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学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学专业范文1
一、降低教学难度
第一,教师应注意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在概念得到基本理清的前提下,教师应尽可能地减少那些相对繁杂的理论推导及实践功能不强的理论。比如,在学习《电子线路》的有关知识时,遇到模拟电路的内容,一般可以使用图表分析的手段来使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让学生既清晰又直观地了解放大器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但问题是,图解分析的办法较为复杂,在实践中应用范围不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该内容适当删减,仅要求学生了解到这是一种解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方法即可。再如,数字电路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触发器电路工作原理,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全部掌握,也可以考虑适当删减。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应用中,所有的触发器都有其对应集成模块,学生只要了解触发器逻辑功能表等功能即可。以上两例可以说明,教学内容广度要够,但是难度可以适当降低。
第二,教师应注意知识范围的拓宽。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应当注意专业课程同基础文化课程的有效融合,以期更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基本素养。每一门基础课程都有这个学科的必要知识,教师应将这些知识同本专业特点相结合,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可以借助基础学科的参与而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生评价办法具有统一、高效的特点,但无法全面关照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遑论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个性发展特征。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否将所学知识真正利用起来,需要一定的评价体系参与,而这种评价不能是单一的,而应当是多元的。多元化评价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弹性较强的评价手段。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评价主体多元化,如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评价形式多元化,如卷面与实践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标准多元化,如点评与分数共同参与评价……它们共同组成了多元化评价模式的立体体系。与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比起来,多元化评价方式更注重实践考核,既可以多次考核评价,也可以分类、分项考核评价。对于教师来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真正体现出评价的公正客观,摸清学生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评价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做可以在评价内容上更具多元性,让他们在学习态度、作业练习、技术安全、团队协作等方面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需要指出的是,多元评价同样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评价过程中,最好不做定量评价,而只做定性评价。在给学生提供评语时,鼓励性评语的作用远比刺激性评语的作用更强。
三、开设选修课程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目标发展过程中,数量合适的选修内容能够让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同时给学生以充足的选择范围,让其有机会接触更多感兴趣的知识,借以挖掘自身潜力及特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可以开设的选修课内容有机械基础、材料学、工程制图、传感技术应用、电机技术、录音录像、开关电源、电子器件结构、计算机维修、数字音频、显示器原理、自动检测、企业市场营销、演讲口才、公共关系等。当然,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要接触这么多课程,时间条件与环境条件都不允许,甚至一所学校全部开设这些课程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我们现在可以设想,是否可以对邻近几所学校的资源进行整合,以便使学生的选修范围更宽一些。无论如何,专业必修科目是基于电子技术的必然应用而设,反映出岗位群的基本职业能力,而选修科目则侧重于能力拓展,是岗位群的可能职业能力。选修课的设置,就是要让学生的可能职业能力更强,更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
四、开展技能竞赛
教师应当积极提倡与组织校内、校际各种类型电子技能赛事。近些年,以学生为主体参加的电子技术技能大赛有不少,从班级选拔到学校推荐,直至国家级赛事均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培养机会。以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里面涉及的电子技术技能比赛中职组为例,经过对国赛项目具体考核内容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所提倡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在赛事中都会用另外一种评价形式体现出来。借助竞赛可以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应用素质更加符合要求,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竞技比赛能够给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带来哪些具体的帮助?笔者认为有两点,一是可以把竞技比赛的内容当作教学目标指引,将历年各级竞赛问题带到课堂上来,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发现其与教材相关联的内容。二是可以借助竞技比赛的形式,在课堂上开展类似竞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性很强,教师需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广度挖掘,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范围。此外要注意评价的多元性,使学生增强自我认识。另外,选修内容的提供、竞技意识的培养,都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与素养的提升。
