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突出贡献奖励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突出贡献奖励办法范文1
第二条奖励范围
在我县进行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上缴税收计入全县财政收入的各类独立核算的企业(包括地方企业和国家、省属集团企业在县境内设立的子公司等)。
第三条奖励原则
(一)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符合奖励条件的各类独立核算企业由县政府决定进行资金奖励,并授予“财源建设先进企业”称号。
(二)绝对额与增长率相结合的原则。企业纳税奖励既考虑年度税费绝对额,同时考虑年度税费的增长幅度。
(三)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凡是企业年度发生漏税、逃税行为或未缴纳税费统征各项规费的取消其当年评奖资格。
(四)突出贡献奖励的原则。对当年未达到增税增幅比率但对本县财政税收有特别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奖励。
第四条奖励依据
企业当年入库税金总额以县国税、地税局提供确认的各项税费总和,以下简称“税费总和”。
企业捐赠的公益性事业捐款视作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经税务部门稽查补交的税金不计入奖励依据。
集团化公司以独立核算的企业单独奖励。
第五条奖励条件
1、经县国税局、地税局各自认定的当年“税费总和”绝对额当年排名前30名的独立核算企业作为备选奖励企业,对同一企业合并计算“税费总和”绝对额再从高到低依次排名,以年度间同比增长25%以上确定奖励企业名次。
2、对年度财政税收有特别突出贡献的企业纳入奖励范围。
3、最后综合企业财政税收增幅和突出贡献企业实绩,确定全县财源建设先进企业分档给予奖励。
第六条奖励标准。
1、对当年财政税收贡献增长25%-35%的各类独立核算企业,奖励资金1万元。
2、对当年财政税收贡献增长35%-45%的各类独立核算企业,奖励资金2万元。
3、对当年财政税收贡献增长45%以上或确定为财政税收有特别突出贡献的各类独立核算企业,奖励资金3万元。
4、对纳税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增速可按标准减5%。
第七条奖励程序
财源建设先进企业奖励每年进行一次,先由县国税、地税局负责提供初选奖励企业名单及入库税费金额。县财政局牵头,国税、地税、经贸等相关部门配合对相关企业财税贡献情况进行综合审核,并提出奖励意见报县政府专题会议审定,最后由县政府进行奖励兑现。
企业突出贡献奖励办法范文2
设施蔬菜园区建设
1、新建200亩以上的规模化蔬菜园区、基地,由县政府负责协调解决园区内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2、规模化发展的蔬菜园区、企业,享受中央、省、市财政扶持的,不再享受县级财政资金补贴。
设施蔬菜基地建设
日光温室:标准温室要求长度80米,宽度9米。
1、成方联片发展50座以上(含50座)新型日光温室,每座补贴15000元。
2、成方联片发展20座以上不足50座(含20座)新型日光温室,每座补贴10000元。
3、成方联片发展10座以上(含10座)不足20座新型日光温室,每座补贴6000元。
4、发展10座以下的新型日光温室,每座补贴2000元。
5、旧棚改造:鼓励日光温室翻新改造,对于达到标准的予以奖励。凡是在旧棚基础上加高、加厚墙体(厚度下部4米,上部1米,后墙高3.7米,脊高4米以上)、跨度9米,每座温室补助2000元;将旧棚拆除,重新建造新温室的,按照新发展温室的奖励办法执行。
大拱棚:拱棚内净占地面积一亩为一个标准大棚。
发展10座以上连片标准拱棚,每棚补助1000元;发展30座以上成方连片标准拱棚,每座补助3000元。
农行、县联社及农发行等金融部门,要广开思路,采取联户担保、大棚抵押等多种形式发放贷款。凡贷款用于设施蔬菜发展的农户、企业,政府给予标准温室贴息一年的扶持。
新优名特蔬菜品种推广种植奖励
2012年继续对蔬菜新优名特品种进行补贴,带动全县蔬菜新品种的推广。对引进新品种,示范面积达到10亩以上的,到农牧局申请备案,每个品种奖励10000元。
新技术推广奖励
对于积极推广应用绿色蔬菜生产技术(重点推广:熊蜂授粉、生物菌肥、膜下微喷、补光增温、臭氧灭菌、大棚沼气等技术)的合作社(或大型基地)给予奖励。单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到50亩以上、不足100亩,且主要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奖励1万元;单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到百亩以上,且主要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奖励2万元。
蔬菜品牌、蔬菜配送中心、产地市场冷链系统建设
鼓励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对于合作社蔬菜品牌打入省级蔬菜知名品牌行列的,给予合作社2万元奖励;配送中心、产地市场冷链系统建设,根据投资额度、建设规模,按照不同建设标准每个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资金。
突出贡献奖励
1、引进落户300亩以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发展蔬菜产业龙头企业的,给予引进人2万元奖励。
2、对全县范围内,评选“十佳”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给予3000元奖励。
企业突出贡献奖励办法范文3
关键词 新时期 本科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University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
――Take Shenzh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UAN Keming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60)
Abstract Deepening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raised outline action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imed at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In this paper, take Shenzhen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new era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reform ideas and propose specific action plans.
