季度听取一次武装部工作情况汇报和下季度工作安排,及时解决专武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镇党委书记除每周到武装部现场办公一次外,随时查看专武干部值班,学习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武装情况做到胸中有数。
三、民兵政治教育落实情况
按照年初的政治教育计划,本着合理安排,服从中心大局,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的原则,到目前,已集中上政治课=课。镇武装部为民兵印发了应知应会试题等教育材料供民兵在业余时学习。通过教育,民兵们对党的政策理论有了深刻地认识,对民兵职能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明确,提高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自觉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进一步认清了发展、稳定这一大局。
在创建“民兵之家”方面,我镇克服了办公场所紧张,无收入来源,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配备了乒乓球案、橡棋、影碟机等器材,并发动职工捐助报刊建起了民兵职工之家。我们将按上级规定和要求提供办公场所,投入必要的经费来加强民兵组织建设。
四、对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教育管理情况
对镇专武干部实行单位管理和自我管理两种方式,平时,专武干部随机关一起进行考勤,按照县政府统一的考勤规定执行。在节假日和上级命令要求进行战备值班时,武装部自行考勤,坚持每班=人值班,随时保证有一名部长或副部长在位。根据现实工作需要和上级要求,镇党委制定了《关于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并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民兵实行双重管理,大部分时间由其所在单位进行管理,在武装部集中学习教育,集中训练和执行其他任务时,由镇武装部管理。截止目前,民兵预备役人员无违法和参与扰乱社会秩序现象。
五、民兵队伍组织纯洁工作情况
镇党委本着政治建设求“可靠”的要求,认真开展民兵整组工作,凡进必审。对专武干部和应急分队民兵政治表现进行层层把关,并实行政审责任制。一般程序为基层支部或党小组推荐,镇武装部考察,镇党委讨论决定,书记签署意见,并报县人武部备案。半年来,专武干部和民兵没发生重大政治问题。武装部能对工作在特殊岗位、重要部门的应急分队民兵定期分析其思想状况,开展谈心、谈活动,对思想骨干进行培训,对个别情况进行排查,并及时向党委和县人武部报相关情况。民兵编组开展互学、互帮、互教活动,学理论,学军事,学语言,文化等,使各族民兵在相互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六、民兵队伍发挥作用情况
应急排民兵均来自各个单位,其中党员占==%,团员占==%,从部队复员的占==%,绝大多数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在支援西部大开发、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约有==名民兵同所在单位职工一起结对帮扶贫困户,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增长致富才干,增加经济收入。据实略统计,民兵累计为贫困居民民、城镇特困户捐款====万元,捐送面粉==袋,为致富提供了必要条件。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兵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兴修生态林基地干支渠,累计约=公理,对镇部分地段的垃圾进行了清除。镇专武干部和么反恐应急分队民兵还配合公安部门夜间巡逻执勤,为遏止刑事、治安案件的上升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县城的社会稳定。
====年民兵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目前,××镇有一个==人组成的民兵应急排和一个==人组成的民兵连:民兵组织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政治工作是我党、我军的一大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民兵工作也不例外。为此,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政府和县人武部的要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重抓落实。
二、党管武装原则落实情况
××镇党委、政府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先后制定并执行了镇党委书记兼任武装部第一部长制度、党委议军制度和书记到武装部现场办公制度。并指派主管机关工作的副书记协助部长抓人武工作。镇党委曾就人武部工作计划,办公经费、参加治安联防、战备执勤等事项,提交党委研究,并坚持每季度听取一次武装部工作情况汇报和下季度工作安排,及时解决专武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镇党委书记除每周到武装部现场办公一次外,随时查看专武干部值班,学习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武装情况做到胸中有数。
三、民兵政治教育落实情况
按照年初的政治教育计划,本着合理安排,服从中心大局,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的原则,到目前,已集中上政治课=课。镇武装部为民兵印发了应知应会试题等教育材料供民兵在业余时学习。通过教育,民兵们对党的政策理论有了深刻地认识,对民兵职能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明确,提高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自觉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进一步认清了发展、稳定这一大局。
在创建“民兵之家”方面,我镇克服了办公场所紧张,无收入来源,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配备了乒乓球案、橡棋、影碟机等器材,并发动职工捐助报刊建起了民兵职工之家。我们将按上级规定和要求提供办公场所,投入必要的经费来加强民兵组织建设。
四、对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教育管理情况
对镇专武干部实行单位管理和自我管理两种方式,平时,专武干部随机关一起进行考勤,按照县政府统一的考勤规定执行。在节假日和上级命令要求进行战备值班时,武装部自行考勤,坚持每班=人值班,随时保证有一名部长或副部长在位。根据现实工作需要和上级要求,镇党委制定了《关于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并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民兵实行双重管理,大部分时间由其所在单位进行管理,在武装部集中学习教育,集中训练和执行其他任务时,由镇武装部管理。截止目前,民兵预备役人员无违法和参与扰乱社会秩序现象。
五、民兵队伍组织纯洁工作情况
镇党委本着政治建设求“可靠”的要求,认真开展民兵整组工作,凡进必审。对专武干部和应急分队民兵政治表现进行层层把关,并实行政审责任制。一般程序为基层支部或党小组推荐,镇武装部考察,镇党委讨论决定,书记签署意见,并报县人武部备案。半年来,专武干部和民兵没发生重大政治问题。武装部能对工作在特殊岗位、重要部门的应急分队民兵定期分析其思想状况,开展谈心、谈活动,对思想骨干进行培训,对个别情况进行排查,并及时向党委和县人武部报相关情况。民兵编组开展互学、互帮、互教活动,学理论,学军事,学语言,文化等,使各族民兵在相互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林长制工作基本情况范文3
关键词:美国;日本;公务员;管理机构
1 公务员管理机构的含义
公务员管理机构是国家根据管理公务员事务的需要,依法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工资、辞退、退休等事项实施管理的组织。它代表国家或政府对公务员事务进行管理,以保证和帮助政府实现行政目标。它不单指某一机关,而是对承担公务员管理事务机构的总称。
由于各国政治制度、文化历史的差异,各国在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权限、地位等各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本文下面将介绍美日两国的最高公务员管理机构的状况来分析我国所存在的问题。
2 美、日最高公务员管理机构的情况
2.1 美国
美国联邦公务员管理主要有人事管理总局(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功绩制保护委员会(merit systems protection board)和联邦劳工关系局(federal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人事管理总局是联邦政府管理公务员的中心机构,直接对总统负责。局长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批准,任期为4年。其主要的职责:制定有关的公务员管理政策;负责有关考试、任用以及各机关的编制,负责考核人员的培训,负责整理和规定工资、退休金、福利和奖励等事宜;负责检测各部和机构公务员的工作;负责政府各部人事管理机构同总局的关系等。
功绩制保护委员会是向总统和国会报告公务员工作的独立机构,由3名委员组成,委员有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任期7年,可交叉任职。3名委员属于同一政党的委员不得超过2人。主要职责是监督各部门的人事工作,受理政府各部门和公务员个人在人事的诉讼案件。
联邦劳工关系局是1979年根据《文官制度改革法》中公务员可以成立工会的有关规定成立的。该局由3名委员组成,3人中属于同一政党的不得超过2人。该局下设总顾问和行政法官若干人,委员和顾问均由总统征求参议院的意见、同意和任命,任期5年,该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联邦集体谈判法的执行,并负责工会组织的管理和劳工争议的解决。
2.2 日本
日本的最高人事行政机构为“人事院”,它成立于1948年。人事院有人事官3人组成,人事官由内阁提名,议院两院任命,天皇认证,总理大臣不得随意罢免。人事官任期4年,可以连任,但最多只能连任三次,3名人事官中,内阁任命一人为人事院总裁,总理院务,但重大问题必须由人事院最高会议共同决定。三名人事官中不能有两人同属同一政党或同一大学毕业。
日本人事院,对内阁保持相对独立性。人事院预算独立,该机构不受《国家组织法》的约束,它有权就人事问题直接向国会、内阁和政府各部门提出建议。它的主要权限有:1、制定、修改和废止人事院规则;2、实施人事法规的行政职能;3、审查最后裁决对公职人员的不当处分的半司法职能。
人事院内设事务总局,由事务长主持,协助总裁工作,事务总局下设五个局:(1)管理局,负责编写人事院的工作报告书,审查和解释有关公务员法令草案,制定公务员的职务级别和文件,掌管人事院财务和内外联络,负责召开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会议。(2)任用局,负责公务员的考试和任用。(3)给予局,负责公务员的待遇和报酬事项,并每年就这方面的问题向国会和内阁提出报告和建议书。(4)公平局,负责处理对公务员不当处分的申诉,关于改善工作条件的要求等。(5)职员局,负责公务员的劳动时间,休假,勤务评定,保健安全以及关于职员的团体事务。