数字经济学专业范文2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初探 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分析 浅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与规划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研究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研究与实践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实际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高专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探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探讨 论技能竞赛对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的导向作用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与实践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思考 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课程改革探讨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工学结合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汽车技术服务和营销专业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十年酝酿期结束 汽车金融千亿级市场“破冰”[DB/OL].凤凰财经,
④ 汽车后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DB/OL].汽车交通运输网,
数字经济学专业范文3
关键词:采购;数字资源;比例;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69-02
数字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图书馆资源采购中的比例也处于逐年攀升的状态,甚至在很多馆中,数字资源的采购总量已经超出了传统纸质文献资源的采购。同时,伴随着数字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读者对数字资源的接受程度也日益增强。IPA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设备的出现,也使得数字资源的使用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各式各样的移动设备都是读者获取、使用数字资源的平台,空间、地域都不在是获取资源的限制。因此,如何选取适合于高校图书馆,适合于高校读者群的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的现状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规范与量化的比对,通常是数据库提供商将其开发的产品推荐给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部门,采购部门觉得适合学校的发展情况就将其作为试用数据库提供给用户使用,然后根据试用情况的结果并结合当年的经费划拨情况决定是否购买。同时,学术界也有一些针对数字资源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虽然对于开展采购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图书馆需要一套数字资源采购评价体系量化了解自身的数字资源结构,量化了解适合学校学科发展的数字资源结构,才能做好数字资源的采购工作,更好的为用户服务,为学校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认为,由于现阶段无成型的数字资源采购评价体系,导致图书馆无法量化了解自身的数字资源特性,也导致图书馆无法量化了解学校在学科角度上对数字资源均衡性的要求。因而图书馆在数字资源采购中容易凭借自身的偏好,而不能系统、正确的看待整个学校在学科类别上的均衡。最终导致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采购问题上有失偏颇,资源结构不合理,投入大,产出小,未能全面均衡学校所有院系、学科的资源需求。
2 建立数字资源评价采购体系的意义
要做出合理的数字资源采购决策,需要了解图书馆自身资源针对学校学科专业的结构比例,需要了解学校学科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结构比例,而这些并不能单凭部门的喜好来决定,需要有一个科学、量化的过程,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理想的数字资源评价采购体系可以对数字资源从学校学科专业的角度进行量化比对,有助于图书馆了解自身数字资源结构特点。同时可以对学校院系、学科的数字资源需求进行量化比对,得到适合学校学科发展的数字资源结构比例。
科学获得数字资源现状和数字资源需求现状的量化数据后,图书馆可为数字资源采购作出整体规划。进而从科学量化的角度做好数字资源评估采购工作,避免采购工作中的盲目性,均衡各院系专业间的资源需求,构建适合学校学科建设的数字资源结构体系,为学校学科发展夯实基础,做好铺垫。
3 科学建立数字资源评价采购体系
3.1 了解图书馆现有数字资源结构
目前,高校的学科、专业日趋多样化,专业之间的交叉也较为普遍,例如外语专业的学生并不是单纯的学习外语,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的知识,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技术,还需要适当的掌握外语。同时,数字资源之间也同样存在的交叉、覆盖、重复的问题。因此按学校学科类别对所有数字资源进行分析统计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需要仔细的按系统化来清理,按量化来操作,详尽科学的分析是研究的基础,这样才能得出对学校发展有益的真实数据。