Key words new era;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higher education
大学本科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依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最紧迫最核心的主要任务。现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摆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问题,把握好这一作为高校的主要生命线,是各高校迈向现代化一流大学的重要保证,关乎着学校的生存、发展。深圳大学作为特区大学,教学质量的好与否,关系着深圳大学各项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深圳大学自创办以来,一直苦寻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深圳大学在国际、国内兄弟院校间的影响。通过多年的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探索,深圳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社会影响度不断攀升。但作为地方性大学,与一流大学相比,特别是与社会的期待相比,深圳大学本科教学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在学科建设上有诸多方面待改革和探索,如: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待加强;本科教育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在当前深圳大学本科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原因有教育体制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对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认识问题。
深圳大学对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及教育教学改革思想进一步的梳理,确定学校办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深刻分析本科教学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结合深圳大学总体发展战略,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抓住机遇,全面实施“深圳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行动计划”。
1 近年深圳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尝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深圳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使命,以落实“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为办学理念,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进一步提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构适应社会发展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学生个体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教学改革具体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打造拔尖创新人才
更新教育理念,打破不利于人才成长的条条框框和体制,进一步探索科学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融合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本科招生的三元结构,学校和各教学单位积极探索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截至目前,已组建高性能计算机特色班、数理金融班、国际投资接轨班、国学精英班、管理科学全英班等8个创新班。在推进现有创新班内涵建设的同时,学校将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分类指导、扩大规模,3年内重点建设五种类型共40个创新班,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五类创新班包括:以“本-硕-博”连读培养学术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学术研究创新班”、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基础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技术应用实验班”、以跨学科跨专业方式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复合人才培养班”、以全英教学模式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国际合作接轨班”、以创业课程与创业实战相融合模式培养创业领军人才的“创业精英培育班”。
各类创新班充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个性化教学组织、研究型教学模式和开放灵活的管理制度,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特点,个性定制培养方案、精心设置课程体系、科学制定评价要素,实行学术导师制、小班授课制、小组研讨制、研究性教学与学习制、学习过程管理制。
1.2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建“创新创业实践与学生发展”课程模块,形成一套创新与创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系统完善又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理念先进、教学相长的优质创新创业课程;实施《本科生创新学分奖励办法》。
(1)课内“创新研究短课”与课外“聚徒教学”相结合推进创新教育。“创新研究短课”设置科研项目短课、专题研讨短课、专技实践短课和学院特色短课四类,实施学期课内短课制,要求以学术研究性、探索性和实践性为开课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实践能力为目的,采取课内集中授课、集中研讨或集中训练的方式,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带入课堂、组织学生围绕学术主题进行研讨探索和方法训练、或开展专用技能集中训练和培训等。每年开设100门“创新研究短课”。
“聚徒教学”为课外实施的以研究性、实践性教学为基础和特征的教学活动。“聚徒教学”拟实施“导师书院制”,3年内聘请100位聚徒导师围绕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建立100个“导师书院”。通过“师传徒”、“老带新”的形式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进入实验室、工作室,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通过一大批课内“创新研究短课”和课外“聚徒教学”的实施,营造浓郁的创新教育氛围,使学生创新行为蔚然成风,创新成果脱颖而出。
(2)从意识、品质、知识、技能与实战五个方面构建“五层次”创业教育体系,实施四年一贯制的创业教育与训练。对现有创业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梳理整合,改变非计划性、非系统性、孤立零星开设课程的状态,构建四年一贯制“五层次”创业教育体系:①低年级开设“创业兴趣引导课”,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学生创业意识;②中低年级开设“创业通识课”,讲授创业所需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和创业项目运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品质;③高年级开设“创业专长课”,讲授各专业领域创业所需的产业模式、业态特征、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等行业知识,增长学生创业知识;④广泛开展创业素养和技能训练,如: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以项目、竞赛与活动为载体针对性地加强创业素养和技能训练;⑤组织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战。
1.3 实施“实践能力提升工程”,构建多元化的学生实践平台
(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树立实践育人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加大课内外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医类专业不少于25%,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以案例、项目、讨论、实践报告和团队作业等形式强化课堂内实践教学。(2)依托产业集群和产业优势,广泛开展特色基地建设。不断探索校企协同、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优势,依托产业集群协同,开展特色基地建设,拓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施展的平台。3年内新增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10个,校外实习基地100个。(3)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学校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鼓励和资助学生尽早参与学科实践和科学研究;学院加强专业实践和岗位实践,切实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参加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和学科技能竞赛,以教育部、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其他省部级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为牵引,实施一院一赛制;研究改革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探索工程实践、企业顶岗、应用产品、调研报告、学术论文、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毕业综合训练。