3 我国公务员管理机构的现状
根据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条规定: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下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公务员管理工作。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同级各机关的公务员管理工作。从本法我们很难知道具体主管公务员工作的机构名称。它的含义很模糊。
2008年7月22日,我国成立“国家公务员局”主管全国的公务员管理工作。它隶属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是国务院的二级局。国家公务员局内设5个机构:综合司、职位管理司、考试录用司、考核奖励司、培训与监督司。它主要承担的职责有七项:1、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公务员分类、录用、考核、奖惩、任用、培训、辞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拟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办法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2、拟订公务员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建设和能力建设政策,拟订公务员职位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依法对公务员实施监督,负责公务员信息统计管理工作。3、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负责组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考试录用工作。4、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拟订公务员培训规划、计划和标准,负责组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培训工作。5、完善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和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保障公务员合法权益。6、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国家荣誉制度、政府奖励制度草案,审核以国家名义奖励的人选,指导和协调政府奖励工作,审核以国务院名义实施的奖励活动。7、承办国务院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4 我国最高公务员管理机构与美日两国的对比分析
4.1 职责权限
国家公务员管理机构总的来说,应该具有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管理职能、监督和仲裁职能。决策职能,主要表现为制定具体规则和解释人事法规等。执行职能就是指公务员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具体实施。监督职能主要表现为监督公务员对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纠正法规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等。管理职能主要表现为对公务员的录用选拔、考核晋升、工资福利、人事档案等进行管理。仲裁职能是指受理公务员投诉、对公务员的处罚进行依法裁定等职能。
从美日两国的公务员管理机构所承担职责可以看出,公务员管理机构都具有决策、人员选拔、录用、晋升,监督仲裁等权力,而我国的国家公务员管理局承担的七项职责来看,只有起草文件、完善制度、拟定计划、负责培训的职能。与美日两国的公务员管理机构进行比较,我国国家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明显偏小。
4.2 地位等级
美国的人事管理总局直接对总统负责。日本的人事院预算保持独立,与内阁保持相对独立,有权就人事问题直接向国会、内阁和政府各部门提出建议。可以看出,美日两国的公务员管理机构的地位与我国相比相对要高。
4.3 领导任用
美国人事管理局的局长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批准。日本人事院的人事官有内阁提名,议院两院任命,天皇认证,总理大臣不得随意罢免。而我国国家公务员局的局长根据相关法律由上级领导部门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直接任命。与美日两国相比,缺少了严谨的程序和相关的限制,增加了任命的随意性。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务员管理机构地位低下,缺乏相应的权威性。
而在现实操作中,我国公务员管理机构主要由三个分系统构成:一是党委系统;二是权力机关系统;三是行政系统。由于我国长期坚持“党管干部”的管理制度,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严格控制着公务员的管理大权。造成了公务员管理机构职能不清,职能界限模糊的混乱情况。
5 美日两国对我国公务员管理机构的启示
5.1 完善相关立法,明确界定各公务员管理机构职责
现有的《公务员法》第十条规定: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从立法技术看,这些规定只是原则上的规定,并没有严格界定各类管理机关的权限,造成了实际操作中就会造成权力真空,或者权限交叉的现象,不利于公务员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公务员法》及《国务院组织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中,应当明确界定党委系统、权力系统、行政系统公务员管理结构的职责权限。
5.2 提高我国最高公务员管理机构的地位
由于《公务员法》将党政机关、政协、政党都纳入到公务员的系统了,从形式上看,国家公务员局作为全国公务员综合管理机关,负责全国公务员的管理,但在实际中国家公务员局必须接受中央统一领导,事实上不可能保持独立的管理地位。在实践中,只有中央充分尊重国家公务员局在公务员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才能更好地掌握全国公务员的基本情况,统筹合理调配老中青干部,实现我国公务员管理的统一性,减少各个管理系统的分割,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5.3 明确公务员管理机构最高长官的任命程序
公务员管理机构最高长官任命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得执行情况。我国本来就有久远的封建专制的传统,家长制作风根深蒂固。而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本身就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反对家长制、封建专制和任人唯亲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应当在制度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制度本身的目的。因此,在最高公务员管理机构最高长官的任命上一定要制定合理的程序和制度,设定清晰透明的标准及限制,才能更好推行公务员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杨淑林.对我国构建公务员管理机构配套体系的论述――基于西方公务员管理机构的比较[J].经营管理者.2010,(15)
[2]杨莹.浅谈我国公务员管理机构的完善[J].改革与开放。2010,(24)
林长制工作基本情况范文4
关键词:IPO融资 困境成因 应对战略 民营企业
一、概述
IPO为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热推的一种融资方式,成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做大做强的重要金融工具和资本运作手段。根据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1 132家,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占比超过50%;仅2000-2011年就有1 429家企业通过IPO(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进入资本市场,首发累计募集资金17 378亿元,其中民营企业725家,占51%。
民营企业通过IPO上市,可以解决资金瓶颈,获取发展所需资金;利用IPO过程规范运作,改进治理缺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通过丰富融资渠道,提升企业的并购能力,实现创业股东财富的增值。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特征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多,信息透明度低,治理不规范,规范成本高,而IPO过程漫长,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上市后社会责任增加、经营管理压力增大,因而是否选择上市,困扰着许多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IPO困境成因
随着新三板的推出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影响民营企业上市的政策、法规方面的因素将越来越小,而民营企业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带来的困扰将凸显。一是股权集中导致的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市场信任度低。民营企业大多数为家族控制的企业,核心特征是家族所有和家族控制,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合一,家长式管理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特征决定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致性与决策过程的独断性。在向公众公司转化过程中,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常常与家长制的管理方式冲突。同时由于股权集中,导致运作的透明度较低,经理层与董事会权责界限不分明,监事会作用薄弱,制度建设滞后,“人治”色彩浓厚,与公众公司的“规范运作”存在一定的差距,治理结构有待完善。二是创新能力不强,缺少核心竞争力。我国很多民营企业是直接从家庭管理模式演化来的,灵活但缺乏制度约束,缺乏稳健的商业盈利模式,虽然规模不小,但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甚至是最低级的简单组装和加工,行业门槛低,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没有核心技术,缺少核心竞争力,没有核心产品,其持续盈利能力必然受到资本市场质疑。三是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增加了上市难度。许多民营企业没有健全的会计制度,会计报表和信息披露意识淡薄,纳税意识欠缺,企业治理随机性大、透明度低,规范成本高。