高校购买的数字资源包括期刊论文、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电子书、试题、音视频文件等,需要根据内容分配不同的影响因子,一般来讲,博士论文的学术价值要大于硕士论文,影响因子就会较大,而期刊论文的划分更为复杂,以我校为例,《湖北经济学院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目录(2007年版)》(简称《目录》)是依据《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目录》(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揽》(2004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和《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的,《目录》中的期刊分为A、B、C、D、E五个级别。对于不同等级的期刊需要给予不同的影响因子。电子书中有专业性书籍与一般性书籍的区别,音视频文件中也有专业性教学内容与一般性科普内容的区别,因而也需要给予各自不同的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的确立不能盲目确定,需要集中专家、学者的力量统一定制,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如期刊成立的时间,花费的成本,学术界影响等等因素都需要兼顾。而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的类型可能还会增加,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影响因子。
假设以10作为最大影响因子,博士论文与A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0,B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为9,硕士论文、会议论文、与C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为8,D级期刊与专业性电子书的影响因子为7,E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为6,F级期刊与专业性教学类音视频文件的影响因子为2.5,试题类的影响因子为1.5,科普性书籍、一般性杂志与科普性音视频文件的影响因子为1。
依据制定好的数字资源影响因子就可以结合数据库在院系、专业中的具体应用而得出院系、专业实质上占有数字资源的比例。
数字经济学专业范文4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高职教育 课堂教学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因此学好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提高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并培养出学生的基本经济思维。西方经济学虽然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各种问题。
一、高职教育西方经济学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高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我直接或间接了解到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的难度大,过于抽象,理论性强,数理要求高。由于西方经济学个章节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部分学生在某些章节没有听懂后,后面的课程根本听不懂,甚至根本不听课。那些能听懂课、看懂书的学生也反映本课程和实际生活似乎有些脱节,对课程得出某些结论、规律持怀疑态度。总之,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二、原因分析
如何提高西方经济学在高职教育教学的效果,当然需要对整个课程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但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而要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还是要加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也是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在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门教育,培养能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为生产一线服务,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中的技术问题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部分教师不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完备性,对许多定理、理论进行大幅详细的数学推导,而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没有任何丝毫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满堂灌”。由于高校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很多教师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这一教学手段,进行“填鸭式”灌输,从课程开始到结束,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理论、画图表、讲模型、推公式。很少有讨论和提问的时间,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由于课堂上师生讨论的机会少,信息单向传递,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是否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老师心里没有底,这样就无法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予以调整,因而也就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数学基础差、缺乏社会经验,理解相关原理困难。由于高职院校高考录取分数较低,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大多数同学的数学知识较差。学生很容易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乏味、枯燥、难学的印象,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让其真正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或实质问题,就显得十分困难。
4、教学安排方面的原因。教育部2000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所能安排的理论课时极为有限,最多不过60学时左右。相对于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就显得比较紧张。为了讲完教学大纲或教材上的内容,常常需要赶进度。学生对前面的内容没有掌握好后面的课就听不懂,学习效果难免就会受到影响。
三、高职教育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对策