1.4 实施“国际交流拓展工程”,探索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模式
(1)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提高学校国际化程度。突出办学优势和特色,全面拓展全英课程资源,积极联系和吸引国外留学生来校学习,提高学位留学生比例和留学教育质量。(2)积极推进联合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院级“2+2”(混合班)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研究制定学费、招生、课程和管理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倡导中外学生相互融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联合办学项目前两年实施中外学生混合教学。(3)开拓本科生出国(境)交流项目,为学生搭建对外交流与学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本科生出国交流项目,包括:短期会议、研讨、暑期学校等;积极拓展交换生项目,稳妥实施学分转换,让更多本科生有机会到国外大学学习深造,开阔视野。(4)鼓励教师出国交流学习,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分专题选送骨干教师赴国外开展教学交流培训,掌握国外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掌握本学科领域学术新进展,全方位提升师资水平。
1.5 实施“优质课程建设工程”,优化课程教学资源
(1)建设一批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MOOC课程)。结合国家级、省级与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以通识教育类课程为重点,遴选并建设一批高水平MOOC课程,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开展“翻转式”课程教学改革,推行传统课堂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以深圳大学为首的地方高校MOOC课程联盟,探索MOOC课程共享机制,开展高校间在校生跨校选课、学分认定等工作,实现更大范围的优质教学资源开放与共享。(2)实施“双百”品牌课程建设。3年内遴选和建设百门“通识教育品牌课程”和百门“专业教育品牌课程”(简称“双百品牌课程”)。“品牌”课程体现于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双百品牌课程”将成为深圳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标杆性课程,在其示范、辐射和引领下,带动学校本科课程建设。
1.6 实施“教学质量保障工程”,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
(1)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建立校院两级质量报告制度,完善本科教学质量内部评价和保障体系,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作为学校对各学院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推进实施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制度,促进专业和课程统筹调整,优胜劣汰。加强教学过程评价,继续实施教学检查、三级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完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2)充分发挥本科教学督导团的监督、指导与评估功能,有力促进教风建设。加强督导团听课、常规教学检查和评优工作,实施督察建议和回复制度。(3)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举办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培训或讲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教学工作坊、教学午餐会、专题研讨会、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教学法与教学实践的交流研讨;持续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改革专题研究项目立项。(4)全面实施《深圳大学本科课程考核规定》。改革课程考试和考核办法,继续推行过程性考核制和附加题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形成性评价,规范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提高课程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加强学业过程管理。严格实施学生学业预警、退学机制,调整选修学分上限,推进学分制收费,改进学风。
1.7 实施“本科教学奖励工程”,激励教师教学投入
建立科学有效的本科教学奖励体系,形成《本科教学教师奖励办法》,实现教学评奖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真正发挥教学奖励的评价、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扩大奖励范围、增加奖励项目、提高奖励标准,奖励在本科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以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本科教学奖励工程”设立综合奖、突出贡献奖和专项奖三大类:(1)综合奖。包括校长教学奖、腾讯良师奖、腾讯教学管理团队奖和教学成果奖。综合奖由学校组织评定,教学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其他奖项为每年度评选。(2)突出贡献奖。对取得各类国家级教学荣誉的教师授予“本科教学突出贡献奖”称号,并予以奖励。(3)单项奖。为本科教学各个环节设立三大类共十六个单项奖。包括学年优秀课程奖(最佳课程、最佳创新短课、最佳全英课程、最佳过程性考核课程、最佳课件、最佳案例教学、最佳PBL课程);学年优秀教师奖(最佳课堂教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最佳“聚徒名师”、最佳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最佳学术及学科竞赛指导教师、最佳实习实践与实验指导教师);学年优秀教研成果奖(最佳教研成果、最佳教研论文、最佳教学改革推广)。单项奖由学院评定,每学年度评选。
2 结束语
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培养人才,这是高等教育最基础、最根本的使命。深圳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牢牢围绕着这个命展开的。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促进本科教学内涵式发展,培养视野宽广、意识领先、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创业人才,把深圳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大学。
参考文献
企业突出贡献奖励办法范文4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质量振兴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执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各项质量法律、法规,促进全民质量意识总体水平提高,打造诚信和谐**,振兴**经济,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促进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等各方面质量的全面提高。力争“当年初见成效、两年效果显著”,即从**年至2008年,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使我县产品质量逐步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条以国家《质量振兴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指导,强化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积极推广IS09000族国际标准,与国际质量管理接轨,加强质量认证步伐,提高产品质量,综合治理经济环境,按国内国际质量规则运行县域经济,建立健全法治经济格局,增强我县综合竞争能力,使我县质量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全县质量总体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第四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销售活动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遵守和执行本办法。
第二章目标和任务
第五条经过努力,在规划期限内将我县的总体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高我县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建立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遏制假冒伪劣行为;同时,增强全民的质量意识,形成“质量振兴,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推动我县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树立我县的良好形象。