三、民营企业IPO困境应对策略
(一)准备阶段――充分评估,谨慎决策
首先,分析上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意义及面临的挑战。企业为什么要上市,怎样才能上市。以“圈钱”为目的的企业不适合上市。上市能够打破民营企业融资瓶颈,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金,但融资不能作为IPO的主要功能,更主要的是通过IPO 过程实现企业运作机制的规范化,即:通过IPO完善资本结构,改善治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借助股权融资独特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实现股权资本收益最大化。
其次,了解证券市场运作规则。从硬性和柔性两方面判断企业是否具备条件,谨慎决策。民营企业IPO决策前,要先了解证券市场运作规则:资本市场的法律环境、上市的条件、运作规则、流程、硬性指标、柔性要求,在此前提下充分评估企业现状,首先综合判断硬性指标包括利润或现金流、净资产、股本、所处行业等是否达到IPO标准且无实质;其次评估企业上市可能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处成长阶段,行业特点、盈利模式及规范成本。
最后,确定上市地点。选择上市地点的前提是了解不同证券市场的基本情况和规则,判断各自的优劣势,并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确定上市地点。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上市目的。如果融资为主,则选择成本低、市盈率高的资本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为主则选择国外证券市场。二是考虑企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及政府对经济管制程度,如由于国内市场宏观调控,限制融资,许多房地产行业到新加坡市场融资。三是企业自身的特征与上市地点的契合度,如:具备有形资产相对较小、高成长性特征明显、高收益特征初步显现、风险构成因素更加复杂、股权结构体现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等特征的民营企业,适合选择创业板上市。
(二)改制重组阶段――操作规范、合法、科学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够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实质上是股份公司的资合性质以及公众公司的特点,股份公司成为上市公司的最佳载体。我国筹备IPO的民营企业组织形式大部分都是有限责任公司,要上市就必须改制为股份公司。改制重组阶段的目标是改制重组方案要科学、过程操作要规范,改制后主体资产构成合理,组织结构清晰,产权界定明晰、责任分明,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在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作、财务会计、募集资金等五个方面符合首发办法。
1.主体资格合法。出资到位,历史清白,股权清晰,三年存续期且期间内的主营业务、控制人、管理层未发生重大变化。
2.保持独立性,规范关联交易,避免同业竞争。发行人应当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即:资产完整、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业务独立。影响独立性的主要因素是存在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同业竞争是指上市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所控制的企业所从事的业务相同或近似,双方构成或可能构成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目前属于不能触碰的“红线”,必须在上市前予以解决, 解决方式一般是控股股东将相关业务授予发行人或无关联第三方或兼并,原则是保持资产的产供销完整性。关联交易是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公司运作中经常出现的而又易于发生不公平结果的交易。发行人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减少和避免,不能避免的情况应履行相应的程序,保证交易价格公允。
3.规范运作。规范运作是证监会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也是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民营企业一般内部结构简单,呈原始状态,职能部门相对缺失,这种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会导致信息披露不及时或不完善,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此外,民营企业产权单一,基本上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突出表现在实际控制权集中、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分离、家长式管理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大股东之间的关联度强等。这种家族式管理容易导致投资的随意性,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民营企业应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转变理念,以法制代替人治,培育企业文化,建立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章建制,包括三会运作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激励约束机制,以强化公司治理,规范运作。
4.财务会计核算规范、指标优良。发行人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最核心的判断依据。中国证监会于2013年1月8日对在审IPO企业发出《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后,启动了“IPO 在审企业 2012 年度财务专项检查”,实际上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向在审阶段的延伸。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林瑾表示,财报所披露的信息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此次对拟上市企业进行的财报专项检查工作,充分显示了管理层对财报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视,其主要目的正是为了打击和限制财务报表造假问题。“财务报告无虚假记载”,这是作为公众公司的基本要求。作为IPO企业,首先要规范运作,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客观;其次要科学分析企业财务状况,通过合并、分立等改制重组方式优化企业财务指标,原则是合法、真实、不粉饰。
5.募投项目合理稳健。在2011年否决原因中,因为募投项目设计不合理而被否决的企业有很大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募投项目的产能消化和市场前景不明朗导致对于发行人未来持续盈利能力的判断存在不确定性。募投项目是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的需要,设计募投项目时要坚持两大原则,即符合国家基本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专业化的主营方向。
(三)申请发行阶段――披露规范、完善治理、持续发展
申请发行阶段主要是接受保荐人上市辅导工作,包括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三会”机构和运作制度,完善财务、内控体系;二是配合保荐人完成尽职调查及起草全套发行上市申报材料。该阶段IPO工作的困境主要来源于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原则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信息披露是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促进市场理性投资、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良好的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规范内容之一,也是民营企业的弱项。首先,曾经的运营不规范让民营企业不愿对外进行信息披露,其次粗放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让民营企业的披露缺少制度和数据的支持。2002年9月,香港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欧亚农业因未及时披露敏感信息遭香港证监会停牌,引发了从主板到创业板的民营企业股的小型股灾。“欧亚农业”事件是漠视信息披露导致严重后果的典型,使内地民营企业赴港上市受阻。
解决信息披露质量导致的信任危机的根本在于公司首先要认识到履行诚信义务,是其取信于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保证。企业应该为自身信息质量负责,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合理科学使用募集资金等方面加强诚信建设,以严谨的态度和合理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披露,一旦出现相关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时,以危机意识做出迅速决策与反应,促进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完善治理,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IPO融资是许多民营企业家的光荣与梦想。上市是重大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战略、治理结构和股权分配等重大问题。要知己知彼,充分评估,谨慎决策,以规范促发展。通过IPO走向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让IPO真正成为民营企业的转折点,成功的助推器。J
参考文献:
1.王连娟,龙成凤,孙琦.民营企业上市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海燕.中国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及效果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0.