1、调整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内容博大而精深,通过几十节课的教学介绍其全部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在进行内容选择时要根据高职教育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特点和要体现高职教育理论课时的“必需”和“够用”原则。所以,在确定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时要以微观经济学为主。就宏观经济学来说,着重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让学生能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和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有所认识,以能正确作出微观决策。
2、完善教学手段。高职教育的理论课时较为有限,而西方经济学的图表、公式较多,老师在课堂上在黑板上现场画,不仅准确度难以把握,而且费时费力,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改进教学方法。针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差而且缺乏社会经验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三化”教学法,即“具体化”、“形象化”和“数字化”。所谓“具体化”就是针对西方经济学许多概念、定理、规律过于抽象的特点,用具体的实例进行表述。他心里后悔莫及,逢人就说,“如果早知道吃半块饼干就饱了,我何必花钱买六块饼干呢?”这个故事夸张地反映了我们平时对增量比对总量更感兴趣。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边际也就是增量的概念。
“形象化”就是在教学中对那些难于理解的概念、定理用具体形象的现实对应物进行讲解,增加学生对上述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例如,如图1,在讲解生产者均衡中,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产量最大,单独通过图形讲解等产量曲线Q3所代表的产量是生产者无法实现的,等产量曲线Q1与等成本曲线AB交于R和s点,但等产量曲线Q1所代表的产量低于等产量曲线Q2,所以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Q2的切点,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这种讲解的方法,大部分高职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其中意义。同理,在s点是工人太多,而机械设备太少,那么,有许多工人无事可干,同样不能达到最大产量,所以,只有在E点,工人和机械设备到达最佳的比例,才能生产出最大的产量。通过这种形象的讲解,大多数学生能够明白生产者均衡,对这种抽象的图形也能理解。
数字经济学专业范文5
共有51个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
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商务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关系学、公共事业管理、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金融工程、英语、法语、商务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字媒体技术、金融数学等。
专科专业:会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金融管理、保险、证券与期货、财务管理、会计、审计、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商务英语、渔业经管理。
(来源:文章屋网 )
数字经济学专业范文6
现实操作的想象:渗透经济新闻意识
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进行经济新闻教学时,教师要首先给学生勾画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新闻存在与发展的现实图景,使他们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想象过程,产生学习经济新闻的意识与动力。在课程开始时,学生需要了解经济新闻的重要地位,还要理解大量的经济新闻报道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就会使对经济新闻一知半解的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要。
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认清目前经济新闻发展的现状,认识到现在某些经济新闻记者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素养缺乏使得在采访时缺乏新闻嗅觉,不能及时发现和提出问题;写作经济新闻时总是停留在浅层次的低水平描述上,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前瞻结论,在编辑经济新闻稿件时,有些编辑对记者的优秀经济报道掂量不出来,把好的经济报道当作一般性稿件编排处理,使其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①还要充分认识到由此导致的我国经济新闻中有效信息不足、专业性不强以及可读性差等问题。由此,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由学习需要进行积极的想象,很快产生学习经济新闻的期待。
从另一方面讲,教师需要推荐学生阅读传记、教材和作品等作为辅助学习材料,促使学生由学习期待转为具体的学习行动。
话语方式的渐变:“翻译”经济学知识
从经济新闻涉及的范围来说,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报道、中观经济报道、宏观经济报道、国际经济报道以及其他经济报道,而这些经济报道又对应着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各类经济新闻之间话语方式会略有不同,但所有专业的经济新闻都应该依据经济学知识和原理去读解。因此,学生逐渐学会用经济新闻所特有的话语方式去写作将是《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在写作经济新闻时,如果一则经济新闻中经济学术语随便乱用则会漏洞百出,难免要贻笑大方,因此恰当选择和准确运用经济学术语是训练学生建构经济新闻话语方式的重要目标。有学者认为,经济新闻有三种语态,即信息性语态、专业性语态和文化语态②。从写作文本建构的角度看,难度逐级提高。信息性语态适合于经济新闻事件与经济新闻现象的简单描述,学生学习了一般的新闻写作原理和经济学常识即可写作;专业性语态具有特定的叙事模式和术语,针对高层次阅读的受众,需要学生在谙熟经济学专业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对经济新闻事件和现象有效整合并进行宏大叙事;文化语态强调经济新闻的大众化阅读,是专业化核心与故事化叙事的有机融合,也是消费主义文化挤压严肃现实的独特反映,不仅需要学生准确使用经济学知识,而且要理知大众的消费文化心理,做到对专业化进行程度不同的解构,展开通俗化写作。