第六条**年工作目标:
(一)贯彻IS09000族标准力度进一步加大,规模以上的企业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数力争达到30%以上。
(二)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全县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0%以上。
(三)全县生产企业持标生产达100%,80%以上的企业有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措施和检测手段。
(四)巩固消灭无标生产成果,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基本上被杜绝。
(五)“南安”板鸭、金边瑞香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江西省名牌产品2个,即新良纯生啤酒、逸泉纯净水;培育申报国家免检产品2个,即伟良钨业的钨制品、榄菊蚊香。
(六)全面推广旅游服务质量标准。
第七条2008年工作目标:
(一)规模以上企业和实行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力争5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二)企业计量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县域内大型企业按IS010012建立并完善计量检测体系,中小型企业计量保证确认或计量合格确认。
(三)全县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全县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5%以上。
(四)创国家名牌或国家免检产品1个。
(五)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杜绝重大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发生。
(六)以农业标准化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监测体系,创农产品名优产品一个。
(七)工程质量得到提高,实行建筑用产品合格进场制度。在建工程全面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竣工交付使用的各项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试车、投产、验收确保一次合格及连续生产能正常使用。工程验收合格率达95%以上,其中优良率25%以上。
(八)服务行业推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用户满意度明显提高,个别服务企业服务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八条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扶持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绿色环保产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优化产品质量结构。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逐步把钨制品、铜材、食品药品、轻工日化等工业产品,以及脐橙、金边瑞香、麻鸭、水产养殖业等农业产品做强、做大、做优,并使这些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第九条通过招商引资使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至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品销售额、出口创汇额、企业实现利税额增收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
第三章责任和义务
第十条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一)加强宏观调控。依*政策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发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大力推进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组织财税、金融、国土、规划等部门扶持一批重点企业,促其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产品上档次。
(二)制定质量振兴计划,明确目标要求,激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
(三)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性质量规范性文件,促进质量法制化管理,建立质量监督制度,强化监测手段,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止地方保护主义。
(四)强化对“打假治劣”工作的领导,把“打假治劣”纳入行政工作的目标责任管理,努力使本行政区域不出现量大面广的质量问题。
(五)积极宣传,增强全民质量意识,营造质量兴县的良好氛围。
(六)建立质量基金。质量基金由县财政预算安排和社会赞助两部分组成,由质量兴县领导小组专项用于实施质量管理和奖励等必要开支。
第十一条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质量兴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责任是:
(一)负责本辖区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
(二)组织、协调“打假治劣”活动;
(三)检查、督促、指导各部门的质量工作;
(四)对质量兴县工作进行宣传教育;
(五)具体负责本办法的实施检查和综合考核。
第十二条质量兴县各项具体工作由下设的产品质量工作部、工程质量工作部、服务质量工作部、农业产品质量工作部共四个工作部门承担。各牵头单位要负责好本部工作的统筹和协调,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各成员单位应按本方案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大力支持配合好工作部的工作。各工作部门设立情况如下:
(一)产品质量工作部:
①牵头单位:县质监局
②成员单位:县经贸委、县工商局、县科技局、县环保局、县食药监局。
(二)工程质量工作部:
①牵头单位:县规划建设局
②成员单位:县水务局、县交通局、县房产局。
(三)服务质量工作部:
①牵头单位:县文明办
②成员单位:县旅游局、县教文局、县卫生局、县人民银行、县城管局。
(四)农业产品质量工作部:
①牵头单位:县委农工部
②成员单位:县农业局、县果业局。
第十三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如下职责:
(一)为企业提供、推荐和选择质量保证体系,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体系的实施进行监督与评价。
(二)加强对企业厂长(经理)及质量管理人员和质量保证体系内审员的培训。
(三)建立**县标准信息库,搜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资料,为企业提供和推荐符合**经济发展的最新标准信息。
(四)鼓励企业采用科技含量高、符合环保要求的先进标准,帮助企业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指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内、国外先进标准。
(五)协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检验体系。
(六)加强锅容管特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七)制订**县名牌战略规划,培育和申报省级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八)帮助企业办理有关产品认证和生产许可证工作,并对其实施进行监督。
(九)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质量监督,建立打假治劣专门队伍、加大打假治劣力度、积极开展打假治劣工作,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制止和打击各种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同时加强扶优扶强力度。
第十四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和《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二)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要求,把好工商企业开办审查登记关,依法登记注册,加强日常管理和年检监督力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积极为明星企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在异地开设窗口、占领市场提供有关手续。
(三)根据广告法规规定,加强对广告及其他各类广告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查广告内容,避免虚假广告的出现,加强户外广告管理。
(四)加强注册商标和商标标识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制止假冒商标和任意使用他人商标标识的违法行为。
(五)定期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等级监管,开展绿牌(守信)企业、蓝牌(警示)企业、黄牌(失信)企业、黑牌(严重失信)企业的评定活动,并建立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
(六)强化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管,严格落实商品准入制度和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的监管机制,制止商品市场假冒违法活动;完善信息系统,每月定期汇集同级政府管理区域内“打假治劣”情况。
第十五条县经贸委的主要职责:
(一)提业政策,当好政府参谋;