3.李大鹏,张宗益.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2):99-100.
4.李金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财经界,2012,(11):49.
5.李小平.中国民营企业IPO效应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
林长制工作基本情况范文5
一、基本情况
我市从*年开始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多年来,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始终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产业开发为主线,以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4.4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2.31亿元,实施土地治理83.1万亩,建成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46个。项目涉及七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县区的80个乡镇,613个村,受益农民达160多万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多元。
在土地治理项目方面:累计衬砌支、斗、分、引渠道2919公里,开挖疏浚渠道359公里,修建排灌站100座,新打和修复配套机井668眼,新建扩建小型蓄水工程24处,采用深翻改土、测土施肥、秸杆还田等方法改良土壤87.15万亩,补贴购置农业机械638台套,新修和拓宽整修机耕路933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经济林、水保林9.33万亩,培训农民43.7万人次,装备乡镇农技服务站67个,实施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科技示范推广53.48万亩。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5.3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3.58万亩,新增除涝面积3.55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4亿公斤,新增油菜籽生产能力1353万公斤。
在产业化经营项目方面:一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种植项目20个,建成蚕、茶、果、药、菜生产基地3.87万亩。重点扶持了*县、*区的蚕桑生产基地;*县、*县的茶叶生产基地;*县、*县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药用玫瑰、*县西洋参、*区丹皮、*县红豆杉、*县茯苓等中药材种植;*区和*县蔬菜种植基地等项目。二是建成产业化经营加工项目和流通设施项目19个。主要扶持了*县*、*、*茶叶加工厂;*区过街楼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和莲藕精深加工厂;*县张蓦丝绸厂、植物淀粉加工厂、博望镇蔬菜加工和柑桔光电分选线;*县万吨大米加工厂和*县种子加工厂;*县春光油脂厂2万吨高档双低菜籽油生产线等项目。三是建成产业化养殖项目7个。扶持了*县堰口特种水产养殖场和*县特种水产养殖场、劳武水产养殖场;*县白龙镇良种猪繁育、市乳业总场奶牛养殖和*县三合乡无公害猪养殖等项目。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年新增总产值5.5亿元,新增利税6285万元。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中省的高度肯定,多次受到中省的表彰奖励,省政府先后两次在汉中召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现场会,推广了*市的经验;在省上组织的检查验收中,我市有5个县区的开发项目被评定为优良工程,奖励土地治理规模2.5万亩,财政投资750万元;20*年我市在接受国家三年一次的验收考评中,受到了国家验收考评组的好评,并奖励*县土地治理开发规模0.5万亩,财政投资156万元。调查中委员们对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对长年奋战在农业综合开发第一线的干部不辞辛劳的敬业精神表示由衷的钦佩。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有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农业综合开发从项目的申报、评估、审批、实施到验收等,形成一整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了申报、立项、竞争制的项目管理责任制、工程质量监督监测制和重点工程招投标制,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2、有完善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资机制。中央财政在预算中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并每年有所增加,同时,规定了各级财政的配套投入和项目区农民自筹投入比例。我市也把配套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使资金投入有可靠的来源保障。在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帐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制,杜绝了资金的挤占挪用,保证了专款专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3、有一套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农业综合开发重在开发,贵在“综合”。一方面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推广等治理措施配套实施,综合治理效益显著;另一方面注重与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相结合,吸收和借鉴了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管理当中。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对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导向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开发规模较小。我市的产粮核心区有169万亩水田,纳入开发项目的仅仅只有100万亩左右。丘陵山区的中低产田面积更大,亟待开发。国家下拨的土地治理项目规模每年仅有7万多亩,产业化经营项目5个左右,财政投资3000多万元,很难满足农民群众急待开发的需要。全市还有*、*、*、*四个县至今还没有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不能申报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区域差异较大。按照“先易后难,集中连片”的原则,前几年的开发重点大部分在自然条件好的*乡镇,经过这些年的项目实施,这些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尚未实施开发的丘陵山区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仍然很差,和项目开发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四个尚未纳入综合开发的县和已经实施开发的县区在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差距也已经逐步显现。这种区域差异的存在与全市农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
3、涉农资金投向较散。多年来,财政支农资金一直采用部门分块管理的办法,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和交叉,造成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资金分散,不利于统一管理和协调,难以形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4、投资标准较低。随着开发建设逐步向浅山丘陵区域推进,项目建设的财政投资标准已明显偏低。在同等投资情况下,浅山丘陵区需要架桥修路的工程要比*区多,砼U型渠的衬砌改造和灌溉站、机电井建设都会因为山区沟壑纵横、水势比降落差大,而使得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大为增加,再加上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丘陵山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实力、村组和群众的自筹资金能力都比*地区差,使得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加大。
5、自筹资金落实较难。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项目区农民配套投入的自筹资金及投工投劳应占财政投资的三分之一,我市的农民筹资投劳比例为25%。但由于我市农村经济不发达,村组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可支配收入不高,农民自筹资金落实难度很大。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群众的投工集资不能到位,形成空账,致使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建设速度缓慢,质量难以保证。
6、建后管护较差。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管护主体虚设,建后管护的约束机制和管护资金缺位,项目区干部群众管护意识淡薄,乡镇、村组缺乏严格的管护制度和管护措施,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户侵蚀渠坎路肩,导致U型板被水冲翻,路边树木被折、被拔,标志牌被毁等多种人为损毁工程设施的现象。