数字描述和数理统计是经济新闻语态的呈现方式之一,因此,研究并使用精确新闻学是学生建立经济新闻话语方式的重要方法。由于历史文化的关系,国人善于利用文字叙述和描写事物,而不善于利用数字去表达事物的逻辑。今天的媒体阅听是“分众话“的时代,也是讲求效率的时代,而精确新闻学的运用是提高大众阅听效率的有效保证。这就要求在经济新闻写作教学中,学生要用科学的社会观察方法采集和报道新闻,把“事物、人物、行为或态度采用数字来表示,然后进行分析”。③
典型图景的重现:解读重要经典文本
学习经典新闻的文本结构是学生学习经济新闻写作的重要任务。经济新闻的文本结构虽然和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以及法制新闻等有很大区别,但其基本框架是相同的。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经典新闻文本的内部结构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入手,找出经济新闻与其他新闻类别的共同点,学会经济新闻的一般叙事方式,建立思路清晰的经济新闻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有步骤地找出其与其他新闻的不同之处,以期和其他新闻类别形成对比。
经典经济新闻不仅体现职业记者娴熟的报道技术,而且显示其相对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因此要做到“经济理论、经济分析手段和实践的结合,注重以专业眼光去陈述、分析经济运行的活动事实,力图反映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有一定深度”。④面对广大普通受众,还要求“把经济理论灵活地运用于经济新闻当中,把经济理论还其本来面目,用以深入浅出地解释经济现象”。⑤这样就会使学生进一步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记者的差距,促使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经济学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不断改进经济新闻的话语方式提供基础。
理论阐释的转化:实施课外辅助训练
课外辅助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新闻写作技巧、理解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与术语时,先学习写作简讯和消息,在充分掌握经济学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学习经济通讯和经济深度报道的写作。经济新闻也包括很多具体的类别,如财经新闻、汽车新闻、股市新闻等,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先能够写出反映一般经济规律的财经新闻,再过渡到专业性更强的汽车新闻以及股市新闻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比较不同类别经济新闻的共性和差异,达到写作技巧的熟能生巧和融会贯通。
由于目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习锻炼不能突出经济新闻专业特色”⑥,因此要为学生设置作品发表的出口,提高课外辅助训练质量。一是教师组织建立经济新闻学习论坛,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的作品,交流学习成果;二是要利用校内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平台,建立实习基地,使他们的学习成果外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利用校外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请校外记者和编辑定期做经济新闻写作讲座,并把学生作品中的优秀部分向媒体推荐发表。这样就形成了课外辅助训练的规范机制,为经济新闻的理论教学提供强大支撑。
范式弥合的动力: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经济新闻的专业化教学是改变传统《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模式的积极尝试,也是增强其教学效果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这种专业化细分教学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教学管理部门尤其是教师要有效整合各个阶段,不断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使其成为一个运行顺畅的经济新闻教学机制。
在传统的新闻学教育中,课程设置只注意到了课程之间大致的逻辑联系,而忽视了课程之间的系统化关系,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要保证经济新闻的教学工作,就必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做配合,学生在经济新闻的写作实践中,就能更加体会经济学的用处,加深对其理论的理解,为写出更好的经济新闻打下基础。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持续改进经济新闻教学质量的关键,有关教学管理部门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活动,融合经济学与新闻学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师的经济新闻思维水平。但是目前新闻学专业大部分教师是中文或者新闻科班出身,部分是刚从重点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由经济、财经或管理类专业转来的或者从媒体聘请的兼职教师较少。专职教师对经济学专业是外行,讲授经济、财经、工商管理类的教师又不熟悉新闻学,而兼职教师又难以融入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办好经济新闻学就必须从教师的知识重建入手。一是现有教师要求到媒体兼职解决实践能力问题;二是新教师的本科学历要求具备双学位资历;三是聘请固定的兼职教师融入教学队伍;四是高校与媒体形成教学与实验的双向基地”。⑦
在新闻学教育中,专业化细分教学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经济新闻的教学和研究。在成熟的教学范式中,使经济新闻的话语方式通过教学策略的安排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这不仅是提高新闻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未来我国经济新闻事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文理学院校级教改项目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王延雄:《经济新闻人才问题探析》,《新闻知识》,2005(10)。
②④蔡敏:《经济新闻的策划、报道和话语策略》,《新闻界》,2006(2)。
③李法宝:《新闻传播方法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⑤李砾:《经济新闻的多样化视角》,《新闻界》,2006(5)。
⑥李程骅、李平:《论经济新闻人才培养的路径创新》,《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4)。
⑦米万锁:《浅论经济新闻写作人才的培养》,《写作》,2005(21)。