(二)负责全社会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抓好重点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工作;
(三)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企业进行质量赶超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水平活动。
第十六条卫生、食药监部门根据(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在规定职责范围内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产(商)品的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计划管理部门要把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实际措施,确保实现。
第十八条科技管理部门应着重为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支持;着重为中小企业的产品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服务;着重针对提高产品质量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着重为企业开发国家级、省级新产品提供支持。
第十九条规划建设部门应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对建筑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确保完成好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十条农业、果业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起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积极施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建立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
第二十一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检查、督促企业保证储运质量,反对野蛮装卸,不为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活动者提供运输工具,积极配合质量监督、执法部门的“打假治劣”活动。
第二十二条统计部门将产品质量等品率、质量损失率、工业产品销售率、新产品产值率等质量指标纳入正常的统计渠道。
第二十三条物价部门要实行优质政策,对国家管理价格的产品,按照价格分工管理权限和“按质论价、分等定价、优质优价”的原则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四条银行、税务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政策,对企业为提高质量所采取措施的项目,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和优惠。
第二十五条土地、规划建设部门对企业为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质量所采取的技术改造项目,在土地安排使用上应予以优先保证。
第二十六条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在评价质量、提高全民质量意识等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
(一)开辟质量宣传专题栏目,广泛进行质量知识、质量法规的宣传;
(二)建立热线电话,对社会反响强烈的质量问题进行跟踪报导,及时曝光;
(三)承担产品广告单位要严格按《广告法》开展广告业务,对涉及产品质量内容的广告应进行审查核准,并保存有资格检测机构(已取得省级以上计量认证的技术机构)的可供广告用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书或报告单。
第二十七条公安、司法部门要密切配合和协助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食药监等部门查处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商)品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对那些生产、销售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和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
第二十八条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行业的规范,制定全县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加强宾馆和旅游景点(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实行旅游质量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等到各类中介组织应加强对消费者、厂家和商家合法权益的保护,并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第三十条其他部门要认真做好与本部门工作性质有关的质量工作,为质量兴县作贡献。
第三十一条生产者、经销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制定质量目标计划,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建立严密、协调、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厂长(经理)对质量负全责,并明确产品的质量责任,保证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独立监督、检测职权,严禁对质量检验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二)严格按下列规定生产和销售产品:
①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和销售;
②不合格原材料、零部件不准投料、组装;
③国家已明令淘汰的产品不准生产和销售;
④无产品质量标准,未经检验机构检验的产品不准生产和销售;
⑤不准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仿造商标、假冒名牌及用搭配手段推销产品。
(三)产品出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①达到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质量要求,具有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签证的产品检验合格证;
②有用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成份、含量、重量、用法、生产批号、出厂日期、生产厂家、厂址、产品技术标准编号等文字说明,限时使用的产品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③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强制性认证制度的产品,注明证书编号、批准日期和有效期限;
④机器、设备、装置、仪表以及耐用消费品,除符合以上三项要求外,还需详细的产品说明书,内容包括:产品的技术经济参数、使用寿命、使用范围、保证期限、安装方法、维修方法和保存条件、技术保养检修期以及其他有关产品设计参数的有效数据,电子电器产品附有线路图和原理图;
⑤包装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剧毒、危险、易碎、怕压、易潮、忌倒置的产品,在内外包装上有显著的指示标志和储运事项,产品包装上标注净含量;
⑥使用商标和分等分级标记;
⑦符合国家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计量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四)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等级,仍有使用价值的“处理品”,在产品和包装上必须标出显著的“处理品”字样。违反国家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计量等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必须及时销毁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不得以“处理品”流入市场,不得用“处理品”生产和组装用以销售的产品。
(五)在产品保证期限内,用户发现质量不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保证期限内的质量要求时,由产品生产者对用户和经销者承担质量责任,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修复或更换退赔。
①产品的一般零部件、元器件失效,更换后即能恢复使用要求的,负责按期修复;
②产品的一般零部件,元器件失效,不能按期修复的,负责更换合格品;
③产品因设计、制造等原因造成主要功能不符合本产品出厂的规定,用户要求退货的,负责退还货款;
④造成经济损失的,负责赔偿实际经济损失;
⑤由维修服务或经销者负责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的,生产者必须按售后技术服务合同,提供足够的备品、备件和必要的技术支援。
(六)经销者进货时,应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明确产品的质量责任,经销者出售的产品,必须符合本办法对销售产品所规定的要求。
(七)售出的产品在保证期限内发现质量不符合国家法规、质量标准以及保证期内质量要求的,由该产品售出的经销者负责对用户实行包修、包换、包退,承担赔偿经济损失的责任。
第三十二条储运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产品包装上标明的储运要求进行储存、运输和装卸。
(二)在产品入库储存或出库、产品承运或交货时,承储、承运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交接验收制度,明确产品责任。因储存、运输、装卸造成产品损伤的,由承储、承运、装卸者分别承担责任,按国家有关规定赔偿经济损失。
第三十三条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办法落实过程中的检查、指导、考核,各部门要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章奖励和惩罚