7、龙头企业较弱。近年来,我市的龙头企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综合实力都相对较弱。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择实行竞争立项、择优立项的政策前提下,对我市申报、立项、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得不到及时的扶持,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
三、几点建议
1、整合涉农资金,提高开发整体效益。一方面要做好同其他涉农资金的整合文章,向投资整体要效益。根据省上统一要求,建议在不改变投向的前提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开发资金与扶贫、粮食生产、农业科技推广、林业和水利建设等其他涉农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以有效解决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项目建设交叉布置,重复检查,多头管理,资金分散,影响工程质量、工程效益等问题,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投资效益。另一方面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内部运筹和投向的整合文章,向投资结构要效益。应根据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体目标,对投资结构和投入重点作适当调整,由过去主要扶持粮食主产区改为扶持粮食生产和扶持高效经济作物相结合。各开发项目县应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开发片区调整到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的丘陵山区,以缩小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别,提高我市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2、做好项目储备,扩大开发规模。积极做好后续项目的储备工作,要紧紧围绕“四大产业”和优质粮油加工,认真调研,严格筛选,从项目入库、申报、评审、到立项的各个关口都要严格把关,真正实行公开、公平竞争立项的制度,对那些开发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产业项目在经过专家论证后优先申报,争取立项。对镇乡、村组干部群众积极性高、自筹资金能够足额落实、产业开发有条件的地方项目给于优先立项。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选项立项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以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好项目、大项目争取国家投入。要切实做好*、*、*、*四个县进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的申报工作,建议市政府向省政府专题报告,并加大争跑力度,争取早日批准,以扩大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规模。
3、加强项目管理,加大群众监督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建设的管理。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下达计划和行业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项目设计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渠、路、井、树、桥、涵等设施布局相配套,田间治理要与村容村貌建设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要与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相结合。达到满足生产需要,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同时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施工工艺,严格按技术规程,规范组织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二是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以县级报账制为核心的资金管理机制,坚持按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和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坚持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帐、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要加大群众监督力度。继续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在项目建设的前、中、后期,都要公示项目的建设内容、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和项目法人制。项目实施主体对项目建设质量、进度以及投资安全负全责,市县区对建设项目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实行奖优罚劣,动态管理。
4、采取多种措施,解决筹资投劳难题。长期以来,农民筹资投劳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制约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这一难题。第一,适当降低农民筹资投劳比例。调研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建议主管部门就此进行专题调研,拿出具体数额逐级上报,力争能够降低硬性比例。第二,在筹资投劳的方式上,可以采取以清晰的收益对象筹集。例如对机井工程、电管站实行业主负责制,发放使用权证。首先选定业主,业主自身先自筹一定数量的资金,据此获得工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其次由业主牵头组织筹资投劳,业主根据受益范围与群众协商,签订合同,落实筹资投劳。还可以采取“一次计划,分年筹集”及“分类筹集,自筹自用”等办法,这样农民承担的起,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项目顺利实施。第三,加强筹资投劳的管理。要制定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的收、用、领、销制度,农民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实行专项管理,专款(工)专用,并对使用情况张榜公布。以资代劳必须坚持农民自愿,并办理书面签字手续,严禁强迫农民以资代劳。
5、重视建后管护,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第一,要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项目建成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建设的成效,项目区与非项目区的区别以及项目建成前后的效益对比,用事实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在项目区形成一个爱护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第二,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各级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各县区每年应按时上报项目管护计划,经市上审批并编制管护实施方案后组织实施。同时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第三,因地制宜,创新管护模式。项目区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管护模式。例如,对道路、排水沟、桥涵、林网等公益性项目可实行乡镇统一管理。对林网树木统一进行采伐更新,收益作为管护资金;对水利设施可实行井长制加协会的管理模式,以灌溉区为单位成立用水者协会,对灌溉用水进行成本核算,确定收费标准,由井长负责本井片范围内的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一些已建成的林网还可以实行划片拍卖,落实产权主体,由产权人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维护,乡镇政府负责监督。第四,建议尽快制定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工作条例,明确项目运行管护条款。对于破坏项目设施的行为依法严肃进行追究查处;对改变项目区土地使用用途的,由建设单位依法给于赔偿;对项目监管不力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扶持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继续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种养业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要重点支持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和外向型龙头企业。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支持发展快、成长好、贡献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让农民在扶龙头、建基地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运行质态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农民增收强的企业,坚持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实现做大规模、做优产业、做响品牌的目的。