第三十四条奖励办法:
(一)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表彰和奖励在实施“质量兴县”工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共设立7种质量奖。
①质量兴县贡献奖;
②取得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奖;
③创名牌或驰名商标奖;
④质量兴县宣传教育优秀奖;
⑤质量诚信奖(含创建建筑优质工程奖和创文明服务窗口奖);
⑥质量进步奖;
⑦其他类型的质量贡献奖。
(二)奖励采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办法,重奖创名牌的企业,同时对指导企业创名牌作出重要贡献的质监部门给予奖励,具体由“质量兴县”领导小组组织颁发。
(三)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应制定切合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的表彰和奖励办法。
第三十五条惩罚措施:
(一)依照《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及无证产(商)品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二)对各级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内出现量大面广的质量问题,追究包括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内的主要领导责任,实行一票否决。
(三)对质量问题严重的生产者采取以下措施:
①产品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抽查一次不合格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由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黄牌”警告。
②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各有关部门要会同主管部门,对抽查结果区别不同情况采取边生产边整改、限期整改或停产整改等方式,限期完成整改任务。
③生产者进行整改后,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突击性复查,经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企业主管部门要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卫生部门吊销其卫生许可证;外资企业,按县政府有关规定处理。
(四)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视其情节,依法实行经济处罚和停止生产、销售、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对制造、销售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坑害农业生产,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对支持、纵容、包庇制售伪劣商品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予以严肃惩处。
(六)国家工作人员和监督、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中、、的,由有关部门按规定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企业突出贡献奖励办法范文5
1推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各业态消费
是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核心。1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刺激游客直接消费景区景点是旅游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满足游客需求、拉动消费的直接渠道。济南市现有景区94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2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家,虽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仅靠三大名胜打天下的格局没有实质性改变,需要进一步加大景区建设力度。
1.1做好旅游景区规划建设
第一,建设各级旅游度假区。重点建设鹊山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南部山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第二,加快各类景区建设。加快门牙片区改造升级,推动黄河古镇、柳埠小镇等小镇建设,完善海棠湾温泉度假村、济西湿地、绣源河旅游区、万德自驾汽车营地等景区服务项目,满足游客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第三,整合旅游资源,建设泉城旅游标志区。市中心打造中央游憩区,北部规划湿地旅游区,南部打造乡村休闲度假区,东部建设历史与名人文化旅游区,西部借助灵山古刹建设宗教文化旅游区。
1.2做好旅游项目招商引资
第一,以政府为主体,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出台项目落地的激励政策。第二,引进投资拉动强、市场潜力大的主题公园。加强与港中旅、华侨城等大型旅游文化投资集团合作,利用长清、章丘等园林景观,兴建集主题公园、房地产、酒店、商业街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旅游项目。第三,探索旅游项目资产运作,学习桂林旅游、大连亚圣等旅游企业上市经验,借鉴西安财神庙等景区资产置换上市方法,鼓励和引导景区通过IPO、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上市融资。
2加大开发营销力度,增加旅游消费人流
2014年济南市共接待游客5588.2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5556.8万人次,入境游客31.5万人次。2同期广州、杭州、南京、青岛游客总数达到济南的1.5-3倍。在入境游客方面,济南市位列全国28个重点统计入境旅游城市中的后五位,济南发展旅游消费应重点增加游客特别是入境游客数量。
2.1开拓国际客源市场
按照创建国际旅游名城的战略定位,健全完善国际化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功能。进一步细分入境客源市场,充分利用济南市20个重点友好城市,完善“友城”合作机制,建立城市间联合委员会,签署旅游合作计划,采取城市间消费优惠、游客置换等实质性措施。
2.2做大区域旅游市场
借助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立7市政府分管领导参加的旅游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编制区域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开发济泰山水名胜线、济聊温泉休闲线、济淄齐文化线、济莱红色旅游线,实施交通、信息、要素配置、市场营销、结算方式、服务标准、市场监管等多项“一体化”工程,构建“互为市场、互为腹地、互送客源、互利共赢”的格局。
2.3加强宣传营销力度
制定景区联合营销方案,做好标志性旅游景区的CIS设计,利用新媒体、新平台策划事件营销、注意力营销。鼓励旅行社营销创新,加大品牌营销、体验营销、网络营销力度。
3丰富旅游商品种类,拓展旅游购物渠道
3.1创新旅游纪念品开发
培育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做好龙山黑陶、平阴玫瑰、阿胶、高粱饴、鲁锦、鲁绣、刻瓷等传统旅游商品的包装推介,研制大舜、李清照、秦琼等历史名人题材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油璇、甜沫、酥锅、把子肉等名优特色小吃便携礼包。
3.2建设特色商业街区
打造2-3条地标式商业街,全面升级改造泉城路、芙蓉街、英雄山等街区建筑风格、街容环境,统一旅游标识,明确规定商户的经营范畴。泉城路实行名街、名店、名品战略,打造成高档化、时尚化购物商业区;芙蓉街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商业结合,突出老街巷氛围特点,主要经营老字号、手工作坊、私人收藏博物馆等文化休闲产品。
4提升旅游住宿餐饮档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住宿和餐饮是济南市传统优势产业,但针对旅游定向开发的餐饮企业较少,缺乏像全聚德烤鸭、狗不理包子等吸引游客的特色项目。当前,济南市应着力提升旅游住宿餐饮水平,打造品牌,通过舒适住宿、诱人美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4.1加快高端酒店建设
制定五星级酒店建设奖励办法,出台土地出让金缴纳优惠、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税收奖励等政策,推进香格里拉、希尔顿、万怡等高档酒店建设进度,力争五星级酒店尽快达到8-10家。
4.2完善多元化住宿业态
针对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支持城市商务酒店、景区度假别墅、主题酒店、经济型酒店、青年旅社、汽车旅馆、露营地、家庭旅馆、农家乐等开发建设,实现住宿接待设施多元化发展。
4.3改造老字号餐饮企业
在完善鲁菜标准化体系、提高烹饪水平的同时,赋予传统鲁菜新的旅游元素,借鉴外地把老字号企业纳入旅游项目的做法,将聚丰德烤鸭、草包包子等传统鲁菜餐饮老字号的工艺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景点打造、线路设计、纪念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5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提高游客旅行畅通度
5.1构筑联通世界的市外交通系统
引进更多基地航空公司,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完善高铁新客站、新东站铁路业枢纽建设,打造省内快速铁路网,开通济南城市群经济圈区域城际BRT。
5.2建设通达顺畅的市内交通系统