林长制工作基本情况范文6
关键词: 叙事方法;导游成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1-0072-07
基金项目:南京晓庄学院青年专项基金项目“基于叙事方法的导游成长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NXY49。
作者简介:董红艳,女,南京晓庄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讲师。邮编:211171
引言
导游服务质量是旅游质量最敏感的标志,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导游队伍在不断扩大,基本上能够满足旅游业对导游数量的需求,然而质的方面却出现了各种问题,甚至出现了导游打游客的恶性事件。研究影响导游成长的因素,提出促进导游成长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有相关研究对促进导游成长的探讨具有重要价值,如秦明对导游工作的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1]伍长云研究了影响导游素质的环境因素,[2]颜麒等探索研究了导游员的情绪劳动,[3]刘爱服探讨了导游人员的管理体制。[4]然而,缺乏对导游成长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本文选取两个案例,尝试性地运用叙事研究方法,通过探寻导游自身的感受,系统研究影响导游成长的因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导游成长的策略。
一、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叙事研究是一种质化的、实证性的研究,它通过研究对象的叙事来描述其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并将其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蕴涵着叙事者个人的实践经验及其实施情形。研究者则透过这些故事,运用解释学与现象学的方法,梳理、统整、建构各项经验的性质或意义,并努力探究其缘起与来由。[5]简言之,叙事研究是理解经验的一种方法。[6]
(二)研究过程
1.案例的选取
(1)案例选取的原则
质化的研究认为,在对社会现象理解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不是截然分离的,主体与客体是一种互动的关系。[7]从主体的角度看,笔者曾经和研究对象有过同样的从业经历,可以较为准确地解读他。从客体的角度,笔者依据以下原则选取案例:
①工作时间10年以上。按照“十年定律”,从业10年以上的导游,其成长历程较为完善。可以较为完整的探究影响其成长的因素。
②游客满意度高。本文希望探究导游成长的影响因素,促进导游的成长,使其能为游客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③愿意接受并配合笔者的访谈,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基于以上标准,本文选取两个案例:C导、Z导。
(2)案例基本情况
C导1998年考取导游证后,从事导游工作,先带了一年组团,又到某国际旅行社带过半年入境团,后专职带国内华东“地接”。其带团满意率达到100%,为所在旅行社带来了许多忠诚顾客。C导带团特点是知识量丰富,善于调动游客气氛,而且歌唱得非常好,有时接团时唱 《华东之歌》,送团时唱《送团友》,都是自己根据相关歌曲改编的。C导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
Z导1996年3月开始从事导游工作,以华东“地接”为主,也带过出境游和国内组团,并参加了许多政府接待活动,如:华商大会、名城会、绿博会、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等,表现优秀,深得游客、企业和政府接待部门的好评。他2003年被评为南京市第一批形象导游,2004年被评为南京市“十佳导游员”、江苏省“最佳导游员”,2005年获南京市“形象导游特别服务奖”,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导游”,并赴北京参加了“全国首届导游大会”,2007年被南京市委宣传部和南京市文明办评为“南京市好市民”。
2.研究与分析过程
(1)数据的收集
本研究采取的是多案例研究,主要通过个别访谈收集资料。访谈的地点选在访谈对象较熟悉的茶座、餐厅或访谈对象的家中,让访谈对象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接受访谈。与每位访谈对象现场交谈的时间都在5个小时以上,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的前提下,对访谈内容录音。一些细节或当时未明确的问题,随后和访谈对象进行网上交流,以QQ聊天的形式进行。
(2)数据的处理
数据处理的第一步是把所有的录音资料转化为文字,在保持访谈者原意的基础上改善一些表达方式,以免口语化,这是对文字资料的归纳、整理。第二步是思考写作阶段,整理出写作的提纲。
二、研究结论
(一)促进导游成长的因素
1.不懈的学习与思考的习惯
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目前人类的知识每3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8]在访谈中,两位访谈对象都谈到,作为一名导游,在成长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自己成长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减少犯错误的过程,一件事情经历过,一种错误犯过,就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下次绝不犯同样的错误,这本身就是一个提高。
记得刚开始带散客时不知道讲座位问题,每天早上游客都着急上车抢位子,甚至有时会因此发生争执,影响游客的游览情绪。发现这一问题后,每次一接到团就把位子安排好,前两排先空下来给老年人和晕车的游客,其余人坐定后位子就一直这样坐,不再变动。
不仅是待客模式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知识也需要不断积累。家里的书籍由最初的一两本到现在的一书架,带团过程中也由不知道讲什么,到现在可以根据游客的特点灵活选择讲解内容,如果游客愿意听,我完全可以从南京讲到无锡。每一点进步,都是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促成的。”(C导)
“做导游不像其他行业,虽然可以比较熟练,什么时间要安排什么程序,要讲什么景点等都了然于胸,但不能有停滞,你不知道下一个团客人的情况,每次面对不同年龄、职业、兴趣、地区的客人要准备不同的讲解内容、讲解重点。比如说,我马上要带内蒙某市的一个考察团,除了常规的讲解内容外,还要准备许多相关资料:某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经济政策,参观地上海、苏州的深层次经济发展资料等,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团的情况,永远有准备不完的东西。”(Z导)
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提到促进自己成长的因素时,两位访谈对象都提到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导游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非常有事业心与责任感,才有可能带好每一个团,服务好每一位游客;只有不断努力学习,自觉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有可能不断探索思考,提供更优质服务的策略,才有可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
“每次带团都特别尽心尽力。根据客人的客源地和餐厅尽量协调,同样的标准争取可以让客人吃得好一点;入住宾馆后会到每个客人房间问一下,看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尤其是老年人团和乡村团,有时连浴室的热水都要挨个帮他们调好,告诉他们如何使用。带团当然是想带好团,可以多赚点钱,但我的心态特别好,即使碰到“奥迪”(即全程购物销售额为零,笔者注)团,也会尽心尽力地搞好服务。一次带一个某地的乡村教师团,临走时客人在我的意见反馈单上写到:‘C导是我们至今为止遇到的服务最好、对我们最热情的导游。’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他们到哪儿旅游都基本不购物,让导游白辛苦,所以导游对他们的服务态度都很差,我是唯一的例外。”(C导)
“要有职业道德,有责任心,从不为了带团而带团。带一个佛山团时,旅行社给我打电话,‘一定要注意,这个团去年给哪家做砸了,今年交给杭州哪家,不敢做,所以交给我们做,你一定要带好!’我说:‘我会尽力的。’我从来不讲满话,我用自己的责任心,尽心尽职去做,至于客人满意不满意,往往不是我能控制的。我带着沃尔沃的车停在机场,先把车打扫一下,把椅套全部换上新的。我带团时充满了激情,和客人相处时不遗余力地满足客人的一切要求,客人提出的问题不会嫌烦,服务非常热情。旅行社全程电话跟踪,夫子庙走下来,客人就说了:‘你们这个导游太厉害了’。”(Z导)
两位导游一个强调的是服务意识,一个强调的是责任心。其实,这都是他们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而新闻媒体报道的导游违规加点、强迫购物等不良行为,在他们的从业经历中是从来没有的。
3.企业、游客和同事等的认可
访谈中两位导游都认为外界的认可是促使自己成长进步的重要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需求被满足的过程也是两位导游追求成长的过程。
“游客非常认同我的服务,每次听到游客讲‘你是我们遇到的最优秀的导游’时,很有成就感。游客的认同,也使我获得了公司领导的认可。公司老总把我当兄弟看待,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公司的其他导游对我很尊重,许多导游称我为C老师。各方面的认可是对我以前工作和能力的肯定,也促使我继续努力。”(C导)
“每次听到游客的赞扬,就难掩心中的兴奋。只要游客喜欢听讲解,即使经济效益不好,我也会尽力地把自己知道的讲给他们听,感觉此刻我不是导游,而是在上课的老师,游客的眼中充满了对有关知识的渴求。游客的认可是自己上进的动力。”(Z导)
4.适度的压力