2014年,济南接待的游客中散客占90%以上,散客化、年轻化的游客趋势对城市旅游交通服务提出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与机场、西客站连接的轨道交通,构建“全时连通、无缝对接”的城市快速公交体系,推进市郊景区交通公交化进程,相邻景点之间设立一站式直通车、摆渡车。加强游船、步行、自行车等慢行系统建设,打造城市绿道服务系统。
6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提升旅游消费附加值
根据济南市相关部门对旅游消费“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调查统计,按照消费贡献的排序依次是购物、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文体娱乐。文化娱乐活动与旅游业的融合是提高济南市旅游消费水平的关键环节。
6.1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产品
一是,打造大型旅游主题剧,利用大明湖水面打造集历史掌故和泉湖风光于一体的3D实景旅游演艺剧。二是,重现曲山艺海盛况。在老商埠区或曲水亭街一带建设茶文化一条街,吸纳曲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开展演艺活动。三是,办好办活泉水节。坚持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做好“书泉”、“画泉”、“拍泉”、“写泉”、“吟泉”、“讲泉”、“论泉”、“演泉”、“亲泉”、“戏泉”、“找泉”等系列活动,使泉水节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大文化旅游品牌。
6.2实施“文化进园”工程
歌舞、曲艺、杂技等艺术院团可以进入旅游景点、餐馆酒店和市区公园,采取“场租免除、盈利分红”形式的联营。支持和引导文艺演出企业在旅游区开设游艺娱乐场所,提高景区的文化内涵。政府要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设立市文化旅游作品原创奖、文化旅游产品创意奖、文化旅游工作突出贡献奖,鼓励多出创意、多出精品。
6.3增加夜间文娱消费
企业突出贡献奖励办法范文6
一、经济建设取得新突破,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和*市平均水平,部分位居全省和*市前列。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52.83亿元,比增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9.98亿元,比增3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17亿元,比增36%。工业用电量18.59亿千瓦时,比增33.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亿元,比增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9亿元,比增18.3%。实际吸收外资1.59亿美元,比增16.1%。外贸出口总值3.89亿美元,比增1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8亿元,比上年净增3亿元,比增57.98%,增幅居全省121个县(市、区)之首,其中本级税收收入5.08亿元,比增66.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两年翻一番,总量跃居全省67个县(市)第三位;财政综合增长率62.41%,连续两年在全省67个县(市)考核中排名第一。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采取政策帮扶、融资帮扶、挂点帮扶、项目推动等系列措施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市财政出资1000万元作为担保金,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为中小企业提供2亿元授信贷款,协调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有效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市被省政府授予“金融稳定奖”。精密压铸、五金制品、不锈钢制品和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总产值10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纳税超千万元企业20家,比增12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我市被*市政府授予“工业发展突出贡献奖”,河台金矿、鸿图科技成为*市工业十强企业。金利五金产品检测中心升格为省级五金产品检测中心,金利五金产业集群成为*首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我市继成为“中国压铸产业基地”、“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后,又被授予“中国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称号。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落实各级招商引资责任制,制定工业项目准入办法、第三产业及农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在*市举办产业转移合作交流会,在*市、*和*举办投资环境推介会,积极参加东盟四国经贸活动、赴美经贸活动和**交流会,举办“3•28”、“9•28”经贸洽谈会。全市共引进项目133个,合同投资总额66.14亿元,已履约项目110个,履约率82.7%。大项目引进建设取得新成绩,投资额超5000万元项目13个,包括投资10.5亿元的华晶玻璃、投资8亿元的蔚蓝国际等大项目。我市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
工业集聚基地建设优化提升。以*“双转移”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为契机,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基地建设。金淘工业集聚基地投入1300万元,完善道路、供电、给排水、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落户企业27家,合同投资总额93.5亿元,其中新引进项目合同投资总额15亿元。金渡工业集聚基地投入3000万元,完善二期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落户企业55家,合同投资总额35亿元,其中新引进项目合同投资总额6亿元。金盛工业集聚基地建成企业136家,西区工业集聚基地二期以及白诸、白金龙工业带等工业集聚基地规划建设加快推进。
城市规划建设亮点纷呈。完善市城区总体规划修编,规划市城区面积由18.25平方公里增加到31.5平方公里。开展《*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7项规划编制,完成金利、白土、新桥3个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碧桂园和祈福两大品牌为依托,推进新兴江“一河两岸”江滨新城规划建设。加快总投资1.52亿元的“十大市政工程”建设,高铜线城区段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南兴路改造工程全线贯通;新江口大桥和西环路、南亭路改造工程加紧建设;总投资2300万元的中心城区19个居民小区巷道硬底化及下水道建设全面完成。市城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在建楼盘15个,施工面积110.9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4.6万平方米,销售收入5.12亿元;祈福海岸首期开盘发售,碧桂园五星级凤凰酒店建成营业;市城区个体工商户、商铺和超市的数量分别比增30.6%、38.4%和28.6%,生活用电、用水量分别比增26%和33.5%。
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棵菜、一条鱼、一只虾、一枝桂、一袋米、一罐油“六个一”特色产业,举办了市农产品展,我市被授予“中国罗非鱼养殖基地”、“中国罗氏沼虾养殖基地”、“广东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市”和“广东省蔬菜产业龙头市”称号。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突破,成立6个专业协会及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成效显著,入笼子项目23个,到位资金4100万元,比*年翻一番。完成*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受益农田2.06万亩。市财政安排900万元,规划分3年建设300个农田水利小陂头,已完成100个。争取上级水利建设资金5420万元,推进联金大堤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水毁工程建设45宗、农村饮水工程建设20宗,在*市率先完成省人大议案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并通过结案验收。全面落实种粮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生猪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在全省率先推进新型农村综合保障工作,理赔金额163万元。向受灾农户发放贴息贷款1397万元。蚬岗镇南村成为全省两个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之一。农民增收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增8.32%。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启动总投资8.78亿元、总长148公里“六纵六横”交通网络工程建设*大桥连接线至嘉耀木业公司路段扩建工程动工建设,珠外环(江肇)高速公路刘村出入口连接线、广肇高速公路莲塘出入口规划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投入5573万元,完成省道莲金线连接线西段、广肇高速公路蚬岗出入口至蚬岗圩镇、莲塘罗勒至白土思福、白诸至云浮思劳、江口桥至莲塘圩镇、324国道至*公安学校等路段改造建设工程29.92公里。全市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78公里。推进电网建设,完成基本项目投资9873万元、技改和大修项目投资7203.8万元,110千伏河秋、*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220千伏金淘输变电工程和110千伏金淘Ⅱ输变电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54个农村电压偏低台区线路改造。投入520万元对市城区制水设施和管网进行扩容改造,投入1250万元建设金渡工业集聚基地二期供水管网。
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平安和谐*建设取得新成效
科教、信息工作再创佳绩。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促进了一批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1.72亿元,增长率11.2%,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6%,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市”。教育强市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高考上本科线、三A线、三B线人数均居*市各县(市、区)第一位,实现“五连冠”。白土镇创建省教育强镇通过考核验收。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所有镇(街道)和行政村实现宽带互联网和农综信息服务点全覆盖。
卫生、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以优异成绩通过省卫生城市复查。投入680万元对镇卫生院实施改造和推进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完成南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100%覆盖。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爱国卫生、初级保健、健康教育、农村中医和无偿献血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深入开展镇(街道)无政策外多孩生育、村(居)无政策外人口出生“两无”活动,顺利通过上级的年度考核,人口计生工作从省二类地区晋升为一类地区。
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加强。举办元宵彩车巡游、春节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展览等文化娱乐活动。启动市文化馆、市博物馆搬迁工作。完成市电影公司改革。蚬岗村、黎槎村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成立了*曲艺协会。累计送戏下乡80场、送电影下乡800场、送图书下乡10080册,建成“农家书屋”63家。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加快完善,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强化耕地保护,确保占补平衡。抓好征地、项目用地的管理,加大处置闲置土地力度,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做好项目建设环保审批,加强对企业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开展宋隆河、陶瓷生产企业、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排污企业48家,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家。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促进清洁生产和能源综合利用,完成上级节能减排任务。
民政工作成效明显。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五保救济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完善了社会救助体系,全市纳入低保对象6174户、12623人,实现应保尽保。享受抚恤补助优抚对象及“五老人员”1898人,评定军烈属优待户617户,发放优抚金788万元,再次被评为“广东省双拥模范市”。建立退役士兵就业岗前培训制度。完善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我市成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通过上级殡葬管理考核。大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捐款2429.8万元,捐物折款112.4万元。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有效。市人力资源市场业务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建立“双转移”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培训农民工9491人。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劳动用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100人,新增就业岗位683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2%。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展顺利,社会保险基金规范监管、安全运行。
平安和谐建设全面推进。投入600万元加强公安“三基”建设。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成立市维稳指挥中心和各镇(街道)综治中心。建立平安和谐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成平安和谐示范镇4个、平安和谐村100个、平安和谐示范社区3个、平安和谐示范企业4家。“五五”普法深入开展。高度重视工作,完善热点排查机制,开展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群众来信来访总量下降11%,越级上访批次下降75%。基层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稳定。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落实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及时整改安全隐患,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消防设施建设。金利消防站建成投入使用,成为*首个镇级消防站。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大湾镇成为全省16个食品安全示范镇之一。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开展6次全市性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民生工程有效推进。本级财政投入民生及公共事业比例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3.46%。完成110个省卫生村、109个生态文明村建设;新建农村硬底化道路103公里;50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补助南岸山口村村民因地质灾害搬迁建房472.5万元,已建成新房167间,在建7间;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43套,改造泥砖住房115户;解决商品房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513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开展“百局千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有715家企业与502个村实行“村企联姻”,累计扶持联姻村发展农业生产性项目85个,二、三产业项目105个,建设基础设施250项。全面实施村委换届离任审计制度,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工程通过省的检查验收。
依法行政工作不断深入。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意见43件,市政协委员提案43件,办复率100%。严格落实《行政许可法》,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开展网上行政审批,已有35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共246项业务实现网上审批,完成审批业务4543宗,办结率100%。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并与省、*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接。依法扩大政务公开范围,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建筑工程公开招投标和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开通行风热线,继续开展行风评议和公开评议市机关部门活动。加强绩效评价,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和效益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做好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促进保值增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抓好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强化监察、审计监督,防范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开展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试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全面完成征兵任务,人防工作扎实推进,全民国防意识进一步提高。外事侨务、人事、工会、物价、统计、旅游、对台、气象、档案、地方志、保密、宗教、妇儿、粮食储备、三峡移民、老龄、残疾人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