两位导游在职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外界的肯定以后,对自身发展的要求提高了,同时,行业内的竞争也给了他们一些外在的压力。而心理学表明,适度的压力对工作具有积极的驱动作用,它使人精神振奋、自信、坚强、积极进取。导游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如同事间的竞争、游客甚至驾驶员的评价等。
“导游首先要考虑游客的评价,游客的满意程度影响着自己在旅行社的地位和经济收入的多少。甚至还要考虑驾驶员的评价,因为驾驶员接触的导游多,对导游有明确的判断,遇到他们认为好的导游会非常配合工作,遇到不好的导游往往会不配合。如何获得各方的认可,成为他们眼中的优秀导游,促使我们不断进步。
同事间也存在竞争,尤其是淡季时,旅行社会安排优秀的导游优先带团,要在企业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就要做得比其他人优秀,就要不断提高自己。”(C导)
“导游的社会地位不高,社会形象差,许多人往往对导游流露出轻视的神情,上车时会讲:‘导游,讲一段。’虽然不满于他们的轻视,但又很无奈。每次用自己精彩的讲解消除他们的轻视、获得认可后,有一种成就感。但导游形象的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其中一员,我会尽力完善自己,为改变导游的形象尽一份力。”(Z导)
(二)制约导游成长的因素
1.学校培养模式落后
学校是培养旅游人才的摇篮,应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然而,学校的培养模式与实际需要的人才类型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并没有为导游的成长打好基础。
“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相当丰富、系统,但主要是强调‘管理’二字,有助于就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太少。本科毕业后进入旅游企业一般都是从基层做起,导游要从接站、带简单的一日游开始。但学校里的相关课程太少,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摸索的时间就比较长。”(C导)
“在学校学习课程虽多,但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的针对性,我个人觉得对我日后的导游工作并没有太多的帮助。而且没有实践课,毕业后一开始我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带团,许多简单的行业术语都没听说过。所以觉得在学校的学习比较空洞、很简单、不实用。反而是自己在学校时看的一些杂书对导游工作非常有帮助。”(Z导)
两位导游的话反映了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高校“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与行业的实际要求之间的矛盾。现在旅游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尤其是本科院校,仍是以知识为导向,考虑的是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而与实际工作并不适应。汤利华认为,[9]国内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倡“厚基础、宽口径”,其用意本来是好的,但仍然是知识本位的逻辑,增加了学生负担,占用了学生掌握有效知识的时间,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能力养成。
(2)旅游专业教育缺乏实践与企业要求具备实践知识之间的矛盾。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正如案例中导游Z所讲的,“没有实践课,毕业后一开始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带团,许多简单的行业术语都没听说过。”这给我们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提出了问题:如何安排教学?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为导游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
2.在职培训机制不健全
“第一次带华东团记忆犹新。山西阳泉的十位游客,是散客拼团。经理说:‘这个团你带。’我连忙推辞:‘我没背过华东线的导游词,这些地方都没去过,怎么带?是华东五市啊!’经理说:‘没关系,我信任你!’硬着头皮把团接下来了。更可怕的是,驾驶员也是第一次跑旅游,也不知道路线,他一路上也在摸索,问路成了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C导)
“我刚开始是带组团,当时好多景点都没去过,我就前一天晚上把地图看看,第二天我就把人带出来,而且基本上没有人发现我是第一次来。1997年我去连云港,当时连云港刚开发,还不成熟,整个旅游市场也不成熟,我带一个保险公司的团过去,叫了一个朋友一起过去。到酒店后,我安排客人上去洗漱一下,半小时后到大厅集合,趁这段时间,我打车去当地新华书店,买了一张连云港地图,看了一下就带他们用餐,然后去花果山,但我不知道买门票的地方在哪儿,就让我朋友先跑过去看,我在后面带着客人边走边讲,走到卖门票的地方请了一个景点导游。”(Z导)
两位导游基本上没有经过有关培训,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都要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致使导游成长的过程缓慢。
3.薪酬体系不合理
通过对两位导游的访谈发现,导游的薪酬体系在不断变化,从1996年至今,华东线导游的薪酬体系变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见表1):
具体到各旅行社,薪酬结构有所不同(除少数旅行社为导游提供几百元的象征工资外,华东线导游现在基本没有固定工资)。可以看出,导游并不是一开始就拿回扣的,每次导游收入结构的变化,都伴随着旅游价格的下降。因此,导游拿回扣,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导游的素质问题。
按照目前的薪酬制度,导游不从旅行社领取任何报酬,如果不带团就没有任何收入,带团收入的多少取决于游客的消费能力。这种薪酬制度给导游的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记得很清楚,1999年,第一个华东团是山西阳泉的。当时旅行社给30元一天的出团补贴,客人行程中没规定要进什么购物店,旅行社和购物店也没签协议,进购物店与否完全由导游决定。对这种情况自己不了解,也没向客人推荐进购物店。后来,在客人的要求下,带他们进了苏州的一个丝绸店,自己都不知道回扣在哪儿拿,问了另外一个导游才知道。客人买了一些真丝的衣服,一个团下来,补贴加回扣一起,我的收入是三百元。但客人如果不要求,我是不会带他们进购物店的,也没想到要讲解这方面的内容。
但是现在进购物店是游客行程上的必备项目,客人不消费我就没有收入。购物、加点的讲解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如何丰富相关知识,提高促销技能是我必须考虑的问题。”(C导)
“如果有稳定合理的收入,我不要加点,也不要带游客去购物店,我背那个骂名干么呢?实际上导游像风箱里的老鼠一样,两头受气:一边是客人,一边是旅行社,交不上人头钱,就是赔本在带团,不用善意的谎言把客人引导着走,你就挣不来应得的辛苦钱。”(Z导)
4.导游级别的评定缺乏激励
“有时很迷茫,不知道成长的方向是什么,没有具体的目标。虽然导游有初级、中级、高级、特级等的划分,我也去考了中级,但这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为了好看,不然出去带团时,客人一看导游证是初级,不好看啊!”(C导)
导游在中国职业分类中被划归为“商业服务业人员”中的“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服务人员”的第一类中。这一划分更多的是强调导游工作的服务性质,而忽视了其专业技术性。导游的晋级与我国职称制度没有任何关联,不能反映导游的带团水平和收入水平,旅行社不会根据导游的级别发放基本工资或者派团。导游等级的评定就失去了应有的激励意义。
5.不良的舆论影响
导游的社会形象差,有导游群体自身的原因,但少数媒体对个别导游出现的问题过分渲染,也损害了导游队伍的形象。许多公众提到导游就想到拿回扣、强制加点等负面事件,对导游有很深的偏见。
“说实话,刚开始做导游时,我不好意思讲自己是本科毕业的。感觉导游的社会地位很低,怕别人接下来会讲一句‘本科生怎么当导游啊?’也不喜欢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导游的社会地位不高,有社会的误解,但也和导游自身整体素质偏低有关系。现在从事导游职业的本科生逐渐多了,导游的整体素质也渐渐提高了,希望可以逐渐改变导游在公众中的不良形象。”(C导)
“以前,你到酒店也好,景点也好,你只要说是导游,都是非常客气的,导游是备受尊敬的,不是像现在你要说是导游,人家根本看不起你,孩子学校让介绍家长职业时,都感觉低人一等。”(Z导)
导游社会形象差、社会地位低,使导游缺乏职业自豪感和社会归属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工作积极性,进而降低游客的满意度。
三、促进导游成长的策略
在以上导游成长制约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导游成长的策略,以期促进导游的健康成长。
(一)学校:转变培养模式
保继刚[10]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不管是排名前10位的著名大学,还是最先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8所高等院校,以及后来开设旅游专业的众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矛盾。旅游专业院校应采取措施,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1.产学研一体化办学
“产学研一体化”办学,[11]这种办学模式通过产学研互动、校企结合的形式,把教育与科研、行业生产等活动或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同时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三大功能。办学的形式可以是与企业联合,签订相关协议,也可以是设立校办企业,如开设旅行社等。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又能赢得本校及周边学校师生的旅游市场,获取经济效益,从而有助于发挥高等教育对提升产业素质、推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的积极作用。
2.课程设置的改革
以能力为导向,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设计课程,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传统的学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当学生真正进入企业,才发现在大学所接受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只有以能力为导向,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双师型”师资力量的选择
由于旅游教育的职业特征,它需要教师既具有专业的理论,又具有专业的实践经验,即需要有“双师型”教师。 [9]例如,要给学生上“导游服务技能”或“导游实务”课,如果自身没有当导游的实践经验,讲授专业理论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关技能的。
(二)企业:完善培训机制
一般来说,导游隶属的企业主要有旅行社和导游服务管理公司两类。
1.旅行社
不管导游隶属什么企业,都要与旅行社有业务往来,导游的带团质量直接影响旅行社的客源,所以旅行社应该是导游培训的主体。旅行社的导游培训应注意以下两点:
(1)跟团实习
跟团实习是促进导游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而跟团实习,旅行社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老导游做师傅。另外,如何提高老导游的施教积极性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许多新导游会抱怨师傅不愿教徒弟,跟团学不到什么。笔者认为,关键要让施教者从施教的行为中受益,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调动老导游施教的积极性:
①重视施教者资格的认定。让老导游认为有施教资格是一种荣誉,是得到旅行社的肯定,是公司其他导游学习的典范,使其感觉带徒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②给予施教者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一,以工资的形式,奖励施教者一定的薪酬,或提供保险等其他福利待遇。第二,从团量、团质上给予照顾,即淡季时优先安排施教者带团,旺季时给施教者安排团质较好的团。采取第二种方式,旅行社不需额外支付任何费用,而施教者也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2)业务集训
淡季时集中培训。对于新的导游,重点讲解基本知识和培训基本问题的处理能力;对于比较成熟的导游,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培训或者进行专题培训。另外,对于旅游线路上出现的新景点也要及时进行培训,使导游掌握与其相关的知识。
2.导游服务管理公司
建议根据导游带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发放学习资料,内容不局限于有关景点的基本知识,可扩展到史地文化知识,以及有关的心理学、美学、礼仪等方面的实用性知识,丰富导游的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
(三)政府:改革管理机制
1.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建立起合理的导游薪酬体系,形成“基本工资+出团补贴”为主、少量小费为辅的收入模式,减少导游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尽量避免旅行社之间的价格战,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按照我国的行业规定,旅行社收取的团费中是包含导游服务费的。但在现实中,旅行社为了进行市场竞争不得不一再降低价格,有时团费甚至低于采购成本,出现“零团费”、“负团费”现象。旅行社收不到导游服务费,导游也就得不到合理的报酬。
2.科学划定导游级别
导游级别的评定缺乏职称评定的实际意义,与收入脱节,对导游素质的提高缺乏激励作用。而要真正把我国建成世界旅游大国,必须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导游队伍,基于此,必须解决导游员晋级和职称评定完全脱钩这种不合理的现象。[12]
首先,导游的级别要与收入直接相关,体现其价值。要求企业根据导游的级别确定基本工资、出团补贴、出团率等,拉开不同级别间的收入差距。
其次,评定导游级别要强调游客的满意度。导游级别评定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应以游客的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游客的满意度也是旅行社和导游自身评价导游层次高低的依据,以此作为评价导游级别的主要标准才能获得业界认可,体现其激励意义,促使导游把提升级别作为成长的目标。
3.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导游社会形象
目前导游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再加上导游的准入门槛降低,许多高中或同等学力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造成导游的总体素质偏低,社会对导游也缺乏认同感。提高导游的社会地位,改变社会对导游的偏见,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另外,应加大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导游从业氛围。加强正面宣传,对于树立导游队伍形象至关重要。作为旅游管理部门要大力宣传导游为城市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导游、理解导游、支持导游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大力宣传导游队伍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主动协调宣传、新闻、网络媒体等部门,通过宣传导游先进典型的事迹来提高全社会对导游工作的认同感。对个别导游出现的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适度、客观地批评报道,不要以偏概全、夸大事实。
(四)改变旅游者的消费观念
按照国际惯例,旅游者可以根据导游的服务质量支付一定的导游服务费,即给小费。但在我国人们普遍没有给小费的意识,国家和社会应该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逐步养成支付小费的习惯。不仅在接受导游和旅游服务中,在接受其他同种类型、相似性质的服务中也应该如此。旅行社和旅游行业提出导游小费公开化、透明化、正常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
四、研究展望
本文尝试运用叙事研究方法,研究影响导游成长的因素,反思研究现状,尚有不足之处,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1.研究对象有待扩展。从纵向的角度看,本文研究对象都是1996至1999年间开始从事导游工作的,经历有一定的共性。但年龄不同、接受教育方式的差异,以及随着旅游形势的变化,不同时间入职的导游人员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从横向的角度看,不同区域的导游成长方式也有差别,而本文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南京地区。
2.由于叙事研究方法的特点,研究过程中可能会渗透研究者个人的看法。
参考文献:
[1]秦明,蒋奖,于迎军.导游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 旅游学刊,2004,(1):99-102.
[2]伍长云.影响我国导游素质的环境因素分析[J].职业时空,2008,(2):126-127.
[3]颜麒,吴耀宇,杨韫,孔海燕.华东线导游员情绪劳动的探索研究及实证启示——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J].旅游学刊,2012,27(3):78-83.
[4]刘爱服.严格导游准入制度与健全导游管理体制的探讨[J].旅游学刊,2011,26(5):62-67.
[5]鸥.叙事研究方法述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8):28-30.
[6]〔加〕D.简·克兰迪宁,迈克尔·康纳利.叙事研究——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M].张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2.
[7]马云鹏,林智中.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1999,(2).
[8]罗亚玮.幼儿园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以南京市8位幼儿园特级教师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4.11-13.
[9]汤利华.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对旅游高等教育的启示[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S1).
[10]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5):13-17.
[11]汤利华,赵鹏.构建旅游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几个问题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7,(3).
[12]张红娟.导游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
A Research on Tour Guide’s Growth Factor on the Basis of Narrative Method
Dong H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